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6:44:12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范文(18篇)
时间:2023-12-04 06:44:12     小编:琴心月

总结的目的是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如何管理时间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一项重要技能,我们需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一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室藏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但是在这里我们要弄清信息化中的信息不仅仅限于档案本身的记录信息,它还包括将原始信息进行处理后与社会其他信息形式融合形成的更广泛的信息。可见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因为档案信息一旦广为社会大众利用,狭义的档案资源信息化,必然与社会发生普遍的联系,必然要与社会中的其他信息交融而广泛地交流和传播,形成另外形式的信息,即广泛意义的档案信息化。

2.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才会主动关心档案信息化建设事业,认真做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项工作,主动思考社会文献信息系统中各种文献信息的渗透和融合,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1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2.2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2.2.3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3.1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20,国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3.2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2.3.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2.3.4从安全角度来说,优良的档案管理软件自身的安全设置,如访问授权、用户安全级别、密码设置等功能模块,已成为电子文件管理、利用的一道坚实屏障,能有效地确保档案信息安全。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二

目前,全世界的人们都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主要趋势,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和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出来。当前,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已经脱离了时代的潮流,因此,变革和创新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不断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共享以及信息的数据化,保障信息的安全,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得到进一步地增强。

1、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

如今我们正处于信息时代,各类信息资源急剧增加,而信息资源的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由实体化管理向信息化管理的转变,进而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2、有利于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

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资源,这一各国必不可少战略资源。因此,不断加强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

为人事工作服务是人事档案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为了满足当今时代对档案工作的各种需求,必须开发和建设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人事档案资源管理模式。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渐诞生,这一模式大大提高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从而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4、有利于方便对人事档案信息的查阅。

所谓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就是利用计算机整合、收集和管理纸质的档案信息以及馆藏的'资料,这使得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转变为现在的数字化和电子化的全新的方式,因此,人们平时可以更加便捷地查阅资料,而资料的利用价值也将变得更高,从而使得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的到提高。

1、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中十分重要,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质量。但是,在目前的人事档案管理中,高素质的人员十分缺乏,这就使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

2、信息化建设中的基础化设施配备不完善。

在进行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掌握足够的信息资源,优质的硬件设施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扫描仪、计算机等,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是保证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保证,然而,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技术设施都不完善,这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行。

3、缺乏统一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标准。

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标准,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也不例外,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有一定的参考标准,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是在具体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大多数单位都是考虑自身的利益,在管理中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标准,这就造成了档案信息网络不通畅,不能够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1、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

针对目前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这一状况,首先,要对他们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地掌握在工作中使用的必要技能,并且树立他们的意识,使他们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地去工作。另外,还可以适当地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这样一来就可以使那些高素质的人员愿意投身到档案管理工作中。

2、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

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于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它是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基本条件,更是档案信息传输和共享的主要媒介。所以,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一定要购买先进的技术设备,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信息管理体系,从而使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统一信息化管理标准。

标准对于做任何事情来说都很重要,所以在档案管理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一定要客观合理化,这样就可以使它成为工作人员奋斗的目标,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4、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

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于人们对档案资料的需求,所以要不断地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档案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并通过不同的载体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存储,然后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远距离传输和交流,这样就可以满足人们对人事档案信息的各种需求,从而也实现了档案管理的真正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时期人事档案工作的重心就是实现其信息化管理。所以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顺应时代的发展,要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单位也要重视档案的管理,提高硬件设备,只有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提高了,那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水平才能不断地提升。

参考文献。

[1]扈妍珺.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工会论坛,(03).

[2]孙冬云.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j].信息技术,(05).

[4]王艳.关于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探析[j].民营科技,2014(01).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三

自2000年1月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了《关于在大中城市加快科技强检步伐的决定》以来,全国已有134个分市检察院建成局域网,234个区县检察院已经建网,联入各级检察机关局域网的计算机超过1.3万台,全国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总投资3亿元以上,标志着全国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全面启动。韩杼滨检察长在讲话中指出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我们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真正把科技强检工作特别是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把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此,笔者就基层检察院信息化建设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检察机关中部分领导和干警在思想观念中存在着只须懂法就足以胜任检察工作的偏见,对信息化的了解也仅限于信息化就是用微机打字、信息化就是上因特网,对信息化范围、信息化开展的意义认识不足,还未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建设对检察工作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各别检察机关出现了阻碍科学技术与办案结合的不利因素,缺乏依靠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到检察工作中来、如何用信息化促进检察工作的跨越式发展,研究较少,重视不够。这种状况已成为检察机关加快信息化进程,推动办公、办案现代化发展的瓶颈,与当前形势发展和检察工作的任务需求极不相应,这些都制约了检察工作的与时俱进,全面开展。

检察机关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严重缺乏信息技术人才。从目前来看,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中几乎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而专门的技术人员又大多为法医、会计、痕检、摄像等传统技术型工作人员,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技术,显得束手无策,很难提出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很难得心应手地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于有一些信息化建设的基层检察院,又由于人才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设备不能使用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使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成为摆设。因此在没有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化技术人才队伍的前提下,检察信息化建设对某些院而言简直是一种神话或资金上的严重浪费。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高技术、高投入、高效能的现代化基础建设,必须要有足够的.建设经费作保证。它所涉及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来购置。以一个基层院为例,建设一个由一台服务器,20台终端微机组成的小型局型网,购置网络办公办案系统、多媒体示证系统、举报自动受理系统、审讯监控系统审统,这几项建设资金投入就得在50万元以上。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经费应由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因此建设经费应由各级地方政府专项划拔。然而地方财政或专门人民检察院所依赖的经费划拨部门却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保障和支持检察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因此检察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上只能是等米下锅,信息化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信息科学技术是当今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和最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对社会的。

[1][2][3]。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四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形式,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一种现代化管理方式。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于文本资料整理复杂,受到年限、环境等影响,容易造成丢失,严重影响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积极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能够及时加强档案信息资源的归档整理,便于进行分类查找,从而更好地加以利用。受到技术等方面的制约,档案信息化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整体进度较慢,效果也差强人意,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新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管理思考研究,对不断提升档案管理质量和档案资源最大化利用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对档案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和利用的一种新方式。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的内容较多,主要分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档案标准化建设三个方面的`内容。档案资源建设,主要是对档案信息整理归档形式和内容等做出的要求。档案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开展档案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设施配置,从而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实现高度共享。档案标准化建设,主要是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规范,从而更好的便于电子档案规范化管理。

1、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全面的认知。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一种创新,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应用技术,长期受到思维、环境等影响,档案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重要程度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基本认识缺乏全面的了解,没有认识到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2、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资源利用方面存在错误的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加强档案信息的利用,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将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运用电子化的形式进行保存,从而提高保存的规范性,更好地帮助应用。但是目前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往往比较注重档案资料的管理和保存,对档案资料如何进行深度应用等方面缺乏积极探索,从而影响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难以体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更好地发挥好档案应有的价值,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加强档案电子资料管理。在对基础文本资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要提高对电子文件管理重要性认识,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对档案文件进行电子化管理,运用电子文件的形式进行存储,分类整理,从而便于集中管理和应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要建立专门的服务管理部门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强技术资源配置,同时要加强对电子文件处理管理,对电子档案保存形式,接收方式,处理和格式等制定明确统一的规范,在保存方面要结合不同的档案资料的重要程度设置具体的权限和保存周期,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重要资料还要做好备份管理,从而避免出现丢失或者损坏等情形。

2、加强网络档案建设。要建立相关的档案网站,发挥好网站平台的优势,设置内部服务系统和公众服务平台,加强后台建设和管理,从而确保档案信息化建设运转正常,同时,不断加强新设备的引进和硬件设施配置,定期进行升级维护等,从而确保网络档案实现快速传输、交换、应用和共享,提高网络档案科学化、安全化管理水平。

3、加强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积极选拔优秀的专业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要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对专业基础知识、业务素质、计算机网络知识、软件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培训,严格执行职业上岗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价,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还要不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薪资待遇,改变边缘化格局,从而提高全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配合开展做好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档案利用效能。总之,档案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结合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在做好基础规范工作的前提下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严格监督,才能更好地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进而有效发挥档案资源的价值,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五

1.1管理的滞后性。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信息化和电子技术是比较重视的,这样就使得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了重视程度不够的情况。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将档案管理流程进行简化,同时进行优化和重组。但是,在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却在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和档案管理明显脱离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公众在利用档案的时候非常容易出现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情况,同时,在工作中也是非常容易出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受到影响的'情况的,主要是受到档案管理滞后性的影响。

在进行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部门没有进行统筹规划安排,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效率下降的情况,同时在管理方面也出现了无法实现规范化的情况,这样就使得没有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档案信息管理没有健全的体系,在信息检索方面就会出现不健全和不规范的情况,同时也会导致档案信息在利用方面出现效率非常低和质量非常差的情况,对于档案信息管理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1.3数字档案资源短缺且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档案管理是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中,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法,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出现了一直在使用纸质介质来进行保管的情况,在数字档案资源方面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这样也使得我国的信息化档案建设在过程中要面临的问题是非常大的,对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都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在档案行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专业的人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是比较集中的,这样就使得一些经济发展不好的地方在档案管理方面人员是比较匮乏的,同时也是会导致不同的地区在档案管理信息建设方面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的,同时,在一些地区也存在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无法开展的情况。

1.5档案信息化立法和规范化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时间比较短,这样就使得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在一定程度并不健全,这样就使得档案信息化建设还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导致档案信息化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1档案信息管理要统一规划、统一原则。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将档案信息资源集聚和整合起来,实现档案资源社会共享,更好地为各级领导和机关服务,为社会各界服务,为广大公民服务。为此,档案信息管理工作在当前新一轮深入发展的关键时刻,必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克服各自为政。把握适合档案工作规律和特点的基本原则,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工作。坚持以档案信息开发利用为中心,文档管理一体化、双轨制、确保网络安全等原则。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六

建筑工程档案指的是建筑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原始的、图物相符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真实记录以及实际反映,还能够对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敷设等建设活动进行有效的记载,主要包含有建筑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档案文件。建筑工程档案管理作为该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还会直接影响到该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说各建筑企业还需要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来对该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一定的指导价值,对于该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也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2管理模式的创新。

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予档案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也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积极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与优化,以促进档案管理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档案管理创新过程中,首先需要做好管理模式的创新工作,各档案管理人员可以从档案载体,档案收集以及档案传播等几个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然后构建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只有在档案形成过程中做好各项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够保障道路工程档案的真实性跟科学性,为后续的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档案指导价值。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还需要跟建设工作保持一致,严格遵循相关规定来进行有关文件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归档工作,还需要避免工程结束之后“补档案”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开展建设工程档案编制执法检查以及加强培训力度的模式,来对现有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不断的规范处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强对道路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的法制建设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整个建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依,并实现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

3档案管理操作技巧的创新。

在重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以及开发利用方面都有一套紧密相连的程序,每个环节还具备有非常强的科学性以及技术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档案的载体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向不断进行发展,电子档案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较之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电子档案还具备有方便、准确跟高效的应用优势,但是原始档案材料的真实性跟准确性则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在档案的收集、鉴定跟使用过程中也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我国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够加强对该方面的研究跟创新力度,借此来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在重点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将档案的编报工作纳入到基建管理程序之中,来跟工程建设工作同步进行。此外还需要将工程档案编制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以及工作人员身上,然后采用跟经济利益挂钩的模式来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进行规范管理,以保障建设工程档案的妥善保管跟有效利用。此外还需要通过各种法律以及行政手段,来对建设工程档案的编报工作进行重点强化,借此来获得良好的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效果。因此有些重点的工程项目还有着建设周期长、涉及范围广的特征,其档案编报工程也有着非常高的专业性、技术性跟综合性,也就要求相关档案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制约手段来做好工程档案的编报工作,这样才能够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得以有序进行,并获得事半功倍的管理效果。各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只有对现有的档案操作技巧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够保障档案管理效率以及管理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对于我国档案管理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4结语。

综上所述,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工作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加快,对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档案工程管理模式也无法很好的满足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需求,这也就需要从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操作技巧等多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借此来推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并为我国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作者:潘霞单位:天津泰达市政有限公司。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七

随着各地区档案中心的建立与发展,其档案管理工作量日益繁重,加之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因此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档案管理相关部门和人员要牢牢把握这一发展契机,推进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转型,加强对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以优化档案中心的管理模式、提高服务质量。

1、档案存储环境方面的优势。

众所周知,传统档案管理工作以纸张为媒介,通过人工录入的模式将档案入档、整理,这种管理模式给当前的档案信息资源存储、整理、归档等工作造成了一定阻碍,而档案管理实现信息化后可从根本上转变当前的档案管理模式与路径。首先,档案中心可专门建立自己的网络平台,将需要整理的档案资源存储到电子磁盘或服务器中,这样既可为档案信息的储存和管理带来便利,又可极大地节省存储空间;其次,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采用电子录入的方式记载档案信息,提高录入效率,加强信息的管理。此外,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对存储环境的要求比较低,给存储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2、档案在使用和查询方面的优势。

在纸质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下,由于手续繁琐、档案的使用和查询极为不便,资源共享性也不高。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档案使用的流程,真正地实现档案信息的高效利用。同时,还能提高资源的共享性,使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档案中心“无纸化”办公的步伐日益加快。然而由于这种全新模式起步较晚,因此从整体发展来看,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仍不容乐观,存在如下几点问题:(1)人才问题。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队伍中的工作人员大多属于操作型人才,对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只是流于形式。他们或是对档案管理不精通,或是在计算机的系统开发、程序维护、信息导航等方面操作不熟练,甚至不会操作。因此,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2)安全问题。档案信息安全是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电脑病毒的横行、黑、客的恶意攻击及网络技术的失误都会给管理中心的档案信息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一旦机密的档案信息被窃取、修改甚至伪造,造成的严重后果将是不可估量的。(3)标准问题。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部门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档案分类编码标准,档案管理软件在通用性、适用性等方面也存在着严重不足,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由上文所提及的部分问题,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主要有三点:(1)加强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工作,具体可从两点入手:其一要加强软硬件建设;其二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2)加强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和完善,实现信息处理的标准化、管理过程的一体化,使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信息资源;(3)加强档案信息的标准化管理和建设,为档案信息的跨部门、跨地域、跨国家使用提供便利,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1、切实提高管理人员队伍的专业素质。

对于当前档案中心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发展而言,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整体来看,当前我国档案管理队伍的专业素质不高,这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具体来说,首先要强化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让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其次,要通过各种培训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表现好、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管理人员予以适当的奖励,激发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配备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硬件设施。

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完善的技术设备是进行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实现档案信息共享的基础。因此,要想切实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及时淘汰和更换落后的技术设备,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以保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和性能的稳定性。

3、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当前的人事档案管理并没有完全摆脱纸质资料,这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并将所有的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都收录其中,进行对两者的统一化、标准化管理,实现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

人事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用户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因此,在当前的档案信息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水平。具体可以对各种类型的档案信息进行分类、提取和加工,方便人们的查找和利用。此外,在进行人事档案信息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时,要采用不同的载体,以满足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不同需求。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更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把档案管理信息化等同于档案资料数字化,而是要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档案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此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邹红云.电子化——人事档案信息的未来[j].兰台世界.(22).

[2]宋琳,曹文成,王艳.打造精品注重创新认真做好新形势下企业信息工作[j].办公室业务.(08).

[3]姜以敏,于霞.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黑龙江档案.(03).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八

建设工程档案受关注程度小,不表明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建设工程需要投入巨大资源,缺少技术因素不能成形,没有技术因素的保障也难以反映工程质量。在工程项目实施以前,立项文件就成为落实项目经费和实施项目的关键依据,其后的项目设计、招投标又要以立项文件作为依据。开工以后,材料检验文件、施工图纸、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工程记录、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文件是保证施工进程的重要依据。工程竣工验收,评定工程质量除了要有外观依据,还需上述这些资料依据。例如,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必须通过强度试验才能验证,没有试验报告就不能说明问题;再如,建设工程中存在许多隐蔽工程,如果没有覆盖前的照片、录像、图纸以及各种现场记录,也就无法对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恰当的评价。建设工程的使用寿命通常在几年到数十年之间,重要工程的寿命还要超过1,使用期间需要维护、修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还要为其他工程所借鉴,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档案资料作为依据,这些事情都会落空。可见,工程档案不仅是建设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建设工程质量的直接反映,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建设工程档案本身只是一个静态概念,但档案管理却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既是档案管理部门的份内事,更与工程项目参建各方关系密切,而且工程建设周期长,档案种类多、数量巨大,并且专业性与综合性都很强,管好工程档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现状种种原因,建设工程档案质量并不理想。因此,提高工程档案管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工程档案成套性差,缺漏不准确欠真实。

建设工程档案来自于各个参建单位,虽然各单位的材料有所区别,但其内在联系经整理后应当配套,并成为有机整体。然而,现实中的`档案往往成套性很差,缺东少西,完整性不足。例如,质量保证材料不全,缺少质检报告,没有出厂合格证,未履行签字手续等。此外,材料记录不准确、不真实。例如,试验报告前后日期无法对应,资料归类不准确,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不真实等。

(二)重建轻管根深蒂固,资源配置难以到位。

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工期、质量和安全相比,档案所发挥的作用比较间接、滞后和抽象。因而,无论政府、投资方还是项目管理人员都会更看重前面几项,而容易忽视档案管理,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必然会向前面几项倾斜。例如,档案管理人员的配置数量与项目投资规模严重失调,人手不足很难管好档案。

(三)参建单位各有不足,监督不到位是主因。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综合性的,参建各方都存在不足。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不做好档案管理规划,对施工单位的培训指导不充分,造成文件资料缺失和档案管理效果不佳。设计单位水平参差,管理无序,导致竣工图编制和准确性审核遇到麻烦。监理单位对施工材料审核不严,材料真实性存疑。施工单位资料记录不规范、不准确,很多记录源于资料员事后补录、造档,使档案资料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状况。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执行与监督不到位,事后监督方式难以避免档案管理中的漏洞。

(一)注重管理制度建设,增强档案责任意识。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因此,在工程项目启动之初,就应建立一套符合建设工程特点的档案管理制度,理顺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的关系,明确档案管理责任和档案工作方法。档案管理必须落实领导负责制,明确参建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承担主要责任,只有领导重视档案工作,档案管理才能从一开始就步入正轨。为了确保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各单位必须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并通过落实岗位责任制增强档案意识,提高档案管理成效。

(二)依法督导档案管理,强化履约评价监管。

档案管理制度的贯彻实施,重在监督到位。作为工程建设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应按照《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要求,依法督导工程建设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在推动工程建设、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全程跟踪、监督、检查建设工程的档案管理,切实保证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为了保证建设工程各参建单位做好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在项目前期应通过招投标文件以及合同协议方式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条款,明确档案资料整理、归档要求和应承担的责任,再通过强化履约评价监管,落实和管控各单位的档案工作。一般可在每季度、项目竣工后进行。

(三)完善档案工作程序,加大档案考核力度。

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应依据一定的标准,统一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明确分类方法和保管期限,并根据文件材料产生与流转规律,理顺文件归档渠道,固化归档工作流程,使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有序进行,确保档案管理全过程受到控制。由于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面宽、时间跨度大、文档数量巨大,所以既要加强各参建单位的协同与配合,同时也要加大档案工作的考核力度。通过对档案工作流程、成果的考核,促其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档案管理各阶段的目标任务。

(四)加强档案技能培训,提升档案服务能力。

建设工程参建单位多,不是所有单位都配置专职档案人员,不少单位是由技术人员兼职档案人员,甚至还有个别单位临时聘用档案人员,这样很难保证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因此,必须由建设单位在建设初期组织所有参建单位的档案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但是,建设单位组织的培训效果往往不明显,其中就与思想上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有关。所以,档案人员培训应立足于服务意识的提高,树立档案参与国家建设、惠及民生的服务理念,坚定平凡岗位可以创造不平凡业绩的信念,通过提升档案服务能力来保障档案管理质量。

针对建设工程档案管理牵涉单位多、范围广、周期长、数量多的特点,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通过文件与档案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档案管理部门之间、各参建单位之间建立统一收发端口以及创立文件与档案统一编码系统,实现文件产生与档案收集的无缝对接。目前,云计算平台、业务规则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技术都已成熟,只要量化标准、固化业务流程,并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文件信息管理在线云平台,就有望实现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及全过程监控。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在这种形势下提高档案管理质量面临诸多挑战。上文通过工程档案管理现状,从多个方面探讨了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方法,希望通过此抛砖引玉之举,引来更多真知灼见,共同推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事业更好地发展。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九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正处于鼎盛时期。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查分析之后可以看出,一直到年底的时候,我国大陆地区总共有7个轨道交通运营城市。以重庆市为例,根据新一轮《重庆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重庆市在具体规划过程中,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之后,规划和建设23条轨道交通线路,线网的整个总里程达到了1070km。在这种状态下,重庆市轨道交通工程将会逐渐形成大量的竣工档案,这些档案的内容和准确性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

随着信息化条件的不断改善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知识和科技的发展水平得到了快速的提高。作为一种工作方式,信息化给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便捷。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贯彻《幼儿园指导纲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加强对于幼儿园工作的管理,各个幼儿园设立了相应的档案资源管理人员或部分负责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如何将信息化的相关方式切实应用到幼儿园档案管理工作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信息化条件下幼儿园档案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促进幼儿园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幼儿园管理的水平。

作为一种对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和幼儿基本信息重要记录方式的幼儿园档案资料,对于了解幼儿园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评价幼儿园的综合指标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档案资料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幼儿园工作的实际情况和日常事务的处理过程,对于信息管理和事件管理都有一定的借鉴。信息化条件下,如何对幼儿园的档案资料进行具体化、规范化和整体化的管理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同时如何利用信息化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资料的价值,促进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是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的。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一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迫不及待。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成为解决目前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由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开展的时间较短,其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以期为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在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档案管理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学校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应用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弊病,这种种弊病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弊病较多,因此,探究其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对实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指的是以发挥档案的凭证作用为基础,充分发挥档案的信息功能,促使档案内容实现数字化,促使档案传递实现信息化。其中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含义有三层:其一,促使档案内容实现数字化,以便于信息的读取与存储;其二,实现档案信息传递、接收、储存、利用的一体化,提升操作的便利性;第三,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网络化,增强信息管理的便利性,提升信息的利用率。由此可知,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内容也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含义是在扫描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以安全性、效益性和规范性为原则,将传统的档案内容转化为电子档案进行保存,从而构成一个有结构、有秩序的档案信息库。第二,档案网站建设。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管理机构以公共信息服务网站为平台,以网页主页的方式开展档案宣传工作、提供相关服务的服务型网站,其功能为交流、服务与宣传,其构成内容为机构信息、资源信息、工作信息和服用利用信息等。在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网站建设是重要步骤。第三,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是一种远程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其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用户能够以便利快捷的方式获取所需信息,其特点为:在功能方面其中心是存储;在运行方面实现信息存取的网络化;在存储方面以无形的信息方法完成。

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较短,其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具体分析如下:第一,重视程度较低。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本来就比较低,学校相关领导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完善,导致在其中投入的精力不足,投入的经费不够,与信息化建设相配套的基础设施不健全,最终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第二,人才队伍不健全。学校档案管理人员长期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在档案管理方面已经形成定性思维,对信息化管理这种新型档案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比较低,接受效率比较低。同时,因为相关的培训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培训激励机制,使得原有的档案管理人员出现固步自封的现象。再加之,专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人员没有实现有效的引进,人才队伍不健全,最终影响了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第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受到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足的影响,学校的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被纳入政府工作体系,所以在学校档案管理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规定,使得学校档案管理缺乏统一的标准,影响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最终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第一,提升重视程度。首先,教育部门要针对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召集学校领导召开相关会议,促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端正学校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进而提升全体师生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充足的精力、人力和物力,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现奠定良好的条件。

第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人才是决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效果的重中之重。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做管理员,更好成为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和“百事通”。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档案管理员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和数据库能力,紧追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学校要做好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培训,号召全体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与,并制订定期考核计划,对于未能通过考核的档案管理员对其进行再教育,如再次考核不过关,就予以辞退处理。除此之外,学校档案管理系统还要积极引进专业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人才,做好信息化档案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工作,带领全体档案管理人员提升信息化建设素养,以最终建设一支高素养的信息化建设人才队伍,以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步伐。

第三,完善制度建设。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产生阻碍的'因素之一就是不规范的制度。建设规范的制度,要处理好标准化制度和规范化制度之间的关系,促使二者相互协调,共同进步。首先,要建设一个具有统一性的网络目录标准。因为档案内容较多,形式多样,录入标准和管理标准不统一,导致查阅困难。因此,要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就要统一档案管理标准,以便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查阅使用效率。其次,要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制度,比如建立电子档案管理制度、重要场所的进出制度、电子档案系统的安全运行制度等,以实现档案信息的规范管理。

第四,完善数据库建设。首先,要搭建一个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平台,以《档案法》的相关规定为依据,规范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档案进行分类处理;其次,要实现资源共享。学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联合学校的其他部门制定档案管理的联合目录,并形成完善的网络系统,以便于实现一体化管理,以便于实现资源共享。第五,完善硬件设备的配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硬件设备,因此,为了推进学校档案管理信息化进程的实现,完善硬件设备配置是关键。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人员要将所需的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将其上报给学校领导,学校领导要尽快予以审批、拨款,完善硬件设备的配置,以完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学校档案管理模式在工作的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缺陷,不利于实现学校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不利于提升档案的利用水平。因此实现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档案网站建设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程度较低、人才队伍不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不规范,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从提升重视程度、完善人才队伍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完善硬件配置、完善数据库建设五个方面对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二

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一直是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人事档案包含有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在实际人事管理中,人事档案的作用通常通过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等方面表现出来。人事档案不仅仅是个人发展轨迹的官方表述,更是国家对于个人动态信息的正式认可,受到法律保护,具有法律效用。6月,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的上调、个人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代扣预留,全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由于此次改革前的工作时间视同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因此,人事档案对工作履历及工作年限的证据作用更是得到空前凸显,对人事档案的发掘和利用也将变成人事管理新的常规工作。随着人事管理及社会保障部门对职工人事档案信息的共享需求与日俱增,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各行业无孔不入地渗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管理高校人事档案,是信息技术在人事管理领域的延伸,对高校人事档案价值的发掘和利用有着重大意义。正因如此,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内涵和历史沿革。

人事档案信息化是在组织人事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和提供利用,做好人才信息基础保障工作,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人事档案的过程。对高校干部人事档案实行计算机辅助管理,利用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设备和现代技术,将档案资料整理输入计算机,以实现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的并存,根据需要实现纸质与屏幕的人事档案查阅,进而完全实现高校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在人事档案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单机检索。20世纪80年代,一些企业和事业单位开始利用计算机管理本部门的职工信息,建立起一个个以单机为处理工具的人事档案信息检索系统。大多采用dbase、basic、c、foxpro等语言作为编程工具,在dos操作系统下运行。这一时期的信息管理系统管理的数据简单,没有统一的格式,检索内容单一,数据处理能力有限,通用性差,但推进人事档案管理软件的普及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二阶段是20世纪末期,单机与局域网相结合的管理系统。系统开发工具主要有visulfoxpro、powerbuilder和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sybase等,操作系统平台为windows、unix、linux等,并建立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其它技术标准,为后来人事档案信息数据的交换和管理软件的共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网络技术的推广,推动了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第三阶段是20世纪末至今。由于档案信息化的推动,各单位和机构开始开发和应用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来管理人事档案。从当前主要应用来看,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采用基于b/s模式的全文数据库居多,这使得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扩展性、集成性、人性化等都有更大的改善。但是,如何利用internet技术进行ca认证并提供远程服务以及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共享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纵观近年来国内应用较多的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符合当代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其功能也越来越完善,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而且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

二、人事档案信息管理中需要协调的几组关系。

改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方式,主要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进行重新的界定,以确保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流程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应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引入到其中,以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效率。人事档案信息化为人事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大有裨益。当然,信息化过程对人事档案管理也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如何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人事档案管理,必须协调好以下几对关系:

1、实用性与规范性。

实用性是指在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注重切实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并能在实践中产生积极效果。一方面要在引入信息管理系统后,人事档案的管理效率得以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要保证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性,考虑到人事档案的隐私权。人事档案信息系统设计要在实用性基础上,引进it行业的人才和技术,结合本单位财力与技术基础,采取合作开发或引进方式,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规范性是指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所建立的系统需要符合行业规范。以《全国组织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体系》为例,它是为实现干部信息的规范化及全国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按照人员管理及机构管理中科学的信息流程制定的,不仅具有较高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而且具有总揽全局的权威性。在信息化过程中,文本文件、图像文件、扫描文件、声音文件等的采集与管理都应遵循《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8894-)所规定的格式,以减少转换与重新制定的难度,同时也是人事档案信息化规范性的客观要求。

2、安全性与开放性。

为了防止将人事档案信息泄露给无关用户,必然要对人事档案中的隐私信息加以严密保护。在信息化过程中,加强对人事档案方面的电子文件的管理与审核,通过技术手段来达到保密的目的。同时,还要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做到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互联网+对公共信息网实行物理隔离,涉密及隐私档案信息不能存储在与公共信息网相连的信息设备上,更不能储存在公共信息网的服务器上,能够建立人事档案专网则是最理想的选择。

建立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科学管理和优质服务,这就决定了人事档案信息开放的必然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习惯地认为人事档案属于保密内容,除了负责收集和保管人事档案的管理者能接触到人事档案外,其他人包括档案当事人是不能接触到人事档案的。在当代条件下,人事劳动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平等的契约关系,人事档案的管理权、处置权也从完全交给用人单位转变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管理。

人事档案作为当事人“德、能、勤、绩、廉”的客观记录,部分信息也变得公开透明,信息开放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对高校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他们在专业上的学术水平、学术成就、个人简介等基本信息都已完全公开,对用人单位和各级部门做到“知人善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种档案信息的开放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无限制的开放,是在保证当事人隐私不被泄露的条件下的有限开放。

三、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1、需求分析。

人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功能需求是指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在面向实际应用时所应具备的各种功能。开发一套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如果功能设计存在缺陷,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和其它软件产品一样,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是第一位的,是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核心,也是解决用户客观问题的关键。人事管理系统的功能一般分为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基本功能是人事档案管理系统中必备的功能,拓展功能则是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添加的功能,以辅助人事档案信息的管理。

2、功能设计。

一般而言,定制开发一套人事档案管理系统的初衷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将学校的日常管理、人员管理、人员考核、信息统计等工作集于一体,将教职工人事档案中的基本信息、工作履历、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年度考核、奖惩管理等信息进行电子化,并上传到网络管理系统,避免每次查询纸质人事档案这种低级重复的体力劳动,这将极大地提高管理部门服务师生的'效率。设计的系统一般应有两种不同权限的用户,分别为管理员和普通用户。管理员(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具有全局信息审核和修改的权限,普通用户(教职工)只具有修改个人信息的权限。系统所有用户都从统一界面登录,普通用户可以用个人身份证号码作为用户名,初始密码由系统统一设置为身份证号码最后六位,首次登录后要求自行修改初始密码。如图1所示:

登录系统后,应该将系统的主要功能清晰地呈现在教职工面前。根据用户需求设计出来的系统,一般来说,主要功能应包含机构管理、岗位设置、人员管理、人员变动、职称评审、培训进修、年度考核、合同管理、请假管理、档案管理、文件管理、信息统计、报表管理等模块,如图2所示:

点击进入系统首页后,通过事务提醒、通知公告等功能区,除了向教职工展示相关信息及通知外,还具有温馨提示等功能,只要教职工用户登录即可收到系统弹出的信息及提示。机构管理主要是用于校内机构的增加、撤并、更名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则可以将学校的岗位设置情况,如各岗位等级的总数、结构比例、竞聘条件等信息集成到系统中,在新一轮的岗位聘任工作开展时,让教职工登录系统进行相关电子表格的填写和提交。

人员管理模块则将全校职工根据人员状态分为在职人员、离休人员、退休人员、离职人员、死亡人员等类型分别管理。人员变动模块则用于处理平时校内人员的增加、减少、调动等业务,对于相关工作的档案材料电子化,重要档案信息则进行纸质打印归档,使管理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工作得到延续和完善。职称评审和培训进修模块主要用于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以及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培训。年度考核是人事管理部门重要工作之一,每年让教职工填写大同小异的纸质表格不仅费时,而且各年度的个人基本信息可能被误填,引起教职工反感,通过此模块功能,教职工只需改动少量信息即可自动生成年度考核表,打印成功后只需签名确认即可,人性化的功能设计,省时省力。

合同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对每位教职工,尤其是学校的教学科研骨干人才的合同管理,比如待遇信息、服务年限等,新引进的人才可以快速查阅参照,即将离职的人员可以快速计算出合同履约金额,所有这些工作的完成几乎是自动化的,在无异议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费时费力地翻阅纸质文本合同。档案管理模块极其重要,教职工个人档案除了纸质版外,该系统内的职工个人档案电子版具有同样准确的信息。除了平时调阅档案之用外,还可在该系统中新增电子档案,再纸质化并存档,同时对职工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如哪些员工的档案在校,哪些被调阅或调出等,只需在系统查询栏输入姓名,即可快速知晓职工的档案保存状态及具体内容。

请假管理、文件管理、信息统计、报表管理是方便教职工查询学校相关政策文件,对学校的基本数据有常规性的了解,对日常用到的报表进行自动生成,既有利于让教职工动态掌握学校相关政策的变化,又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

总体来说,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而且对教职工影响极其深远。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规范、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对学校及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极具重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朱玉媛,周耀林.人事档案管理原理与方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93。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三

如今,事业单位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新时期的信息传递要求快速、完整、真实,要求信息整理不再通过纸张展示,而是通过网络、电子等技术手段快速完成。事业单位档案管理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除了具备与传统方式一样的功能外,还能形成网络数据库,将物质的信息资源实现数据转化,使事业单位能够通过网络、计算机等途径与工具便利的使用,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是经过长期工作经验积累的结晶,对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因此,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可脱离传统管理方法,二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好的效果。

事业单位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在我国改革事业单位体制后,事业单位更能够发挥促进经济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事业单位已经成为我国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由此一来,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就是保障事业单位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进行事业单位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如同历史王朝中的史官记录王朝的发展历程一样,事业单位档案则是记录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并且通过政府的力量带动社会向好的方向进步。建立与现代经济发展相媲美的档案管理方法有利于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新时期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势在必行。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采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保障原始档案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利用电子科技管理档案能够使档案的整理、分类工作更加简单、便捷,有利于档案的扩充和档案资源利用的多样化,有助于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和发展相当迅速,事业单位应紧跟时代步伐,引进互联网、电子技术等促进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从而带动事业单位整体的信息化,使事业单位为社会主义建设发挥更大的价值。档案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能够减轻档案管理人员处理数据的负担,使工作更加便捷,从而提升档案的处理效率,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并且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有助于精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节约档案部门所占用的空间和办公经费。总的来说,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应尽可能地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增添光彩。

(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合理。据统计,我国已经建立4000多个信息化的档案数据库,并且档案数据库的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档案资源的内容较少,存在重复加工问题,档案信息化资源质量水平较低。目前,我国综合性档案资料馆开放的档案共计为6897万卷,仅为整个档案资料总量的20%。所以我国档案管理信息化还处于较低水平,档案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利用。

(二)档案信息内容缺少安全措施。事业单位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性,其管理的档案资料很多涉及国家机密,是不可以外泄与公之于众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时必须防范必要文件的外泄,以保障档案资源的安全。目前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的安全问题在某些事业单位尚未得到重视,例如工作人员使用外网浏览网页,对公开信息审核的程序不严格等,这些都会导致档案信息的泄露。

(三)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自由、民主成为人民的基本权利,计划经济时代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制度已经取消,人们更倾向于高薪酬、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往往枯燥、乏味,并且需要从业经验丰富且长期稳定的员工,如果员工经常更换会使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断层。此外,没有高学历、高水平员工也会阻碍管理工作的发展。

(四)信息技术利用率低。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检索技术是基本要件。计算机检索技术能够提升检索效率和准确性。虽然很多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但是职员传统的手工检索方式依旧存在,对新技术的使用率低,从而阻碍了信息化的推广。

(一)制定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组织,法律对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具有明确规定,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受法律的约束。新时期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改变了原有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模式,在法律上尚未出现对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的法律规定。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要求其必须加强管理,建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规章制度,以保障信息的安全和杜绝违规事件的发生。不同的事业单位所从事的工作和重要性并不相同,因此建立自身的规章制度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本单位的档案资料管理制度。

(二)合理规划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事业单位建立信息化处理机制,事业单位在发展信息化档案管理的进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深入了解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机制,结合档案管理的长期以及近期的发展目标,有秩序地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三)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需要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以应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档案管理部门也应注意人才的培养和新人才的引入,以增加档案管理事业的活力和生机。

(四)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能够保障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监督员工工作的合法性,保障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监督机制应充分利用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者相互补充,全面监督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减少信息化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从而建立安全、有效的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

(五)逐渐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是档案文件保存的重要方式,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库。网页管理是档案管理的主要模式,也是员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完善的档案网站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网络技术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更新和设备的维护。事业单位做好网络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维护,是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条件,也是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必要技术手段。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档案数量的增加对原有的管理方式产生很多困扰,传统的档案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合当前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已是大势所趋。事业单位档案建设要充分抓住时代机遇,结合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引用新技术,积极创新,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四

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是电力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传统档案管理方式都是人工管理,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容易出问题。档案信息化的发展则有效规避了传统档案管理模式的弊端,在降低管理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质量。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毕竟在我国出现的时间不长,所以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电力企业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从而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一)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通常我们所见的电力建设项目档案都是纸质的,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就是对这些纸质档案文件进行整理、保存,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还容易出现差错。在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引进信息技术则显著改善了档案管理效率,将纸质档案扫描至电脑中,查找、阅览档案都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再不需要查找大量纸质档案文件了。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变了电力行业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原本繁杂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化。

(二)激发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的主动性。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意味着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全面改革,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只需要工作人员细致、认真即可,在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形势下,就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办公操作软件,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地利用计算机开展工作。

(一)重视程度不够。对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电力企业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这就导致了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人力投入都比较不足,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就会出现较多问题。第二,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没有认识到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对电力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在日常工作中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这就会增加档案管理工作出错的可能性。

(二)资金人力投入力度少。电力建设项目的档案规模通常都比较大,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力企业投入较多的资金和人力,计算机的采购和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也少不了专业的信息人才。如果电力企业在资金和人力方面投入的力度小,就会严重阻碍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理论无法变成现实,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长期不能实现质的突破。

(一)加强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只有电力企业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才能切实促进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只有加强对信息技术的重视,才能不断开发出信息技术的新功能,扩大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在这种形势下,数字化档案已经成为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只有在电力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将更多的信息技术诸如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等应用在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

(二)加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该投入资金来采购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硬件设备,最典型的就是计算机;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力度,因为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建立档案管理网络系统,开发档案管理软件,传统的档案管理人员在信息知识方面有些欠缺,无法胜任档案信息化改造工作,电力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来帮助企业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

(三)加强档案管理软件的开发。档案管理软件开发是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经途径。传统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储存工作的难度比较大,不仅需要足够的空间,而且对环境的温度、湿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某档案时只能亲自查找,工作量非常大。利用档案管理软件检索系统则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所需的材料,有时候还能通过档案在线阅览功能来查阅档案。

(四)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应该根据我国政府出台的《档案法》和单位自身的发展特点来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明确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监督机制,对电力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确保各项制度能够贯彻落实,如果发现档案管理中出现了严重疏漏,应该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结束语。

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形势下,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提升档案分类和管理的速度,简化了档案查阅和管理的流程。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加大资金和人力的投入力度,重点开发电力建设项目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五

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和资源体系建设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基础工作。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配备质量可靠、性能优良的软、硬件设备。另一方面,综合考虑馆藏规模、档案管理软件运行要求等诸多因素开发档案管理软件,提高档案管理软、硬件的安全、正常运行。同时提高档案管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建立和健全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档案管理网站,以有效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而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资源体系建设,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全面整合档案信息资源,重点加强档案目录中心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纸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档案电子文件归档及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的建设。

2.2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档案管理部门应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工作的管理制度,规章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简明实用性和制度约束的双向性。同时应严格执行管理制度,维护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鉴于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的资源共享性,应重点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档案管理人员应提高警惕性,自觉遵守和贯彻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与标准,依法对档案资源进行管理,确保档案信息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可采用防范病毒的网络系统、数据库自动备份、身份认证、查阅权限、加密保护等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档案数字化的安全性,维护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

档案管理信息化决不仅仅是档案的录入、扫描和网络传输,每个步骤都应有其相应的标准,以防止各自为政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应制定重点行业档案工作规范,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建设。具体而言就是对档案资料的归档、管理档案信息的资源标识、描述、转化、存储、查询、交换与使用等过程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如音频文件按照统一格式进行转化、扫描件要达到统一清晰度,以保障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统一的工作规范可以依据,确保档案信息化工作有章可循。另外,在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应避免档案信息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各级档案管理部门要摒弃传统工作理念,积极改变工作思路,树立现代性的档案管理理念,可通过培训等手段强化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理解和认识,创新档案管理方式及服务方式,以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另外,高素质的人才支持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应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为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有必要加强定向培训力度,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可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及专业技术培训,使档案管理人员掌握局域网、网络设备、数据库、网站、软件系统等信息技术和档案文献编纂学、档案保护技术学、中外档案史、档案管理学等档案专业知识,成为复合型的档案专业人才。同时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开拓创新意识。

3总结。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档案部门应积极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档案的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服务社会。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六

档案工作,是各个组织、单位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涉及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的活动,其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档案管理与档案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保障性工作。

各组织、各单位,为进一步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领导在思想上要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将档案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为了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硬件上要保障资金投入,包括计算机、档案管理软件、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移动存储设备、服务器等。对于财力资金有限的单位,可以按照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先购置极缺的设备,采用逐年增购的方式来逐步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所需的硬件条件。

二、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

传统的档案管理,是以纸质材料、照片、录像光盘作为档案工作的主要内容。档案交接程序多,档案占用存放空间大、存放时间长容易发生档案材料的变性,甚至无法辨识。随着科技的发展,除了必要的纸质材料需要原始性存档之外,很多档案材料可以采用电子文档、移动硬盘的形式进行存档。这种信息化变革,节约了纸张的同时也简化了档案交接工作过程,高效而节约。并且,电子档案容易保管,且安全性较高。

三、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结构,提升工作能力。

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是专业技术性人员,因此各组织、单位在配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要充分论证从业人员的学历的专业性,还要定期的组织从业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新知识、新方法。此外,因为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需要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因此要针对这一特点有针对性的对在岗职工安排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努力将档案工作队伍培养成会档案管理、又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满足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人员的需要。

四、加强档案网站建设,落实档案信息。

公开档案网站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通过档案网站建设,能够实现远程在线档案服务和信息公开。当前,一些组织、单位虽然建设了档案工作网站,但是还处于低层次的起步阶段,档案工作网站维护不及时,档案管理工作信息不公开、服务功能无人应答回复,甚至一些栏目是空白。因此,要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完善档案网站的功能,及时维护,互动高效,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信息公开。

五、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安全性,避免蓄意篡改、非法利用。

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必然涉及到安全性的问题,要高度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水平提升,设置防火墙和安全扫描监控系统,防止档案信息被蓄意篡改、非法利用。对于档案网站用户,要建立实名制准入验证,拒绝非法访问和未授权访问。要根据用户进行分类,以授权不同的档案信息查询权限。对于重要档案信息、机密档案信息、敏感档案信息,为了保证安全性要与互联网隔离储存。

六、规范档案信息录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真实、准确。

电子档案信息在录入时,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要加强对电子档案信息的内容的审核以及录入的检查校对,最大程度的减少电子档案信息的错误,力争电子档案信息录入准确、真实。为了便于开展电子档案信息的核对和录入工作,档案部门要建立统一的档案工作要求,明确电子档案材料的格式模板和内容标准。

七、完善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另一项组成部分。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时代或者说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是现代的新型档案馆,是对传统档案馆的升级。档案工作是否现代化,我国能否成为档案强国,其显著标志就是看是否建成数字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集成的档案信息数量与内容更加广泛,更便于档案信息统计、查询、保存。数字化档案馆建设不是一个组织、一个部门的事情,是多个组织、多个部门协调建设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信息管理的统筹规划与衔接,要在同一个平台下通过同一个数据库质量管理系统完善数字化档案建设。传统档案馆必须向数字档案馆转变,才能适应档案环境的新变化,开拓档案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吴冬梅.浅谈信息时代的档案利用工作[j].科技与经济,,(5).

[2]刘英萍.浅议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j].档案与社会,,(12).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七

档案工作,是各个组织、单位对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涉及的有价值的相关历史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的活动,其具有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还是规范管理的基础。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保障性工作。针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本文从提高认识,加强投入,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基础性保障;转变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把实体管理变为信息化管理;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结构,提升工作能力;加强档案网站建设,落实档案信息公开;注重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安全性,避免蓄意篡改、非法利用;规范档案信息录入,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真实、准确;完善数字档案馆建设共七个方面阐述了笔者的建议。

基层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论文篇十八

摘要:文章探索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工程档案管理的涵义,对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出优化路径。

档案信息化就是以档案为依据,在不改变档案原来的内容信息的情况下,对档案本身的内容及档案的存在形式进行符合信息转变原则的改变,使档案信息社会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档案之所以能够进行信息化处理,是因为它自身就包涵着信息。

“档案是历史的原始记录”,这种记录就是一种信息。档案信息化的内容就有两方面:一是狭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自身的内容信息化;二是广义上的信息化,就是将档案信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进行融合处理的信息化。所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就是在现代化的技术条件下,一方面促进档案本身信息进入社会交流系统,在社会中广为传播,另一方面就是将档案中的信息与其他社会信息形式融合使用,在社会中传播,广泛地服务于社会。当然这两个方面的目标并不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2、1档案工作人员要树立档案信息意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一定的社会意识就具有一定的社会能动作用。那么社会档案意识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必然有能动的影响,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推动力。所以,档案信息化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观念信息化”。档案工作人员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他们的能动性事关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只有让档案工作人员在思想上树立档案信息的意识,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人员才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促使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其他社会信息事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

2、2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技术。

(1)配备计算机、服务器、交换器、路由器、扫描仪等硬件设备。系统软件的开发应用或完善,可通过计算机系统软件的操作进行培训及推广,逐步建立同一平台为分中心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档案中心目录及全文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输入是目录中心的基础性工作,对各职能部门每年移交的大量成果档案资料,边整理边输入,从信息源头抓起,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实施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双套制”工作模式,避免重复劳动,不但能节约人力和财力,而且也会大大加快了档案信息数字化的进程。

(3)对上网信息进行密级界定。首先制订密级标准,对室藏档案按公开、内部、秘密、机密进行界定;其次对档案信息使用者进行网上身份验证,对不同身份的使用者提供不同的信息查询权限,以保障软件系统的安全。

2、3提高档案信息管理水平。

信息技术的广泛采用和电子政务的加快推进,使档案基础建设的重心向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变。现今,在计算机管理渗透的形式下,计算机管理软件的应用为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档案部门建立自己的局域网,添置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等,在系统开发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随着电子文件的大量产生,如何安全且高效地管理电子档案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早在,國家档案局就发布了《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要求电子文件形成单位和接收单位认真做好电子档案的管理等工作。因此,选取适合电子文件形成单位自身特点的档案管理软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录入、开发利用等工作是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可回避的一项重要工作。

(2)档案管理软件的对象是电子文件,通过选取合适的档案管理软件,不但可以达到科学、高效管理电子文件的目的,而且电子文件作为信息资源,经过软件的`整合和开发,既是电子文件形成单位的有益积累,又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选取适合的档案管理软件是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付诸实施的重要媒介。信息化建设理念,需要科学的档案管理软件作支撑,单纯以传统方式管理大量电子文件,绝非明智之举,档案管理软件集功能全面、智能、便捷、高效等优点于一身,是疏通信息化建设管理脉络,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

3、推行档案信息化管理,确立工程档案发展的新方向。

工程建设的过程就是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这就决定了工程档案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从工程立项直到工程验收的各个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都是由不同的单位或部门来实施的,这就在客观和主观上都大大增加了工程档案建立的难度,信息化管理无疑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效率与效益。

3、1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选用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的软件,制定工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改革不适应档案信息化要求的管理体制,打破地域和部门分割,提高工程信息交换及共享水平,创造更多有利于方便公众利用的条件。

3、2建立多层次、多渠道、重实效的档案信息化人力资源培训制度和考评制度,逐步提高相关岗位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

3、3档案工作人员要学习计算机和信息管理化知识,只有对计算机信息管理软件系统有了足够的了解,才能参与本单位的软件开发工作,才能提出正确信息需求,使系统运行保持在良好状态之中。

4、结语。

充分利用计算机功能,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工程档案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搭建专门的档案管理平台,不仅能有效地实现工程档案的动态管理,提高档案管理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9838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