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复习教案(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4:34:45
一年级复习教案(实用12篇)
时间:2023-12-04 04:34:45     小编:笔砚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教案的编写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一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电脑课件一套口算卡片一套。

一、口算。

12-7=12-4=12-3=14-8=。

16-9=6+8=13-6=14-5=。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评讲:16-9=?

你是怎样想的?

二、计算。

17-8-3=9+4-6=11-6+7=。

5+9-8=5+4+6=8+7-9=。

(全班齐练,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三、比一比。

夺红旗,比一比,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进行接力赛。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12-6=13-7=14-9=。

2、12-7=13-8=11-6=15-9=。

四、看图。

电脑出示第4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再指名说。

五、用数学。

电脑出示课本26页第6题图。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我看到农民伯伯今天收了7棵大白菜,14棵包菜,通过信息比较,我知道农民伯伯收的包菜比大白菜多,大白菜比包菜少。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认真,获得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你所获得的信息,算一算“大白菜比包菜少几棵?包菜比大白菜多几棵?”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他的想法吗?

六、思维拓展。

1、出示教材26页第8题的情境图。

2、指学生说图意。

生:松树16棵,柳树9棵,白杨树5棵。

师:栽的松树比柳树多几棵?找出松树的棵数,在找出柳树的棵数。用松树的棵数减去柳树的棵数。

七、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同学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同学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

9+48+47+65+7。

10—512—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同学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考虑,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同学回答。

b、横着看。让同学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同学观察,启发同学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同学回答。

d、想:这张表中,俺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同学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同学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同学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教师读算式,同学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同学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考虑题:第(1)题。

要求:让同学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

第(2)题。

要求:同学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三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复习讲解每首歌曲的重、难点及演唱技巧的处理方法。

3、把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及课后练习题复习好。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每一单元的识谱知识。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老师弹琴,师生同唱:“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从头开始复习每个单元,用正确的情绪演唱每首歌曲。

2、复习每一课的识谱知识。

3、学习课后练习。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

课题:期中考核7-2。

课型:考核。

教学目的:

1、能用正确的气息、合理的方法、准确的情绪来演唱歌曲。

2、注意音准、节奏,有动作、有感情地唱歌,并能将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能用准确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声情并茂地表现歌曲。

教学准备: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同唱:“doremi”互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每位学生任选一首歌曲,到教室的前面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3、小结优缺点,以供下面的其他选手借鉴。

三、结束部分:教师总结,公布成绩。

第二课时。

课题:聆听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为歌词不达意配旋律时,应注意小乐句与大乐句的关系.

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内容及过程:。

同学们,早上好!今天连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件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如果想知道的话请闭上眼睛,老师马上送出。不过,请不要作弊喔!

(师萨克斯演奏改编的《茉莉花》)。

老师的礼物你们喜欢吗?

有谁知道这首曲子的名字?

生答:《茉莉花》。

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

课件:茉莉花大幅照片。

学生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

茉莉花洁白、芬芳,深受人们的喜爱。人们为了表达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传唱着许多赞美茉莉花的小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关于茉莉花的曲子。

出示课题:芬芳茉莉。

下面,听,这首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大家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来了解一下茉莉花的相关资料。

课件:茉莉花资料、图片。

录音:童声版《茉莉花》。

(学生回答问题。)。

课件: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大家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唱一唱?

课件:《茉莉花》一段歌词。

(师钢琴伴奏,生唱歌词。)。

录音:江苏民歌《茉莉花》。

这样,老师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分组讨论一下。

分组讨论。

(生回答问题,反馈讨论的结果。)师在听的时候注意抓住以下几点关键词:

节奏、方言、流行、民族、情景……。

好了,大家都谈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们再来一起看一看这两首《茉莉花》的第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出示两首《茉莉花》主题旋律。

(师钢琴伴奏,生跟唱两句歌词。)。

请大家拿出口琴来,我们来演奏第一条旋律。(生口琴汇报练习成果。)。

老师来演奏第二条旋律。(师单簧管演奏)。

大家刚才又重温了两首《茉莉花》的主旋律,谁来说一说,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请同学们从节奏、旋律上来分析!

(补充问题:从学生回答的答案中提问。)。

例如:为什么婉转?——你能唱一唱吗?——分析……。

(生回答。)师抓住几个关键词:

节奏的疏密、流行与民族、抒情与欢快……。

(师生共同来总结):第一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稀疏,速度较慢,因此更为平缓;而第二首《茉莉花》节奏较为紧密,速度较快,因此显得更为流畅,并且第二首的风格更为民族一些,而第一首则是在第二首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流行音乐的因素。

来,大家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唱唱这首原汁原味的《茉莉花》。

课件:《茉莉花》歌词。

(师钢琴伴奏,生用普通话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接下来老师再提一个问题:

假设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来自全国不同的省市,你们说怎样来区别他是来自哪儿?

哎,对了,听他们说话的口音就行了。老师上节课给大家布置的作业大伙儿完成了吗?来,学给大伙儿听听!

(学生反馈课前作业。学全国各地的方言。)。

大伙儿知道的真多!老师还知道上海话“我是上海人”是这么说的“……”,江苏说“采茶”说的是“……”。

录音:江苏民歌《茉莉花》。

来我们一起用方言来念一念歌词。(师注意强调易错的字)。

课件:拼音。

想不想听老师用方言演唱?老师也是刚学的,唱得不好请不要见笑!来掌声鼓励鼓励。

(师范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方言)。

怎么样?大伙儿也来唱一唱!

(生自由活动,模仿方言《茉莉花》)。

谁来唱一唱?(抽各别学生演唱。)。

唱得好不好啊?(学生在演唱时,老师提一些小要求)。

好,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钢琴伴奏,生跟唱方言版《茉莉花》)。

大家能不能带着江苏方言柔美的特征再来唱一遍《茉莉花》?

(学生加入一些动作……)。

录音:东北民歌《茉莉花》、河北民歌《茉莉花》片段东北民歌有什么特点啊?

(生答。师总结:东北民歌风趣、幽默、衬词很有特点;旋律的起伏很大。)。

那河北民歌呢?

(生答,师总结:河北民歌语言朴实、更趋于普通话;旋律高亢)。

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视频:中国八分钟。

师小结:民乐、武术、京剧、以及被誉为“第二国歌”的《茉莉花》;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让我们在《茉莉花》婉转、优美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四

1.知识与能力:在语言环境里理解、积累词语“静悄悄、独自、折纸船、踢毽子、听广播、下象棋、打乒乓、丢手绢、赛拔河”等。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仿照课文创作诗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朗读中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2)能够读出不同句子的感情:如“静悄悄”、“悄悄话一起说”等。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在语言环境里理解、积累词语。如“折纸船、踢毽子、听广播”等。

2.在朗读中感受生活中的快乐。

难点:学会仿照课文创作诗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快乐导入。

课前古诗:《赠汪伦》。

1.反口令游戏。孩子们,这节课高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想玩的小朋友请坐直!这个游戏叫做反口令。我说“手心”你们出“手背”,我说“手背”你们出“手心”。我说“拍手”你们跺脚,我说“跺脚”你们拍手。你们快乐吗?现在我们继续学习——《怎么都快乐》。

2.这棵树上藏着许多果子,你有信心认识吗?准备好抢读,看谁的反应最快!(踢放中间,故放最后,翻词卡时不按照顺序翻)。

3.书空“故”,扩词“踢”。“踢”是左右结构——。还有一个好玩的游戏是——踢——。

这里面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故”是左右结构——?我们一起来书上描一描,再来写一写反文旁。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读。既然认识了快乐树上的果子,就让我们去文中感受快乐吧!请孩子们自己大声读读这首小诗,注意读准字词,体会不同游戏的快乐。

2、同桌合作读。现在我们变成同桌合作读,只读每一小节的第一行,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发现程度不同。(没回答用追问,只请两个人)。

预设1:有一个人玩的,两个人玩的.....不同的玩法。

你们两个谁先发现的这个秘密?

你们都很厉害,会合作的孩子,星星送给你们。

预设2:人越多越快乐。

你从文中哪个字看出来的呢?你是一个亮眼睛的孩子,是呀,每种玩法都快乐!

(2)用字造句。谁能再动动脑筋,从这几个红色的字中选一个字来说一句话呢?(抽三人)。

评:1.我感觉到你特别喜欢玩这个游戏,下次我们一起玩吧!

2.原来你是这样一个友善的小朋友!

3.这个游戏真快乐啊!

三、联系生活,品读诗语。

1.读第一小节,感受一个人游戏的快乐。

(1)齐读。这个游戏真快乐啊,一个人玩也挺快乐的。让我们走进第一小节,感受一个人游戏的快乐,一起轻轻地读第一小节。

(一生:一个人可以玩——折纸船。全班跟读:折纸船。贴上去。)。

(4)讲解省略号。在生活中,只有这三个游戏是一个人玩的吗?还有什么?(板书)一小节中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不只是三个游戏,你能找到它吗?——这个朋友就是省略号。——喜欢你善于发现的眼睛。(点击ppt,补充板书)。我们想把所有的游戏都写下来写得完吗?这个时候,就需要省略号来帮帮我们了。

(5)师范读(音乐)。其实高老师小时候也喜欢一个人玩,折手工、听音乐。这时候周围都“静悄悄”的(出示词卡)。

你们能静悄悄得听高老师读吗?

(6)一男一女读,齐读。还有谁想读?(叶环滋、胡峰铭)你们俩的声音真温柔啊!(师:棒棒。生:你真棒)全班一起再来静悄悄地读读第一小节。(把掌声送给自己)。

2、二、三、四小节学生自学读。

(1)讲授方法。刚刚孩子们和高老师一起学习了第一小节,来看看我们是怎么学的。(出示ppt)。

自读:几个人玩?玩了什么?

想一想:还可以玩什么?

朗读分享。

请大家任选一个小节来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稍后我将请小朋友来分享你的收获。比如:我学的是第一小节,这节是一个人玩,玩了折纸船、纸马,踢毽子,听广播,还可以玩画画、听音乐。注意:还可以玩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内容哦!

(2)分享第二节。谁愿意来分享第二小节呢?(喜欢的起立读。巡视指导后指定叶宸宇说)。

分享。(格式:我学的是第几小节.........)其他小朋友还有补充的吗?

(边汇报边板书边移卡,再齐读)。

预设1:喜欢第二小节的孩子我们起立跟他一起读。

预设2:你喜欢和班上的哪个小朋友一起玩?那你们两个好朋友就可以一起快乐地——读板书。

(3)三节。(男女生比赛读)。

分享。(冯曾))。

三人成众玩法多,你是一个爱热闹的孩子。但这里有一个字特别容易写错。我想请你看看他容易错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在书上写一写。书上写后,黑板加红色。

男女生比赛读。三个人玩这样热闹,男孩子和女孩子来比赛更热闹。我们来请男生和女生分别读读这一节,看谁更快乐!

评价:声音真洪亮,读得很快乐!

(4)四节。(师生接读)。

分享。

既然是许多人玩的游戏,我们就一起把它贴上去,大家一起来想想还有哪些游戏呢?

师生接读。这一次朗读分享,高老师来和你们一起合作完成,我们一起来接读,感受快乐。

3.积累动宾结构词语,找秘密游戏。再奖励你们玩一个亮眼睛找秘密的游戏!这些词宝宝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能找到它吗!

预设:第一个字都代表动作。

评:最后一个秘密也被你们找到了,观察能力真强。

1.谁想来带着动作读这些词语?你们真会玩!

2.同桌互相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第一个字是动词的词语?(巡视,指导正确答案)。

3.开火车读。

四、激发创作,拓展阅读。

1.争当小诗人。我们不仅会读,还会写。还可以把课文的内容改一改,比如“和妈妈玩,真快乐,可以跑步、看书、还可以......”你们都是小诗人!

2..拓展阅读。这首诗歌的作者“任溶溶”爷爷还写了很多有趣快乐的儿歌,高老师再给大家分享一首,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后会不会让你开怀大笑呢?原来读诗也是这样快乐的一件事啊!

3.结课。孩子们,快乐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无论跟谁在一起做什么事情,你都会感到快乐的。让快乐的声音响起来吧,一起高兴地读读这首小诗。

五.板书设计:

16.快乐。

怎么都快乐。

“快乐树”一个人玩“田字格”

两个人玩快乐。

三个人玩。

许多人玩。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五

教材简析:

课文写的是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留下了各自的脚印,好像在画着竹叶、梅花和枫叶。不仅蕴含着动物脚印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显示出丰富的想像力。从表现形式来看,课文的前两节结构相同、语言相似,后两节又稍有变化,便于学习,又不显得呆板。

学情分析:

本课是本学期最后一篇课文,应该说学生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初步具备了一定分识字能力,对大部分学生而言,能够自主识字,但对个别学生而言,则放低要求,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识字。

教学目标:

1、认识“脚、印、留、对、狗、齐、全”7个生字。认识“月字旁”。描写“脚、狗、齐、全”4个字。

2、背诵两句句子。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知道小鸡、小狗、小鸭脚印的形状是不同的,对动物的脚印感到好奇。

重点难点:

读准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体会文章的内在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仔细听,认真看,说说你听到、看到了一些什么?用一二句话说说。

2、出示课题:45脚印(生字上标注拼音)。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了解“印”的笔顺。

(4)读课题。

3、猜一猜,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

二、整天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字形。

2、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与生字相关的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脚留下、对、齐声。(生字上注拼音)。

(2)交流识字的方法。

(3)读课文。(个别读)。

4、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雪地上的脚印是谁留下的?除了这些你还了解什么?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再读课文,说说故事的内容。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内容。

(2)提供开头,用一小节说说课文的内容。

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跑,雪地上留下了……。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读一读。

3、试着用朗读的方式来表达小动物的情感。

4、媒体出示小猪、小马、小猴的脚印,说说它们的脚印像什么?在雪地上留下脚印后,它们又会说什么?学着课文的样子编编故事。

四、复习巩固,拓展阅读。

1、叫号游戏。(复习生字)。

2、读一读,连起来说一说。

(1)鸡的脚印像竹叶,小狗的脚印像梅花,小鸭脚印像枫叶。

(2)雪地上小动物,个个像小画家,他们的画儿真有趣。

五、学习“月字旁”

1、还有哪些字带有月字旁,你觉得这些字一般与什么有关?(身体的某一部分)。

2、示范“月”的写法。

3、描一描,写一写“脚”。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六

1、会写本课要求书写的6个生字,学习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2、会正确认读本课要求认读的12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3、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学重点。

1、会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生字,认读本课生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1、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的意思。

教法:根据学生识字和读课文的学情,运用字不离词、随文学习的策略,在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中突出重点。

学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总结识字、写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才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一个有关鸟的谜语,看谁猜的快。(课件出示:头黑肚白尾巴长,站在树上叫喳喳,因为常来报吉祥,人人见了都爱它喜鹊)。

1、板书课题,学生用小手指在空中跟着老师一起写。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老师先泛读课文一遍,学生注意老师的发音,圈出文中的生字词。

一、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试读课文,圈出本课的12个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2、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子,看谁读的好。

3、在这12个字中找出三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组词。

4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5、找出文中的反义词,一起来读一读。

二、熟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提出问题:文中的树和喜鹊为什么感觉孤单,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读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呢?

3、大家一起用孤单这个词语造句,看谁说的好。

1、课件出示本节课需要会写的六个生字:单、招、呼、居、快、乐。

2、仔细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共同之处。

3、教师范写,学生跟写。

4、评价学生的写字情况,展示优秀作品。

四、总结学习,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开火车读。

2、借助板书,说说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3、熟读课文。

4、抄写生字。

【板书展示】。

树和喜鹊。

居招呼。

单快乐。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七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并找到优化方法。

2、熟练地进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3、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用多种方法解决解决问题,初步体验优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利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1、快速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解决实际问题时,排除多与条件。

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多媒体课件卡片奖励贴

同学们今天大头儿子想带大家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大家想去吗?可是大头儿子遇到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了,那怎么办呢?好,我们去帮帮他。

(一)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方法

课件出示:14—8=?

师:你们知道差是几吗?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呢?

生:

师:同学们你们真聪明,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有很多种方法,但是我们要选择对于自己来说最快最准确的方法去算。只要能快速算出正确的答案就是最的。

下面就和大头儿子一起去玩闯关游戏吧。

(二)闯关游戏

第一关口算

下面是一些百宝箱,里面是大头儿子给大家准备的一些小礼物,但是只有口算正确百宝箱下面的算式,才能得到小礼物。

13—5=8 12—3=9 16—9=7 12—8=4

8+3—7=4 12—7=5 15+2—9=8 6+10—3=13

师:同学们,那你们知道大头儿子为什么要给大家送一些可爱的橡皮擦吗?因为橡皮擦能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在学习生活中我们难免犯错误,但我们都要勇于改正错误。

第二关圈一圈,算一算

(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题单上写,写完展台展示)

第三关:我会看图列式

第四关:解决问题一

生:获得的数学信息是:踢球的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红队踢进了5个球。

问题是:踢球的女生有几人?

生:解决这个问题有用的信息是什么?

生:一共有14人,男生有8人。

师:谁会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生:14—8=6

师:式子的最后要写上单位。

师: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排除多余条件。(板书)

总结:踢足球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要遵守规则,学校里也要遵守学校的规则。

第五关解决问题二

生:小鸟有16只,小猴有9只,小兔有11只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小猴比小兔少来了几只?

师:谁会列式计算这个问题?

生:11—9(只)

师:小鸟比小猴多来了几只?

生:16—9=7(只)

师:谁比谁“多几”“少几”要用减法(板书)

师:小鸟、小猴、小兔虽然是不同的动物,但是他们相处的很好,那我们平时也要和其他小朋友和睦相处,同时我们要爱护小动物。

六、板书设计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八

1、出示课本第81页第1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加?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2、出示课本第81页第2题。

观察:那些算式中的7和2可以直接相减?说明理由。

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说说57-9和75-9你是怎么计算的?

3、出示课本第81页第3题。

说说每道题的计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独立进行计算。

1、练习十九第1~3题。

2、练习十九第5题和第9题。

3、练习十九第11题。

4、练习十九第13题。

独立计算,汇报。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九

1.会认本单元所认识的60个生字、10个新偏旁,会写本单元23个字和2个笔画。

2.理解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识字方法。

3.背诵《画》《悯农》《大小多少》《升国旗》。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会认本单元所认识的60个生字、10个新偏旁,会写本单元23个字和2个笔画。

2.背诵《画》《悯农》《大小多少》《升国旗》。

理解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识字方法。

1.认一认:复习10个新偏旁。

(1)认一认,读一读偏旁的名字。

(2)游戏:偏旁大迷宫,谁来走一走?看谁不迷路。

2.连一连:偏旁归类识字。

(1)我会分:本单元中哪些字含有这些偏旁?

(2)我会读:齐读字音。

3.巩固复习会意字识字并拓展。

游戏:火箭冲上天,我会读一读。

4.反义词对对碰,再选择恰当的反义词说句子。

(1)在这些字词中找找反义词。

(2)用上这些反义词说句子。

5.读词语。

(二)复习“我会写”

1.按要求,说一说。

(1)说一说本单元新学的`2个笔画。

(2)说一说三组字中各自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2.看图写字。

要点:注意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强调2个笔顺规则:先撇后捺,从左到右。

1.看图背诵《画》《悯农》。

2.创设情境背诵《升国旗》。

3.拍手背诵《大小多少》,再拓展一首儿歌。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十

一、欣赏乐曲,让学生随意做动作感受。

二、学习用欢快、活泼的情绪、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的演唱曲。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设计歌曲游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提问导入。

二、欣赏《亮火虫》。

初听《亮火虫》。

师:一路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美丽的景色,这是一首描写亮火虫的曲子,请展开你们那想象的翅膀再听一遍。

复听。

三、歌词创编。

师(戴着火车司机的帽子):你们看老师现在象做什么职业的?(火车司机)谁想来当一当?给你戴戴,请你说一说戴上这顶帽子有什么感受?(3~5名同学)我们就带上这种自豪、神气、开心的情绪来唱一唱。

生:(听音乐,边听边自由做动作)。

师:这首歌曲的旋律非常欢快活泼,老师今天有个想法,想让小朋友自己来学这首歌,谁先会唱,我们就请他当小老师,哪怕只教一句也行。唱得好,表演得好的小朋友,老师会奖励他一份小礼品。小老师们再仔细地听听音乐。

生:(互教)。

师:老师先来编,比如第一句: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开了,编成:咔嚓咔嚓,咔嚓咔嚓,火车走了。谁来编?每个小朋友只要能编出一句就很棒了!

生:(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们编的歌词真好啊!我们来试一试唱唱我们自己编的词。

师:我们的小司机开着自己的火车,你最想去哪儿?

师:想去这么多的地方呀!可今天小司机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你们举手投票看看想去哪个地方的小司机最多,我们就去哪儿。

生:(投票)让我们一块儿去祖国的首都北京,到那儿看升旗。

师:去__地方,路途可遥远了,我们要经过__平原,__隧道,__大桥,我们一起来动动脑筋,用小凳子摆出山坡、隧道、大桥。

生:(摆凳子)。

师:(问摆设)一路上小火车要上山坡、过大桥、穿山洞可有趣了,那我们向着。

太阳出发吧。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十一

1、通过乐曲的聆听,感受音乐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

2、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

听辨、感受、体验。

听辨、感受、体验。

电子琴、录音机。

一、开始部分:

1、听音乐问好、入座!

2、发生练习。

3、复习歌曲。

二、基本部分:

1。导入。

2。聆听《洗手绢》《大家来劳动》。

3。(1)在完整地聆听感受中熟悉歌曲的音调。

(2)轻声随范唱录音哼唱旋律。

(3)听着录音有感情地读歌词。

(4)分小组编创动作,请小组内一名同学表演,其他同学有感情地唱歌。

4。音的高低:

(1)教师组合一组汽车、轮船的音响录音或琴模仿这些音响,让学生听辨、模仿。

(2)让学生按课本上的插图模仿动物的叫声或交通工具发出的声音,让大家听辨、说出哪个音高,哪个音低。

(3)提示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高低不同的声音,模仿给大家听。

5。运动:

(4)教师指导学生为两组节奏选择恰当的项目,填上象声词,如射箭:嗖0嗖0,摔跤:嗨—嗨—。分别填写在方框里。

(5)分声部拍一拍,再三声部同时拍出。

(6)分声部读一读,再三声不同时读出。

(7)分小组进行,看那一组选择的象声词合适,读出的效果好。

三、结束部分:

小结。

一年级复习教案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8个和11个词语。认识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懂得应该热爱劳动,凭着自己的劳动,才能丰衣足食的道理。

理解“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意思。

1.生字生词卡片。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3.朗读课文录音带。

4.抄有课后练习4的小黑板。

5.春天到来了,引导学生在盆里或空地上栽种一两样蔬菜或花草,每天观察观察。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只小狮子》的故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只小兔子的故事。(出示第一幅挂图)这就是那两只小兔子,一只白,一只灰。板书课题。谁来读课题?学习“灰”。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教师提出学生要求。

(1)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在课文中画出生字,(包括要求认识的字),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3.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开火车公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利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三、导读课文一至六段。

1.教师引读第一段:老山羊在地里——小白兔和小灰兔——。

2.学习生字“收、菜”。提示“收”的声母是翘舌音,“菜”的声母是平舌音。“菜”的“艹”表示白菜是一种植物,下面“采”表示读音。

3.收完白菜,老山羊为了感谢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给他们,小灰兔和小白兔怎么做,怎么说的`呢?指名两位同学分别读第二段、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写小灰兔、小白兔的句子。

4.学生汇报所画的句子,教师出示两句话。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谢、您”。这两个字都是由学过的偏旁和熟字组成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字形。“您”是尊称,联系课文理解:小灰兔收了老山羊的白菜,从心里感谢老山羊。小灰兔称老山羊“您”,说明它很有礼貌。

5.引导学生看插图,练习朗读课文,读出小白兔、小灰兔话话有礼貌的样子(板书:要菜子收下白菜)。

6.小白兔回到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自己读读四、五两段,圈出表示小白兔动作的词。

7.汇报交流,学习“浇水、施肥、拔草、捉虫”等词,看看第二幅插图,练习朗读四、五两段课文。(板书:种白菜)。

8.小灰兔把一车白菜拉回家里,怎么做的呢?请同学读第六段。(板书:不干活)学习“饿”。

9.看第三幅插图,指导朗读第六段。

10.读一至七段,先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集体读。

第二课时。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2.集体朗读一至六段课文。

二、导读七至九段课文。

1.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得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自己读第七、八、九段课文。同座位分角色练习朗读它们的对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送白菜要白菜。

3.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插图,然后练习朗读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读出小灰兔觉得很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地语气。

4.总结板书,回顾全文:通过老山羊、小白兔种白菜的事启发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完“挑、哪”的字形,认读“担”。

四、朗读课文。

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练习2,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谢、哪: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不能写得太宽。

您: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拔:右半边不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六、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3。先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口头组词区分字义。

2.完成练习4。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填空,其他同学填在书上。写完集体订正。

板书设计:

24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收下白菜。

种白菜不干活。

送白菜要白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7045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