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统计的教案(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3:58:50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2-05 03:58:50     小编:紫薇儿

教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的依据,它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教案的更新和改进要根据教学实践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份优秀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一

近段时间各种水果陆续成熟,上周我们刚刚带领着小朋友一同收获了幼儿园的琵琶,我们以“琵琶”为主题,组织幼儿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关于琵琶的知识。在过程中,小朋友很积极、主动分享着有关各种水果的话题。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春季到初夏时期的时令水果,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知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小朋友对各种水果的喜好。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能简单分析并描述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

2.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活动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表,展示板,视频仪,彩色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视频出示随意摆放的.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幼:不能。

师:你们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

(幼儿在表格上排列水果,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排法展示在视频仪上,并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看上去好像西瓜最多,其实草莓最多。

师:谁有好办法?

幼:可以用画圆圈来表示西瓜,有几个西瓜就在几个格子里画圆圈。

幼:可以用短线表示,比如有几个梨就在几个格子里画上短线。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教师展示幼儿的方法。)。

师:这三张图片哪一张看起来最清楚?

幼:涂颜色的看起来最清楚。

师:为什么?

幼:用涂颜色的办法记录这四种水果的多少,纸上就会出现四种颜色的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幼:在图上标上数字。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xx莓最多,西瓜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菠萝有6个,比草莓少2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冷餐会”,我想知道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用刚才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一下吧。

2.抽样调查。

师:如果一个个问小朋友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先调查一半小朋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在4种水果中挑一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贴在展示板上,每人只能贴一张,再请一个小朋友整理水果图片,一个小朋友用即时贴在表格内表示色柱,制作统计图。

3.分析应用。

活动结束:

互相探讨。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三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一、初步感知,了解统计。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三、操作练习,巩固游戏。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四

1、学生能够通过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在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的不同表现形式,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条形统计图表示的数量不仅与所画直条的长度有关,也与一格(1刻度)所表示的数量有关,在矛盾中发展思辨能力。

3、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知道在确定一格所表示的数量大小时,须考虑到统计表所提供的数据大小,以使统计图能够完整地表示统计数据,在过程中发展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根据统计表的数据合理定制一格表示的数量。

创新意识、思辨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推理能力。

一、复习引入。

2、学生尝试思考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新知探究。

1、交流成果:

a.统计图改成向右画后能够解决问题。

从这个小小的转变中启发思想。

小结:条形统计图可以是向上的,也可以是向右的,还可以向左,向右。可以向上下左右任意一个方向。

评价:谢谢这位同学,不仅完美的解决了问题,还让我们知道了条形统计图别的表示的方法。

2、交流成果:

b.对比向上加格子的方法与一格表示2的方法。感受数学中更简洁的方法。

3、看来直条表示的大小与每一格表示的数量息息相关,那么这张统计图与刚才又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这张图你能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吗?小结:在条形统计图中,直条越长,表示的数量就越大。

4、2号售货亭的统计图呢?在这8种食物中,谁能一眼看出哪种食品最受欢迎?小结:同一张图表中可以通过直条的长短判断多少,不同的图表中必须确定每格表示的数量后才能比较。

5、为什么2号收货站的图标每格表示的数量要和1号不一样?高度不合适。

6、那么你能根据统计表选择合适的统计表呢?(用手势表示)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509030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252035球类排球足球篮球数量(只)20126小结:在选择统计表时,要考虑到最大数据能否统计进表。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五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使学生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的用途;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一、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条形统计表,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统计图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我校1998~xx年人数统计图。

(2)观察这张条形统计图你认为在制作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统计图要标明统计图的名称、制作时间、统计项目等。统计图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射线。与水平射线垂直的射线的每一小段长度都相等。

2、制作全校各年级人数统计图。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1、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

2、你已经知道了关于“条形统计图”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

五、课内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2题。

创意、作业。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六

1.乐意与同伴交流学习过程,体验同伴互助的快乐。

2.初步认识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学会用统计的方法认识事物(事件)。

4.进一步提高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数据。

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和感受统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分类整理到表格统计的过程。

动物面具四个、水果图片四个、统计表、方片若干。

1.教师:昨天,老师收到了森林国王的一封信,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参加他们的化妆舞会,你们想不想去呀?不过我想看看男孩子多还是女孩子多。你们有什么办法能一眼就看出来吗?请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方法,推出一种方便又快捷的方法。(引出统计图,初步了解统计图)。

3.小结:原来这个统计图可以又快有准确的看出男孩多还是女孩多。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

3.小朋友们喜欢的面具都不相同,老师不知道每种面具要做准备多少个,怎么办呀?

4.请幼儿在喜欢的面具下面贴方片,再数一数,就可以知道每种面具各有多少个了。

5.师生共同整理,教师画出统计表。

1.教师:舞会上还得准备点水果,那我们带上一些吧!老师准备了四种水果,请小朋友们帮助老师统计需要各种水果的数量(教师出示四种水果:苹果、桔子、梨和西瓜)。

2.请小朋友们自由选择水果,找出小组最喜欢的水果。

3.整理并完成统计表,找出大家最喜欢的水果。

小结:小朋友们,我们在舞会的准备中学习了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知识——统计(板书课题),填写的表格就叫统计表,我们通过统计知道了小朋友喜欢什么面具,喜欢吃什么水果,统计的用处可真大呀。

小百科:统计是汉语中的“统计”原有合计或汇总计算的意思。英语中的“统计”(statistics)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tatus,是指各种现象的状态或状况。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七

1.幼儿合作进行第二次调查;。

2.引导幼儿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这个调查表中,你能看出几个小朋友喜欢吃琵琶?几个小朋友喜欢吃樱桃吗?”

“你怎么看出几个人喜欢吃琵琶吗?”

“怎么知道是3个呢?表上没有数字3呀?哦,要数数。”

小结:如果调查的人数再多一点,你觉得这样的记录方法容易马上看出结果吗?对,不容易。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八

还有一种记录方法,也能让我们知道调查结果。

“谁能看出这张表想调查什么?“。

“怎样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结果是什么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旁边的一列数字是什么意思?”

小结:横线下面记录了要调查的内容,横线上面用格子记录数量,要注意格子和数字对整齐。

“你能用这种方法来统计一次你们这组几个人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3.分享交流。

“这是xx的,能看出结果吗?记录的真清楚。”

“这张能看出结果吗?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结:记录时符号要分清楚,格子的数量要准确,最好和左边的数字对整齐,从下往上记录,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结果。

4.对比分析幼儿两种记录方式,了解不同的记录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结:其实,每种记录方式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这样的记录表能让我们很快看出几个人,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人,而这张表就能告诉我们是“xx、xx喜欢琵琶”当我们要知道具体是谁喜欢吃琵琶的时候,这样的记录方法更清楚;当我们想要知道是几个人时,这样更方便。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九

一、建立健全各种登记、统计制度。

1、出勤登记表 ;2、传染病登记表 ;3、疾病登记表;4、晨间检查记录表 ;5、预防接种记录表6、体弱儿童管理记录表7、体检锻炼观察表;8、缺点矫治记录表;9、膳食调查记录表;10、体格锻炼观察表;11、意外事故登记簿;12家长联系簿。

二、卫生统计要求做好: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评价、出勤率、缺点矫治率、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率、预防接种率等项统计,并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

三、对规定的各种卫生保健资料,在日常工作中要及时如实填写登记,尽量保持资料整洁和完整,绝不允许私自涂改、造假作弊。定期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分类和装订,归档保存。

范文二、

卫生统计要求做好: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评价、缺点矫治率、各种常见病患病率、传染病发病率、预防接种率等项统计。

1、做好十项记录工作,记录要清楚。

2、每天晨检、午检、并做好记录。

4、对幼儿的各种疾病做好记录,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5、各种卫生检查均做好记录,对每天的消毒情况、幼儿的特殊情况均做好记录。

6、收好幼儿的中药、中成药、西药,并按时为幼儿服药,中药烫后为幼儿服,并做好记录。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

孩子们进入中班后,对自我有了更进一步的熟悉,喜好凭据本身的喜欢来自由选择一些事物或做出某个决议。本次运动先生连系“我喜好吃的食品”这一主题,让孩子们在自立选择的愉悦气氛中感知统计的差别要领,积聚有关统计与记载的履历,体验运动的快活。

1、对统计运动感爱好,开端形成少数听从多半的法则意识。

2、勇敢选择和思索,并实验用统计的要领办理生存中的题目。

3、凭据本身的选择举行记载,积聚有关记载、统计的履历。

1、履历预备:具备肯定的点数本领;幼儿手工制作已有开端的统计履历。

2、质料预备:什物图片、磁铁、黑板。

1、谈谈本身喜好吃的.食品。

2、选择本身爱吃的食物种类,实验用多种要领统计人数。

(1)评论辩论:“有什么措施可以知道每种面点有几多人喜好吃?”

(2)选择要领,统计出每种面点喜好的人数,找出喜好人数最多的生果。

(3)用差别的要领统计出选择人数最多的食物种类(蔬菜、杂粮)。

3、小结:“在各人看法差别时,就可以用统计的要领,知道大多半人的设法主意,少数人听从多半人。”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一

人们与植物相依为命,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树木获得大地之肺的美誉。孩子们每天都在大树下玩耍做游戏,大榕树给小朋友荫凉,桂花树香飘满园,荔枝树果实累累。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统计树木也只是一种意识,数据是否准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和树木的感情。

1.通过活动,幼儿知道校园美化绿化好处。

2.尝试在树木、数字和符号之间作记录。

3.逐步培养幼儿对树木的感情。

树木统计表等(附表0)。

1.幼儿和老师讨论:幼儿园里有许多树木。大树、小树有多少?开花和结果的树有多少?你最喜欢的树有多少?我们用统计表记录下来。

2.小朋友自由地组合,或单独进行,每人一张树木统计表格,需要时再领。

3.记录方法要求:

可以用手绘一棵树,代表实物一棵树;

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表示实物一棵树;

可以直接用数字来表示;也提倡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记录;

4.记录内容。

幼儿园花树有多少棵、幼儿园果树有多少棵、幼儿园榕树有多少棵、你喜欢的树有多少、你要种什么树等。

5.一个统计表统计一种树,几种树用几个表,鼓励小朋友积极主动。

6.老师把小朋友的“树木统计表”收集,进行讲评表扬。

1.老师和小朋友从记录中统计出幼儿园花树、果树、榕树、小树、你喜欢的树、你要种的树等等公布出来,大家享受树木和数字的劳动成果。

2.请小朋友提建议,幼儿园里还种什么树,你认为种在什么地方。

3.你喜欢哪棵树,你怎样关心爱护它。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二

1、对滚动的物体发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活动准备方形积木若干和球、木棍等各种圆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1、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怎么样了?还有哪些东西会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3、教师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1)你玩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玩的?为什么它们会滚动呢?

(2)引导幼儿讲述自己在玩中的新发现、新问题。

教师:小朋友,在玩的时候,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启发式提问:它们滚得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幼儿再次自由造作材料,探索圆形物体滚动轨迹的不同。

教师:为什么有的物体滚一下不动了,有的能滚很远。有的可以到处滚,有的却朝一个方向滚。为什么有的滚得很直,有的会拐弯。

三、幼儿再次操作材料,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1、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操作。

2、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为什么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

3、教师操作两种不同的形状的物体,验证幼儿猜想。

一次性纸杯滚不直是因为两头粗细不一样。

四、幼儿滚动自己身体。

小朋友,我们的身体也会滚动,大家一起试一试。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三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重点:学习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难点: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水果图片,统计图,展示板,多媒体课件,彩色即时贴。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四种水果,看看是那四种水果?

(视频出示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师:每组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数一数,比一比。

(从下往上排队,水果标识在下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讨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并把表格贴到黑板上。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

师:谁有好办法?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

出示多媒体课件(教师展示涂颜色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

师::涂颜色的`看起来非常清楚。这时就会出现四个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出示统计图展示板)想一想,图中的四个柱子、数字、水果标识都告诉我们什么?。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西瓜最多,梨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苹果有5个,比草莓少1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2.小组讨论结果展示。

师:请每组出一名小朋友,拿着统计图说一说。

3.分析应用。

师:根据这些统计图,我们知道了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数学练习册》统计练习题。

静下心来思考,在整节课中存在许多以上不足之处外,还有一个就是自己本身存在的一些不太注意的细节,如:如果教学中语言更精练,提问更有针对性,让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大胆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练习设计更有坡度一些,我想本节课效果会更好。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亲和力与学生溶为一体,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的生活事例,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分析,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探索中,发现规律、自主构建、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并初步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四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在图表中表达。

锻炼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教具:动物实物图一张,统计表1张,动物头像10个,彩笔、数字印章若干。

集体活动。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小朋友,看一看这幅图上有什么?”“有哪些小动物?每种小动物有几只?”(请个别幼儿回答,集体验证)认识图表,学习记录。

a:“请小朋友看看这张纸上有什么?(横竖线格子)”“那它叫什么名字呢?”(图表)“你能不能想一个办法用这张图表来记录那幅图上每种动物的`数量?”

b:“这张动物图表如何进行记录呢?”帮助幼儿在图表相应的位置记录。如:“图上的猫有几只?”“应该在图表什么位置上记录?”

小组活动。

第一组:记录动物数量。

“先看看图上有哪些动物,每种动物有几只,然后将每种动物的数量记录在图表上。”

第二组:添、去点子。

“这一组的游戏是我们中班玩过的,谁能说说怎么玩?”

第三组:依样贴图“把材料纸上贴的图形从前到后读一读,想想接下去应该贴什么?找出图形排一排贴上去,再由前往后地读一遍。”

活动。

教后感:幼儿先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果,然后再进行活动,这样的形式较好,幼儿很容易掌握。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五

近段时间各种水果陆续成熟,上周我们刚刚带领着小朋友一同收获了幼儿园的琵琶,我们以“琵琶”为主题,组织幼儿通过观察、品尝、制作琵琶膏等一系列的活动,学习关于琵琶的知识。在过程中,小朋友很积极、主动分享着有关各种水果的话题。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帮助幼儿了解春季到初夏时期的时令水果,提高幼儿与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知调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每个小朋友对各种水果的喜好。

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3.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重点:

1.能根据主题分组制作调查表,并将其调查结果运用条形统计图进行记录。

2.出现争执时,愿意听取他人的意见。

难点:

能协商、分配任务,与同伴合作进行调查统计,体验不同统计记录方式的特点和作用。

活动准备条形统计图图例、统计记录纸、任务卡、笔。

(一)以“近段时间水果”的话题,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

“小朋友们,昨天我们一起品尝了幼儿园的琵琶,好吃吗?”

“那谁知道还有哪些水果也是这段时间成熟呢?”

(二)引导幼儿根据近期时令水果的类型,分享自己喜欢的。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的新鲜水果上市,那你们都喜欢吃这里面的'哪些水果呢?谁愿意来分享一下!”

(三)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最受欢迎的水果”引发幼儿思考、讨论。

“这段时间有这么多好吃的水果,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每个小朋友喜欢吃的水果有哪些,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喜欢吃呢?最受欢迎的水果是什么呢?”

小结:对,要了解每种水果有多少人吃,哪种水果最受欢迎,不管一组一组地问,还是一个一个地问,都要通过调查才能知道答案。

(一)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调查,记录。

“刚刚我们说的要通过调查才能知道答案,那怎样做调查呢?可以怎样做记录?”

“调查表必须需要些什么?”

小结:可以制作一个关于近段水果的调查表,调查表必须要有调查主题、被调查的人、调查内容、调查人。

(二)引导幼儿共同确定今日的调查主题、被调查的人,以及调查内容、调查人。(调查近期水果,你喜欢什么?针对小组成员调查,最后标记组名)。

(三)出示记录纸、笔,幼儿分组协商、讨论,制作调查表。

“现在老师给小朋友提供了记录纸和笔,一组一套,请小朋友一起商量、合作,制作调查表,调查你们那一组小朋友都喜欢和不喜欢近期的哪3种水果?”

(四)个别小组分享、展示调查结果。

小结:1.符号不明确,不知道具体谁喜欢,谁不喜欢吃哪种水果。

2.调查过程中,漏掉了个别组员,导致结果不正确。

(五)幼儿第二次调查,并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1.幼儿合作进行第二次调查;。

2.引导幼儿了解调查表的特点。

“这个调查表中,你能看出几个小朋友喜欢吃琵琶?几个小朋友喜欢吃樱桃吗?”

“你怎么看出几个人喜欢吃琵琶吗?”

“怎么知道是3个呢?表上没有数字3呀?哦,要数数。”

小结:如果调查的人数再多一点,你觉得这样的记录方法容易马上看出结果吗?对,不容易。

(六)介绍新的记录方法,尝试用条形统计图记录小组幼儿喜欢的水果信息。

1.阅读条形统计图。

还有一种记录方法,也能让我们知道调查结果。

“谁能看出这张表想调查什么?“。

“怎样看出来的?你怎么知道的?还可以从哪儿看出来?”

“结果是什么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旁边的一列数字是什么意思?”

小结:横线下面记录了要调查的内容,横线上面用格子记录数量,要注意格子和数字对整齐。

2.幼儿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喜欢的水果情况。

“你能用这种方法来统计一次你们这组几个人喜欢吃什么水果吗?”

(提醒幼儿对照之前的数据)。

3.分享交流。

“这是xx的,能看出结果吗?记录的真清楚。”

“这张能看出结果吗?发现了什么问题?”

小结:记录时符号要分清楚,格子的数量要准确,最好和左边的数字对整齐,从下往上记录,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出结果。

4.对比分析幼儿两种记录方式,了解不同的记录方式反映出的信息也不相同。

小结:其实,每种记录方式告诉我们不同的信息:这样的记录表能让我们很快看出几个人,但不知道具体是哪几个人,而这张表就能告诉我们是“xx、xx喜欢琵琶”当我们要知道具体是谁喜欢吃琵琶的时候,这样的记录方法更清楚;当我们想要知道是几个人时,这样更方便。

引导幼儿回家后完成调查任务。

“你们家人最喜欢的四种水果做一个调查,每一种水果几个人喜欢吃,哪一种最受欢迎?哪一种最不受欢迎?明天带过来给小朋友分享。”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应从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去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

实施过程中,幼儿参与非常积极,能根据自我生活经验大胆分享,与同伴共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让幼儿在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但同时,在活动设计方面,还有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在谁来画调查表,怎么画的环节中,幼儿存在争吵,幼儿共同商讨、合作意识的意识方面有待提高。

二、活动环节设计紧凑,但在对条形统计图的记录方法上,介绍得不是很清楚,造成幼儿记录结果有误。

幼儿园统计的教案篇十六

1、设置情景,"农庄里收获了许多种子,王爷爷不小心把种子混在一起了,今天我们学做农庄小统计员帮助王爷爷把种子分一分,记一记。"。

2、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

出示种子统计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统计表。明确统计时要找到相应的标志,在它对应的格子里记录数字。

3、师幼共同完成种子统计表。

二、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小组合作完成统计表。

1、幼儿观看农庄小动物ppt,初次尝试记录小动物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动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把这么多动物又快又对的记录下来?教师引导幼儿小组合作记录小动物。

小组商量,幼儿自主选择统计的小动物。

观看ppt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交流分享记录的方法。

3、小组合作统计农庄里的小动物。

4、师幼共同检查每组统计情况。

三、独立完成蔬菜统计小统计员们,你能一个人独立的统计农庄里其它物品吗?那我们挑战一下吧!统计的又对又快、细心认真的小朋友活动后将颁发"农庄小统计员"奖牌。

1、幼儿观看农家菜园ppt。

2、教师提出比赛的要求。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自主评价统计表四、颁发奖牌,结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548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