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老师补教案(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9:41:10
2023年老师补教案(优秀17篇)
时间:2023-12-05 09:41:10     小编:LZ文人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文稿。教案这里有一些经典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老师补教案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读议结合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件。

1课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 在你们的眼中,什么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最好的老师?

2. 学生畅所欲言。

3. 揭示课题。

4. 学生读题后,就题质疑。

1. 学生带着问题放声自读课文,走进文中的这位好老师,并圈出文中的关键词语。

2. 读后汇报交流。

(1)小组交流圈画的词语。

(2)指名学生把圈画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3. 读读写写,熟悉词语。

4. 考查预习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你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个什么样的老师?

(3)你赞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

1. 多媒体出示:

当我读到( ),我觉得怀特森先生是位( )的老师。

2. 学生尽情读文,并做批注。

3. 个性表达,燃情导读。

(让学生畅意表达,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灵活展开教学,努力使课堂充满灵动。)

4. 提炼文本,升华理解。

(1)课件出示:

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让他的学生都不会忘记( )。

(2)小组交流汇报。

1. 这位怀特森先生是怎样的老师?为什么?

2. 真情表白。

(1)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你想对怀特森先生说些什么?

3. 课件播放:伽利略挑战权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

(1)你知道这位年轻人是谁吗?看了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2)生谈感受说启示,师相机介绍伽利略,以增进学生对他的了解与崇敬。

4. 你有过挑战权威,挑战教材,不迷信书本,敢于创新的事例吗?

1.学了这篇课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颇深,请为此写几句学习感言。

2.学生展示真情感言。

回忆教过自己的老师,哪位最令你难忘?是他的循循善诱,精湛的教学艺术,还是他父母般的爱心?……课后请你自拟题目,也写写自己最崇敬的老师。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怀特先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奠定学习基础,提高教学时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开课导题,尊重学生,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释放学生表达的愿望,为学生就题质疑做好铺垫,让学生的思维发展从问题开始。

携问入文,引领学生切入主题,让学生以“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感悟课文内容,初步走近怀特森先生这个人物。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解读,走近课文,走近主人公,让学生换位体验,对比感悟,读评析渗,让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渗透到潜心会文中去,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读书中、辩议间自然产生涓涓流淌。

情到真处本自流,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及时进行提示、指导,让学生语赞怀特森先生,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努力实现个性化阅读。

让读与写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发展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让学生在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激发对生活情感的认识,提笔感恩辛勤培育自己的老师,很好地实现了一次历练文笔的情感表达,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的一大追求。

老师补教案篇二

1.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

2.学习画出人物脸部的特征。

3.激发热爱老师的情感。

铅画纸、彩笔、录音机、轻音乐。(见资料包)

1.导入。

(1)通过谈话,让幼儿知道今天是教师节。

师:今天是9月10日,小朋友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这是谁的节日呀?

(2)幼儿向班级老师问候节日好。

请出我班的老师。幼儿向老师们问声节日好。

2.让幼儿了解教师节。

3.观察我的老师。

(1)请幼儿观察我们班的老师并进行描述。

师:请小朋友看看我们班的老师长得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分别观察老师的脸形、头发、眼睛、鼻子、耳朵、嘴巴。

(2)教师提问。

4.幼儿给老师画幅画。

(1)教师示范讲解画法,引导幼儿把老师的脸部基本特征画出来。

(2)幼儿在音乐中绘画自己喜爱的老师。

教师提出绘画注意事项和要求。幼儿绘画,教师观察指导。

5.幼儿给老师送上教师节的礼物。

(1)幼儿说说自己画的是哪个老师,请同伴评价。

(2)幼儿将自己画的老师的像送给相对应的老师,并向老师们说一句:"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此次教师节主题活动,促使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在孩子逐渐建立自我的过程中,发展自尊和自信,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力。进一步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她所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力和思想感情的幼儿,而在进入幼儿园后的全部生活内 容都是在老师的护理和照料下进行的。每天我们都做着几乎同样的工作,而我们的工作确是那麼的重要。使孩子经常处于快乐的情绪之中,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发挥成长的潜力。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慈母般的爱心,还应当善于与孩子沟通,才能受到幼儿的尊敬。 其实,一件平常小事说着容易可做起来很难。从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做孩子们心中的好朋友、好老师是我的幸福!

老师补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和掌握本课重点句子。

3、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情导入。

自从跨进学校的大门,老师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教我们读书写字,把我们引入科学的殿堂,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陪伴我们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活。再过几天,就是敬爱的老师的节日——教师节了。有一首诗歌就是献给教师节的礼物。

指名读课题。读出课题中感叹号表达出的感情。

二、自由阅读,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

2、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读懂诗歌大意。

(3)自学生字词。

3、指名试读。

检查自读情况,生评价、师指导。

三、合作探究第一节、精读感悟。

1、人们为什么都尊敬、热爱老师呢?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

2、出示: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查词典理解“崇高”。

诗人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最高尚、最崇高的呢?

再读课文,交流。

3、理解重点句:

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理解“地北天南”、“古今中外”、“浸透”、“蕴含”。

b.换成陈述句。体会句子的含义。

c.说说自己的感受。再品读体会。

4、人的成长、成材都离不开老师,社会的发展、进步也离不开老师,所以,诗人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

5、练读、练背第一小节。

四、课堂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继续背诵第一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默写词语。

2.背诵第一节。

二、精读感悟第二小节。

1.自由读。

汇报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质疑:有读不懂的地方吗?

引导体会春晖和朝霞的象征意义。

3、出示:

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讨论:这句话中把教师比作              ,把学生比作            。这样写,表现了                  。

4、指导朗读,读出教师事业的美好。

5、“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指什么?

6、每当看到鲜花在幸福地开放,我就情不自禁地衷心祝愿:

这句话在诗歌中出现了几次?

为什么用“您”?

再次朗读,体会包含了什么样的感情。

(对老师美好事业的赞颂,也充满对老师的美好祝愿。)。

7、分角色排练诗歌朗诵,作为教师节献给任课老师的礼物。

三、补充资料,增强积累。

1、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赞颂教师的诗句。

2、推荐部分诗文。

3、你们一定也有好多话想对教师说?我们也来仿照课文写一首诗,长短不限。注意诗歌的韵律和对称。

可以自己独立写,也可以和同学合作。

老师补教案篇四

1、学习切分音节奏的演唱,体会歌曲的欢快跳跃感。

2、能够正确演唱带有切分音和休止符的部分,培养幼儿对节奏的感知能力;根据歌词的提示和理解养成讲礼貌的习惯,增强交往能力。

3、体会歌曲带来的积极欢快的情绪,使幼儿自觉养成讲礼貌和早起的习惯。

【活动准备】。

相应图片x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学习歌曲。

1、每天早晨是谁喊小朋友起床?

引导—太阳公公,大公鸡。

2、对应图片—小朋友们背着书包赛跑,你们觉得他们在比什么?

引导—看谁最先到学校。

3、小朋友们赛跑的时候,嘴里也哼着一首好听的歌,他们唱的什么呢?来听老师唱一遍。

二、老师范唱。

三、进一步根据图片提示和肢体动作的辅助记忆歌词。

四、完整地学习歌曲。

1、欣赏一遍歌曲的旋律,并配上规范的动作。

2、掌握住动作的同时,把歌曲完整地唱出来。

3、引导幼儿用欢快的声音和表情,配上动作,完整地演唱歌曲。

4、把歌曲分成老师演唱和幼儿演唱的两个部分,老师和幼儿对唱。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想一想美丽的早晨都有些什么?请小朋友把见到过的或者想象中的`美丽的早晨用蜡笔画出来。

老师补教案篇五

本文以“难忘”为线索,回忆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位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简要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师年轻、美丽的特征。假装生气的动作描写,突出了她性格温柔,热爱孩子的特点。作者又从不同的方面选取了几件事,使我们看到蔡老师爱孩子,温柔、活泼,热爱生活,多才多艺,是一位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这位老师对作者的接近文学、爱好文学产生过有益的影响,这位老师对作者小时候心灵的创伤,有过令人难忘的抚慰。她使“我”少年时代常常思念,“我”长大后成为作家仍对蔡老师难以忘怀。

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浸透着作者对老师的感念之情。只有怀着真挚的感情写人,才能写出打动别人的文章。作者善于把“我”和老师的交往融在一起写,感人至深。

焚()香磕()卜()问

劝慰()纠纷()依恋()

蔡察舞扮慈恋假孤卷蜜

狡猾:

卜问:

劝慰:

纠纷:

依恋:

迷迷糊糊:

模模糊糊:

1.本文主要写的是谁?

2.重点写她的什么品质?

3.为从不同角度突出蔡老师的品质,作者选取了哪五个事例?给每个事例加个恰当的小标题。

4.这五件事和“我”各有什么关系?

5.这五件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6.从总体上说一说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起因:

经过:

结果:

议论抒情: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的本义是什么,感情色彩如何?这里的感情色彩怎样,新的含义是什么?)

3.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行文到此,作者为什么要改换第二人称?删去句前的“蔡老师!”行不行?)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她不经常打骂我们。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她爱诗,还教我们朗读诗歌。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他的老师是慈爱、公平、伟大的人。

老师补教案篇六

1、激发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大胆表达自己的心意。

2、学习讲述人物的方法,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3、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加深幼儿热爱老师的情感。

重点—了解教师节的有关常识,并能大胆地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难点—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1、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辅导一名幼儿先讲述我的老师。

2、布置老师爱我的照片展、ppt课件

活动导入;

(一)请出被辅导的那一位幼儿讲述我的老师:“我的老师姓xx,她长得很好看,皮肤白白的,眼睛亮亮的,头发又直又长。每天她都早早来到教室,把活动室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她的脾气特别好,特别爱笑……。”

1、幼儿分组,5人一组,讲述“我的老师”。

2、游戏“我给老师打电话”,让每位幼儿跟老师说一句最想说的话,增强对老师的感情。

3、欣赏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总结:唱歌《我的老师像妈妈》,进行表演。

(二)引导幼儿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师节。

(三)利用《老师爱我》的照片展,激发幼儿对老师的热爱和尊敬之情。

(四)通过欣赏诗歌《我的老师真正好》,激发幼儿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1、完整欣赏诗歌。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掌握诗歌内容。

3、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五)鼓励幼儿大胆地说一句祝福老师的话。

老师补教案篇七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通过朗读感悟,帮助学生理解并体会教师事业的崇高、美好和教师工作的辛苦。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时。

一、激情导入。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老师的优美的诗歌,板书:老师,您好!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对所有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齐读)。

二、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到第6页,听听课文录音。

2.你们觉得怎么样?想不想读呢?

3.那好,现在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

三、检查自读效果。

1.词语。(小黑板出示)。

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我们一起来读读看。

2.读课文。

同学们生字会读了,那课文你会读了吗?如果你觉得自己能把这篇课文或者某某段某句话读好的,就请你站起来朗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到现在,聪明的你一定会发现,“老师,您好!”在诗歌中一共出现了——两次,那我们就可以把这首诗歌分成两段,男女生分开朗读。女同学读第一段,男同学读第二段。

板书:事业崇高。

3.学习第三、四句出示:第三、四句。

(1)理解“浸透”、“蕴含”的表层意思。谁来用朗读告诉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我们一起来学着她的语气来读一次。

(2)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指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我们每一项的创造都——。

(4)刚才我们有同学举例??,这就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理解)让我们一起再来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诗。

5.学习第一句。

出示:第一句。

(2)小结: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是靠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

出来的人才实现的,所以老师起着铺路、架桥的作用。

(3)指导朗读这两句。

老师的事业这么崇高,对社会的贡献这么大,每当看到时代在飞速地前进,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涛:(手指黑板齐读)。

现在让我们再一次饱含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

五、生字学习。

1.读一读。

2.指导书写,描红,注意“霞”的下面不是“段”,“崇”是山字头。

提醒“崇、霞”容易写错的字,注意笔画。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摘抄有关赞颂老师的诗歌,有感情朗读或背诵。

3.抄写生字词。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

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按顺序从前到。

后找。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指导理解: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

(2)(映示文字灯片)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

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指导理解: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

(春蚕编织丝线;甘露洒向新苗)。

b.“笔尖飞舞”指的是什么?

(教师粉笔书写,

钢笔备课批改作业)。

“笑语盈盈”

是什么意思?(老师讲课的话语,对我们谆谆教导,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c.指导朗读。

4.引读:

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

更是辛劳的,

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还应该对老师。

有什么感情?

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

---------。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三、拓展学习:

假如让你来赞美教师,你会将教师比作什么?试着写一段。

例:老师,您像红烛,用知识的光芒驱散黑暗,燃烧自己把别人照亮。

老师,您像大海,用宽广的胸膛,托起明天的太阳。

老师,您像春蚕,甘心情愿把美丽献给人类,默默无闻终不悔。

四、听录音,欣赏;边准备齐背课文。

自由练读。

指名背。

齐背。

哪一个不浸透。

崇高。

每当??就涌起。

哪一个不蕴含。

教师的事业。

那是。

编织。

美好。

每当??就祝愿。

那是。

撒向。

(工作辛苦)。

(感激之情)。

朗读备注:

(1)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

(2)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4)那是春蚕/悄悄地编织/理想的丝线。

(5)那是甘露/轻轻地洒向/茁壮的新苗。

老师补教案篇八

千屈菜的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8-15毫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

千屈菜的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毫米;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长7-8毫米,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雄蕊12,6长6短,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

千屈菜的蒴果扁圆形。

千屈菜的花期6—10月。

老师补教案篇九

屈原列传。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掌握“令”、“伐”、“疾”、“使”等多义词。

2、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政治主张,认识屈原热爱祖国和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屈原的不幸遭遇和历史事实,突出屈原的高贵品质、爱国精神(第三段)。

2、难点:记叙、议论、抒情密切结合的特点。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导入: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背景简介:

课文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记载了我国从远古直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两千年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正史”,大多数沿用《史记》开创的`这种体例。《史记》不但是一部史学名著,而且是一部文学名著。它善于塑造人物形象,语言简洁生动;同时富于抒情性。它在叙述史实时,饱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大概是因为这个原因,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大约因为屈原、贾谊都是文学家,又都怀才不遇,贾谊还作过《吊屈原赋》,所以就把他们合写一传。课文选的是屈原的传文部分(有删节)。秦朝以前,古书中都不记载屈原的生平事迹。《史记》中的这篇传记,是记载屈原生平事迹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简介屈原的生平和影响:

屈原是两千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他生于公元前340年楚国的贵族家庭,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绝望,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湖南省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生活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爱国主义者和伟大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屈原的诗作,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写真。他同腐朽没落的贵族政治集团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他坚持自己的理想而宁死不屈的坚定意志,他出污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他眷恋祖国,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形成了他的诗作的基调。这便是屈原的作品传颂千古的原因之一。

屈原的诗作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打破了以《诗经》为代表的四言诗的格调,吸收民间形式,创造了一种句法参差多变的新诗体“楚辞”,是诗歌形式的一次大解放。它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后代一切有成就的文学家,都从屈原和他的作品中吸取了营养。

本文记载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他在政治上和文学上的杰出才能,赞扬了他的爱国精神和刚正不阿的正直品德。

关于史传“变体”: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词句疏通。

一、实词。

(一)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2、人穷则反本。3、靡不毕见。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5、屈平既绌。6、亡走赵,赵不内。7、齐与楚从亲。8、厚币委质事楚。9、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二)一字多义:

a、伐:1、每一令出,平伐其功()。b、本:1、父母者,人之本也()。

2、其后秦欲伐齐()。2、人穷则反本。()。

3、此五霸之伐也()。3、今背本而趋末()。

4、坎坎伐檀兮()。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老师补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借助相似造型,学会大胆表现人物的五官,并简单进行表述。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想象创造及表现的能力,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音乐磁带、录音机;

3、每人记号笔及油画棒、画纸各一。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思考。

老师补教案篇十一

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并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能用替换的方式进行仿编儿歌。

1、事先做好折纸鸭、泥塑狗、绘画羊、自制玩具飞机各一个,其他作品若干、ppt课件。

2、折纸、油泥、笔等。

活动导入:

(一)教师展示自己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1、教师将幼儿带到展示台前,请幼儿观看各种手工、绘画作品。

2、请幼儿说出展览作品的名称及其所用的材料。

3、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老师)有一首好听的诗歌讲的也是老师会做很多东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诗歌。

2、教师: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任意指出教具(鸭、狗、羊、飞机)。

(三)教师借助教具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诗歌。

1、展示折纸“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

2、展示泥塑的“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强调动词“捏”与“叫”)。

3、展示绘画的“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强调动词“画”与“吃”)。

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强调动词“做”与“飞”)。

5、幼儿在教师演示教具时可以轻轻跟念。

(四)教师针对诗歌提问,引导幼儿讨论,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回答。

3、教师:老师的手真巧,除了诗歌里说的,你们平时还看到、知道老师会做什么?4、请几名幼儿说一说老师还会做什么。(引导幼儿从班上每一位老师说起)。

5、鼓励幼儿认真和教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能干。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如可以替换为:“老师的手,真巧!剪只青蛙呱呱呱————保护庄稼。”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会做的事编进诗歌里。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1、师幼合作念。如老师念“老师的手,真巧!”,幼儿念“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2、男孩、女孩合作朗诵诗歌。

3、集体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鼓励幼儿在日常活动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折只鸭子“嘎嘎嘎”身子直摇。

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画只小羊“咩咩咩”爱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艘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老师补教案篇十二

1、 喜欢用普通话与老师交谈,或讲悄悄话。

2、 初步能听辩教师的不同音色和简单指令。

3、 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萌发喜欢教师的情感,并学说简单的祝贺语。

1、教师相片若干、面具、教师的衣服

2、贺卡若干、卡纸人手一张、剪刀、水彩笔、装饰纸等

1、玩游戏《找教师》:听口令,让幼儿从一堆相片中找出自己的老师。

2、教师带上面具,穿不同的服装,引导幼儿从教师发出的声音、常做的动作进行分辨,找到自己的老师。

3、让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教师让幼儿欣赏贺卡并鼓励幼儿亲手做一张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

4、请幼儿用普通话说一句简单的祝贺语或一悄悄话的形式告诉教师,萌发爱教师的情感。

小朋友一起探讨,听音乐。

老师补教案篇十三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和观察顺序来观察人物,并用一段话写出来。

2、教育学生要尊敬老师。“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

3、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把自己想说的话比较清楚、明白地写出来,正确使用学过的标点符号。

学生畅所欲言,拉近师生关系,为写作铺垫。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共同上一节作文课,希望我们合作愉快,首先请欣赏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小诗歌。(播放音乐)诗人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爱,歌手可以唱歌,那么,我们却可以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来描绘心目中的老师,对吗?今天我们来完成语文七色光六的一篇写人的作文《我的老师》。(板书《我的老师》)。

二、指导写作。

1、同学们,谁能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你首先想到了哪位老师?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他(她)。

2、生读本次习作要求。(课件打出要求)。

提示词:鼻子、眼睛、嘴、皮肤、头型等。

提示词:高、矮、胖、瘦、苗条等。

(3)你的老师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

3、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注意: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

4、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交流。

5、教师读范文《我的老师》,和大家共同欣赏。

6、教师提示学生写作文时要加入自己的感情,会使作文有声有色。

7、刚才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赛说会,你们个个说的精彩,接下来,你们就拿出笔,把你们说的工工整整写下来,但一定要注意。

生齐读:抓住人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表达你的情感。

三、学生写作。

抓住一方面或几方面写下一段话,然后共同欣赏。

四、欣赏作文。

一名学生读全文,两名学生读片段。

五、教师总结。

抓住人物特点。

按照一定顺序。

表达你的情感。

老师补教案篇十四

1、学念儿歌,理解动词:“折、捏、画、剪”,练习发音:老师、手。

2、感受教师的心灵手巧,激发心中对教师的喜爱和敬佩之情。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1、教师的手工作品:折纸青蛙、泥塑小猴、剪纸小羊、手工纸飞机各一个。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

一、导入

1、教师出示手工作品,引导幼儿欣赏。

2、你们知道这些好玩的手工作品是谁做的吗?是怎么做的呢?

3、引导幼儿学习动词“折、捏、剪”。

二、欣赏儿歌

1、教师边朗诵儿歌,幼儿跟念。

2、幼儿学念儿歌,教师用手工作品提示相关内容。(重点提醒幼儿发清楚“老师、手”的字音。)

三、师幼合做游戏

1、幼儿念儿歌,教师在“呱呱呱、蹦蹦跳、咩咩叫、飞得高”处做模仿动作。结尾一句大家一起念。

2、教师念儿歌,幼儿模仿动作。

老师补教案篇十五

老师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她的谆谆教诲唤起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憧憬;孩子们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正健康成长,他们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师生情,这是人世间多么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老师,您好!这节课我们就用各种方式来展示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师及时指导表演)。

1组展示: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崇高的?从文中找出答案,并感情朗读。

2组展示: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3组展示: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4组展示: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教师在人的成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5组展示:回忆老师日常工作,谈谈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教育。

6组展示:想对老师说的话,对老师的祝愿。

7组感情朗读全文。

8组展示:学生汇报搜集的具体的名人事例。

9、10组展示自己课下搜集到的赞美老师的诗歌。

11、12组展示自己写的赞美老师的诗歌。

听到同学们饱含深情的朗读,老师又激动又自豪,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教师节不仅是老师们的节日,同事也是同学们的节日,在这个美好的日子里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话想对老师说?请你把自己的心里话都写在这小小的贺卡上吧!

老师补教案篇十六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

3、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1、课前查阅、收集关于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故事、文章。

2、在这堂课上抓住“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3、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1课时

1、板书“最好的老师”,说一说,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怎样的?(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最好老师又是怎么样的呢?板书“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最好的老师是一位怎么样的老师?

3、课堂交流

(1)读读记记下列词语: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刚才读书时,老师仔细观察想发现谁是最好的,结果不是发现一个,而是大家都是最好的,不仅读得认真读书姿势也很优美。希望本节课大家都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生:课文讲一个叫怀特森的老师在课堂上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学生,让学生考试都得了零分,教育他的学生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作者认为他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这么长的课文读成了一句话。大家一起说说谁是我最好的老师。(板书:怀特森先生)

(3)学生朗读找到的有关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老师。

1、朗读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3、课堂交流。

(2)老师讲课的信息都是错误的,我们做的课堂笔记也是错误的信息;

(3)课堂上传看的猫猬兽的头盖骨也只是普通的猫的颅骨;

(4)希望我们多去发现问题,大胆提出来;

(5)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

4、讨论: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种种出人意料的举动,你会怎么想?

2、课堂交流。

学生可能的回答会有:

(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如何去接近真理”;

(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结合这个单元的学习,随机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去接近真理?为什么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从中让学生体会到怀特森老师的良苦用心。

3、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4、教师小结: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老师补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折纸、涅泥、绘画和搭积木等经验。

2.美工角展示老师的.作品。

活动过程:

(一)教师展示制作的各种手工、绘画作品,激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好看的玩具和图画都是谁做的吗?

(二)教师朗诵诗歌,引导幼儿初步学习诗歌。

教师:诗歌里讲到老师的手会做哪些东西呢?

1.分段学习诗歌,了解每一段的句式。

2.幼儿学习完整地朗诵诗歌。

(三)教师再次朗诵诗歌,帮助幼儿记忆。

1.出示操作材料,提出仿编要求:

教师:老师能干的手还会做什么呢?

2.幼儿边操作边模仿,老师观察指导。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1.理解诗歌内容。

教师:诗歌里为什么说老师的手真巧?

2.引导幼儿讲述老师的本领。

3.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学本领。

(五)引导幼儿用替换的方法仿编诗歌。

1.启发幼儿仿编诗歌。

2.鼓励幼儿将刚才讨论的关于老师的事进行创编。

(六)教师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1.师幼儿合作朗诵诗歌。

2.幼儿相互合作朗诵诗歌。

3.集体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阅读幼儿用书,继续仿编诗歌。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903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