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教学而制定的一种教学计划和组织活动的方案。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教案范例中展示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步骤的合理和评价方式的科学等特点。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知道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晒被子带来的温暖和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1幅,磁性教具:小猪、小猫、小山羊各1个、小狗指偶1个。实物小被子一床。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语言描述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动物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香香的被子》。
二、结合背景音乐,完整欣赏一遍。
提问并依据幼儿回答出示大背景图及动物形象。
1.故事的名字叫做?
2.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
3.有哪些小动物在晒被子呢?
4.你们觉得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出示实物被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抱、摸、闻”感受晒过的被子“暖暖的,香香的,软软的”,从而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
三、结合磁性教具,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从开头到“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提问:小狗看见小动物都来晒被子是怎么问的呀?
2.从“小猪说”到“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提问:胖小猪是怎样回答的?小猫是怎样回答的?小山羊是怎样回答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
“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3.讲述故事“小狗听了大家的话”到结束。
提问:如果你是小狗,盖着晒过的被子,你觉得怎么样呀?
教师小结晒被子带给我们的好处。
四、游戏:晒被子。
在游戏的情境下,教师带领幼儿边晒被子边说“晒过的被子……”。
总结:小朋友们回家以后,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晒晒自己的小被子,是不是也是香香的,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附故事。
香香的被子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啦,他们呀都来晒被子呢。
“噜噜噜”,胖小猪来晒被子了。
“喵喵喵”,小花猫也来晒被子了。
“咩咩咩”,小山羊也来晒被子了。
小狗跑过来,看到大家都在晒被子,他问:“你们为什么要晒被子呀?晒过得被子会怎么样呢?”
胖小猪说:“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小花猫说:“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小山羊说:“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小狗听了大家的话,他说:“那我也要去晒被子。”说完,小狗就跑回家晒被子去了。
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大雪。小狗把被子盖在身上,睡的真舒服。
他说:“唔,晒过的被子,真香啊,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小百科:被子是床上用品的一种,是面积足以覆盖人体、长方形的布料,一般用作睡眠时保暖,被子通常由被套或者被单包着棉絮而成,用棉做的被子叫做棉被。除棉被外,也可以用羊毛、蚕丝或者丙烯酸纤维等人造纤维制造。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二
油画棒、白纸、备用纸、教师示范用a3纸;小猪头饰一只。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画一种动物,这种动物藏在一首歌里,我们一起先来听一听,猜猜有哪个小动物藏在歌里。
(歌词: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呼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噜,小尾巴在摇。)
(幼儿答对后,教师出示小猪头饰)哪个小朋友能边唱边表演这首歌呢?
(示范画一)
[师]这首歌里的小猪正在做什么事情呢?(睡觉)老师来给大家画一只正在睡觉的小猪,小猪的耳朵、嘴巴和脚看上去像什么图形呢?(耳朵大大的;嘴巴是三角形的;脚是椭圆形的。)睡着时的小猪是怎样的呢?(眼睛闭着;身体趴着;有的小猪头朝这边,有的小猪头朝那边。)最后围上栅栏,小猪就有家了。
(示范画二)
[师]除了睡觉,小猪还会做些什么事情呢?(走路、散步)现在老师来画画正在散步的小猪。
[师](教师边画边引导幼儿说说小猪身体的各种特征。)小朋友们想想看,小猪会在哪里散步呢?(在鹅卵石路上)鹅卵石怎么画呀?哪个小朋友来试试看?(幼儿一作画)
[师]小猪散步的时候天气如何?(有太阳)画纸上还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你们觉得太阳应该画在什么位置比较好?谁来试试看?(幼儿二作画)
[师]这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传来:“咳,你好!”小猪回头一看:“哎呀,原来是好朋友也来散步了。”你们说说,小猪的好朋友可以画在什么位置才合适呢?(师根据幼儿回答示范作画。)
[师](启发幼儿讨论)如果小猪在草地上散步,画面上还可以画些什么?(小草、花朵)小朋友们还可以想想看,小猪和好朋友之间还可能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能把它们画出来吗?(幼儿互相交流)
布置幼儿绘画作品的展示活动。
1、蜡笔、画有草地的背景图若干、草地盛开的鲜花一幅。
2、手指谣和小蜡笔的录音磁带,录音机1台。
1、老师播放欢快的手指游戏歌谣,带领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活动双手手指。
附儿歌:手指谣
小蚂蚁,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膝盖上;
小蚂蚁,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肚子上;
小蚂蚁,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肩膀上;
小蚂蚁,爬呀爬,爬呀爬,爬到头顶上;
小蚂蚁,爬呀爬,爬呀爬,咕噜滚下来。
2、老师模仿小蚂蚁的声音说:哎哟,真疼啊!咕噜—咕噜,肚子饿了,去草地上找吃的吧!
3、老师:让我们跟着小蚂蚁去草地玩吧!
1、在去草地的途中,老师悄悄地给1位幼儿戴上红色的头饰,老师说:“你们看,我看到了一朵大红花,漂亮吗?有几个花瓣?让我们沿着花瓣摸一摸?你们再找找看还有没有花?”(配班老师悄悄地给2-3位幼儿戴上红色和黄色的头饰。)
2、老师:谁找到花了?什么颜色的花?有几个花瓣?花长在哪里?
5、老师:小朋友们真棒!我们可以在草地上种自己喜欢的花,让我们用蜡笔跳舞吧!
6、老师随着儿歌节奏在草地上添加盛开的花朵。(如:草地上,没有花,不好看,让我们拿着小蜡笔来跳舞吧,草地上,恰恰恰,往上跳,花茎画好了,在花茎上,再来跳个圆圈舞,花蕊画好了。)
附儿歌:小蜡笔
小蜡笔,草地上,恰恰恰,往上跳,跳个圆圈舞;(表示花茎和花蕊的画法)
小蜡笔,圆圈外,恰恰恰,转一圈,花瓣笑哈哈。(表示花瓣的画法)
小蜡笔,天空中,恰恰恰,跳圆舞,太阳空中笑!(表示太阳的画法)
7、老师给幼儿分发画有草地的背景图,边播放儿歌的录音磁带,边指导幼儿添画。
1、老师:都画好了吗?你们都给草地种了什么颜色的花,有几个花瓣?谁的花最好看?(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种花的经验和作品。)
1、老师:小朋友真棒,大家回家好好想想看,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给草地添花。
1、可请家长配合收集家里的废旧报纸或物品,引导幼儿用自己收集的废旧物品给草地添花,让幼儿知道废旧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2、如果幼儿园有条件的话,可以在自然角里种些,引导幼儿参与花的种植、照料,观察花的生长特征,花的盛开与凋谢,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在添画前,要让幼儿感知花瓣的形状,用食指沿着花瓣边沿划一圈,使幼儿初步获得花瓣的绘画方法。
2、在添画过程中,老师要用简短的语言讲解花瓣的画法,并通过儿歌的方式引导幼儿添画,使幼儿感觉到自己就是在拿着蜡笔跳舞,激发幼儿的添画兴趣。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三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知道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晒被子带来的温暖和乐趣。
4.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四
1.讲述故事从开头到“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提问:小狗看见小动物都来晒被子是怎么问的呀?
2.从“小猪说”到“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提问:胖小猪是怎样回答的?小猫是怎样回答的?小山羊是怎样回答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
“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3.讲述故事“小狗听了大家的话”到结束。
提问:如果你是小狗,盖着晒过的被子,你觉得怎么样呀?
教师小结晒被子带给我们的好处。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五
1.口齿清楚的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味。
2.喜欢和同伴一起扮彩虹鱼玩游戏。
1.让幼儿能正确的念唱儿歌,边做动作
2.和同伴做游戏
1.幼儿用书:《彩虹鱼》。
:《彩虹鱼》。
3.根据班级幼儿人数,制作同等数量红、橙、黄、绿、蓝、锭、紫七种颜色的小鱼头饰。
这些小鱼是什么颜色的`?9请幼儿说出自己知道的颜色,教师补充说出其他颜色。)
1.这一排鱼是什么颜色的?(引导幼儿发现一排排不同颜色的小鱼)
2.这么多小鱼在一起像什么呀!(彩虹)
3.游游来游去的小鱼像一道弯弯的彩虹在水里,摇过来摇过去。
1.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鱼头饰,戴同一种颜色头饰的幼儿站成一排,全班幼儿按照红、橙、黄、绿、蓝、锭、紫的颜色顺序站成七排。
2.所有幼儿一起念儿歌,同时,每一排后面的幼儿跟着第一个幼儿左右游动。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六
提问并依据幼儿回答出示大背景图及动物形象。
1.故事的名字叫做?
2.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
3.有哪些小动物在晒被子呢?
4.你们觉得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出示实物被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抱、摸、闻”感受晒过的被子“暖暖的,香香的,软软的”,从而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七
孩子们对外界的事物充满着浓厚的兴趣,像“母鸡生蛋,再孵出小鸡”这一现象,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根据孩子的这一兴趣点,设计了这一活动,目的是让孩子积累一些粗浅的经验,知道小鸡、企鹅、鳄鱼、恐龙都是卵生动物同时也让孩子体验到同伴一起活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树立幼儿关于生活的一些粗浅经验。
2.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学会儿歌。
3.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同活动的乐趣。
1.由小到大的蛋图片四张,相应的小鸡、企鹅、鳄鱼、恐龙图片贴于蛋的背面。
2.蛋糕纸一张,围裙一条。
3.歌曲《生日快乐》。
一、引题。
师: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老师穿一条这么漂亮的围裙。围裙的大口袋里装着很多宝贝,想不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呀?那我们一样一样的把它们请出来吧。二、学习儿歌《蛋娃娃》,认识卵生动物。
(一)出示最小的蛋娃娃。
师:咦?这是什么呀?这个蛋是什么形状的?摸起来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小结:像这个蛋一样圆圆的滑滑的我们可以用好听的词(圆溜溜)。
师:请小朋友们猜一猜,这个圆溜溜的蛋里面住着什么娃娃呢?
师:小朋友真爱动脑筋!那这个蛋里到底住着什么娃娃呢?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儿歌把他请出来吧!一个蛋,圆溜溜,里面住着什么娃娃?请你请你猜一猜,今天它要出来了!嘿咻嘿咻,出来咯—是什么呀?哦,原来住着鸡娃娃。
师:那,我请鸡蛋和鸡娃娃先住到我的这边大口袋里。
(二)出示第二个蛋。
师:嗯,老师这儿还有宝贝呢,小朋友看,(出示大一点的蛋娃娃)。
教师引题:它呀住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很冷。
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把他请出来(教师再次完整范念儿歌,引导幼儿一起喊“嘿咻嘿咻”的加油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原来住着企鹅娃娃。我也请企鹅蛋和企鹅娃娃住到我的这边大口袋里。
(三)出示第三个蛋。
师:让我来找找还有没有宝贝,嗯,好像还有,是什么呀?哈哈,又是一个圆溜溜的蛋,而且这个蛋比刚才的企鹅蛋怎么样呀?那我们也来猜一猜这里面会住着谁?(出示再大一点的蛋娃娃,提醒幼儿在齐念儿歌的同时,掌握好“圆溜溜”这个词)这次有点难,不过没关系,我们一起请就会请出来的。
师:咦,怎么没有出来呀?肯定是我们的声音不够响亮,那我们再用更好听、更响亮的声音把它请出来!
师:哇,出来喽!原来住着鳄鱼娃娃。呀!好可怕呀!我可不敢让鳄鱼住在我的大口袋里,我就请它住在黑板上吧。
(四)出示最大的蛋。
刚才我在这边找到了鳄鱼蛋,现在我再找找还有什么宝贝(出示最大的蛋娃娃)。
师:哇—我找到了一个这么大的`蛋呀,里面肯定是个大家伙、肯定要用更大一点的力气才行,那我们站起来用更大力气请,好吗?(引导幼儿完整的念好儿歌,并且注意声音要放出来)。
师:哇—原来住着恐龙娃娃!我请恐龙蛋和恐龙娃娃也住在住到黑板上。
三、谈话活动“怎样为蛋娃娃过生日”
师:谢谢你们帮助我,请回到位置上吧!现在我们把所有的蛋娃娃请到黑板上来。(教师把刚才的小动物张贴到黑板上)。
师:今天是这些卵生动物出生的日子,那今天就是它们的生日。
引导幼儿自由发言:“那我们应该怎么为这些卵生动物过生日呢”?
四过生日。
(师出示生日蛋糕纸)师:这些卵生动物出生后第一次过生日,表示它们才一岁,那我们应该点几根蜡烛呀?对了,一岁点一根蜡烛。
师:点上蜡烛之后,我们还要干什么呢?(唱歌活动“祝你生日快乐”),好,我们来吹蜡烛喽!
五、结束活动。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
2.初步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3.体验帮助小兔的快乐。
了解生活中有很多圆形的东西,并学习将圆形物体按用途进行分类。
布置小兔的家,放置活动中所需的圆形东西;ppt;圆形的玩具实物若干;画有圆的黑板;贴有吃、玩、用标记的桌子三张。
1.教师出示图片棒棒糖,并提问:"看看这是什么?它是什么形状的?"
(圆形)
2.教师出示圆形图标,幼儿认识圆形(引导幼儿用手指画一画圆形是圆圆的)
3.教师:"小朋友,找找看你们的身上有没有圆形的东西?"
4.教师:"除了你们身上,在其他地方你们还见过什么东西是圆形的吗?"
5.请幼儿先相互讨论下再说一说,教师以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记录。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ppt,并进一步提问,扩散幼儿思维。
如:
(1)幼儿猜测的圆形的东西是"苹果",教师提问:苹果是用来干吗的?(吃的)教师出示"吃"的标记。
(2)提问:还有哪些吃的东西是圆形的?
(3)教师小结:圆形的吃的东西真多呀。除了吃的东西,还有什么东西也是圆形的?(以此了解有关圆形的用的和玩的的东西)
3.教师小结:生活中圆形的东西真多,有吃的、玩的和用的。
1.教师:"小朋友真厉害,帮小兔猜到了这么多圆形的东西。那我们来看看到底小兔要带哪些圆形的东西去公园呢!"(教师介绍时突出分类标记)
2.教师:"这些东西都藏在了小兔的家里,你们愿意帮小兔找出来吗?请每位小朋友去找一个清单上有的圆形东西送给小兔,送的时候要看清标记并且要告诉小兔你帮它找到了圆形的xxx。"(先请两位小朋友示范,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
3.师幼一起游戏,并注意观察幼儿找寻标记情况以及语言的表达和礼貌用语的使用。
4.师幼一起检查游戏结果。
教师以小兔的口吻说:"谢谢你们帮我找到了所有的东西,我真开心!为了表示感谢,我请你们吃圆形的糖果,喜欢吗?说谢谢的小朋友才有哦!"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九
1、感受冬日阳光的温暖,并体验表演故事的乐趣。
2、能够说出故事中的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3、知道晒太阳是冬天一种取暖的方式,勤晒被子有利于健康。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通过加入适当的拟声词去感受图画书的诙谐、幽默。
认真倾听故事,体验表演的乐趣。
理解故事内容,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1、前期经验准备:带领幼儿到户外感受没有阳光的地方有什么感觉(阴凉、冷冷的),阳光照在身上什么感觉(暖暖的、很舒服)。
2、教具准备:课件、故事视频、动物头饰、情景创设、被子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学习故事对话,理解故事内容
1、播放故事,幼儿倾听。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小松鼠的被子是什么?小松鼠晒过的被子上闻到了什么?”
2、再次欣赏故事,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我们听听小动物们都说了些什么,请你们仔细听。”
教师小结:冬天的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很舒服,勤晒被子能将被子进行消毒,让我们的被子香香的,身体棒棒的。
3、利用教具,师幼共同讲述故事,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一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吧。”
教师带领幼儿讲故事,引导幼儿大胆地讲述。
三、情景表演,体验表演乐趣
教师为幼儿带上头饰进行表演,全体幼儿分为三组,一组表演小松鼠,一组表演小山羊,一组表演小猪,幼儿自愿选择角色。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当作小动物一起来表演吧!”
小结:孩子们表演的都非常好,晒太阳也是冬天的一种取暖的方式,还能让我们身体更加强壮呢!
四、活动延伸
发散幼儿思维进行谈话活动。
师:“还有谁喜欢太阳?为什么?”
《香香的被子》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而且故事贴近幼儿生活,知道晒太阳的作用,培养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对于晒被子的好处经验掌握的还是比较好的,知道被子放久了,上面会有很多细菌,要让太阳公公用阳光消灭它们。被子湿了,也要用太阳光晒一晒。在故事讲述时,幼儿听的很认真,很快知道故事里的三个主人公的大致对话,我也让幼儿尝试跟着老师讲故事,说说主人公在里面的对话,幼儿还是乐意说说的。并将 abb形式的形容词作为本次活动语言学习的重点,孩子们一开始对这样的词觉得很滑稽、有趣,于是我就借机将孩子的这个发现强调,帮助孩子理解,丰富了孩子词汇,并尝试运用这些语言,孩子们兴趣浓厚。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十
1、会用辅助材料进行印章画。
2、感受颜色的丰富与美丽。
1、以藕节、瓶盖、积木等制作印章。
1、 红、黄、蓝、绿颜料盘若干,幼儿护衣若干件。
3、《幼儿画册》p21
4、活动当天请幼儿穿色彩鲜艳、花纹丰富的衣服。
2) 小结:这些漂亮的衣服都是美丽的花布做成的,我们也来印一印美丽的花布,送给娃娃做衣服穿。
1) 出示范画供幼儿欣赏,激发幼儿作画兴趣。
2) 介绍辅助材料:藕节、瓶盖、积木等印章,边示范边讲解印章的用法:
挑选一种印章,用手指捏着,选一种喜欢的颜色蘸一蘸,然后把它放在纸上按一下,一个有颜色的花纹就出现了。
1) 提醒幼儿在纸上均匀地印画。
2) 一种印章只能蘸一种颜色。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十一
1、引导幼儿掌握叠被子的方法,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创设活动场地'娃娃兵的家'、活动音乐。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讲过一个关于娃娃兵的故事,快说说娃娃兵长得什么样?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娃娃兵的故事?娃娃兵长得那么小,他们住在哪呢?他们的家会是什么样呢?娃娃兵邀请小朋友到他们的家去做客,你们想去吗?我们出发吧!(音乐)。
1、我们到了,这就是娃娃兵的家,多漂亮的小门啊,是什么颜色的?上面写着娃娃兵欢迎你们!这里有封写给小朋友的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亲爱的小朋友们!娃娃兵临时有任务,起早练兵不在家,欢迎你们先请进)原来娃娃兵没在家,我们到人家里的时候要有秩序,站好队,一个跟着一个走。
2、这么小的门怎样才能进去?我们试一试。
4、小朋友你们会叠被子吗?平时你们的被子都是谁来叠的?小朋友真幸福,可是我们会逐渐长大,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现在我们一起来学叠被子。
(一)教师边示范边引导,初步尝试叠被子。
1、我们先把被子铺平整,看看娃娃兵的小被子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3、被子变成了什么形状?
5、现在的小被子是什么形状?变成一个又细又长的长方形?找一找他的短边在哪里?两条短边想做朋友,一二一二往中间走!走到中间拉紧手!翻个跟头做朋友!
(二)、请小朋友当老师教幼儿叠被子。
6、小朋友你们的被子叠好了吗?快让老师看一看?我们小朋友比一比谁叠的好?你怎么叠的这么好?快教教我们!
(三)、再来试一试。
7、老师告诉你们怎样才会叠的更平整,小朋友与老师再一起试一试!
(五)、被子叠好了还应该怎么做?叠好的被子可以放在枕头上,再把床单铺平整,小床也要摆整齐。
看到整洁的小床,你的心情怎么样?当我们用心去帮助别人,别人高兴的时候就是自己最高兴的时候!(音乐)听,娃娃兵回来了,我们一起出去迎接他们吧!
通过这次教孩子叠被子后,我发现在教孩子一些学习技能时,不能一味的教授,而需要我们教师想一些小手段,既能让孩子接受,又能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当孩子因为遇到没有兴趣的活动后,他们就会因为遇到困难而丧失信心,反而适得其反。总而言之,教师应该不断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提高。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努力探索教学新思路,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为今后的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十二
《过新年》的主题目标是以各种方式参加节日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所以在系列迎新年活动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的特征,选择了让幼儿在“卷爆竹”的活动中尝试和同伴一起做游戏,体验新年的快乐。
1、通过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会唱《卷爆竹》这首歌。
2、根据幼儿的亲身体验,尝试用舞蹈的动作来表现出《卷爆竹》以及放鞭炮的情景。
3、和同伴一起玩《卷爆竹》的游戏,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1.各种大小不一的色纸若干。
2.教具:大爆竹。
3.辅助材料:卷纸筒、饮料瓶、牙膏盒、易拉罐、薯片盒等。
4.音乐《卷爆竹》。
(一)听声音猜物,激起孩子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个朋友,可是他不愿意出来,他想先让你们听听他的声音再猜他是谁。(放爆竹音乐,听两遍)。
我们宝宝的小耳朵可真灵,都猜出了是爆竹,我们一起把他请出来好不好?
(师幼齐喊:爆竹爆竹请出来!爆竹爆竹请出来!)。
(二)模仿爆竹。
重点提问:
1、那爆竹宝宝长什么样呢?
2、爆竹宝宝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来学一学,然后引导幼儿把小耳朵堵好。兹,砰——啪)。
小结:每当过节的时候,我们中国有个习惯,喜欢放爆竹、烟花来庆祝我们的节日!使我们的节日很热闹!很喜庆!不过,放爆竹对我们小朋友来说是有危险的,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就像刚才那样,我们要堵住耳朵、张开嘴巴,然后离放爆竹的地方远一些!
(三)欣赏歌曲《卷爆竹》。
1、通过提问来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师:爆竹放完了,我们自己卷一个好不好?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
重点提问:
(1)、歌曲里是怎么卷爆竹的呀?
(2)、谁能勇敢地上来表演啊?
小结:你们的小嘴说得可真好,我们一起按照刚才的方法再来卷几个!慢慢卷,往里卷,一步一步向前进,爆竹卷的紧又紧,卷呀卷,我们卷成一个大爆竹。
2、根据歌词内容边做卷爆竹的动作,边集体念歌词几遍。
3、幼儿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4、带领幼儿跟着音乐轻声地演唱几遍,并尝试配上自创的动作。
(四)游戏“卷爆竹”
播放音乐,幼儿分组进行游戏,体验过新年的快乐。
在区角游戏中开设“卷爆竹”的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在不同的材料辅助下卷爆竹,提高幼儿的实际操作能力。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十三
1.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进行家务劳动的生活态度。
2.学会整理房间的方法,掌握相关家务技能。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整理房间的道具。(如:衣柜、各类服装、书架、各类图书、生活用品等。)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件衣服;每人准备一个书包;注意桌椅摆放,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播放两段家庭生活录像:一段是玲玲的家,突出干净整洁;另一段是东东的家,物品摆放杂乱无章。
3.请学生谈一谈看到这样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如果被邀请去做客,客人会有怎样的感觉。
二、情境体验,练习整理。
1.参与实践,掌握分类整理方法。
(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模拟练习用的物品,如:书柜、衣柜、服装、生活用品等,摆放在教室一侧。)。
(1)请学生帮东东整理杂物。
a1思考讨论:怎样才能整理得又快又好呢?,!从讨论中明确整理物品时应先分类。
b.请6名同学到前面来动手分类整理,全班给予评价。
(2)师生共同回顾,总结出正确的整理物品的'方法。
2.模拟现场,整理房间。
(1)分别讨论整理书柜、衣物、杂物时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明确在整理物品时要坚持"物品摆放要方便合理"的原则。
a.杂物可以放到整理箱中。
b.整理书柜可以按照书的类别、大小、常用与不常用等标准进行摆放。
c.整理衣柜时,要考虑哪些衣服适合挂起来,哪些衣服适合叠平整。并请一名学生进行叠衣服示范,再开展全班叠衣服比赛。
(2)学生分3组,分别进行整理书柜、衣柜和杂物的体验活动,并在体验过后进行适当的评价。
3.回忆父母做家务的情境,感受父母的忙碌。
利用课件,展示几组父母每天辛勤做家务的图片,结合刚才的体验活动谈谈自己的感受。
1.交流生活技能,学习叠被子的方法。
(1)全班交流:你在家自己叠被子吗?你是怎么叠的?
教师请会叠的学生现场演示,并随机给予指导。
(如班里没有会叠的学生,可请他们观看叠被子录像,学习正确叠被子的方法。)。
(2)学生动手实践,学叠被子。学生以毛巾当被子,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叠,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
2.开展整理书包竞赛活动。
过渡:同学们,整理书包是每天都要做的事,哪些同学自己会整理书包呢?
(1)开展整理书包竞赛,评出优胜个人。
(2)请获胜的学生介绍整理书包的经验方法: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归纳出看课程表整理书包的方法。
四、畅谈收获、知情达意。
1.说认识,谈收获。
说一说在生活中我们做的哪些事也是在整理?谈一谈学习这节课的收获。
2.结束语:大家说得真好,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收获。虽说整理是件小事,可要天天坚持自己整理也不容易,相信同学们会克服困难,主动分担家务,让父母少操心,用自己的方式去回报父母之爱!
《指南》在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目标2指出,“大班幼儿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同时叠被子也是我园特色课程大班整理礼仪活动之一。因此,我班在开展礼仪教育活动时,我设计了叠被子这个活动。通过观察我们班幼儿午睡起床后,有个别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在互相合作叠被子,但是在叠被子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方法,所以叠被子过程有点困难。
针对我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会叠被子》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中。叠被子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只是平常在家都是家人代替的,在本次活动,幼儿都能亲自体验,掌握正确的叠被子的方法,并能享受成果带来的喜悦。同时,幼儿叠被子及整理习惯的养成,更重要的是活动后的习惯持续,这就需要家园共育,一起培养幼儿良好的整理习惯。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十四
1、学说“伸出、侧着耳朵听、搂着、就”等词语。
2、培养独立精神。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绘画材料
1、请幼儿说一说他们有没有自己在家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请他们听―听故事里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2、老师讲故事,讲到画妈妈部分,边讲边画,以帮助小朋友理解。
4、老师夸奖东东,请幼儿说一说东东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勇敢、会动脑筋)老师表示希望小朋友向东东学习。
5、再讲一遍故事,请幼儿随着故事内容做动作。
6、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7、给幼儿书和笔,让他们也画妈妈(或爸爸、奶奶、姥姥等孩子最亲的人)。保留画供下一次语引活动用。
附:画妈妈
妈妈出去才一会儿,东东就想妈妈了。
“我数一、二、三,妈妈就回来了。”他伸出小手开始数数了。
“一――”,东东数了一个长长的“一”,侧着耳朵听一听,走廊里没有妈妈走路的声音。
“二――”,东东数了一个长长的“二”,侧着耳朵听一听,还是没有声音。
“三――”,东东数了一个更长的“三”,侧着耳朵听一听,没有声音;他走到门口,贴着门缝往外看,没有人。
妈妈没有回来,东东真想妈妈呀!
“我来画个妈妈吧。等我画好了,妈妈就回来了。”东东拿出纸和笔,先画了个很大的圆圈,亲了亲圆圈,说:“对,我是妈妈的脸。”
东东又在很大的圆圈里面画了两个小一点的圆圈,亲了亲,说:“对,这是妈妈的眼睛。”
接着,东东在这两个圆圈下面画了一个更小的圆圈,说:“对,这是妈妈的嘴巴。”
这时候,“笃笃笃”,有人敲门了。
“妈妈?”东东试着叫了一声。
“是我,宝贝,是妈妈。”
“妈妈,妈妈!”东东一边开门,一边叫,门一开,他就把妈妈抱住了。
他搂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妈妈,我数一、二、三,你不回来;我亲亲你的脸,你就回来了!”说着,“吧”地又亲了妈妈一下。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
小班叠被子活动教案篇十五
1、理解故事内容,学习理解“松软”、“暖和”等词语。
2、通过故事感受与朋友分享的快乐。
3、大胆想象,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图片教具,ppt课件
一、导入部分
(出示ppt上棉花糖的图片)
师:这是什么?(棉花糖)你们喜欢吃吗?
谁来说说看为什么喜欢?(请个别小朋友来回答:教师从颜色,造型,软硬,味道等方面作梳理)
那云朵做成的棉花糖你们听说过吗?今天杨老师就带来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云朵棉花糖。
二、边出示图片边讲故事(分段)
(结合活动教具讲完第一部分,到香味开始飘散为止)
师:刚才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还记得吗?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都有谁啊?
鼠老二想把云朵做成什么?(枕头)那么枕头摸上去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啊?(松软)那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也是松软的?(教师在幼儿说了其它松软的物品后简单概括下松软的意思:哦,像……样摸上去松松软软的,很舒服的就是松软的感觉呀!)
鼠小小想把云朵做成什么?(云朵棉花糖)
那最后大家都同意了它的想法吗?
为了让棉花糖的味道更香甜,它们加了哪些东西呢?
香香的棉花糖终于做好了,那棉花糖要给谁吃呢?(可以让个别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好吧,那我们从头听故事,把故事的后半段也一起听完,听听鼠兄弟们最后把云朵棉花糖分给谁吃了!
三、第二遍结合ppt,完整讲述故事
师:现在你们知道棉花糖分给谁了呀?(可以集体回答)那小老鼠只吃到了一点点开心吗?
为什么?(分享,先总结再让小朋友们联系经验)你也像小老鼠一样跟大家分享过东西吗?
四、游戏
师:听完云朵棉花糖的故事,我们也来做棉花糖,跟着音乐变出各种各样的小动物造型,和更多的朋友一起分享,好吗?你想送给哪个小动物,最后就做好它的造型哦!
故事:
云朵棉花糖
(第一部分)
有三只小老鼠,他们住在一幢小楼里。鼠老大住在一楼,鼠老二住在二楼,鼠小小住在三楼。
一天,鼠小小打开窗子,一朵云飘进来了。啊,这朵云很白很白,很软很软,很松很松。
鼠小小抱着云朵到二楼去。鼠老二说:“我想用它来做枕头,肯定很松软的!”
鼠小小和鼠老二又跑到了一楼。鼠老大说:“我想用它来做棉衣,肯定很暖和的!”
鼠小小说:“我看还是把它做成棉花糖吧!”鼠老大和鼠老二说:“对,这个办法好!”
三只小老鼠开始做云朵棉花糖。他们先往云朵里加一些水果味,再加一些奶味,再加一些甜味,香香的云朵棉花糖就做好了。抬到太阳下晒晒,香味就开始飘散了!
(第二部分)
闻到香味,动物们都来了。大家好馋呀,三只小老鼠把云朵棉花糖分给大家,这个一朵,那个也一朵。大家吃得真开心分到最后,云朵棉花糖只剩一点点了。
三只小老鼠你舔一口,我舔一口,舔得真开心!
第二天,大家都来等着云朵再飞进鼠小小的窗口,他们要做更多的云朵棉花糖。
优点:
2、选材能结合当今幼儿的性格培养,同时对于“分享”这一主题更是需要幼儿去理解、感悟。
3、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从导入部分就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原则,通过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猜一猜等方式感受棉花的特性,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直接引出活动的主题。在第一遍分段讲故事的时候,教师简单提问,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由的语言环境,这也是《纲要》中明确指出的,要时时刻刻为幼儿营造平等、宽松的语言氛围。对于小班自控能力差的幼儿,此种形式的讲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活动中理解故事部分,教师的提问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充分理解故事。
5、幼儿和教师一起观看棉花糖的制作过程,教师带领幼儿分享棉花糖,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也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分享的快乐,活动形式变化多样,能很好的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很好的达到了活动目标。活动中的不足和今后需要注意的地方是:
1、对教材的把握要深入、到位,以教材为基准进行调整。
2、教育要面向全体,引导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于小班幼儿答非所问的现象,教师要体现出其中的教育机智和引导方向。
3、要引导幼儿说完整的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72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