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数除法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9:41:05
最新整数除法教学设计(专业16篇)
时间:2023-12-05 09:41:05     小编:JQ文豪

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回顾和了解某一事件或事物的重要信息。总结时应注意思路连贯,避免跑题或离题。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可以参考下面这些精选的总结样本,或许会有所启发。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p68—69页例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二

授课课题小数乘整数。

教学。

基本内容教科书第68~69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和要求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探索并初步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

及手段比较,类推。

学法指导比较,概括。

教学环节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2、出示例题的场景图,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3、引导:根据图中的信息,要求“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0.8×3”是求几个0.8相加的和?这个乘法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个因数是小数)。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算出“0.8×3”的得数吗?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学生各自思考、计算,师巡视,了解学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谁先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算出的结果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继续提问:谁还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3、指出:“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板书竖式:

讨论:谁能看着竖式,说说用竖式计算“0.8×3”的过程?

比较:0.8是几位小数?2.4呢?

4、提出要求: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先列加法竖式计算,再列乘法竖式计算。

学生按要求独立进行计算。

2.35是几位小数?2.35×3的积是几位小数?

6、猜想:如果用一个三位小数乘3,积会是几位小数?如果用一个四位小数乘3呢?

三、教学“试一试”归纳计算方法。

1、出示4.76×12,2.8×53,103×0.25,要求先猜一猜积是几位小数,再用计算器验证。

3、小结:计算小数乘整数时,一般可以先按整数乘法算,再看因数里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并点上小数点。

四、指导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集体交流、纠正。

小结:如果积是小数而且末尾有0,一般要进行化简。

提问:刚才计算的四道题中,还有哪些题目的计算结果需要化简的?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根据要求在教科书上填一填。

指名交流。

五、课堂作业。

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计算练习十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10课次2。

授课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

基本内容教科书第69~70页例2,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二第4~7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并能用以解决名数化法之类的实际问题。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

及手段自主探索总结概括。

学法指导观察,比较,归纳。

教学环节设计。

一、复习铺垫,揭示课题。

1、听算几道计算题。

5×1024×10。

5×10024×100。

5×100024×1000。

谈话:你们怎么那么快算出了它们的结果?

追问:那么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呢?

2、出示:4.053、40.53、405.3。

谈话:这几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揭示课题。

二、引导探究,得出规律。

1、教学例2。

(1)出示例2:5.04分别乘10、100、1000各是多少?用计算器计算,并观察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

(2)指导交流。

谈话:谁来说说5.04乘几,和原数比较小数点向哪边移动了几位?

根据学生交流板书:

5.4×10=504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

5.04×100=504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5.04×1000=5040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4)验证。

交流结果。

(5)归纳:通过计算,你认为我们刚才的猜想运对不对?谁能用一句话说说发现的规律?

2、教学例3。

(1)出示例3,提问:从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不理解的?

讲述:蛋白质是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成分,人们吃下食物后,这种成分能被人体吸收,以增进人的健康。

(2)出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克?

提问: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让我们做一件什么事?

板书:0.351千克=()克。

提问:谁来说说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三、1、教学“试一试”。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提问:0.03千克=()千克,你是怎样想的?

2、做“练一练”第1题。

3、做“练一练”第2题。

板书:8.009×()=80.09,

提问:看到这个算式你会怎样想?一个小数乘几它的小数点才会向右移动一位?

小结规律。

4、做练习十二第6题。

四、回顾所学,总结延伸。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掌握了这个规律有什么用?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4、5、7题。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10课次3。

授课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教学。

基本内容教科书第72~73页例,“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三第1~3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1、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并初步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用竖式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以及合情推理能力,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及难点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上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及手段转化。

学法指导观察,比较,概括。

教学环节设计。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例题,探索算法。

1、创设情境。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求出妈妈买的苹果的单价吗?

4、这道算式是什么数除以什么数?(生答后师板书)。

5、你能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想办法计算吗?

6、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7、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8、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9、探索算法。

(1)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3÷15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习(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提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设计。

执行。

情况。

与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课程教案。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赵群备课时间2010年10月14日。

周次10课次4。

授课课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

基本内容教科书第74~75页,练习十三第4~5题。

教学目的。

和要求1、使学生借助计算器探索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够应用规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体验探索数学规律、发现数学结论的基本方法,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与人合作的习惯和意识。

教学重点。

及难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做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方法。

及手段观察、比较、猜想、归纳、验证。

学法指导借助计算器探索。

教学环节设计。

一、回顾引新。

3.揭示课题:如果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的大小变化又会具有怎样的规律呢?这样的规律又可以使我们很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实际问题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二、探索规律。

1.提出猜想。

出示例5:21.5除以10、100、1000的商各是多少?

2.验证猜想。

(1)初步验证。

提问:这样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呢?我们可以怎样去验证?(引导学生想到可以逐一计算出每题的商,并将它与被除数进行比较)。

组织交流,并引导学生具体分析每一题得数小数点的变化情况。

组织学生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具体说明猜想正确与否。

小结:经过实际计算,我们发现这一组题目符合我们的猜想。

(2)举例验证。

提问:刚才我们计算的一组题目,符合同学们提出的猜想,是不是就可以认为这个猜想一定是正确的?(引导学生想到所研究的例子还很少,要是任意举出的例子都符合这一要求,我们才能确认猜想是对的)。

要求:下面就请每个同学任意再找一些小数,分别除以10、100、1000,用计算器计算,看看是不是仍然有这样的规律。要注意所举的算式不要超过计算器的计数范围。

(3)确认猜想。

谈话: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将所举的算式放到一起进行观察,并互相说一说自己举例验证的情况。

反馈:你们所举的例子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

确认:对于刚才的猜想,你有什么想法?()。

3.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吗?

追问:能说说你是怎样发现这一规律的吗?

三、应用规律。

1.教学例6。

出示例6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

提问:长颈鹿的体重是多少吨?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

组织交流,着重引导学生理解:把500千克改写成用“吨”作单位的数,可以用500÷1000,计算500÷1000可以直接把500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得到0.500,再化简成0.5。

2.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3.拓展延伸。

谈话:想一想,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使哪些计算简便?(引导学生想到把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都可以运用这一规律使计算简便)。

练习:完成练习十三第5题。

小结:将低级单位转化成高级单位,只需根据进率将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重点引导学生交流0.8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分别是怎样思考的。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让学生先说一说,括号里要填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怎么看出从10到0.1,小数点向左移动了几位。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全课小结。

引导学生交流:(1)经过探索你发现了一个怎样的规律?

(2)我们是怎样探索出这个规律的?

(3)应用这个规律可以方便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4)与同学之间的合作愉快吗?

六、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执行情况与教学反思。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一100页的例2、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中的题目,练习二十三的.第4-8题。

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复习题:

二、学习新知。

教师先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再用竖式计算。当学生计算到36除9不够商l时,教师提问应该怎么办?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回答:36除9不够商1,可以根据小数末尾添上。以后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在9的右面添上。看成90个十分之一再除。90个十分之一除以36商2个十分之一。由于被除数117是整数,小数点没有写出来,因此要在商3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后,再写商2个十分之一。

求出十分位上的商以后,还余18个十分之一,18个十分之一用36除,不够除,怎么办?(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把18个十分之一看成低一级单位的数,再添0,是180个百分之一再继续除。)。

算完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同时板书:

教师说明,小数除法除到最后没有余数了,叫做除尽了。

2.做第99页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两道题,教师个别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提问,上节课学习例1后,我们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说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师指着板书,问:大家看例2的计算过程,还应该补充什么?(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教师再叫一个学生把两部分合在一起复述一次,并说明这就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默读教科书第100页上的计算法则。

4.学习例3。

教师板书例3,让学生观察被除数与除数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例3的竖式,问,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出现什么情况?

不够商1,我们在竖式中应该怎样写商?想一想,在整数除法中,不够商1时是怎样处理的?(在被除数个位的上面,也就是商的个位上写0,用0来占位。)。

我们把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个位上的数和十分位上的数合起来,看作16个十分之一。够不够除?怎样写商?(仍然不够商1个十分之一,要在个位商0的右面点上小数点,再在十分位上写0占位。)。

把被除数看作169个百分之一,用26除,这跟前面的例子是类似的,自己继续往下做。学生做完后,教师问: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被除数比除数小时,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以后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都要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教师要求学生用乘法验算这道题计算的是否正确。

5.做第100页的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第(2)小题要用乘法验算。集体订正时,要把竖式的错误情况记下来。

第2题,让学生读题后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叫几个小组的代表讲述讨论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补充,表达出下面的含义:只要被除数比除数小,商的个位上就不够商l,这样的除法得到的商都比1小。

第3题,让学生仔细审题,把错的改正。集体订正时,要让学生讲出错的原因和改正的理由。还可以把做第1题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让学生讨论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二十三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练习二十三的第5题中第一行的3道小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对典型错误要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

3.做练习二十三的第7题。

四、总结。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例3的计算过程,复述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再让学生说出被除数比除数小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商的个位上不够商1,要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5题的第2行的3道小题、第6题和第8题。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四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毛字。教学的重点是语文与生活、诵读与积累。

二、学情分析: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解释时要态度诚恳,心平气和,说明原委。

三、教学要求:

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习写毛笔字。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四、教学重难点:

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五、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获得的知识来回答?

(3)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的多不多?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

(2)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

(3)试着说出他们的意思。

3、教学第三部分。

(1)教师由上一部分的教学到导入俗语的地域性。

(2)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的俗语。

(3)指名说一说。

(4)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

(2)全班交流,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同位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学生练习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5)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名读,集体练习读。

(2)集体一齐背诵,指名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学习写毛笔字。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1.指导。

(1)指名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连的字相差大。

(5)教师重点指导。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2)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习写毛笔字。

1.学写毛笔字。

2.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3.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4.练习。

5.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教学后记。

俗语的积累主要是在平时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一些同学积累俗语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

第三课时。

说话:学会做解释。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2、每个学生任选一条认真读题,做好演练准备。

3、提示学生想清这样几个问题:

(1)向谁解释,注意称呼和礼貌用语。

(2)解释什么,这是说话的主体部分,要针对对方的误会,说明原委。

(3)怎样解释,也就是解释要注意方式方法,寻找适当时机。

(4)解释时还要注意态度,要使对方愿意听你解释,以求得好的效果。

4、想好后先低声练说。

5、同桌互说。

6、当众演练,师生评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五

1.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2.全班共同订正,解决问题。

3.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4.比较:这个题和前面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如果不够商1时该怎么办?

三、质疑调节。

(一)今天这节课你都学到了哪些新的东西?

1.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怎么办?

2.在什么情况下,小数除法中商的最高位是0?

(二)对于今天学习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四、巩固练习。

(一)判断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24÷15=161.26÷28=0.7。

(二)列竖式计算.。

32÷56.6÷4610÷1637.5÷6。

17.92÷321.26÷2816.8÷281.35÷27。

(三)讨论:在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小?什么情况下得到的`商比1大?

五、课后作业。

(三)一只大象体重5.1吨,是一头黄牛体重的15倍.这只大象比这头黄牛重多少吨?

六、板书设计。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难点:

理解竖式的'算理、延伸除的过程、体会商里必须有整数部分。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小明妈妈到农贸市场买鱼。

甲商贩:二块八一斤。

乙商贩:10元钱四斤。

问:你认为小明的妈妈应该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为什么?

小结:有关小数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情境。

妈妈去超市买水果,购买情况如下表:

品种数量/千克总价/元。

梨子26。

苹果39.6。

香蕉512。

橘子65.7。

2、问:看了上表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让学生自由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怎样列式,师相机板书横式)。

4、问:对于9.6÷3的结果你有什么看法?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5、那么对于12÷5、5.7÷6的结果你又有什么看法呢?

6、探索算法。

(1)9.6÷3你会列竖式计算吗?试试看。

生试算,师巡视。选择典型情况让学生板演。

(2)集体评议。

问:a、看了黑板上同学做的,你有什么想说的?(注意评价的内容和方式)。

b、你有什么疑问?

c、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发争议,重点突出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d、阅读课本p72页。

e、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本题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让学生试做12÷5,5.6÷7。

a、学生独立试做。

b、有选择地指名板演。

c、评议(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

(4)问:做了这几道小数除法的计算你有什么体会?你明白了什么?

(5)小结:

三、知识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0.2÷53÷1512。02÷4。

做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

2、诊断性练习(p73页练一练)。

3、解决问题。

(1)回应课始,现在你觉得小明的妈妈应到哪个商贩处买鱼?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2)资料显示每1000千克的菠菜中含钙660克,1千克菠菜中含钙多少克?

(生独立解答,问:对于这题的计算你有什么猜测)。

四、本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

设计由本站会员“林辰慕”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

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生2:对,80÷20=4。因为8÷2=4,所以80÷20=4。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3、小结。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122÷30≈。

80÷19≈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2)交流,并。

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40÷20=143÷70≈。

360÷40=632÷90≈。

2、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3、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业:p80练习十三。

新课呈现: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2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具体反思:

1、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让他们多练习,看到不同的情况。

2、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3、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4、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后面的练习还没有做完。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5、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口算除法》教学设计范文。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八

1、使学生在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一些灵活试商的方法,对除数接近15、25的除法题,学会把除数看作是15、25的特殊数进行试商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笔算除法试商的全过程,自主探索灵活试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除数是接近15、25的除法题的灵活试商方法。

难点:采用灵活试商的方法进行试商计算。

:多媒体课件。

同学们知道今天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吗?因为老师们听说我们四(3)班的同学数学学的特别好,但是要眼见为实呀,你们能让老师们失望吗?(不能)那就好好表现,有没有信心?(有)。

这节课我们一起继续学习笔算除法。

1.直接说得数。

25×2=25×4=15×2=6×15=。

45×2=26×3=40×5=12×8=。

口算速度真快!如果举行比赛的话让你选一组,你会选哪一组呀?为什么呀?

2.笔算。

1分钟内能不能完成呢?186÷22272÷38。

这两题的除数都接近整十数,所以我们估成整十来试商比较方便。

通过做题老师发现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同学们学的还真是不错。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几道比较难的计算题,敢挑战吗?先来看第一题。

(3)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么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26最接近25,那还接近27呢?为什么不用27试商呀?25好算好想,为什么好想呀?)。

(4)学生进行试做,体会25试商的方法。(没学会的可以打开课本再看一看)。

看来把26估成最接近的25,这种方法减少了试商的次数,更接近准确结果了,这种方法好不好?想不想用这种方法来试一试!

出示162÷2496÷16。

(1)独立完成。

(2)学生板书并讲解你是怎样很快想出商的?(做的快的同学帮助验算一下)。

1、1分钟抢答游戏。

(1)一道一道的出示,然后抢答!

(2)分别汇报商是几。你是怎样快速想出商的。

(3)原来试商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呀!其实数学就是这样奇妙,可能啊!还有很多方法在等着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去发现它,你们愿不愿意做这个有心人呀?那成功一定属于你!

(4)师小结:虽然我们的试商方法很多,但是每个人因为计算能力的不同还是要灵活选择合适自己的来使你的计算又对又快。

2、接下来老师准备了三道题,我们来举行一个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的又对又快,成为前10名的小状元,起立站好。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答案。

89÷14196÷38150÷25。

通过做题找到适合自己的好方法了吗?

30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衣服?

31元36元39元24元。

1、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思路与方法。

3、谁获得了老师送给你的10分呀?

除数不接近整十的除法。

140÷26=。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九

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本章的重点是整式的乘除,作为整式除法内容中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同底数幂除法性质的延伸,又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础和关键,因此本节的重点是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与应用.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是本节的难点.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计算过程中,既要对两个单项式的系数进行运算,又要对两个单项式中同字母进行指数运算,同时对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加以注意,这对于刚刚接触整式除法的初一学生来讲,难免会出现照看不全的情况,以至于出现计算错误或漏算等问题.

(1)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的实质是把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转化为同底数幂除法运算,因此建议在学习本课知识之前对同底数幂除法运算进行复习巩固.

(2)要熟练地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必须掌握它的基本运算,幂的运算性质是整式乘除法的基础,只要抓住这关键的一步,才能准确地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

(3)符号仍是运算中的重要问题,用单项式以单项式时,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和只在被除式中出现的字母及其指数.

1.理解和掌握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2.运用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

3.通过总结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通过法则的应用,训练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尝试指导法、观察法、练习法.

三、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熟练地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难点根据乘、除的运算关系得出法则.

1课时.

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

(一)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除法,请同学们回答如下问题,看哪位同学回答很快而且准确.

(l)叙述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

(2)计算:(1)(2)(3)(4)。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m,n都是正整数,且mn)。

【教法说明】通过复习引起学生回忆,且巩固同底数幂的除法性质.同时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注意要指出零指数幂的意义.

2.指出问题,引出新知。

思考问题:()(学生回答结果)。

由一个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运算.

师生活动:因为。

所以(在上述板书过程中填上所缺的项)。

结合引例,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否定、纠正,同时板书.

一般地,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如何运用呢?比如计算:

学生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根据法则回答问题.(教师板书)。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乘、除法的运算关系,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总结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教师给出,紧扣计算法则,在师生互动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思维.

3.尝试计算,熟悉法则。

计算:(1)(2)。

(3)(4)。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尝试完成计算题,同桌互相帮助,然后与课本146页例题解答过程相对照,看自己的解答有无问题,若有问题进行改正.

【教法说明】教师结合的演算,使学生对法则的运用有了初步认识;例题由学生尝试完成,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法则、掌握法则、印象更为深刻;也让学生自己发现解题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4.强化学习,掌握法则。

练习一。

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细心观察思考后,分别找4个学生回答,其他学生对他们的回答进行肯定、否定或纠正.

【教法说明】(1)、(2)、(3)小题中的错误,均是学生在计算时常出现的错误,通过这组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法则对可能出现的计算错误引起注意,从而培养学生解题细心的习惯;除此之外,还可以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练习二。

计算。

(1)(2)(3)。

(4)(5)。

学生活动:5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讲评.

【教法说明】此题目的是使学生熟练运用法则进行计算,要求写清计算步骤,讲评时重复法则,并纠正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提醒学生计算时要耐心细致.

练习三。

计算:

(1)(2)(3)。

(4)(5)。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5名学生板演,然后学生自评.

【教法说明】通过练习二,学生对法则已基本能够熟练运用,对一些容易出现的错误,也得到了纠正.适时给出练习三,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得到强化,学生自评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练习四。

把图中左圈里的每一个代数式分别除以,然后把商式写在右图里.

学生活动:学生理解题意后,分别由3个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给予判断.

【教法说明】此题目的是使学生在进一步运用法则进行熟练计算的同时,渗透集合与对应的思想,但教师不必说明.

(二)小结。

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归纳与总结,教师给予引导或补充.

【教法说明】课堂小结由学生来完成,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又可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必做题:p148a组1.(3)(6),2.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1、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只兔。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2、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3)教学除法算式。

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的平均分,要坐3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12个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12÷3=412表示12个苹果;3表示分给3只小熊;4表示每只分到4个。

三、

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干嘛?1、教学例题。

(1)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情景图(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完成“试一试”

8代表8支铅笔;2代表2位小朋友;4代表没人分到4支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

总结。

: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六、布置作业: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

1、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出示教科书82页挂图引出问题。

请学生把图意说一说。然后分角色说出……。

长颈鹿:春天到了,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鸟:谢谢您,长颈鹿大伯我们回来42只小鸟,您要给我们几间房子?

2、学习新知。

(1)用6的口决求商。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这42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要住6只,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7只,……。

师:是怎样想的?

生:因为42里面有7个6,所以是7只。……。

师:怎样列算式?用哪句口决?

生1:6乘以7等于42,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2:42除以6等于7,口决:六(七)四十二。

生3:42除以7等于6,口决:(六)七四十二。

师:到底是几只,哪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呢?

生:第二位是正确的,应该是7只。

师:请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生:……。

(2)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生:48除以6等到8,……。

二、练一练。

第一题:学生独自完成。

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用哪句乘法口决。

第三、四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然后集体交流。

第五题: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说说故事的情节,然后算出每一幅图"平均每人吃几个"。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二

1.通过平均分小棒的活动,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与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知道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名称,并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

2.通过沟通平均分小棒的操作、列除法横式、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感受有余数的除法的多种表征方式。

3.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以及理解除法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除法竖式中每一部分的含义以及除法竖式的写法与众不同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题目,明确题意。

教师(出示题目):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结果怎么样?

教师:请你们读一读,并在小组内说说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独立审读题目后交流审题结果。

教师:13根小棒指的是什么?每4根分一组是什么意思?

教师:结果会怎么样呢?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方法?

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1:列式计算。

13÷4=3(组)……1(根)。

教师:

13、4、3、1分别表示什么?13÷4=3……1表示什么?

预设2:摆(圈)小棒。

教师:仔细观察,这位同学先做了什么?(先拿出13根小棒。)。

教师:接下来他又做了什么?(有4根就圈一个圈,有4根就圈一个圈。)。

教师:圈了多少个圈?是多少根小棒?还剩多少根?(圈了3个圈,一共圈了12根小棒,还剩1根小棒。)。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这个同学分小棒的过程?

让学生体会: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可以分3组,还剩1根。

教师:摆(圈)的过程和算式的书写过程哪里相同?哪里不同?它们都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沟通符号表征、图形表征、语言表征三者之间的关系,体会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表征形式,但含义是相同的。)。

二、根据平均分的操作理解除法竖式的写法,明确竖式中各数的含义。

1.整体感知写法。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摆或者画的方式,有的同学列出了除法算式,都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平均分13根小棒。这个除法算式,我们叫它横式。除法算式还可以写成竖式的形式。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出“3叫商,4叫除数,13叫被除数,1叫余数”。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提问,理解12是4和3的乘积,即除数和商的积。

2.沟通平均分操作与书写除法竖式之间的关系,理解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1)建立联系。

教师:知道了每个数的名称,那你们明白竖式中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吗?

教师:看来这对大家有些难度。下面我们就对照平均分小棒的操作过程,一边分小棒,一边写一写除法竖式。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边分、边写、边说。

(2)沟通关系。

教师(板书):表示。

什么意思?

教师(边写边说):再写被除数13(要分的13根小棒)和除数4(每4根一组),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组。)。

教师:请你按要求把13根小棒,按照每4根分一组,再重新分一分。

教师:结果是可以分成3组,这个“3"写在哪里?

教师: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板书:)。

教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13根小棒,每4根一组,可以分3组。)。

教师:谁能边分边说说竖式中每一个数的含义?

教师:要分13根小棒,现在已经分掉了多少根?你从哪里知道已经分掉了12根?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组有4根,有这样的3组,3个4是12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商乘除数,3×4的积是12。

教师:这个“12”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它是怎样算出来的?(板书:12。)。

教师:我们画一条横线表示按要求分了一次。(板书:。)。

教师:这条横线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要分13根小棒,已经分掉了12根小棒,还剩多少根?你是怎样知道的?

使学生体会: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还剩1根小棒。从算式中我们可以用要分的13根减去已经分掉的12根,还剩1根。

教师:这个“1”写在哪里?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它是怎样算出来的?(补充板书:1)。

3.回顾对比,理清写法。

教师:我们一边分小棒一边写出了这个除法竖式。请同学们认真地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又是怎样写竖式的?竖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想完后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点帮助学生建立分小棒的过程与写除法竖式的过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边分小棒边写竖式这种对应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在直观操作的基础上理解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为其今后进一步自主学习除法竖式的写法奠定基础。在回顾对比的过程中,对横式写法和竖式写法进行比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表征形式的理解。)。

4.尝试练习,进行巩固。

教师(出示第62页“做一做”第1题):请你边分边写除法竖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汇报。

5.通过迁移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如果我们有6根小棒,每4根一组,结果会怎么样呢?请你自己分一分,写一写。

学生活动,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选取典型案例。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这个除法竖式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2)竖式中两个16表示的意思相同吗?它们分别表示什么?

(3)你发现这道题和刚才的题目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分完后没有剩余的时候,我们怎样表示?

6.巩固表内除法竖式。

教师(出示第63页“做一做”第2题):请同学们先自己读题,然后圈一圈,写一写。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察,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况,选取典型案例并组织交流。

教师:这个竖式表示什么意思?竖式中每个数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三、对比反思,总结全课,积累经验。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概括能力。

1、出示p19植树情境图,引导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师板演:422 522)

2、师:422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3、同学们会口算出答案,那么怎样用竖式计算呢?(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除两位数。

1、教学例1 422=21

(1)用竖式计算,你们会吗?试试看。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比较一下,你喜欢哪一种算法?说说理由。

(3)师边用电脑演示边讲解: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请哪位用第二种方法做的同学上来讲解一下。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列竖式算522

2.教学例2 :522

(1)学生独立计算后反馈。

(2)你们同意哪一种算法?学生讨论后得出。

(3)师:让我们借助小棒验证(师生共同摆小棒,师边演示边讲解)

(4)我们再看一看电脑是怎样算的?(电脑演示)谁愿意当小老师把电脑演算的过程再说给大家听听?(指名学生叙述计算过程)

(6)指导看书质疑

1、完成p20 做一做 1。

2、比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0 做一做 2。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新的知识?

2、师总结。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四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一、复习导入。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180÷90=300÷50=。

83÷40≈123÷60≈720÷81≈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132÷6(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1指名说后师小结: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学生估算。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

(a)生1:写在十位。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

(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生1:十位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30×5=150﹥140追问:咱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

2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习。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出示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以下练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作业。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五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操作、观察、归纳概括能力,有了以前学习分数乘法、倒数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涂一涂、算一算、想一想、填一填的活动来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大。

《分数除法(一)》是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就是把4/7分别平均分成2份、3份,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教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导学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去探索新知,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长方形纸、课件。

(1)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教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同桌之间交流想法)。

自主学习提示。

1.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一涂,算一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同桌之间说一说彼此的想法。

3.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2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一)来涂一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一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把一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一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谁能根据这一过程列出一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师提问:计算时为什么要用×1/3?)。

观察3和1/3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一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三组算式)。

1/3÷54/5÷31/3÷5。

指生口算。

让学生观察每一组算式,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一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学生口述算法后)。

1、算一算。

9/10÷3015/16÷20xx/15÷218/9÷65/6÷15。

2、填一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26页填一填,想一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指生汇报完成情况。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一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指生口头编题,其他学生解决)。

学生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过的快乐吗?学习本来就是一件快乐的事,老师希望今后你们能快乐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22页练一练。

整数除法教学设计篇十六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1.掌握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的算理。

2.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准确书写商的位置。

明确算理,准确计算。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一)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之前,老师先来考考大家。

课件出示:( )最大能填几?说说你的想法。

30×( )61 20×( )84

40×( )270 60×( )378

70×( )270 80×( )330

(二)、投影48÷4= 42÷8=

教师:这里有两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谁还记得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的法则是什么?

(投影学生练习纸,汇报笔算过程)

教师小结:那看来,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大家掌握的很好,那如果除数是两位数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研究:笔算除法(板书)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通过读书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书馆去看看。

课件出示: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学生:这里有92本连环画,178本故事书。各种书每班30本。

教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随机板书:(1)有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怎么列式?

学生:92÷30(教师板书)

教师:好,其他同学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板书:(2)有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教师追问:会列式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78÷30=

3、迁移引导,解决问题

1.算法多样化

教师:同学们,像92÷30这样的算式,谁有好办法能够很快的就算出结果?

学生:92÷30=3……2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的回答

1:30×3=90,90<92, 90+2=92,所以92÷30=3……2。

2:92≈90,90÷30=3,所以 92÷30≈3

教师评价:除了想乘法做除法和估算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列竖式计算。

2.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教师板书竖式边说: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笔算呢?请大家结合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法则,两人一组讨论除数是两位数该如何笔算,然后把竖式写下来。

(学生组内交流,教师下去巡视并选择做对的学生上台板演)

教师:你能来说一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他说的好不好?那我有个问题不明白,为什么商3要写在个位上呢?

(投影错误的解答过程)

教师追问:哦……那我们看这位同学出什么问题了?

教师评价学生生回答:你可真善于观察。那么他们说的到底对不对呢?我们来一起验证一下。

教师:练习纸上画着92根小棒,就代表92本连环画,那么每30根为一份,到底能分成几份?请大家动笔圈一圈。(课件出示小棒图)

教师:怎么样?(可以分3份)

课件演示

教师:那么这个3表示什么?谁再来解释一下?(出示课件填空)

教师:因为是3个30(“个”字强调),所以……?

(商3,要把这个3写在个位上。)

教师:恩,写错的同学一会儿把它改过来。那谁能再来说说这道题的笔算过程?

学生:92除以30,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所以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把3写在个位上。30×3=90,92—90=2。所以92除以30等于3个余2本。

教师:好,你能告诉老师90是怎么得来的?

教师:2表示什么?

(表示还剩余的连环画的本数。)

教师:那既然是有余数的除法,我们还得注意什么?

(余数是不是比除数小。)

教师:最后别忘记把得数写在横式的后面,然后写上答案。

请大家完成书中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逐题汇报。

3. 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发现问题。

请正确的学生上台板书

学生板书: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笔算过程吗?

教师:那要是商6会怎么样?

教师:最后我们来检验一下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吧。怎么样?(余数小于除数)

教师:所以得数是5个余28本,答:可以分给5个班,还剩28本。

教师:咱们再来完成几道题。(做一做第2题)抽生汇报结果及1、3题的计算过程。

教师:谁能任选一题,来说一说你是怎么试商的?(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4、比较分析,归纳算理。

教师:被除数一个是两位数,一个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整十数),商都是一位数。

教师:那么这样的除数是两位数、商又是一位数的的除法到底该如何笔算呢?你能用自己的话归纳总结一下吗?(两人一组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

教师评价:那么如果有余数,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随即引导:同学们说的真好。为了方便同学们记忆,老师将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步骤编成了歌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除到哪位商哪位,除数当姐,余数当妹,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师:希望今后大家在计算的时候,能够运用歌谣,准确计算。

教师:接下来到了我们学以致用的时间了。

1. 说出各题的商是几,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书本74页第2 题)

教师:分析题目,已知什么,求什么。独立列式计算。汇报

教师:同学们,看来我们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教师:40分钟过得真快,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在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902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