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案中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设计和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并进行指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教案范本,希望能给教师们提供一些灵感。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一
2、能够发现并完成串珠子的多种排序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幼儿乐于参加活动,喜欢把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ppt课件、操作材料、各种“糖葫芦”小卡片。
小猪串手链的排序:红-绿-红-绿-红……。
小猴串手链的排序:大-小-大-小-大……。
小象串手链的排序:圆-方-圆-方-圆……。
3、进门闯关,创设情景。
小动物们来到小兔子家要答对问题才能进门,请幼儿解答问题,完成排序,才可以进入小兔子家为庆祝生日哦。
4、操作游戏。
教师给每个幼儿分操作材料,请幼儿动手按照自己喜欢的顺序,把图片粘到小棒上面,做成好看的“糖葫芦”,亲手为小兔子送上生日礼物,完成后请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说一说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序。
教师总结幼儿表现,点评幼儿动手完成的“生日礼物”,最后以《生日快乐》歌曲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二
引导幼儿学习按形状、颜色集合与计数。
情境主题挂图:野餐。
一、通过阅读情境主题图,
回忆往事,引起幼儿观察情境主题图的兴趣。教师:“小朋友你们去过公园野餐吗?野餐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吃了什么?你们喜欢公园野餐吗?”待引起幼儿的兴趣后,教师出示情境主题挂图,野餐。“小动物们也高高兴兴的一起到公园野餐,看看都有谁?”
讨论分析,分类集合并计数。如下:
按名称分类计数。教师提问:野餐的地方可美了,看看都有什么?各有多少?(教师引导幼儿发现:草地上有不同颜色的花朵,远处有不同种类的树木,天空中飞着不同颜色的小鸟、蝴蝶和蜻蜓等,并分别说出这一类的总数。如幼儿说:草地上有不同颜色的花朵,一共有8朵。教师可以让全体幼儿用点数的方法验证。)。
按颜色分类计数。如,教师进一步提问:小朋友说了草地上有不同颜色的花朵,那有什么颜色的花朵呢?各有几朵?小鸟都有什么颜色的?各有几只?等等。
按形状分类计数。教师提问:小动物他们带来什么好吃的?放在什么形状的盘子里?各是多少?(教师引导幼儿逐一辨识形状及分类计数。如,绿色的盘子象什么形状?放着什么好吃的?有多少?蓝色的盘子象什么形状?放着什么好吃的?一共有多少?圆形的饼干有几块?方形的饼干有几块?等等。)。
教师还可以提问一些与形状相关的问题。如:三明治像什么形状?还有什么东西是三角形的?在画面上你还找到了哪些像圆形、正方形的东西?等等。
二、请幼儿完成书上的评价练习,
教师交待:请小朋友打开儿童用书第13页。
幼儿操作。小朋友分别按形状和颜色计数,并圈出正确的数字。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三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大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
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
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
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大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帮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
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
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活动反思: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是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请两个幼儿上台比较高矮,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比起图片来更直观,先让幼儿自己来比较,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来观察图片比较高矮,最后进行排序。幼儿学起来是层层递进的,对高矮概念掌握的较好,完成原先设立的目标。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四
1、会认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1、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各一张。
2、趣味练习-在图画里找数字。
1、教师根据画面自编《捉迷藏》的故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说一说,大树后面藏着几头狮子?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使幼儿知道数字1可以表示一头狮子。
3、想一想,树上有1只松鼠,怎样才能变成2只松鼠?
引导幼儿说出1只松鼠再添上1只松鼠,合起来就是2只松鼠。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帮助幼儿理解数字2的含义。
4、让幼儿在图中找出数量是1和2的其它动物(或其它物品),并用语言正确表述。
5、说一说,树干上藏着的数字分别是什么?
1、说出数字1和2分别象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由数字联想到许多物体的形象及时肯定幼儿的每一个创意。
2、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1和2,引导幼儿从周围环境中寻找数量1或2的物品。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五
1、激发幼儿认识平面图形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
2、发展幼儿较敏锐的观察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2、活动难点: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不同的梯形。
音乐、幻灯片、梯形和长方形人手一份、图形石子路、小信封装着各种图形。
一、情景导入,引出主题。
1、出示小白兔的幻灯片,引导幼儿观察小白兔的房子是由什么图形组合而成的。
2、感知梯形的特征。(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平行、长短不一)。
3、长方形和梯形相比较。
二、观察了解梯形的特征,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1、出示小白兔家其他地方的梯形,让幼儿认识,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2、出示幻灯片的梯形,让梯形按不同的方向旋转,加深对梯形的了解。
3、教师再次总结。
三、游戏《寻找梯形》。
1、出示小白兔设计好的石子路,让幼儿认识设计稿里面的图形。
2、请幼儿帮忙,完成梯形石子路的设计。
3、幼儿和教师一起检测梯形石子路。
4、放音乐,踩着梯形石子路去郊游。
我设计本节活动,主要从幼儿对平面图形认识开始,因为梯形的概念是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但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梯形的'概念不易理解就不要求幼儿用语言来描述梯形特征。本节活动我通过三个环节来完成。首先让幼儿感知梯形的多样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真正理解认识梯形,最后用游戏巩固本节活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参与到活动中,互动也不错。我感觉本目标完成的很好。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六
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如排队,每天的做操要排队,班级里的物品要归放,游戏中无意识的比高矮等等。"排排队"这个活动选自百科画册,这是幼儿在比高矮基础上按照要求对物体进行排序。活动中的重点是学习比较物体高矮,能按高矮进行排序,难点是了解比高矮的条件。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五个环节,第一环节以拍球引出高矮,初步感知高矮,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第二环节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在此间,我通过游戏演示小鸭小鸡小猫动物形象和操作比较,帮助幼儿了解比高矮的条件(二个以上在同一高度上)。第三环节与同伴比高矮,这一环节中幼儿亲身投入比较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说一说,及时应用习得知识。第四环节排排队,通过给三个幼儿排队、老师错空、幼儿改正、小组操作,进一步让幼儿巩固物体的排序。第五环节延伸活动对排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1、学习比较物体的高矮,能按高矮对物体进行排序。
2、在游戏演示、操作比较中了解比高矮的前提条件。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操作中的快乐。
已进行过3以内的大小、长短物体的排序;小鸭小鸡、小猫图片;操作排序卡、娃娃等。
(一)、拍球,引出高矮师:今天老师带来了球,谁想来拍怕这个球?拍的时候脚不能踮起来,也不能跳起来。
师:这两个小朋友谁拍到了?谁没有拍到?
师:为什么××拍到了,而××没有拍到?
师:对,因为××高拍到了球,××矮拍不到球。
师:那老师和小朋友谁高谁矮呢?请一个小朋友和老师比一比。
师:老师和××谁高谁矮呢?,请小朋友说完整。
师:看看清楚(篮子拿掉),现在它们谁高谁矮呀?
师:请小鸡下来也站在桌上,现在小鸭小鸡都站在桌上能比了吗?那谁高谁矮呀?
师:原来比高矮要站在同一高度上能比。小鸭小鸡说谢谢小朋友,我们回去了。
师:喵喵喵,谁来了?小猫来了,小猫是高还是矮呀?
师:原来小猫一个人,没有谁跟它比,所以我们不知道它是高还是矮,原来比高矮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才能比。小猫请你回去找个好朋友比一比吧。
师:请你们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高谁矮?
师:请你说说,刚才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
(四)、给娃娃排队师:现在老师要请三个小朋友上来,比一比,并且根据高矮排排队。
师:最矮的排在最前面,谁最矮呀?看看他们是怎样排的?(从矮到高)师:这是排列卡,看到小朋友玩得这么高兴,瞧,娃娃也来了,他们也想来比比高矮、排排队。我呢要从红旗开始把娃娃排在排列卡上,而且排的时候要从矮到高排队。
师故意错空:这样排队对吗?为什么?谁来帮老师改正?
师:原来排队时要从矮到高来排。
师: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四个娃娃、还有排列卡,请小朋友给娃娃从矮到高排在排列卡上,注意从小红旗开始排。
师:大家一起来看看你们是怎么排的?(针对出现的情况讲评)
(五)延伸活动:
师:又来了两个娃娃,他们也想排到队伍里来,老师把娃娃放进篮子里,区域活动时你们去试一试,把这两个娃娃也排进去。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七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
2、学会观察、比较、判断图形之间的相同与不同特征。教学准备自制课件,操作纸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教学方法与手段探索操作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学习给图形做标记。
1、出示图片,并提问。
(2)师:红三角形,他送的是什么标记?谁来给绿圆送标记?
2、出示图片,并提问。
师: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把它们不一样的地方记下来,应该怎么记呢?谁来给他们送标记?大家一起说说他是怎么送的?这些标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回答问题,红三角形,绿圆形。形状、颜色不一样。
红标记、三角形标记。
回答问题,黄色正方形、蓝色长方形。形状、颜色不一样。通过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的不同特征,并用完整地语句说一说。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的不同,使幼儿自己尝试按照这几个方面的不同动手给图形作标记,边做标记边用完整地语句说一说。
二、操作活动。
1、看图形做标记。
师:这个活动刚才我们都学过了,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做?
2、看标记画图形。
师:看清标记,再贴上相应的图形,做完后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幼儿自己动手给各种图形作标记。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尝试根据标记画图形。通过自己动手给图形作标记,使每个幼儿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可以发展每个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评价。
个别幼儿拿着自己的操作纸和大家交流自己的操作方法,其他小朋友检查他们画的是否正确。交流操作的方法,既能检验这节课中幼儿的掌握程度,也能再次巩固所学方法,同时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为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本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将数字4贯穿于整个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主动、积极、自愿的去探索,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的去了解数字4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能很好的配合教师进行游戏。中班幼儿好提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爱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学习阶段。游戏活动运用幼儿具体形象性的思维,结合活动情景与活动形式让幼儿加深记忆。
1、能够正确读认数字4,并能数出4以内的物体数量。
2、理解4表示的实际意义,学习数字和物体进行匹配。
3、通过游戏培养学习数字的兴趣。
重点是培养幼儿对学习数字的兴趣。
难点是是让幼儿用物体与数字相匹配。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学习过1-3的数字。
课前准备:准备一样的纸杯、铅笔、苹果、橡皮、纸盘、纸花……每种四个,课件,记录板,彩笔等。
1、导入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接到数字家族的电话,他们说他们的小伙伴“4”不见了,小朋友们愿意帮他们找找他们的小伙伴吗?”
小朋友:“愿意!”
老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数字家族他们的照片。”
播放数字1-4的图片。
老师:“接下家请小朋友来看一下谁是4呢?”(之前幼儿已经认识过1-3的数字)
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老师:“小朋友都很聪明,蓝色的这个小朋友就是4。”
展开
老师:“他们家族的小伙伴告诉我,4喜欢和4个长的一样的小伙伴一起玩,大家帮我找找教室里四个长的一样的小伙伴,我们请他们来问问他们知道4在哪里好吗?接下来老师把大家分成两个小分队来找。”
进行分组(上课之前教室里的各个角落里已经放好了先前准备好的物件,有的是一、三个分开放,有的是二、二分开放,有的是四个在一起)
先由第一个小分队的小朋友来找,老师示范找出一个。
老师:“老师和大家一起找一找。”(找到四个相同的物件用手点数,教会小朋友方法。)
让第一组小朋友自己寻找。
找到一组(四个一样的)物件在小朋友在自己组的记录板上做上标记。
找3分钟让第一组幼儿停止寻找,老师上去指出一样的分开物件也能组成4(如:老师:“老师看见这里和那里都有一样的铅笔,我们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数数看他们一共有几只,1、2、3、4他们也是一样的4个小伙伴(点数),接下来我们请第二小组来帮忙找找看还有四个一样的小伙伴吧”)
找4分钟,找到一组一样的物件时也在自己组的记录板上做记录。
老师公布第一组和第二组找到的物件组数。
老师:“小朋友们都很棒,我替数字家族的小伙伴们谢谢大家。”
结束
老师:“老师刚才问了一下4的小伙伴们,他们说4约他们中午一起出来玩但是一直没有来,他们也很担心4,4是个守信的好孩子是不会失约的,大家想想4会去哪了呢?”
请小朋友起来回答。
老师:“4一定是在路上遇到事了我们去找找看好吗?”
打开教室门,老师:“咦!4小朋友已经到了,大家欢迎它?”(在上课前把4贴在门上,打开门就能看到)
老师:“这就是4小朋友大家记住它了吗?刚才4小朋友告诉我它在来的路上遇到一个老奶奶过马路,4去扶老奶奶过马路耽误了一下才来晚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原谅他。大家觉得应该原谅它吗?”
小朋友:“应该/不应该。”
老师:“为什么呢?”
请小朋友回答。
老师:“谢谢小朋友们帮忙寻找4,大家都很厉害!大家给自己掌声鼓励一下。”
叫小朋友回家以后和家人分享今天认识的4以及在家寻找看看有没有4的小伙伴。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九
1.知道洗涤用品的用途,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1.幼儿自带各种洗涤用品。
2.脏手帕若干。
3.录音磁带、录音机。
一、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1.师:“小朋友,现在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邋遢王国。哎?为什么叫它邋遢王国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下吧!”
2.幼儿参观邋遢王国。
你们发现了什么?(幼儿简单讲述)这下你们知道为什么叫邋遢王国了吧!
二、了解洗涤用品的`用途。
1.(放录音)。“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愿意)。
刚刚清洁公司的阿姨送来了许多能够洗掉脏东西的用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哪些用品?有什么用?(幼儿讲述)。
教师师小结:它们的品种可真多呀,我们把这些能去污的用品,叫洗涤用品。
2.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这些洗涤用品,但是不能用舌头添,告诉大家你有什么发现?
提问:洗涤用品是什么样子的?
教师小结:肥皂摸上去硬硬的,是块状洗涤用品;肥皂粉是颗粒状洗涤用品;洗发精、沐浴乳等是液体的洗涤用品。
3.根据洗涤用品的形状分类。
三、了解洗涤用品的使用方法。
“想一想,这些洗涤用品是如何使用的?”
教师小结:这些洗涤用品一般都是应先把衣物弄湿,然后涂上洗涤用品,搓一下,用清水洗干净。
四、小朋友一起去帮助邋遢王国的成员。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
1、不受物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5的数量。
2、能将数量与数字正确匹配。
3、形成初步的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教具:颜色不同的小汽车、大小不同的小熊、其他各种礼物贴纸若干、操作纸
学具:数卡、点卡
一、开始部分
1、情境导入:装礼物
第一组:将颜色不同的小汽车在长礼物盒里摆一排
第二组:将大小不同的小熊在礼物盒里摆一排
第三组:将大小、颜色、种类等都不同的礼物在礼物盒里任意摆放
二、基本部分
1、展示礼物
(1)第一组:你们的礼物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不同,数量相同)
你怎么知道是一样多的?(点数)
可以用什么表示5辆小汽车?(点卡、数卡)
(2)第二组: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大小、排列疏密不同,数量相同)
两组小熊谁多,谁少?
用什么来表示这5只小熊?
(3)第三组:你装的是什么礼物?一样多吗?(大小、颜色、排列、种类不同)
可以用什么来表示他们的数量?
2、游戏:比一比
(1)这么多礼物,你发现了什么共同的特点?
(2)小结:这些礼物虽然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的形式不同,但是他们的数量都是5个。
3、操作:做礼物、送礼物
第一组:统计小动物的数量,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第二组:根据礼物盒上的数量装礼物,摆成你喜欢的造型
第三组:找出和小动物数量一样多的礼物盒,送给小动物
三、结束部分
小结:本次活动情况。
活动反思:
临近圣诞节,孩子们对送礼物的圣诞老人都不陌生,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礼物。教师以此为背景,设计了帮助圣诞老师装礼物的情景。通过装礼物,体验物体不受颜色、形状、大小、排列等因素影响,数量是不变的。通过展示自己的礼物盒,鼓励幼儿大胆讲述出自己的发现,将“数学动作”变成了“数学语言”,将操作活动内化为幼儿的数学经验。
本次活动以幼儿操作感知在前,充分尊重幼儿的主动性,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很好的鼓励幼儿用数学语言去讲述。从总体来看,本次活动目标顺利达成,效果较好。
然而本次活动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三组材料的准备上,第一组是颜色不同的小汽车,体现颜色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第二组是大小不同的小熊,教师对礼物盒有控制:两个画出了格子,另外两个没有格子。想通过这种办法体现出大小和排列的两种不同维度下数量的守恒,将难度层次提升。然而幼儿在摆放的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排列的不同,所以这一组在展示的时候没有体现出难度层次的提升。
第三组是种类不同得礼物,可以在礼物盒里任意摆放。其中有一个是黄色的蝴蝶,另一个是绿色、略小、不同样子的蝴蝶,。想通过这两组材料的比较发现大小、颜色、样子、排列的不同,然而数量依然相同。其实可以设计成同一个礼物盒中包含大小、颜色不同的蝴蝶进行对比,这样能够体现出更明显的难度层次划分。
在数学活动中,材料是幼儿获得数学核心经验的载体,有层次的材料即能够满足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操作需要,又能逐步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结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等各个因素来设计操作材料。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一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谁有信心上好这一节课?请举起你的小手。
(1)感知左右手
师:看看你举起得手是你的哪只手?再看看你的另一只手,是你的手?
平时我们常用右手(左手)作哪些事?
师:左右手要多锻炼,特别是左手,会使我们的小脑袋越来越聪明。
(2)体验自身左与右
谁来说一说?
(3)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师:我举起的是右手吗?(右手、面对面)
我们面对面的站者,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会相反。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二
1.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物体的方法,并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结果。
2.在观察、比较中,感知测量工具长短变化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感受。
1.ppt课件。
2.回形针、吸管等测量材料每组若干。
3.小鱼、记录纸人手一份。
一、出示小鱼,激发幼儿兴趣。
二、探索学习用回形针测量小鱼身体长度的方法,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1.认识回形针。
2.幼儿操作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用回形针来量量这条小鱼有多长?想想可以怎么量?
3.了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1)学习多个回形针测量的方法。
师:小朋友你测量的小鱼有几个回形针这么长?你是怎么测量的?
师小结方法:
a.从头开始测量到尾。
b.回形针摆放要一个紧挨着一个,不能重叠在一起,也不能有空隙。
(2)学习用一根回形针测量小鱼的方法。
师小结方法:
a.从头开始测量到尾。
b.在第一个回形针后做标记,做标记时要紧挨着回形针,第二个摆放时也要紧挨着标记放。
三、探索用不同的材料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长短变化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幼儿操作。
师:鱼妈妈还想请你们帮其他小鱼来量量有多长。这次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请你们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来量一量小鱼有多长,然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里。
2.比较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长短变化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集体交流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讲讲你的小鱼有多长?你是怎么测量的?
(2)感知测量工具长短变化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3)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的长短不一样,所以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三
1、在游戏中感知左、右,以自身为中心区分自己身体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边和右边。
2、通过游戏,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音乐磁带《健康歌》、小动物贴绒教具及活动器具贴绒教具若干、金牌,银牌,铜牌各一枚、游戏操作题每位幼儿各一份。
一、激情导入,感知左右。
1、(放录音健康歌)这首歌好听吗?;喜欢这首歌的小朋友请举手。
2、请不要把手放下,看一看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给举右手的粘上爱心)一起做右手游戏(如:举起你的右手摆一摆……)。
3、认识左手并一起做游戏。(贴上苹果)。
二、区别左右脚。
(1)交流身体上除了左手、右手,还有什么有分左和右的?
(摸摸耳朵,捂捂眼睛,踏踏脚)。
(2)竞赛游戏:点鼻子。(游戏中增加难度,说相反:我说左眼,你点右眼等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
幼:小猫、小狗、小兔、小猴师:它们要比赛什么?
幼:羊角球、绳子、乒乓球、皮球。
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当裁判员,把小动物的比赛器具摆好。
师:请把羊角球放在小猫的左边。(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师:把绳子放在小狗的右边。(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师:小兔的右边放乒乓球。(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师:小猴左边放皮球。(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师:比赛开始了,我们一起给它们喊“加油”。
师:比赛结束了,谁是第一名?(幼儿猜测)站在左边第二个的小动物是第一名。
幼:小狗是第一名。
师:请小朋友给小狗带上金牌。(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师:第二名的小动物站在右边第一个。
幼:第二名是小猴。(教师给小猴带上银牌)师:第三名小动物站在左边第三个,请小朋友给它带上铜牌。
三、进一步区分左右。
师:现在小动物饿了,你们可以帮他们找吃的吗?
师:(出示操作题)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小楼子,篓子里小动物喜欢吃的东西,请小朋友把苹果放在左边的盘子里,把橘子放在右边的盘子里。
幼:全体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巡视,帮助个别幼儿。
师:讲评幼儿的作品。
四、加深对左右的区别。
师:小朋友真聪明,下面我请你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请小朋友在地上随便找一个圆点站好。
师:请小朋友听老师喊口令,你们跟着口令做动作。(向左转、向右转)幼:听口令做左、右、不同方位的动作。
五、教师带幼儿跳出活动室。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四
1、学习2得相邻数,感知相邻数多1少1的关系。
2、在教师引导下,发现相邻数的规律。
3、在游戏中培养倾听的习惯。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1、幼儿操作材料:企鹅图片6张,1-3数字卡片。
2、音乐《找朋友》。
重点:初步理解相邻数的概念,学习2的相邻数。
难点: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感知相邻两数多1或少1的关系。
1、观看课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活动。今天一大早,企鹅新村特别热闹,因为他们要搬新家了。企鹅哥哥一摇一摆走来了,我们来看看,来了几只企鹅哥哥?一只企鹅哥哥用数字几表示……企鹅哥哥、姐姐、弟弟都搬进了新家,他们心里真高兴呀。
2、尝试运用相邻数规律,找出3的相邻数。小企鹅们来做智力游戏了,他们要给长条点卡排队。——找出1、2、3、4的点卡,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长条卡排队。——3有好朋友吗?3的好朋友是几和几?为什么?(因为3在中间,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引导幼儿观察长条卡片加以验证。
3、游戏:企鹅请客今天,小企鹅们要请小朋友到他们的新家来聚餐。小朋友每人一张数字卡,音乐响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动,音乐停,小企鹅出示数字几,他的好朋友就进入企鹅家里来,围到他的左右来聚餐。
二、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1、将数字1、2、3于相同数量的企鹅图片对应摆放。老师:谁上来数一数这里分别有几只企鹅?帮老师把小数字贴上。
3、按从少到多的顺序给3种企鹅排队。
三、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的规律。老师:请你观察一下,小企鹅排列有什么规律呀?
1、数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2在中间,所以1和3是2的好朋友。
3、电脑游戏测试分别找出1、2、3的相邻数。老师:现在考一考小朋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的相邻数。
四、游戏《找朋友》幼儿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听音乐传球。音乐一停,球传到谁的手里,谁就说出自己卡片上的数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数字卡片1和3的幼儿迅速举起卡片并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再见!”
【活动延伸】教师把动物头饰、数字1——10按顺序排列,长条点卡等投放到数学区角中,共幼儿练习寻找其他数的相邻数。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五
1、在活动中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碰击气球,使气球不落下。
2、自由探索各种玩气球的方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萌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热爱之情。
物质准备:气球个数多于幼儿的人数、大垃圾袋两个、圆形即时贴若干、塑料泡沫垫一块、背景音乐。
场地准备:空间足够大的空场地。
一、热身活动:韵律《兔子舞》教师:小朋友们,今天要玩一个好玩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和小白兔来跳舞吧!幼儿随着教师听完整音乐有节奏的进行律动。
二、游戏:长了翅膀的气球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气球,这个气球可神奇啦!气球上长着翅膀呢,不信你们来试试,让气球飞起来!给幼儿分发气球(人手一个)用手让气球"飞"起来。教师:(拿着气球示范)小朋友们看,我们可以用手让气球飞起来,不要让气球落地。教师引导幼儿用手玩气球,教师参与其中,注重个别差异,鼓励幼儿用手背、手指,变拳头等或用手指弹一弹等多种方式来玩气球。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棒!原来我们的手可以用各种方法让气球长翅膀,飞起来。
三、自由探索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教师:除了用手可以让气球飞起来,我们还可以用身体的那些部位让气球飞起来呢?幼儿自由探索后请个别幼儿说身体部位并大胆的在同伴面前展示后,教师在自己身体部位上粘贴圆形即时贴。
四、游戏"气球不落地"。两人一组夹球运球,运到指定地点,要求幼儿在玩气球的过程中,不许落地,落地幼儿一旁观看。(游戏中教师以裁判的身份参与游戏,注意幼儿的安全)。
五、调节活动:欣赏教师顶球教师:下面请欣赏老师是怎么让气球飞起来的!放背景音乐,教师随音乐有节奏的用即时贴粘贴的身体各个部位顶球,幼儿在一边欣赏。
六、放松活动一起坐在垫子上在舒缓的音乐声中拍拍身体的各个部位,放松四肢,幼儿帮助整理气球,结束活动。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六
1、让幼儿感知数字的组成和分解,了解数与数之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2、能学会5的多种分法。
3、培养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并能从其中得到快乐。
能通过观察、分析一个数多种分法,掌握4的组成。
师:小兔子(2个 一个小白兔 一个小灰兔) 萝卜(5个)幼:笔 记录卡 数字卡(每人一张)纸片每人5张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们,看看符老师帮你们请来了谁到我们班来做客?
2、出示小兔子。
丰收的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扒了许多的萝卜,我们来数数有几个?
2、幼儿操作 5分钟3、复习3和4的组成和分解。师:以前的课上啊,我记得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3、4的组成和分解,可是现在老师忘记了,谁来告诉老师怎么分得呢,假如你有三个胡萝卜,要分给两只小兔子,可以分成2和1,或者1和2.假如有四个呢,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
师:那么把5个萝卜,分给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分呢?请小朋友来分。
4、再请个别幼儿来分。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七
1、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比较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比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学习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较高矮,并能按高矮给物体排序。
1、每人一套操作材料(矿泉水瓶、小矿泉水瓶、椰奶瓶、旺仔牛奶瓶)。2、事先设置好表演情境。
1、引导幼儿学习在同一平面上比较两个物体的高矮。设置表演情境。请两个小朋友比高矮,甲站在地板上,乙站在椅子上,问:他们俩究竟谁高,谁矮呢?这样能比出高矮来吗?为什么?鼓励幼儿充分讨论。
1、比较高矮时,俩人必须都站在同一平面、同一高度上,这样才能比较出谁高谁矮。幼儿示范正确的比高矮方法。
2、引导幼儿发现高矮是通过比较而来的。请一个比前面二个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来与他们比高矮,问:怎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矮,一会儿又说这个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还是高呢?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得出结论:说一个人是高还是矮要看他和谁比。
3、引导幼儿不受物体小、形状的影响,按高矮给物体排序。指导语:一天,几只瓶子在一起吵吵嚷嚷,它们想出去走走,可是不知道该怎么排队,现在请小朋友都来它们排排队,排好以后要说说你们是怎么给它们排的队。
4、幼儿通过自身参与,进一步体验物体的高矮是比较出来的。玩游戏《比高矮》: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选出每组最高的小朋友,再派出来比赛,选出全班最高的小朋友,颁发奖牌,并鼓励小朋友,多吃饭菜、多运动,才长得高。教学延伸: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的房屋、树木、运动器械等,并比较它们的高矮.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八
引导语: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启蒙教育可以充分发掘幼儿大脑智能和潜力。通过数学知识的启蒙,能更好培养幼儿思维的正确性、灵活性、敏捷性,学好数学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供大家学习: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学习按不同的规律排序。
4、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立体汽车(纸箱做)
3、画有1——5点数的水果图若干。车票各三张。
4、5以内数量的物体若干,1——5的数字卡片。
5、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数量教师领幼儿进入活动室,让幼儿为坐在教师身边。
教师利用各种物品及1——5的数字卡片帮助幼儿巩固对“1——5”以内数量的认识。
二、利用汽车,复习5以内的数量以及按不同的规律排序。
2、出示汽车:果园离我们这里有点远,我们得坐车去。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五辆车子,每辆车子只能坐三个人。现在,谁愿意坐5号车(可能会有超出三个的幼儿想坐,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教育幼儿互相谦让),这三位小朋友准备坐5号车,现在到老师这里领车票(下同)。
3、每个人都领到了车票,现在凭你手中的车票去找找你要坐的车停在哪里吧,记住,一定要跟车票对上号哦。
4、都找到自己的车子了吗?检查一下有没有坐错车的。那现在,我们给汽车排排队。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排呢?哪辆车应该排在第一呢?(让幼儿讨论,然后采取一种)
5、排好了队,我们该出发了,嘀嘀"""`(小汽车音乐)
三、第一次摘果子
1、(音乐停)教师:我们到果园了,快下车吧,然后到老师这里排队,我们该进果园了。
2、进入果园:哇,好多的水果啊,你们认识这些水果吗?最喜欢哪种水果呢?
4、现在开始摘水果吧(音乐起)
5、教师小结:(音乐停)每个小朋友都摘到自己的喜欢的水果了吗?刚才果园里的农民伯伯告诉老师,说今天的水果娃娃身上藏有一个小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哦,原来水果娃娃身上画有小圆点。数一数,你摘的水果娃娃身上有几个小圆点。有的小朋友摘的水果身上有两颗水果,有的五颗,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不一样呢?原来这是农民伯伯做的记号,为了更方便装运。
6、出示标有1——5数字的篮子这有五个篮子,农民伯伯说装进篮子的水果上面的点数要和篮子上的数字相符合,你们觉得自己的水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呢?(幼儿讨论)
7、现在,我们一起把我们摘的水果放在属于它的篮子里吧。
四、第二次摘水果小朋友真能干,你们看树上还有那么多水果,我们帮农民伯伯都把它们摘下来吧,和前面一样,要把摘下来的水果放在和它点数相同的篮子里哦。
1、幼儿摘水果(音乐起)
2、音乐停:果子摘好了吗?我们先坐下来休息一下吧。讲讲,你们都摘了哪些水果,上面有几个点子啊?我们来看看,有没有放对篮子。
4、那现在我们来分配运水果的任务了,几号车的小朋友就运几号篮子里的水果,现在看看你的车票是几号车的,然后来领水果吧。
5、都领到水果了吗?现在我们把水果搬到自己的车上去吧,找找,自己的车子停在哪里。
五、结束活动:
2、好了,现在我们出发回幼儿园吧,两个小朋友开车,一个小朋友抱住水果篮子。准备好了吗?开动我们的车子吧,嘀嘀(小汽车音乐)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十九
1。通过实物的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2。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轻与重并进行比较。
[能力目标]。
通过生活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游戏、实践的过程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
通过实践,用自己的方法比较得出物体的轻与重。
和生活相结合,选择合理的方法比较轻重。
(一)比一比:
师:小朋友,看看今天老师在讲台上都放了哪些物品啊?(生答)。
师:你们为什么能一下子判断出来呢?
小结:这是因为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拿过它们,所以可以直接凭生活经验用眼睛观察来进行判断。
(二)猜一猜:
老师这里有两个一样大小的盒子,里面放了不同的东西,你们能猜出哪个盒子重,哪个盒子轻吗?(学生猜测)。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不同的猜测,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轻重呢?(生:用手掂一掂、拎一拎、天平称、跷跷板等)。
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那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轻与重。
吧。(出示课题:轻与重)。
(一)掂一掂。
师:刚才小朋友都想到了许多好方法,可是当我们身边没有天平和跷跷板这些工具时该怎么办?(用手掂一掂)现在谁愿意上来感受一下老师手里的这两个盒子哪个重、哪个轻?告诉大家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请学生上来掂一掂,得出答案)。
师:米老鼠给我们大家准备了很多礼物,等会儿我们也用“掂一掂”的方法来任选两样物体比一比轻重。
现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气球、生梨、苹果和矿泉水,每个小组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个物品用掂一掂的方法比一比轻重。(要求:每个小组的小朋友任选两样物体来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
()和()比。
()比()重。
()比()轻。
(请3~4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师:在我们刚刚比较的过程中,哪个物品是最重的?哪个物品是最轻的?(气球最轻,水最重)。
师:气球的外表形状最大,为什么比较下来是最轻的?(因为里面是空气)。
师:物体的轻与重与物体的大小有没有关系?(没有)。
师小结:比较物体轻重,不能只看大小,物体的重量与它的材质有关,大的不一定就重。所以用手掂一掂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比较轻与重的方法。
(二)拎一拎。
1。师:(出示课件)现在米老鼠这里有一堆梨和一堆苹果,它还用刚才掂一掂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你们看行不行?(不行,因为数量太多了,手上放不下会全掉在地上)师:那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可以想出其它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轻重呢?(同桌交流,生答:可以用拎一拎的办法)。
师:我们把苹果全放在红色的袋子里,把梨放在黄色的袋子里用手来拎一拎。(请2~3个小朋友上来拎一拎),并把拎的感受告诉大家。(梨的总重量要比苹果的总重量重)。
2。很多小朋友都想尝试下拎一拎的感觉,那就和你的同桌合作下,拎一拎谁的书包重,
谁的书包轻,然后把与同桌合作的结果告诉大家。
3。学生交流。(我同桌的书包轻,我的书包重)。
(三)吊一吊。
1。师:老师这里的梨和苹果差不多重,用手好像估测不出轻重,你有什么好办法来比较出它们的轻重吗?(生:用天平秤来称一称)。
师:这个办法不错,可是如果没有这些工具的时候还可以用什么好方法进行比较呢?(用橡皮筋吊一吊来比较轻重)。
师演示:应该看哪一段的长度?(橡皮筋的长度)。
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2。比较矿泉水和生梨。
师小结:在同样的橡皮筋上所吊的物体越重,橡皮筋拉得越长。
1。师出示媒体:海绵、吸铁石、胶水、夹子、玩具车;
师:谁能想个好办法将这些东西从轻到重摆放整齐?(小组讨论交流)。
(1。用手估测,2个2个比较;2。2个2个吊起来比较;3。把这5种物品全都吊上去)师:哪种方法会比较方便?(全吊上去)。
师:其实,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已经可以猜出谁是最轻的。(海绵)。
谁是最重的。(吸铁石)。
2。学生动手实验证明,并记录结果(从轻到重)。
填写在书上的表格内。
3。学生交流:
把5件物品都挂在橡皮筋上,橡皮筋拉得最短的就是最轻的;橡皮筋被拉得最长说明这个物体最重。
4。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要看橡皮筋的哪一段长度?
1。出示课件:小朋友都玩过跷跷板,当跷跷板停止晃动,像现在这样时,你能说出谁比较重吗?为什么?(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轻。小胖的一边已经跷下去了,而小巧跷到上面去了,所以是小胖比小巧重。)。
师:如果他们两人一样重,那跷跷板两边的高度会怎样?(一样高)。
2。师出示图片。
师:你从这幅图里看懂了什么?(2个苹果=4个香蕉;1个苹果=2个香蕉)。
师:要使跷跷板两边的重量不一样,你有什么好办法?(生答)。
师:如果再加1个苹果,那右边要加几个香蕉才能使它们一样重呢?(2根香蕉)。
3。课后拓展练习:
12×4=48(瓶)。
6×8=48(瓶)。
(一样重)。
师:有时候我们还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重量。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中班数学粗与细教案篇二十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和三个物体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课件,音乐磁带(高人走和矮人走,找朋友),幼儿操作材料
难点幼儿通过游戏寻找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
1、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
2、(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男孩和女孩)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
(2)(出示教学课件四)“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
(3)(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区域活动:比较高矮活动的反思“我和朋友比高矮”是一个看似很普通的活动,两个物体间的比较对于中班幼儿较简单,但三个物体间的比较就比较难。在活动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有趣而直观的形象让幼儿在一次次的操作中去发现、总结经验。最终找出答案。在活动中我注重小朋友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通过找朋友比高矮引导幼儿去关注自己的同伴,并大胆的用语言表达给对方。
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了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生动的图象有助于幼儿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在设计教学课件时,充分考虑幼儿特点,多媒体的设计形象生动、可爱、富有动感,内容贴切课题。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数学活动说教式教学方法,而采用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反复实践,从中去发现、结累经验。教师在活动中除注重师生间的学习更注重幼儿间的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在活动的组织中,教师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将幼儿间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有机的容入到数学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44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