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安妮日记有感字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12:37:11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范文(14篇)
时间:2023-12-05 12:37:11     小编:HT书生

每个人都应该定期总结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以便不断改进。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内容的积极向上,鼓励自己和他人不断成长和进步。以下是专家学者撰写的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学习。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一

《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写的一本日记。她出生后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了,纳粹警察在德国疯狂捕杀犹太人。不久,犹太人在德国几乎活不下去了,他们一家不得不搬到荷兰。可即使在荷兰,犹太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购物,学习;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出门;不能使用交通工具;不能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但不久后,犹太人连这点权利也没了,应为荷兰被德军占领了,纳粹警察开始在当地大肆屠杀犹太人。为了活下来,安妮一家和凡·丹一家和牙医阿·杜瑟尔住进了密室,终日不见阳光,就这样过了整整25个月。25个月后,由于遭人出卖,纳粹警察找到了密室并抓走了所有人。他们都被抓进了集中营,只有安妮爸爸一人生还。安妮爸爸找到了这本日记并发表了。

为什么犹太人就要“享受”这非人的生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分了高贵与低贱。高贵的人不把低贱的人当人看,这样下去,有两种结果:要么高贵的人觉得低贱的人不配活在世上,发起战争,杀光低贱的人;要么低贱的人不想再过这种非人的生活,发起战争,想反抗。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结果只有一个:战争!

我们不说远的,我们说近的。日本曾经来攻打我们中国,为什么?无非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配有那么大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觉得不公平,想反抗,才和日本打了起来。看,连我们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看来,只有人人平等,才能世界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二

最近,我怀着惋惜与气愤的心情读完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深切感受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悲惨处境。

1933年希特勒执政后,开始对犹太人进行全面追捕,安妮与其他八个人一同住进了父亲奥托公司的一个隐蔽房屋里(分别是安妮、父亲奥托·弗兰克、母亲艾蒂丝·弗兰克、姐姐玛戈·弗兰克、凡·佩尔斯夫妇和他们的儿子彼得和牙科医生阿·杜瑟尔)。他们就在这整天见不到阳光的地下室里,度过两年的时间。对于安妮来说,这可是花季少年最重要的两年时间。我不禁为安妮这个原本活泼可爱的犹太姑娘而感到失望与同情。

同时,我又万分感谢“犹太人秘密据点”的提供者和保护人:艾莉、米普、亨克、克莱斯、库拉勒。他们无私地向他们提供着食物及生活用品;如果没有他们,安妮八人也不能活这么长时间。还有,我真想对告举安妮他们的人大声痛喊:“人们永远恨们!”

安妮日记给了我许多感悟,也教给我许多事情,更让所有读者都痛恨战争、渴望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三

我读过许多书,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描述二战时期安妮和她的一家人被纳粹党追捕而被迫藏在荷兰的一个密室里的生活实录.那段时日是犹太人最黑暗的日子,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而安妮这样一个花季少女,却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中度过了她最活泼、最美好的那段光阴.

在密室生活刚开始的时候,13岁的安妮差一点就被逼疯了。几乎不见天日的生活,严格的生活制度,这都是一个花季少女不应该承受的。这样一个花一般的年纪,她不能和我们一样自由、自在,而是天天躲在密室里探照灯照不到的死角里,被逼迫着习惯阴暗以及白昼如同黑夜的生活。我甚至能够体会安妮写日记时的绝望与无奈的心情,但安妮的乐观还是使我感到一丝欣慰的。我常常想,如果安妮在二战结束前夕幸运地活下来,那么历史上是不是又会多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文字以及她笔下的生活都让我深感震撼、悲愤。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她两年花季少女最重要的'时光,而这两年只有日记本陪伴她。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却离开了这个纷争的世界,安妮一家只有她的父亲一人生还,其他人都惨遭不幸。看到这里,我对纳粹党十分愤恨。他们剥夺了安妮美好的童年,安妮她甚至没有过感情的经历和花季的幸福、快乐以及友情。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不只是对安妮一个人的惋惜,而是对所有犹太人的同情。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四

《安妮日记》出版以来,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我也不例外。这不,緾上妈妈硬让她给我买了一本。

一回到家,我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了。书中安妮的命运是那样的悲惨,因为当时德国人的占领使荷兰这个国家鸡犬不宁,盖世太保下令抓走所有的犹太人,安妮一家逃到了她爸爸工作的地方。不久父亲的好朋友范达恩一家也搬了过来。两家人在这里一起躲避灾难。之后又来了一位避难者牙科医生迪赛尔,八个人在“秘密后屋”里度过两年难熬的岁月。虽然忠诚的朋友们帮忙,但是整天还是生活在恐惧之中。

恩夫妇的儿子彼得在俄国军队逼近时,被逃窜的德国党卫军带走了,不知死于何处。牙科医生迪赛尔被转到德国,死在诺恩梅集中营。被剃光了头发、手臂上烙上号码的安妮、玛格特、范达恩太太被送往德国的贝尔森集中营,三人都在这里夺去了生命。整篇文章看完后,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安妮那可怜的命运一直牵着我的心。

看完后的我,总是记着这样一个情节:亲爱的姬蒂,昨天晚上,我快要进入梦乡的时候,眼前忽然朦胧地出现了菜丝的身影。我看到菜丝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憔悴不堪。她的眼睛显得很大,她哀怒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哦,安妮,你为什么不管我,快把我从人间地狱中救出来吧!”菜丝,对不起,我无能为力,我真希望能解救你,真希望我能够让你分享我所有的一切。然而我将永远不会忘记她,我会为她祈祷的。你瞧,安妮多善良啊,可是,她的人生却太凄惨了,她曾说过:我希望即使自己死后仍然继续活着。她的日记让她实现了这一愿望。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五

对于爱写日记的人来说,他们都有一个真挚的好朋友,那就是日记本。日记本很常见,它记录着生活琐屑之事,也向我们吐露出最真实的情感。而《安妮日记》就是在平凡中透露出不平凡的一本日记本,因为它有力的证明了犹太人被害的悲惨命运!安妮出生在一个犹太家族,可能上天太宠爱犹太族了。让原本幸福生活的她,都在她十三岁那年被打破了。她的家庭因为受到德国人的通缉而被迫迁到荷兰开始了21个月的躲避生活。“这是万分幸运呢,还是如坠深渊?”安妮曾这样写过。是的,对于其他犹太人来说她没有遭到迫害是幸运的,但是她将不能拥有自由,只能胆战心惊的呆在家里这也是事实。在那些日子里,安妮深刻的体会到德国人给犹太人带来的伤害,那不仅仅是对躯体的蹂躏,也是对整个犹太族心灵的残害!也是从那时开始,安妮体会到节衣缩食终日惶恐不安的生活。体验到死亡即将来临的那种恐怖。不过这也使安妮的心智愈加成熟。即使生活是那样苦,但也有甜的时候。安妮在十四岁那年收获了爱情,她和彼得恋爱了!她以为她即将能解放了,大家也这么憧憬着。“我是多么希望能再次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啊”她这最后的愿望还是没实现。即使自由就快唾手可得,即使他们都快解放,可命运就是那么可笑,他们还是死了。这悲惨的结局或许令每个人都叹惜,但这也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和平”的宝贵!

初三:春天的花开。

《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写的一本日记。她出生后几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了,纳粹警察在德国疯狂捕杀犹太人。不久,犹太人在德国几乎活不下去了,他们一家不得不搬到荷兰。可即使在荷兰,犹太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购物,学习;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出门;不能使用交通工具;不能参加任何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但不久后,犹太人连这点权利也没了,应为荷兰被德军占领了,纳粹警察开始在当地大肆屠杀犹太人。为了活下来,安妮一家和凡・丹一家和牙医阿・杜瑟尔住进了密室,终日不见阳光,就这样过了整整25个月。25个月后,由于遭人出卖,纳粹警察找到了密室并抓走了所有人。他们都被抓进了集中营,只有安妮爸爸一人生还。安妮爸爸找到了这本日记并发表了。

为什么犹太人就要“享受”这非人的生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分了高贵与低贱。高贵的人不把低贱的人当人看,这样下去,有两种结果:要么高贵的人觉得低贱的人不配活在世上,发起战争,杀光低贱的人;要么低贱的人不想再过这种非人的生活,发起战争,想反抗。看,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结果只有一个:战争!

我们不说远的,我们说近的。日本曾经来攻打我们中国,为什么?无非是看不起我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配有那么大的国家;我们中国人觉得不公平,想反抗,才和日本打了起来。看,连我们中国与日本的战争也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看来,只有人人平等,才能世界和平!

龙仙第三小学六。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六

安妮写日记用的日记本,是她的爸爸在安妮生日那天送给安妮的。安妮叫这本日记本为“吉蒂”。这本书以一位犹太少女的思想与青春特有的清纯语言,描绘了一幅残酷的世界大战的真实画面。在这些蠢蠢欲动的文字中,流露出一位犹太少女的渴望;这些蠢蠢欲动的文字,将安妮的心变得晶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战争时期的花季少女温柔、坚定的内心世界。

安妮一家因战争爆发而到安妮父亲的公司后的一些房子中居住。安妮在日记中称他为“密室”。安妮父亲还邀请了凡·丹一家与一位医生进入密室居住。在这里,安妮度过了最重要的花季少年,在这里感受到了人世间的不公与残酷,也在这里享受到了朦胧的初恋之青涩。

密室中,没有新鲜的空气与温暖的阳光。安妮,在这恐慌与战争的打击之下,慢慢地让自己的思想与心灵变得足够的坚定起来;安妮,在这饥饿与随时都有可能丧生的危险情况之下,慢慢地成熟着;安妮,在这枪声与炮声的威胁下,渐渐地适应这个环境,逐渐看懂这个世界。外面的一切在向安妮下战书,她在这令人窒息的环境下,向所有事物挑战着。安妮从来没有服输,她在争执着;安妮从没有低过头,她在奋斗着;安妮从没有停过步,她在前进着。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七

“吃柠檬喽!”妈妈叫着,端来了一盘子柠檬。

啥?我放下了手中的书,向着那个方向看去。“哇!妈妈,你对我太好了!”只见我的眼前出现了黄澄澄、水灵灵的一盘柠檬,搞得我口水直流,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块就吃。

顿时间,一股甜甜的汁水便流入我的口中。“甜!真甜!”我兴奋的又抓起了一块狠狠地咬了下去。刹那,刺骨般的酸味遍布我的全身。天哪!酸过头了!

“不吃不吃了!”我摆了摆手,拿起书又看了起来。

“这怎么能行!亏你还看这本书!”妈妈见我不吃,不高兴起来。

这本书怎么了?我不禁疑惑,看了看封面《安妮的日记》这几个大字闪现在了我的眼前。

立刻,我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是啊,我回忆起了这个小说的内容:在以前,德国的犹太人曾遭到过血腥的捕杀。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受到了一些人的保护躲进了一个暗房,那个家庭就是安妮的家庭。安妮在里面过着昏暗的生活,但她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

我要向安妮学习,学会坚强,学会坚持!谢谢你,柠檬!你教会了我在失败的地方爬起!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八

日记。

》读完了,我今天不写希特勒和犹太人,而来写写里面的快乐小天使——安妮。她实在令我无法忘怀,她那灿烂的笑让我难忘,她与母亲的吵闹令我难忘,她悲伤时的痛哭更加令我难忘......

我总觉得她跟我的脾气一摸一样,)都喜欢大吵大闹,(当然也跟我一样喜欢和爸爸妈妈顶嘴,但是唯一不同的是我每天快快乐乐的生活心情都能那么好。而她却每天都愁眉苦脸的一点也不快乐,我读书的时候一直在想:如果她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的话那会不会是另一个我呢?这个问题我始终想不明白。可是我知道我就是我没有一个人可以代替。当然我不会为了这个问题而每天愁眉苦脸,你肯定仍然是会看到每天快乐的我哦!

每个人都是个天使只要做好真正的自己,不去为了学习而痛苦、不去为了问题而悲伤、不去为了亲人而长吁短叹,记住只有做好真正的自己,生命才会更加精彩!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安妮,你让我们知道,温暖,美好,信任,尊严,坚强;你让我们知道,颓废,空虚,迷茫,不过是糟践自己;你让我们怀念,你让我们振作;你让我们知道,要好好去爱,好好生活。

《安妮日记》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个犹太少女在战争中发生的事情。

安妮出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德国已经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和彼得一家还有杜瑟尔医生躲进了公司内的密室,来逃避危险,他们在密室的生活非常艰苦,为了不让警察发现,窗户全部钉上,白天不能有一点响声,他们的一点食品都是公司内部的员工偷偷提供的,他们的生活是极其的枯燥和烦闷的,这里没有阳光没有快乐只有饥饿、恐惧和病痛不断的折磨着他们,不停的轰炸也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他们居然能在这么艰苦、这么危险的条件下仍然敢于面对现实生活,对生活充满着信心。而我平时遇到一点困难就不敢面对了。

我应该好好学习学习他们这坚强不屈、敢于面对现实的精神。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九

阅读《安妮日记》留给我印象最深,也是触动最大的,便是日记的主人公--安妮。一个原本无忧无虑的生活在阳光下,学习成绩优秀的小女孩,却因为战火的侵袭,不得不跟着家人过起了,躲躲藏藏、危机四伏的隐居生活。然而,主人公安妮,却并没有因为生活突遭变故就一直沉沦下去。她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没有放弃等到战争结束,重见阳光的那一天,她隐忍坚强,面对着众人都不解和嘲讽,她能够懂得退让;她也渴望亲情,在心里发出自己最真切的呐喊。

《安妮日记》的1944年5月3日,最后一段这样写道:

看完这段话后,我不禁感慨:在战火中安妮的乐观,勇敢,坚强是多么令人敬佩,它们也成为安妮最坚实的武器,带领着安妮走出绝望的深渊。

《安妮日记》,它,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它,发出了渴望自由与爱的呼声。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十

《安妮日记》,一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这本书是由很多篇日记组成的。

“轰,轰”仿佛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过一样,那紧张的气氛都快使我喘不出气来。

作为局外人,很难想象安妮和密室里的其他七个人是如何生存到1944年8月2号的,虽然解放就在后几天,但是他们的密室的秘密被范马伦知道并告给纳粹了,于是他们在8月3号被纳粹逮捕。在这之前的两年里,安妮的知心朋友就是日记本“吉蒂”,可以给她分清负担,使她不在寂寞和孤独,不怎么为外界担心,安心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的日记本告诉我们了一切,我觉得他们能藏到那一天是因为他们很乐观,很坚强,面对有困难的事,基本上都是团结一心,除了范丹夫妇有时吵架以外。在几次遇到小偷时,他们以为是纳粹,所以害怕,紧张,但是后来很快镇定下来,发现是小偷光顾的才安下心来。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友好,希望世界和平的小姑娘,她的内心是多么向往解放和自由,对德国人杀犹太人不解和疑惑,而她的爸爸在她的描绘中有些真值。范丹夫妇有些让人厌恶,因为他们总是吵架,差点让隔壁的一家听到声音。帮助他们进密室的几个人,经常给他们送吃的东西,不想别人提起密室,为了可怜这些犹太人,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和不要奖金的心里收留他们,这一点好心非常难能可贵,即使之后被纳粹捉住,坐牢。

安妮的希望也是当时所有犹太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十一

少女的日记、本该是纪念日常的奇想、情窦初开的悸动。

平凡而快乐的“流水帐”常是这年纪的文笔产品。

但你见过这样的时刻处在死亡的威胁下的‘密室’里的少女的日记吗?《安妮日记》就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

《安妮日记》告诉我们的,就是一个成长期的少女如何面对战争、种族迫害、自我成长与定位,以及男女角色等问题。

《安妮日记》的内容是:恐惧、不安、奴役与饥寒交迫。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有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与纳粹集中营,阴冷、黑暗的集中营成为她生命的终点,真挚的情感与卑微的希望,贯通整本日记。

写作时的孤独与秘密的保存,却转为世人的广大回响。

善良、正直毕竟才是普世价值。

《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心灵世界的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任命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战争的残酷远非我等未曾经历的日能想象。

包括我在内,我们曾有一阵子期盼战争,以为那可以是我们现在的“痛苦”的结束。

但事实上,如果真的爆发战争,那将是更痛苦的深渊。

悲剧是把生命中有价值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战争就是一种悲剧,它会摧毁我们在生活中早已熟悉和习以为常的美好的东西。

或许,在战争开始的时候,会是激动人心的,但兴奋过后,将是对和平的漫长而痛苦的等待。

有人做过统计,自从人类社会有历史记载以来,绝对的和平时期只有不到200年。

人类为了征服与反对征服而进行战争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人类生存的本义。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十二

我们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普通人通常都会悲痛欲绝,质问苍天的不公,甚至放弃生命。而犹太女孩安妮却并没有这样做,她那热爱生活、身处逆境不气馁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帮助了我。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居住在荷兰的犹太少女。 1942 年 6 月 12 日 是安妮 13 岁生日,她在这天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把这本日记当做了她的知心朋友,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吉蒂。

好景不长,为了躲避德军的屠杀,安妮一家躲进了一间密室里。在密室中漫长的 25 个月内,安妮用笔记录了密室内的成长经历,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是多么坚强啊!身为犹太人,她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到了德国人的屠杀,这难道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吗?在暗无天日的密室中生活,终日都得小心翼翼,一直过着压抑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那烂李子、霉菜豆还可口吗?在常人眼里难以想象的事,对安妮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可见她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在我的记忆中,也有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经历:四年级时,兴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我的成绩怎么也得不到提高,这令我十分苦恼,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也令我心烦意乱,有一次甚至在考试失利后流下了眼泪。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阅读了《安妮日记》,并对安妮在逆境中坚强的表现感到佩服,下决心要学习安妮的精神。最终,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越来越好,面对困难也不再知难而退了。

《安妮日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因为这本书,我才变得坚强、乐观!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十三

这不是一部简单的少女日记,它真实地记载了当时法西斯侵略邻国的历史,深刻反映了被法西斯所压迫的犹太人的悲惨命运。

而安妮,一个可爱善良的女孩儿,在她14岁——16岁的时候,本是应该享受青春,自由成长的年龄,可她却在地下室提心吊胆的度过两年。14岁,是豆蔻年华,是少女婷婷成长的年龄,叫做花季;16岁,是女孩子即将步入成年的时刻,叫做雨季。在那花季雨季里,安妮拥有令许多少女艳羡的资本,家境不错、长相不错、性格不错、学习不错。可是漂亮开朗的他们,在13岁时就被迫与家人一起移居荷兰鹿特丹,在这里平静的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法西斯占领了鹿特丹,对犹太人制定了一条条非人般的法律:犹太人上街必须带上黄色大卫星条纹帽;犹太人不能骑车,只能步行;犹太人只能到对他们开放的商店里买东西……在这样的处境下,安妮把心事都告诉她的日记本“凯蒂”。可更大的不幸来临了,许多的犹太人被捕杀,安妮一家不得不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一间地下室,以保暂时的安全。他们在里面说话做事都要轻轻地,万一被上面的人发现,他们所有的人都会被处死。两年后,安妮一家藏身的地下室终于被发现,年仅16岁的安妮不久后便得病去世了。

为什么同是花样年华,有人却只能将它葬送在硝烟战火之中?

安妮走了,这一条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她走了,留下了她唯一的财产——那本日记本。

《安妮日记》不仅是一部简单的少女日记,这是一部世界史上最伟大的日记,这还是一部最真实的史书,安妮用她青春的眼睛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与我们差不多的年龄,我们是否应该思考我们所要做的呢?我只想说,这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现代战争应该是文明的,战争只会加剧人们对政府的不满。作为新世纪少年,我们应该呼吁:只要和平,不要战争!

读安妮日记有感字篇十四

宁静的盛午,我又一次翻阅起这本百看不厌的经典小说《安妮日记》。

这本书用日记反映生活,表达的却是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安妮佛兰克是个犹太少女,1929年6月12日出生于德国,她的父亲奥托佛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姐姐玛戈和妈妈艾蒂丝。一家人过着富裕安宁的生活,直到法西斯执政后对犹太人的残酷迫杀才使得安妮一家移居荷兰。1942年6月12日时,安妮收到了一份生日礼物,一本日记本,并取名吉蒂。这时,法西斯又侵占了荷兰,安妮一家被迫隐居在爸爸公司大楼后隐蔽房子里,(在这本书中称密室)开始了他们一家人的密室生活。

1944年8月4日,密室遭人举报而被逮捕,被关进了集中营。最后只有爸爸一个人活着走出了集中营,爸爸出营后,一直传扬女儿的日记,让全世界人共享!

安妮厌恶战争,渴望和平。她在心中永远呼吁着:“罪恶的战争,永远的安息吧!我们呼吁和平,我们渴望一个平静而美丽的世界!”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何不呼吁世界永远停止战争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334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