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13:20:26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4 13:20:26     小编:飞雪

总结不仅仅是默默写下一段文字,更是在心中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挖掘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改进自己。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总结的好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一

学习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第三、四、五自然段),人类从生物的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

1、通过看动画、观图片知道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

2、通过自读课文、小组合作等方式知道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3、通过读信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人类“老师”的例子,开阔他们的视野。

探求人类以生物为师的其它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领会文中“流线体”、“薄壳结构”等科学术语。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和动画)。

上节课大家预习了《人类的“老师”》这篇课文,收获一定不小。今天,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希望大家好好地表现。

1、读一读。

破碎教训颤抖坦克机毁人亡。

超过均匀袋鼠机翼轻而易举。

2、想一想。

3、小结过渡:

师:大家的收获还真不小!接下来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你一定会有更多新的收获!

师:提问:老师为什么要加引号?(这里的“老师”不是我们平时所指的老师,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是特指,所以加引号。)。

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课上交流。

2、出示:(多媒体课件)。

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师:这两句都告诉我们人类的“老师”是自然界中的种种生物,意思是一样的,这在写作方法上叫什么?有什么作用?(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4、组织学生交流,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和动画,教师适时点拨、解说。

图片:鱼儿——潜水艇。

鸟儿——飞机。

蜻蜓——防震飞机。

苍蝇、蚊子、蜜蜂——新式飞机。

鲸——航行速度快的轮船(播放动画:人类由鲸的“流线体”受到启发,改进船体设计,大大提高轮船航行速度的过程。)。

鸡蛋——“薄壳结构”建筑。

袋鼠——越野汽车站。

贝壳——坦克。

5、小结:这些生物无愧于“老师”这个光荣的称号,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们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啊!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朗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1、奇思妙想。

学生小组交流,然后课上汇报。

2、展示资料库(多媒体课件)。

蝙蝠在夜间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它无论怎么飞,也不会撞上什么东西,这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秘密。科学家运用这个道理,制成雷达装在飞机上,飞机就能在夜间飞行了。

萤火虫——高效冷光源。

屁步甲——化学武器。

蝴蝶翅——迷彩服、装潢材料。

夜蛾——作战性能高的战斗机。

苍蝇——蝇眼照相机。

跳蚤——垂直起落的鹞式飞机。

海豚——快速度的潜艇。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哇!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我们怎么做?(学生自由说)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细心发现,不断探索!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趣。

教学重、难点。

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小的飞行家确实都是人类的“老师”。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集体交流。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四、板书设计。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鱼类潜水艇。

鸟儿、蜻蜓新式飞机。

鲸轮船。

鸡蛋壳建筑物。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三

1、检查预习,读词语。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机翼略重颤抖关键。

鲸鱼阻力模仿破碎。

机毁人亡轻而易举。

2读好下面两句话。

1、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飞行速度不断。

提高,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

破碎的现象,造成机毁人亡的惨祸。

2、而有圆圆的大头的鲸,却常常轻而。

易举的超过海轮。这是什么原因呢?

3、短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生动的实例,介绍了科学家从蜻蜓、鲸等动物身上得到启示,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4、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感触深的语句,批划。

(自己组织语言,多谈体会)。

5、指名读,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有圆圆的大头的鲸能轻而易举地超过船头尖尖的海轮?(要用自己的话说)。

书上怎么说,指导朗读。

6、师小结,齐读第3自然段。

7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研究大自然的特点和规律,研究生物的特性,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发明创造活动,更好地指导我们利用大自然的规律,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

8、比较《人类的老师》和《“打扫”森林》两篇短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介绍了自然世界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不同点:《“打扫”森林》讲的是如果人们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就等于毁灭了自然,是从反面来讲的;《人类的老师》主要是写科学家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有了发明创造,方便人们生活,是从正面讲的。

9、你还知道哪些人类从自然中得到启示,从而方便人们生活的例子?

建筑上的“薄壳结构”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地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鸡蛋捏碎。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了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以及其他很多著名建筑,屋顶都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

响尾蛇与现代军事装备响尾蛇的视力几乎为零,但其鼻子上的颊窝器官具有热定位功能,即使爬虫、小兽等在夜间入睡后,凭借它们身体所发出的热能,响尾蛇都能感知并敏捷地前往捕食。科学家根据响尾蛇这一奇特功能,研制出现代夜视仪、空对空响尾蛇导弹,以及仿生红外线探测器。

长颈鹿与抗荷飞行服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爬升的时候,由于惯性的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使脑子产生缺血现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从长颈鹿的身体构造得到启发。长颈鹿的脖子很长,脑子与心脏的距离大约是3米,要使血液能输送到头上,血压相对要高,大约是人体的两倍。但当长颈鹿低头喝水时,血液却没有一股脑地涌向头部。原来是裹在长颈鹿身体表面的一层厚皮起了作用。长颈鹿低头时,厚皮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使其不能因血压突然升高而发生意外。依照长颈鹿皮原理设计的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限制血压的作用,当飞行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还能压缩空气,也能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就此而言比长颈鹿的厚皮更高明了一步。

通楼房在这方面的不足。

遭到强台风的袭击,也不会有倒塌的危险。

(回答时不必和上面的内容一字不差,大致内容说下来就可以了,关键是要流利,用说的语气。)。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四

学生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

二、精读指导,理解感悟。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指名回答,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你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吗?

(2)指名读,齐读。

(3)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b.从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2.为什么鱼类是人类的“老师”呢?哪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

(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4、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专心、十分投入。那么,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9)课件出示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学习写法。

这一节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这一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交流(先写了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接着写了提高飞机的速度后的问题,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最后是科学家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创优了飞机。)。

(14)小结:课文第三自然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学习四-六自然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自然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自然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课件出示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自然段。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关于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课文有7个自然段。3、4、5自然段列举了三个例子,内容很具体,层次也很清楚,引人入胜。从中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新词。

2.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哪些老师启示了人类的哪些发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重点段,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具体介绍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呢?

2、那么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说明了自然界里有许多生物是人类的老师的呢?

3、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有关的自然段。(学生回答)。

二、学习第三段。

1、同学们,这三个例子写得很具体很有趣,下面请你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或者说最喜欢的一个认真读一读,注意要一边读一边想,争取把每句话读懂。

2、谁先来说说,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例子?

*第三自然段。

(2)小黑板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5)出示:人类自古就想像鸟儿一样飞上蓝天。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终于在1903年发明了飞机。

(6)指读句子。

(7)是啊,人类有了梦想,就积极地向自然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最后终于发明了飞机。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可见鸟儿就是人类的——(读题)。

(8)30年以后,人类在飞机上遇到了什么难题,又是怎么向动物学习寻求解决的方法的呢?(学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图片:教师解释,原来,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点,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所在。所以,人类从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机毁人亡的惨祸,可见蜻蜓是(指课题)——人类的“老师”。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投影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2)现在,飞机设计师吸取了这一教训,又注意研究了苍蝇、蚊子、蜜蜂等的飞行特点,又为科技进步作出了哪些贡献?(学生回答)所以说苍蝇、蚊子等昆虫是人类的——‘老师’。

(13)第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人类认真研究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并从蜻蜓等昆虫身上得到启发,不断提高飞机的性能,为科技进步作出的贡献。我们人类从1903年到现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时间,就研制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其实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启示啊!

(14)小结:课文第三段从人类遇到了难题,到向鸟儿、蜻蜓等昆虫学习,最后找到解决的方法,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这样的写作方法就是——(板书:具体介绍)。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三、学习四-六段。

1、刚才我们认真研读了课文第三段,收获真大!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交流自己感兴趣的例子。

*第四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2)老师这儿有一些图画,老师想请你看着图画来介绍你所感兴趣的这个例子,行吗?(投影图片)。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7)现在,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呢?(先在下面小声说,再指名说)(板书:轮船设计)。

*第五段。

2、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对第五段感兴趣?

(1)做一个实验:请学生和家长代表上台捏鸡蛋。(三个人)。

(2)为什么小小的鸡蛋这么难捏碎呢?投影出示句子: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3)这是一句因果倒装句,你们能“因为…所以…”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原来这就是鸡蛋壳所拥有的薄壳结构的特点啊。(出示词语:薄壳结构读好!)。

(4)从这种“薄壳结构”特点中,建筑师受到了什么启发?

(5)投影图片:看,这就是人民大会堂、北京火车站,正因为采用了这种“薄壳结构”,这些建筑风格是既坚固又美观,还大大节约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壳结构”的著名建筑还有许多。(图片欣赏,教师稍作讲解)就连我们学校的风雨活动教室也是采用这种“薄壳结构”建造的,其实这样的建筑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课后不妨去调查一下。

(6)下面我们拿好书一起把第五自然段来读一读,记住人类从蛋壳中获得的启发,进行建筑设计的例子。(板书:建筑设计)。

3、人类以生物为师的例子就只是这三个吗?你们还知道哪些?(引导学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说说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1)投影第六段,一起读读。

(2)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4、难怪作者最后要发出这样的感叹——(投影句子)。

(1)指读句子。引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2)齐读。你们觉得这个自然段跟课文题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

(3)学生自读课题和一二两节,讨论交流,体会前后呼应的写法。

四、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来大家对……发生了兴趣,为了让大家得到更多关于……的知识,老师送几个网站给大家,相信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收获。(投影网站)。

五、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搜集有关人类以生物为“老师”的文字或图片资料,下节课交流。

3、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斑点、防抖。

分蜻蜓——飞机。

流线体、提速。

鲸——轮船。

薄壳结构、坚固。

鸡蛋——建筑物。

……。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六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来,齐读课题。

生读。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答。

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呢,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34页,大声地,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课文读正确了,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好,开始读吧。

生自由读。

大家读得很认真,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答。

说的真好!第一个问题我么轻松的解决了,谁来攻克第二个问题?

生答。

找的真准!那本文写了哪几种呀?

生答。

很准确,那你能不能按照老师给的句式说一说呀?

(出示句式)。

生说第一句。

谁再来说第二句?

生说。

生答:不是。

文中只举了这十种生物做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举例子。第二个问题我们也解决了。那这些老师教会了我们什么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就要了解这些生物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就是他们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他们特点的句子,用横线标划下来,文中没有写的,可以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来了解,好,开始默读吧。

生默读。

大家读的很认真,现在请大家小组交流,完成你手中的表格。

生交流。出示表格。

大家讨论的很激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交流成果?其他小组认真倾听。

生说鱼儿,鸟儿,师相机出示。

生接着说蜻蜓,师出示这句话。

你能不能抓住这句话中的关键词语来概括出蜻蜓的特点?

生答(多找几个说一说)。一起说。

这个厚斑点还有个学名呢,你知道吗?

生答不知道。

生指,师相机提问,加深印象。

那这个翅痣有什么作用呢?

生答。连起来说,蜻蜓翅膀末端有……….。

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怎样学习蜻蜓改进你的飞机呢?

生答。

再和上面的连起来说一说。(多找几个)。

我们接着交流。

生说苍蝇,蚊子,蜜蜂,师出示。

鲸鱼。

知道什么是流线体吗?

出示,生读。

接着交流,生答鸡蛋壳,师出示薄壳结构。

指名读,齐读。

大家看,壳是个多音字,你还在哪些词语中见过这个字也读qiao的?

生答。

在地壳,薄壳结构,金蝉脱壳这些特殊词语中读qiao,其他一般情况下都读ke,例如本文中出现的贝壳,外壳,鸡蛋壳等,我们一起读。

生读。

那薄壳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呀?

生答,出示。

这句话有点难读,老师帮你使用了停顿符号,谁再来读?

生读。

我们也像学习蜻蜓那样抓住关键词语来概括出薄壳结构的特点。

生答。(多找几个)。

我们接着交流。

袋鼠,贝壳。

生读。

下面大家就按照这种方法介绍其他的吧。先自己练一练。

打断,老师发现大家遇到了一个难题,第三段有点难说,我们先放一放,先说其他几个简单的。

生练(出示)。

指明介绍。

现在放松一下,伸伸懒腰,我们来啃刚才那个最难啃的骨头。

出示第三段。

请大家快速浏览一遍这一段,思考一个问题,这一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答:时间顺序。

这一段中有哪些表示时间的词语,找出来。

生答:19。30年以后,现在。

同学们,其实这一段就是飞机的家族发展史,让学生化身飞机介绍。

那同学们,哪一部分用的笔墨最多?

是的,这一部分写的详细,其他两个部分写的简单,这就叫详略得当。

聚焦写的最详细的部分,按照遇到问题,以谁为师,找到问题的写作方法写写其他的人类的老师。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渎课文,弄懂三个主要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弄懂三个主要的例子中人类从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启发,解决了什么问题,培养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爱好。

一课时。

说话:大家一定知道许多有关“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立远大志向”的格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题激趣。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读题。

2,激趣。

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人类的老师是谁?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

过渡:那就请大家带着好奇心去读一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朗读课文在小组内评议,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读几遍。

3,同学们刚才读得真热闹,谁愿意来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名分节朗读)。

4,课文读到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类的老师是谁了吧?谁愿意来告诉大家?(指名回齐读最后一句(你是从文中的哪句话了解的?)。

三,精读课文。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要害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做上记号。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好,畅所欲言吧!

2.学生交流讨论。

师:刚才同学们交流讨论的十分热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种种生物为什么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联系课文把你读懂的体会到的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3.集体交流。

读懂并讲述清楚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从蜻蜓那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拟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拟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拟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话。

(1)齐读最后一句(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的确是人类的好老师。)。

(2)学到这,你对这句话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吗?

(3)齐声朗读,再来赞一赞这人类的老师。

6小结。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还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有待我们去发现。

四奇思妙想。

2看来,大家一定有许多奇思妙想,能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

五课外迁移。

作业超市。

1课外自己寻找并阅读介绍人类向生物学习的儿童科普读物。

2观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写观察日记,有爱好的可做实验。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八

班级。

四(4)。

学科。

语文。

课题。

教时。

两课时。

日期

2012、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第三、四、五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4、了解人类以生物为师的有关事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人类的“老师”》是一篇仿生学的课文,重点介绍了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等方面向动物学习的几个例子,具体说明了人类以生物为师,向自然学习的收获。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仿生学方面的知识,激发起探索自然的强烈愿望。

2、学生实际:课前可布置学生看课外书收集一些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便更好地揣摩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把课文读好。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到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获得了不少启发,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要待我们去发现。

第一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3分。

一、实验激趣。

做小游戏——谁是大力士。

学生做“手握鸡蛋”的实验。

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兴趣。

25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过渡:同学们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读了课题之后你最希望课文介绍些什么内容?

2、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按要求听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听准生字的读音;(3)用心听、看,嘴巴不出声地跟读。

3、指名朗读课文,朗读时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

4、你会给课文分段了吗?

交流:

人类从“老师”那里可以学到些什么?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会读新词。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正确。

鱼儿、鸟儿、蜻蜓、苍蝇、蚊子等生物,都是人类的“老师”。

用“从……得到启示,发明了……”句式说话。

人类从“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如:科学家从鱼儿在水里自由升降的现象中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科学家认真研究了鸟类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开篇引路—举例说明—点题作结。

第一段(1)。

第二段(2—6)。

第三段(7)。

让学生通读全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文章结构。

12分。

三、学习生字。

交流中。

1、教师相机板书:

自由升降潜水艇何止机翼。

剧烈抖动破碎机毁人亡惨祸。

蜻蜓防止末端吸取教训。

略重一些苍蝇蜜蜂大头鲸。

厚斑点颤抖关键轻而易举阻力。

模仿速度捏碎承受薄薄均匀。

蛋壳建筑师轻便省料袋鼠跳跃。

越野汽车贝壳坦克某些新式。

坚固薄壳结构。

2、多音字:模(mo)(mu)。

行(sxing)(hang)。

薄(bao)(bo)。

3、写生字《习字册》。

学生自己学习后交流注意点(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交流)。

通过学习生字交流自己学习生字的好方法,从而相互启发,相互帮助。

第二课时:

时间。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5分。

一、继续感知课文内容,重点感悟。

1、读课题质疑:人类的老师是谁?他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呢?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2、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想,细细地体会,可以把关键的词句圈圈划划,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还可以做上记号。

3、交流人类在飞行设计、轮船设计、建筑设计三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学习的?

学生自读课文,体会理解。

学生交流讨论:

(1)科学家从鱼儿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现象得到启示,发明潜水艇。

(2)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从蜻蜓那儿找到防止机毁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3)工程师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师根据“薄壳结构”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们模仿袋鼠造出了会跳跃的越野汽车。

(6)人们模仿贝壳制成了外壳坚固的坦克。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自然界种种生物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老师?在读中体会、感悟。这样更能激发探索自然、获取知识的愿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5分钟。

二、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你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交流自然界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

从“……”中看出来了。省略了自然界还有很多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材料,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

通过合作的形式,交流课外知识,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10分钟。

三、小结并进行小练笔。

1、齐读课文最后一节,说说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以“的自述”来介绍文中的一种生物。

3、小结: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经过对许多动物的研究,人类得到了不少启发,但这远远不够,更多的奥妙还待我们去发现。平时我们要多观察,要用慧眼去观察,从中发现获得启发。

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

总结全文、呼应了全文、又点了题。

学习写作。

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全面而深刻地理解课文。这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作业。

设计:

小练笔“的自述”介绍文中的一种生物或课外的生物。

板书设计。

鱼儿(自由升降)鸟儿(飞行原理)苍蝇蚊子蜜蜂(飞行特点)。

自然界的种种生物鲸(体形)“薄壳结构”的特点。

袋鼠(跳跃)贝壳(外壳坚固)。

反思与重建: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九

1.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2.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2.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

1.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

2.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尊敬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一教学内容和相关基本要求设置的。尊师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进行过多次。本课教育的重点在:从教师工作的社会意义上认识为什么要尊敬老师,以及学会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一教育重点是符合该年级学生实际的。十二岁左右的学生,知识面扩大了,独立性增强了,在现实生活中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一些矛盾。因此,既有必要也有可能抓住上述重点对他们进行尊师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的尊师行为建立在更加自觉的基础之上。

本课的引入部分“述说”:“用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说说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的。”这一“述说”与学生贴得近,每个同学都可以讲出一些,同时这也与三至五年级的尊师教育相衔接。在教学中,要多请几位学生发言,以激发大家对老师的情感。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2.尊敬老师的主要要求。

本课的练习共有三个栏目。

1.帮助学生认识老师工作的社会意义,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教学中要按照上述层次逐步展开,并需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充满感情地进行讲解。

2.如何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是本课教学的又一重点。在教学中要按照课文中讲的三个层次一步步推进,并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三层次上。可以举一些事例尤其是本校、本班学生中的实例,来说明当老师有错时学生应怎样正确对待。

1.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2.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1.感激老师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2.对老师从内心产生崇敬之情。

1.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教导,对老师有礼貌。

2.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从个人和社会进步两方面认识老师工作的意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应与老师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

师问:老师每天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情?

学生回答。

师答:老师每天都要备课、讲课、辅导我们、批改作业。很辛苦,我们应该理解和尊敬老师。在我们的小学学习生涯中,你是怎样在老师的教育下成长的,讲一讲你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段。

播放录音故事:《外国尊师风尚》下载。

师问:在国外人们是怎样尊敬老师的?

学生回答。

板书:全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

师问:有的同学提到了教师节,那你们说说教师节你怎样做老师才最高兴?

出示扩展资料1《教师节最好的礼物》。

师问:佳佳同学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

师问:其实还有一个同学给教师写了这样一封信。

出示扩展资料3《给老师的一信封》。

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师小结:老师以他们的无私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敬。1985年我国还专门设立了教师节。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难免与老师发生误解或分歧,我们应该理解老师,以平和的态度交换意见。

板书:9月10日是教师节。

学生回答。

师小结:或者现在就给老师写封信吧!写下你最想跟老师说的话,和你最大的困惑,希望老师给你点建议等等,或就是跟老师说说心理话。

板书:

二向教师致敬。

全社会都应当尊重老师。

9月10日是教师节。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地朗读课文。

趣。

题,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人类的“老师”指的是谁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2、过渡: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学生接)鱼类是人类的老师。

课文还介绍了哪些人类的“老师”呢?它们为什么是人类的老师?我们这节课共同来研究。

二、抓住重点,精读指导。

师:为什么说自然界种种生物真的人类的好老师呢?

1、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2)、学生找一找,划一划关键的词句。

(3)、指名交流。

方法。研究苍蝇、蛟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造出了许多具有各种优良性能的新式飞机。

(2)小结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第4、5、6自然段。

(1)学生运用第3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4、5、6自然段。

(2)指名交流。

(3)教师适机引导:科学家为什么要去研究鲸呢?

科学家们模仿鲸的形体,改进了船体的设计,大大提高了轮船航行的速度。

壳结构”?(指名说说)。

过渡: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它有什么的作用?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们受到了启发,并有了很多发明创造,真不愧是人类的好“老师”!

更多的启发,产生更多发明创造!

2、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你还知道哪些?

3、集体交流。

察日记,有兴趣的可做实验。

种种生物受到启发。

鱼类潜水艇。

鸟儿、蜻蜓新式飞机。

鲸轮船。

鸡蛋壳建筑物。

袋鼠越野汽车。

贝壳坦克。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十一

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结合作业批改,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因此,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如何完成的教学设计,是上课的指南、备课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否科学,课题的引入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形成与分析是否准确、透彻并利于学生理解,定律、公式的概括与推证是否简明、严谨和具有启发性,实验操作是否清晰可信,例题的选取是否具有代表性、能否突出本课重点,学生练习题的份量、难度是否适当,小结是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通过课后反思与体验,结合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便会一清二楚。然后再对原有的教学设计进行审视和修订,扬长避短、保优弃劣,使之更科学、更完善,从而能够切实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十二

1、围绕话题展开训练,在师生、生生互动的交流中继续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清晰、有序地表达,使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口语交际素养得到提高。

2、在情境的创设及说话的训练中,使学生知道学习要做到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懂得从小就要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

3、以口语交际为凭借,在教师评,学生自评与生生互评中提高与人交流的信心和技能。

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普通话完整、清晰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及认真倾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

围绕中心话题展开语言训练,引导学生学习用具体事例交流自己的想法。

(一)巧设情境,引入话题。

板书:老师发现了什么。

(二)动脑思考,想象交流。

1、请同学们猜猜看,老师会发现什么呢?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对学生表达是否清楚,用词是否恰当作出评价和指导。

2、刚才几位同学说地非常好,你们能不能和他们说的一样好呢?同桌练说,互相评价,互相提建议。

3、指名说一说。谁来把你的看法说给大家听?(再说中师生进行评议,生生进行评议)。

(三)深入分析,自由表达。

同学们想一想,他们写一样的作业,为什么老师会有不同的发现呢?

1、指名说。(在着个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表达是否清楚连贯)。

2、指名学生再说,师生进行相机评价。

4、指名学生回答。你能劝说龙龙吗?

5、出示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按课件的形式练习劝说龙龙。

(四)结合实际,明理导行。

1、教师扮演记者,对学生进行采访。

2、同桌互相采访,教师明确要求:采访者要把问题问清楚,要引导被采访者结合具体事例谈,被采访者要回答要清楚明白,有条有理。

3、指名学生扮演小记者,对班级学生进行采访。相机进行评价。

(五)总结升华。

老师发现了什么。

态度大方表达清楚。

说普通话。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十三

学生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复习词语。

二、精读指导,理解感悟。

1.大家的回答都不够完整,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好这个问题吗?打开书本,从课文中找一找,看谁先找到?(指名回答,板书:自然界的种种生物)。

(出示: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1)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什么?

交流:(从“种种生物”知道了自然界中人类的“老师”很多。)。

(2)指名读,齐读。

(3)第二自然段:“其实,自然界可以充当人类‘老师’的生物何止鱼类一种。”

a.男生齐读。

(1)请大家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笔在书上划出原因。

(2)指名交流。(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齐读第一自然段。

* 第三自然段。

(2)课件出示:科学家从____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

人们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飞机设计。

(4)人类为什么要想发明飞机?人类是怎样发明飞机的?

(6)指读句子。

(10)出示句子:要是早知道这一点,科学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导朗读,读出惋惜、感叹的语气。

(13)学习写法。

这一节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这一小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的。

交流(先写了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接着写了提高飞机的速度后的问题,科学家从蜻蜓的翅膀那里得到启示改进了飞机,最后是科学家研究苍蝇、蚊子、蜜蜂等动物的飞行特点,创优了飞机。)。

(15)现在,让我们来仔细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吧!一起读。

学习四-六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1)你对这一段中的什么感兴趣?

(引导学生说好:我对人类模仿……)。

(3)你们觉得他介绍的怎么样?(评议)。

(4)是什么促使人类要向鲸学习呢?科学家从鲸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5)可见鲸是人类的——(读题)。

(6)喜欢这个例子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第五自然段。

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篇十四

1了解老师和她所教的学科,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喜爱老师的情感。

2学习“老、师、语、文”4个生字,并能在句子中正确认读。

3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朗读句子“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4学习运用“谁教我们什么”的句式进行语言表达,说说认识的老师。

1出示媒体:图上这位老师姓什么呀?

2师:有没有谁认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3师:这个字可以作为姓,我们班里有没有谁姓王的?自我介绍一下。

4这位老师也姓王,我们叫她“王老师”。

5学习“老、师”。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开火车读(开单轨,双轨和无轨火车)。

(2)做“小老师”的游戏,读准“师”的字音。

一名学生:请跟我读“师”,老师的“师”。

其他学生:“师”,老师的“师”。谢谢小老师。

说明:

(“王”字不是生字,班中肯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前就认识了,所以,教师只要引导他们说说是从哪里认识“王”字的?哪些同学姓王?既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为“王老师”这一词语的出示设下铺垫。当然要注意此时的要求不能定得太高,只要学生有表达的欲望,交流时能声音响亮,基本说清,教师就应该给予表扬。

教学“老、师”两个生字时,尤其要重视“师”字的读音,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跟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等等。)。

6听老师读句子:(注意要用心听噢,竖起小耳朵,眼睛盯着老师看)。

(1)师:问王老师教我们什么?(谁能告诉老师)。

(2)学习“语、文”在哪里看见过这2个字?(出示媒体课表)。

(3)找一找,课表上有这两个字吗?随机抽学生找,交流。

(4)给“文”字找找好朋友(文化、文学、文明……)。

1出示句子: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2读句子,在读时可以多种形式读。(男女生对读,同桌一起读等)。

3生字复习。

4(1)玩“邮递员送信游戏”。

(2)对于读对这个字的学生奖励这个信封。

5再齐读句子,玩“打电话”游戏。

(1)师:滴铃铃,你知道谁教我们语文?

生:哦,我知道是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2)师:滴铃铃,你知道王老师教我们什么?

生:哦,我知道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说明:

巩固识字与句子学习放在一起,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这一环节安排了几个步骤:这个邮递员送信游戏也只适合刚开始学字时使用,一来刚入学的学生思想集中的时间较短,利用游戏调节课堂气氛,也可以用来复习刚学的几个生字;最后通过“打电话”游戏,使学生初步了解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为下一环节的说话训练埋下伏笔。

1多媒体演示(一年级各任课老师的照片)。

(1)师:这些是教我们班的老师们,你认识他们吗?猜猜他们是谁呀?

(2)请用“谁教我们什么。”的句式来说一句话。

2学生交流,教师评议。(上台交流,同桌一起说一说)。

说明:

运用多媒体演示,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句式训练降低难度。考虑到入学准备阶段学生识字量少,学生之间的识字差异也较大,所以只要学生会说就可以。另外还是关注学生在说话和回答问题时的态度,站姿,说话的完整性上多多关注。

当学生在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仔细听的习惯,让学生尽量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当然,听和说等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引导、训练。

(习惯反馈,和培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8633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