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教案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这些教案范例也是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反思。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一
1、明确标点符号的书写位置,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良好习惯。
2、进一步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等的不同用法。
2、在段落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难点】。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过程】。
一、实例导入。
1、教师读一篇没有使用标点的学生习作(教师一口气读,必须憋得喘不过气来)。
让学生说说感受。(找一篇学生习作)。
2、是啊,在平时的读书和写作文的时候,标点符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多多地了解它,能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朗读和背诵文章时,能帮助我们进行正确的停顿,表现出正确的语气和感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我们写一篇篇好作文。
3、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学过了哪些常用的标点?指名上黑板在方格中书写。(在黑板上画好方格)。
4、检查书写格式是否正确。(课件出示标点在格子中的正确位置。)。
二、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我们接触了那么多的标点,它们的用法我们都掌握了吗?请大家取出“热身准备”信封,练习给句子加标点符号(信封提前放入学生课桌里)。
1、送去怕这和氏璧是有去无回了不送去又怕秦国派兵来打(说说分号的用法)。
2、红楼梦这部书只是在讲一个爱情故事吗不是的(知道书名号还可以用在哪里吗?)。
3、199月15日孙中山先生到海宁观潮后题写了猛进如潮四个大字(引号除了引用之外还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举不出例子来,教师就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来说说和例句的用法一样吗)。
4、老大娘眼里噙着眼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债把我赶出家门住人家的牛棚(省略号除了表示话未说完之外还有什么作用?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举不出例子来,教师就出示相关句子让学生来说说和例句的用法一样吗)。
1)、学生自由答题。
2)、交流反馈穿插对部分标点作用的理解(实物投影出示朗读展示)。
3)、说说做这些题目有些什么经验或是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小结:读句子--知大意--加标点--再读检查。
成对出现的标点写了前半个后不要忘记写后半个。
三、“小试牛刀”,练习给一段话加标点。
1、老师说:真厉害,看来标点符号的方面的知识都已经大家掌握了,不过能背武功秘笈的不一定拥有一身高超的武艺的,让我们来试试看吧!请大家取出“小试牛刀”题,自由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
2、交流校对。
3、小组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给一段话加标点的,可以分几步?哪些方法比较好?
1)通读(了解一段话的主要意思。)。
2)断句(弄清这段话应该有几句话,并加上句末标点尤其要注意引号不要只写前引号而忘了后引号。)。
3)加标点。
4)再读。
四、八仙过海。
正因为标点在生活奇妙作用,才使得文章的表达形式各异,匠心独具,让人深感中国文学句法之精妙,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个关于标点的趣味故事:
2、学生取出练习纸,尝试给这个句子添加标点。
3、交流“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样就和主人的意思相反了。
4、其实这一句可以有好多种说法,除了以上两种之外还有好几种,你能加出来吗?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板书设计:
﹑﹔“”‘’:.
……--。
[语文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课标点符号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二
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大约是-88.3℃,读作()。
a.负88.3度。
b.摄氏负88.3度。
c.负88.3摄氏度。
d.88.3摄氏度。
2.人们常说“今天最高气温是摄氏16度”,其错误是。[来。
3.如图4.1-2所示是一只正放的温度计的一部分,它的读数是()。
a.16℃。
b.4℃。
c.-4℃。
d.-16℃。
4.小明将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差不多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他观察到的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计示数分别是()。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一样。
b初中物理.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亦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总结:地球变暖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也应该更加的关注这类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因式分解的概念;2、巩固因式分解常用的三种方法。
3、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4、应用因式分解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5、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因式分解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恰当的因式分解的方法,拓展练习2、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若a=101,b=99,求a2-b2的值。
利用因式分解往往能将一些复杂的运算简单化,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因式分解和怎样来因式分解。
二、知识回顾。
1、因式分解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因式分解?(让学生先思考,教师提问讲解,让学生明确因式分解的概念以及与乘法的关系)。
(7).2πr+2πr=2π(r+r)因式分解。
2、.规律总结(教师讲解):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互逆过程.
分解因式要注意以下几点:(1).分解的对象必须是多项式.
(2).分解的结果一定是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3).要分解到不能分解为止.
3、因式分解的方法。
4、强化训练。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四
一、复习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
1、读。
2、背。
3、听写。
二、读音节复习拼读规则。
1、jqx和v特殊的拼写。
2、复习标调规则。
3、音节中的轻声的书写与读法。
三、拼写音节。
1、抄写音节词语i。
2、听写音节词语。
四、读拼音儿歌和课文。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东、南、西、北、雨、羊。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都是关于美丽的自然风光的,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有趣的数字诗要会填空。山青青主要写了哪四方面的景色?鱼儿游戏在哪儿?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课文。
6、默写古诗。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女、心、鸟、鱼、生、手。
二、复习课文内容:
1、这个单元我们了解了我们的家园,我们是中国娃长什么样?
2、谁和谁在一起?
3、为什么地球妈妈真好?l。
4、那里的小朋友想到北京?那里的小朋友想去天山?
三、复习生字。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弯弯的(&??nbsp;)遥远的()。
洁白的()美丽的()。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重点字:笔顺与偏旁:星、在、飞、也乌――鸟来。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妈妈的慈爱与温暖、小乌鸦的孝心与回报、老师的体贴与关怀、大树和喜鹊有了朋友后的快乐,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复习。
1、学生自主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背诵《母爱》。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了――字、子马――乌鸟太――大。
反义词:来――去大――小开――关南――北。
二、导入:这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本单元中我们感受了四季变化,看到了柳树姑娘、还有雪地里的脚印、雨后天空中的七彩虹。
三、复习。
1、复习字表中的生字,组词、拼音。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课文。
6、背诵默写《九九歌》。
第五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
多音字:
同音字:
二、回顾课文:
三、复习。
1、学生复习字表中的生字。
2、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一齐朗读――指名读――开火车。
3、听写。
4、朗读课文。
5、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背诵的词语和课文。
6、词语积累:甜甜的果子香喷喷的稻米五颜六色的鲜花。
7、背诵《静夜思》。
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所学的字词,能够读写正确的笔顺。
2、能流利地、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记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字词。
形近字:自――白木――禾升――开日――目。
同音字:升生禾河又右。
二、导入:这个单元我们已经学完了,你一定收获很大!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
从小猴、小鹰、小鸭身上我们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力量大;小黄莺教给我们树立自信心、不自卑、不怯懦。
三、复习。
1、复习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词。
2、听写。
3、朗读课文,抄写有特点的句子,会填空。
4、归类识字:
鸟――鸡鸭鹅鸽鸣鸦木――树根杨柳松梅林。
草――花草苗节――莲蓝。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五
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构成特点。
2.能运用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中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说出我国耕地、草地、林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观察活动,探究发现并归纳总结出我国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运用图表资料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土地资源的认识和评价,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2.通过土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点。
2.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
【教学难点】。
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树立正确的土地资源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方法。
创设情景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启发引导法、交流谈话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讲授新课。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一)展示图片。
从图中你能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读图思考。发现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承转: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显得尤为重要。
(二)问题引导。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六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必须讲究方法,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化学复习的最后阶段应全面仔细地阅读课本,站在新的高度查漏补缺,系统梳理,深化认识,综合运用.课本才是精华所在,且近年来中考试题中有不少内容就直接源于课本,因此有必要精读课本.
1、必须保证复习时间,新课标强调,新课教学的时间不能太长、
2、必须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要密切联系实际,制定确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
3、密切关注和分析近几年中考考题的走向,做到中考复习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便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复习更具有针对性.
4、在每单元教学中,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分析试卷、评讲试卷。并注意与不同层次学校的测验成绩对比。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知识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书面分析,寻找原因。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七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学生讨论、交流。(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设计意图: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学生装车轴。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学生判断。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1、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
2、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0.241.42d(米)0.861.043、判断题: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4、操作题。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6、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八
22.第六章化合价(新授物质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请确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请两个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确读法是什么?
倾听,思考。
引出新课题。
[板书]5表示方法及读法。
+1-1+1-2+1-6-2+1-2。
nacl、h2o、h2so4、h2so4。
读法:+1价的钠元素。
―2价的氧元素。
―2价的硫酸根。
练习标化合价,练习读法。
naoh、hcl、al2o3、cu、s。
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再现、巩固知识。
[引言]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同样,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倾听,领会。
引出新课题。
[板书]四、化合价的应用。
1.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点拨]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并且正、负化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举例](1)已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化学式:fecl3。
(2)课本第81页例1、例2、例3。
练习写化学式:
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给出不同的化合价的物质间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氯化钠(镁、铝)、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其余同学做练习。分小组讨论,全体同学一起纠正。
再现、巩固新知识。加强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集体合作精神。
[板书]2。推断某元素化合价。
例:试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查表得知:钾为+1价,氧为―2价,氯有―1价、+1价、+5价、+7价等不同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1+x+(―2)=0。
x=+2―1=+1。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练习:
kclo3中cl________价。
kmno4中mn________价。
k2mno4中mn________价。
h2so4中s________价。
na2co3中c________价。
ba(oh)2中ba_______价。
巩固新知识。
强化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板书]。
3.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举例]。
题目。
zncl。
hso4。
mgoh2。
正误。
×
×
×
改错。
zncl2。
h2so4。
mg(oh)2。
练习:
易错的几个化学式:
cu2oh2o2na2o2。
na2o。
同上。
[板书]五、化合价的价数与离子的电荷数比较。
[举例]。
原子(原子团)。
na。
mg。
o
cl。
so4。
离子符号。
na+。
mg2+。
o2-。
cl―。
so42―。
化合价。
+1。
+2。
―2。
―1。
―2。
根据例题分小组讨论小结,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区别与联系,请小组代表发言。
培养学生依靠集体力量加强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讨论小结]化合价的应用。
自我小结。
提高总结概括能力。
课后记:学习完本章化合价的两节以后,可以说如果学生掌握情况良好的话,全书的难点就突破了,从本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的学习劲头很足,但听不懂的同学也很多,课后找时间再为个别学习讲解一下难点对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会起到很大的帮助。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九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我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学生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我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我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我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部分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
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己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khjqxzhch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十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按照班计划,必须有的放失,按初中数学设计的内容可以分为200多个知识点,应分别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及灵活运用等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仅在两个多月之内全面完成,任务重难度大,为此制订复习计划尤为重要。力争在计划上:(1)能全面完成所有内容的复习。(2)计划中目标要明确,应对200多个知识点进行细化分类,做到考点清晰。(3)安排好复习时间,落实好每一课时的考点任务及复习内容。(4)安排好综合训练的时间,查漏补缺。(5)定位考试模型,理清考试思路。
二、系统整理,全面疏通,确保课堂质量。
1.注重知识系统,保持前后联系。
初中教材知识较多,应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思路清晰化。如:知识考点中:负整数指数、零次幂、二次根式、乘方、特殊角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等的综合运算,是一个必考点,教学时,应注意精选例题时做到与中考试题相近,让学生掌握该考点可能出现的几种题型。
2.精选题组,向课堂要质量。
初中数学教材共有200多个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能像新课教学一样面面俱到,结合我省、我市及全国各省市近几年来的命题导向,就《数与代数》这一部分而言,把教材涉及的70多个知识点细化成了35个考点,a卷约占45分,b卷约占35分,教学时根据内容建议做到:(1)每节课教学内容、考点明确。(2)考点题型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发散思维。(3)选择中考题型为例题。(4)教会学习方法,不断总结和提高。(5)设计好每一课时的训练题型,分层要求,分类指导。任何班级学生都有好、中、差之别,教学内容应有所不同,习题的数量和难度也应有所差别,复习方法也应因人而异。对于尖子学生除切实抓好双基外,还要重点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中等生和学困生,则应重点放在抓好“双基”的复习上。同时我们也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和复习,只有针对实际,区别对待,才能收到好的复习效果。(6)严格要求,讲求落实。有的学生到了复习阶段,只是满足于弄清思路,而不规规矩矩完成作业,结果眼高手低。诚然,多数习题不必一一仔细做到底,但对教师精选的典型题型、新颖题型,则一定要学生坚持做到底,而且力求一次就要做准确,教师也应分类布置,明确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检查。
3.重视考纲研究,确保教学效果。
教师认真分析,研读考纲要求,明确考点题型和分值,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在《数与代数》这一部分,年年必考的知识点:(1)相反数、倒数、绝对值、乘方的意义。(2)简单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负整数指数、零次幂、二次根式、乘方、特殊的锐角三角函数值等的综合运算。(4)探索发现规律。(5)因式分解几种方法。(6)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7)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8)方程(组)、不等式(组)与函数的有关知识综合运用。(9)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10)函数的图象。(11)一次函数和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的综合运用。(12)一次函数解决实际的问题。(13)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14)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和平面图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其余知识点在考试中交替出现,教学时做到心中有数,目标明确。
三、归类复习,强化训练,整合提高。
1.进入综合练习阶段,教师应加强模拟试卷的适应性评价,让学生心中有数。
对评价的要求让学生心中有数,教师了如指掌。通过强化训练,教师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在此学习阶段所必须具备的知识。
2.对解答题中的较难题目做到思路清楚,举一反三,延伸拓展。
教师对评价中的较难题目应让学生多做变式练习,掌握其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规范化。
3.压轴题让学生思维不乱,稳中求进。
一般压轴题均以二次函数、一次函数、平面图形的面积、三角形全等与相似等知识综合运用出现,且第一、二问题可能求解析式、顶点坐标、对称轴、交点坐标等,学生联想解析式的几种解决方法,应不难解决,与此同时求出顶点坐标,对称轴、交点坐标等。在最后一问上较难解决,教师可以以选定的一种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后,让学生开展讨论多一种变式并解决,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达到求解的目的。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十一
一、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5分)。
(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4分)。
(1)苍颜白发()(2)醉翁之意()。
(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4、《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2分)。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5、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2分)。
答:
二、阅读下列两段文言选段,回答1--5题。(14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选自《桃花源记》)。
[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醉翁亭记》)。
1、给下列字注音。(4分)。
髫()伛偻()()觥()。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阡陌交通:()(2)非丝非竹:()。
3、翻译下列两个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译文:
4、甲段中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即;乙段中有一个短语,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个成语,它是(2分)。
5、下面两小题,分值相同,请任选一题作答。(2分)(如两题都答只评第一题)。
(1)概括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段主要写。
乙段主要写。
(2)在描写的重心上,这两段文字有什么不同?
三、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18分)。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十二
一、课前诗歌默写。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复习过程:
1.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名句。
2.复习作家和作品背景,以及作品主题。
3.重要词语理解。
(学生分组回答)。
(1)增其旧制:(2)横无际涯(3)朝晖夕阴:(4)大观:
(5)前人之述备矣:(6)山岳潜形:(7)薄暮冥冥:(8)翔集:
(9)岸芷汀兰:(10)长烟一空:(11)何极:(12)樯倾楫摧:
(13)郁郁:(14)把酒临风:(15)微斯人:(16)吾谁与归:
教师总结:复习文言文中的词语时,请大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字的区分和词义的掌握。不同词性,不同的语境词语的意思会发生不同的变化。这里是中考(4分题)的必考内容。
4.重点句子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生抢答)。
教师总结:中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句子还是必考题。要求我们要准确翻译出文言文句子的的意思。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准确地理解原文,同时要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译出来。准确地理解原文,是进行今译的基础。原文理解错了,译文当然就不能准确。还有一点,古汉语的一些词,有常见意义,也有特指意义,在一定的上下文中,要弄清楚它究竟是什么意义。
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这句中的“进”和“退”,是特指在朝做官和免官下野,但是若不能正确理解“进、退”的特指意义,那么翻译就会不正确。
对古汉语有了正确理解之后,还要能用现代汉把它译出来。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汇、语法等方面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所以不少句子是可以一个字对一个字地翻译出来。这类句子如果在翻译时增加了不必要的词语,或变动了词序,就会影响译文的准确性。
6.文意理解。
(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
(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
(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是什么?)。
(5)“进”“退”分别照应什么?
(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
(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
(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
(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
(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13)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15)在文中,“进”是指“”,“退”是指“”。
教师总结:理解课文的内容,也是中考必考的内容。对于山水游记都是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所以理解文章内容时抓住两大要点复习:一是:文章写景的名句理解,二是这类文章多是作者借景抒情,即要很准确的把握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感情。
7.课文内容总结:理清行文思路和具体层次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复述各段大意并作简要概括:
第一部分叙事:第一段:记述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二----四自然段写景抒情):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二段:描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全景,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总)。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伤感心情。
第四段描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抒发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喜悦心情。
第三部分(议论)第五段抒发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对腾子京的劝勉和归箴之意。
六。课堂强化训练。
七。课堂总结。
八:作业布置。
《岳阳楼记》参考背景。
这年冬天,范仲淹已近五十八岁。边塞的严寒威胁着他的健康,他被允许移到稍暖的邓州(今河南省邓州市)做知州。此时,富弼已贬至青州(今山东省益都一带),欧阳修贬去滁州(今安徽省滁县等地),膝宗谅贬在岳州(今湖南省岳阳一带),尹洙则流窜筠州(今江西省高安附近),并备受欺辱。范仲淹经过申请。把尹洙接到邓州来养病,尹洙临终,极为贫困,他笑着告诉范仲淹:“死生乃是正常的规律。既无鬼神,也无恐惧。”
富弼从青州寄来诗歌,不免感慨万端。范仲淹的和作,却对他评价很高,并劝他不厌卑微,认真工作:“枢府当年日赞襄,隐然一柱在明堂;”“直道岂求安富贵,纯诚惟赖助清光!”昔日好友滕宗谅派人送来一幅岳阳楼图,告诉说他已将该楼重新修葺,并将历代有关的赞扬诗赋,也刻石附立,希望范仲淹写一篇岳阳楼记。
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四日夜晚,秋风送爽,月光明媚。范仲淹把岳阳楼图张挂起来,开始凝神构思。他早年随继父在澧州安乡(今湖南省安乡县)读书,曾到过岳阳一带。如今怀想起来,岳阳景色之妙,全妙在那一望无涯的洞庭湖。你看她远衔青山,近吞长江,朝辉夕雾,气象万千。若在阴霍天气登楼远望,人们常会有去国怀乡之叹,忧谗畏讥之感,真是满月萧萧,无限悲凉。若遇阳春晴日登岳阳楼,便会觉得心旷神怡、荣辱皆忘,把酒临风,喜气洋洋。这些便是岳阳楼胜景之大观。
可是,仲淹不愿一般地触景抒情,而是想在勾勒洞庭秀色与前人情致之后,提出某些深邃的哲理见解,熔铸一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借以激励自己和遭到贬黜的友人们,也启发和教育后代。于是,他乘兴挥毫撰写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古代仁人志士与俗子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的情感不轻易地随景而迁。升官发财之日,他们不会得意忘形:遭厄受穷之时,他们也不致愁眉不展,假若身居高职,他们能为民解忧:一旦流离江湖,他们还惦着替君主分愁。简直是,在位也忧,离职也忧。如果有人要问:似这般无日不忧,几时才是一乐?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将是这样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送到岳州,膝宗谅大为感动。他立即命人刻石。记中那两句格言——“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不胫而走,风也似的传诵开来。仁宗闻此,不禁慨然称颂。全文如下: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从青年时代开始,范仲淹就立志做一个有益于天下的人。为官数十载,他在朝廷犯颜直谏,不怕因此获罪。他发动了庆历新政,这一政治改革,触及到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的各个方面,虽然由于守旧势力的反对,改革失改,但范仲淹主持的这次新政却开创了北宋士大夫议政的风气,传播了改革思想,成为王安石熙宁变法的前奏。
班级姓名。
《岳阳楼记》选自,作者,北宋政治家、家,世称“”。
一。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1、解释下列词语:
谪守:越明年。
属予百废俱兴:
作文以记之.
夫胜状:
衔远山吞长江:
朝晖夕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迁客。
然则:于此。
2、翻译句子。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2)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3)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文章开头两句,点明了重修岳阳楼的和主持其事的人。
“”字写出了好友政治上的失意。而“”和“”这两个字又突出了滕子京政绩斐然。这表明作者对好友在遭贬谪后仍然积极治理政事并取得成绩是十分赞赏的。
4.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是“”,
这段交代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是:(用原文回答)。
作者对岳阳楼景色不作具体描写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6.与“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相照应的语句是。
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8.出自这两段的成语有:,,
二。阅读第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词语解释:
若夫:霪雨:
霏霏:不开:
排空:隐耀:
潜形薄暮冥冥:
去国:忧谗畏讥。
萧然:感极:
至若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而或长烟一空。
何极宠辱偕忘。
2、翻译句子。
(1)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4)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以上两段文字用的修辞手法有。
以上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三。阅读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词语。
尝求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
是进亦忧退亦忧。
2.翻译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3“或异二者之为”中的“或”是“”的意思,“为”指“”,“二者之为”指“”。
4.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照应的句子是“”
和“”。
5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语句是: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6.作者心目中的“古仁人”应是什么样的人呢?(用文中语句回答)。
(1)。
(2)。
(3)。
7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干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用岳阳楼记中两个相连的四字短语填写)。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岳阳楼记》名篇的复习,乍一看似乎很简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没什么难题了!是的,大体上理解课文大意是没有什么问题,而且重点字词的理解问题也不大。但是,到背诵全文时,同学们就都蔫了。要知道这是一篇耳熟能详的文言文。不从考试角度出发,不会背也说不过去。更何况考试还有可能要默写名句。为此,也把我急坏了!我试着让同学们理清文章思路,抓住关键词语。
文章三、四两段就紧承上文写了“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第三段先写“悲景悲情”。“若夫”一语开始,极尽全力铺陈渲染“悲”的气氛。淫雨、阴风、浊浪一片阴晦。此种天气“日星隐耀,山岳潜形”洞庭湖上是“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由物及人,又从视觉写到听觉,“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情此景,又怎么会不令“去国怀乡”之人顿生悲伤之情呢?由“悲景”自然引出“迁客骚人”的“悲情”,衔接紧密,过渡自然。第四段开始的“至若”与上文“若夫”遥相呼应。用“景明”、“一碧万顷”的湖水、自由飞翔的沙鸥、闲适游弋的锦鳞、郁郁青青的芷和兰,勾勒出明快、祥和的画卷。至此作者并不尽兴,又从阳光明媚的白天转移到星汉灿烂的夜晚。“而或”一词相连,“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此时此刻,“心旷神怡,宠辱偕忘”也是情理之中。
第五段开始写“古仁人之心”与上文“迁客骚人”之情相互对比,指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后探讨其原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后以此来表明自己心志并劝慰友人。卒章显志。由此可见,前文叙事、写景、抒情皆为此议论。只要抓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关键性的语句,就有助于快速记忆。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十三
二、教学目标: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点: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内容: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教学目标:
1、复习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计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的进行估算。
教具准备:微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这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100以内的笔算加减法。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笔算加减混合估算。
2、教师:笔算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再减。
3、练习:算出下面每组数的'和与差。
42、3654、29。
4、教师:笔算加减混合运算需要注意什么?
练习:计算。
5、教师:估算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方法?
练习:一本80页的书,小明第一天看了32页,第二天看了27页,他大约看了页,大约还剩()页没有看。
二、综合练习。
1、计算比赛:105页第1题。
2、先估算,再笔算:105页第4题。
第二课时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内容:米和厘米角和直角。
教学目标: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形成“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能估计和测量长度。
2、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判断直角,会画角和直角。
教学重点:建立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的画直角。
教具准备:微机、三角尺。
学具: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梳理知识点:
1、学生看书自学,同桌讨论米和厘米、角和直角这两个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学生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米和厘米。
米厘米1米=100厘米线段。
角和直角。
角直角画角和直角。
2、教师:1米等于多少厘米?
学生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3、练习:填出合适的单位。
教学楼高12()橡皮长2()。
小明身高1()课桌宽60()。
4、教师:什么是线段?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
练习:完成103页第5题。
5、教师:什么叫角?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一个直角。
二、综合练习。
1、(1)下面的图形有几个角?哪几个是直角?
(2)在图形里加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2、完成106页第7题。
3、画直角:完成106页第8题。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十四
课题:第一节分子.
教学目标:1.了解分子的性质,掌握分子的概念;。
2.运用分子的观点来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纯净物和混合物.
教学重点:分子的概念和性质.
教学难点:分子运动的想象.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引入新课:。
通过绪言和第一章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节将进入对物质组成结构的研究.在。
初中物理中,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
基本性质?
讲授新课:。
一.分子.
实验1:品红的扩散.
实验2:氨分子的扩散.
观察现象,解释原因.
实验3:酒精和水的混合.
观察:v酒精+v水1v酒精与水混合.解释原因.
讨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质?
阅读p271---3段.
小结: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也非常小;。
2.分子不停地运动;。
3.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讨论:举出生活中几个事例,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教材p292.
提问:通过对分子的学习,我们应更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分子?
讨论:分子的.概念.(阅读p26第4段和第5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讨论:分子是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举例说明.
二.混合物与纯净物.
演示实验2c2.铁粉与硫粉混合.用磁铁在混合物上方移动.
观察现象:磁铁可吸引混合物中的铁.
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什么是混合物?
(分子1)。
1.混合物:p28.
举例说明哪是些物质是混合物.
什么是纯净物?举例说明.
2.纯净物.
三.用分子的知识解释:。
讨论: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混合物与纯净物.阅读p28第5段.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混合物与纯净物:。
都限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构成的.
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四.巩固练习:。
1.简答下列各题:。
(1).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
a).气体易被压缩,固体不易被压缩.
b).水在夏天比冬天蒸发的快.
2.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氧化镁;(d).液氧.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铁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生成物;。
(b).氯酸钾,二氧化锰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的剩系物;。
(c).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
(d).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
教学后记:。
本节概念很抽象,需多次打比方,并加强与生活实际的练习.
初中标点符号复习教案篇十五
在总复习阶段的课题教学中,例题教学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例题的示范来使学生学会怎样应用,深化所学知识,而且还能使学生熟悉掌握一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为此总复习阶段应注重选取例题要具有代表性。正如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的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挖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象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在复习中选好并讲好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能达到分析一题进而掌握一类问题的分析方法,这样才能以点带面,触类旁通,提高总复习的效率。
二、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试卷仍然注重“双基”的考查,命题几乎覆盖了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三角形、四边形、圆、图形与变换、统计与概率的主要知识点,也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运用能力。此外,试卷中设计了各种不同的应用题,用来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们在课前应认真学习考试大钢,深刻领会大纲的基本精神,对初中数学各教学内容应了如指掌,明确初中数学所有的基础知识,以及应培养的基本技能,对每个知识点应达到的层次目标是了解、理解掌握,还是灵活应用,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时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典型性、探索性例题、习题的教学功能,进行适当的引用、拓展和解题反思,这样便于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解题能力。
三、注重变式训练题的复习。
变式训练可深可浅,它可以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探究余地,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在学生已掌握其解题思路、方法后,还应有目的地研究问题的变式,这样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对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加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四、注重联系实际的应用。
新课标已提出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具有一定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时代对人们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应用题的教学已成为中学教学的热点,但是大部分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较低,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不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加强扎实的基础训练外,且要注重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五、注重开放性问题的复习。
开放性问题是考查考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公认的。在近几年的中考卷中也反映出来了。一是题型趋于新、奇、活,二是在考题中所占的题量比例趋向于增大,因此,靠加班加点,题海战术重复训练,死教死学的教学方法逐渐会失去其考取高分的优势。教得活学得活便会考得好的的氛围会逐步形成。
六、重视代数与几何等综合题的训练。
这类题在中考试卷中很常见,有以函数为主体的综合题,以坐标为背景研究图形的性质,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研究设计中的最优化问题,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研究最值问题,以几何图形为背景研究变化规律,以抛物线为主体的综合题,几何动点探究性问题等,这些均是对代数几何知识的综合考查,常常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5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