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的观察日记(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3:43:04
最新四年级的观察日记(汇总9篇)
时间:2023-12-05 03:43:04     小编:念青松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一

新 居

今天,我那美丽的鱼缸里住进来了一个小家伙――小虾。这只小虾呀很活泼。可是它太孤单了,因为它没有伙伴。但我的朋友,别为它担心,大约三分钟以后,又住进了一位新伙伴――小烧火鱼,自从有了新伙伴,这里就热闹起来了。小虾和小烧火鱼相处得很好。小烧火鱼,不!小“姐姐”从水面拖下来些美味佳肴给小“弟弟”――小虾吃。小“弟弟”乘“姐姐”休息的时候,悄悄从后面绕过来,调皮地用长长的触须去挠小“姐姐”的尾巴。这位小“姐姐”呀,吓得一下子蹦出了水面。小“弟弟”却在水底抖动触须,挥舞着小脚,正高兴呢!

20xx年11月5日 阴

死 亡

可恶的死神把黑手伸向这对小“姐弟”中间,今天中午,可怜的小“弟弟”不幸去世了,“姐姐”非常难过,它老是悲痛地在小“弟弟”的身边游来游去。我见了也很悲伤,我把虾“弟弟”放进了旁边一个装着防腐药水的瓶子里,让“姐姐”能时时刻刻看见它。

20xx年11月9日 晴

解 放

小烧火鱼姐姐就这样孤独地生活着。尽管缸里装饰得是那么漂亮;水底的鹅卵石是那么光滑;水中的鱼草是那么嫩绿,可是小烧火鱼却如同坐牢一般。水面上浮着许多香甜可口的美味,可小烧火鱼连看都没看一眼。它一会儿停在水中,好像在思念死去已久的“弟弟”;一会儿又游到水底,对着鹅卵石,似乎在倾吐心中的哀情。看到这情景,我流下了眼泪。

啊!再见了小烧火鱼,再见了我的伙伴??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二

前几天,老师让我们回家泡豆子,每天观察一下豆子是怎么变化的。

我从冰箱里抓出一把豆子,检出坏的.,又放到杯子里用水泡上。

第二天,我换水的时候发现,豆子有些膨胀,像一个个喝饱了水的小孩一样。胚根四周还长出了些个小皱纹。

第三天,胚根上出现了小包,四周的皱纹不见了,变成了神仙的脑袋。我在妈妈的引导下,把水倒掉了,再给它们盖上了一成毛巾,又在毛巾上洒了一点水。我听妈妈说,盖毛巾是为了保持它的湿度,豆子要是长时间在水里泡着就容易腐烂。听了妈妈的话,心里想:原来泡豆子也有这么多的学问啊。

过了两天,胚根上长出了一两毫米的小芽儿,小芽儿十分细小,差不多有一个指甲那么厚,越往上越细。

又过了两天,芽儿长成了四五毫米的细针,身上深黄的衣服变成了浅黄的,芽儿是弯的,像月亮一样,十分美丽。妈妈对我说:“这种豆芽可以炒着吃,就像市场上卖的豆芽一样,不过,前两天新闻上说外边卖的豆芽里放了一种人吃了不好的东西。你看,自己泡的豆芽就是吃也放心啊!”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三

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种了六个小蒜苗。首先,我找了一个圆形的碟子,我把小蒜苗放进了碟子里,我专门把这六个小蒜苗摆成了五色花的样子,祝我的小蒜苗像花儿一样向阳。然后,我又在小蒜苗的家里接了一些水,好让小蒜苗快点长大。真期待小蒜苗发芽的过程啊!

10月13日星期三阴

早上,我刚起来连鞋都没穿,就跑到阳台要去看看我的小蒜苗,我跑到阳台后,发现小蒜苗露出了乳白色的头,它一定是在里面待久了,想出来看一看这美好的世界了吧!我看着这可爱的小蒜苗,心里不禁产生了一种自豪感:天哪!我竟然培育了一个小生命!

10月14日星期四阴

放学回到家,我满怀期待的跑到小蒜苗身边,我发现一个小蒜苗的头上长了一根绿色的头发,翠绿翠绿的,真可爱呀!上次长出来了头,这次长出来了头发,小蒜苗每天都在生长,我高兴的不得了呢!

10月16日星期六小雨

到假期了,我终于有时间好好陪伴我的小蒜苗了!

我来到阳台,发现小蒜苗的头发越来越多了,有的像旁边探头,有的笔直的、努力的向上长着,有的正在交朋友,有的正在睡大觉,我要不要把它们叫醒呢?算了,还是不要去打扰人家吧。

10月18日星期一阴

下午放学,我又去陪我的小蒜苗了,我发现我的小蒜苗的头发越来越长了,最长的那根都有九厘米了呢!头发的颜色也越来越深了,从翠绿变成了西瓜绿。小蒜苗的脖子虽然还是乳白色的,但头的上面已经变成浅绿色的了呢!

小蒜苗长大了!小蒜苗真的长大了!小蒜苗终于变成大蒜苗了!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四

今天,妈妈买回来几只螃蟹,它们又大又肥,而且有公有母,它们是黑绿色的。公的有大人巴掌那么大,母的略小一圈。它们长着长长的腿而且呈四折弯曲形状。公蟹的毛比较多,螯上布满了黑色的绒毛,腿上长满了小细毛。在它们坚硬的外壳上,有一个“几”字形图案。

20xx年10月19日

今天,我把螃蟹翻到背面,发现公蟹和母蟹肚子的形状大有区别,公蟹肚皮上的图案有点像缩小版的白塔寺;母蟹的肚皮一点也不尖,圆圆的像个栗子。

20xx年10月20日

20xx年10月20日

“吃螃蟹喽!”随着妈妈的一句话,我赶紧跑到餐厅,发现螃蟹已经变成了桔红色,而且舒展的趟在盘子里。我迫不及待的吃了口螃蟹肉,味道好极了。鲜中带油,油中带香,螃蟹真是人间美味!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五

蚂蚁是一种非常微小的动物,他们的力量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是,它们那一种死之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

我找来了两只蚂蚁,一些水,又找来了一根树枝,一块石头,准备开始我的实验了。

我有些同情这些小蚂蚁了,于是,我把树枝拿开,想要让这一只小蚂蚁变得更轻松,但是小蚂蚁并没有完全解脱,它在水里被泥土埋没了,尽管它拼命的挣扎着。但是仍然动弹不得,往前也不是,往后也不是,我凝视这这个娇小的身影,心中如同波涛汹涌的.江河在流动,久久无法平息。

它们明明知道自己很弱小,却拥有面临死亡时,求生的欲望。这令我非常的震惊。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六

有一天,我们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种大蒜。

放学的时候,我边走边想,一定要种出大蒜来。一到家,我就飞奔向厨房,大声喊:“妈妈给我一个大蒜。”然后我接过大蒜来到阳台看到一个空花盆,我先用铲子松土,再打几个小窝窝,接着把一瓣瓣大蒜插进小窝里,然后盖上一点点土,最后给他浇上水。

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跑到阳台,看我的大蒜有没有发芽,我一看还没有发芽,就失望的离开了。

过了两天,我又来看,发现大蒜发芽了,看着那嫩嫩的绿绿的小芽,我心里可开心了。

我多么希望你快快长大呀!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七

这个星期一下午,我放学回家后,爸爸说:“我们种一盆蒜苗吧。”我说:“好的。”然后我们找来了一个小盆子,从地里挖来了一些黑土,我和爸爸把蒜瓣栽入土里,种好后我问爸爸什么时候发芽。爸爸说:“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知道的。”

第二天早晨,一起床我就迫不及待地去看蒜苗有没有发芽,我几乎把脸贴到土里去了,可是一棵芽也没有看见。我心里想是不是土太干了。这时,爸爸看到我一副纳闷的样子,就笑着对我说:“没有那么快就发出芽来的,什么种子发芽都要有个过程,不会一下子就长出来,不过你要记得每天按时浇水。”我在盼望中又迎来了新的一天。

第三天早晨,我来到盆前,发现原来很平的土,今天怎么凸了起来。我挖开土一看,有一个白色的嫩芽,我欢呼起来:“我种的蒜瓣发芽了!”

到第四天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芽都钻出了土面,白色的嫩芽变成了翠绿色。

现在蒜苗已经长到十几厘米高了。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八

今天,孙老师布置了一项特殊作业——观察打算的生长过程。回到家里,我先挑选了一些饱满的大蒜,接着找来一个干净的盘子,再把蒜整齐地摆在盘子里,最后加了一些清水。我把大蒜种好可,它们会长成什么样子,发生什么变化?我好期待啊!我以后会好好观察大蒜,记下它们的变化。

第二天,我起床的第一件事,不像脑筋金转弯一样:睁开眼睛,而是观察我的大蒜,我的大蒜长根了!白白的、脆脆的,我真是太高兴了,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小蒜张“衣服”啦!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谜语:兄弟七八个,围着柱子坐,只要一分开,衣服就扯破。长了很多层皮呢,今天我的蒜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真的是太高兴啦!

第三天,中午放学回到家,我都来不及换鞋,背着书包就去看我的大蒜,哇!大蒜的根长的好长呀,像一条条长长又好吃的面条,我看着大蒜的根部直流口水。

第四天,我看我种的大蒜有没有什么更大的变化。我跑过去以后,哇!中午还没发芽呢,下午发的芽就高了许多,小芽嫩嫩的,颜色是翠绿翠绿的。我又仔细的观察后发现,还有一瓣蒜也长出了小小的嫩芽,这个芽很小很小,不仔细观察是发现不了的。大蒜的白根已经长的'很长了,像一条条白胡须,我喜欢我种的大蒜。

第五天,我下午放学第一件事就是观察我的大蒜。我一看就被吓呆了,我的大蒜比昨天的嫩芽长高了三倍以上,另外,我发现有一瓣儿蒜长嫩芽的地方鼓起来了,“太好了!”我真想把它的皮剥开时,爸爸突然:“不要把皮剥开!”我就问了:“为什么:”爸爸不紧不慢地说:“你帮它,它就会死掉,就像花朵必须靠它自己打开一样。”今天通过观察了大蒜我还知道了一个常识,真是太好了。

四年级的观察日记篇九

人们常说,“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可是“毛隙现象”却会改变大家的固有思维。水在不借助外力的前提下,原来也可以往高处流。

不信,请准备一团棉絮和几张餐巾纸,并把它们搓叠成约20公分的长条状,再将一头插进滴入蓝墨水的水杯里,然后把另一端竖立起来。

不一会儿,你会惊奇地发现杯中的蓝水,开始慢慢地顺着棉条和纸巾往上爬,刚才还洁白干燥的棉条和纸巾渐渐变湿,并染上浅蓝色。再仔细看,你会发现纸条变湿的速度明显比棉条快。

有趣吧,这就是“毛隙现象”,即纤维织物的微小孔隙(毛隙)会自动吸入水分子,且毛隙越多越接近水分子大小,它吸入水分的速度就越快。

这就是水往高处流,纸巾比棉条吸水更快的真正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0104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