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热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6:14:05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热门15篇)
时间:2023-12-05 16:14:05     小编:LZ文人

总结不仅仅是默默写下一段文字,更是在心中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的清晰性。总结的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但每个人的总结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创作。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一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展现城镇景观特色。在城镇化的高潮中,每年都有成千条的城乡河道被填埋,上万亩的河滩、湖泊、海洋、湿地正在消失。这些错误的水系改造方式,致使许多城市优美的水系河流变成了暗渠,昔日流连忘返的独特环境变得十分平庸,毫无特色,原来流动互通的水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沟或者污水池。原有河道、湖泊中生物繁殖的环境与自然生态群落遭到彻底毁灭,城镇水系也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针对这样的形势,小城镇水系园林景观建设首先要保留城镇原有的特色水景风貌,保护水资源,以最小的改造力度形成更加舒适的水系环境。小城镇与城市的水系并不相同,并不能按照现代的设计手法去统一小城镇水系景观。应以现状为基础,在具有利用潜力的地段建设居民可休闲娱乐的滨水广场,同时控制规模;在水系较窄的地段,可以植物护岸为主进行保护与疏通;水系两侧可建设滨水散步道,以高大乔木形成遮阴的行道树,既保护水系资源,又可形成居民的近水空间。城镇的水系景观中,大部分都会有河岸高差的变化,尤其对于一些具有泄洪功能的河流或储水库,巨大的高差将水系与人们隔开,破坏了水系景观的整体性。在地形变化较小的水系两侧,可适当种植植物,形成水系两侧绿色的屏障;在地形高差很大的情况下,可适当拓宽,形成不同层级,较高的层级供人们活动,较低的层级种植水生植物,同时留出弹性空间,在水位变化时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水系的驳岸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二面光”或“三面光”的水工程建造模式,使得原有的自然河堤或土坝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河道断面形式单一生硬,造成了水岸景观城镇与城市千篇一律的景象,城镇原有的水生态和历史文化景观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小城镇水系的驳岸首先要以现状情况为基础,尽量选择自然式的驳岸景观,以植物、步行道、木平台等元素形成舒适的水岸环境。城镇的水系中通常有一些湿地景观,它们不仅是城镇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城镇周边的城市保障系统。城镇的湿地景观是极其珍贵的生态资源,应以保护为主,尽量减少人工的干预。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块湿地的价值比相同面积的海洋高58倍,湿地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在保护湿地的基础上,根据湿地的不同情况,可适当地开辟供参观的湿地景观区域,增加城镇水系的科普教育功能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韩轩.园林工程规划与设计便携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11.

[2]陈茂铨.城市绿地生态[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4.

[3]褚弘阳,屈永建.园林艺术[m].西安: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9.

[4]邹原东.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二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时,常常会考虑修建人工湖泊供人们观赏,这种人工水系景观不但能够达到观赏效果,还能成为雨水收集引流的渠道。以北京植物园为例,设计师在植物园中设计了3个人工湖泊,使人们在游览植物园能够观赏,还能把附近地区降落的雨水集中收集到人工湖泊中[3],使得人工湖泊水资源较为充足,能够为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减少由于植物水资源不足,导致植物枯死的情况发生。当城市园林景观的可利用面积不够时,相关人员可以把蓄水池建在地下,通过引流的方式对周围的.植物进行灌溉,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从而达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目的。

3.2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

土壤具有蓄水池的功效,能够减少水分流失,尤其是植有绿化作物的土层中,具有较强的自然雨水收集储蓄效果。当雨水渗透到土层中,相关人员可以在地下修建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还能收集屋檐流下的雨水并通过管道引流,最后引入到园林景观植物中进行灌溉,增强土层中植物的储存水量。渗透到植物中的雨水还能对植物根茎进行过滤,减少多余的杂质成分,从而使地下蓄水池更加纯净[4]。除此之外,相关人员还可以加大人工修建河道的弯度,减少雨水冲刷土层的速度,减少雨水流失,增加土壤的蓄水量。

我国南方地区有充足的雨水资源,如果缺少对雨水的合理利用,会造成水资源浪费。因此,相关人员可以通过修建漏水型城市园林景观,让雨水流到地下水系中,存储雨水,从而对园林中的植物进行灌溉。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修建漏水槽的引流水道,把水道与蓄水池相连接,这样会使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地下水系中,另一部分雨水流入到园林景观的蓄水池中。不但能够提高雨水的利用率,还能减少对城市自来水的使用,从而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城市园林景观持续发展。

4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是城市绿色发展的主要标志,其中对雨水进行有效的收集利用,不但能够减少对自来水的浪费,还能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使城市园林景观植物有充足的水资源,从而实现美化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硕.基于雨水利用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姬晓敏.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11)。

3袁璐.城市绿地雨水收集利用的植物景观设计探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三

引言:。

现代园林景观,在其设计中,常用到的手法是轴线控制,这种手法广范地应用着。轴线控制法有着有多的优势,一是能很好地表现空间的规则性,二是能很好地表现空间的控制性,三是,这种控制手法既蕴含了西方传统设计,又蕴含了古典设计,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1园林景观与外围环境的关系。

1.1园林与城市轴线和谐统一。

在城市景观中,园林景观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如何设计园林景观,对城市的影响是很大的。在设计园林布局时,要以周围的环境为基础,其秩序对园林的布局是有影响的,因为园林景观的设计的最终目的,园林空间要向城市空间扩展,要使其与城市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它的设计布局最终目的就是要与自然融为一体,通过一条轴线,将整个建筑与自然形成一体。奥林匹克公园位于北京内的北部,从北京市市区的轴线上看,它处于其北面。在北京市这条中轴线上,著名的建筑不止一个,如天安门广场、钟鼓楼、天坛,这条轴线还是文化、历史、政治的轴线,在整个布局中,以紫禁城为中心,从东西南北把一座城市连接起来,在世界城市建筑物中,有很多伟大的中轴线,而它,则是其中之一。奥林匹克公园拓宽了这座城市的中轴线,中轴线的北端是森林公园,从整体布局上看,中轴线和自然景观已经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展现给世人的是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色,而它也成了中轴线的终点。

园林用地是有一定限制的,不能无限的延展,在设计中,既要使园林达到美观,又不能超越边界线,这样就要从多方面考虑,所要设计的园林景观的轴线,要与以下因素联系在一起,景观外围场的重要建筑物,周围一些关键性的标志物的对景线,周围自然景观的山脊线,通过这些关联因素,把轴线结构和景观内外空间的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通常情况下,如果想把外部景观和中轴线进行统一,所采取的方法有借景色、对景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内外部景观融合到一起,从而改变了固有的场地在空间上的限制,这样就使整个园林的面积得到了拓展。

“层次”指不同事物间可联系的层级秩序。一个体系由多个元素组成,但每个元素的用途和其关键程度是不同的,所以就形成了突出的层次结构。一个空间因形态、质感、功能的不同,而等级结构也会有所不同。有效的组织空间结构是必须的,由此才能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但每个空间都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融合,比如覆盖、并列、渗透、穿插,从感觉上让人感到是丰富多样的。

2.1.1并置关系。

空间在变化和重复上如果能恰到好处,就把统一性突出出来,使空间具有节奏感和旋律感。想要使空间扩展,轴线是最好的利用工具,通过它可以将多个空间单元进行串联,这就达到了扩展空间的目的,从而也使序列的秩序感得到提升。

2.1.2主从关系。

在空间序列中如果要把某个景观要点表现出来,或要展示空间的关键性、特定性,通常会把它的形态与位置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让观赏者从视觉上感到新颖和突出。如果要凸显轴线的控制性,就需要有影响的端点。比较突出的层次关系能够增加空间序列的秩序感。

空间序列在原理上对传统视觉很重视,把重点放在了空间动态组合上,把单个的空间组织形成空间群落,其根据是空间形态特点,组建时要按不同比例,其空间群落要有规律变化。观赏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观察到的景观,在绝对不会是同一个,观赏者在运动过程中,能够体会到空间转换,空间会秩序地进行连续性的变换,这就能形成有规律的序列,而轴线的设计理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空间序列能够体现出轴线的设计理念,连续性空间元素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轴线,轴线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方向性很强,通过轴线,让观赏者变化视觉就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观。

3视线的引导。

3.1外景引人。

通过轴线,能让观赏者的视线来到一个指定的地方,通过“借景”这种方式把外部景观引进到园林内,如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标志性的物体,或者假山等,从而使园林内的景观更加丰富了。外景引人的方法是,运用了某一植物景观,且它是线性形态,从而使轴线的方向感得到了增强,通过这种方法,又能够把园林内的景观引到园林外面来。

3.2主景导向。

轴线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通过轴线,能够把观赏者的视觉从园林的这个区域转向另外一个区域,从而在视线上形成了一个交点。通常情况下,这个交点所在的位置就是园林景观中的中心区域,园林内的很多重点景观基本都位于处于这个中心位置之上,比如一尊雕像、有代表意义的建筑物等。多轴的轴线体系在通常情况下,也可以形成同样的交点,例如主轴线与次轴线之间的交点等。

3.3渲染环境氛围改变观赏者情感。

从园林设计理念上讲,采用营造景观和空间的方式,从而达到渲染环境的目的,由此,使观赏者的情感和心情得到改变,从中让人们体会到设计理念。所以,在营造园林景观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人们的视觉和心理这两方面体验上,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可以提高园林设计景观的表现力,使环境的感染力更加突出,从而使园林景观环境在效果上表现更加突出。轴线在构图形式上,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特征更加的鲜明和清晰明了。构图形式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和感受是不同的,如果构图比较严谨,在感觉上,就会给人以严肃、稳重的感觉,序列空间在层次上又比较鲜明,这就能把人们的情绪逐渐引发起来,有最初的序曲、开端,进人到发展,达到高潮,然后到尾声,人们的思绪也会按照这些顺序逐渐开来。

结语:。

现代化园林景观在其设计中,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人们的审美观、生活方式等,轴线控制这种应用手法随之而变得多样、自由化了。对轴线控制手法的研究,能够把这种控制手法的潜力进行挖掘和发挥,从而营造各种风格的园林景观。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四

摘要:文章前半部分阐述美和审美本质与特征、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后半部分以城市美学和景观设计的思路为主体,重点介绍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追求目标和设计思路。

关键词:城市美学;美;审美;现代园林。

一.美与审美。

1.1美与美的概念。

1.1.1美的认识。

人类从原始蒙昧状态发展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都极大丰富的今天,创生了无数美的事物,美的文化。人们都谈论美、知道美、追求美,但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在“美”这个维度上却存在问题:“美”日渐变得单一、绝对、普遍,缺少个性的丰富,缺少差异性,美的丰富内涵被削弱,也失落了其真实的意义。其原因在于美学和艺术的理论和生活中的美相互脱离,人们在美的理论中找不到美的要求;中国人所一直接受的片面的审美教育;各色审美文化的冲击和中国人长期以来对感性生命的压制,从而导致美的生命力、活力以及带给人的愉悦、丰富的感觉没有了。

1.1.2美与审美的关系。

人对于“美”如何理解,他也就如何进行审美。审美何以作为人性丰富与完善的根据,为什么要用“审美”去审视人的发展与完善?原因应该在于审美能够体现人的本质的丰富性,能够使人超越有限并给人以自由。接着,提出审美观是怎么样的,决定了人如何去完善自身,如何去创造生活。在人的依赖性阶段,将人的审美观概括为“崇拜型”的审美观,它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于自然、对于“天”、“神”及封建等级制度的崇拜,是对人性的压制;在人的独立性阶段,将人的审美观概括为“感受型”的审美观,是一种“物化”的审美观,更多的是人为的、对人为之物的感受。人要对自身的发展有所超越,要向着能够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自由个性”阶段迈进,就要形成真正能够满足人性的生成和完善的审美观,。

二.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发展。

2.1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表现。

2.1.1对称与均衡。

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2.2.2建筑形式美与审美的时代变迁。

正如世间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中发展的一样,建筑的形式美也经历着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古希腊的帕提农神庙之所以被誉为人类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正是因为神庙庄严典雅的立面,与历经千锤百炼的完美柱式。曾几何时,这些柱子被人们从废墟中重新发掘出来,安放到各类建筑之中。柱式建筑到处享受尊敬的席位,学者们对它孜孜不倦地进行研究,根据它来探索美与和谐的“永恒”规律。但事物不可能停滞不前,人们的审美情绪也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

创建园林城市是我国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有关提高城市总体景观和生态水平的活动,这项活动就是要把各个城市建设成为风景优美、品味高尚、生态健全的现代化城市。而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城市设计(urbandesign)的进行。

园林城市之所以是城市设计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园林城市这个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级形态。

3.1.2城市发展的趋势。

城市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分工的结果,是人类努力摆脱自然完全束缚的结果。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开始意识到自己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开始“”了在自己制造的人工环境中去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和返璞归真的历程。

城市设计所追求的情景交融原则、景观集合原则、空间序列原则、环境气氛原则、品味最优原则等都是园林城市所体现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反映了包含在视觉艺术之中的空间艺术的创作规律,而空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工艺品、雕塑、建筑和园林等。园林又把建筑、雕塑和工艺品等因素囊括其中,形成了综合性的空间艺术。城市设计实质上是把构造园林的这些规律拓展到整个城市,它运用各种空间环境因素、设计符号语言来表达一种文化蕴意和价值取向,表达一个城市的“神韵”,都是在把城市从一般性的功能体和人类聚集体的物质为主的形态,升华到更多地体现人类精神文化的高级形态。

4.1易于居住的城市环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方便人的使用。城市环境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空间形状、体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学的层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为特点.掌握人认知和使用空间的规律。现代城市环境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使用和功能要求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创造具有一定空间形态、舒适宜人的城市物质环境。

城市环境设计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的户外活动.如购物、娱乐、商务、运动、交往等.首先考虑人的行为需要.其次考虑形式上的要求,进而进行空间组织与设计。

五.结束语。

园林景观是一个兼具社会、自然、艺术多元功能的综合体。园林不仅依靠形式上的美,还必须具备艺术美,才能从根本具备审美的要求。建设园林城市要求整个城市都园林化――建设城市大园林,这是城市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要求。建设园林城市应该说是城市设计追求的根本目标;而园林城市的建设也必须通过加强城市设计来实现,二者一个是目标,另一个是手段。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0年04期。

[3]华中建筑.1995年第03期。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五

近年来,地域文化发展迅速兴起,成为现代不同城市发展的重要符号与标志,对于提高区域影响力具有巨大作用。选择有效的地域文化传播载体,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发展水平极为重要,因此,园林景观即成为当前地域文化发展大环境下的文化传播最佳选择。做好园林景观设计不容忽视,需要其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度解析,将地域文化的特点及时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而为地域文化发展指明方向。

地域文化泛指2个不同的概念,首先是以地理区域划分的历史文化遗留,即称为地域文化。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文化必然有着一定的差距,基础的区分单位受到地形及地理结构与种族群落的影响。其次是秦朝时期的历史文明与艺术传承,该概念的指向性并不广泛,仅包括了秦朝时期及秦朝之前的阶段,所以概念的不同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需要在对概念进行有效区分后,再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利用园林工艺和技术工程等方法,将区域地形、植物种类、局部建筑进行计划性的改造,在人为手段的参与下,使城市景观的设计更加合理,也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观赏性,并且能保留其日常使用功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园林景观设计是以设计为主要表现手段,在综合各种因素的前提下,设计出符合生态环境,通过设计人员的创作灵感,建设出美好的人类生活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强化自然环境的艺术气息,使其勾勒出一幅自然的风光美景。早期的园林景观设计创作过于重视功能性,往往忽略了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现阶段的园林景观设计则考虑更为全面。主要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出发,在保留原有园林景观功能的基础上,融入具有古典气息的地域文化,使园林景观设计生机盎然,提高了园林景观的灵活性,一定程度上使园林景观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均有所提升。对于区域的园林景观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延续了地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将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提升至新的高度,进而成为物质文明社会的一颗璀璨明珠。

园林景观设计用途决定了其成为文化传递媒介的基础,园林景观的观赏性较强,是各地区游玩的最佳景区,游客的流向性强,分布较为广泛。将地域文化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为地域文化的良好传播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有效提高了地域文化的知名度,为区域的发展创造机遇,从而使地域文化的发展不再受到环境的制约,进一步促使各地方的文化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而融会贯通。在此期间,园林景观设计将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对于提高地域文化的影响力与城市形象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1园林景观的奇特性原则。

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均有不同的特点,需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深度挖掘,使地域文化的特点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以展现,从而保持园林景观的奇特性,让园林景观在投入使用后,游览的游客能够深刻体会到其中所蕴藏的寓意,进一步为地域文化的融入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性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即要突出地域文化的设计宗旨与主题,又要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理念有所体现。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保持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优化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结构,使自然环境与地域文化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完美融合,并保障园林景观的设计方案能够在长期发展中经久不衰,打造百年工程,让城市的地域文化得以传承。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体现在地域文化方面,在园林景观的维护与管理方面,也要不断加大投入,使其能够达到预期设计的效果,进一步保障地域文化课持续发展的原则,能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4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我国园林景观设计的样式越来越缺少城市地域特色,各城市的园林景观也失去了其灵动、绚丽的色彩。因此,需要在城市的园林景观中植入地域文化,一方面能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特色城市的建设。

5结语。

现阶段,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地域文化越发受到重视,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的大背景下,将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成为促进区域文化发展与传承的重要举措,同时,对于生态化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融入需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并在主体的设计结构中,着重体现人文艺术与文明艺术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使地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得到良好地展现,进一步为区域的文化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宏俭.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11(3)。

作者:杨楠单位:大庆油田设计院。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六

我国有很多的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人员,可是并未真正具有非常多的能够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规划目标进行确定的设计工作者。即便具备非常强的景观设计的专业理论知识,可是并不能够将城市发展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设计当中并未充分的将园林景观的功能实用价值全面考量,并未有充分的长远规划景观设计的思想。

虽然园林景观的设计在不断的发展中,但是就目前的园林景观的建设情况来看,在设计之初就存在问题。虽然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较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但是由于设计缺乏规划,导致现有的园林景观并没有因地制宜,与整体城市环境之间存在冲突。另外,现有的园林景观的设计内容较为单一,由于苏州园林景观的成功典型,在全国各地都是存在一些模仿的痕迹。但在园林中种植的一些花卉有些因为环境不合适,会出现生存期较短或者是无法实现设计目的的结果。不仅如此,部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虽然较为美观,但却不能实现涵养水土的作用,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和土壤的污染。

目前发展非常迅速的园林景观,一味的照搬照抄园林景观设计模式的问题非常严重,当前园林景观建筑一般都无法将大众对园林景观欣赏的需进行满足。与此同时,当代的城市对原理景观建筑的需要量非常巨大,有的企业单纯的追求经济利益,经常照抄园林景观,一旦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肯定会出现明显不搭的情况。

2.4文化冲突。

现代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设计之间相互呼应,由于我国的地域辽阔,各个省市之间的地理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城市发展中的文化积淀也是有所不同。但是在现有的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一味地模仿西方或者是模仿一些比较典型的园林建筑,导致在城市中的园林景观与整个城市的整体风格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仅不能够给与城市的局面精神的享受,还会产生出一种“逆反效果”。特别是一些具有现代感的园林景观并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驾驭,一旦造成与城市人文环境之间冲突的问题,还会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和谐发展。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七

在城市园林景观区域内通常情况下会设计各种人工河道、湖水等水体景观,这些水体景观不仅可以作为观看的景致,也可以在经过改造后称为雨水的引流渠道。例如我国北京地区的植物园当中就建立了三个人工湖,并且通过园区内的人工河道将西山、樱桃沟等地区的自然雨水资源收集在园区内部。这种人工湖为其周围的植被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在种植各类植物时可直接从湖内抽提湖水进行灌溉。而当城市内的土地面积有限时,则还可以在地下构建雨水池,并通过管道引流到地面进行灌溉。

3.2增加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保持水分不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具有绿化带种植的土壤对于雨水的蓄水能力非常强,其中雨水下渗后可以通过地下雨水池进行收集。通常情况下城市内各房屋的顶部均装有倒水截流的管道,但大多数管道均是将雨水引入楼顶后白白流失,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该利用这些引流管道,将雨水导入楼前的绿化带当中,这样就可以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同时绿化带当中植被的根茎还能够对雨水当中多余的杂志进行滤过处理,使得蓄水池当中的雨水得到净化。另外,增加人工河道或明沟的弯曲度,这样可以达到缓解雨水冲刷速度的目的,极大程度上降低了雨水流失量。还可以在绿化带上增加临时蓄水池、透水槽等。

在我国南方或沿海雨水量充沛的地区可以构建漏水型的园林景观,建立楼水槽等,使雨水能够与地下河水汇流。同时还可以见楼水槽的水道与园林内的蓄水池相连通,这样就能够保证部分水进入地下水当中,而另外部分则进入到园林雨水池当中。但是这种直接漏水的方式较土壤渗水更难控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降水量、蓄水池储水功能以及净化功能等进行核算,然后利用相应的技术对水体的质量进行控制[2]。

在园林景观当中道路和广场所占的面积较大,并且这部分的结构不能栽种绿化植被,也就不能利用土壤对雨水进行收集。其中道路本身的宽度较小,但是其长度较大,因此不能使用渗漏管道对雨水进行收集,这样会导致利用成本增加,而是应该在道路两侧建立排水斜坡,将甬道上的雨水均排入两侧的绿化带当中。园林景观当中的广场本身覆盖面积较大,而且在广场上活动的人较多,因此不能在广场下直接建造地下蓄水池,而是应该在其周围的绿化带下建立蓄水池,在广场四周建立雨水渗漏管道,将雨水汇集到蓄水池当中。

以北京朝阳区内某公园威力,该公园在2010年时开展了园内雨水收集系统改造工作,并且在2012年时正式投入使用。在系统的建造方面,利用渗漏管道将雨水汇入到蓄水池当中,其中渗漏管道铺设位置包括绿化带、假山四周、主体道路等,蓄水池则位于公园的中央位置,略偏西方向建设了一片面积较大的绿地,蓄水池即在绿地之下。该公园设计师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将绿地直接设计为土壤滤过系统,并配备有滤池。根据系统运行后的计算显示,该园区内每年的年雨水储蓄量为1.2×104m3,而园区内总用水量为1.6×104m3,也就使得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到3.5×102m3,为园区大大节约了自来水资源。同时园区内还建立了水资源循环系统,其主要以土壤滤池作为主要的净化设备,雨水可以在渗漏和运输的过程中得到净化,减少了运营成本。当雨水降下后可直接流入到蓄水池当中,然后经由水泵将其提升到土壤滤池,进过净化后就可以被运送到净水池当中,而净水池内也设有相应的水泵和管道,其中一份用于绿地的灌溉,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被运输到人工湖内,将人工湖内水质变差的水体更换排入到蓄水池当中,再次进行循环利用[3]。该园区不仅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同时对山体和市政雨水收集管道也进行利用,从而增加了雨水收集量,提升了园林景观区内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度。

5结语。

城市园林景观的作用是保持城市内的生态平衡,因此其水资源的供应非常重要,应该深化雨水收集改造工程,利用雨水循环净化系统提升园区内对雨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将市政管道也接入园林当中,提升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李红军.浅析城市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与施工中实现雨水的回收利用[j].中华民居(旬刊),2012(05):102~103.

[2]付尧涵.雨水收集利用方法在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北京大兴生药基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1):108~112.

[3]吴欣,崔鹏.基于雨水收集利用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例[j].地下水,2015(05):162~165.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八

中国的园林景观历史非常悠久,自奴隶社会起就有了以“囿”为载体的雏形,封建社会有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期间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例如留园、圆明园等等。这些优秀的园林设计作品无不承载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抽取出来,合理地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势必会使园林的建成效果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1.1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形成的一种反映民族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优良民族文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即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是一个庞大的领域,覆盖的领域非常的多,比如中国书法、兵马俑、甲骨文、中药、剪纸、风筝、乐器、彩陶、蜡染、瓷器、国画、对联、汉服、中国结、汉字、脸谱、红灯楼、刺绣、古代兵器、鞭炮、饺子、谜语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各地不同的礼仪风俗,可谓包罗万象。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概念。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是人类社会发现的科学与艺术的产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一项非常繁琐的工程,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生态学、美学、人类大众行为学、建筑学、环境生态科学、力学、材料学等。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得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式不断地发生碰撞和融合,逐渐形成了现代园林景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特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现代园林已然成为一个城市发展的代名词,可以展现地域特色和形态,其服务的对象是人民大众,充分满足人的行为、心理特点和要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第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更加考虑整体性,关注与周围城市建筑以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注重生态效益,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前提下考虑未来的发展。现在园林景观设计无形中形成了“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的理念,即在城市的规划设计之初合理地设置城市绿地、建筑、道路、公共设施以及其他的城市设施。第三,正是因为现代园林景观更加注重人的需求,注重与周边环境的配合,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呈现出“简约”的发展形式,不过分地追求繁琐和豪华,利用规则亦或不规则的几何形来展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简约而不简单。

2.1传统绘画的应用。同诗词歌赋一样,相当一部分的中国传统绘画寄托着文人骚客的情怀,讲求意境上的布局和构图,着重表现自然中的叠山理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绘画技巧,在狭小的空间中合理布局,引入水、石、植物,以建筑点缀,给人以大而丰富的感觉,营造写意山水的意境。

2.2古代建筑的运用。古建是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元素,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公园售票口的设计是古建的形式,还有一些茶馆、酒吧、中式餐厅等。

2.3“天人合一”理念的运用。“天人合一”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想,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现在演化为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注重对自然的保护,比如北京园博园的锦绣谷,锦绣谷的前身是一处巨大的垃圾填埋场,利用现有地形将其改造为大型的下沉式景观花园,取传统的燕京八景之精髓,体现了晴雪、叠翠、趵突、晓月、秋波、春荫、夕照、烟树,冠盖北京的八景。中国传统文化是华夏祖先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中国园林景观建设的一路发展起起伏伏,在文化全球化的冲击下,日本园林、欧洲园林、美国现代设计等各种流派的园林设计理念不断向中国涌入,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曾一度经历过盲目跟风、发展方向模糊的低迷期,但是,现在的中国园林景观正凭借着其强大的传统文化底蕴一点一点的发展和崛起。中国特色的当代园林景观在世界上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九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十

:随着景观设计手法的不断变换,使得公众对于设计形式以及材料的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加强。而耐候钢也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并被广泛应用在了园林的景观设计之中。本文就耐候钢材料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类阐述,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中,材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任何设计都需要运用具体的材料来表现出来。总的来讲,材料是借助于纹理、质感、色彩以及尺度等“固有语言”来进行组合运用,从而体现出该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材料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而耐候钢材料则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金属材料,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耐候钢即是耐大气腐蚀钢,是一种介于普通钢和不锈钢之间的低合金钢系列。一般情况下,耐候钢是普通钢通过添加少量铜、镍等耐腐蚀材料形成的,并且有着良好的使用性能。与普通钢相比,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更强,在自然环境下,耐候钢可以通过铌、钼、磷、钛等元素的合理添加,可以使得该钢铁材料在绣层和基体之间形成一层50~100μm的氧化物层,并有效阻止大气中的氧气以及水向钢铁基体中渗入,并能够有效提升该钢铁材料的耐大气腐蚀能力。

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为了营造出一个红土之州的氛围,就在澳大利亚馆的设计过程中大量采用了耐候钢材料来作为外墙材料,这样就能够将耐候钢自身的表现力充分彰显出来,并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该展馆拆除之后,这些耐候钢材料还能够进行回收利用,从而充分符合了环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除了澳大利亚馆之外,上海世博会上的智利馆也应用物理一些耐候钢材料。而上海世博会也是耐候钢材料在国内首次的大规模应用,并使得该材料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1几何造型雕塑及种植槽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耐候钢的表面是一层锈红色物质,其手感粗糙且质地特殊,这也就使得耐候钢成为了一种具有着吸引力的建筑外墙材料。此外,耐候钢还能够与防腐木以及石材进行完美的结合,能够在冷与暖、粗糙与细腻以及软与硬的对比组合中,来凝聚成多种丰富的设计语境。因此,在使用耐候钢材料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作为几何造型塑雕和种植槽,来进行大门装饰的构建,这样就能够在强烈的对比中,来彰显出该园林设计的设计理念。

3.2用来构建简洁的几何造型。

耐候钢材料具有很强的形体塑造能力,因此能够塑造成各种丰富多彩的形状,并在此基础上保持着良好的整体性,这一点也是木材、石材以及混凝土等材料难以达到的。因此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地势以及周围的情况来将耐候钢材料进行折叠或者扭曲,而其超强的形体塑造能力,也使得耐候钢材料被广泛应用于一些简洁几何造型的创造过程中。

3.3进行空间的界定。

耐候钢材料的强度与韧度都比较大,与一般的砖石材料相比,也不会受到严重的厚度限制,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一些很薄的钢板,来对该园林空间进行清洗、准确的分割,并能够使得该园林景观的场地变得更加简练而明快,并且充满了力量。在运用耐候钢进行空间的界定时,其不仅能够作为整个园林空间的主角,还能够作为该园林空间中边界或者边线,并进行不同空间的区分。这样就能够给观众的视觉带来强烈的领域感,并且能够起到一个良好的划分空间的效果。

3.4作为一种变化的时间语言。

耐候钢板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着变化,其色彩也会受到环境以及气候等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放置时间过久的情况下,耐候钢板在放置久后也会从原本鲜亮的红褐色转变为暗淡色或者深蓝灰色,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断老化。因此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通过时间的流逝,就能够使得这充满美感的耐候钢以其独特的色彩与至关来体现出艺术魅力,并能够直接追溯到该园林场地的历史感以及记录时间的瞬间感,并使得这些有限的材料能够互相“共生”从而体现出了可持续的环保设计观。

3.5在园林小品中的应用。

园林小品作为园林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园林景观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借助于园林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借助于耐候钢来进行园林小品的设计,不仅能够将建筑、山水与植物有机融合在一起,还能够通过现有的自然环境来模拟大自然的美景。在经过了人为的加工、提炼以及创造等流程之后,就能够借助于耐候钢营造出一个赏心悦目、变幻丰富的园林环境。3.6给游人提供服务利用耐候钢还能够制作游人进行休息以及遮阳的座椅、廊架等,还能够建造洗手池、卫生间或者垃圾箱等多种服务器械。利用耐候钢的塑造能力,能够将其塑造成各种形状,遮阳就能够使得该园林景观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此外,耐候钢能够承受着一定的荷载,并可以在此状况下表现有良好的完整性,这就可以利用其解决一些结构方面的难题,并且能够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耐候钢可以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并进一步缩短工期。现阶段在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也借助于耐候钢来进行建筑外墙、园林框架、景观桥以及垃圾箱等诸多实施的使用,这样就能够在确保其功能的情况下,使得该园林设计显得更加具有特色,图4则是在园林设计过程之中耐候钢的具体应用。

在园林的指示说明中有着布告栏、导游图、指路标牌以及说明牌等等,并且具有一定的指示与教育功能。比如在上海的世博会中,就曾经采用耐候钢来作为一些场馆的logo。现阶段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一些园林景区的指示路牌也都是采用耐候钢这种材料来制作。这样就能够充分利用耐候钢自身的特殊纹理,并且能够在园林这一个大的环境下形成一种特殊的色彩。而借助于耐候钢其自身具备的独特色彩与质感,也会使得这些指示标*白话文*牌给游客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并能够使得其更加容易辨认,从而使得其指示说明的功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可以结合该园林的设计理念以及实际设计情况,来选用耐候钢材料来进行指示标牌的制作,从而充分发挥出耐候钢自身具体鲜明色彩这一特性,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设计效果。

园林设计中的装饰包含各类绿地中的水景、假山、花坛、雕塑、门窗以及栏杆等等。在进行园林装饰的过程中,就能够充分利用耐候钢随着时间流逝其表面的色彩与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一点,来通过该钢板所产生的粗糙表面使得其更富有体积感与质量感,从而体现出一种变化的时间语言,并彰显出设计者的设计宗旨。比如在塞拉的耐候钢雕塑中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特性,而该雕塑的表面的锈蚀也会给人们带来一种沧桑质感。此外,耐候钢索具备的空间界定能力,也能够根据相关的地势条件来将其扭曲成一定的形状,并借此形成花池或者花台的挡板,这样就能够在充分节约空间这一基础上,来尽可能的增加植物的种植数量。通过耐候钢的合理应用,也能够为园林的景观设计增添别样的风采。

园林照明一般有草坪灯、广场灯、射灯以及景观灯等等,在进行照明设施的设计过程中,采用耐候钢这一材料,能够和防腐木、玻璃以及石材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在强烈的对比中形成丰富的设计语境。此外,将耐候钢运用到园林照明中,耐候钢还能够随着灯光的变化,而使得自身的色彩与质感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体现出一种别出心裁的魅力,并彰显出其艺术感。

耐候钢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金属材料,近年来在园林的设计过程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设计师们在进行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还会合理应用到耐候钢其独特的表现力、超强的塑造能力、鲜明的空间界定能力以及变化的时间语音等诸多特性,来充分挖掘其应用效果。而且通过耐候钢的合理应用,也能够有效的发挥出其自身所具有的属性以及优势,并使得耐候钢能够成为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一抹亮丽色彩,从而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体验与精神体验。

[1]秦丽娟。浅析耐候钢在园林小品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6(14):174.

[2]叶中秀。耐候钢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12):217.

[3]杨云。建筑幕墙中耐候钢的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8)。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十一

: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要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并进一步继承发展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时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历史场景解析。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3.1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4.3历史场景解析。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4]杭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xx(7):316.

作者:吴富荣单位:厦门贝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十二

摘要: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学生从基础理论知识到实践过渡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介绍了“嵌入式”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通过五个教学模块进行详细说明“嵌入式”教学策略。

风景园林专业升成一级学科后,其专业课程都面临着升级整合,“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作为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及特色课程,主要是运用有观赏价值的植物,根据其生态习性和观赏特性,将植物与植物,植物与其他造园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创造具有意境的优美景观,供人观赏。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既是前期植物认识识别等基础课程的总结,又为后续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园林工程、毕业设计等综合性课程打下基础。

“嵌入式”教学的界定风景园林专业课程有着很强的操作性,尤其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程,很多学生都缺乏对植物景观设计的整体把握,直到毕业了还对植物配置不甚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弥补这些都显得很关键。本次教学方法是将与其相关的教学信息融入“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新方法,是一种借鉴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开展“嵌入式”教学。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嵌入式”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相关知识的理论点、实践内容知识或者相关专家进课堂等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理论研究前沿的问题及实践内容通过一定的模式都嵌入到课程当中,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使学生在学校课堂中就能接触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更为直观地感受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是天津城建大学风景园林系在原有的“植物造景”课程的基础上改革和扩展所形成的,并于2016年在制订风景园林培养方案的时候重新制订了新的教学大纲,是风景园林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从原有的24课时,扩展到64学时,并从以往的纯理论讲解扩展到理论和实践两个部分。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这门课在大三开设,在学习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嵌入式”教学应用在这门课程上,既然是对以往的理论知识的一个总结,又可以对新的知识有大体的认识,为新的课程打下伏笔。

3.1课程现阶段的问题。

3.1.1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很多学生在听讲或做作业的过程中,对之前讲的内容一知半解,如对植物形态不了解,“张冠李戴”;在选择天津本地的植物做设计,往往会出现南方的树种;有的应该是适宜种植在阴面的植物,就在没有遮荫的阳面地方出现,学生普遍缺乏对植物动态欣赏的把握,这都是由于学生对之前知识储备量不足造成的。3.1.2学生对空间关系的把握缺少尺度感学生对于空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停留在建筑的尺度上,不能够正确处理植物和空间之间的关系,设计的时候缺乏层次感。3.1.3学生图纸表达不规范,表达效果不理想学生在和老师交流的时候有很多的想法和理念,但是最终交图的时候却与当时的设想有很大的差距,学生在最终表现的时候有点“力不从心”,所以在课程当中应该“嵌入”相关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3.1.4教学实践环节课时较少以往24学时的教学理论占主要课时,只有最后的4学时是对学生下达任务书,布置结课作业,结课作业往往是针对某一花园或小区居住花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在缺少实践环节的情况下,导致作业的效果和学生的掌握程度往往不是很理想。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嵌入式”教学来解决,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嵌入(如园林树木学、植物生态学、设计初步等理论知识)、空间关系的嵌入和实践能力的嵌入来贯穿其中。

3.2“嵌入式”教学策略。

笔者针对新的培养方案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内容重新进行的脉络清理,把课堂教学分成五个模块,在课堂上始终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见表1,以知识点(相关理论内容)的嵌入、实际项目(实践课程)的嵌入为主要途径,提出五大模块,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嵌入的内容:通过作业来考察学生掌握的情况。模块一,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种类、习性和识别,这一模块把园林树木和花卉学的内容嵌入在里面,通过校外实践识别常见的园林植物,来强化这部分内容,最后这一部分考核是完成一份天津本地植物调研报告;模块二,主要在“嵌入”美术基础、设计基础及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把课程重点放在对种植设计和对形式美法则的应用上,从植物形状、大小、颜色、质感和立面形式以及组合的形式美法则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因为艺术都是相通的,这样学生能够触类旁通,能够更感性地把植物设计提升到艺术的层次上,这部分考查要求学生运用植物群落的季相、色彩、层次等方法,完成一份植物景观案例调查分析的ppt;模块三,主要是讲解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应用,这部分内容就需要“嵌入”光、温度、湿度等植物生态学的内容,通过学生课下查找网络及书籍资料,来获取植物生态设计的案例,以课上汇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这部分内容;模块四,是把学生分组,为天津市近几年比较成熟的公园和新建的广场、居住区小游园等空间进行测绘,并以组为单位进行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这一模块是通过“嵌入”景观规划设计原理和城市规划原理,使学生在做小项目的时候从宏观规划考虑出发更能深入地了解植物选择的内涵和文脉;模块五,是最后一个也是比较重要的内容,考虑到课时的限制,由教师提供一块规划好的场地,由学生进行自由改造或提升,在考察完现场之后,这就要求学生对植物的布局和种类选择进行设计,让学生在项目布置任务书阶段就介入,通过对任务书的解读更好地理解场地的设计,之后通过功能分区的设计、景点的规划、植物的选择等进行讨论说明,完成植物景观设计,最后通过“园林工程”相关理论知识的嵌入,使学生有意识的让设计达到施工图的标准,使学生意识到什么样的植物设计才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实施。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嵌入式”教学的探索,为系统的教学和实践教学拓展了改革的思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并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了学习兴趣,拓展了知识面和实践能力,调动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5]邵锋,包志毅,宁惠娟,谢云,郑钢。风景园林专业“植物景观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农学卷,2010,02:96-98+101.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十三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有着鲜明的特色,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的发展途径,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以及要求加以阐述,然后就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和具体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有所裨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就要注重方法的创新,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就有着其重要性。通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探究,就能为具体的设计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就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深入的理解,对其文化内涵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其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紧密结合,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其独特性,当地的文化也有着不同,所以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就要充分注重因地制宜,能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起,应用的恰到好处材料良好的设计[1]。现代景观设计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注重对意境的营造,不能将设计停留在感官上,更重要的是要能从心理上与观赏者达成共鸣,所以在文化的意境营造环节就显得比较重要。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求。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终究要将现代园林的包容性充分体现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解放,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也会存在着不同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就要以时代发展要求为基础,设计中要更多的展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将设计的特色加以突出[2]。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以及生态化,并充分注重设计责任功能的体现,从传统园林束缚当中能摆脱出来,这样才能保障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最大化体现。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就要充分注重对古典园林指导性的理解,将传统文化元素当中的要点加以科学应用,并在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结合的过程中,也要能注重对其继承发扬,和现代的生活园林意境的营造也要相符合,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重视,才能保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质量。

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进行结合,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不能照搬照抄,这是阻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在很长时间中设计人员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都比较严重,不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变,对传统文化也更加的重视,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应用,优化园林景观的设计,避免存在拿来主义的设计弊端,将新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注重对成功经验的借鉴,能够对一些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比较成功的经验加以借鉴,这样就有利于从中获得启发。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包容性以及同化性的特点都比较突出,在和现代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的结合下,就能促进其设计的整体质量[3]。同时要注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有选择性的加以继承,对传统的文化精髓要有深刻的了解,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发展,这样保持文化的活力。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在选择上以及应用的方法方面加强重视,如对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就可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分景以及障景等方法加以应用,这是对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方法进行的应用,能够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场地空间以及植物围合元素的科学应用,能保障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层次性加以突出,这对传统文化特色的氛围营造就比较有利[4]。景观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要注重推敲,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的恰当性要能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色彩加以科学应用,也能起到优化设计的效果。传统的色彩中黄色以及红色等都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色彩,如红色的应用就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文化景观气氛,具体的景观建筑过程当中,对于亭台楼阁的建造中色彩的应用,就要注重铺装以及墙面等科学的选择,色彩当中的青花蓝主要是用于点缀效果的,木色就是自然的色彩,将这些色彩能够结合实际的园林建筑的需求进行应用,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文化内涵加以良好营造。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传统符号的应用,一些植物符号以及动物符号等,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如仙鹤就象征着长寿,梅兰竹菊等植物就象征着人的高尚品格,这些符号元素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加以应用,通过简化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植物栽植的方法,就能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就能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要注重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传统才能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诸多的挑战环境下,就要注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采用多种的形式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积极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为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指引方向。具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就要注重设计理念的创新发展,不能只注重利益而不注重设计的质量,要能够沉下心来搞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能科学的加以应用,发挥其积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注重层次化和地域性,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也是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比较常用的手段,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就能有助于实际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效果良好呈现。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形式也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的应用,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研究,能为具体的应用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1]张婷。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xx(08).

[2]刘音。论中国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xx(18).

[3]卢伟。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xx(24).

[4]吴保霖。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xx(01).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十四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每个地区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都必须要考虑当地的地域文化,将地域文化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凸现地域文化的特色,还可以增加园林景观的内涵,增强其文化底蕴,展现其独特魅力。

园林景观是在我国传统园林理论和园林艺术的基础上,融合美学、建筑、动植物、文学等多种知识而产生的建筑艺术,它是自然、文化、地理、人文等多种因素相结合的产物。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仅仅是单纯的建筑设计,还应该将地域文化渗透于其中,不同城市都有其不同的魅力和独特的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设计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方面地域文化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重要的素材;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也可以通过园林景观体现出来。

园林景观本身就是自然和人文的统一,其设计素材主要来源于当地生活和当地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因为地域的不同,设计的方法和对象也不相同。地域文化是基于该地域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俗逐渐形成的,是地域内人们思想的高度统一。每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都应该符合当地的文化。地域文化所包涵的生活习俗、文化积淀和风土人情等,都可以增加园林景观创作素材。另外,对于园林景观设计师来说,当地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条件都可以为其创作提供灵感,这也是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的又一种表示。比如,在崇明绿岛四季景观设计方案中,“绿野仙踪”景观的设计灵感就来源于崇明岛葱郁的树林和曲径通幽的独特美感;“寿舞夕阳”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当地沉稳质朴的沙岩景墙和高大茂盛的银杏木。

园林景观本身就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这些文化氛围来源于地域文化并且反映出地域文化。园林景观具有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直接的感受,人们在欣赏园林景观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受到园林景观所蕴含的文化气息的熏陶。建筑是一种艺术,每个城市的建筑都与该地的地理位置、土质情况、水源情况等相契合。园林景观作为一种建筑,从其构造来说,也反映出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园林景观的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建设理念相融合呈现给大众。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植入地域文化,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第一,在自然条件上。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土壤、动植物、水利等方面,这些都会影响到地域内建筑的设计与构造,所以,园林景观中运用地域文化,要综合考虑该地域的自然条件。第二,在人文历史上。人文历史是城市千百年来形成的印记,象征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环境。园林景观设计要突出其文化内涵,尊重地域文化,尊重地域历史,将地域文化用现代建筑艺术表现出来,增加园林景观的魅力。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植入地域文化,需要一定的手法。首先,抽取地域文化中优秀的因素进行设计。地域文化有好坏之分,优良的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落后的文化也会对园林景观设计造成不好的影响。其次,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园林景观的设计必须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切不可在建设中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促进自然与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外,在建设过程中不能浪费资源。最后,科学合理地将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理念和手法融合在一起。地域文化的运用不是单纯地运用,而是依靠现代建筑手法,从而形成园林景观设计独特的风格。

总之,地域文化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关系密切,二者不可分离。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重视地域文化的运用,既继承传统,又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促进园林景观建设和地域文化建设的综合发展。

1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xx(11)。

2曾艳娟。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研究[j].房地产导刊,20xx(7)。

城镇水系园林景观设计论文园林景观水系篇十五

民族文化属于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现,是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不断升华的结果。园林景观设计者如果对民族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就会在其设计中加入文化元素,大幅度提升园林景观的外在形象气质。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来体现的,更不是对民族文化的全面继承,而是对民族文化糅合、创新之后的一种承载方式。

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总结历史之后,不断升华和艺术化的特有民族符号,在这个过程中还会衍生出许多新的意象和产品。民族文化本身的内涵性极强,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者来讲,恰好可以借助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来提升园林景观的内在气质,使设计更加具有内涵和审美性[1]。民族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并不是通过几个简单的意象符号和建筑构造来实现,也并不能单纯的借鉴本土民族文化体现,实际上,民族文化之间是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一些本土文化虽然具有强烈的本土特征,但是其源头又来自于国外,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含蓄的、开放的、不断变化的。此外,在采用外来文化元素时,很容易使本土民族文化被掩盖,如景观设计中,过分强调欧化设计,大量选用具有西方格调的植物和建筑,必然会使我国本土文化消失殆尽,不但不利于我国民族文化的体现,更会使园林景观蒙上一层过浓的商业气息,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的内敛性。

合理运用民族元素能够恰到好处的体现民族文化,简单的符号罗列不仅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还会在表达方式上词不达意,无法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在运用民族元素来体现民族文化时,需要讲求整体性和统一性,使人们置身其中能够产生历史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有特殊关联的民族元素,往往需要通过一一呈现的方式来体现,如十二生肖是一个整体,如果直接引用这一元素,不必做隐匿处理,只需要全部罗列出来,但是如果只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就会使特有符号缺失,无法体现“十二生肖”的真正含义。总之,园林景观借助民族元素来体现民族文化,需要从整体上把握,确定主题设计思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情感态度来安排建筑、植物和摆设,避免使人产生“元素展览”之感。虽然堆砌元素的呈现方式并不值得推崇,但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也并不缺乏成功案例,尤其是对典型民族元素的堆砌可以凸显景观特征,如我国最初在庄园建设中,虽然一味的照搬欧式建筑,但是经过一段历史时期后,这些庄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并形成自己的建筑优势,成为中国园林建筑史上的奇迹。

(一)浑然天成。

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力求将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天衣无缝的整合在一起,形成浑然天成的表现手法。虽然建筑格局、植物布局和物件摆设都由人为因素来控制,但是人为安排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构建一个更加融洽的自然世界。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体现民族文化,就要掌握必要的人工技巧,避免破坏自然美感,出现过多人工开凿的痕迹,通过民族元素与自然元素的巧妙搭配,逐步升华景观设计,达到传递民族文化、沟通情感的目的。

(二)实用性。

园林景观的主要功能是用于休憩和欣赏,因此,园林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注重精神层面的东西,还要注重人们的基本需要。园林景观设计中所体现的民族文化是园林景观功能的一部分,因此,在民族文化的设计构思中,不能忽略其景观功能的实用性。对于休憩工具的设置、路灯建设、公共卫生间建设,需要合理布置规划,注重满足观赏者的基本需求,便于人们使用,可以将这些工具、建筑与民族元素相融合,既能满足人们基本需求,又能体现民族文化,如有些景观设计中,采用传统木质建筑来搭建公共卫生间,可以与周围环境相融合,避免过于突兀。在亭子、长廊、长椅设计中,既要考虑这些建筑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要考量其实用性,并根据实用性来安排具体的尺寸和距离,如果只注重建筑形体的外在美而忽略其实用价值,再美好的景观设计也不能算是成功的。

(三)意境美。

民族文化中的意境美既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可以是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一种设计手法。如“借景”手法是我国自创的一种构造方法,可以无限扩张景观的表现张力,使建筑层次更加分明。意境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利用有限的视觉环境创造出一种令人无限遐想的美好环境,为实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意境美,我国古代园林景观中有许多设计都是与文学元素相融合的。中华民族与西方文化在思考模式方面有很大差异,中国人在认知事物时,常常依靠想象和感觉,强调对有形事物的无形升华,而西方人则注重用理性的思维和逻辑意识来认知事物。因此,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一种具有强烈暗示性的、富有想象力的构造手法。为达到设计理念,一些设计者会将一些矛盾性、对抗性的事物结合在一起,尽管这并不符合景观设计原则,但只要方法运用得当,就能够为观赏者带来一种意想不到的审美体验。

(四)科学布局。

园林景观的占地面积和所处地理环境一般是固定的,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想要更好的体现民族文化,就需要综合考虑气候特点、采光需要等来构建空间布局,处理好宏观布局与细节设置,避免在民族文化表现中,采用不合理的民族元素。如有些传统建筑样式并不适合本地区气候环境,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就会有很大难度,或者根本没有可行性,无疑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四、结语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民族智慧,园林景观设计想要与之结合,就需要从中提炼出精华元素来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并以此来达到传承民族文化的特殊作用,降低商业气息。园林景观设计体现民族文化的主要方式是借助民族元素,借景助景、以小见大,还原自然。但是运用这种设计手法时,不能毫无章法的简单罗列民族元素,需要以民族性的设计方法入手,避免出现过于形式化的东西,从而丧失民族文化固有的深沉感。在运用民族性的设计方法时,要配合当地的环境特点,注重因地制宜的体现民族文化,达到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848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