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呈现形式,它有助于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活动。编写教案时,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接下来是一些经典教案的介绍,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一
1、幼儿选择合适的多种材料制作风车。
2、初步感受风车转动与风力大小及材料的关系,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最近,我们开展了有关风车的系列活动,在一次多媒体活动开展之后,在孩子们中引发出许多不同的疑问和意见:
"为什么风车要叫风车?……"、"风车为什么会转动?……"、"风车都是用纸做的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解答孩子们所提出的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科常现象的兴趣,教师也初步尝试在整个活动中注入"handson"教学的新理念。
1、活动前开展子题一、子题二活动。
2、"大风车俱乐部"环境布置、多媒体课件及设备。
3、幼儿收集的多种材料、提供各种操作工具。
1、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风车。
2、风车的固定与叶片的制作。
1、以"大风车俱乐部"的形式导入活动。
3、主持人重点指导:风车车身与把杆的固定和风车叶片的制作。
1、谁愿意把你制作的风车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呢?也可以把你特别的想法告诉大家。
2、主持人小结:其实在生活中风车不仅仅是让小朋友玩乐的玩具,还有很多风车有着自己特殊的用途,等待着小朋友们一起去发现、去寻找。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二
1、熟悉自己家里的布局,了解各个房间的功用。
2、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各种家具、家电的名称及用途。
各种家具、家电的图片;房间的示意图。
一、说说自己的家。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大房子,小朋友数数看,一共有几个房间呢?(出示房间的示意图)。
2、“那小朋友的家里有几个房间呢?
3、“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这么多房间啊,那你们知道这些房间各有什么用吗?(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总结:睡觉的房间叫卧室;洗手上厕所的房间叫卫生间;做菜的房间叫厨房……)。
1、“刚刚小朋友都说了自己家的房子,而且家里还有很多的家具和家用电器。但是,今天老师带来的这个大房子里什么东西都没有,所以想请我们小朋友都来帮忙,把这个房子布置得漂亮一点。
2、游戏——布置房间。
(1)找出卧室、厨房、卫生间等。
“老师的这个大房子有三个房间,哪个是卧室,哪个是厨房,哪个是卫生间呢?
(2)布置房间。
请小朋友把家具家电放在适合的地方。
教师出示图片,请小朋友放在合适的地方。
(3)想想这个房子里还少什么东西,有的话请小朋友补充。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三
1、尝试了解家中房间的用途。
2、激发幼儿对家的喜爱之情。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操作材料 固体胶 抹布 大图片 桌布 篮子等。
1、昨天,陈老师搬新家了,还买了许多的家具呢!
2、现在呀我的家可漂亮了,你们想去看看吗?
3、(出示图片)咦?猜猜这是什么房间?
4、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让幼儿说出理由)5、哦~原来呀我们把有床的房间叫做卧室。
6、你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看出来了,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8、(出示图片)让幼儿来猜出房间的名称。
9、哦~原来在我们家里面,每一间房间都有他们不同的用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
1、我呀带你们参观好了我的新家了,还记得上次唐老师请你们帮小动物造的房子么?
3、小动物们想请你们帮他们布置一下新家,他们的家具都买好了呢,我们赶快帮他们把家布置的漂漂亮亮吧!
4、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1、你们真棒,一下子就布置好了,现在我们一起来参观参观小动物的家,好不好呀?
2、教师对个别幼儿的作品进行纠正,并请个别幼儿说出他们布置的理由。
1、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前期经验还是不足,不能明白家中各个房间的作用,可能应为家中没有这样的房间,导致幼儿不能正真的理解每个房间的作用。
2、操作材料的难度比较大,幼儿不能充分理解,其中比较难的几样东西可以拿掉,下次通过区角游戏的方式在拿出来让幼儿完成。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四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中的人、事、物与幼儿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家里各个房间对孩子来说既熟悉又略有陌生,由于幼儿知识经验有限,所以对家里各个房间及房间内各种物品的熟悉程度也不同。本活动主要让孩子运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和观察,根据家具的特性、各个房间功用,把相应的家具送到相应的房间里,进一步熟悉家的结构,感受浓浓的亲情。
活动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回顾已有生活经验,讨论说说自己的家;第二环节通过师幼互动,集体讨论各个房间应该放哪些家具;第三环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幼儿粘贴家具;第四环节分享交流,介绍自己的新家。
1、运用已有经验,根据家具的特性,将家具分类摆放在家里。
2、熟悉家的结构,感受浓浓的亲情。
操作材料包、固体胶。
1、我们一起来说说自己的家,家里有些什么?
小结:刚才我们小朋友说了很多关于家里的东西。
1、出示图一,请小朋友看看这个是什么?(楼房、家……)对了,这个就是我们要布置的新家。这个新家里面一共有4个房间,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呢?(卧室、厨房、卫生间、客厅)
2、现在这4个房间空空的,我给这个新家买了新家具,等搬进去了,大家就可以搬进去住了哦。看看我买了什么家具呢?(出示图2,有床、电视机、橱、灯、电脑、浴缸、马桶、沙发、冰箱……)
小结:东西放进去了,还要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更好看。
1、每人一份材料,先想想自己的四间房怎么分配?然后再把家具搬进去放好。提示幼儿粘贴时候要考虑一下家具的方向,比如6张小椅子的方向如何安排才能很好的围在餐桌边。
2、贴完了自己检查一下新家里的家具,有没有贴倒和贴错地方的,如果有改过来,争取把自己的新家打扮得漂漂亮亮。
小结:看来要把家具摆放好,不仅要找到合适的房间,而且家具的方向也要看看好哦。
把自己粘贴好的新家和好朋友说说,也可以说说自己还想再添加哪些家具,放在哪儿?
1、积累前期经验是促使本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
在本次活动开展之前,通过与幼儿交流中我发现幼儿对家里各个房间的名称并不了解,对各个房间的作用也不熟悉。因此我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回家仔细观察自己家里有哪些房间,这些房间有什么用及房间里摆放了哪些家具等。丰富了这些经验之后,再让幼儿说说自己家里有些什么时,就能娓娓道来。
2、不追求统一的房间分配。
活动中我先请孩子们辨别立体图中四个房间分别是什么,有幼儿对各个房间的分配有不同的想法,我没有否定他们的想法,一心追求心中预设的答案,而是鼓励他们说出适宜的理由,让幼儿自主确定心中对各个房间的分配,把幼儿推在前面。
3、及时将个体经验进行推广。
在操作前我请幼儿看了我粘贴家具的方法,提醒孩子们“今天的家具都是能站起来的。”接着孩子们开始操作了。有的孩子把一把椅子、桌子、沙发、电脑应该放在客厅里的家具都先撕了下来,然后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一样家具,拿一样,贴一样,不一会儿客厅都贴好了。有的孩子是撕下一样家具,再选择应该放的房间,再拿胶水贴,速度就很慢。最后在交流时,我请孩子们说了自己的方法,孩子们都肯定了前面的方法好。
对于中班孩子来说“粘贴”的技巧基本都能达到,但是如何又快又好是值得幼儿思考的。活动中我发现了两种不同的操作方式,及时和幼儿一起分享,将个体经验进行推广,对幼儿下次的活动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让他们懂得了方便、省时的方法。
可提前制作好立体房间再摆放家具,使整个活动更加紧凑。在一个活动中既要制作立体的房间,又要摆放家具,在有限的集体活动时间里是无法完成的,而且请幼儿制作立体的房间对刚上中班的孩子来说有很大的难度,要看图纸、再整齐地沿边框剪下后粘贴。我可以在区角活动中提前帮助孩子们先制作好立体的房间,那么在本活动中就直接请幼儿把各类家具粘贴在合适的房间里,既节约了时间,又让作品呈现更加漂亮。对于操作材料的适宜性是我以后活动中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五
在《我爱我家》主题中,布置新家是在“我的家”站点中的一个内容。随着主题的进展,孩子们对于家有了一定的认识。本次活动进一步借助“家”的话题,让幼儿不仅感受家的温暖与不同,更进一步利用家的功能构造,结合中班数活动领域要求“学习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开展主题下的数活动,在分类中感受家中不同房间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体验家的温暖、方便与舒适。
本次活动中要达成正确分类的基础是源于对家中各个房间的特定功能的认识与了解,因此在第一环节中通过结合幼儿生活经验,图片讨论分享,梳理每个房间的不同用处和功能。有了对特定功能的认识之后,于是再借助各种生活物品,对照功能进行分类匹配,在操作中,更是融合了物品或家具的合理摆放来更好的体现家的舒适。
1.运用已有经验,根据家具的特性和房间的功能进行分类摆放。
2.熟悉家的结构,感受家的亲情与温暖。
教师演示材料、幼儿操作材料包人手一份、固体胶
1.今天有个小朋友要搬新家,他请我们来参观一下他的新家。新家里有几间房间?(4间,厨房、客厅、卧室、卫生间)他们分别是做什么用的呢?(幼儿自由讲述)
2.小主人买了许多漂亮的家具来布置房间,你们看都买了什么家具呢?(床、衣橱、电脑、台灯、冰箱、桌椅……)它们有什么作用呢?(幼儿自由讲述)
小结:每间房间有它的作用,房间里的家具放进去了,还要放在正确的房间、合适的位置,才能让房间更好看、更有用。
1.每人一份材料,先想想自己的四个房间怎么分配?然后再把家具搬进去放好。(提示幼儿将阴影部分按虚线折叠后进行黏贴,粘贴时要考虑一下家具的方向,比如6张小椅子的方向如何安排才能很好的围在餐桌边。)
2.鼓励贴完了自己检查一下新家里的家具,有没有贴倒和贴错地方的,如果有改过来,争取把自己的新家打扮得漂漂亮亮。
小结:家具不仅要摆正确位置,还不能颠倒,这样才能让新家整整齐齐、漂漂亮亮。
小结:今天大家都把新家布置地这么美,你还想加什么家具进去吗?可以回家看看还有什么好看又有用的家具可以搬进新家哦!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六
家是每个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家里有什么人,家里共有几个房间,每个房间里摆设了什么家具,我在这个房间里做了什么等等都是幼儿熟悉的经历。对于中班小朋友他们是这个能力辨别和归类的。
考虑到本班幼儿的特点及现有经验,我们开展了“我爱我家”的主题活动。家像一个宁静的港湾,常常是每一个一生中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亲情会是幼儿感到安全,得到温暖。刻意渲染这种本已存在的氛围,为的是强化亲情呵护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影响。家是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的集合,孩子从出生起就和家人亲亲密密的生活在一起,孩子渴望妈妈温暖的怀抱,期盼和爸爸一起游戏。幼儿在家里常常有着特殊的地位,是被宠爱,被保护的对象。然而,最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也应该学会报答,学会关心,学会爱。熟悉家的结构等。
今天,我预设了“布置新家”的活动。在带领幼儿辨别平面图中四个房间分别是什么后,我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为每个空房间粘贴适当的家具(说明:在前一个环节中,我发现我班幼儿对于各个家具的名称是什么比较清楚,但是对于分别房间的名称较为模糊,因此,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辨别房间的过程中。)
镜头一:王雨佳小朋友很快的撕下各种家电。他先选择了卧室。从许多丝毫了的家电中挑出床,台灯,电脑,衣柜,打算贴在爸爸妈妈的房间里面。
一会儿,床先贴好了,放在房子的中间偏左。然后贴了衣柜。最后,他想到了台灯应该是放在床的旁边,可是刚才贴的时候房子的空间被衣柜和床占满了,没有地方贴台灯了。所以很为难得想了想就把台灯横着贴在了衣柜上。
镜头二:张予捷把椅子,桌子,沙发,电脑,衣柜应该放在客厅里的家具都挑了出来,然后一手拿着胶水,一手拿一样家具,拿一样,贴一样。不一会儿客厅都贴好了。(如图)
活动前,我把上次几个幼儿的作品摆在黑板上。陈俊杰走了过来,他看了一会儿,觉得好滑稽,笑着对我说:老师,这个床怎么在半空中啊?小妹妹怎么睡啊?赵孝楠也被吸引过来,指着其中一张作品的舆洗室:嘻嘻,这个房间怎么这么挤阿?(说明:几乎所有的用具都挤在了一起)
于是,我把这两个小朋友的发现抛给所有的诱饵,请大家来找一找。把你认为非常滑稽的地方告诉大家。
顿时,幼儿开始七嘴八舌了。
赵艺萱:这个沙发都倒了
罗伊:客厅里的椅子乱乱的,还有浴缸怎么放在客厅里呢?
冯新诚:这个客厅太小了,客人来了都不能走路了
蔡孜亿:有些家具都在半空中了
幼儿纷纷跳着自己以前的作品的不当之处。他们发现了许多滑稽的事情。比如:家具都贴翻了或贴在了半空中。又比如:家具放得乱七八糟不好看。
(那么如何布置新家才会更漂亮呢?在布置新家是又该注意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我没有给出准确的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在第二次布置新家时自己思考)
“噢,我贴错了。还有没有?”
图片呈现:这张是王雨佳小朋友第二次的作品。从实际效果可以看出,两张的作品明显有差别。第一张出现的一些问题,幼儿在第二次活动中基本上注意到了,并进行改正。
1、在这两次活动中,幼儿都是布置新家,材料是一样的。可是孩子们都没有兴趣上的降低。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两次的目的不一样。通过对前一次自己作品的分析,孩子们自己发现了许多有问题的地方。有的幼儿虽然在家具选择方面对了,可是在布置新家时,大部分幼儿都呈现出了粘贴技巧的缺乏。第一次它们仅仅是在把物品挑出来,然后随便找一个空间贴上他。但是这样作出的作品美观么?很显然是不美观的。对于这些,幼儿就需要在粘贴技巧上进行提高。
以往对于如何贴,如何折,如何撕等为题,我都是先把技巧交给幼儿,孩子们在得到了现成的知识后,才开始行动。没有探索的过程,没有探索就不可能知道如果不这样做会长生什么样的效果。
所以在第一次活动时,只是注重了家具的分类,而没有像幼儿灌输粘贴的技巧。结果在作品呈现时,孩子们自发的就发现了这些问题。
问题是提出来了,那么应该如何就纠正呢?这次我选择当个“懒人”,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应该如何美观的布置家。
中班幼儿有了一定的商量探索的能力,他们因该有达成共识的能力与意识。结果我的“懒”却意外的造就了孩子们的“勤快”。
他们争相恐后的挑着作品的矛盾,在粘贴时,又提醒对方不可犯错误。他们成了自己的小老师。
2、二期课该注重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教给孩子们知识。教师要为孩子们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可能需要的能力奠定基础。因此,技能技巧就成为老师严重的敏感地带。想教又不敢教成为心病。这样下去,孩子们再必须获得的能力方面肯定会存在缺憾。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七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风车的图片,了解不同种类、不同材质的风车,懂得风车的作用和原理。
2.根据风车的原理,用各色彩纸结合剪、卷、折、穿等方法设计制作漂亮的纸风车。
3.通过玩风车来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制作一只美丽的纸风车,让学生在做做、玩玩中学到知识,得到快乐。难点:能根据风车的特点进行艺术再创造,制作成的纸风车牢固、灵活。
课件、风车范作等。学具准备:若干各色纸张、双面胶、剪刀、铁丝、小棒(铅笔或筷子)等。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学生对风车的制作并不难,但可能制作出来的风车都是一个样式。
教学建议让学生充分欣赏、感受风车的独特魅力,并能以此展开想象的翅膀,激起创作的欲望。
课后反思虽然对不同样式进行的讲解,但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创新,可能是从小对风车只有一种式样留下了烙印。只是在对风车的装饰上花了一些功夫。
1.引导激趣。
(1)让学生展示、介绍收集到的有关风车的图片和资料。
(2)提问:你知道风车的用途吗?哪个国家的风车最多?
(3)欣赏各种各样的风车。
(4)揭题:《风车转呀转》,明确这节课的要求和任务。
2.了解风车的原理。
(1)教师提问:风车为什么会转动?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
把风车的中心点固定在一根棍子上,风车的叶片在开口朝固定方向排成圆圈,风从前面吹来的时候,纸风车就会顺着叶片底的方向旋转。这是因为叶片底受到风的推动使其旋转。
3.研究纸风车的基本制作方法。
(1)自学教科书第17页的制作步骤。
(2)提问:你会做吗?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4.示范作品。
出示几个优秀纸风车作品,进一步启发学生。
讨论:这些纸风车的表现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准备的各色纸张,谈谈对设计和制作纸风车的基本设想。
5.创作要求。
(1)设计一个漂亮的纸风车。
(2)找准风车的中心点来固定。(对能利用剪贴、卷折等不同方法的同学给予鼓励)。
6.评价。
比一比:谁设计的风车最美;谁的风车最有创意;谁的风车转动时又快又稳。
(提示:从形、色、图案等方面阐述,同时转动时要快、稳)。
7.延伸。
将各种纸风车组合成一个装饰造型作品,美化教室。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八
活动设计意图与思路(教育理论依据):
“我要上小学”是我班最近刚开展的主题。随着毕业时间的临近,组织幼儿参观了小学,孩子们自然转向了读小学的话题。为此,我们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带着孩子一起去买书包、学习用品等,并带到幼儿园里来,开展了主题“我要上小学了”。学习活动“小书包”我结合了教材上的主题:我和书包做朋友和书包里的朋友。每一个孩子的书包都有它的来历,我就让他们自主地交流,在交流中体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激发他们入小学的欲望。书包的识别、书包的整理都是孩子最有益的经验,孩子通过观察了解各种书包的外形,用他们特殊的方式辨别自己的书包。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以动制静,充分让孩子动手操作,并把自己整理的`方法和同伴一起交流分享。当即时生成一些问题,如“书包里是不可以放玩具和零食的”等等,我觉得很有价值,就进行点拨,让孩子充分的交流、讨论,丰富他们的经验。在活动中,幼儿进一步感受到背上小书包的神气,激发上小学的愿望。
活动内容与要求:
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重点:观察、讨论书包的外形、特征等,尝试正确使用小书包。
活动难点:有入小学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书包一个;
2、幼儿参观小学的照片若干;
3、区角活动的渗透。在区角中投放各种小学里要使用的文具,让幼儿写写字,整理整理书包。
教学课时:一课时(30分钟)。
活动过程:
激发兴趣:
师:我们离幼儿园毕业已经进入倒计时了,还有几天啊?
师:再过34天我们就要毕业,做一个真正的小学生了。我们做小学生要准备些什么呢?(买新衣服,买书包等)啊!今天你们都带来了自己的书包。
交流讨论:
1、师:你的书包是怎么来的?(幼儿交流)师小结:吴老师知道了你们的书包有送的,也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的。他们希望你们以后做个好学生,戴红领巾。
2、互相交流讨论书包的外形、特点等师:那你的书包是什么样的?我们找个好朋友介绍一下吧!
(1)和同伴交流书包的外形、特点。
(2)个别介绍3、师提问:如果班级里的2只书包一样,你怎样来识别呢?(幼儿充分讨论)师小结:我们的每一只书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可以双肩背,有的可以拎的,还有的书包是拉链的,有的是按钮的,而且每个书包上口袋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4、师提问:你的小书包里放些什么呢?
(1)上小学可不可以拿玩具?
(2)书包里可以放点心零食吗?让幼儿充分讨论师小结:原来书包里也是一个小世界,所有的学习用品都可以放在里面,现在让我们把书包里的东西一样一样拿出来,看谁整理的又快又好。
三、幼儿操作:
1、幼儿尝试整理书包。
2、个别幼儿介绍师:你是怎么样整理的?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放?
师小结:哦,原来书包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要放在各自的地方,这样我们拿的时候就很方便了,很快就能找到。
四、活动延伸:
2、整理铅笔盒。看看铅笔盒的文具,用用、试试,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
调整策略:
对于诗歌朗诵的情感处理,应在日后的每个语言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老师有了朗诵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参与到活动中。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九
1.复习手指各部位名称。
2.了解螃蟹的基本特征,并能用手印画螃蟹。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陶冶幼儿的艺术情操,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他人。
活动准备。
2.绘画用具:每个幼儿人手一支黑色水彩笔、蘸有颜料的海绵、颜料、纸;每个幼儿人手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起幼儿绘画兴趣。
1.教师与幼儿一起跳《神奇的手指》进入教室。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到郊外郊游吧,小朋友说说,刚才我们的手指都变出了哪些动物啊?(毛毛虫、小兔、小猫、螃蟹、老虎)那么我们一起学一学。
2.简单复习手指各部位名称。
师:我们的手真神奇,我们小朋友张开我们的手,中间这块叫什么?(手掌),连着手掌的五个手指呢,他们都有名字,叫什么啊?(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3.师:五指兄弟太神奇了,可以变出那么多动物,小朋友再看看,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出什么动物?让幼儿试一试,并让幼儿猜猜像什么。
小结:我们的手真神奇,我们小朋友要爱护我们的手。
4.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学印画的意愿。
师:听,谁在哭啊?(出示小鱼图片)我们来问一问小鱼为什么哭?原来小鱼把他的好朋友小螃蟹的画像给弄丢了,急得哭了。那我们要不要帮助一下小鱼啊?(要)。
二、教师讲解示范手印画螃蟹过程。
1.师:可是老师只发现这里有一些颜料和笔,我们怎么帮小鱼呢?今天老师教你们一个新本领,用我们神奇的手印画螃蟹,那我们先来看看螃蟹长什么样的。
2.了解螃蟹的特征。
师:老师这里正好有一张螃蟹图片,我们一起看看螃蟹的样子(出示图片)。他的肚子有点圆,头顶上长着一双大钳子,他有多少条腿啊(8条),左边有4条,右边也有4条。再看他的眼睛,圆碌碌的,真可爱。
3.教师讲解示范印画过程。
(1)教师分别展示螃蟹各部分的图片,让幼儿思考这些部分是用什么手的哪个部分印出来的。
(2)教师示范。
(3)教师提出作画要求。
师:就这样,一幅螃蟹的手印画就画出来了,池塘里的小鱼等不及了,想让小朋友快点帮帮忙了,待会儿小朋友就到后边的桌子上用颜料作画,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送来的小螃蟹最干净最漂亮。小朋友要注意了,你们在画画的时候要把袖子挽起来,不要被颜料弄脏衣服,画好之后就到小盆里面用毛巾擦擦手,再把小螃蟹送上来,然后回到你的位置安静地坐下。
三、幼儿尝试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交流分享。
1.展示幼儿的作品。
师:已经画出小螃蟹的小朋友,我们把他送到小鱼身边。
2.欣赏幼儿的作品。
教师与幼儿一起欣赏幼儿的作品。
五、结束部分。
师:现在小鱼可开心了,小鱼非常感谢小朋友帮他送上了那么多漂亮的小螃蟹图,为了感谢小朋友们,现在,小鱼邀请小朋友到他家里做客,我们一起游到他家里面吧。(伴随音乐,幼儿跟随教师“游”出教室)。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十
1.学习绕障碍物跑的基本动作,能持物绕过不同难度的障碍物,锻炼下肢力量。
2.感知不同的重力,培养节奏感、观察力。
3.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发展运动爱好。
4.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品质,培养合作意识。
材料准备:单元筒12个、体能环12个、软球组4套;节奏感强的音乐。
经验准备:有多种形式跑的经验。
1.热身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动感的音乐活动上下肢,为跑步活动做热身活动。
2.探索体验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跑的多种形式。
预设跑的形式:四散跑、听信号跑、往返跑、高抬腿跑、绕障碍物跑等。
(2)教师介绍障碍路:体能环小路、单元筒小路,幼儿自由体验绕障碍物跑的乐趣。
(3)集体讨论:绕物跑时应注意什么?
教师小结:幼儿绕障碍物跑时,要控制身体的方向,尽量躲避障碍物,不碰撞、踩
踏障碍物。
(4)教师调整材料混搭摆放,增加难度,幼儿再次尝试,巩固跑的动作技能。
3.集体游戏
(1)小组比赛游戏:猴子运西瓜。
教师引导或让幼儿自由分小组结队,各队幼儿每人手持一个软球在起点处等待。每
队第一名幼儿绕过单元筒或体能环障碍到达终点,然后原路返回,下一名幼儿再以同样
的方式跑过障碍到达终点。教师计时,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2)大家动起来。
幼儿自由摆放材料,再次尝试跑着绕过每一个障碍物。
4.放松整理
放松身体,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收拾材料,并将其归放原位。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十一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线条画的手法表现美丽的鸟,利用已有经验和教师讲解,会画鸟的大致样子。
2、尝试运用各种丰富的颜色和图案装饰鸟。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小朋友们在春天的时候能看见什么小动物啊?(幼儿回答)。
2、哦,我们能见到许许多多的小鸟。大家来说说看小鸟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这些小鸟都有共同的特征,都有尖尖的嘴巴,翅膀和尾巴,它们还有五颜六色的花衣服。
二、学习鸟的画法。欣赏感知鸟的基本结构。
刚才啊,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不同的鸟,我们大家一起来画画小鸟,给它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
1、教师示范讲解注意:
(1)画纸的构图。
(2)示范不同身形的鸟(还包括鸟的不同动态表现)。
(3)重难点处要重点多次强调。
教师:我们画小鸟的时候啊,可以先画小鸟的头(圆圆的脑袋),然后再画小鸟的嘴巴,还有圆圆的小眼睛,小鸟的身体可以画半圆型,也可以画椭圆型、或者是圆形都可以。最后,我们再画小鸟的翅膀和尾巴。
教师:现在啊,小鸟已经画好了,接下来我们给小鸟穿上漂亮的衣服。(教师边讲解边画)。
2、尝试用线条和鲜艳的色彩来装饰小鸟。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该给小鸟穿上怎么样的衣服呢?(可以提示小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衣服的线条,颜色给小鸟穿衣服)。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的建议,将可以用来装饰的线条(波浪线,曲线,直线等)进行绘画示范。
3、教师提绘画要求注意:不同颜色之间要分割清爽,不混合。
教师:现在该轮到小朋友大显身手了,那我们用各种线条和颜色来画小鸟吧。小朋友们可以给小鸟穿上各种好看的衣服,画一个你认为最漂亮的小鸟。老师这边有几只穿好衣服的小鸟,等会等小朋友们画好的时候,我们来比比看,谁画的小鸟最美丽。(教师出示示范的画)。
4、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幼儿的作品。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十二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感受颜色美妙与神奇,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2.会在记录表上记录自己的涂色过程。
3.学习与同伴合作使用作画工具。
活动准备:
“五彩鸟”课件,示范用品一份,红、黄、蓝、绿颜料,棉签,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1.请幼儿介绍自己身上的衣服颜色。
师:“还有谁的颜色跟他一样的?”
二、故事“五彩鸟”引出课题。
1.师边操作课件边讲述故事。
2.提问:“这只五彩鸟开始是什么颜色?它也想和小朋友一样漂亮,
它就飞呀飞,飞到一颗长着红色、黄色、蓝色果子的树上,吃了一颗什么颜色的果子?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它的身上怎么样?”(长出了红色、黄色、蓝色的羽毛)。
三、玩变色游戏,讲解操作、记录方法。
1.师生共同制作奇妙的画,引发幼儿对玩色彩的兴趣。
出示没有颜色的鸟的图片,问:“这只小鸟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它也想变得非常漂亮,怎么办呢?“给它吃颜料。”
问:“你想给它吃什么颜色的颜料呢?”
2.一起做做涂色的小游戏。
出示记录纸,介绍记录纸的记录方法,老师示范操作。
——小白鸟我请你吃一些红(黄、蓝)颜料,(师和一名幼儿一起用棉签将红(黄、蓝)颜料先在记录纸上涂一下,然后再涂在鸟的身上)。
——欣赏示范品,师:“瞧,这只小白鸟也成了五彩鸟了。白鸟吃了红、黄、蓝色的颜料,成了五彩鸟,它的变化可真神奇呀!
示范讲述:我现给小白鸟吃了xx颜色,小鸟变成xx颜色了。
这边还有许多白色的小鸟,它们也想变得非常漂亮,我们一起来帮它们变一变吧!
3.讲解操作规则。
(1)每只棉签都有自己的家,用玩要把它送回自己的家,不要让它走错家。
(2)颜料是给小鸟吃的,不能给自己的手、衣服吃。
(3)给每只小鸟吃颜料之前,要先在记录纸上记下来。
4、幼儿操作。
提醒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告诉小鸟:我给你吃了什么颜色的颜料。你现在变成了什么颜色。
四、展示评价。
五、欣赏故事后半段,理解什么是五彩鸟。
中班美术布置新家教案设计篇十三
1、认识小学的环境。
2、激发幼儿上小学的愿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环境与材料:
1、事先与附近小学联系好参观事项。
2、《健康.社会》。
一次备课。
1、参观前谈话。
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小学是什么样的?
我们今天去参观“唐马路小学”,还要和一年级的哥哥、姐姐一起上课做游戏。
教师介绍参观小学的注意事项,如应有礼貌、专心听老师讲课、遵守纪律等。
注意观察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
2、参观小学校。
参观小学的环境。
观看小学生升国旗和做早操。
与小学生一起上课。
体验课间十分钟的活动。
3、回园。
回园后,组织幼儿交流参观小学后的感受。
活动反思:
捕捉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小学生的书包,并以此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小学生书包内的物品,从而为小学生活做好准备。
本次活动环节,将每个问题设计更加严谨,先让幼儿猜谜语导入活动的主题,进而引入:“小学生要背书包上学?书包里应该装些什么呢?”从而自然过渡过第二个环节(对各种学习用品经验交流分享),在儿歌的学习中紧扣活动内容的问题,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避免了一问一答的单调提问。
活动动静搭配,调动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中,老师提供给每个学生相应的操作机会,从谈话(表达对学习用品的认识)——与同伴分享自己所带来的学习用品——学习儿歌——表演儿歌——画书包,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能够与儿歌进行完整全方位的接触。
存在不足之处:
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朗诵儿歌时,能够注重提醒学生对儿歌的情感处理,但是对于儿歌、诗歌类的朗诵方式还需提高,完整但过于平淡。
调整策略:
对于诗歌朗诵的情感处理,应在日后的每个语言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老师有了朗诵的激情,才能更好地带动参与到活动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208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