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4:26:07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2-06 04:26:07     小编:文轩

具有高度概括性和归纳性的写作材料,就是总结。如何运用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些范文中包含了不同领域的总结,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运用为初中地理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分析了电子白板交互协同等优点,探讨了电子白板工具与初中地理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积极意义,对目前电子白板在初中地理教学应用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目前初中地理教学中电子白板存在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和学习积极性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在传统地理教学僵化死板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制,极大的影响了教学质量,而现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地理教学从静态走向动态奠定了基础。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将图片、文字、动画、声音有机结合,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认知,这无疑会使学生处于心情愉悦的状态,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电子白板技术能够实现圈点、拖动、旋转、放大缩小等动作演示,这些功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强调性暗示,使学生能够更加注意知识细节,最终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二)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讲解初中地理教学难点在初中地理的授课内容中,存在着大量立体、复杂的知识点,在传统授课模式下,这些知识点需要教师反复讲解、多次演示才能被学生吸收。电子白板技术在初中地理课堂的应用能够克服这一难点,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具体。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重点难点形象化、具体化。如在初中地理的地域产生原因的学习中,可以将演化形式以动画形式展现;在地球运动的知识难点地球公转中,可以导入地球公转的三维立体动画,配合动画进行灵活的教学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公转的特点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的产生原因。

(三)电子白板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主动探究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教学内容,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记录探究过程,教师利用白板的回放功能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如在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铁路干线的学习过程中,提出我国铁路干线分布状况的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将学生合理分组后进行小组展示绘图,将结果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演示。最后,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的回放功能,让学生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温习回顾,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以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电子白板教学应用流于形式化在应用电子白板的初中地理的授课实践中,相当一部分的应用的都是将电子白板作为传统黑板或是播放ppt的投影仪,没有真正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作用,没有根本上改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活跃度。仅仅应用电子白板的书写和展示功能,实质上是把电子白板作为了一种彰显教学信息化的工具,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策略。实际上电子白板完全可以取代黑板和投影设备,只有完全发挥出电子白板的优势才能实现交互参与的教学创新。

(二)课堂主体之间互动协同性较低电子白板应用技术的一大亮点是让学生走到讲台前进行参与和分享,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这一设想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只使用了电子笔拖拽、移动、旋转等基本操作,这种的层面的交互操作效果是极其有限的。互动协调的重点不在于技术层面的应用,而在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的设计,唯有将同学们带入电子白板构建的初中地理授课环境中,带动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演示,才能实现高层次的学习和高阶的思维拓展。

(三)现有教学素材有限,教师备课压力大教师的授课素材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沉淀才能丰富起来,ppt授课模式普及以来,几乎所有的.教师手头的课件都是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课件,教师已经习惯、擅长修改ppt课件资源。相对的,电子白板技术普及时间尚短,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的notebook课件素材非常少,课件素材的积累要从零开始。而初中地理知识有着知识体系庞大、知识点琐碎复杂的特点,这就更加大了教学素材整合的难度,导致教师备课压力很大。

(一)培训初中地理教师应用电子白板的能力教师对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电子白板的实际应用和电子白板的教学设计。培训应当针对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对教师加强训练,首先要使参训教师大量观摩优秀教学应用案例,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提炼出其优点和缺;其次给教师以锻炼和应用的机会,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模仿优秀案例进行课程设计,逐步熟悉电子白板的功能应用;最后要引导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更多运用电子白板技术,鼓励教师参与电子白板教学案例研讨,交流心得与体会,推动教师提高自身技术应用水平,切实发挥电子白板技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作用。

(二)融合教学目标适当穿插新奇事物利用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在整合中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先,一方面不能为了使用新技术而简单堆砌教学素材,仅用信息技术作为丰富教学形式的工具,会导致本末倒置,失去整合初衷;另一方面,不能过多或过少依赖电子白板,对电子白板与初中地理授课的盲目整合将会导致教学方式的喧宾夺主,忽视对最终教学效果的评估。在教学大纲之外,可以在授课时适当的穿插新奇的内容,但穿插内容一定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助于理解教学内容。如结合初中地理的授课知识穿插历史知识、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和科普知识等。教师要把握好课外知识拓展的深度和广度,确保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又不背离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

(三)加强教师本身与白板技术教学应用的配合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与初中地理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除了需要自觉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更多相关的教学理论,还需要在在教学实践中正确定位自身与电子白板这一授课方式的关系,技术不能取代教师本身,要意识到任何硬件资源和软件技术都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教师本人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四、结语。

目前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但是在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实现应用电子白板技术的教学创新仍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要加强我国学校师生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积极意义的认识,形成学校、教师、学生共同重视、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促进我国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二

1微课的概念。

2微课的特征。

2.1教学时间短资源容量小交互性强。

2.2教学内容精炼主题突出设计精细。

2.3情境真实形式多样生动灵活。

3开展大学物理微课教学必要性。

3.1教学内容与学时间的矛盾。

3.2大班教学与学生层次的差别。

3.3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三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思维导图,延伸教学主题的知识点,并对导图进行编排。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能够使教师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极自主地学习,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条件下,能够放松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使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得到提高。

2.整合和联系教学内容。

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学生能够梳理自己所掌握的物理知识,根据知识的主次关系,按照顺序进行编排制作。物理是一门有着大量概念和规律的学科,思维导图能够将这些概念和规律联系起来,完整地呈现出来。

物理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漏讲一些知识点的状况,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备课,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梳理,制作出思维导图。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再出现漏讲的情况,可以按照思维导图及时地进行调整。

1.通过实例阐述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物理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新的物理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力》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分析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教师首先确定整个内容的教学目标,然后确定这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2.确定中心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

在确立了教学主题后,根据教学主题知识点的概念和性质,进行示意图的绘制,按照顺时针的顺序编排思维导图。

3.进一步拓展思维导图。

在概念和性质的知识点的绘制之后,要对其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将其对应的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上绘制出来,并进行分支,通过逐级的延伸和分支,就将《力》这一内容中相关知识的思维导图绘制出来了。

三、小结。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践性教学中,思维导图起着重要的调动思维的作用,能够发掘学生的大脑潜力,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四

微课的全称为“微型教学视频课程”,它主要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其核心组成内容就是课堂教学视频或者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了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学生反馈等辅助性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以一定组织关系呈现出一个半结构化的主题式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其具体资源构成和应用环境。

根据至止的国内“微”研究文献统计可以发现,其实在国内对于“微”课程的研究也是逐步深入的,从最开始的微型课程到微型学习,再到微型(格)教学,直至今天被广泛应于教育教学中的微课,呈现了我国教育领域中“微”课程的发展,也从侧面突显了我国教育仍然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改革发展着。

1、会计微课的特征分析。

(1)移动化学习。

会计微课依然具有微课开放性的特点,学生可以通过在线或移动学习的方式进行会计课程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的在线自主学习。

会计微课所具有的人性化特点,使得学生的会计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自由,而且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个体化差异进行学习内容的自由选择,根据佛山首届微课征集活动的相关统计可以发现会计微课的种类多,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会计需求,也丰富了会计教学形式和内容。

同时还能让学生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并且还能够重复学习所学的会计内容,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行所学会计知识的巩固,还能在重复循环使用中优化教学资源。

(2)碎片化学习。

微课的内容十分精简,主要是围绕教学中某一些重难点进行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能够让学生能够更清楚的掌握会计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能够通过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串连成一个整体的'教学活动。

2、会计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优势分析。

(1)微课程资源是具有开放性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进行相应微课程的设计,也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这样所有学生都能获取教师提供的课程教学和学习资料,同时学生也能根据自身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提供一些分享性资源。

(2)微课资源可以循环使用,并且经过实践,可以使得会计微课得到不断优化。

也就是说,上一次教学中产生的学习资源,可以经过一定加工整合,为下次会计教学服务,微课教学资源的每一次使用都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进而不断提高其资源质量。

这样在会计教学中,师生之间不仅可以双向传递,学生之间也能够相互交流和分享,同时也能通过相互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1)明确适合开展微课的教学内容。

适合开展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重难点知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但却又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其二,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实训知识,这类教学内容是需要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经过亲力亲为进行实际操作后才能掌握的知识,可以借助微课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清晰明了的掌握其中每一个操作环节和步骤,以起到一对一的教学效果。

其实只要内容适宜,微课就能在任一教学环节中加以应用,不仅可以应用于新课导入、讲授以及课前预习,还能够应用于归纳总结以及复习、巩固。

例如在一些基础概念课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微课上传至校园网中,让学生自行在线观看。

(3)科学制定会计微课。

会计微课是会计课堂教学的一种延伸和补充,教师应该要明确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和职责,确保两者分工明确,这主要是因为微课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它并不能取替传统课堂教学,想要发挥出会计微课的作用,就要科学制定会计微课,使其更好的辅助会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综上所述对于当前的会计教学来说,微课既熟悉又陌生,会计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微课的优势和作用,加大教学活动中微课的开展,通过简单的微课设计激发其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快的掌握所学的会计知识和技能,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提升会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作者:段琼单位:陕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五

高职会计教学开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会计知识,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

会计知识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后面的知识与前面的知识息息相关。

而且,会计知识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更新,所以高职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以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

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而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也非常关键。

微课以其区别与传统课堂的优点,可以在高职会计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高职会计教学中知识点非常多,每一个知识点又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将会计课程中重难点内容开发为微课,利用微课的特点,将教学知识点细化。

学生可以在5至1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而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灵活多变的特征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程,通过微课资源让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进行自主学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网络及智能通信工具(例如手机、平板等)随时随地来学习微课内容,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

而且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一些因为某些原因而落下课程的学生非常有利。

利用微课视频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微课课件的制作。

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要想充分利用微课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制作出优秀的微课课件。

针对高职校会计教学的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师的教学情况,还要充分考虑高职校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制作微课课件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协调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教学评价等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多角度出发来进行课程设计。

高职会计教学非常注重学生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微课内容要重点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来设计。

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要充分参考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教学课件、图片及视频等,将一些重要的教学元素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去。

完成教学设计后,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目标、针对教学难点及重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会计的知识点非常繁多,教师应将各章节知识点进行细化处理,选择合适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视频。

教师将教学知识点细化以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录制及编辑微课课件。

在录制微课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应协调好与摄像者的关系。

摄像者应在充分熟悉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设计好每一个分镜头,同时分配好教学时间。

教师应熟练应用录屏软件,利用录屏软件将教学演示过程录下来。

微课视频录制完成以后还需要进行后期的编辑处理,以实现最优的教学效果。

在编辑过程中制作微课的片头及片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另外还需要添加背景音乐、字幕等,从而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使其充分符合教学需求,强化微课的辅助教学作用。

在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课件,使其充分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师必须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比如,在讲解支票结算知识点时,教师首先需要将支票结算这一块的知识进行细化处理,制作成优秀的微课课件,然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来进行学习。

在学生学习完微课课件以后,教师要针对课件中的重难点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然后分组讨论,让学生主动去总结微课的内容,以此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点。

完成整个教学环节后,教师应要求学生按照微课视频,模拟财务室经济业务的发生,实践操作支票的填写及相应的账务处理,并给出量化教学评价。

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下载微课视频,并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巩固学习,以促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微课知识。

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不同,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布置相关的任务或作业,督促学生强化知识点。

综上所述;微课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微课的出现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来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及移动智能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微课课件内容。

微课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也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现阶段,微课还处于发展初期,微课的设计、制作及应用还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利用微课进行教学的环境会进一步成熟,微课课件的制作水平也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微课在推动教学改革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高职会计教师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充分整合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开发出高质量的微课课件,进一步提高高职会计教学效果。

作者:孟沁单位: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六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有效性,地理教学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探寻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方法。传统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给所有学生一起讲课,时时有针对性地辅导某些成绩好的学生,经常让他们在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那些地理基础知识差并且学习成绩欠佳的学生就比较抵触,教师认为辅导这些学生是在浪费教学时间。久而久之,这些基础差的学生便会失去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自信,整个课堂就成为教师和几个好学生的舞台。因此,为了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有弹性地、分层次地、为每个学生设置单独的个人目标,上课过程中要顾及每一个学生。比如在讲授中国的地理差异时,可以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所有人都参与到讨论中去,并且最后由各组代表发言。这样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习动力和自觉性,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成效。

2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改进教学理念,由传授学生知识,变为传授学生学习方法,由学生自主学习,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1教会学生学以致用。

将学习得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与实践,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学习印象,还能牢记知识内容。比如地理教学中会讲述风的成因,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地温差的存在,从而引起冷热空气流动造成。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后,可以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风进行成因解释,不仅用到了所学知识,也向别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增强了学习动力。

2.2引导学生注意地理知识的`积累。

地理教学忌好高骛远,教师要从基础出发,一点一点教学,并且注意教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用小笔记本或卡片将学习的知识记下,放在口袋或者贴在桌面,时常复习,积累知识。

3改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师生关系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学生被动学习,并且容易经常受到教师的批评。在新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需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双边活动,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尊重,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要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多想办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探究,鼓励学生课堂发言,允许学生在适当的时间发表自己对地理或者其他问题的看法和言论。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对于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学生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传统粗暴的处理方式,要从朋友的角度出发和学生进行交流,在课堂内外创建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进而提高课堂实效。

4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对于本文提出的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灵活变换运用。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教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教师,虽然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但是教师在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更大。只有教师不断提升自己,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才能真正提高中学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晓华单位:勉县周家山镇初级中学。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七

数学是一切科学与技术的基础,它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为了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很多人都习惯把数学知识说成理论性的知识,觉得数学知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不到促进作用,故从心底对数学产生了数学无用论的思想。20世纪70年代,数学建模进入了一些西方国家大学,它的出现带动了数学领域的发展,也驳斥了数学无用论的思想,使得数学理论很好地实践于生活当中的各个领域。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数学建模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也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1982年复旦大学首先在应用数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了数学模型课程,随后很多院校也相继开设。由于数学建模在各个高校中成功地引入,1994年教育部高教司决定每年在全国举行全国大学生数学数模竞赛。随着每年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目前数学建模课程和竞赛在本科院校得到了普及,从而推动了数学教学的发展。

随着数学建模竞赛在本科院校的普及,开始增设了高校大专组的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的引入,提高了高职院校数学课程的重视度,改变了古板、简单地传授数学理论知识给学生的课程方式。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数学建模和与之相伴的科学计算正在成为众多领域中的关键工具。

一、数学建模的概念及竞赛模式。

用数学方法解决科技生产领域的实际问题,关键第一步是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也就是说,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或者探究一个实际问题时,就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对象信息,做出合理的假设,分析其内部规律等,运用数学的符号或者语言表示出来,这就是数学模型。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建立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一般来说,数学建模过程按照以下步骤来进行:。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而,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同时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国家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而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即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遵循的模式:。

1)参赛队由三名大学生和一名指导教师组成,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训练,竞赛时指导教师不得参与。

2)参赛者从所给的题目当中选择一道题目来进行竞赛,竞赛期间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查阅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如:计算机网络,学校图书馆等等。

3)竞赛时间为三天,到时参赛者须提交一篇有关数学建模竞赛的论文,其中论文内容包括:摘要,问题的重述,问题的分析,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模型的建立,模型的求解,模型评价,参考文献等。

4)竞赛期间,时间由参赛者自由安排,但是不允许参赛者与其他组的参赛者进行讨论、交流。

二、高职院校进行数学建模教育存在不足。

高职院校教育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数学建模正是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建模的目的与高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在高职院校推广数学建模竞赛,不但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竞争力,而且符合它的办学理念。然而,在许多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建模能力培训重视的力度不够。

在学生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水平低下,拥有的数学基础比较差、应用数学软件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等种种因素,导致了学生害怕数学,学习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对数学产生了恐惧感,同时心里也产生了数学无用论的思想。

在教师方面,师资不足,数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只是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大部分数学教师对数学建模课程的研究不是很渗透,只是简单地了解数学建模课程的初等模型.对于较为深入的模型没有深入地进行研究,以致在教学方面,没有能够很好地带动学生去学习数学建模课程,使学生对数学建模课程产生学习的兴趣。

在学校方面,由于学生数学底子较差,有些学校不开设高等数学和数学建模课程。高职院校学生竞赛项目较多,很多竞赛都与本专业钩挂,导致学校较重视与相关专业竞赛的项目,而忽略了数学建模竞赛。学校对数学建模选修课给予课时不足,使得学生只能了解数学建模选修课的皮毛,且学校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支持的力度不够。

三、数学建模对高职院校的影响。

(一)对课程教改方面的影响。

数学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仅仅介绍数学的理论知识,对问题的应用背景等方面介绍较少,另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底子相对薄弱,单纯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的理论知识,不但没有提升他们的数学理论水平,反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然而,在数学教学课程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数学教学课程中,为数学与外部世界打开了一个通道,打造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的、有效的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给学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质,也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

随着数学建模的`概念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出现,数学知识的应用已经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其他各个行业渗透。数学模型这个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代人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例如:公司要根据产品的需求状况、生产成本等信息,建立一个投资方案模型,认真核准投资的收益率和风险损失率,在投资前较好地对投资进行预测和评估,确定投资方案,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气象工作者为了得到准确的天气预报,一刻也离不开根据气象卫星汇集的气压、雨量、风速等数据建立起来的数学模型等等。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是以实践性为主要目标,在各个专业教学中输入数学建模的思想,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理论知识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提升他们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数学建模思想的引入,改变了原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相当于向专业课程注入了一个新鲜的血液,其教学方式也达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引入数学建模思想,可以有效地扩大数学的实用性更好地为专业课程服务,达到双赢的目的。

例如:求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

相对于这道题来说,估计每个人都会求解,都知道答案应该为: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即s=v*t。

然而,对于这样答案理解的人,也仅仅局限于初中阶段。对于大学阶段,我们还能单一地这样认为吗?汽车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每时每刻的速度都会一样吗?显然,汽车在做直线运动过程中,每时每刻的速度肯定不会一样的,上述问题只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它忽略了空气阻力等其他因素,即在求解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的模型中,首先假设空气阻力忽略不计,公路上的阻力都是一致的,这样我们才可以得出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数学模型:s=v*t。通过学习数学建模课程,经过这样地处理,既向学生灌输了数学建模的概念,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使得学生对问题的来龙去脉产生了清晰的认识。因此,在高职院校各个专业课中引入数学建模思想,不但使得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也可以促进专业课程的改革。

(二)对学生的影响。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能扩大学生的知识而。数学建模所涉及的内容广泛,用到的知识而宽广,运用涉及的领域在物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方面。学生参加数学建模课程的培训,可以学习到多种类型的数学模型,比如:线性规划模型、人口预测模型、层次分析法模型等等。这些模型都是拥有实际的背景,使得学生不仅对问题的实际背景来源有了更深地认识,而且增加了他们课外知识的知识面。其次,建立和解决数学建模模型,一般都会运用到数学编辑器和数学软件;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使得学生对数学编辑器mathtype和数学软件matlab、lingo产生了了解,熟悉它们基本的运用,扩展他们的模型解决能力。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能力。数学建模是一个富有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它不等同于简单的应用题目。对于给予一道数学建模应用题目,它没有绝对统一的答案,这给予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将数学建模的方法和思想融入教学课程中,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原创性冲动,唤醒学生对工作的创造性意识。通过建立模型,学生要从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抓住问题的本质,明确问题的要求,将问题与实际联系在一起,做出合理的假设,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和途径,这一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数学建模是科学运用到实践的过程,高职院校当中开展数学建模活动可以有效地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技术性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数学建模的主要目的是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数学建模的很多题目都与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例如:的c题目,问题针对脑卒中(俗称脑中风)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的严重疾病之一,为了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也让尚未得病的健康人,或者亚健康人了解自己得脑卒中风险程度,进行自我保护。题目给出了中国某城市各家医院1月至12月的脑卒中发病病例信息以及相应期间当地的逐日气象资料,让我们建立数学模型研究脑中风的发病率与什么因素有关,我们如何预防脑中风的发生。因此,这样的题目贴近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想去进一步研究的兴趣,想知道究竟何种原因产生这种疾病,这种疾病有何危害,如何去预防等等。

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在当今世界上,团结合作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一种品质。在团结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尊重他人,如何宽容他人,如何培养我们的责任心。数学建模竞赛由三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在竞赛期间,我们要顺利、完整地完成一道题目,成员间必须拥有合作的意识,以及分工要合理。因此,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不仅可以培养同组队员之间的默契,而且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四、结论。

数学建模已是当今时代所需要的,数学建模竞赛是全国各个学科大竞赛当中参赛者人数最多的一项比赛。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以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不但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而且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激发他们的潜能。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八

摘要:

文章以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然后分析了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包括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运用微课进行课后拓展;运用微课展开课程导学。

关键词:微课;初中语文教学;课程导学。

微课作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一项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水平质量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应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明确微课应用要求,才能充分发挥出微课真正的功能与价值。

一、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要求。

(一)微课运用应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学风格不仅是教师个人教育教学的“标签”,更是教师长期开展教学活动经验积累的自然体现,它融入了教师的个人性格、教学方法、体会、感悟等,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在教学艺术上成熟的标志。教师拥有自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能够让接受学习的学生“眼前一亮”,自觉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思考,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影响意义。如今,随着微课在初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愈加广泛,逐渐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因此教师在实际的微课运用过程中,体现自己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的过程中,给予其更加真实的“课堂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1]。

(二)微课运用应注重与情景化教学相结合。

语文本就是一门更加趋于感性化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需要结合文章描述的内容进行情景设计,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情景中,体验到文章所描述的内容,加深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微课视频集语言、图像、声音、视频为一体,为加深学生观感体验提供便利,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初中语文教学可以运用微课的特点展开情景化教学,实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设置,有效地将课文内容通过更为直观的图画、视频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使得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得以有效的缩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与质量。

(一)运用微课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很多意境优美的文章,然而由于初中生受自身阅历所限,在思想认知上依然倾向于具象化认知体验,因此,需要教师借助微课视频,有效弥补这一不足。教师通过借助微课视频展现的光影艺术,将文字描述的美景还原成视频动画,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例如,在进行《苏州园林》课程内容教学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的深厚文化底蕴。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靠教师口头讲述很难真正体现出苏州园林的设计特点与博大内涵。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视频,播放一段与苏州园林相关的纪录片等,让学生全面感受到苏州园林的动态美,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边在欣赏的过程中,一边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深入的分析与交流,从而有效扩宽学生眼界,实现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深刻理解。

(二)运用微课进行课后拓展。

如今在初中语文课程内容中增加了“名著导读”这一选项,其不再作为教材附录出现,而是作为正式内容穿插在各单元之间。该部分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阅读量,给学生创造课后再学习的机会。基于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每单元的重点,寻找一些超出一般要求的语言、文学、写作知识要点,制作成微课,将各单元课堂教学知识延伸到课外知识层面,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学生在课下可以使用回放、暂停等功能,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回放观看,给一些有兴趣、有余力的学生以发展空间。

(三)运用微课展开课程导学。

如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即“课前预习”。尽管有的教师也一直在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引导,学生真正能够做到课前预习的寥寥无几,难以产生有效作用。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展开课前导学,利用微课导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教师结合文章内容,在微课视频导学中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遵循相关问题进行有目的的预习,理解文章内容。同时在微课视频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核心内容“父亲的背影”制作导学案,播放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父亲的背影”,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仅可以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微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因此需要教师提升对微课运用的重视程度,使得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2]徐桂娥。浅议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3):110—111。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九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深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会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更新,而且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地理教学方式、高职地理教学环境、高职地理教学模式的变革。在新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当前高职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同时深入分析如何在高职地理教学中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网络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职地理;应用研究。

通过对信息技术在高职地理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合自身及同行在多媒体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点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地理教师融合信息技术的水平有待提升。

在我们传统的高职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都是以高职地理教师为中心,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沟通模式。虽然教学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多数高职地理教师都是简单地利用多媒体进行照片展示和课件放映,并没有深入挖掘多媒体的功能,以及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融合和整合,扩展高职地理教学途径,提高工作效率。这种高职地理教学中的“表面文章”,既是对人力财力的浪费,也无益于高职地理教学。

(二)教师、学生与课件三者错位。

多媒体高职地理教学中,在“以高职地理教师为中心的教”“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学”与“以多媒体为中心的手段”之间,过分强调其中的一面,都会走向极端,不能取得好的高职地理教学效果。目前高职地理教师过分强调“以高职地理教师为中心的教”,同时又过于突出“以多媒体为中心的手段”,更加忽视了“以高职学生为中心的学”,使得高职地理教师、高职学生、课件三者错位,并没有形成新的教学方式,依然是传统教育三中心的高职地理教学方式,没有突破了传统课堂中人数及地点的限制。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地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高职地理教学中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

很多高职院校都投入很大的力量进行软硬件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建设,但是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没有进行科学和系统的效果评价。总之,由于缺少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评价机制,导致了大量现代高职地理教学媒体的浪费,而且高职地理教师缺少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动机,这不利于高职地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用高职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职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有待提升。

高职地理教学媒体日益丰富,而其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利用率却不高,这与高职地理教师信息技术薄弱有很大关系。这里所指的信息技术不仅包括多媒体软件的利用,还包括相应多媒体利用的知识技能。许多高职地理教师缺乏对高职地理教学媒体功能、特性的分析能力及选用媒体应遵循原则等基本知识技能,影响了高职地理教学媒体的合理选择和有效的设计、利用。

(三)高职地理教学中多媒体定位错误。

多媒体高职地理教学是一种新的教育技术,代表着一种新的高职地理教学思想与高职地理教学模式,这更是现代教育的需求,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应该由先进的高职地理教学观念和教育思想做指导。而有的高职地理教师只是表面上热爱现代信息技术,内心则不以为然。于是便出现了用落后的理念指导先进的教学手段的“教育怪象”,在计算机辅助高职地理教学的先进教育形式下,沿袭着传统高职地理教学模式。多媒体高职地理教学对传统高职地理教学改革的影响仅仅是“治标不治本”。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高职学生活动为主,高职地理教师讲述为辅,高职学生活动在前,高职地理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高职地理教学内容。采用高职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高职地理教学法。

在高职地理问答式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模式,可培养高职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使高职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利用电脑课件,让高职学生观察卫星云图,可以培养实践能力。

在高职地理讲授式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模式可以突破时间方面与空间方面、微观方面与宏观方面的限制,将高职地理教学内容中的地理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充分调动高职学生的兴致,改变无趣的课堂,使高职地理教学重点和难点易于让学生掌握。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简单、易操作,可以节省高职地理教学课件制作时间,提高高职地理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先明.信息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湖南师范大学,.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

教师在教学中要设置好教学疑问,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而进行动脑思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把自己已经掌握和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性地选择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1]。问题情境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堂提问,而是需要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课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肯定也会有开采空的一天。中东是石油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如果中东没有了石油,那么中东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能够了解困扰中东地区多年的经济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利弊关系。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国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争取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国家经济的提升。

2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拥有更多的视听冲击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学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人教版的《河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好课前小任务,在网络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河流资源,简单地分析一下我国的河流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相关图片信息。在网络当中包含有我国大量的河流信息,教师可以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跟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不同的学生学习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通过展示出各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来分析水流资源和水库的实际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寻找有效信息,能够有效让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观念[2]。

3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跟我们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教师需要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通过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点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地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们寻找青藏铁路修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中展示出来的:“在高原上建铁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开始自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一部分学生通过开发青藏高原的资源角度入手,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还有的学生则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探究。应用多媒体信息还能够给学生们展现出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跟生活实际的结合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3]。

4创设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本当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找寻相关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习《石油、天然气》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带经常会发生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最近科学家们在附近海底发现了天然气,从而推测出是天然气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导致船只的沉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意识。

5结语。

情境教学法多种多样,地理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选择情境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陈建梅.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7,(5):58.

[3]江文涛.浅谈初中地理中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18):63.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一

目前电子游戏有很多种类,如动作类、冒险类、战斗类、休闲益智类、模拟类、体育类和策略类等。种类繁多的游戏给游戏者提供了多种选择。地理课程结构的设置应该具备多元性、可选择性的特点。从学生的角度讲,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师;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可以编写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教材。例如,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多开地理选修课和校本课,同一门课也可以同时由多个教师开设,让学生自由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二、电子游戏难度设置的启示:地理教学难度应具有梯度性与挑战性。

一些升级类游戏设置由易到难,只有当游戏者完成低一级任务后,或游戏积分达到一定数量后,才可以去执行高一级的任务,这大大增加了游戏的神秘感,能极大地挑起游戏者的挑战欲望。此外,在有些游戏中,游戏者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难度,从最低级开始,若感觉太简单,不必逐级完成,在难度上有自己的话语权。实际上,升级游戏很好地运用了教育学中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那么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师不妨基于学生的现状和基础,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具有梯度且有利于学习任务解决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进步和“升级”。例如在进行“三圈环流”的教学前,先让学生掌握热力环流和风的形成的有关知识,即为学生搭建“梯子”或让学生“跳一跳能够到”,不至于让学生感觉知识生成的突兀。

三、电子游戏情境变化的启示:地理教学情境应具有形象性与交互性。

很多游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在3d等仿真技术的支持下,游戏有着逼真的情境,引人入胜。有的游戏情境还会随游戏者某一环节操作的变化而变化,某一环节动作不同,可能导致以后的环节和结果也不同。有些游戏可以人机对话或人人对话,实现信息的反馈、交流与共享,即游戏者和情境是可以互动的。

1.基于情境的形象性,适当地在地理教学中设置情境是值得提倡的,学生不仅会感觉真实,而且会很感兴趣。

2.基于交互性特点,地理课堂仅有师的活动或生的活动是不够的,只有在交流中、在师生的思想碰撞中,才能达到课堂的`交互和生成。

四、电子游戏策略使用的启示:地理教学设计应具有基础性与创新性。

游戏者使用的策略直接决定了游戏能否高水平胜出或成功晋级,这需要游戏者借助经验加以判断,特别是一些需要全局观的游戏,但有时候更需要实现玩法的创新。而有的游戏本身是对物理原理的应用,需要游戏者操控准确,不断地尝试和修订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地理试题也是多变的,我们的教学设计需要以不变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夯实基础知识,抓重难点、抓规律、抓关键点,因为所有复杂的题目都是由简单的“一招一式”组合而来的。所以我们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地理教学设计也应该有所创新,对基础知识不断整合,加入时代元素,实现“老戏新唱”。

五、电子游戏完成体验的启示:地理教学效果应注重学习主体的角色性与效能感。

角色类游戏,注重游戏者的个人体验,将游戏者置于主体地位。由于加入了相应的激励手段,在游戏中游戏者可以找到在现实中难以得到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合角色扮演的课程内容很多,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某种角色“入戏”,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肯定和激励,使学生获得心理满足,增强自我效能感。例如,《水循环》一课,可让学生扮演家长、校长、农场主、市长及水利部部长等角色,让学生出谋划策,这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很有效果。随着手机、电脑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已经意识到了电子游戏所具备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潜力。作为中学地理教师,虽不具备开发电子游戏的能力,但在教学中采取一定手段和方法,使地理教学具备以上电子游戏特征,一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让地理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和有效。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二

由于传统的实物投影仪存在价格昂贵、占用空间大,操作复杂、清晰度不够,功能不足,不能够方便地与计算机多媒体进行实时切换等问题,曾经应用很多的传统实物投影仪在当前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为主的课堂中已经很少应用,很多学校甚至不再配备传统的实物投影仪。类似实物投影仪但比实物投影仪价格低廉,体积小、方便携带使用,功能更多、更强大的“数字实物投影仪”——“高拍仪”的出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实物投影仪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能够有效地实现与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为变革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地理课堂效率提供了技术支撑。

一、高拍仪简介。

高拍仪,是指高速影像拍摄仪,也称速影仪、速拍仪或备课王,是最新研发出来的一款便携数码办公用品。它具有折叠式的便捷设计,携带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用usb接口与电脑相连,在所连接的电脑上利用驱动软件完成一系列的功能操作。例如能进行实物展示、电子白板、高速扫描、拍照、录像、复印、网络无纸传真、制作电子书、裁边扶正等操作(如图1)。

高拍仪业已在笔者所在的.学校得到了广泛应用,效果显著。接下来,笔者就以所在学校广大地理教师所使用的心意答高拍仪为例来具体谈一谈高拍仪的实物展台功能、录像功能、抓图功能、扫描管理功能和电脑桌面功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图2为心意答高拍仪驱动程序界面——心意答教学助手,在使用高拍仪之前,需要完成心意答高拍仪驱动程序的安装。

1.实物展台功能——投影地理文本材料高拍仪的实物展台功能类似于传统实物投影仪的功能,不同的是高拍仪能够连接电脑,利用图形化软件界面(如图2)进行操作。能实时地将文本材料(如教材、教辅、课堂练习、试题、学生作业、学生学习成果等)呈现到投影屏幕上,也能实时地展示演算、实验等动态过程,而且软件还带有工具栏(图3下方)和白板工具条(图3右侧),能够实现多点移动、缩放、旋转等操作,也可以进行简易的白板标注,使用简单方便,并且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便宜、携带方便,比实物投影仪更先进、更方便、功能更强大,能很好地取代传统实物投影仪的课堂教学功能。实物展台功能具有2个模式:实物展示模式(如图3)和对比教学模式(如图4),对比教学模式又可分为2分屏(如图4)和4分屏对比教学模式。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地理学科的学习、教学离不开地图,不论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还是区域地理,都要重视地图的学习和运用,在地理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更好地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重视地图,用好各种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教学最重要的基本技能之一。高拍仪的实物展台功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时方便地用于投影展示各种地理文本资料、方便图文结合教学,并且可以实时方便地用于投影展示教师在文本资料上的各种标注、分析演算、演示绘图、实验等教学过程,为地理过程性教学提供了方便。

2.录像功能——录制地理教学微视频当前微课(微视频)教学越来越受到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高拍仪的录像功能,可以把教师在电脑屏幕上的教学操作和讲解过程即时录制成视频文件,也可以把教师在实物展台上的实时展示、各种标注、分析演算、演示绘图、实验等动态过程进行录像,将演示过程以视频的形式保存下来(如图5)。这些视频可以在课前录制,也可以在教学的同时同步实时录制,并不影响正常的教学。高拍仪的录像功能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用于录制教学微视频,对于学生在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还没有完全掌握的重、难点知识,学生可以随时方便地重复观看录制好的微视频,进行差异化的自主学习和复习,减轻了教师重复讲解某一知识点和学生重复问同一问题的压力。

3.快速抓图功能——方便实施地理对比教学高拍仪的快速抓图(拍照)功能,可以快速抓取或拍摄文本资料到电脑桌面或正在编辑的ppt、word文档中(如图6),结合高拍仪实物展台功能中的对比教学模式(如图4),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实时方便地用于投影展示同一主题不同类型的地理文本材料,用于实现对比教学,特别是用于比对(包括学生学习成果之间的对比、学生学习成果和参考答案之间的对比等)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练习、试题以及学生的课堂或课后学习成果等,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以便更好地服用于课堂教学。

4.扫描管理功能——收集地理电子教学素材高拍仪的扫描管理功能,可以快速地完成对纸张大小为a3以内的文本文档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并能对扫描文档进行ocr识别,将文字图片等转化为word可编辑文档,在地理教学中可以方便地用于教师收集各种文本地理教学素材,并转化为可编辑的word电子文档,为今后的地理课堂教学储备可编辑再使用的各种地理教学素材。

5.电脑桌面功能——实现多媒体和高拍仪地理教学的实时切换高拍仪的电脑桌面功能,能够快捷方便的进行电脑桌面和高拍仪教学助手软件界面之间的切换,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高效便捷地用于释放电脑桌面,实时进行高拍仪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切换,展示电脑中预先准备好的文档、视频等教学素材,并且提供非常方便的白板标注小工具,用于标注展示电脑中展示出来的文档、地图、图表等地理教学材料,更好地实现高拍仪地理教学和多媒体地理教学之间的自如切换、对接与配合。综上所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高拍仪的实物展台、录像、抓图、扫描管理和电脑桌面等功能,在投影文本材料、进行图文资料分析、录制教学微视频、对比教学、收集电子化地理教学素材以及实现多媒体和高拍仪地理教学相配合等方面有着广泛而实际的应用。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三

摘要:现在的高中地理教学普遍面临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率低等方面的问题,地理教师应当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寻找解决的办法,针对性地突破地理教学中的困境。

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教师普遍面临课堂效率偏低的困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氛围的营造等方面都有莫大的关系。所以作为一名高中一线地理教师,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并采取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有效突破。

高中地理教学具有理解难度大、知识点记忆量多、信息涉及面广等特点,容易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有效推动因素,教师应始终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抓手。如果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手段单一,必然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兴趣不高,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不能形成浓厚的学习探究欲望。

(二)地理学习效率低下。

有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学习中虽然时间花的不少,态度也非常认真,但实际学习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和他们没有能够抓住学习要点、学习的方法较为单一、不够实用高效等因素有关。有些学生始终抱着死记硬背的态度开展地理学习,虽然记住了一些内容,但是在理解的深度、运用的灵活程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约性,导致地理学习实际效率低下。

(三)课堂学习氛围单调。

地理教师如果走进课堂,完全采用讲解的方式,从头到尾“一言堂”,学生只需要带着一双耳朵听、用一双手记,思维的有效性就很低,甚至有些内容根本不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教师就已经将全部答案揭示出来。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参与探究的欲望没有得到较好的满足,导致课堂学习氛围非常单调。

(四)教学拓展延伸欠缺。

虽然高中地理教学时间有限、进度紧张,但是地理是一门来自于生活与自然的学科,在教学中需要和生活联系的内容很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教师如果在教学拓展方面流于形式,没有将生活中一些丰富的内容整合起来、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拓展延伸割裂开来,就会影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二、以创新的理念全力突破地理教学困境。

面对以上高中地理教学中遇到的诸多困境,我进行了认真研究和深入分析,结合我日常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反思,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较为有效的突破方法。

(一)以丰富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面广量大,导致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消极负面情感。对此,我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到趣味性,增强学习的快乐指数。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在教学中会以丰富的地理知识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言说,要教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准备一桶水。所以在备课时,要做好更全面的准备,例如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一课中,我从网络上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海洋资源的类型、目前开发利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的资料,并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进行生动演示。当图文并茂的画面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对海洋资源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有了更加丰富的理解,对海洋中蕴含的如此丰富之宝藏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信息量的补充可以为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而且丰富了学习内容,使他们理解掌握得更加牢固。另外,我还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要求学生在某些新课教学之前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信息,在课堂上进行相互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也丰富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以方法技巧的指导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他们在学习中不得要领,完全按照死记硬背的陈旧模式开展学习,要么前记后忘,要么呆板记忆不知运用。所以,我尝试在教学工作中以方法技巧的指导为抓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我认真分析了目前地理教学的内容、重点难点、薄弱环节,搜集有关这些重难点突破的良好学习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传授,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技巧程度。例如对比理解记忆法,指导学生将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通过对比理解的方式辨析其异同点,达到巩固理解的效果;图解记忆法指导学生学会将图与文字结合起来,在脑海中形成更加直观形象的概念框架,避免机械生硬背诵概念和相关知识词条的乏味性,让学生在脑海中形象的记忆;再比如在地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感知印象结合起来,以及鼓励学生将地理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进行论证或服务生活,这也是增强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良好手段。另外,我还重视总结推广先进的学习经验,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巧交流,讲出自己在地理学习中总结的技巧,其中有价值的稍加改造就可以推广,有效提高了记忆的效果,降低了记忆难度。

(三)以师生互动的模式营造浓厚教学氛围。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不应当是被动讲授的关系,而应当是互动探究共同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过程。针对灌输式教学模式单调、氛围单调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对学生而言既可以提高学习的参与程度,也能够更好地训练综合能力。例如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课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两组,季风水田队和商品谷物队,请两队的同学利用书本资料和我提供的信息,分别讨论探究其中一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区位条件、生产特点等基础知识,再向另一队的同学进行介绍讲解,并相互提问进行考查。学生依靠合作小组的力量完全可以自主完成这些内容,而教师主要在过程中侧重于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有效增强了学习探究的欲望,相互研究的过程也集聚了智慧、拓展了思维。通过这样的独立思考,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有效完善了思维成果,在师生互动中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率,整个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四)以课内外结合方式拓展地理教学空间。

地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一定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以致用中得到提升,在课外论证中加深理解,达到巩固效果。例如gps全球定位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这一内容,我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重点针对gps运用于汽车行业进行调查。学生分成几人一组,独立搜集有关gps运用的现状,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上网搜集等多种形式,了解gps在当前汽车制造业中的普及程度,了解广大群众对这一技术成果的熟悉程度。学生撰写出来的调查报告切入点不同,选择的角度不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状态。有学生在调研报告中提出了要增强运用,提高社会治安管控成效的建议。也有的学生针对gps设备良莠不齐,应当制定规范化标准等内容提出了建议,体现了对学生思维拓展的促进功能,也让学生在课外拓展活动中增强了理解,巩固了课堂学习成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困境,只要我们高中地理教师愿意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敢于打破传统,勇于创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定可以让学生爱上地理课,学会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邸晓辉.高中地理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8).

[2]王强.走出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时代人物,,(04).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四

摘要: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素质教育的严格要求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依据地理课程的特点,对pbl教学模式进行有效分析,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地理课程之中,希望能够对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实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地理课程;pbl;教学模式;教学应用。

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中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中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听课的地位,整节课程的完成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这种方式看似学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但现实中结果并非如此。由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为传统的教学课堂增加了更多的趣味,同时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发现法、设疑法、课堂互动学习法等综合教法被广泛引用。但各种方法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依旧不高,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仍然是以前的那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不能很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pbl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对于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这种现象可以起到很大的改善作用。

一、pbl教学模式概述。

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精神病学家howardbarrows提出并应用于医学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表述了一种教育与学习的新观念,它遵循建构主义的思想,使学习者更加致力于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一来他们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在那时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独立思考,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它的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问题为基础,通过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等各种渠道找到问题答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此外,该教学模式不仅在医学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在其他的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1.问题设计要新颖。

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都是基于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新颖性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时问题的设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体验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其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气候那一章节时,教师的问题设置就应联系当前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等问题。让学生从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现象入手去搜集资料,学习这章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近年来冬季气温越来越高?北方洁白的大雪都去哪里了?为什么海平面会越来越高?”等问题的提出让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通过资料搜集让学生讨论得出本组答案。这样巧妙的问题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提高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转变角色。

pbl教学模式教师不再处于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因此,教师应学会及时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地位,转变其角色。在pbl教学模式下教师不紧要担当问题的提出者、引导着、组织者、解决者,同时还要加入其中做一个参与者,教师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教师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此外,教师积极加入到学生讨论队伍之中,也可以更好的驾驭问题的广度、深度,从而能够积极地引导学生沿着更加明确的方向寻找正确答案。与此同时,教师角色的转变更意味着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所教的都是准备好的已有知识,而pbl模式下的课堂学生为主导,虽然问题的设定由教师提出,可是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许多他们不懂不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有更高的知识水平、更广的知识面去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中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教师角色的正确转变,才能够更好地促进pbl模式的顺利实施。

3.学生要积极主动。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已备好的教学教案完好无损的向学生灌输,很少有启发学生的环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就养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他们不知道没有教师的讲授应该如何学习,如何获取其他知识。而pbl模式则打破了这个怪圈,它是基于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pbl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分析问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搜集资料,经过小组讨论然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尤其是高一自然地理,大多数的知识比较具有空间想像力,教师一味地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得到很好的理解。而采用pbl教学则可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那些自己很难理解的知识他们会积极主动的讨论思考,小组讨论的过程可以促进他们一步步去探索新知识,在讨论的同时也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团队意识。

三、pbl教学模式的评价反思。

pbl策略以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知识获取技能为中心,对于现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焕然一新的感觉,还会使学生从信息的接受者成为分析者、评估者、组织者,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pbl教学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对于那些理论性、规律性、能明确开展的综合性地理知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对于那些比较直白简单的地理内容也许并不会有太大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pbl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四、总结。

pbl教学模式虽然比较适合于我国素质教育下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对学生的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善于思考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任何的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也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地理教育过程中针对每一节课所讲的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然而,pbl教学模式的很多优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参考文献:

[l]韩玮娜,常亮,教学中教师的转变及作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8。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五

21世纪是网络时代,信息技术作为网络的工具,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方便。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教学中,首先需要电脑教学,把真实的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对地图、地形、地貌的轮廓,方便记忆学习。信息技术的广泛性适用于地理这门特别的学科,摆脱了原来单一的讲课模式。信息社会,信息量比较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大脑创造力。地理这门学科范围比较广,不仅有中国地理,还有世界地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必须有很强的大脑创造力。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运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更好地把它带到学习生活中。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让信息技术和地理知识相结合,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新的教学活动的'实施。

二、网络平台的运用。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对于初中地理这门学科,它把地理变得更加真实了。上网搜索地球的轮廓,详细的图片、资料一下子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网络平台的运用,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好处。不仅更好地把老师的教学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有利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新的教学模式需要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地理这门学科,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在新的教学模式下,需要老师多进行实验研究。把地理教学带到生活中来,联系实际生活。生活带入教学,地理就是生活,让学生轻松学习地理。初中地理教学是初级地理教学,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打好基础很重要,这就需要在新课标教学模式下,利用电脑教学,把网络平台带给学生,让学生广泛利用并学习。

三、运用信息,实际操作。

把信息技术带到地理课堂,这是一个落实新课标的过程。地理知识有些是比较抽象的,比如介绍地球。在课堂上,老师应该把地理知识活学活用,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还开阔了视野。学生应该学会实际操作,利用网络平台,把地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做幻灯片来展示所要学习的地理知识,展开知识竞赛,学生积极学习地理知识,对新模式进行肯定。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把知识变得更加灵活。运用先进的技术,让学生投身到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地理在初中生眼里不再那么抽象了。地理属于文科,需要大脑的记忆。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知识变得不那么复杂化,而是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轻松完成上课教学的内容,让地理学科更接近实际生活。没有完美的人和事,中国的教育模式存在着不足。在新教学的模式下,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地理的教学中。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也减轻了老师的教学任务;提高了课堂效率,把初中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这也是广大家长希望看到的。还有一点就是信息技术的硬件设施也需要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大力支持,为了学生的未来,需要共同努力。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六

关于过程与方法,主要通过“我国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图”“我国主要城市降水分布柱状图”等图表的判读,归纳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通过对特殊地区案例分析,提高对地理知识、地理技能的运用能力,促进地理思维和自主学习地理的能力提升。通过我国两种农业生产方式的特征、成因比较,理解水分条件对农作物品种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影响。最终习得区域地理要素的学习方法。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我国水田农业分布为例,评价人类在地理环境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学会发现、解释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设计,诊断学生现有发展水平。

支架构建的关键在于支架必需要依存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对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做出科学分析与及时诊断。从这节课来看,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水圈,中国的气温和干湿地区等知识,为该节课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铺垫和对相关图表的判读、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等能力基础。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怎样,教师还是要通过一些方法对学生进行诊断。例如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阅读“中国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我国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图,说出我国年平均气温、局部地区气温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判读依据。设计意图是把控学生前节课知识的掌握度;学生对相关图表的判读、表述能力,以及对某一地理要素的成因分析能力。诊断标准见表1。学生通过读图回答问题,反应现有发展水平,教师在诊断的过程中及时予以完善,同时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起学习支架。

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通过人际合作、讨论等活动,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获得的,因而协作学习,除了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和相互学习也成为促进教学的重要条件。在提供学习支架的基础上,创设新的学习任务环境,以小组合作方式、同伴互助,完成学习任务。支架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激活旧知、学习新知的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出示降水量分布图,设计合作学习任务单(表2),给学生创设新的学习任务环境,要求学生根据习得的“支架”,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四、支架再建,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水平。

当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助于他们进步的支架后,则应考虑适时退出。但当学生遇到新知识时,仍需利用自己背景知识或教师提供的'支架来构建起自己的新知识,完善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需要师生互动过程中数次搭建、退出支架,随时为学生留有探索、学习的空间。支架再建的过程同样需要依赖于学生课堂上新建立起来的发展基础,或通过教师设置的“设置疑问—探究思考—发现解决问题”问题过程性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将降水分分布规律给予学生,再让学生用前面习得的影响降水因素去分析成因,而是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印证假设的三步过程来让学生自己思考、发现,进行总结。

五、新知应用,融会贯通。

支架教学主要意图是通过教师支架构建,帮助学习者学会解决任务的一般方法,通过指导,帮助激励他们继续探索,以探究更深层次的目标。教学中引入了地中海地区一个典型案例。

六、课后反思。

支架构建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支架的构建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方法。搭建支架,必须是建立在对学生科学的诊断上,真正了解学生,选择好适应学生的支架,并能根据学生个体的发展,在课堂上不断调整支架的“材质”和搭建方式,以及课堂上支架搭建的时机。教师要关注教学细节,创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有效参与,使学生潜在发展水平向更深层次发展。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七

[摘要]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也一直以来是地理教师们追求的目标。而地理实验作为高中地理演示和模拟地理现象的直接途径,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思维习惯和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走近地理现象,感受地理现象。本文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介绍了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并结合实例提出了地理实验在高中地理中的应用策略以及注意事项。

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实验教学的忽视,将地理实验教学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作为以实践探究问题的重要手段,以此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现象,增强地理实用技能。

一、地理实验的内涵和价值。

地理实验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模拟实际地理现象和过程的教学活动。地理实验教学指的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具或者相关器材,把真实的地理现象的过程还原到课堂之中,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合理性。地理实验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地理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形象和直观,而且地理实验的启发性较强,学生在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和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可以改变传统的认知方式,扩展科学思维,提高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地理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地理规律以及原理,从而使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地理实验教学的程序包含以下几个步骤:确定地理实验主题、选择地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方案和完善修改实验方案。教师需要对每个环节都认真准备、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地理实验在地理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下面结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具体阐述地理实验的应用策略。

(一)集体备课,就地取材。在传统的备课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独立完成备课。而在实验的备课过程中,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教师首先对教材内容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分析该节课程的重难点,以便确定实验的主题。通过集体研讨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保证所选择的实验方案更加全面,有利于教师的地理实验开发能力的提高。在地理实验项目器材的选择上,要坚持简单、安全、绿色和环保的原则,学会就地取材。例如在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的课堂教学之前,学科组的地理教师可以一起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分析,教师们通过研讨可以发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角速度与线速度、时差的计算、日界线、地转偏向力、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教师们通过讨论发现角速度与线速度等知识点使用实验教学并不能提高效率,其中地转偏向力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不能仅仅依靠讲解就让学生掌握。因此教师们经过讨论,将地转偏向力的验证作为实验的`主题。紧接着,教师们对实验器材进行讨论,目前现有的教具有地球仪,其他的实验器材可以就地取材,如选择办公室常见的红墨水。

(二)明确主体,设计方案。实验方案是对整个实验的总体设计。一个优秀的实验方案需要满足目的明确、科学组织和现象明显的要求。实验方案的设计首先需要紧紧围绕所选择的主题,确定实验的类型;其次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脉络,以启发引导学生为目的进行设计。教师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还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位置,让学生能参与到质疑、验证等各个环节当中。例如: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选择的主题,首先确定本次实验的类型为操作性课堂实验。开展的方式是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相结合,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验步骤如下:首先,教师将地球仪北极点竖直朝上放置,教师使用红墨水笔在地球仪的北半球上滴下一滴红墨水,然后请学生观察墨水流动的状况。紧接着,教师请一名学生自西向东旋转地球仪,采取同样的方式滴下红墨水,然后再观察墨水的痕迹。最后,教师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南极点朝上,自东向西旋转地球仪以后出现的现象。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给出实验结论。

(三)实施实验,完善方案。在完成方案的设计之后,紧接着就是实验的实施。教师需要根据实验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的状态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规律。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问题,对于重点知识,随后进行针对性讲解。在整个实验教学结束之后,教师需要做好总结工作,对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实验达到的效果等各方面做综合评估,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例如:在《地球的运动》的课堂上,教师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问:“大家看到我手上的地球仪,假如我现在滴一滴水在上面,大家觉得水会往哪里流?”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争先恐后地说出了答案。教师开始进行实验,在每一步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猜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鼓励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讨论结束,教师趁热打铁,将地球偏向力的知识引入到现实问题中。教师提问:“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地球偏向力的规律了。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一下:在北半球,有一条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大家觉得河流哪一块侵蚀最厉害?”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将实验串接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始终保持在活跃的状态下。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认真分析了整个实验课堂,发现实验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墨水痕迹不明显,观察略有困难等。教师可以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一)学校应该完善制度,保证实验教学日常化。经过调查可以发现,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实验的应用较少。一方面,地理教师接触到的专业地理实验知识较少;另一方面,学校的硬件、软件条件较弱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地理实验的实际应用。因此,为了让实验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学校层面给予大力支持,如学校可以建立联盟,共享教学资源,同时定期对地理教师进行培训等。

(二)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对整个实验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实验开展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学生的动态,应用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实验上。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感受乐趣。

(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解决实验突发问题。为了更好地应对实验中的突发问题,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应变能力。例如在上述实验中,有学生说现象观察不明显,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找到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是转速太快或者墨水滴的太少,鼓励学生,重新开始实验。

总之,将地理实验应用在中学地理教学当中,可以促进地理课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地理知识,实践能力也能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汪清,章彦芳.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1):55―56.

[2]王磊,刘金锤.新课标下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2):20―22.

地图在地理教学的有效应用论文篇十八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借贷与网络借贷相结合的金融服务网站。网络借贷指的是借贷过程中,资料与资金、合同、手续等全部通过网络实现,它是它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民间借贷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金融模式。p2p网贷平台为借款人提供了贷款新渠道,为拥有可借出资金的投资人提供了潜在的投资机会。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某个时刻把借款方和投资方进行债权匹配,使效益和利润达到最高。在保证双方额度和时间相吻合的前提下,可以选择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债权匹配方式。某p2p借贷平台现拥有某一个时刻的借款方的数据,包括借款额度、借款时间、借款利率等信息,投资方数据,包括有投资额度、投资时间、利率等信息。

1.问题提出及分析。

利用数学建模解决p2p网络借贷平台债权匹配问题;

主要研究的是借款方与投资方的债权匹配问题,根据数据,给出一套相应的匹配方案。由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运营模式可知借款方数据中的额度指的是借款金额(元人民币),周期指的是借款期限即偿还周期(月),利率指的是借款方在借款期限内所承担的月利率(%);投资方中额度指的投资方可借出的投资金额(元人民币),周期指的是投资方的投资周期(月),利率指的是投资方的回报利率(%)。通过分析表中数据,根据额度和时间相吻合的原则,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给出一套相应的匹配方案。最终建立p2p网络借贷平台债权匹配问题的数学模型。

2.模型假设。

(1)假设借款方和投资方的交易行为发生在同一时刻,借款期限内第一个月的月初;

(3)假设利息计算按照单利计算;

(6)假设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向借款方和投资方收取手续费;

3.定义与符号说明。

借款人i的借款金额:mi(i=1,2,…,n);借款人i的借款周期:ti(i=1,2,..,n)。

借款人i的月还款利率:ri(i=1,2,…,n);投资人j的投资金额:mj(j=1,2,…,m)。

投资人j的投资周期:tj(j=1,2,…,m);投资人j的月回报利率:rj(j=1,2,…,m)。

借款人i向投资人j借的金额:xij(i=1,2,…,n;j=1,2,…,m)。

p2p平台的总利润:pp2p平台的总收入:rp2p平台的总支出:c。

4.模型的建立與求解。

本文从p2p网络借贷平台的角度出发,分析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总利润与借款方、投资方之间的关系,运用规划模型,以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总利润为目标函数,添加相应约束条件,从而得出在一定条件下既能使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总利润达到最大,又能使借款方和投资方的额度和时间相吻合的模型,继而给出一套较优的匹配方案。

对于p2p网络借贷平台来说,由于不考虑平台所收取的手续费,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总利润等于总收入加上总支出,即:

p﹦r-c。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总收入等于所有借款方在借款期限到期时所支付的利息和,假设共有n个借款人,m个投资人。

要使总利润最大,则总支出应最小,根据假设,总支出等于所有借出金额的投资人所获得的收益之和,即:

上式即为问题一的目标函数。

相应的约束条件为:

2)时间匹配:借款人i的借款周期不大于任一向借款人i投资的投资人j的投资周期;

3)非负约束:各变量均非负。

根据题中数据,结合上述模型,利用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编程求解。

5.模型评价与推广。

5.1模型评价。

(1)模型的优点。

1)本文所建立的模型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通用性、推广性较强;

2)本模型的稳定性和正确性较好,可信度较高;

3)本模型的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

4)本模型中提出了一个的通用指标,可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

(2)模型的缺点。

2)本模型没有分析敏感性和风险性因素的影响,降低了模型的精确度;

5.2模型推广。

1)本文所建模型可加入其它变量推广成非线性规划模型;

2)本模型可进一步考虑敏感性和风险性因素的影响,使其能更好地与实际相符合。

参考文献。

[1]司守奎,孙玺菁.数学建模算法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8.

[2]姜启源.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庄维强.p2p网贷金融的运行模型分析[d].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

[4]沈雅萍.债权转让模式之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以宜信公司为例[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147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