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故乡的河散文朗诵 故乡的河散文(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14:52:08
最新故乡的河散文朗诵 故乡的河散文(优质9篇)
时间:2023-12-03 14:52:08     小编:JQ文豪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一

正茫然地找寻着回家的路,一道高高的大堤突然横亘在眼前,我仰望着,心里猛然就踏实了。这样的场景多年以前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

不知道为什么,梦中的大堤总是那么高,好像无法逾越的山峰,而我心里涌出的只有欣喜。因为我知道,只要翻过这道大堤,就能看到故乡,可以回到我的老屋了。

是地质发生了改变,还是因为我的错觉,这条路似乎变短了,很快我就走到了路的尽头,一条河流横亘在了我的面前,这,就是故乡的小河。

河边堆着从河里挖出的像山一样高的黄沙,河岸几乎没有了,四周呈现坍塌的状态,东一个缺口,西一个缺口。河床似乎升高了,比河岸上的土地矮不了多少。

小河的样貌已然发生了巨变。

我们在河边捡来田螺,用细绳穿成圆环状,用来玩“踢房子”的游戏。河水不深的时候,我们卷起裤腿淌入水中,踩在细沙与光滑的鹅卵石上,享受着河水沁骨的清凉与轻柔的抚摸。

常常遥望着河对岸那个叫做丁家河的村庄遐想,那个我们从未走进去的别人的故乡,在绿树掩映下若隐若现的飞檐屋角,隐秘而又陌生,会不会是我们在课本上读过的世外桃源?那年河水快干涸了,我们淌过了小河,却没有人陪我去往丁家河。那个村庄,像个谜一样留在了我的心里。

靠近河边有我家的一块田地,这块地里种过红薯,种过麦子,种过花生。有一年在那儿扯花生,带来的井水喝完了,实在渴得厉害,母亲让我去河边用玻璃瓶装水喝。河堤又高又陡,我小心翼翼地向下走去,生怕一不小心栽进河里。

这河水真能喝吗?我有些犹豫。母亲很肯定地说,没事,能喝。用纱布包住瓶口,我喝了几口,有一丝淡淡的清甜。之后的好多天里,我却忍不住胡思乱想,河水里会不会有细小的虫卵喝到我的肚子里,会不会在肚子里繁殖长大?这件事困扰了我一段时间,直到自己慢慢忘记。

此刻,我就站在河边,身旁的田野长满了乱草,早已分辨不出哪一块是我家的田地。但是,我分明又看见了母亲,正在那块地里忙碌的身影……当我弯腰将河水灌到玻璃瓶的那一刻,波光潋滟的河面下有细小光滑的鹅卵石。而那时,母亲就站在我身旁,健康而又充满活力。

我抬头望向河的对岸,搜寻着那个叫做丁家河的村庄,那个绿树环绕的小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漂亮的楼房,红瓦白墙,散发着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它们离小河更近了,没有了树木的遮掩,目光所及,一览无遗。我失去了探究的欲望。

天色渐暗,夕阳西沉,亮黄与橘红色交织的天空倒映在河水里,呈现出水天一色的疗阔与静美。无风,岸上的荒草静默着,四野一片沉寂。只有心底的诗行在反复吟唱:

岁月,就像一条河

左岸,是难以忘怀的记忆

右岸,是无法把握的青春年华

中间流淌的

是年年岁岁淡淡的忧伤

……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二

月是故乡明,心系故乡情,养育恩情重,三生报答轻——提记

天微微亮,天色泛着黄,清晨的家乡,淡雅的青山,翠竹,苍松挺直着腰杆,青竹俊逸的身影在风中微微的颤抖着,微风中传送着泥土,蚯蚓的淡淡的腥气。。炊烟在低矮,错落的房舍上绽放,青烟随风直上在苍茫的上空绕了个圈儿,渐渐地消失在远方,最后融合在一片云雾中!三面青山环绕着美丽的村落,两山间的小溪流淌着鲜活的液体!小溪弯弯曲曲清缓地流经青山,水绕着山,山绕着水,山山水水分不清那是头尾!看那守护着山泉的青山高峻巍峨相互对峙着,恪守保卫乡人和万物的使命!山坡上有名的,无名的奇花异草,这来自人间的仙子在不同时节更换着大山的外衣,装扮着美丽的母亲,母亲则用厚爱的心养育着它们,从此使得他们根叶紧紧相连,永世不分,流动的花香慰藉着母亲,尽其所能回报着母亲,用欣欣向荣地生命力触动着母亲的心灵!进入盛夏时节,点缀一新的大山,望眼看去,大片大片满是的,翠绿,葱郁的枝叶。仔细一看,美丽鲜嫩的野花,红的,黄的,白色的散布在丛中,星星点点,低矮却不平凡,不显眼却开得愈发灿烂喜人!沉醉这静谧的美境中禁不住使我有一种万绿丛中一点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感慨。每每重回故里,总有着不同的欣喜,心也随之激荡起来。

走进大山的怀抱,光着脚丫。泡着沁人心脾的溪水,闭上眼睛听着欢快的鸟声,闻着空气中传来的多种的声响,慢慢地,轻轻地,呼吸着清新,淡薄的气息!先前如果心情纵使再低落,再失意人至此境瞬间得以涣然冰释。时空犹如停止一般,感觉整个世界都围绕着你转,柔情的流水从我脚下流淌,一阵清凉激活全身的细胞,忍不住捧起清洌的溪水,慢慢放在嘴里吮吸,甘甜的溪水流进心里,有着说不出的'舒畅!清晨的微风徐徐吹来,小溪两旁的水草轻轻转换着姿势,一切平静,空中跳动欢快的音符!村落上空笼罩着祥云,此刻没有诗,没有酒,有的是人情,和谐,包容和理解,山里人时而走过耳边响彻也随即响起淳朴的山歌,而那过往的马蹄声,有着丝竹所不及在空谷里来回传响。妙不可言。

放眼远处田地里传来庄稼人的耕作的吆喝声,忙碌的身影隐约在不停的晃动,盛夏过后,快要进入立秋时节,人们变得愈加忙碌起来了,天色很早,家里都早已有了响声,闲适的家禽在庭院里游走,渐渐地太阳从高山中探出了头,耀眼的光辉,静静地晒在河面上,熠熠闪光,此时河流里鱼儿也奈不住沉默,在河面欢腾,跳跃,或许它们为了迎接着今天到来的第一道晨光吧,河底白色的鹅卵石在柔和的光线照射下显得如此的透亮!劳作回来的人们,此时蹲坐在门槛上,嚼着米香,聊着家常,话着美丽的家乡,天幕下行云流水依旧静静地徜徉漂流着向着远方,飞鸟宝宝在窝里一遍遍轻声呼唤,也许它们在畅想,展望飞翔,终有一日穿越山地与海洋!早日展翔的飞鸟啊,请你捎给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讯息,告诉他们家乡正向着美好启航,富强正一天天在望!听着鸟声我仿佛看到异乡的天空,留有家乡的飞鸟的身影,正传响着熟悉的乡音,乡音中话着美丽故乡!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三

故乡旧事——老城墙

自我记事起,家乡老城墙,就是我的乐园。

我家住在村子最西边,房子坐南朝北,呈东西走向,和我家门相对的是八组的保管室,说是八组的房子,其实是我家的祠堂,解放了被政府没收了,分给八组当了保管室了。

祠堂的事情是听老辈人告诉我的。解放前,这里是我家私塾,村里能念起书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我爷爷是村里的村长,还兼着保长,管理者临近三个村子的大小事情。

我家靠近老城墙,老城墙下面,是深深的芦苇荡,这芦苇荡从村子南面一直沿着曲曲弯弯的老城墙,由南向北,再向东一直通往马村,和马村的芦荻接上了。一到夏天和秋天,茫茫无际,简直就像是《沙家浜》里面的景色,但是最吸引我们这些孩子的还是老城墙上的景致。

大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七八岁的时候,刚上一年级,那时候不懂事,调皮捣蛋,喜欢玩耍,特别是每天下午放了学,我便带领一帮调皮鬼,来不及回家,背着书包,一起到老城墙跟前去玩耍。

春天里,我们互相帮忙,大个子蹲下来,小个子骑在他的身上,爬到城墙顶端,一个个都上去了,只剩下最后一个人在下面,这种机会人人都有,是轮流着的。

留在下面的人在城墙根下用手揪小蒜吃,我们在上面玩,老城墙上面很宽,是祖先们一夯一夯修筑的,结实得很,上面的宽度能走牲口车,我们玩的很起劲,听不到大人们的呵斥声;眼看着太阳已经就要落山了,这才一个个互相抓着,往下溜,下面有那个大个子接着,直到有大人不放心来找了,一个个作鸟兽状,各自逃走了。

故乡旧事——芦苇荡

我家的西面就是村子人赖以生存的芦苇荡,也是我们这些十一二岁孩子们的乐园。

我家靠近老城墙跟居住。老城墙在我童年时候已经留下半垛子了,人们为了到城墙西面的小河里淘麦子,洗菜洗衣服,在我家靠近洗面老城墙根子下面开了个豁口,踩出一条小路;一年四季,总有很多叔叔阿姨担着担子,到小河去淘麦子,担担子的多数是男人们,女人们也有,多是些男人们体弱或是男人们不在家的,但是这些女人最多的是寡妇。

芦苇荡最使我们着迷是时节是夏季和秋季。夏季里,天气变得热起来了,芦苇荡也高出一人半了,阴历五月间,不时有人偷着折芦苇叶子,用来包粽子;那时节,芦苇荡属于集体所有,村上派了好几个人看芦苇,其中有个叫王明三的人,很厉害,村子人都怕他,记得小时候,大人们哄孩子时常说:不要哭了,在哭王明三来了——孩子立刻不哭了,可见此人是多么厉害呀!

我那时候已经十二岁了,上了小学四年级。因为家穷,父亲在外教书,家里只有母亲一人劳动,工分很少,农业社按工分分粮食,我家自然分的少,姊妹多,经常吃不饱,饿肚子;夏天的中午,我经常独自一人去到芦苇荡里掏鸟蛋。

绿油油的芦苇,密不透风,我钻进去,仰着脑袋四下张望,看见了鸟窝就马上走过去,顾不得脚下野草缠了一脚,不小心绊倒,赶忙爬起来,伸手把鸟窝搬到倾斜,一眼就看见了里面有四五个鸟蛋,惊喜异常,赶紧把鸟蛋放进口袋里。有时候,正掏鸟蛋,羽呱呱鸟看见了,拼命地叫着,我依然往口袋里装,全然不顾,等长大了,才知道那是鸟妈妈的孩子,可是那时候年纪小,加上饥饿,根本不容思考这些。

回到家里,悄悄把鸟蛋藏起来,等放学后叫上几个好朋友,就在城墙根下面,用麦草点燃,拿铁勺炒鸟蛋吃,吃完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都是黑乎乎的,露出白牙傻乎乎地笑,吃饱的感觉真好。

吃饱后,看看太阳还早,就又去了芦苇荡里摸鸟蛋,为明天的大会餐做准备。放暑假了,我们更加高兴了,不用担心作业麽做完,挨老师的批了,尽管放心去玩。

这时节,天气很热,我们掏够了鸟蛋,就开始洗身了。小河的水清澈见底,河底子是沙子,踏在上面软呼呼的,很舒服。大家脱了衣服,光着屁股,有人建议糊泥巴,于是大家都糊泥巴,从头到脚都是泥乎乎的,互相看看,傻笑不止,看见有妇女来了,呼啦一声,扑通扑通都跳到水里,文静的人自己游起泳来,调皮的互相打水仗,有时候兴致来了,各自分成两帮人,互相打水仗,互相在追逐嬉闹,不亦乐乎!

那时候,虽然贫穷,可是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眼里,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在大人们眼睛里,人跟人是有区别的。记得有个孩子的家长对他孩子说:不要跟谁睡玩耍——我知道,这个谁谁,就是指我,因为我家是大成分,那时候阶级斗争很激烈的,大家虽然穷,但是还能认清我们是阶级敌人的后代呀!

也难怪,我记得自己上小学五年级时,有一次写作文,灵机一动,虚构了村子有名的大地主王德选叫我们挖芦苇根的事情,把此事上纲上线,写成是阶级敌人叫我们挖社会主义墙角,居然受到了老师的表扬,那时候我很得意,今天想来简直可笑得很,幼稚得很,简直有点可恶,可是那时候我是大成分出身,很羡慕贫下中农子弟啊!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四

这是第三十天,不多不少。三十天的时间里,田轩得到了十天的浅谈,余下的二十天里便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在qq里,在所有指针都重合的时候,向着那个永远亮着的头像发去一天里的.感受。当然也有问候,有担忧,还有,一点点期待。然后看着对话框等待,没有任何一点波动,一直如此。

那个署名为豆豆的好友似乎只是曾经存在过,留下一个背影。任人如何喊叫,也没有再回头。每天深夜十二点,也唯有这个时候,田轩才会觉得自己与豆豆的距离是那么近。只要几个字母和一个回车键就行。因为时间还没到,所以心里就会有期待,也许这次就能收到回复,那该有多好!

又是晚上十一点,田轩照例开始输入,这一次的文字有些无奈,不知道该怎样写。已经删了几遍了。

诶!得不到就是得不到,那个人不给予回应,就该明白了。自己永远不会真的懂,每个人都有一面,是不会让其他人看到的,这就像是那些只有通过特殊方式才会在纸面上显现出来的文字。自己不是那个“特殊方式”,所以看不到那最不为人知的故事。即便自己再疯狂,也都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兵荒马乱,所有喜欢与不喜欢都是自己的臆想和单方面的垂死挣扎。无论以怎样的结果收场,都应该心存感激。

从友情到爱情,只要保持安全距离,就能克制的住,而一旦跨越那条分界线,能再退回原位的,真的没有几个人了。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回想起以前自己和豆豆的点点滴滴,那个时候即便不在一处,偶尔还会一个小闹剧,她还会没心没肺的笑,还会在路过时拨弄一下自己的头发。到了现在,一切都没有了。

其实豆豆一直都没变,还会那样笑,却不会对着自己了。眼里闪过的逃避已经永远成为了彼此的壁垒。

五十七了,田轩心里仍旧一点着落也没有。

“谢谢你,让我打扰了这么久。我从现在开始淡出,不是因为心变了,是因为我知道不该再打扰你了。三十天,这么久,我想已经够了,是该让人烦了!”

十一点五十九,该结束了,在新一天到来的前一分钟。按下回车,田轩知道……

希望明天又是一个愉快的日子,无论是否还会如此期待半夜十二点的到来,只要豆豆开心就好。

呵呵,…………晚安――大脸。

给那个喜欢了这么久的人,虽然没有回复,还是谢谢了。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五

前几天接到老家亲戚柏森的请柬,邀请我回乡参加他儿子的婚礼,我愉快的答应了。

其实我早就想着回家乡看看,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过老家了。虽然离开家乡多年,但是我童年的记忆却像一樽化石,被尘封在家乡的那个小山村里,快乐、忧伤、懵懂、不谙世事都沉淀在家乡的山山水水之中,藏匿在村子的角角落落里。在我的记忆里,每每在夕阳落尽,暮霭将沉的时候,就是整个村子最热闹的时候,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那时候老师留的作业不多,大家都会早早的写完作业,吃了晚饭,陆陆续续地聚集在村子中心的一块空地上,三五成群,女孩子多的,大多是聚堆踢毽子,男孩子多的,大都是打“尜”,如果人再多的话,就在村子中间一个不大的土堆上作为战场,玩争大王。一群孩子分成两派,为哪方能占据土堆而推推搡搡、摔爬滚打,只争得每个人都是满身泥污一脸灰尘,但是清脆的笑声却在村子的上空飘荡开来,传出去很远很远。要是哪家来了客人,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便成了大家共同的客人,或是邀他加入游戏,或是围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这个村子之外发生的故事,每每总是要等到月到中天,各家父母拉长了声调吆喝着自家孩子的名字,在此起彼伏的狗叫声中方才散去。

我是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走进村子的,临近村口的时候,就惊诧于这些年农村的巨大变化了,各家各户早已不是原来的`土墙草舍,家家的独门独院里,都修建了高大的房屋,差不多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在高高屋脊的衬托下,倒也显得错落有致,墙壁里里外外都被粉刷的雪白,在太阳的余晖中反射着刺眼的光。只是宽敞整齐的街道上,却鲜有人影,整个村庄甚至连鸡鸣狗吠的声音也听不到,更不用说被一大群孩子前后簇拥着,沉浸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优美意境里了。带着一身的落漠我孑然走在空旷的街上心里不免有些惊慌,大脑中不知为什么突的跳出了“坚壁清野”这个词。村子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每家的大门口也基本上都是整齐划一的样式,还真找不到柏森家了。我放慢脚步,走到就近的一家门前,想进去问问,可是一只脚刚踏上台阶,油然而生的一种陌生感让我驻足,我已经没有了刚进村时那种象回到家里的气势,似乎自己是一个流落他乡之客,做什么都生怕显得很唐突。于是掏出手机想要给柏森打电话让他来接我,这时从院子里跑出来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一身橘黄色的童装,刚理过的头上顶着桃形发髻的娃娃头,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稚嫩里透着无比的可爱,天真中飘着一丝警觉。他瞅了瞅我,没有做声,迟疑了一下,然后转身趴在门口的石阶上,把手里拿着的一些保持着各种各样战斗身形的小人放在地上,开始给他们排不同的战斗队形。

看到这个孩子,我身上又陡增了满满的对家乡的亲近感,轻轻凑到他跟前,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和蔼可亲地问:“小朋友,你是谁家的啊?你知道柏森家住在哪里,怎么走啊?”

小男孩抬起头来看看了我,满脸的狐疑,并不说话,只是摇了摇头,把石阶上的玩具一古脑的慌乱地抱在怀里起身便要往回走。我下意识地伸出手去摸了一下他的头,谁知他小嘴一撇,脸上立刻显出了要哭的样子,然后近乎歇斯底里的喊了一声:“妈。”

“阿福,”随着一声尖叫,跟着从院里冲出一个腰系围裙的年轻少妇,对着我大声呵斥道:“你想干什么?”

我吓的倒退了几步,差点摔倒在地上,因为我分明看到她手里拿着一把明晃晃的菜刀。

“对……对不起,我只是想问一下路,”我赶紧解释。

“谁呀?”说着话从院里又走出一个六十多岁的妇人,我一下认出是本家的一个婶子。

“老婶,是我。”我象遇到救星一样喊道。

“哟哟,这不是小三吗,”婶子打量了我一下,马上颤颤微微的小跑着到了我面前,把手在身上抹了几下,拉住我的手说:“哎哟,你这有多少年没回来了,怪不得她们认不出你,连我都有点不太敢认了。”她边说着话边回过头对着还愣愣地站在那里的年轻女人说:“小娟啊,这就是我常提起的你大爷家的你三哥啊,你看你,怎么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识一家人了。”

“对不起啊,三哥。”听婶子这么一介绍,小娟也不好意思地一叠声地笑着向我道歉。

“没。。。。。。没关系。”我于慌乱之中仍然有点结巴。

老婶子看了看惊魂未定的我,叹口气说道:“哎,三啊,你不知道,现在这社会上啊,偷孩子的抢孩子的啥事情都有,孩子是家里的宝,大人们也都被吓怕了,这不连中央电视台的警官都告诉家长说,不要让孩子自己单独行动,不要让孩子脱离大人的视线,别让孩子和陌生人说话。”

“是啊,现在是得小心点。”我也随声说到。

“对了,你是去柏森家吧,他儿子明天结婚。”老婶子看着我说。

我点了一下头,嗯了一声。

“那先进屋喝口水,歇歇脚吧”老婶子和小娟都冲着我说道。

“不了,本来回来得就有点晚了,我还是先去柏森家吧,看看有没有需要我能帮得上的忙。”我说。

“也好,那你一会儿一定过来坐坐啊。你就一直向前走,到前面那棵大柳树下的胡同往左拐,穿过去胡同右拐第一家就是。”老婶子一边用手指着一边告诉我。

我道了谢,顺着指引走去,可是两条腿却向灌了铅似的,心里也一样的沉重,早没了回到故乡的那种兴奋,更没了寻找儿时的那种快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我记忆中的家乡应该是一个有着薄雾般的炊烟袅袅,有着杂剧社一样的热闹,有着鸡鸣狗吠的嘈杂,有着懵懂孩童的嘻戏……,乡村虽没有城市那样的繁华与喧嚣,但该是无处不闪现着满满的纯朴的民俗,淳厚的民风,不论什么时间,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美丽和谐的家园。

人之初,性本善,儿童的友情,不需要多么复杂的交流和沟通,他们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判断是非的方式,我们不应该横加干涉。当然每一个孩子都值得被宠爱,被关注,被抱在怀里,温暖的呵护。但并不是把他禁锢在自己的怀抱中,放在自己的视线里,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老去。我们爱孩子,我们就应该给他们自己一个空间,教给他如何去典承社会的文明,友好待人,遵守规定,和谐相处。记得有一个人说过:如果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达到静待花开的美好是有前提的。前提是有人已经剪过枝,施过肥,浇过水。一切就绪,方能静待花开。

我站在胡同的拐角,拿不定主意,这条回乡的路,我是否该继续走下去呢?

感谢笔友若寒不吝赐教,加以斧正。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六

一直有着这样的渴望,某一个温暖的季节,独自背上旅行包,行走在江南古镇的亭台巷陌间,拍下那些散发着岁月流痕气息的粉墙黛瓦,写下属于它们的故事,用一点点微凉的目光,看一场弥漫在空气里的回忆。

我从小在五流的外公家长大,那时都还有着黑瓦堆叠的屋顶以及厚重古朴的大门。春天会有燕子在屋梁上筑巢,外公说那象征着美好。从能够记事开始,外公家门前就有了一棵枝干粗壮的高大树木,忘了它的名字,只知道初晨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阳光会透过叶隙在墙面上洒下大片斑驳的碎影,然后风从远处庄稼那边过来,地上的'光点便也跟着热热闹闹起来。

记忆中,故乡夏天的苍穹底下总是流动着清凉的风,暮色四合的时候,赶去晒谷子场乘凉的村民会摇着大蒲扇走过软泥堆积的田梗,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曲调,动听而且美好。外公也时常背我去,那时外公的身体还很健朗,边背着我边空出一只手来提着竹椅,然而我总是不能在外公背上安份的待着,四下里轻脆的虫鸣声,此起彼伏的蛙叫声,像仲夏的夜曲,也像一场清新悠扬的幻梦,它们轻而易举地就带走了我的注意力。于是有那么一次不小心从外公后背摔下来,在稻田里溅了一脸黑泥,我没哭,外公也没责备,他只是看着我,然后忍不住笑出声来。

离晒谷子场不远就是凉子家的桃树林,似乎是偏爱那块土地,每晚都有成群萤火游动在那里。这时我会挣脱开外公握着的手,然后和玩伴们大喊着跑过去,在散发泥土辛辣气息的碎石地面像小兽一样纠缠、撕打,闹腾够了就仰躺着大口喘气,眼神明亮而肆无忌惮,那一抹未来得及退去的笑也在嘴角边定格成好看的弧线。然后夜风过来,贴着肌肤带着这段幼年回忆的暖意去到某个角落,驻足,停望,把一切慢慢涂抹上昏黄。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七

这个秋天总是多雨,淅淅沥沥下了近一个月。

就在这个月接近尾声的时候,涧池村里最后一位高龄老人走了,她就是我的外婆。

10月24日凌晨,外婆微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生命画上了一个句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就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有舅舅和五姨陪伴在她身边。头天,五姨得知外婆生命垂危,便匆忙从宝鸡赶回,和我的母亲一道给外婆洗净了身体,换上了干净的衣服。由于母亲体弱多病,晚上便回到自己的家。凌晨一点,外婆一句话也没说,平静安然地离开了人世。看来,外婆这些天的生命挣扎,是在等五姨。女儿回到她身边,她的心安了,便知足地走向了人生的终点。人们常说,老人离世之际,谁在旁边,谁就是最孝顺的,也是最有福气的。

外婆走了,带走了雾霾阴雨,换来了艳阳高照。人们说,外婆活的时候,处处与人为善,走了还在为家人着想,虽然老天没有凄风苦雨,哭着为她老人家送行,但也没有让家人在泥泞雨水中为她操办后事,这是何等的贤惠。

外婆走了,离开了这个她相守多年的村庄、田园、老屋子,还有她深爱的儿女子孙,家里的一切都放下了,就连一片树叶也未带走,只带走了一桢棺木、一坯黄土,真是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面对逝者,我含泪悲切,仰天长叹:“人啊!面对生死,还有什么放不下的。”

我接到外婆离世的消息,虽然心理上早有准备,但内心还是很悲痛,因为我是外婆疼着、爱着、宠着长大的,对外婆的情感是无法割舍的。就在前几日,听到外婆已经不能进食的消息,一种不详的预感让我不安。我便带上外婆喜欢吃的蛋糕、奶粉去看望外婆。当我走到外婆的炕头,轻声呼唤时,只见外婆苍白的脸上没有一点笑容,半睁开眼睛,气息微弱地说:“你是晓琴吗?你看我还不死,把你们整的……”

说完,又闭上了双眼昏昏睡去。看到外婆的状况,我的心一阵阵的抽紧、难过,一向不怎么流泪的我,眼泪吧嗒、吧嗒直往下流。至外婆卧床以来,大小便失禁,一直是母亲及几个姨姨和舅舅分别照顾外婆。今天,我这个外孙女也要好好给外婆洗洗,以尽晚辈之孝。我跳上土炕,端来一盆热水,开始给外婆擦洗身体。舅舅拿来一个橡胶手套被我拒绝了,因为我们小时候,外婆照顾我们时,从来没有用过手套。擦着、洗着,看到外婆邹邹的皮,包裹着看得见的骨骼、经络,支撑着外婆微弱的生命,内心像刀割般难受,不免感叹,这人的生命就像一盏油灯,油燃尽了,灯也就渐渐熄灭。看着外婆这般情景,内心酸楚的像喝上了五味杂陈。尽管我小心翼翼,轻轻擦洗,外婆还是呻吟着喊痛……给外婆擦洗干净,又开始给外婆换上干净的'被套床单,床上一下整洁了许多。离开时,我拉着外婆布满青筋的手说:“奶奶,您好好的休息,过段时间我再来看您。”

说完,便带着一颗恋恋不舍的心离开了外婆,离开了那个曾经给过我很多快乐的小院,离开了那个我曾经走过无数次的村庄。没想到,这一次的离别,竟然是我和外婆的诀别,今生今世,我再见不到我那善良、仁慈、温暖的外婆。

第二天,儿子开着车带着我和老公来到了外婆家。此时此刻,亲戚、家门、邻里都已到家,忙的操办丧事。灵堂已经搭好,哀乐、唢呐此起彼伏。一个个花圈、一块块挽帳或挂、或立于房前屋后,整个院子里掩映在一片悲痛之中。虽然人们常说:“九十岁的老人去世是喜丧”,但血浓于水,外婆毕竟是我们生命里相伴了几十年的亲人,突然离世,内心的悲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尤其是母亲和几个姨姨,为离世的外婆哭的两眼浮肿,痛不欲生。我托着沉重的脚步一步步走向上房,情感就像闸阀,已经打开,就再也控制不了。我泪眼婆娑,扑向灵堂,跪拜在天之灵的外婆。我用颤巍巍的手点燃三株香,袅袅青烟中,寄托我们的哀思。烧几张纸,燃烧的火光中,为外婆照亮天堂的路,让她在温暖中上路。透过火苗,我看到遗像中的外婆慈祥的微笑着,那么亲切、贤惠,似乎没有离开我们,正和我们说话、聊天、谈笑,仿佛看到她瘦弱的身影还在院子里不停地穿梭忙碌……此时此刻,和外婆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就像电影一样在大脑回放。

忘不掉那年的深秋,也是一个阴雨连绵的日子,在去外婆家的路上,父亲带着我和弟弟,怀里抱着还在吃奶的小弟,赶着猪去外婆家。因为母亲要去深造,但我们姊妹三人无人照料,就在母亲犹豫,父亲发愁的时候,亲爱的外婆向我们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接纳了我们,让我们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解除了父母的后顾之忧,真是雪中送炭啊。其实,那时候,外婆家里一个比我大两岁的舅舅,比我小一岁的小姨,还有正在吃奶的小姨。无疑,我们的到来,对于外婆一家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七十年代初期,还是人民公社化,靠挣工分吃饭的外婆一家,只有外公和外婆两个劳力,吃饭的加我们八张嘴,到年终分不到多少粮食,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难得外婆常常暗自叹息、愁肠。尽管困难,但外婆还是想着法子让我们吃饱穿暖,决不让我们姊妹三人受半点委屈。

在农村长大的人都知道,农村有三忙:即春播、夏收、秋收。一到这三个季节,外婆和外公常常早出晚归,顶酷暑,冒严寒,和村民们一道播种、收割、修梯田,往地里拉粪,每天下工回来,外公已经累得坐在火盆边煮灌灌茶。此时,外婆顾不上歇息,忙得给全家人做饭,等吃完饭,外婆还要忙的喂猪,烧炕,照顾我们休息。一切收拾停当,我们酣睡了,外婆便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不是拧绳绳,就是给我们做衣服,纳鞋底,一干就是深更半夜,每当我从睡梦中醒来,还看到外婆在灯下做针线活儿,那个情景是我对外婆最深的记忆。凌晨天不亮,外婆起床便开始忙碌,扫院子,挑水、拔猪草等。记得那时候,外婆家在村子的中心住,地势比较高,每天,外婆瘦弱的肩膀挑两只大桶去村口挑水,外婆挑水的影子总是颤颤巍巍、摇摇晃晃,吃力的行径在村庄的小路上。那个挑水的剪影,多少年过去,总是挥之不去,在我眼前晃动。那时候,我常想,外婆的精力多好啊,像一台机器,永远不知疲倦,不是奔波在田间地头,就是忙于永无止尽的家事里面。

那段日子,最让外婆操心的是我们这些年龄相仿,辈分不同的娃娃在一起,不是争着吃,就是抢着喝,免不了争吵打架,但不管是谁的错,受惩罚的永远是舅舅和姨姨,外婆从来舍不得教训我们,让远离父母的我们特别温暖。记得那时候,家里喂了只奶羊,供着哺乳期的小姨。弟弟到外婆家后,一个孩子的羊奶分成两半,显然,羊奶根本满足不了两个孩子,最后,外婆就尽量满足弟弟,小姨不够吃,就给她喝黄面糊糊。还记得一次,学校放假,我便从城里步行来到外婆家。当我大汗淋淋的推开大门,突然出现在外婆面前时,外婆惊喜的一下把我抱在怀里嘘寒问暖,随后用铁勺给我炒了一个鸡蛋。大家知道,在经济贫乏的农村,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养几只鸡,从鸡屁股里掏钱,一个鸡蛋,便是农家人的希望。吃着黄葱葱的炒鸡蛋,那种香味至今令我难忘。

外婆在村子里是最贤惠的老人。记得家里严重缺粮时,不管家里什么时候来人,或富或贫,她都一视同仁,只要赶上吃饭的时间,外婆便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饭,死拽硬让,不吃是走不出外婆家的,搞得来人哭笑不得。看到外婆这样,我常常翻着白眼,心里嘀咕:“不吃就算了,干嘛硬让人吃,搞的外婆经常吃不上一顿饱饭,真是一位大公无私的老婆子”。正因外婆的善良,村子里的人都很敬重外婆,不管是外婆家大小事儿,只要外婆一声招呼,大家都会来帮忙。

外婆一生无私奉献、贤德无量。尽管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外婆依然从容的拉扯八个子女长大成人,还帮助母亲、舅舅及姨姨拉扯孩子,现在想起来,我都不敢相信,在那个特困时期,外婆瘦弱的肩膀上,何以支撑起了这么多的重负,还那么从容地走过了九十三个年轮,我想这与外婆的包容、大度、坦然、乐观是分不开的。在外婆身上,我看到了农村妇女的吃苦、勤劳、坚韧、善德。

想着这些陈年往事,外婆的音容笑貌总是浮现眼前,心愈加难过。和外婆的相见一周不到,我们就阴阳相隔,一坯黄土阻隔了生命的相惜,我们只能在回忆中,想念外婆对我们的爱,这爱就像外婆家村口的柳树,青葱悠长。

亲爱的外婆,凡尘中还有您的余温,虽然您走了,但我们的心还在一起,但愿梦里常有您的影子。

安息吧!外婆,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八

故乡的风,拂过我的秀发,飘逸着醉人的芳香,我从弄堂口走过,油纸伞下,清涩的初恋,被风吹得支离破碎。

哦,故乡的风哟,拂过我的心,山间地头的蒲公英飞扬着我童年的几多梦想,回眸间,阳光折射得灰飞烟灭。

风起时,我酣然入睡,长板凳石板条,承载着几多童趣,几多思念,被风吹皱,四季的旋律演绎着缤纷的情愫。

故乡的风哟,你是春的缔造者,你是季节的弄潮儿,你是人间的造物主。你总是蕴着温馨和湿润,在无叶的枝条添点点新绿,在枯竭的草丛撩燃星星绿源,在无花的枝头缀朵朵花嫣。故乡的风哟,常把嫩绿的春吹得醉人,把青碧的夏吹得腼腆,把金黄的秋吹得潇洒,把灰褐的冬吹得深沉。

故乡的风哟,常常把白云吹得悠闲,把细雨吹得多情,把松涛吹得欢乐,把竹林吹得浪荡,把桔柚吹得天真羞涩,把田野吹得神采奕奕。故乡的风哟,吹弯了举在秋天头顶的.利镰,吹佝了父亲的腰,吹白了父亲的头发,把父亲吹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故乡的风哟,常常把山伢子的纸鸢吹得比天还高远,把老爷爷的胡子吹成一种得意,把老奶奶的眼神吹成一种惬意。故乡的风哟,吹弯了太阳和月亮,常常把山妹子的裙角和歌声揉成山哥哥的一种思念,一种梦幻。

故乡的风哟,吹燃了满山的红杜娟,吹纯了漫岭的油茶花,吹得山花浪漫层林尽染。故乡的风哟,吹翻了潘多拉的魔盒,疯了人间;掀翻了荞老爷子的酒坛,醉了人间。

故乡的风,是一种难舍的情怀,是一种古老的意念,人世百态风物宜长。故乡的风哟,常常把多情的小伙子吹成一树红枫,把待嫁的姑娘吹成一种相思,人比黄花廋。待到风起时,大红的花轿浪在山间小路,爆竹把新娘子的心炸得开成了花,昨日梨花带雨,今朝人面桃花,吹拉手把整个山村吹得红红火火。

故乡的风哟,故乡的风……

故乡的河散文朗诵篇九

我的家乡有一条京杭大运河,自从隋炀帝开凿这条大运河以来,浇灌了两岸万顷良田,养育了两岸勤劳智慧的民众。

每每回到故里,回到运河岸边,一种震撼心魄的亲情在胸中翻腾,运河岸边我的童年、我的童趣、我的童梦犹在眼前。故乡那舒缓的运河,犹如饱蘸着浓墨的画笔,蜿蜒停顿在地表中途,画就了美景,画就了历史,就像动听的歌谣越飘越远。

我从小生长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长在这奔腾的运河岸边。如今虽已断流,巍峨的河堤、宽阔的河床依然不减当年的风采。伫立在河堤之上,遥想当年,那哗哗的缓缓北上的河水,承载了多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喟叹,担负起多少“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的感慨,那千帆竟发,百舸争流的壮阔美景犹在眼前。不是吗?生命之舟曾载着从不言愁的我,匆匆起程,别离家乡,去追寻生命的内涵。我故乡的运河,洗涤了我曾经迷茫的心灵,铸就了我坚强的品格意志。

踏上运河大堤,在那春日翠绿如毯的小草上漫步,青青小草亲切地吻着我,给我的沉重以轻轻的抚慰。给我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傲气,给我以“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的宁静,给我以“渺小里流淌着深沉的爱流,纤弱里蕴藏着内质的强悍”的豪放。河堤上每一株小草都有属于自己的一捧黄土和一缕轻风。故乡的运河滋润的小草,启示我要有在阵阵朔风肆虐时不卑不亢,傲然挺立的坚强。

踏上运河大堤,运河两岸万顷良田里节节拔高的小麦,令我思绪翩翩,让我感动欲泣。青春易逝,青春难再。凭借着这大自然的灵性,给我省思自我的契机,给我明净的智慧,不至使我堕落。我深悟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深刻,懂得了“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忠告。

踏上运河大堤,是一道永远美丽的风景,在我的眸子里永远是清新,永远是灵秀,永远是俊美。故乡的运河,用动听的歌喉,向我弹唱着真诚,用潇洒的身姿,向我展示着俊美,用迷人的微笑,向我挥洒着善意。我愿意向故乡的运河敞开心扉,故乡会接纳我的忧愁和哀伤。

哦!故乡的运河,每每星光四溢的子夜,烛光映照着我独思的身影,就把我定格成一幅美丽的风景。我会用心声唱起动听的青春不老的歌谣,我会用双脚踏出铿锵的青春不败的诗行。我怀念故乡的运河,我会以赤子的真;以游子的爱,怀念故乡的运河,感谢故乡的运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4840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