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育心得随笔(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2:41:06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汇总15篇)
时间:2023-12-05 12:41:06     小编:LZ文人

往日的痕迹在脑海中浮现,是时候总结一下了。编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先回顾过去的经历和成果。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一

有些父母工作忙,时间宝贵,但不管多忙,抽出必要的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是很重要的。这样做的最好方法是把和孩子在一起的安排纳入计划,一起散步,外出。这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联系非常重要。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要遵守他的规则,不能超过他的水平。为了家庭重组,父母应该研究孩子特殊的情感需求,对感到孤独的继子女,应该抽出特殊的时间和他在一起。

允许孩子们做自己的工作。

很多父母认为为孩子做一些困难的事情是帮助孩子。事实上,这等于对孩子说不可以,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孩子们需要鼓励和挑战,给他解决问题,发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当他需要帮助的时候,指导他,想办法,寻求答案,而不是替他做。

珍惜妙手:孩子的东西。

很多父母经常控制给孩子的玩具和书,有时认为有些东西不适合孩子,但实际上可能仍然需要,甚至这种爱会持续几年。因此,在处理某些孩子的东西时,父母不要擅自做出决定,而是要自己决定孩子什么时候放弃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值得称赞的东西。

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分享其他家人的成功和快乐,让这一刻成为愉快的聚会,而不是约束力。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每个人都是家人关心的对象,受到别人的关怀和喜爱。可以把卡或画贴在门上或放在桌子上表达彼此的爱。你可以在孩子的床头挂两张照片一个是他父母称赞的某件事,另一个是全家人开心地在一起,提醒孩子可爱和能力。

帮助孩子正确处理身体问题。

孩子长大后有痘痘、肥胖、雀斑的时候,父母不要太在意自己的外表,意识到这些问题是暂时的,或者是可以解决的。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二

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听到王思涵小朋友大声说:“你们别争了,再争我就告诉老师。于是,我赶紧走过去问个究竟。姚逸翔小朋友说:“老师,这个球是我拿的,罗仲临过来抢。”我严肃地说:“球是幼儿园的,小朋友都可以玩,但球是姚逸翔先拿的,你说应该怎么解决?那里还有很多球,你为什么不去拿另一个呢?如果你和小朋友争枪,无论谁都不会喜欢你的。”听到老师的批评,他不服气地走了。其他小朋友都高兴的望着我。

虽然这件事情过去了,但我的脑海中,常常浮现出孩子们喜悦之情。在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大欺小、强欺弱的事经常发生,如果教师处理不慎,那些渴望公平的孩子就会感到失落,所以说幼儿教师是幼儿依恋和信任的人,也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孩子心中渴望什么,做孩子的知心人。

教育随笔:假如我是一棵树。

“我是一棵树”这是我在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时做的一个游戏,最主要的是让幼儿能够知道用身体模仿树的形状,表达自己对树朋友的特征的认识。并且能够丰富肢体语言,学习合作表演。对树的组成有一定的认识。幼儿能互相合作,合作顺利。

在游戏中,孩子们玩的都非常开心。印象让我最深的是幼儿之间能够在相互合作中较好的引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首先是幼儿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在语言活动中,教师注意帮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鼓励孩子行动、思考、学习。孩子对活动内容从不熟悉到了解,对语言题材从不了解到得心应手,玩法从一种扩至数种,从一个人玩到合作玩,自己分配好角色,幼儿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特别是那种排除障碍,战胜一切困难的能力对幼儿将终身受益。让幼儿有一种超越自己的感觉。

再次是幼儿的个性、品德得到培养。通过活动幼儿心理生理健康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品德的培养不断地得到落实。幼儿间的相互合作,大胆勇敢,自信心、成功感,克服困难毅力的形成都将会对幼儿的明天产生积极的作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自从本学期开学后,每天的早晨区域活动就是我们最最头疼的一件事。活动后,一听到音乐,就是要收玩具了,可总有一些孩子磨蹭,一些懒散的总不想拍手。我没有去大声督促,而是边拍手边走到动作快的孩子跟前,随着音乐跟他们击掌、对拍,其他孩子为了能获得和老师去击掌的机会,就会迅速坐好拍手,所以课前组织活动会很快,我们还形成习惯:最先和老师击掌的小朋友可到台前来领做动作,所以走下去和孩子交流,比站在台前使劲拍手、严厉巡视会容易轻松得多。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三

“不去,不去,我不去。”这是杉杉带着哭腔的喊叫声。这一幕发生在升中班的分班现场,他被分到另一个班,怎么也不肯离开,与他共同度过小班一学年的老师和同伴。所以,他大叫着不肯离去。而另一个孩子泽泽,知道自己被分到另一个班,干脆趴在桌子上任谁叫都不理,我们也好言相劝,可这孩子就是不肯离开这张桌子,像长在了桌子上。而其他被分走的孩子,虽听话的离开,脸上却满是不情愿;而那些从另一个班分过来的孩子,也显得很不自在,脸上写满对原班级老师和同伴的眷恋与不舍。看到这些,使我触动很大,记得刚入小班那会儿,这些孩子,对我们这些老师的不信赖,以及对同伴的陌生,就是成为对爸爸妈妈的眷恋与不舍的原因吧。这些孩子与老师同伴相处一年,一年虽不长,但也处出了信任与依赖,现在要分开,不舍是难免的。同样,我这个做老师的,也有着诸多的不舍,特别是看到孩子们眼中的恋恋不舍,与一步一回头,我心里倍感失落,总觉得自己带的孩子是的,不论那一个,就如,总是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一样。

这次分班风波,虽令我不舍,却也令我非常感动,这些孩子,是从一入幼儿园,就由我接手的,从孩子一开始,对我们老师的不信任,到现在对班级的不舍,说明了我们老师一年的付出没有白费,我们用我们的爱心,用我们的耐心,用我们的细心,换来了孩子们对我们的信赖,我倍感欣慰。

从孩子身上出发,这次分班,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孩子一生不能永远,与相熟的人在一起,必然会一次又一次走进陌生的环境,一次又一次融入陌生的人群,要融进这些陌生的环境中,就需要孩子们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也是我们幼儿园教程中的重要一课。这次分班,也是对孩子适应能力的一种锻炼,认识不同的老师,不同的伙伴。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四

一天,我问女儿:“你最喜欢哪个幼儿园?”“我最喜欢城里的幼儿园。”女儿说。“因为啥?”“因为老师光夸我。”女儿说。听着女儿的话,我陷入了沉思。

女儿从开始上幼儿园以来,先后上过三所幼儿园。女儿先是在我工作学校附近的一家幼儿园上小班和中班,这是一所民办幼儿园。每天,只要一上课,幼儿园总会把门锁上.至于孩子们在幼儿园都学啥,家长谁也不知道。后来,听说另一所幼儿园有蒙氏班,老师教得好。中班一上完,我就把女儿转了过来上蒙氏班。开学一上课,女儿的老师就打来打电话问:“您的孩子是不是没上过中班?”“上过中班。”我问:“咋啦?”我看您的孩子连1—10的数都不认识。您还让她在中班上吧。”后来,在我的一再坚持下,老师才同意让女儿上大班,还让我平时多辅导女儿。为让女儿掌握一项特长,我让女儿在每个星期天到县城跟着一位老师学舞蹈。每次,我一接女儿回家,女儿总会笑着说:“爸爸,老师今天表扬我了。”

由此,我想到以前听到的一件事:一天,一位将军吃饭时发现菜很咸。于是就把厨师叫来问话:“今天的菜咋这样咸?”厨师听完将军的话后就问将军:“将军,你看,现在坑里有一群鸭,你要是能把这群鸭赶走,我就告诉你。”将军听后去赶鸭。无论将军怎样赶。坑里的鸭还是无动于衷。最后,将军生气了,大叫一声,“苦啊。”鸭们才四处逃窜。厨师见状笑着说:“将军,我给您做了十几年饭了。您从来没有夸过我,今天,我只是把菜里的盐放多了,你就批评我。这就像你刚才赶鸭一样,你“夸”了一声,鸭才跑的。”将军听到这里,才明白了厨师的真正用意。

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表扬对人的影响。老师们,不要吝啬您的表扬,因为您的表扬,每个孩子都会爱上学校。也许在你的表扬声中,会出现许多中国的“牛顿”。我坚信!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五

原来如此!总以为大多的小班幼儿只会模仿,却忽视了一些年龄偏大的孩子和部分个性化的孩子,不料渴望创造的种子已在孩子心里萌发;总认为这个游戏有趣好玩,而一成不变的规则没能顺应孩子心理的变化,他们更喜欢新奇和挑战。于是我笑着说:“是吗?那就请你听着音乐编出自己漂亮的动作吧!”奇奇兴奋地随着音乐一会学小鸡,一会学小猪,一会学小兔,真是各显神通,虽稚拙,却可爱,小脸上更透着一股专着和自豪。

接着我请小朋友和奇奇一起做,孩子们别提多带劲了。遇上有的孩子一时反应不过来,我就特意放慢琴声,让他有思考的余地;遇上灵巧的孩子,我又加快节奏,提高其灵敏程度……就这样,拍手律动又重新获得了青睐。

孩子们总盼望着展示他们的创造成果,而我也认识到小孩子真的是很有力量的,他们并不是我们固定计划和思维模式中的那些孩子,他们每天都在成长。我们要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孩子每一天的新变化,及时发现孩子们身上的优缺点,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指导他们获得个体意义上的进步和成功!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六

一、观察实录:

二、分析与措施:

其实,这就是一个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绝好机会。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请幼儿和我一起设计我们的“数学角色游戏”。先让幼儿自己制订一下可以用钱消费的角色区,让他们自己去商量解决。他们每个人用废纸撕成6片当6块钱,并且用另一张纸把自己怎么花完这6块钱的方法记录下来,写下来的方法还真不少,角色游戏就开始了。泓达到小医院给自己打了一针用了2块钱,然后又去小餐厅吃了一顿饭花了4块钱,他把这些记录了下来;颢颢到超市买了6瓶一块钱的矿泉水,也刚好把6块钱用完,他也记了下来;韵韵不太知道怎么去花完这些钱,于是她请了个小朋友来帮忙。角色游戏后,我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花完这6块钱的,发现他们找出了很多方法。。。。。。

三、结论:

教师在幼儿平时的自由游戏中得到启发,继而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思考怎样在各个角色场景中分配这6块钱,并且怎样可以刚好把钱用玩,培养了幼儿随时随地运用数学能力的习惯。同时又鼓励幼儿和同伴间相互讨论,既注重幼儿数学学习中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又培养了他们合作性的学习习惯。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又能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是一次特别的角色游戏。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七

户外活动时,有的幼儿在玩球,有的幼儿在玩沙包,有几个调皮的幼儿经常把别人的沙包,扔到树上或墙上,而孩子们也因此会招来一顿批评。

偶有一天,事情有了转机,就在乱扔沙包的时候,一个‘‘沙包’嗖地一下飞上了树,下不来了,这时孩子们安静下来,愣愣地看树上的沙包,无可奈何,然后扭头望着我。我没有作任何反应,没看见似的.,几分钟以后,沙包的主人一点点地向我接近,老师我的...而我没有帮助他的意思,我们就这样相持了几分钟。

从那以后,沙包乱飞的事情,再也没有发生过,偶有得意忘形者,拿着纸飞机,沙包扔也被别的小朋友制止,没想到什么也不说,却比什么都管用。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八

午睡之前换睡衣时我们老师都会让孩子自己尝试换衣服,然后会教孩子们如何脱衣服,实在不会,我们稍微帮助一下,细细的指导,但不会去直接帮忙换。

轩轩宝贝是个依赖性比较大的孩子,就算会做的事情,都不愿意自己尝试做。每每到午睡换衣的时候,宝贝就会坐在床边,等待老师去帮忙。开始的时候老师会教轩轩脱衣服的步骤,宝贝则表现出很困难的样子,这时老师会稍微帮助一下,然后指引一下。慢慢的我发现轩轩好像并不是不会穿,只是依赖性大,每每到换衣服的时候都会刻意表现出很困难的样子,还会憋着嘴说:“老师,你看嘛,我不会拖。”这个时候我都会细细的教轩轩如何脱衣服,然后稍微帮助一下,我发现我在帮助轩轩的时候宝贝不会自己用力,只是依赖老师帮忙拖掉。慢慢的我开始让轩轩自己独立尝试脱衣服,大概轩轩感觉到老师不会来帮他脱衣服了,孩子开始自己尝试脱衣服,不过还是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会过去细细指导,但不会直接帮忙拖。现在轩轩可以自觉的脱衣服了,而不是坐在床边等待老师来帮忙脱。虽然有时会遇到一些小困难但老师去指导宝贝时轩轩会根据老师教的步骤自己脱衣服了。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九

今天早上在晨检时,我发现邱xx和孙xx这两个小朋友的头发乱蓬蓬的,像个草窝似的。我便问她们:"你们两个怎么不梳好辫子再来幼儿园呢!邱xx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她边哭边说:“我妈妈上夜班还没回来,我爷爷不会扎小辫.”孙xx小朋友说:“今天早上我起床晚了,我奶奶没时间给我扎辫子了。”我随手拿起梳子,对她们说:“来,我给你们说梳辫子。”我仔细给她们梳好了辫子。看着她们俊俏的小模样我随口说了一句:“嘿!真漂亮!”她们也向小朋友们炫耀:“看,老师给我扎的小辫子漂亮吧!”看着她们的`高兴劲,我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爱孩子不一定非搞出什么大名堂,家长们对我工作的信任正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的。我们应该在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始终渗透着爱,这样我们的工作自然也就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十

在一次活动课上,我边讲边做着各种手势。忽然,孩子的目光都集中到活动室一角的墙壁上,还小声的说:“快看!老师的手会发光。”“对,老师的手是在发光。”

看着孩子们惊奇的样子,我灵机一动,拿来一面小镜子照了一下,孩子们若有所思的说:“噢,原来圆形的东西会发光。”听着他们的议论,我又拿来一面长方形的镜子照了一下,孩子们都抢着说:“啊!长方形的东西也会发光。”针对孩子们的议论,我又用长方形的书本和圆形的瓷杯照了一下,他们都扫兴的说:“怎么不发光了呢?”面对他们的`反问,我就往杯里加了一些水,孩子们立刻惊呼起来:“发光啦!发光啦!”,我趁势提问:“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杯里有了水,水和镜子一样是透明的。”那么老师的手为什么会发光呢?“因为老师戴了手表,是表盘在发光。”表盘会不会发光呢?”把疑问留给了孩子们。第二天,我又戴着手表走进活动室,做手势的时候我有意看了一下昨天有光斑的地方,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睁大眼睛纳闷地问:“今天老师的手怎么不发光了呢?”看着他们的神情,我故意望了望窗外。聪明的荆琳大声说:“今天阴天,没有太阳光。”孩子们一下子反应过来,没有光,老师的手就不会发光,原来表盘是不会发光的,它只能反射光。

这次活动虽然没有按计划进行,可以说是一个插曲。但它却给了我一个意外的惊喜和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那就是——作为幼儿教师首先要做个有心人,既要有一颗博大的爱心,又要有一颗无邪的童心,用童心去欣赏、了解孩子的所求,抓住机会及时引导。那么,孩子的一日活动中随机教育就会无处不在。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十一

今天下午区域活动时,图书区里的宝宝们有的在认真的看书,有的几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讲着书中的故事,这时,一边的乐乐拿了一本书朝我走了过来,她伸手拽了拽我的'衣服说:“老师,你坐下来给我们讲故事吧。”我朝她笑了笑便坐在了孩子们中间。这时。子涵拿着书对我说:“老师,你给我们讲这个吧。”我拿过书一看,原来这个故事讲的是不管遇到什么事不要哭,要笑着去面对。我灵机一动,想了想:最近乐乐小朋友经常耍小脾气,动不动就哭。最近几天爸爸来接她时,她不是嫌爸爸来的早了,就是来的晚了。动不动就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于是,我就开始给他们讲起故事来,故事的名字就叫作“只笑不哭”,小朋友们都听得非常认真。故事讲完后,我就问:“小朋友,你们说是笑好还是哭好啊?笑起来漂亮还是哭起来漂亮啊?”小朋友纷纷说笑起来漂亮。我说:“对,小朋友啊,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不要一遇到挫折就哭,哭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当我们想哭的时候就对乐乐扬扬笑了笑说:“不哭了,我会笑着和老师说再见,高高兴兴的和爸爸回家。”

过了一会,放学的时间到了,乐乐的爸爸走了进来,乐乐一看爸爸来了,高高兴兴的牵着爸爸的手回家了。宋老师都过来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说:“我给她讲了一个只笑不哭的故事。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十二

我班幼儿年龄、个子差距都很大,于是让我头疼的事情便发生了。

最近几天,我发现我们班几个调皮的幼儿越来越不听话了,这很让我头疼,我绞尽脑汁的想了想是为什么?结果我只能想到可能是我的言语太重了,给幼儿的影响不是很好,这就导致了他的反面情绪,喜欢与我唱反调。

星期五的上午,我正在给幼儿复习起点阅读的故事,这正是幼儿爱听的故事,我学着故事里人物的语气在读故事,忽然坤坤一声尖叫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当时我特别生气,我过去拉着坤坤说:“你在干什么?”那么大声音喊什么?你不知道老师正在上课吗?你给我站这,别动。”他委屈地杵在那儿,一动不动,小脑袋耷拉着,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的泪水在眼眶里面打转,见此情景,我拉着他回到了座位,这才平息了一场小风波。

课是上完了,我却久久不能平静,不禁让我领悟到越调皮的幼儿越是聪明,越爱动的幼儿也很聪明。坤坤不就是列子吗?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采取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不能每个幼儿都采取同一种方法,也不能一味的按照一种方法去对待幼儿。还应该时不时的反面地去夸奖幼儿,这样说不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呢!”面对幼儿的反常举动是不是应该先去想想到底该怎样处理才好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足够的亲和力和耐心,更应该让幼儿得到全面的发展。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十三

今天早上,我来到班内,看到桌子上有一盒金嗓子,王老师说是晨宇拿来的,说老师嗓子疼,给老师拿来了药。我感觉心底腾起一股柔情。上周五我嗓子疼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想不到晨宇竟记在心里,拿来了药。这时,晨宇跑过来温柔的说:“李老师,我给你拿来的治嗓子的药,记住,不能咽下去,要含化啊。一定记住啊!”看到晨宇像对孩子似的嘱咐我,我感动地说:“嗯,我记住了,谢谢你,宝贝!”这就是孩子对老师的柔情,真得让我感动无比,我们给与孩子一点爱,孩子总是加倍的回报我们,真得谢谢我的宝贝!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十四

中午,孩子们都沉浸在自己的美梦当中。突然,从安静的午睡中传来“咿呀呀”的唱歌声,我闻声寻去,原来星卓小朋友躺在床上偷偷在那哼着歌呢,我忍不住笑出了声。星卓看到我在看她,难为情的用被子捂住了自己的小脸蛋。

看到星卓的这种现象我不由想起在以往,很多家长在与我们交流时常常会问起这段时间教了哪些知识,孩子学得怎么样,怎么放学回到家都不愿意告诉我们,担心是不是上课不认真?其实并不是孩子不认真听的缘故,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向家长讲述在幼儿园学到的知识技能,往往在他们一些无意识的游戏、看图书等活动中就会把自己在幼儿园所学到的儿歌、歌曲等知识技能朗诵或做出来。发现孩子回家不肯主动讲述这一现象,家长们须思考自己在提问方法是否欠缺一定的.技巧,应该寻求有效的途径引导孩子主动地去讲述、去表现在幼儿园中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

中班教育心得随笔篇十五

当我们日夜和孩子们相处时,我们每天都要说很多话,我们用得最多的词是“孩子”。看来我已经习惯于说太多了。没什么特别的。事实上,经过仔细考虑,它反映了老师和孩子之间的“朋友”关系。

我们可以称亲密的朋友为“朋友”。当我们每天亲切地称孩子为“孩子”时,我们是否也应该用我们对朋友的.态度和感情与孩子交流?只有真正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才能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交流感情,交换意见,虚心听取孩子的意见,欣赏孩子的优点和进步,从孩子的角度看孩子眼中的世界,,我们能用孩子般的天真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行为吗。

这种在平等和谐的关系中提供的支持是儿童最容易沟通和接受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3441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