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掌握程度。掌握了正确的教案编写方法,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一
我会读(一)1.一遍又一遍思考编下去一些片段为什么喜欢它们其他部分列个单子想象2.动脑思考,编故事,回头欣赏优美片段。然后,读其他部门,列单子,想象作者的生活经历。(二)1.毅力生活风光大海艰难货物2.比喻把书看成非凡的战舰,把书看成神奇的车骑。3.书可以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也可以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它可以让穷人变成精神上的富人,而且它还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所以书是神奇的,我们要热爱读书!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唐)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岑参。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唐)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唐)曹邺。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五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唐)章碣。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曹松。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唐)杜荀鹤。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唐)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唐)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0、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钱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王维。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杜甫。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三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题秋江独钓图——王士禛。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浪淘沙——刘禹锡。
(其一)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乡村四月——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题李凝幽居》(唐)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送孟浩然之广陵》《游园不值》。
(唐)李白(南宋)叶绍翁。
故人西辞黄鹤楼,应怜屐齿印苍苔,。
烟花三月下扬州.小扣柴扉久不开.
孤帆远影碧空尽,春色满园关不住,。
唯见长江天际流.一枝红杏出墙来.
《清平乐·村居》《宿新市徐公店》(南宋)辛弃疾(南宋)杨万里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篱落疏疏一径深,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树头花落未成阴.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儿童急走追黄蝶,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飞入菜花无处寻.《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10月)。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北宋)苏轼(南宋)杨万里黑云翻墨未遮山,毕竟西湖六月中,白雨跳珠乱入船.风光不与四时同.卷地风来忽吹散,接天莲叶无穷碧,望湖楼下水如天.映日荷花别样红.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四
36、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固定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习惯上我们从左面、正面、上面看,把这三种视图统称三视图)。
37、图形的运动:轴对称图形。
(1)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和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沿对称轴对折,两边完全重合。每一组对应点到对称轴距离度相等。对应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3)要能根据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8、数字编码:
(1)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
(2)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前2位表示省;前3位表示邮区,前4位表示县市,最后2位表示投递局(大地基乡投递局)。
(4)根据卡号信息、运动员编号信息、门牌信息填写编码规律。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五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陈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
*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
*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六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小朋友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示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和“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1.师:词自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身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保守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竞赛。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七
为庆六一台上站,表演古诗三句半,不知演得好不好,试试看 ! 古诗要数唐朝好,古词要数宋人高,唐诗宋词七十首,开讲! 唐朝李白是诗仙,留下佳句和名篇,写山写水写云天,老有才了!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好美啊!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太壮观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弄轻柔。小荷才露尖尖角,别掐呀!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烦不烦?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步步惊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干!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才怪!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找吧!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谁是凉州词作者,王翰! 农民锄禾日当午,粮食粒粒皆辛苦,知道珍惜盘中餐,悯农!
白毛红掌拨清波 ,翘首曲项向天歌,猜猜这是啥动物? 鹅!鹅!鹅! 身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年回家带点啥, 脑!白!金!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让我为你献一曲, 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
古代诗词还挺多,这里不能细细说,算是抛砖来引玉,谢谢! 说到此处告一段,希望大家多包涵,后面还有好节目,让路!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有毒。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有雾。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a股。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要拆。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豆腐渣。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收费。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空巢。
双规。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学习并掌握。体会“既……也……”的用法并造句。
1、了解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2、从神鸟讲的三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和善良愿望表达出来的。
一、自主探究。
1、默读课文,找到描写神鸟的语段,想一想: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
在哪儿?新|课|标|第|一|。
2、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可汗那里逃脱的?
(用“_”标画出依尔特戈尔可汗叹气的三句话)。
二、合作学习。
1、学习1-3自然段:找关键词句,说说神鸟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儿?
2、学习4-16自然段:神鸟是怎样一次又一次地从依尔特戈尔那里逃脱的?为什么能一次又一次的从可汗手中逃脱?(抓要点:有约定。故事中的动物遭遇。可汗叹气。)。
3、你对这些小故事里的人物和动物是什么?通过读这些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文章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愿?
6、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感受表达出来:对聪明伶俐的神鸟的喜爱之情,可汗叹气话语里的同情与善良,对狗、猫、乌鸦忠于职守、勇于救人品质的赞美。
三、汇报展示。
小组按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汇报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四、达标检测。
1、给下列句子加上合适的关联词。
(1)、他们()派出很多人捉神鸟,()谁也没捉到。
(2)、狗()对猎人很忠心,()猎人却将它打死了。
(3)、乌鸦()牺牲自己,()让阿尔拜被毒蛇的口水毒死。
2、修改病句。
(1)、发现前边不远处有一个石崖裂缝。
(2)、读了《神鸟》这课文,使我深受教育。
3、拓展延伸。
《神鸟》这课文,小故事里的一个个动物品质高尚,可都被错杀了,令人痛惜。请你参照故事,结合自己的感受,为其中一只动物写一悼词。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九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悯农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5.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7.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8.蜂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9.江上渔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10.元日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符。
11.泊船瓜洲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还?
12.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4.饮湖上初雨后晴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5.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6.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7.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8.三衢道中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9.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0.夜游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十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明月照长城。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旁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官仓老鼠大如斗,见人开仓亦不走。
健儿五粮百姓饥,谁遣朝朝入君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
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
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钱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癫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十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十二
月明风清,我在这如此美妙的夏夜,于星空下、青草上坐下,手捧一本《宋诗钞》,慢慢地翻阅着,细细地品读着……我逐渐进入了佳境。
叩开宋诗的大门,庭院深深,暗香拂面。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在一个冬日,王安石注视着数枝梅花。它们冰清玉洁,不畏严寒,远远地散发着幽幽清香。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坚强高洁,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诗人想:“我在这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我艰难的处境和孤独的感受,不正和这梅花一样吗?”于是,他挥毫写下了《梅花》这篇咏物的名作。
我不禁折服于梅花不卑不亢、坚贞不屈的魅力。
应苏轼之邀,我们攀登庐山,共品人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庐山风景在他眼里,不啻移步换景、千姿万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突然感悟到了:“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于是,他想:“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我为东坡居士博大的胸襟、美丽的智慧而感叹起来。
走近陆游,我们推心置腹,商讨国事。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道出了诗人的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可是,诗人的爱国热忱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已经不把个人的身体健康和居住环境放在心上,而是“尚思为国戍轮台”,犹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气概。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人因关心国事而形成戎马征战的梦幻,以梦的形式再现了“戍轮台”的志向。一“僵”一“孤”,凄凉之极,为什么还“不自哀”呢?原来,他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念是不因身处病榻而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呀!
我开始为陆放翁鼓掌,只为他满腔的爱国豪情和杀敌壮志。
翻开《宋诗钞》,字字是圆润珠玑,篇篇是妙语华章。我仿佛看见了历史的足迹,触及了文学的光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走在宋诗的漫漫长路上,我徜徉于沿途的每处精彩的风景。宋诗,是中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一朵无法抹去的浪花;宋诗,是我人生旅途里的一位倾心交谈的知己。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十三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寻常:经常。
3.崔九:崔涤,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
4.落花时节: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5.君:指李龟年。
译文。
在岐王宅里经常看见您,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画,在这落花时节又碰见您。
2.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星如雨:指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宝马雕车:装饰华美的车马。
凤箫声动:奏起的音乐,凤箫:箫的美称,传说萧史与妻弄玉居凤台,曾吹箫引来凤凰。
玉壶光转:月光随月亮而慢慢移动。
鱼龙舞:指舞鱼形,龙形的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都是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戴的装饰品。以彩绸或彩纸做成。此指盛装的妇女。
[译文]。
东风仿佛使几千棵树的花朵在一夜间盛开,又如将空中的烟花吹落,象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如风萧和玉壶流光飞舞,整个热闹的夜晚,鱼龙形的彩灯在空中翻腾。女子的头上戴着亮丽的饰物,装扮地晶莹多彩,在人群中走动。她们微笑,她们低语,美丽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只留下暗暗的香气。我寻找“她”千百次,都没有见到,不经意间一回头,却惊喜地发现她正站立在灯光微弱的地方.
3.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释】:
即事:就眼前事写诗。
却关:拉开门开门。
译文。
春潮上涨,溪水满溢,小船才会随着风势,由远至近,悠悠荡荡地一直飘进钓鱼湾来。乡村春日,人们都在田间劳作,村里是很清静的,除了孩子们在宅前屋后嬉戏之外,少有闲人。有一位小童正玩得痛快,突然发现有船进湾来了,以为是客人来了,撒腿就跑回去,急急忙忙地打开柴门的扣子,打开柴门迎接客人。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
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注释。
1.舍弟:对他人称呼自己的弟弟。
2.戍鼓:戍楼上的鼓声。断人行:战争期间夜里禁止行人,如后世所谓“戒严”。
3.弟兄分散,家园无存,互相间都无从得知死生的消息。
4.况乃:何况是,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
译文。
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月还是故乡的明。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1.少府:官名,即县尉,掌管一县的治安和军事。之:去,往。之任:去就任。蜀川:泛指蜀地。
2.阙:古代宫门两旁的望楼。城阙:这里指长安。辅三秦:以三秦为辅,即在三秦的拱卫下。三秦:指古代秦国的地域,在今陕西一带。秦朝灭亡后,项羽将秦故地分为雍、塞、翟三国,后世遂称这一带为三秦。
3.五津:蜀中的长江自湔堰至健为一段有五个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合称为五津。
4.宦游:为了做官而远游四方。
5.比:古代五家相连为比。比邻:近邻。这两句化用了曹植《赠白马王彪》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
6.无为:不要,不用。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译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护长安城垣宫阙。风烟滚滚,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与你握手作别时,彼此间心心相印;你我都是远离故乡,出外做官之人。四海之内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远隔在天涯海角,都象在一起。请别在分手的岐路上,伤心地痛哭;象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泪落沾衣。
6.西江月·井冈山。
1928年秋。
--毛泽东。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注释】:
井冈山:在江西西部及湖南东部,方圆五百里。
鼓角:本指古代军中所用的.战鼓和号角,此处借指军号。
岿(kui1)然:高峻独立。
黄洋界(gai4):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另四个是八面山、双马石、朱沙冲、桐木岭。
【译诗】。
战旗在山下摇荡,
战鼓及军号声响彻山头,
任凭敌军团团围困,
我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整饬的防御工事已严阵以待,
所以更加团结一心如筑成的堡垒。
黄洋界上我军炮火轰鸣,
快马报之敌军在渐浓的夜色中逃去。
【题解】。
一九二八年八月,湖南省委特派员杜修经命令红二十八团和二十九团下井冈山开赴湘南。赣军乘虚进攻井冈山。八月三十日,四个团的敌军攻打黄洋界。当时山上只有红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打到下午,红军子弹所剩无几,靠石块御敌。在此关键时刻,红军扛来一门坏的迫击炮和仅有的三发炮弹。前二发都是哑炮,第三发不但响了,而且恰巧落在敌军指挥部,上山之敌慌忙撤退。红军在哨口守了一夜,第二天发现山下空无人影,原来敌军以为红军主力二十八团(只有南昌起义的正规军改编的二十八团有炮)已经回到井冈山,因此连夜撤走了。
7.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一滴露,
清夜坠玄天。
好来玉盘上,
不定始知圆。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生动地描绘了秋夜由天空掉下的一个露滴,落到展开的碧绿的荷叶面上,成为晶莹透亮的水珠,滚来滚去,煞是好看。“不定始知圆”是说,由于看到露珠在荷叶面上滚来滚去,方知它是圆球形。其实,秋荷上的露珠也并不一定是从天空掉下来的,秋天的后半夜空气湿度大、温度低,在荷叶上凝结的露水,也可形成露珠。但由现代科学来看,韦应物这首诗正是描述了一滴露珠在荷叶面上不润湿的力学现象。
8.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毋忘告乃翁。
注释。
1.元:同“原”。
2.但:只。
3.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4.王师:指南宋军队。
5.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译文。
本来就是知道人死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朝廷的军队收复北方领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不要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我。
9.蚕妇。
宋张愈。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注释。
1.蚕:养蚕的妇女。蚕,一种昆虫,吐出的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用来纺织绸缎。
2.市:做买卖,买卖货物。这里是指卖出蚕丝。
3.巾:手巾或者其他的用来擦抹的小块布。
4.遍身:全身上下。
5.罗绮:丝织品的统称。罗,素淡颜色或者质地较稀的丝织品。绮,有花纹或者图案的丝织品。在诗中,指丝绸做的衣服。
译文。
一个住在乡下的、以养蚕为生的妇女,昨天到城市里去赶集并且出售蚕丝。回来的时候,她却是泪流不断,伤心的泪水甚至把手巾都浸湿了。因为她在都市中看到,全身上下穿着美丽的丝绸衣服的人,根本就不是像她这样辛苦劳动的养蚕人!
10.朝天子*咏喇叭。
明王磐。
喇叭,唢呐,
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
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
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腔儿大:犹言声音大。
2.官船:指各级官派出来收刮民脂民膏的官员所乘的船。
3.抬声价:抬高声价,显示威风。
4.吹翻了这家:谓百姓在这喇叭声中倾家荡产。
5.水尽鹅飞罢:象征老百姓倾家荡产。
译文。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11.浣溪沙。
宋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
1.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2.清寒:阴天,有些冷。
3.晓阴:早晨天阴着。
4.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5.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6.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7.幽:意境悠远。
8.自在:自由自在。
9.丝雨:细雨。
10.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11.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译文。
暮春三月,人在小楼。一早起来,阴霾不开,轻寒恻恻。“节过清明冷似秋”,对这种天气,畏寒不出的词人十分厌恶,不禁诅咒了一声“无赖”。回头看看室内,画屏上一幅《淡烟流水图》,迷蒙淡远,撩人意绪,于是一丝春愁油然而生。他定睛望了望窗外:落花随着微风,自在飘舞,宛如梦幻;纤细的小雨,无边无际,好似愁丝。
1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牧童》。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交流读懂了什么?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全诗。
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4.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4.练习背诵全诗。
第二课时教学《舟过安仁》。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篙、棹、遮)。
2.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
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5.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6.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
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3.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
(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yu。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自读全词,正音。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
3.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
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
2.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亲昵。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
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
3.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
4.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
5.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
6.熟读成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2.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五年级古诗词教案篇十五
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76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