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5:00:07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范文(13篇)
时间:2023-12-05 15:00:07     小编:JQ文豪

教案是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和组织的实际操作指南。教案的编写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案范文还提供了一些教学活动设计和教学资源的链接,方便教师进一步扩展和应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一

一、指导思想:为了把好教学质量关,检测课程标准的落实请况,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查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教师教学经历中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寻求更适应学生自我发展的学习模式,强化学校对教学管理、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反思的重视程度 。提升理念,更好的指导引领我们的复习,取得评价主、客体都满意的评价结果。

二、复习范围。

1-6年级学习内容,侧重5-6年级所学内容。

三、新课程命题的特点:

1、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基本技能的考查,着眼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

2、试题力求贴近社会生活,突出联系实际,富有时代特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独立思考问题,学有所用。

3、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注重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多学科的综合联系。

4、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彰显人文魅力。

5、关注学生知识网络的自主构建。

四、课程内容学习的核心目标及目标达成策略:

切实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 、以及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达成核心目标,学生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灵活解决所面对的实际问题。

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化的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比如:参加辅导时我们常常要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人参加;看到体形较为特殊的人,我们很多时候在估量,这个人有多少斤或千克。大家可能还记得一道期末质量检测题:选择重量单位的题目是:老师的体重可能是65(  )后面有三个选项(吨、千克、克)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这道题答错了,选择了“吨”。这说明孩子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感,没有形成吨这个重量单位的概念,没有衡量、辨析、推理验证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强化发展学生的数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应用数字表示具体数据和数量关系。

b、能判定不同的算术运算,有计算能力,并能选择恰当的方法;

c、能依据数据进行推论,并对数据和推论的精确性和可能性进行检验。

典型例题:1、辨析: 1米的50%,是50%米。

2、排列:加循环节使排列符合要求:

3、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白白地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第一季度就要浪费掉(  )千克水。

比如|:间隔问题,间隔数与物体数有什么关系,内隐着什么规律,我们可以画图,摆学具,画线段图,用图形或可用介质来抽象其中的数量关系或变化规律。这是初步的符号感的表现。再如用 n 表示一个自然数,那么与之相邻的两个自然数就可以用n-1 和 n+1来表示。还有比较典型的用字母表示公式、关系式等。

典型例题:1、利用关系式判断: 8x=y      y和x成(   )比例。

x/2=y      y和x成(   )比例。

y/6=3/x     y和x成(   )比例。

2、在长方形内截取一个最大的正方形,阴影表示剩余部分。

(1)阴影部分的周长是(2a )。

a

空间观念:主要表现在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比如:认识球体,想象球中心的点就是球心,球心到球面的线段就是球半径。在实物不在眼前时,学生的头脑里依然有球立体的形象概念。再比如,在绿化栽树、载花,设计成什么样的图案,用哪些几何图形、如何组合等等。到第三学段经常要依据条件叙述画出图形,如果没有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是无法保证后续学习的。

典型例题:1、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木块,摆(一层两排)成一个长方体,表面积减少了32平方厘米,每一块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2、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好卷成一个圆柱,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一样长。(  )。

3、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不能得到(    )。

长方形、梯形 、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4、一个正方形,以一条边为轴,旋转一周,会出现的立体图形是(   )。

统计观念具体表现: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能够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决策 ;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在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的无组织的数据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比如投资论证、采购、炒股等都离不开统计,需统计观念作保障的。

典型例题:  污染指数。

150。

轻度污染。

100。

50。

大连  太原  上海  杭州  厦门  重庆  昆明。

应用意识主要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论。

推理能力:能通过观察、实验、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的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推理能力已落实到了四个内容领域之中。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重在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够进行理性的思考。)。

典型例题:一条平均水深为1.5米的河,一个身高1.7米、水性不好的人下河游泳有危险吗?(用你喜欢的方法简要说明)。

以上通过六个方面,说明了复习的着眼点,要使知识转化成内在的东西,形成能力,使学生得到实质的发展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另外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评价也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体现国家对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素养的基本要求。因此要在基础性的基础上去追求发展性,不必过高要求。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合理内核: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结构改变的过程。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而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经由磋商与和解引发学习者认知结构的重组或改变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上复习课时,要重视促成学生经由磋商与和解而形成知识经验的重组。经由主体作用重建形成的个性知识网络,才是学生真正获得的知识。才能达成学生真正意义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各模块知识网络分析:

以下提供各模块的知识网络仅供参考:(可以做学生的学案)。

数的认识                      简易方程。

数和数的运算  数的整除        代数初步知识。

数的运算                      比和比例。

一般复合应用题长度。

典型应用题面积。

应用题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量的计量   体积。

列方程解应用题                  重量。

比和比例应用题                   时间。

线

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角。

平面图形。

空间与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圆柱体、圆锥体。

统计表。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

数和数的运算。

(一)数的认识。

整数的含义:像…-3,-1,0,1,2,3,…这样的数统称整数。

正数和负数的含义:像0,1,+5,6,…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2,-9,…这样的数叫做负数。

占位。

0是最小的自然数,0的作用  表示起点。

表示界线。

a       自然数  1是最小的一位数,是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数的意义:是整数的一部分,可表示基数也可以表示序数。

分数。

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大于或等于1)。

小数                     有限小数。

按小数部分分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纯循环小数。

分类                         循环小数。

按整数部分分  纯小数混循环小数。

带小数。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二

1.背诵名言警句,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

2.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体会阅读文章不要单纯着眼于个别词句,要着眼于诗句的整体意思。

1.做好“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报告并写好建议书。

2.写好对小学生活的回忆。

做好“我们与周围环境”的调查并在建议书中围绕自己的观点组织材料。

投影片。

2课时。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三

1、知识就是力量。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谦受益,满招损。

8、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9、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0、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谚语。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2、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3、言必行,行必果。

4、吃一堑,长一智。

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7、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

8、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9、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10、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11、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12、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13、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14、小时偷针,大了偷金。

15、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16、玉不琢,不成器;木不雕,不成材;人不学,不知理。

1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9、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20、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歇后语。

1、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2、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3、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5、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6、包公断案-铁面无私。

7、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9、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0、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1、竹篮打水-一场空。

12、兔子尾巴-长不了。

1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14、门缝里看人-看扁了。

15、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16、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四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4、学生朗读、背诵这些谚语。

三、完成阅读。

1、指名读短文后面的思考题,明确阅读要求。

2、自读短文,一边读一边思考短文后面的思考题。

3、指名朗读短文。

4、学生提问质疑,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个问题可以分为两个小问题:财主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得到快乐了吗?为什么?(回答时要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他只关心自己,不关心别人,所以一个朋友也没有”、“只好答应老人的条件”及他找到泉水后所想、所说、所做。)。

5、组织交流、讨论。

6、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第二课时。

训练要求。

完成总要求3。

训练准备。

制作《小摄影师》的朗读磁带。

训练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新课。

1、播放录音,回忆《小摄影师》的故事内容。

2、说一说你眼中的小男孩、高尔基分别是怎样的人?

(小男孩有礼貌,高尔基热爱儿童,关心祖国下一代。)。

二、展开想象,设计情节。

(1)假想结尾的几种可能。

小男孩可能再来找高尔基爷爷,向他道歉并为他照相;也可能不好意思再来,通过其它途径找到照片,完成办墙报的任务;也可能观察了解高尔基的活动规律,在不耽误高尔基工作的情况下,完成照相任务。

(2)学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一种续说。

要求:

a、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线索中思考,也可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想情节的变化,想出补救的办法。

b、要符合人物的性格,情节合理。

三、学生分组说故事。

b、小组互相商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讲生动。

c、试着演一演。

四、小组评议。

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要注意看别人的优点,赞赏别人的奇思妙想,学习别人的生动表达。(老师深入到小组中,关注学生的讨论,了解学生的合作效果。进行个别辅导、点拨,使他们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选优秀代表上台续说故事,大家评议,看谁的故事编得好,谁的故事讲得好,评出优秀小组。

六、课外拓展。

把你续说的故事写下来,回家讲给你的父母听。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五

教学要求:

1.通过词语的读背,积累词汇。

2.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进行口语训练,能讲熟练的普通话,具有一定的购物讲价的能力。

4.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重点、难点:

1.积累语言文字,能读懂成语故事,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

课时划分:

2课时。

教学过程: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六

1.背诵古诗《春夜喜雨》,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2.阅读《螳螂捕蝉》,了解更多的成语故事。

3.通过辩论训练做到敢于想别人阐明自己的观点,并且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

教学重点。

写好给学校的建议信,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难点。

在辩论中围绕自己的论点组织材料。

教具准备。

投影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自由读一读这首诗,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读这首诗,教师正音。

3.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大家讨论。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二、阅读。

1.自读这篇短文,想一想,文章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

2.默读课文,思考:

a.那个年轻的侍卫官是怎样劝说吴王不要进攻楚国的?他这样劝说有什么好处?

b.文章中哪一段文字是写“螳螂捕蝉”的.,你从“螳螂捕蝉”这个成语想到了什么?

3.你还听说过哪些成语故事,说给大家听。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中国有句古话,叫作开卷有益,大家是否听说过呢?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

二、阐明基本观点。

1.说说你的观点。

2.持同一个观点的同学可以分在同一个组,交流一下个人的论据。

三、分组辩论。

1.各小组进行辩论。

2.全班辩论。

四、教师总结。

1.指出双方说得都很有道理,读书时要注意选择,对于坏书要从反面吸取教训,同样能“开卷有益”。

2.大家评议,选出最佳辩手,发纪念品。

五、谈谈你的体会。

1.普通学生发言。

2.最佳辩手发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七

1.开火车背诵上节课学过的词语。

2.默写其中的八个。

二、学习新内容。

(一)揭示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目标。

这节课我们一起完成口语交际部分的训练,这次口语交际内容是“购物讲价”,要求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用较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购物讲价。

(二)读题,弄清题目中的提示。

1.齐读题目中的要求。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1)“货比三家不吃亏”------比货、比价。

a.看质量,问价格,是否物有所值。

b.找另外几家比较价格、质量。

c.确定其中一家(也可以几家)讨价还价,比较满意的价格成交。

(2)活动过程分两步:

a.按以上方法模拟购物(不购物也行,但过程要去训练。)。

b.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曾经的购物活动。

满意:怎么完成这一过程的。

不满意:为什么没成交。

很差:上当受骗。

(三)根据题目中的提示开展模拟活动。

1.小组内组合,分好角色表演,再互换角色表演,组内评议:要怎样更好地完成这一过程。

2.选1―3组表演,师生评议。

(四)谈活动感受,得到启发教育。

正:得到能力锻炼。

反:以前缺乏这方面能力,受过骗。

升华:在购物讲价过程中要文明礼貌,不乱还价,不漫骂卖主,不毁坏商品。

三.小结。

今天,我们模拟表演了上街购物讲价的经过,懂得了应当怎样做才能买到较满意的商品,得到能力的锻炼,受到文明礼貌的教育,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四.作业。

完成课时作业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八

“儿”连在别的音节后面作词尾时,就失去独立性,和前面的音节融合成一个音节,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带上一个卷舌动作的韵尾,成为卷舌韵母即儿化韵。这种现象叫做“儿化”。同学们别小看“儿化”,它在意思的表达上是有一定作用的。

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

小孩儿、竹棍儿、门缝儿、一会儿。

您慢慢儿地说、我和你说说贴心的话儿。

盖(动词)——盖儿(名词)。

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

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二、阅读练习。

三、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歌,背诵。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二、背诵四字词。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默写四字词。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阅读短文《画龙点睛》。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火灾威胁国宝。

3、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和“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十

1、熟读、记忆12个成语,理解成语的含义,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习惯。2、训练学生自己阅读短文,读通读懂,重点要了解短文叙述的顺序,理解短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3、练习运用日常生活用语,与他人流利地交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大方的交际习惯。4、训练学生在作文时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内容要真实,语句要通顺。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十一

・・1、指导学生大体了解谚语的意思。诵读、背诵谚语,不断积累语言。

・・2、辅导学生自读,理解短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关爱他人。

・・3、辅导学生进行听、说、评的训练,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训练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训练要求完成总要求1、2。

・・训练过程。

・・一、导入课题。

・・二、完成读读背背。

・・1、学生自读:

・・(1)正确朗读下面的谚语。

・・(2)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下来。

・・(3)边读边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3、学生讨论,相机点拨。

・・火要空心,人要实心。--火心空,有氧气,才能烧得旺。人心实,信得过,才能办成事。

・・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人偶尔犯个小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知悔过,小错不断,酿成大祸。

・・好事多做,恶事莫为。--好事要多做,坏事千万不要干。

・・树直用处多,人直朋友多。--树干直,做什么都能用得上,人正直,到哪里都能得到信任。

・・茄子不开虚花,真人不说假话。--茄子开的花,个个会结果,没有虚花。真诚的人说的都是真话,没有假话。

・・(这些都是谚语,内容上都是讲为人之道,教导人要正直、诚信,多做好事,改正错事,不做恶事。形式上音韵和谐,言语隽永深刻。)。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十二

六、抄正作文。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1、组织学生收集、欣赏春联。

2、指导学生用毛笔书写自己喜爱的春联。

教学过程:

一、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

完成“实践活动”部分。

二、出示活动要求,明确活动要求。

1、春联的意义,象征着祝福与愿望。

2、何为好春联?(对仗工整,文字优美)。

3、平时注意搜集春联,与好朋友交流欣赏。

4、练习。

小学六年级语文积累与运用教案篇十三

目标:

一、背诵课外选编的四字词。

二、阅读练习。

看图作文。

教学重点:

看清图意,推前想后。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诗歌,背诵。

1、教师点词,全班背诵。

2、定时背诵,时间三分钟,看谁背的四字词最多,同桌相互检查。

3、统计,评选最优秀的四字词背诵者。

二、背诵四字词。

1、听教师朗读,学生开始寻找四字词的规律。

2、学生齐读。

3、教师讲述反义的四字词的特点。

4、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背诵。

5、检查。

三、默写四字词。

第二课时。

一、师生以环保为话题讨论珍稀动植物。

1、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珍稀动植物?

2、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讲解生物链。

3、珍稀动植物的处境。

二、阅读短文《画龙点睛》。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划出全文中心句。

2、哪几段讲了原因?原因是什么?阅读第一、二自然段。

1)解释“植物熊猫”,引号在这里起到什么作用?“繁衍”的近义词是什么?

2)说说为银杉保险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担心火灾威胁国宝。

3、为什么买了保险后就能起到保护银杉的作用?你还有其他的办法保护银杉吗?

4、学生自由讨论保护其他珍稀动物的方法。

第三课时。

一、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二、读题明确作文要求。

三、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析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物或景物。

“我最钦佩的一种行为”和“我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写不可的?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

5、想后:结果会怎样?

四、学生拟题纲(段落式提纲)。

五、构思五分钟后开始.写作,教师巡视。

六、

第四课时。

讲评作文。从图意的表达。故事的完整、句子的表达三个方面重点分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6759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