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从而更好地成长。总结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关注未来的规划和发展。总结范文中的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需求和要求。
本草纲目心得篇一
大家一定读过《本草纲目》这本书吧《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190多万字,52卷,载有药物1892种,新载药物374种,收集医方—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我之所以看这本书,主要是冲着那1160幅精美的插图来的。
百草皆是药,每次春游、秋游遇到孩子们问我:“科学老师,这是什么植物?有什么用?”时,我就觉得自己特别“缺水”。今天在书市看到这本书,刚开始只是因其名气,随手翻看,只是看了几页,就被其吸引住了。一喜之下,将它买了回家仔细阅读。
《本草纲目》的成就,首先在药物的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的分类法,采用了“析族区类,振刚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将矿物分为水、火、土、金石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果、菜、谷、木等五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鳞、介、禽、兽、人等六部。此外还有服器部。共分为16部62类。这种分类方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方法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
《本草纲目》不仅在药物学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化学、地质、天文等方面,也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在化学史上,较早的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在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观看。
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秋风再一次掠过我的耳旁,我似乎可以听到桔叶从枝头掉落,载着那些地老天荒的慢慢从我眼前滑过。
千山万水中有着你忙碌的身影,山涧中清脆的鸟叫若一支深远的骊歌,悄悄为你唱了几十年,一边是官高禄厚的宫廷御医,一边是华佗再世般光荣的声誉,可是你偏偏要饮露珠曝烈日跋涉在一片草莽中,摘取一片片绿叶,拔起一株株绿草,多少个日夜你只有孤灯为伴,在缕缕微黄的光中白发苍苍,但是伴着你的双鬓斑白,一部《本草纲目》流传千古,你的毅力也瞬间惊动了数百年,当人们抚摸着《本草纲目》的帧面时,人们不断地重复着你李时珍的。
听着百姓沉重的叹息,看着将士们无力的剑戟,你彷徨了,是做一个至死不降的英雄,还是当一个卑躬屈膝的君主?残阳如血,无限地拉长了你孤单的身影。
为了越国的存在,为了社稷的荣耀,你最终选择了为吴王牵马坠磴,最终选择了仍要做一个君主,只要越不亡。你送走了越国第一美女西施,看到她的泪流过白皙的脸庞,世人不知你的心,血也刹那间满腔。你卧薪尝胆,十年,二十年,你等待,你积累,因为你要以一个君主的姿态站在吴差的面前,看到他面如土灰的脸庞。
十年教训,十年生养,二十年默默无闻,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足以让人把你遗忘,可是二十年后的第一天你便喊杀到了姑苏城下,完成了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神话。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今天人们讲到你勾践最常讲的一句话。可歌可泣的!
在默默无闻的时候,我们的英雄积累着,等到春花漫山的时候,厚积薄发,创造惊人神话,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
有些心情在岁月中早已难辨真假,有些还没有讲完,那就继续听吧。听着,任风雨一次掠过耳旁,我慢慢闭上眼睛,期盼默默无闻的自己,厚积薄发,积蓄能量,创造奇迹。
本草纲目心得篇二
读了这本书,我惊奇地发现医学界竟是如此神奇,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平凡的物体竟可成为治病的良药。比如水部中的露水,书中这样注名著,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再道旁万物上沾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凛成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藓、虫癞的'各种散剂。想不到吧,平凡的它们,却有不平凡的医疗作用,相信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物体等着人们去发现它们的价值,那将会带给我们另一个惊奇。从这里我也懂得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生活中注意观察是非常重要的,它会使我们学到很多东西,发现很多东西,同样也可以解决很多疑问。再刚刚露水的例子中,我们发现书中记载的任何药物,他都有有注明有毒或是无毒,这跟人差不多有善恶之分,提醒我们用药要注意,就像我们生活中要小心与人打交道一样。
《本草纲目》里还收集了很多有医疗作用的花草树木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可以说是大开眼界,它们有些长得很漂亮,有些长得很奇特,也有些长得很渺小……它们还解开了很多疑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生活中,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名称,却不知道它们的样子,比如冬虫夏草、海藻等等;而有些,我只知道它们的样子,却不知道它们的名称,又比如金毛狗脊等。这样一来,我有增长了对植物的见识。在这里我也给自己提了个醒,那就是,对事物的了解和对问题的认识,不可以不清不楚,那样,就会使心中的疑惑越积越多,不知道到哪天才能解开,或许永远都不会解开。
《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
本草纲目心得篇三
中国中药是国宝之一。提起中国药李时珍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他从小学医,在最初行医的十几年中,他发现古代介绍本草的书籍中,有许多说法互相矛盾,对一些草药的描述也不一致。他下定决心要重编著一部本草书籍。35岁那年李时珍开始着手此事,在编写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就是由于药名混杂,许多药物生长情况的分不清楚,所以他下了农村,搜集民间难言,观察和收集标本。
除了湖北和广东外,李时珍还来过江西、江苏、安徽等好多地方,他每到一地,就虚心向那些采药的、种田的、捕鱼的、砍柴的、打猎的……各式各样的人物请教,大家也向他介绍自己知道的都介绍给他,比如芸苔,是汉病常用的药。芸苔空间是什么样子?《神农本草经》说得不明白,李时珍问一个种菜的老农,在他的指点下他知道了,芸苔就是油菜于是他就在本草钢目中将这种药物一清二楚地解出来了。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重。
《本草纲目》本著篇幅太过弘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类当代未难以访。果此,咱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类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夷易近正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一样平常所食之物实反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
李时珍(1518—1593),字东壁,晚号濒湖山人。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人,家居蕲州瓦硝坝,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和科学家。
李时珍家四代行医。少年李时珍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对医学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医生社会地位低下,父亲希望李时珍跻身仕途。李时珍曾于14岁时考中黄州府秀才,后来在17岁、20岁、23岁时3次赴武昌应试,没有考中,于是决心弃儒从医,继承父业。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读后感大全《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近一样平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平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近影响,是天下生夷易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信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绩,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制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反是外国科技发展的山顶顶峰时期。
本书收录各种品物1000缺类,精选简洁行的附方7000缺条,写实手绘插图近1000幅,并保存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缺类常见病症的对症医乱方2000缺条。
暑假里,我读了《李时珍与本草纲目》,读完后我了解了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自幼对医药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落榜后,就以行医为业。他刻苦钻研大量古代医学书籍,发现其中有不少错误,决心写一本部比较完善的药物学著作。为此,他走出家门,虚心求教。有一次,在乡间他听说曼陀罗花用酒吞服,会使人麻醉大笑,就不畏艰险,攀登云雾缭绕的武当山,从陡峭的崖壁上采回这种花,亲口品尝,并进行临床验证,说明它确有麻醉的效用。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他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这部书有一百九十多万字,收入药物一千八百多种,医方一万多个。
读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地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经过长期不懈努力终于写出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我们要学习李时珍不怕困难,刻苦钻研这种精神,在学习上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本草纲目》是举世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史上最为宏大的记述,所有生民日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医库中一部食物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物、药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
对后世食物养疗学、饮食烹饪学、医药学、动物学、种植学及人们对日常食物品味的选择都构成了深远影响,是天下生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曾评价该书:“毫无疑部,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李时珍那部登峰造极的《本草纲目》。”而明代,正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顶峰时期。
《本草纲目》原著篇幅太过宏大,而且所录的一些物种今世已难以访。因此,我们进行了切于实用的编译,将今人常用和尚能访求的物种加以收录,以使该译本更利于天下生民在家居日用饮食时加以披览,使日常所食之物真正发挥养生、疗疾的功效。
本书收录各类品物1000余种,精选简便行的附方7000余条,写实手绘插图近1000幅,并保留了切于实用的100类200余种常见病症的对症治疗方2000余条。
李时珍是我国明朝时著名的医生,他创作了一本《本草纲目》,这部书规模宏大、内容丰富、范围广泛,是古代任何一部本草书所不能比的。
《本草纲目》还真是一部伟大的.医药学巨典啊!李时珍的爸爸李言文是当地著名的医生,李时珍小时候很喜欢医学。长大后,因为想修订旧本草书里的话多错误,他到太医院去当医生,可是,有人说他是“草泽医生”要修本草是“狂妄”之举,李时珍的希望落空了,就辞职回了家乡。经过了27年的艰苦努力,他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每种药物都详细地记述了产地、形状、颜色、气味儿、功用和采集、制作的方法。
还附有1160幅插图,这些图形象逼真,使人很容易辨认。还收集了11000多个药方,并对各种药物的如何使用,也都作了详细的介绍。
读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做什么事情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能得到成功。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先生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读了这本书,使我对医学越来越感兴趣,也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赞美这本书,它不愧为医学宝库!
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努力的人。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背后,是其在数不清日日夜夜里坚持不懈的成果。李时珍对于新了解到的药物极其敏感,每每遇到新的药物就马上考证而后记述下来。同时,也得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心态正便成功了一半。生活中,有太多的不顺,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便能看见其好的一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是目标大与小罢了。聪明的人会将看似遥不可及的大目标,转化成一堆踮起脚尖就能够得着的小目标,不轻易放弃,持之以恒,一步一步最终去完成,到达目标最后的终点。
本草纲目心得篇四
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秋风再一次掠过我的耳旁,我似乎可以听到桔叶从枝头掉落,载着那些地老天荒的慢慢从我眼前滑过。
千山万水中有着你忙碌的身影,山涧中清脆的鸟叫若一支深远的骊歌,悄悄为你唱了几十年,一边是官高禄厚的宫廷御医,一边是华佗再世般光荣的声誉,可是你偏偏要饮露珠曝烈日跋涉在一片草莽中,摘取一片片绿叶,拔起一株株绿草,多少个日夜你只有孤灯为伴,在缕缕微黄的光中白发苍苍,但是伴着你的双鬓斑白,一部《本草纲目》流传千古,你的毅力也瞬间惊动了数百年,当人们抚摸着《本草纲目》的帧面时,人们不断地重复着你李时珍的。
听着百姓沉重的叹息,看着将士们无力的剑戟,你彷徨了,是做一个至死不降的英雄,还是当一个卑躬屈膝的君主?残阳如血,无限地拉长了你孤单的身影。
为了越国的存在,为了社稷的荣耀,你最终选择了为吴王牵马坠磴,最终选择了仍要做一个君主,只要越不亡。你送走了越国第一美女西施,看到她的泪流过白皙的脸庞,世人不知你的心,血也刹那间满腔。你卧薪尝胆,十年,二十年,你等待,你积累,因为你要以一个君主的姿态站在吴差的面前,看到他面如土灰的脸庞。
十年教训,十年生养,二十年默默无闻,在群雄并起的时代,足以让人把你遗忘,可是二十年后的第一天你便喊杀到了姑苏城下,完成了春秋时代的最后一个神话。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便是今天人们讲到你勾践最常讲的一句话。可歌可泣的!
在默默无闻的时候,我们的英雄积累着,等到春花漫山的时候,厚积薄发,创造惊人神话,一生只为一瞬,一瞬决定一生。
有些心情在岁月中早已难辨真假,有些还没有讲完,那就继续听吧。听着,任风雨一次掠过耳旁,我慢慢闭上眼睛,期盼默默无闻的自己,厚积薄发,积蓄能量,创造奇迹。
本草纲目心得篇五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唐吣耆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甘,平,无毒。
主治: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草纲目心得篇六
确实是典范外的典范,对付想领会中医的业缺读者来说是非常符合的,但仅限于领会,留意饮食能够,开放捕药,悬壶济世也就算了,那必要博业人士,呵呵,从珍藏的角度来说:如果是文白对照就更美满了;从学习的角度来说:如果是彩图就更美满了。呵呵,当然从那个价位的书来说,那本已经是超值了,偶无点太贪心了。分之,那是本好书,纯粹的好书,偶喜欢!
《本草纲目》是环球闻名的博物学巨典,是世界科技最为弘大的记述,所无生夷易近一样平常实用品物的百科全书,也是外华医库外一部食品养生学及药物学巨著。集几千年食品、药物的`类植、收采、调制及医养功效之大成。对后世食品养疗学、饮食烹调学、医药学、植物学、类植学及人们对一样平常食品品味的取舍都构成了深近影响,是天下生夷易近最切于实用的一部生活大典。
本草纲目心得篇七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先生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本草纲目》它又是一本非常耐人寻味的书。读完了它,每一次的回味都能让人懂得不同的道理,懂得了这些道理,就让人有方向的前进,把这些道理当作做人的`原则,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读了这本书,使我对医学越来越感兴趣,也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去赞美这本书,它不愧为医学宝库!
本草纲目心得篇八
疫情期间的时候,学校不开学,图书馆里边也不开馆,让我们原本枯燥的日子没有一点新奇。妈妈给我推荐了西安市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说让我空闲时可以看看。
我喜欢读《本草纲目》,六年级的时候喜欢了草本植物,到处逛书店,一直没有找到,刚开始我抱着试试的态度,关注临潼区图书馆微信号,点击云阅读的超星读书,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原来你就在我身边。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相信读过《本草纲目》的人都知道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被世人尊称为“药圣”。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李时珍是个勤奋的人。他年轻时虽然科举考试落了榜,但是他仍然在努力的学习医学方面的知识,写出了一本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作《本草纲目》,让后世敬仰。
本草纲目心得篇九
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中所著的一部草药学巨著,它汇集了自古至今的千余种中草药。阅读本草纲目,不仅让我对中草药的种类、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让我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我体会到了本草纲目的价值所在,反思了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明白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草纲目让我大开眼界,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阅读本草纲目时,我对中草药的种类和功效有了更加细致的了解。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的草药植物,每一种草药都有详尽的解释,包括其药性、功效、注意事项等。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许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中草药,例如当归、丹参、黄芪等等。在了解到这些草药之后,我发现原来它们在中草药领域有着卓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草纲目还对每一种草药的功效进行了归类,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草药对身体的不同作用。这些丰富的知识让我对中草药产生了更深入的兴趣。
本草纲目还让我认识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草纲目不仅是一本草药学的著作,更是一部记录了中医药文化的典籍。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明白了中医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中医药不仅追求治病救人,更注重调理身体,强调预防和养生。在本草纲目中,还有许多有关养生的知识,比如食补方面的内容,让我更加明白了健康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认识到中医药的底蕴之深厚,更加珍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阅读本草纲目还让我反思了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中草药的认识逐渐减少,很多人更倾向于选择西药来治疗疾病。然而,在我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中草药的独特优点是不可替代的。中草药作为一种自然疗法,具有温和、绿色、安全的特点,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着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康复期,中草药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因此,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不能被轻视,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推广。
最后,本草纲目让我明白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了解到了许多中草药的常见应用方式,例如煎汤、泡茶、研粉等。这些简单而有效的应用方式,使我能够更好地利用中医药的知识来调理自己的身体。例如,当我感到疲劳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益气补血的中草药泡茶来饮用,以增强体力;当我遭遇感冒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解表散寒作用的中草药煎汤来饮用,以加速康复。这些简单的应用方式,让中医药的知识变得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
总之,通过阅读本草纲目,我对中草药的种类、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反思了中草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明白了中医药传统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本草纲目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和更加深刻的体会,也让我对中医药的独特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希望通过继续学习和探索,我能够更好地应用中医药的知识,改善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为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
中国医药举世闻名,扁鹊、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医药学家标榜千秋,明代又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医药学家,这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生于15,字东壁,晚年号濒湖山人,湖北蕲州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医生,从小就受到了医药方面知识的熏陶。李时珍幼时多病,每次大病都经他父亲精心调治才转危为安,因此他对病人的痛苦和医药的重要,有着深刻的体会,14岁时李时珍考中秀才,但其后三次乡试都未中举。在心灰意冷中,李时珍同科举仕途告别,投身于先辈的行业,并把毕生精力花费在药物学研究上,他的勤奋和天才,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和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药物学家。嘉靖三十一年,即公元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为了写好这部书,尽量减少错误,李时珍特别注意深入实际考察,除了走遍自己的家乡外,还到过湖北的武当山,江西的庐山,江苏的茅山,南京的牛首山以及安徽、河南、河北等地,采集标本,搜罗单方,有时还进行类似药理学的试验。
李时珍还参阅有关图书八百多种,经过二十多年的辛勤劳动,三易其稿,《本草纲目》终于在1578年全部脱稿,晚年的李时珍,非常关心《本草纲目》的出版,但他没有等到这一刻,1593年李时珍去世,享年75岁,三年后,《本草纲目》终于在南京出版。
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可裨《尔雅》、《诗疏》之缺。”
《本草纲目》190多万字,共五十二卷,十六部,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绘图1100多幅,并附着11000多个药方,以正名为纲,举纲张目,分述各药的释名、集解、气味、主治、修治、发明、正误等。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一
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如在矿物学方面对石油的产地、性状作了详细记述;在化学方面,阐述了检验石胆真伪的方法;在物理学方面,从空气中的湿度变化,以推测雨量的大小;在农学方面,阐述采用嫁接技术,以改良果树品种的方法等。本书通过对药名的探索与考证,阐明某些汉字的字形、读音;也载述一些少数民族和其他国家药名的读音和含义。还记载契丹族用羊皮、羊骨占卜和写字,吐番人用燕脂化妆等习俗,蒙古族裹于牛皮内治疗外伤方法等。充分彰显古籍经典的文辞之美:李时珍儒学功底深厚,《本草纲目》虽是一部药学著作,但文辞斐然,图画精准,说理有力,通过剧中对金陵本的展现便可见一斑,无怪乎王世贞序中开篇连续七个用典“望龙光知古剑,觇宝气辨明珠。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居功至伟,《本草纲目》堪称中医药研究的巨大宝库,其中记载的信息对后世的医药学、地理学、农学、气象学、博物学等都有着积极影响。此外,他还系统整理了脉学理论和奇经八脉等,传承和发展了中医脉学,著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著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格物明理、求实创新、知行合一、济世寿民、医药并重”的精神以及所应用到的观察和实验、比较和分类、分析和综合、批判继承和历史考证等科学方法在《本草纲目》都有充分体现,其精神启迪着后世中医药工作者不断地传承经典、守正创新,济世寿民、护佑苍生,为“健康中国”做出更大贡献。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二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圣李时珍历经三十余年写成的。翻开书,我第一眼就看到《本草纲目》这本书条理清晰。全书共436页,1000000多字,分草部,菜部,果部,谷部,木部,禽部,虫部等好多种啊!
这本书里有大白菜,红色的萝卜,好吃的莴苣,大大的冬瓜等等等等,有我认识的有我不知道的,有平常饭桌上就能看到的有藏在山中不易被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可以治病救人啊!我很好奇,李时珍是怎样在那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采集到那么多的药材并画出它们的呢?看了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李时珍身背药篓。脚穿草鞋;披着蓑衣。拄着拐杖,穿梭在名山大川之间孤独而坚毅的身影;看到了李时珍顶着烈日的炙烤和蚊虫的叮咬,仍然不停的脚步。那时,太和山五龙宫产的.〝榔梅〞,被道士们说成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果。他们每年采摘回来,进贡皇帝。官府严禁他人采摘。李时珍不信道士们的鬼话,要亲自来试试看,有什么功效。于是,他不顾道士们的反对,竟冒险摘了一颗。经研究,发现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样,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种变了形飞榆树的果实,并没有什么特殊功效。我还要学习李时珍对医学的热爱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把它用在学习上!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三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医学著作之一,被誉为药学宝典。我在阅读本草纲目时,不仅对其中的药物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医草药的独到之处有了新的领悟。以下是我在阅读本草纲目时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本草纲目使我意识到中医草药的历史源远流长。阅读本草纲目,我发现其中收录了大量的药物,既有熟知的中药如大黄、芍药等,也有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稀有中药。这让我意识到中医草药的历史源远流长,这种寻找和利用草药的传统在中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本草纲目的编撰不仅记录了丰富的药物资源,也承载了中医草药传承的宝贵历史。
其次,本草纲目启发了我对中医药的研究兴趣。阅读本草纲目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药物的科学知识,还了解了中医草药的哲学观念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注重的是整体的平衡和治愈的根源,而不仅仅是治疗病症。这种整体观念的理念深深吸引了我,激发了我对中医药的研究兴趣。我开始更加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和创新,希望将其中的精髓传承下去,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健康福祉。
第三,本草纲目提醒我重视自然界的力量。阅读本草纲目,我对自然界中草药的独特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中国古代,中医医生利用自然界的各种草药来治疗疾病,这种方法不仅安全,而且有效。与现代药物相比,草药来源自然纯净,副作用较少。因此,本草纲目提醒我要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力量,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药物资源。
此外,本草纲目还激发了我对中医草药的文化价值的思考。阅读本草纲目,我不仅领悟到中医草药对健康的重要意义,还了解到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草药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被赋予了温暖、平和和疗愈的力量。这让我反思了西方药物在社会上的普遍化,追求快速治疗的优势,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中医草药和传统药材文化的种种措施。
最后,本草纲目激发了我对自身健康的关注与改善。阅读本草纲目,我了解了很多中药对于养生保健的作用,这些中药对身体的调理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我开始更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保持合理的作息和饮食习惯,例如多喝花茶、水果茶等等。我也学会了一些常见草药膳食配方,根据自己的需求调理身体。这些改变带给我更多的健康和活力,也让我认识到个体的自身力量可以对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阅读本草纲目是一次独特而全面的旅程,让我对中医草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从中获益匪浅,对中医草药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个体健康的关注都有了新的认识。我希望将我在阅读本草纲目时所获得的经验和知识,传承下去,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草药的独特魅力。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四
中华有很多经典名著,这些名著都很受人们的喜爱。每一本名著都有着自己的优点,使读者对作者的敬佩油然而生。而我最喜欢的是《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是一本医学的著作,作者李时珍用26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本草著作。《本草纲目》共有52卷,卷1介绍了明朝以前主要本草41种,这本书列举了:草药的别名、解释命名的意义、阐述药性理论、提示用药要点、附列了相关的方剂。
起初我看《本草纲目》源于好奇,可是我看了不久,我便喜欢上了这本书。这本书对草药的讲解很细致,气味、主治、附方都可以一一列举出来。我有时也会按照书上讲的内容,对某些草药进行验证,验证出来的结果也是符合的。我对这本书的作者有一种说不出的敬佩,他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求证,把这些草药写得那么淋漓尽致,这本书可谓是“上自坟典,下自传奇,凡有相关,莫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本草纲目》中提及的附方也很有效,有次弟弟头痛,我想起了《本草纲目》中所提到“薄荷”可除风热、清头目,就去花盆里摘了几片给弟弟闻,弟弟闻了之后感觉舒缓了许多。我真正体会到《本草纲目》很神奇,就决定没事的时候就多看几遍,要是以后再碰到这些事也不会惊慌失措了,不过有时候还是得去看医生。
《本草纲目》是经典著作、中医典籍,古代名医所编著的,国内现存有约72种。《本草纲目》让我明白了读书的好处,又让我知道了草药的好处,《本草纲目》的确是一本受人喜爱的著作。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五
传说明代名医李时珍,一天外出采药,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无人下地劳动,原来这个村的人都得了〝流感〞。在一个茅草屋里,他看见一位老人正在床上呻吟,急忙取出药来,让老人喝下,停了一会,老人出了一身汗,症状减轻了许多。李时珍询问了一下情况,才知道村里先后来过几个走江湖的郎中,给他们开过药,还说什么〝吃上一副药,包管你药到病除〞。可是吃了十来副了,仍不见效。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大部分是假药。假药怎能治好病呢?老百姓上当受骗了,他们对庸医痛恨不已。李时珍看药渣的事,传遍了附近的村庄,人们纷纷把江湖郎中配制的草药和带来的药渣叫李时珍鉴别,因为人太多,看不过来,只好让大家把药渣倒在村前的路口上,一个个摊开放好,逐个查看,拣出真药,扔掉假药。劣药,并教大家如何识别伪劣中草药,防止再上当受骗。从此以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这个风俗就盛行起来。完成巨作之前所需的实践无可厚非,更令人感动的是智者确立志向的伟大,拯救苍生的慈怀!李时珍从元气化生万物的思想出发,肯定阴阳调摄。五行胜复。物性相别的相互关系,最后达到天人统一。人定胜天的结论,处处表现出对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因此可以说,《本草纲目》不仅在医学上树立了丰碑,同时对古代自然哲学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读完此书,让我终身受益匪浅!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六
《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物学大典,由明代著名药理学家李时中撰写,共计52卷。作为中国传统医学中的重要著作之一,《本草纲目》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本人在学习期间,通过阅读并深入思考《本草纲目》,对中医学以及中药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以下将对个人的学习体会进行阐述。
第二段:学习中的体会。
在阅读《本草纲目》时,我深刻感受到了中药学的丰富性和繁复程度。《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上千种中药,对于每一种药材都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包括药材的名称、形态、产地、功效以及用法等方面。其中涉及到的中药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探究才能够深刻理解。此外,在学习中我还深刻认识到,在中药学的学习中注重理论的基础知识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掌握了足够的基础知识后,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解决临床问题。
作为中药学的权威经典,《本草纲目》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草纲目》对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以尚方、虽小而全和治未病为要点——提出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和发扬。其中,对于治未病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通过探究药物的性能和功能,梳理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建立起了辨证论治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四段:中药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医学虽然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中药治疗仍然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药治疗在现代医学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疾病预防和调节方面。中药可使身体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内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中药还能够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和代谢,缓解身体出现的不适症状,起到治疗和保健的双重作用,成为现代医学上不可或缺的一个方向。
第五段:总结与未来展望。
总之,学习并理解《本草纲目》是对中药学的一次全面了解和领悟。只有持续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和应用中药学的精髓。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更加努力地探究中药学的本质和发展,积极探索中药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挥。期望自己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深入理解中药学的更多方面,并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的健康福祉。
本草纲目心得篇十七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1518年生于湖北蕲州东门外的瓦硝坝(现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明以前,这个地方是雨湖和莲市湖的交界处,沿湖人民常遭受湖水上涨的灾难。从明代起,为了阻拦湖水的上涨,在这里筑起了堤坝,后来称它瓦硝坝。临近瓦硝坝有周长二、三十里的雨湖,是蕲州风景区之一。东出瓦硝坝,有大泉山、龙盘山、平顶山……,山野里除了花草、树木、竹林之外,还生长着各种野生药材,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李时珍出身三代相传的医户人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又名李月池,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的修养,后来李时珍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艾叶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薰陶着。
在封建社会里,医生的地位非常低下,常与“算命”、“卖卦”的人相提并论,有时还遭到官僚地主豪绅们的欺压。这股势力在明代更甚,当时还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这种轻视医生的社会风气,促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决定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这样可以取得一官半职,荣宗耀祖,因此,要求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
李时珍从小爱好读书,在14岁那年考中秀才,后来参加乡试考举人,三次都失败了。有一年,蕲州一带,河水上涨,淹没了田地,又淹没了市巷,农田荒芜,疫情严重,肠胃病到处流行。蕲州官府举办的“药局”,不替穷人看病,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临走时,个个都道谢不绝。这一切都看在李时珍的眼里。李时珍20岁的.那年,身患“骨蒸病”(肺结核),连续不断地咳嗽和发烧,几乎把命送掉,幸得父亲的精心诊治,用一味黄芩汤把病治好了。李时珍愈想愈不愿走科举道路,向父亲表示,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好医生,父亲看他态度坚决,也只好答应了。
李时珍24岁开始学医,白天跟父亲到“玄妙观”去看病,晚上,在油灯下熟读《内经》、《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古典医学著作。李时珍的读书精神是令人钦佩的,“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脚”。由于他刻苦学习,掌握了治病方法。他曾用“延胡索”治愈了荆穆王纪胡氏的胃痛病,又用杀虫药治愈了富顺王之孙的嗜食灯花病,后来又以附子和气汤治愈富顾王适于的病症而被聘为楚王奉伺正。
多年的临床实践,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摘错了,就会闹出人命来。他在阅读《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再仔细地阅读了南朝齐梁时期陶弘景著的《本草经集注》,唐代的《新修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嘉佑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衍义》等。李时珍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是“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生姜"和“薯蓣”应列菜部,古代的本草书列入草部;“萎蕤”与“女萎”,本是两种药材,而有的本草书说成是一种;“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作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竞将有毒的“钩藤”,当作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那么多的错误,主要是对药物缺乏实地调查的结果。
宋代以来,我国的药物学有很大发展,尤其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地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有必要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过了五年,朝廷下了一道诏书,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王朝的京都,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重要的医药书籍,还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李时珍接受了楚王的推荐,4l岁进入北京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明世宗朱厚熜,是一个昏庸透顶的皇帝。他一心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药,还想做神仙。太医院中的医宫们,为了迎合朱厚熜的需要,不仅向全国各地收集“仙方”和“丹方”,同时又翻遍了历代本草书,企图从中获得长生不老之药。有的医官说“久服水银,可以长生不死”,有的医官说“炼食硫黄,可以长肌肤益气力”;有的说“灵芝是仙草,久食可以延年益寿”。李时珍听到这些无稽之谈,更下定决心准备修改本草书。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不但阅读了大量医书,而且对经史百家、方志类书、稗官野史,也都广泛参考。同时仔细观察了国外进口的以及国内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产地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他再也不愿耽下去了,借故辞职。
在回家的路上,一天,李时珍投宿在一个驿站,遇见几个替官府赶车的马夫,围着一个小锅,煮着连根带叶的野草,李时珍上前询问,马夫告诉说:“我们赶车人,整年累月地在外奔跑,损伤筋骨是常有之事,如将这药草煮汤喝了,就能舒筋活血”。这药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叫“旋花”,李时珍将马夫介绍的经验记录了下来。写道:旋花有"益气续筋"之用。此事使李时珍意识到修改本草书要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所发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41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