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教案编写时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分配,以便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阅读范文,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阶段的教案写作风格。
动物朋友教案篇一
1、能比较清楚连贯地讲述自己的动物朋友及说出明显的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形式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喜欢的动物,体验创作的乐趣。
1、ppt课件:孔雀、老虎、猫头鹰
2、动物大拼盘、彩色橡皮
3、动物世界录像
4、幼儿收集的有关动物的图片或照片
1、认识动物,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大屏幕显示——动物世界)。
2、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幼儿相互讲述(展示幼儿带来的图片或照片)。
3、猜猜老师喜欢的动物朋友(ppt展示)。
孔雀:课件展示顺序:脚——身体——头——尾屏。
老虎:课件展示顺序:老虎的吼叫声——腿——尾巴——整个身体。
猫头鹰:课件展示顺序:夜景——眼睛——整个身体。
4、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动物大拼盘”、“彩泥大世界”进行创作活动。
5、展示幼儿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动物朋友教案篇二
1、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分辨它们的名称和明显特征。
2、学念儿歌,喜欢模仿动物的声音或动作。
1、场地布置:一座独木桥(由平衡木充当)、小熊的家(用积木积成)。
2、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等动物胸饰各五个。
3、动物课件、音乐《走路》。
1、观察藏在屋后的长耳朵,猜一猜这是谁的家(小兔)。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小兔的特征——长耳朵。学学小兔跳着走路的样子。
2、观察藏在屋后的扁嘴巴,猜一猜这是谁的家(小鸭)。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小鸭的特征——扁嘴巴。学学小鸭摇摇摆摆走路的样子。
3、观察藏在屋后的硬硬壳,猜一猜这是谁的家(小乌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小乌龟的特征——硬硬壳。学学小乌龟慢吞吞走路的样子。
4、观察藏在屋后的长胡子和尖耳朵,猜一猜这是谁的家(小花猫)。根据生活经验说出小花猫的特征——长胡子和尖耳朵。学学小花猫轻轻走路的样子。
2、学说儿歌短句:
提问:谁来了?它会怎样过桥?
学说: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3、想一想:小鸭子、小乌龟和小花猫又是怎样过桥的呢?
4、一边念儿歌,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
1、幼儿挂上胸牌,装扮成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每念一句儿歌,扮作该种动物的幼儿便模仿着该动物的动作,逐一过桥。
3、学着小动物的叫声或动作向小熊表示祝贺。
念儿歌,“小动物”按儿歌顺序依次“回家”。
活动延伸:想想还有谁也会过桥,尝试用以上句式说一说,做一做。
附儿歌:
小动物过桥
小白兔过桥蹦蹦跳,
小鸭子过桥摇摇摇,
小乌龟过桥慢慢爬,
小花猫过桥静悄悄。
动物朋友教案篇三
活动由来:
最近,我带领孩子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发现幼儿对小鸟特别感兴趣,于是我们班开展了以鸟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的种类。
2、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利用墙角创设“问题板”。
1、你都喜欢哪些鸟?
2、你知道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吗?
3、你知道世界上最小的鸟是什么鸟?
4、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鸟是什么鸟?
5、应该怎样爱护小鸟保护我们的环境?
6、怎样和小鸟作朋友?
利用废旧材料和彩色卡纸做几只小鸟布置在墙上,背景为蓝天草地和大树,在草地上有许多小朋友和小鸟玩耍。
老师、家长及幼儿搜集的有关小鸟的图片、图书、玩具展示出来。
图书区:幼儿将加重自己最喜欢看的各种鸟类图书拿来放到图书区。
美工区:投放乒乓球、小药丸、彩色卡纸、皱纹纸、电光纸、以及废旧纸板等材料,供幼儿制作各种立体鸟类手工作品。
利用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展示主题活动的目标、网络图、活动内容等相关资料。
提出:请家长在周末带幼儿去图书馆看图书,到动物园观察鸟类。为幼儿讲解常见的鸟类的特征。
展示各种各样的鸟类的图片资料。
鸟类玩具。
制作:小鸟折纸、立体小鸟。
健康:爱护小鸟保护环境爱护自己。
计算:小鸟的种类。
动物朋友教案篇四
中班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已从笼统转向具体化。但观察仍不够仔细,常会用一些随意的图形来表现物体的特征。在图形组合的方位上也还存在随意性。此活动旨在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动物头部特征,学会用不同图形组合,正确表现动物的基本部分,并学习分辩动物耳朵的方位,区别表示不同动物的明显特征,提高观察和表现力。
1. 分辩头部不同的特征,画各种动物。
2. 有了解动物的愿望。
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能用头部不同的特征,(主要是耳朵的位置)表现各种动物。
1. 彩色水笔、蜡笔、绿色水粉。
2. 长毛绒布偶:象、猴、熊、虎、狮、狗、兔等。
谈话引起兴趣——欣赏讨论——讨论作画方法——幼儿创作——引导讲评
1.语言引导,引起活动兴趣。
建议可让幼儿谈谈野生动物园。知道野生动物园又要来一批新朋友,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及参加活动的愿望。
2.欣赏讨论。
建议让幼儿观察动物头部的轮廊线,猜猜动物园新来的朋友是谁?
可设问:耳朵长在头顶的是谁?
耳朵长在头顶两边的是谁?
耳朵长在头的两侧的是谁?
说明:幼儿的回答不可能是统一的,要允许幼儿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如:耳朵在头的两侧的有大象、狗、猴等,形状的不同可放到示范中去分辩。
3. 讨论作画方法。
建议让幼儿在已画好的图形上添画动物耳朵,集体分辩是否对。如:大象、狗、猴耳朵都在两侧,可大象耳朵大,小猴耳朵,狗的耳朵可画椭圆形往下垂等,动物的眼、鼻、嘴可由老师示范。
设问:熊、虎、猴耳朵的形状,位置差不多,有什么办法区别?建议在观察布袋偶的基础上,让幼儿自来发现。(狮子加鬃毛、虎额上加“王”)等。
4. 幼儿创作
建议教师可提示:(1)把动物的头画得大些,画出各种动物的重要特征。
(2)把动物梳洗得整整齐齐迎接游客(涂色要涂满,涂浓)
(3)准备好的动物可去草地上与游客见面。(用水粉色点划小草。)
5. 引导评价
野生动物园来了这么多新朋友,看看有谁呀?(除了以上讲过的动物,还有谁也来了?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大胆作画。)
通过孩子们对动物的认识,根据动物的习性特征进行作画,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能在快乐中成长。
动物朋友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喜欢数学活动,对按特征分类感兴趣。
2、能根据自己对动物特征的了解,选择适当的标准进行分类,并学习用标记、数字等记录自己的分类结果。
3、愿意学习、接纳同伴为动物进行多种分类的经验。
活动准备:
1、10张动物图卡。
2、经验准备:幼儿已对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有一定的认识。
3、幼儿2人1组。每组1份动物图片(幼儿用书第7页),1张分物操作底板(见附图),2张白纸(用作记录分类标记)。
4、水彩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动物图卡,引导幼儿回忆相关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图卡,幼儿认真观察。
(2)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大胆讲述10张图卡上动物的.外形与生活习性的不同。
(3)教师小结。
2、教师以请动物朋友入住的方式,提出分类活动的要求。
(1)教师出示操作底板提问:小动物们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请你们帮忙将这10个动物分成两组住进2个房间,想一想,你打算按什么标准划分呢?(请1——2名幼儿介绍自己的想法)。
(2)幼儿自由讨论如何给动物分组,并在分物操作底板上进行分类操作。
(3)请个别幼儿大胆讲述自己是如何为动物分组的。
3、教师引导幼儿使用记录卡,为每间屋里的动物朋友做标记。
(1)教师提问:想一想你用的是什么分类方法,每间房里住的是什么样的动物?请你给它们做一个标记吧。
(2)幼儿开始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操作记录,鼓励其他幼儿观察、发现他(她)是按什么标准给动物分类的。
教师:你看懂他(她)的记录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操作的幼儿证实猜测的幼儿的理解是否正确)。
4、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每种动物的数量。
(1)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记录每间房里动物的数量。
教师:刚才我们都给动物们分好了房间,每间房的动物有多少呢?请你也记录在记录单上。
(2)幼儿开始操作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展示个别幼儿的分类记录单,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样分类的,每组动物有多少。(让其他幼儿观察、学习同伴好的记录方法,并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4)师幼小结。
活动延伸:
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外形特征、居住环境等,为本次活动积累相关的科学经验。
动物朋友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2.能够运用泥料并借助其他媒材塑造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有关塑造小动物的技能,我的动物朋友特别是夸张形体和添加细部。作品完成后的清洁整理工作。
教学过程:
一、探秘与体验。
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放一些动物玩具,如老虎、大象、猴子等。小组成员先把手伸进袋子,通过摸一摸里面的.动物形象,然后说出里面动物的形象特征,并猜猜它的颜色,也可以在纸上简单勾勒出感受到的形象。
二、探讨与想象。
1.有关立体造型的探讨,让学生感受泥料,尝试塑造。
2.有关媒材的探讨,除了泥料,还可以借助哪些材料,其质感如何?
3.动物形象的探讨,可以让学生进行扮演“动物”的游戏,体验动物的声音、体态、神情等,激发学生的想象及学习热情。
三、合作及创作。
创作:按照制作步骤,先塑造出大体形状,再将主要特征捏塑出来,注意适当夸张其特征,然后添加细部,再整理制作完成。
四、作业评价。
欣赏:将制作好的动物进行展示。
评价:教师评,学生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
动物朋友教案篇七
1.学会介绍动物朋友的方法,抓住典型特征介绍得形象、生动。
2.学会借助范文练笔,有条理地描写自己的动物朋友,通过外形、神情、动作等描写将动物刻画得丰富、准确、传神。
3.在动物朋友的介绍和描写过程中,增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交流,获取人与动物相亲相爱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依托范文,引导学生抓住动物朋友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抓住动物的特征,从多角度观察,介绍得形象、生动。
一、重温故事,了解特点
1.回忆第四单元学过的课文,分别描写了哪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猫》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可爱。
《母鸡》既写出母鸡的浅薄、欺软怕硬、又写成母
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
《白鹅》抓住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来写的。
2.联系实际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由发言)
3.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的动物朋友。(板书我的动物朋友)读题,突出“朋友”。
二、以聊激趣,建构文脉
1.你的动物朋友是谁?你愿意介绍你的这位朋友吗?谁能从不同的角度来介绍?
学生讨论交流后,引导学生看课文,了解文中介绍的
三种小动物。[出示课件3】回忆三篇课文,讲出三篇课文的分别介绍了动物的哪些特点,是要以课文引路从而达到“读故事一一写故事”的一个目的。
我们全家要外出旅行一段时间……只好请邻居帮祀喂养哀的小功
我们家就要撤到外地去了.我想:漂小蠢竺".
请一位同学收养我的小猥
3.结合课文和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梳理:【出示课件4】观其形(即介绍该动物的外形特点)
知其性(即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捕食、活动、休息等)
述其亲(即介绍"我”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我们之间发生的故事等)
(板书:观其形:外形特点
知其性:生活习性(捕食、活动、休息)述其亲:发生的故事)
听着同学们的介绍,感觉你的动物朋友虽然不在跟前但似乎又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三、图片引领,初见行文
1.都说“动物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当人和动物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褪去全部的伪装,以更纯真、更自然的姿态去对待,所以那画面就格外温馨、感人。
【出示课件5】出示几幅图片,这是不是也勾起了你与动物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2.你的动物朋友长什么样呢?它有怎样的生活习性?你们之间有着什么温馨、有趣的故事呢?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写写。
温馨提不:
[出示课件6】
(1)观其形:抓住其外形特点,写得生动、形象。
[出示课件7】
(2)知其性:选择生活习性中的一个方面,可以从捕食、活动、休息等角度来写,也可以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来写,还可以从形态、颜色、声音等方面入手。如:
[出示课件8】
(3)述其亲:撷取一件最能体现“我”与动物之间亲密友好的事来写。
关于两只小鹦鹉的趣事,可能讲上三天三夜都讲不完呢!有一天,我把鸟笼挂到了一面镜子前,便去做作业了可我还没开始做,便听见了它们叽叽喳喳的叫声。我转过身去一看,发现小鹦鹉对着玻璃急得跳上跳下,好像在说“小主人只买了我们两个,怎么会有你们两个呢?”我忍不住笑了,对小鹦鹉说:“呀!小傻瓜,原来你们还会吃醋啊,里面的人不就是你们自己吗!”这俩小家伙昂着脑袋,一脸迷茫地看着我。
四、互评互改,优化行文
1.根据以上温馨提示,写一写自己的动物朋友。
知道同学们有点舍不得停下来的意思,但如果停下来听一听,看一看,兴许对你有新的启发。
2.展示学生习作,由作者朗读,学生评议。
(1)观其形
出示精彩片段,同样是写动物朋友的样子,你觉得这一段有没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2)知其性
(3)述其亲
你能感受到这是朋友间的故事吗?哪些描写让你感到亲切、温暖?
3.修改习作
4.二度交流。
板书
我的动物朋友【出示课件10】
观其形:外形特点
知其性:生活习性(捕食、活动、休息)
述其亲:发生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习作教学,主要是通过描写和叙述展现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世界。教学下来,有以下四点感受:
成功之处:
印象,为接下来的动笔作好铺垫。
2.及时归纳和整理学生的习作思维。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时往往内容比较散乱动物的样子、生活习性等穿插其中。我在倾听的过程中及时引导梳理,把散乱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别纳入'观其形”、“知其性”、“述其亲”三方面,便于学生习作思维的形成。
3.在反复对话中唤醒学生对语言的感觉,对情感的知觉。这节课中,我引导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打通了学生的习作命脉,让学生对语言的运用有感觉,对朋友间的情谊有知觉。
4.在交流与评改中,我引导学生发现描写中的闪光点,尤其是关注体现人与动物间浓浓情谊的描写。通过二度展示,学生实现了习作语言的增量,习作水平的提升。
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结合课文中习作提示的内容去设计。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用的不太好,主要是评价的不及时,学生的积极性没能充分的调动起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不够,师生之间还是有距离感。
动物朋友教案篇八
活动目的:
相关领域:科学艺术语??
适用对象:大班幼儿。
教学方法:亲子查阅游戏音乐设计辩论实践。
活动准备:
1、收集一些关于动物保护自己的知识、图片。
2、歌词创作: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3、游戏园图片。
4、亲子作业一张。
活动过程:
活动一:接龙游戏——我认识的动物朋友。
小朋友,你认识哪些动物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接龙游戏好吗?
游戏方法:如第一位幼儿说:动物朋友小狐狸,第二位幼儿接说:动物朋友小白兔,第三位幼儿说:动物朋友大灰狼…依次接说,直到把自己所认识的动物名称全部说完。
活动二:亲子查阅——动物朋友的生活习性。
让家长与孩子共同查阅关于各类动物的生活习性,并了解其外形特征。
活动三:讨论活动——它们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1、幼儿交流各自对动物的认识,说一说这些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2、教师整理总结。
动物的第一种保护方法:奔跑、飞翔,速度快者为强者。
动物的第二种保护方法:力量的显示,谁的力量大,谁为强者。
动物的第三种保护方法(即小动物的绝招):保护色、拟态(把自己的身体伪装成环境的一部分)、装死、自残、休眠、体液、放电等等。
3、告诉幼儿这些动物很聪明,他们是聪明的动物。
活动四:游戏园——聪明的动物朋友。
请幼儿看图做游戏,如帮小鸟找枯叶蝶、雷鸟的打扮、黄鼠狼的名字、小蟹夹海参的办法、找小海星等等,巩固幼儿对聪明动物的认识。
(附图)。
活动五:音乐活动——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313135432---272724321----。
313123456-5331221-。
如果没有动物好朋友人类将会哭泣??
活动六:保护动物警世语设计活动。
既然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就应该去保护周边的动物朋友,让孩子们分组设计关于保护动物,善待动物的警世语。
活动七:亲子辩论活动——动物关在笼子里好吗。
1、把家长、幼儿分成不同观点的两组,即第一种观点为:动物关在笼子里好,第二种观点为动物关在笼子里不好,并各自说出自己的理由。
2、教师总结:现在许多动物将近灭绝,而有很多人却还不知道来保护动物,甚至去捕杀动物,把动物关在笼子里是人们对动物的一种保护,是暂时的,待人们恢复森林,给动物有个安全的栖息地时,动物朋友将回到自己的家园——大森林去,人类的这种行为叫做动物的迁地保护。
动物朋友教案篇九
1、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常见动物的多样性,了解简单的人与动物的依存关系。
2、在饲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建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3、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乐意接纳同伴不同的观点。
4、乐于同伴一起进行探究、操作、实验,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1、活动区环境:
(1)纸板拼画
(2)钟表店
玩法:现在白纸上设计出自己想要设计的钟表。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来制作自己设计的钟表。然后在进行更精致的装饰。
(3)快乐书吧
玩法:请幼儿在区角内安静的看书,
(4)动物回家
玩法:在小动物的背面写上计算题,房子上写上答案,根据计算题的答案将小动物送回自己的正确的家。如小兔的背面是5+3(=8)就把小兔送入标有8的房子里。
(5)陶吧
让幼儿在陶吧这个区角里制作一些造型,同时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创作
2、墙饰
(1)海底世界:将幼儿画画的海底世界的画贴到主题墙上,让幼儿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
(2)瓢虫:让幼儿目测徒手撕瓢虫,将瓢虫黏贴到画纸上,并画上瓢虫的花纹、眼睛。最后贴到主题上展示。
(3)动物的分类:将幼儿收集的各种小动物的图片按类布置到主题墙上,如:鸟类、昆虫类等。
(4)宠物大聚会:将幼儿绘画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美术作品布置在主题墙上。
3、资料收集:收集各种动物图片
家园共育:
培养他们对动物的热爱之情,从小养成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等环保意识。
亲子教学:制作动物画册
请家长与孩子在平时生活中一起留意收集动物的画报、图片等,准备一本小册子,并把图片等按类分好贴上去,制作成动物画册。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认识“提”、“扇”、“抓”、“托”、“运”、“弄”几个字。
2、有感情地进行角色对话和表演。
3、续编故事结尾。
4、能简单复述故事。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活动准备:
装饰:小蝴蝶翅膀及头饰、小蜜蜂身体及头饰、小蜻蜓翅膀、小蚂蚁头饰。
字卡:蝴蝶卡片上贴字(“提”、“扇”、“抓”、“托”、“运”、“弄”)粘在教师衣服上,小蝴蝶、小蜜蜂、小蜻蜓、小蚂蚁字卡。
多媒体:故事第一段朗读、表演配乐。
场地:花园、草丛、小河。
活动过程:
一、引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知道我是谁吗?
我今天我要当导演!因为我看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想把它拍成情景剧。
另外,我还看准了大三班的小朋友们当演员,你们愿意吗?
咦,我们要拍那个故事呢?答案就在我的身上,快找找吧!(蝴蝶和上面贴的字宝宝判断)。
二、识字扩展。
1、谁知道它们是哪个故事中的字宝宝呢?(《小蝴蝶找朋友》)。
2、要想做好演员,语言表达必须好,所以接下来就有这些字宝宝考验一下你们的语言表达了。你行吗!
3、听清要求,用你认识的字宝宝说一个词或者说一句完整的话。(请幼儿说)。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一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学校在农村,大部分同学同学有养过小动物的经历,比如猫呀狗呀金鱼呀乌龟呀,但由于学生年纪小,加上父母亲都忙于家务或打工,对孩子关注较少,孩子虽然很喜欢小动物,但对动物的知识了解甚少,对动物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和给人类的启示等问题的了解更是知之甚少,不知道怎样做才是真正对动物们好,不知道怎样和动物和谐相处。
3.教学内容分析。
《我和动物交朋友》是人教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个主题。本组教材围绕让家园更美好这一中心展开。选编的四个主题分别是:我们的大地妈妈、花草树木点头笑、我和动物交朋友、美化家园。选编这四个主题旨在让学生关心周围的环境,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在自己的生活中尝试一物多用,废物利用;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培养与动植物和谐共处的环境意识;对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有探究的兴趣。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2)了解动物给人们生活带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三方面探讨动物作为人类朋友的作用。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等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探讨动物与人的亲密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培养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3)学会与动物和谐相处,懂得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动物。
5.教学难点分析。
1、了解动物与人类在生活、生产中的密切关系,在探究动物生活习性的研究活动中增进对动物的情感,在生活中去热爱、保护动物。
2、懂得如何正确与动物相处,形成保护动物的.意识,在生活中自觉爱护动物。
6.教学课时。
1课时。
7.教学过程。
1.师: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猜谜语了,老师带来了几个动物谜语,比比谁的脑筋转得快!(四名学生猜谜语)。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把老师的谜语都猜出来了!这四种小动物荣幸的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把祝福送到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欢迎!在座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福娃吗?小组长快把他们邀请到自己的小组吧!(小组长邀请小福娃,并介绍以福娃命名的小组)。
1.师:福娃带着各种各类的动物朋友向我们走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大世界。请各小组把它们介绍出场。(课件:福娃带着不同种类的动物)。
2.5个小组长操作白板和小组组员合作介绍不同种类的动物。
3.师:在动物世界里,大家认识了哪些动物?
1.师:刚才,福娃带领我们到动物世界畅游,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动物朋友。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动物与我们朝夕相处。上一节课,我们都把自己的小动物带来了,进行了亲亲动物的游戏,还记得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回顾当天的快乐时光吧!(课件:亲亲动物的录像片段)。
2.学生观看亲亲动物的录像片段。
2.师生共同介绍猫的思维导图。
4.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动物思维导图。
5.组长操作白板,5个小组分别合作介绍小动物(贝贝组介绍海洋动物之最的思维导图;晶晶组介绍大熊猫的思维导图;欢欢组介绍青蛙生长过程的流程图;迎迎组介绍小兔的思维导图;妮妮组介绍画眉鸟的思维导图)。
8.学生玩游戏:找动物生活的地方。
1.师:小朋友顺利的帮助动物找到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保护动物方面,你们不但会说,还会付诸行动。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人这样对待动物,你们觉得他们这样做对吗?(课件:四幅图判断对错)请大家先跟身边的小朋友交流。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请四名学生到白板判断对错再汇报。
4.(课件:小福娃和奥运五环图并配音乐)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是爱护动物的小天使,也是动物的好朋友!快把我们的心愿写在爱心卡上,放到奥运五环里,让福娃把我们的爱心带到北京,带到全世界,让大家都知道: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5.学生在爱心卡上写话,再分组贴在奥运五环里。
6.师总结:看,奥运五环变成了奥运爱心环,它不仅连接全世界人民爱体育的心,还连接了我们爱动物的心。让我们把心愿再来读一遍: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7.师:关爱动物,珍爱生命。让我们把对动物的爱,对生命的爱融入到歌声中!找到好朋友共唱动物拍手歌。
8.师生共唱动物拍手歌,在歌声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小福娃欢欢图奥运五环图。
(奥运五环内有五个动物爱心卡)。
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8.课堂练习。
说出自己最喜欢什么小动物,说一说它们的生活习性,怎样喂养它。
9.作业安排。
课后观察一下身边的小动物,收集它们的相关资料;然后认真思考一下怎样善待动物,懂得如何与动物相处,争取改正以前戏弄、虐待动物的行为。
自我问答。
这节课主要学习什么?
通过这节课,我表扬孩子能够关心自己的周围世界的这种探究精神。同时,学生对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会用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去介绍喜欢的动物,从而自发去热爱、保护动物。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相应得到了提高。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二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小动物,知道他们主要的外形特点。
2、知道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些什么。
3、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声音与动作。
4、引导幼儿喜欢饲养小动物,关系爱护它们。
1、小动物都爱吃什么?
2、它们都住在什么地方?
3、小动物为什么在叫?它们是在说话吗?
《快乐的动物园》提供各种可爱的小动物形象以及与幼儿共同收集的动物图片。
图书区:
提供常见动物的图书、图片、幼儿与动物在一起的照片
建筑区:提供动物模型
自然角:饲养金鱼、乌龟、小兔子
1、请家长带幼儿到动物园去参观。
2、在生活中尝试饲养小动物,丰富常见小动物生活习性的知识。
1、幼儿园内的动物房
2、动物园
3、幼儿园里中大班幼儿的经验介绍。
1、动物相册
2、走路
3、叫声
4、寻找食物
活动一:动物相册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物的照片,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爱。
2、能用较完整的语言说出动物的典型特点。
活动形式:分组
活动准备:参观动物园的录像、各种动物的照片、图片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进行原有经验的回忆
了解动物较突出的外形特点
发展幼儿语言引导幼儿使用语言进行讲述
鼓励幼儿之间的交往与朋友一起体验快乐
幼儿的经验提升
师幼互动:
一、观看小朋友参观动物园的录像,引发幼儿参观时的乐趣,以及见到的动物。
小朋友看到了录像后非常开心,他们不仅对看到的动物印象深刻,在看到画面中自己时也格外兴奋。
二、出示各种动物的照片、相册与幼儿一起分享,总结出动物明显的外形特征。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看照片有重点的观察大象的鼻子,长颈鹿的脖子、斑马身上的条纹。
三、引导幼儿根据照片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表述。
幼儿一边看着照片一边说如: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大象有长长的长鼻子,斑马身上有花纹一条一条的。
四、分享讨论观看动物相册,进一步巩固幼儿对动物相册的了解。
教育反思:
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达,学习观察的正确方法
在活动中利用边看,边说、边回忆边说的形式加深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的经验交流,使幼儿更轻松、自然的掌握相关经验。
活动二:走路
活动目标:
1、通过模仿常见小动物的动作,激发幼儿爱小动物的情感。
2、引导幼儿在音乐伴奏下积极的模仿。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大班幼儿扮演:兔子、乌龟、鸭子
设计意图:
唤起幼儿的原有经验。引起幼儿的兴趣。
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加强对歌词的理解。
引导幼儿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模仿
引导幼儿大胆的用身体动作进行模仿,教师与大班幼儿一同活动便于幼儿模仿式学习
师幼互动:
一、活动区中欣赏大班幼儿的表演《走路》
表演,吸引小朋友认真的观看,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引导小班幼儿说一说都有谁走来了?小兔(小鸭子、乌龟)怎样走?
三、学一学它们走路的样子。
小兔蹦蹦跳、小鸭摇呀摇、小乌龟慢
慢爬。
四、与老师和大班哥哥姐姐一起模仿
在音乐伴奏下活动。
教育反思:
幼儿在欣赏大班幼儿表演过程中,吸引了许多幼儿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看出这种形式很适合小班教师调动幼儿活动积极性。活动的内容适合幼儿,而且幼儿非常感兴趣。教师在活动中设计了“说”小动物怎样走的环节,但幼儿并不十分感兴趣,因为当时幼儿的兴趣正在用动作去表现,因而教师在设计活动过程重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需要。
活动三:叫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分辨动物的叫声,对各种动物的叫声感兴趣。
2、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模仿动物的叫声,并有简单的节奏。
活动形式:小组进行
活动准备:录音机以及录有鸭子、山羊、狗、猫叫声的磁带
猫、狗、鸭子、羊的头饰
设计意图:
用动物的声音来吸引幼儿,调动起活动的积极性。
满足幼儿模仿的需要,增加其对活动的兴趣。
以游戏的形式巩固对各种动物的叫声的认识,并学习简单的节奏。
师生互动:
一、在表演区欣赏各种动物叫声的磁带,猜猜是谁在叫。
二、请幼儿听各种动物叫声的磁带,引导
幼儿边听边模仿。
三、组织幼儿玩游戏《王老先生有块地》,
老师扮演王老先生,幼儿模仿动物的叫声。
教育反思:
由于使用了常见各种动物叫声的录音幼儿非常感性趣,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因而幼儿在听到各种动物的叫声后很自然的就进行了模仿而且非常形象。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用固定的节奏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是活动的难点多数幼儿能够完成。
录音带的使用对活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是由于它的具体形象性,适合小班幼儿使用。
活动四:寻找食物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形式,让幼儿知道在哪里能找到小动物的食物。
2、能正确找到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准备:
1、小熊请客故事的情境表演
2、大森林图片
3、班内环境布置(小河里的鱼,菜地里的萝卜,竹林里的竹子,大树上的树叶,池塘里的害虫)
设计意图:
以游戏的情境提出活动的内容——帮小熊找食物。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提升幼儿经验,了解常见的小动物吃什么?在什么地方能找到。
利用环境布置帮助幼儿通过操作参与活动。
进一步加深幼儿的印象与活动开始进行呼应。
师幼互动:
二、请小朋友帮助小熊想办法出主意,怎么找?到哪找?
三、引导幼儿在班内布置的环境中找到小动物需要的食物并说出为谁找的,在哪里找到的。
四、将找到的食物送到小熊家,告诉小熊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食物。
教育反思:
以游戏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易于幼儿进入活动状态,通过帮助小熊,逐步让幼儿学会自己寻找答案,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形式,幼儿参与起来更加积极主动。
思维接力棒:
你饲养过小动物吗?试一试和爸爸妈妈或老师一起饲养一只小动物吧!
动物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如:变色龙的身体会变色;刺猬身体上的刺是保护自己的,遇到敌人时会变成一个由刺的球;鸵鸟遇到危险,把头埋在沙子里。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三
1、阅读课文,能简要说出课文内容。
2、能初步认识文章中小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3、感受人和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乐趣,同时认识野生动物的危险性。
感受小作者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深厚感情。
了解小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1、你对野生动物有什么了解?交流有关野生动物的知识
2、想象一下,与野生动物交朋友会怎样?
3、大家只是想像,有一位女孩真的拥有许多野生动物朋友。她就是蒂皮。
4、(出示书及图片)让学生谈对蒂皮的认识。
1、课文介绍了几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回忆上学期所学的《我们家的男子汉》一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说小标题的作用。
1、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文中找出作者与野生动物相处的语句?用“()”表示。
2、归纳,小结,朗读指导。
3、文中写到的三种野生动物的性格各有什么特点?
板书:大象:身体庞大,与人友好
狒狒:儿时难舍难分,日久不认人
豹子:有时伤人,但听蒂皮的话
4、说说野生动物的共性?(即通人性,也有危险性)对待它们的正确态度是怎样?(绝不要害怕,但永远要小心)。
1、出示蒂皮写给中国小朋友的一封信,读一读,说说感受。
2、作为一名中国小学生,给蒂皮写一封回信。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四
1.听着音乐,用动作模仿动物走路。
2.激发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幻灯片、动物头饰人手一个
导入--欣赏歌曲--创编--表演游戏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这是哪个小动物(小兔)它是怎么走路的(蹦蹦跳跳,幼儿学走)。
教师总结:小兔子出来玩,跳跳跳。
2.播放第二张幻灯片:这是谁呀?(小鸭)它是怎么走路的
3.播放第三张幻灯片:它是谁呀?(青蛙)它是怎么走路的
4.播放第四张幻灯片:它是谁呀?(小鱼)它是怎么走路的让幼儿说说一共有几个小动物。(小兔、小鸭、青蛙、小鱼)让幼儿边念边学小动物走路。
(二)欣赏歌曲老师把他们编成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
教师边弹琴边唱,幼儿边学小动物走路。
(三)创编除了刚才的小动物,小朋友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小乌龟(小乌龟出来玩,爬爬爬或游游游)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学走)小猫(小猫出来玩,走走走)小狗(小狗出来玩,跑跑跑)教师边弹边唱(幼儿学走)
(四)表演游戏
2.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表演(唱到哪个小动物哪个小动物就出来出来表演)。
3.帮小动物找家(同样的动物归类在一起)。
4.教师弹琴让幼儿表演游戏。
5.结束游戏:今天动物宝宝和小朋友玩的.很开心,可是现在已经很晚了他们要回家了,我们一起跟他们说再见吧。(幼儿把头饰送回家)。
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其年龄的特点,在识字过程中,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因此识字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觉得很枯燥,一堂活动认识的字一多,孩子们就容易产生混淆。本次识字活动,一共有六个词语让幼儿学习,我根据这些词语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从看图认识动物,到图文结合,再到图文分开认读,在游戏中识字,汉字的识记有层次、有梯度,通过这样反复训练,孩子们对生字的认记得到了巩固。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规定的那几个汉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能独立识字。我在教学活动中能注意引导幼儿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在幼儿认识了蜻蜓、蝴蝶、蚯蚓、蝌蚪和蜘蛛等词语后,引导孩子发现这些汉子的组成规律,知道带有"虫"字旁的汉字都和虫有关系,整个识字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孩子的识字能力。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情意。
2、学习观察同伴的特征并画出来。
3、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名画欣赏《一群好朋友》。
2、幼儿已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学画过正面人物画像。
3、画笔、画纸。
活动过程:
一、名画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画,你们想看吗?待会儿,请大家一边看一边想,然后把你看了之后的感觉告诉大家!
幼a:我看了这幅画,觉得有很多小朋友在看什么东西,有的心里很高兴,脸上笑嘻嘻的。
幼b:这个小朋友的脸真美,特别是她的嘴巴像两片花瓣很迷人。
幼c:这些小朋友手拉手在对我们微笑。
二、观察活动:我的好朋友。
1、谈话引起幼儿观察兴趣。
师:我们看了刚才的画,发现小朋友每一张脸都不一样。首先是脸的形状,有方形、圆形、心形。头发呢,有的是长的有的是短的,有的梳着马尾有的是卷卷的。眼睛、鼻子、嘴巴也各不相同,就像我们小朋友的脸。现在请大家找一位好朋友,仔细看看,找出它脸上最特别或是你最喜欢的地方,然后请你上来介绍一下。
2、幼儿找到好朋友,进行观察。
要求:仔细观察,找出对方脸上最特别或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
3、幼儿向大家介绍好朋友。
幼a:支嘉豪的眼睛很有趣,他开心时眼睛笑得能笑成一条缝,真的很有趣。
幼b:陈燕掉了两个大门牙,说起话来有点漏风,笑的时候有点难看。
三、幼儿作画:
提出作画要求:
1、活动时可以和好朋友坐在一起,再仔细看看他脸上特别的地方或是最喜欢。
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2、画好后把绘画工具整理好,放回原处。
四、讲评。
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每幅画都很漂亮!现在就请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吧!
活动延伸:
共同收集家庭成员之间的照片,制作成相册,鼓励幼儿根据照片画出自己喜欢的人的脸部表情。
动物朋友教案篇十六
1、鼓励幼儿自主的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出小动物的基本形态,乐于表现。
2、 通过游戏情景的创设,让幼儿感知动物的明显特征。
3、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 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小动物们的不同形态,感受集体游戏的快乐。
1、教室环境“可爱的小动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班的孩子对小动物特别感兴趣,他们很喜欢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正是由于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因此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而且在活动中,我尝试“从幼儿出发”,发挥孩子的主导性,让他们自主、自由的去表达表现。
1、今天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玩吧! (歌曲:《riding in my car》)
2、宝宝们,动物园里有哪些动物?(幼儿自由的看看讲讲)
3、游戏:“听声音猜动物”
1) 听,是谁在唱歌?
2) 我们一起学学唱唱
4、给你喜欢的动物宝宝拍照片
(集体——小组)引导幼儿讲出小动物的特征
(老师——幼儿)
1、请幼儿学学做做小动物,大家猜猜模仿的是哪个小动物(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现出小动物的基本形态)
2、请幼儿去找动物图片,看看做做小动物的动作,幼儿间互相猜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411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