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义务说课稿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9:37:03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大全(20篇)
时间:2023-12-03 09:37:03     小编:文轩

邻居是我们生活中的朋友,他们的互助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总结要有所得和启示,能够给读者带来思考和收获。以下是一些情感表达的实践建议,供大家参考和实践。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一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课前调查法;情感激励法;小品表演法;设疑讨论法。

从活动“小明履行了哪些义务?”导入(帮助学生认识义务来自亲情、道德、法律等各个方面,法定义务是必须履行的义务。)。

1、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

2、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3、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教师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朗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探讨一下关于公民的义务的问题。

一、我们的法定义务(板书)。

(一)我们为什么要履行法定的义务。

案例分析:小珊应该纳税吗?

1、小品表演。

2、在思考,小组辩论(甲方认为小珊是未成年人不要纳税;乙方认为小珊是中国公民要依法纳税,这是公民的义务)基础上,在班上交流见解。(辩论中论述精彩的学生加5分,参加辩论的加3分,获胜团队每人加1分)。

3、教师小结(相关链接)。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因为这还是爱国的表现。比如公民有依法服兵役的义务。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相关链接)。

(二)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义务?

1、学生朗读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教师作简单分析。

2、除了上面谈到的义务,我们还应该法律履行哪些义务?

3、“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发表自己的见解)。

总结提问: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我们要履行法定的义务,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呢?(三点见书)。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二

《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是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二课《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中的第四框题。公民要依法纳税,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教材主要介绍了税收的概念及特征,阐明了税收的重要性,指出纳税是光荣的,偷税、欠税、骗税的行为是可耻的、是违法行为。同时还阐述了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权利义务是平等的。这点是修订后新增的。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要求,在《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教学设计中,要贯彻的指导思想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

1、确定主题,分组调查。

学生在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分成若干小组,合作调查老师布置的以“税收”为主题的小报告。内容有:(1)收集近两年来我国和福州市财政收入情况;(2)整理、分析税收在我国建设或福州市政建设中的作用;(3)收集学校、社区周边企业、个体户及个人的纳税情况;(4)收集就近时期,积极纳税或偷税漏税人的事迹或案件;(5)对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措施;(6)设计一些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如何使用税款的形式与方法。

2、收集素材,接受培训。

学生运用社会调查、访谈、剪报、上网查讯等方法,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利用信息,尽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并提出个性化的观点和结论。教师在预见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相关培养。

3、形成成果,交流完善。

学生在依据研究方案进行实践的同时,要不断完善和修改自己的研究成果。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随时关注、适时指导,并积极提供条件,组织交流。

4、设计页面,制作课件。

师生均采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教师侧重在教学难点、课堂流程、主菜单的设计制作;学生主要是各小组自己发言时,小组页面的设计制作。

1、通过学习,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养成探索问题实质和事物本质的良好习惯。

2、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和求知欲望,培养收集和利用信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培养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基本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明确主题由“税徽”这一特定的标志物,引出税收问题。学生了解“税徽”,并举例自己身边人的纳税情况,明确本课主题——税收问题。

参与实践探索新知税收的含义、税收的特征1、展示农行存折的利息,让学生了解利息所得税,引出税收的含义。2、引导学生把利息所得税与电话费作比较,归纳出税收的特征。1、根据《个人所得税收》第三条第5点规定的,利息所得税的税率为20%,算出所缴纳的所得税,明确税收的含义。2、观看电脑画面,通过对比,积极思考、归纳出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汇报成果经验共享税收的用途,提高公民纳税意识的'建议与措施,监督政府正确使用税款的形式与方法。1、介绍我国近几年税收收入的逐年增加,引出税收对一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2、对比“毛阿敏税案”与“刘晓庆税案”。一个在税务部门内部行政处罚,另一被依法逮捕,说明国家加大依法打击偷、漏税的力度,提出如何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3、设问:如果公民积极纳税但政府乱花税款,那么公民除了纳税的义务外,有没有监督政府如何正确使用税款的权利呢?1、观看电脑画面,领悟、加深对“税收”问题的理解。2、由三名学生主持人分别主持人各小组代表对三个数字内容的汇报,及调出各小组自己设计的小组页面,并在演示文稿中写上自己通过上网、访谈、剪报等方法调查的结果。

交流体验公享感悟增强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概括学生汇报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肯定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建议的多样性、方法的可行性,要求学生现场交流学习这节课的体会及收获。学生经过思考、感受从课前的收集材料过程及课堂中的交流与学习,可以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对《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这节课的体会及收获。

联系实际推荐作业课后延续:20xx年4月是我国第十二个税收宣传月,今年宣传主题是:“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归纳学生的体验及感悟,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争做积极宣传税法的好公民。1、制定一个方案,帮助税务部门进行更有效的税法宣传。2、向你周围的人做一件宣传税法的事。

本节课力求将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学生通过课前准备“税收调查”小报告,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创新思维,在调查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展示研究成果体验收获的喜悦,在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生就会自觉养成平等、团结的团队精神,自觉探究的钻研精神。事实证明,学生是非常愿意参与其中的,他们自己的亲身体验更有说服力。

像这样上课,其实是每单元课后的实践活动的要求。第一次上课学生可能会花较多时间准备,但第二次做,学生有经验就轻松多了。同时,可以把学生每次的论文报告当作单元成绩,侧重对学生“行”的考评。当然,教师平时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

本课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及新课标所涉及的课程观、教师观、评价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体的地位自主上网、访谈、社会调查、收集资料,设计页面来展示学习成果,体验探究的喜悦。在教学内容的重组上,更多地重视教材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的联系,以拓展学科的育人价值。

教法新颖,能应用多媒体手段(课件制作精彩)教学设计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恰如其分地把“税收”枯燥的政治概念讲活,找到课堂与社会结合点,具有实效性与实用性。

寓德于教,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税收的目的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让学生懂得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接下来,我将以课改要求和“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观为导向,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板书六个方面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科学把握教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公民基本义务》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主要内容是介绍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有哪些,重点讲述了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这四项基本义务的内涵及要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义务,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受成长环境影响,学生的权利意识很强,但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尤其是对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义务更是知之甚少,或是认为与自己关系不大。所以让学生知道有哪些基本义务,理解履行义务的重要意义是非常必要的。我会循循善诱,为他们架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增强义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增进对宪法的认识。

能力目标:正确对待公民义务,增强履行义务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义务具体内容和要求。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难点:理解公民履行义务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观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将紧紧地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配合情境设置问题,采取小组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进行学习,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五、以上所述都是为了课堂更好的呈现,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我将从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高、小结作业四部分展开我的教学。

(一)导入

课堂伊始,我展示一张漫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义务,从而引出课题——《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这样一幅漫画(一块蛋糕,“义务”的部分被切成了两半留在了桌上,而“权利”的部分被这人拿起),拿起的这块蛋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上节课所学的政治、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化发展等公民基本权利。那能不能只吃权利这块蛋糕?显然不能。那生活中我们具体有哪些义务呢?这位戴眼镜的男生说纳税、不违反法律,真是一位守法的好公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系统地了解——公民基本义务。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漫画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注重前后课程内容的联系,让学生系统把握教材知识,培养逻辑意识。

(二)新课讲授

接下来,我安排了以下环节以及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循序渐进,落实教学目标。

活动:看图说义务

课前,我已经布置了学生提前预习本课内容,梳理出来了主要的五大公民基本义务和其他基本义务。

展示六张涉及本课公民基本义务的图片,请同学结合预习成果,一秒之内举手抢答图片体现了哪一项公民基本义务?然后整体呈现本课的知识框架,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意图:以抢答的方式检验学生的预习成果,能带动课堂气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接下来,具体讲解五大主要的基本义务。

一是遵守宪法和法律。我会播放视频《我是宪法守护者》,并布置任务:根据视频和教材46页内容,小组自学讨论: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具体表现?如何遵守宪法和法律?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如有归纳错误或者不足的地方,其他组员可补充。

从而总结归纳出:遵守宪法和法律这一义务的是,为,怎三方面知识点。

设计意图:该部分知识学生理解起来并不困难,在视频启发下,小组讨论自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是维护国家利益。

活动:少数民族知识竞赛

首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少数民族知识竞答,题目涉及少数民族的概况、文化、语言等,在欢快热烈的答题氛围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独特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增添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从而归纳总结我们必须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然后图文并茂讲述在喀喇昆仑高原的故事,印度官兵悍然越线挑衅,我国士兵与其发生激烈冲突,5位官兵英勇牺牲。并提问:战士们的行为为何让我们动容?从而归纳总结我们必要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设计意图:以知识竞赛的趣味方式,寓教于乐,真实的热点故事,激发学生的义务意识和爱国情怀。

三是依法服兵役。

接着刚刚喀喇昆仑高原上官兵的故事继续讲述,作为军人,他们其实也是积极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再呈现一个没有依法服兵役被法律制裁的案例。从而归纳总结: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四是依法纳税。

接着就上述的军人谈到我国的国防力量,国防力量的逐渐强大也离不开国家的巨额的国防支出:2012年国防支出预算比上一年预算执行数增长6.8%。提问:你知道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吗?——税收。我国的税收有一个特点: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活动:案例分析,要or不要

请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从学生的回答中总结归纳: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设计意图:以上的两个义务均从“维护国家利益”义务的案例展开,既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和逻辑性,也便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

(三)巩固小结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己。我会请小组代表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再点评总结。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注重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六、在拓展作业部分,我会让学生去发现身边没有积极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现象,并写一份倡议书。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七、最后我来谈一谈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是提纯的金、琢成的玉。我这样的板书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四

赠与合同范本(公民类附义务)

甲方(赠与方):_____(姓名)

乙方(受赠方):_____(姓名)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就赠与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包括赠与物的名称、质量、数量、所在地等)



(明确甲方的权利担保,瑕疵担保义务及相关的责任)

方享有_____的权利

(明确甲方的撤销权及其他权利)

为接受赠与应履行下述义务

(甲、乙双方应对所附义务有明确约定,乙方应按约定履行义务)



甲方:_____姓名:_____住址:_____电话:_____

签字:_____盖章:_____

乙方:_____姓名:_____住址:_____电话:_____

签字:_____盖章: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五

识记:夫妻之间有实行计划生育和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理解: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运用:收集现实生活当中的有关事例,谈谈对公民在家庭关系中履行义务的认识。

2、能力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法律知识观察、辨别家庭关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间处处有真情,从而增强他们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的意识,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公民。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重点。因为这一问题最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它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重要内容,家庭内部的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是本框的教学难点。

注意问题。

1、本框讲授重点是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对于权利让学生了解即可。所以,对于权利的教学让学生新闻记者教材就行。

2、启发诱导为主,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议,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以课本基础知识为载体,重视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思想觉悟。

4、本框内容涉及到家庭中人与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教育,以情激发学生,感化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5、法律知识掌握与道德品质教育要紧密结合。

导入新课:用歌曲《家和万事兴》引出如下问题,“你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家和?”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对“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教学。

1、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教材内容。

2、教师播放小品,学生思考问题:小品中的夫妻是否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为什么?

1、案例分析,学生读材料,判断“丈夫是否付给已残疾妻子生活费?为什么?”

2、教师展示正机材料《爱,长明的灯塔》,与案例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谈感受。

关于“父母要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教学。

关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的教学。

1、教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请学生思考本歌曲反映的主题。

2、让学生谈自己的父母在赡养扶助老人方面有哪些典型的事例。

3、教师展示《真情如金》的材料,让学生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

课堂总结:教师展示知识结构图表。

计划生育。

夫互相抚养妻。

老年人。

成年人。

自己。

未成年子女。

我们的行动:1、学生讨论,作为仍未成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父母?2、学生齐读誓言。

课堂结尾:教师播放歌曲《家和万事兴》。

课堂教学设计模式图。

新课导入(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利用小品、录像直观形象)。

2、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正、反材料的运用,形成鲜明对比,说服力强)。

3、父母有抚养、教育、保护子女的义务。

(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提高认识,培养能力)。

4、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利用音乐,感染力强,提高觉悟)。

课堂主体。

(读读、想想、议议、点点)。

课堂总结(展示知识结构图表,直观系统地理解把握知识)。

思想升华(谈行动,读誓言,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结束教学(首尾呼应,余味无穷)。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六

一、导入具有吸引力。

这节课的导入从“未成年人是否需要纳税”疑问入手,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课堂的开头气氛好。由于选取的这个素材贴近学生的未成年人身份,所以能够迅速引起关注。这说明,政治课教学中,素材的选取非常重要,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才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逻辑连贯,层次分明。

本课的内容由“我们的法定义务”和“我们的道德义务”两大板块构成,分别按照“是什么”、“为什么”组织内容,对学生而言接受起来更加容易。

三、抽象的理论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

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同时拓展学生自己的思维,“你知道哪些例子是……”,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总结概括出理论知识,最后再回归生活。在这之中,纠正学生的一些有偏差的认识,鼓励表扬深刻正确的认识,课堂效果更好。

需要改进的地方:

加强课堂管理;语言的生动幽默,吸引学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七

赠与合同,赠与人把自己的财产无偿地送给受赠人,受赠人同意接受的合同。赠与合同可以发生在个人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相互之间。赠与的财产不限于所有权的移转,如抵押权、地役权的设定,均可作为赠与的标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赠与合同(企业类附义务),希望能给有这方面需要的'同学带来帮助!

甲方(赠与方):____________(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

乙方(受赠方):____________(名称)。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就赠与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1.赠与标的的状况。

4.赠与标的的交付。

(包括时间、地点、相关手续的办理等)。

5.其它。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字):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八

甲方(赠与方):_____(姓名)。

乙方(受赠方):_____(姓名)。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就赠与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1.赠与物的状况。

(包括赠与物的名称、质量、数量、所在地等)。

2.甲方对赠与物应承担如下责任、义务_____。

(明确甲方的权利担保,瑕疵担保义务及相关的责任)。

3.甲方享有_____的权利。

(明确甲方的撤销权及其他权利)。

(甲、乙双方应对所附义务有明确约定,乙方应按约定履行义务)。

5.其它。

甲方:_____姓名:_____住址:_____电话:_____。

签字:_____盖章:_____。

乙方:_____姓名:_____住址:_____电话:_____。

签字:_____盖章:_____。

___年___月___日。

【附义务的赠与的概述】。

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也称附负担赠与合同,是指在赠与合同中赠与人对其赠与附加一定的条件,使受赠人负担一定的给付义务的合同。

附义务赠与作为一种特殊的赠与,在受赠人获得较大利益,负担较小义务的同时,满足了赠与人或赠与人指定的第三人的特定权益,因而成为赠与合同的主流形式。实务中,因受赠人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约定义务引起的赠与合同纠纷也日渐增多。所谓附义的赠与,是指赠与人在赠与时使受赠人负担一定义务的赠与。附义务赠与是一种特殊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单独的义务的赠与。附义务赠与是一种特殊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单独的另一个合同的内容,而是赠与合同的一部分。由于赠与合同为单务无偿合同,因此,附义务赠与所附的义务不是赠与的对价,赠与人不能以受赠人不履行义务为抗辩。原则上,赠与人履地交付赠与财产的义务后,始发生受赠人履行其所附义务的义务。

【法律特征】。

1.附义务赠与是一种双方法律行为附义务赠与作为一种契约,须以双方当事人之合意为要件。只有当赠与人要约表示将自己的财产给予受赠人,并要求受赠人负担一定的义务;受赠人承诺表示接受赠与财产,并愿意履行义务时,赠与合同方为成立。

2.附义务赠与是一种单务无偿合同在附义务的赠与合同中,受赠人虽然也负担一定的义务,但双方签订合同的主要目的仍是将赠与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受赠人。受赠人接受赠与物所付的代价或附随的义务,不是其取得赠与财产所付的报酬或对价,因而不能因为赠与附义务而否认赠与合同的单务性和无偿性。

3.附义务赠与是一种将义务附加于赠与的合同附义务赠与中所附的义务,是赠与合同的一部分,不能因其具有单务性而将所附义务视为另一个合同。附义务赠与中所附的义务,不得违背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否则整个赠与合同无效。附义务赠与的履行,一般为赠与在先,义务附后。

【与其他赠与的区别】。

1.附义务赠与与目的赠与的区别。

所谓目的赠与,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达到一定结果而为的赠与。目的赠与的赠与人不得向受赠人请求结果的实现,而只能于结果不实现时请求受赠人返还不当得利。如为结婚而赠与对方财物就属于目的赠与。而附义务赠与,当受赠人不履行义务时,赠与人可以请求受赠人履行义务,以求得结果的实现。

2.附义务赠与与附条件赠与的区别。

所谓附条件赠与,是指当事人对赠与行为设定一定的条件,把条件的成就与否作为赠与行为的效力发生或消灭的前提。在附条件的赠与中,条件的成就与否关系到赠与合同的效力。当条件尚未成就时,赠与的权利义务虽已确定,但效力却处于未定状态。而附义务赠与中所附的义务,与赠与合同的法律效力无关,不能因为附义务而延缓或解除赠与的效力。

3.附义务赠与与附期限赠与的区别。

所谓附期限赠与,是指当事人为赠与行为设定一定的期限,把期限的到来作为赠与行为的效力发生或者消灭的前提。在附期限的赠与中,期限的到来与否关系到赠与合同的效力。当期限尚未到来时,赠与合同虽已成立,但效力却处于停止状态。而附义务赠与中所附的义务,除违反法律规定或公序良俗外,并不影响赠与合同的效力,赠与人不能因为受赠人未履行所附义务而对合同的效力进行抗辩。

了解附义务赠与和目的赠与、附条件赠与、附期限赠与的区别,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定当事人争议的法律关系的性质,准确适用法律。

【赠与人对受赠人不履行义务的权利行使】。

1.赠与人可以行使履行请求权或撤销权。

行其负担时,赠与人得请求受赠人履行其负担或撤销赠与。可见,当受赠人不履行义务时,赠与人可依法选择请求受赠人履行义务还是撤销赠与。赠与一经撤销,即视为自始无效,受赠人应按不当得利的规定将赠与物返还赠与人。但赠与人的撤销权自赠与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有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不行使的,即归于消灭。

2.赠与人不能行使解除权。

至于受赠人不履行义务,赠与人是否可以请求解除赠与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根据附义务赠与的性质、结合法定解除的条件来加以分析。从以上附义务赠与的法律特征中,我们可以看到,附义务赠与的性质仍属于单务合同,纠纷的发生往往是在赠与人已将赠与物转移给受赠人,即赠与行为已经履行完毕之后。而合同解除则适用于双务合同,且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之前。

根据合同法第九十四条规定,法定解除的事由包括: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瑕疵担保】。

在附义务赠与中,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第191条之规定:“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九

第一部分: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在教学结构中,教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本节课内容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义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纳税意识,增强义务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科书,我做了这样的处理:有以前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结合具体班级的特点,把教材顺序打乱、重组(如:先学习税收的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后分析税收的特征等),从教科书提供的问题线索入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但又不局限与其中,力求问题的设置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实施者。

同时,由于当前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接触社会时间少,缺乏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意识与责任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能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极易产生偏激的想法,作出过激的行为,因此,我把教学目标 、重难点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学探究,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了解我国税收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的分组探究中,使学生体验普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义务观念,同时学会运用辨证法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人文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树立依法纳税观念,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

第二部分: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选择。

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走进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在是知识的先知先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在探究设计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和求知的热情,为此,我的教学过程 设计如下: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只有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的背景内容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因此,结合初中生性格活泼,情感丰富,意气风发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充满时代感的歌曲《越来越好》(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歌声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近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用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与我们每个公民有什么密切关系?这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在探究中,学生逐渐发现了知识的个人意义,倍受激励,教师借机导课。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有关“税收”的话题,亲切而自然。

二、自主发现,探究新知。

1、谈话题目:《美丽的港城——我的家》。

2、直观分析《国家财政构成图》。

3.走进《智慧广场》。

从学生的年龄和成长规律上看,他们的表现欲都很强,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喜欢用创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骄傲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舞台,设计了谈话题目:《美丽的港城——我的家》,学生欣喜地畅谈自己家乡发生的深刻变化,如:“沿江高速公路”、“保税区的建设”等,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感性问题入手,上升到理性思维,以实现关注孩子思维的成长,教师进而多媒体展示“国家财政收入构成图”,使学生从图示上感受: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教师再一次设疑:税收是不是可交可不交?是不是有借有还?是不是可多可少?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发生跳跃,在内心被自信充满,热情被快乐点燃的愉悦中走进《智慧广场》。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逐渐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我做了如下设计:

1、法制追踪:《刘晓庆涉税案》。

2、小小争论台:税===费吗?

第四部分:实践巩固,创新升华。

1、壮志在我心:〈〈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2、明察秋毫:〈〈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上一环节的延伸,是整节课的升华,中学生拥有最真挚的情感,是可塑造的,因此,在树立学生的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使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这也是2003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体现了知识上的“与时俱进”。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探究话题:

1、壮志在我心:〈〈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2、明察秋毫:〈〈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以此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清楚公民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享有“监督政府科学使用税款,税务工作者要依法行政”的权利,体会到自己就是创造“和谐,民主、法制”社会的小主人。至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形成“民主、和谐、愉快”的探究氛围,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达到最优的学习状态,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达成共识,共享成功。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互致心语,布置研究性作业 。

1、一句话演说:《税收与我》。

2、教师寄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并布置研究性作业 :

社会调研: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到本区税务局、税务所,走进社区,进行实地采访,一周后,写出调研报告,在全班交流。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培养与锻炼。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

在教学结构中,教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本节课内容是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权利与义务,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树立纳税意识,增强义务观念的重要内容,对于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教科书,我做了这样的处理:有以前的“教教科书”转变为“用教科书”,结合具体班级的特点,把教材顺序打乱、重组(如:先学习税收的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后分析税收的特征等),从教科书提供的问题线索入手,利用其丰富的资源,但又不局限与其中,力求问题的设置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充分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行动者,实施者。

同时,由于当前青少年思想还不成熟,接触社会时间少,缺乏社会生活中的法律意识与责任观念,对很多问题的认识不能采取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极易产生偏激的想法,作出过激的行为,因此,我把教学目标 、重难点设计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学生的自学探究,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了解我国税收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学生的分组探究中,使学生体验普通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义务观念,同时学会运用辨证法观点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人文素养,倡导主动参与、与人合作,树立依法纳税观念,以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

4、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

本节课主要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培养。

走进新课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在是知识的先知先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时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线,在探究设计中激发学生创新的火花和求知的热情,为此,我的教学过程 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大的资源库。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只有选择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的背景内容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因此,结合初中生性格活泼,情感丰富,意气风发的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充满时代感的歌曲《越来越好》(多媒体播放),让学生在歌声中发现问题,展开探究:近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哪些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变化使用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与我们每个公民有什么密切关系?这时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了学生极大的探究热情,在探究中,学生逐渐发现了知识的个人意义,倍受激励,教师借机导课。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有关“税收”的话题,亲切而自然。

二、自主发现,探究新知。

1、谈话题目:《美丽的港城——我的家》。

2、直观分析《国家财政构成图》。

3.走进《智慧广场》。

从学生的年龄和成长规律上看,他们的表现欲都很强,喜欢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喜欢用创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骄傲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与舞台,设计了谈话题目:《美丽的港城——我的家》,学生欣喜地畅谈自己家乡发生的深刻变化,如:“沿江高速公路”、“保税区的建设”等,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发展,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税收的基本原则——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由感性问题入手,上升到理性思维,以实现关注孩子思维的成长,教师进而多媒体展示“国家财政收入构成图”,使学生从图示上感受: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教师再一次设疑:税收是不是可交可不交?是不是有借有还?是不是可多可少?使学生的思维再一次发生跳跃,在内心被自信充满,热情被快乐点燃的愉悦中走进《智慧广场》。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逐渐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促进课本知识回归生活,我做了如下设计:

1、法制追踪:《刘晓庆涉税案》。

2、小小争论台:税===费吗?

1、壮志在我心:〈〈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2、明察秋毫:〈〈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上一环节的延伸,是整节课的升华,中学生拥有最真挚的情感,是可塑造的,因此,在树立学生的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这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要使学生从心底里认识到“依法诚信纳税,共建小康社会”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这也是2003年税收宣传月的主题,体现了知识上的“与时俱进”。为此,我又设计了以下探究话题:

1、壮志在我心:〈〈携手进小康,你该做什么?〉〉。

2、明察秋毫:〈〈纳税人的钱该怎么用?〉〉。

以此让学生学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使学生能够清楚公民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享有“监督政府科学使用税款,税务工作者要依法行政”的权利,体会到自己就是创造“和谐,民主、法制”社会的小主人。至此,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形成“民主、和谐、愉快”的探究氛围,学生参与探究的全过程,达到最优的学习状态,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达成共识,共享成功。

第五部分:归纳总结,互致心语,布置研究性作业 。

1、一句话演说:《税收与我》。

2、教师寄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自觉履行纳税义务,并布置研究性作业 :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一

为进一步落实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决定自2013年8月1日起,取消和免征绿化费等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市民只能通过参与植树的形式履行义务。

湖南湘潭。

2014年3月10日,湖南湘潭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下发通知绿化部门将不再征收“义务植树绿化费”,希望更多的市民自觉自愿参与义务植树。

湖南湘潭市包括县(市)区在内共有近百个义务植树基地,其中市城区10个。市绿委办鼓励企事业单位自行组织职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绿委办可为其提供树苗。市民如何更好地履行植树义务还在摸索阶段,市绿委办随后将对企事业单位义务植树的履行情况进行抽查。下阶段,还将在规范义务植树基地、完善义务植树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广东广州。

2013年广东义务植树1.032亿株,平均一人一株!2014年3月12日是我国第36个植树节,广东省各地普降春雨,在广州金沙洲的浔峰岗生态公园,市民代表组成的义务监督员自发进行国土绿化,种植了一片玉堂春。市林业和园林局表示,2014年起,广州市民无需缴纳义务植树绿化费10元了,要想参与国土绿化得亲力亲为,广州11区均有义务植树计划,市民咨询各区绿委办。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公民的基本义务。教学难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讨论、启发。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讨论:小明分别履行哪方面的义务?哪些是法定义务?(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二、讲授新课。

提问:义务来自哪些方面?什么是法定义务?(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由此可以说明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

案例分析“小珊该不该纳税”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未成年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的义务,是光荣的。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纳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那么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必须履行义务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一个人的一生要尽各种法定义务,那么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学生回答)。

教师:除此之外,我们还应依法履行哪些义务?

案例分析“小龚的故事”(教材)学生谈感受,体现了什么美德?(道德高尚)。

提问:什么是道德义务?它有何意义?(学生回答)学生阅读相关链接,了解法定义务与道德义务的关系。案例分析“单先生的故事”学生谈感受。

三、小结。

履行道德义务,我们每个人责无旁贷。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积极履行方方面面的道德义务。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三

在本学期道德与法制优质课比赛活动中,我上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课,此课比较成功,但还有遗憾和不足之处。

一、对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认识到位。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第二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公民和知道我是中国公民之后,学习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重在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做一个自觉履行义务的公民。为后面单元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突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方法。

通过文本学习、教师讲解和自主学习等方式,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图片视频的导入加强了学生理解的生动性和直观性,也有很好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为了上好本节内容,完成学习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理解。

教学过程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活动园。

(一、二、三)——小结。

四、设计意图明确。

本设计的意图,通过学习自读文本、老师讲解和学生活动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学习知识、感悟理解,明白公民应自觉履行义务的法律要求和自觉意识。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五、不足之处和改进措施。

本课不足之处:1.学生课前准备不足,交流学习不活跃。2.引导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学生回答问题不够顺畅,答所非问。3.活动时间短,学生思考不充分。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关注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享受学习的快乐。2.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四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义务已经逐渐被提上议程。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不仅享有各种权利,还应该履行相应的义务。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义务的认识可能比较模糊,然而,通过实践和思考,我逐渐意识到履行公民义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我作为公民所获得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公民义务的理解。

首先,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有责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律是社会秩序的基础,它的存在和实施使我们的社会有序、稳定。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尊重法律,不仅是因为它是一种规范,更是因为它保护了我们的权益。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和维护社会秩序。通过遵守法律,我感受到了公民义务的重要性,并逐渐培养了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

其次,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有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努力。虽然每个人的能力和资源有限,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行动来为社会做出贡献。例如,我参与过一次志愿活动,为孤寡老人提供关爱和帮助。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和帮助,我看到了自己的付出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个经历使我更加坚信,公民义务的履行可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第三,我体会到作为一个公民,我有责任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公共事务不仅关乎每个人的利益,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通过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参与公共事务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还能够增强我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和责任感。我参与过一次社区讨论会,对社区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建议。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参与社会事务,而不仅仅是观望和批评。

第四,我认识到作为一个公民,我有责任传递正能量和践行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规范,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行为举止。我们应该注重个人修养,不做伤害他人、损害社会的事情。例如,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人身安全,不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他们提供援助和帮助。通过这些行为,我们不仅让自己变得更美好,也在影响他人,营造着更加友好的社会环境。

总结起来,作为一个公民,我逐渐认识到履行公民义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这不仅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更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更多的尊重和权利。通过遵守国家法律、为社会做出贡献、关心和参与公共事务、传递正能量和践行社会公德,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和美好。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五

1.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这里应该注意的是确定一个自然人属于何国公民的标准是国籍。

2我国国籍法关于国籍取得的规定。

(1)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一旦取得中国国籍,就不得保留外国国籍;一旦具有外国国籍,即不具有中国国籍。

(2)国籍的出生取得(《国籍法》第4-6条)。

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具有中国国籍;但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外国,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

(3)注意国籍法第12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和现役军人,不得退出中国国籍。

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平等权首先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是指选民依法选举或被选举为代议机关代表和特定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权利。在我国,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但是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二)言论自由。

1.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不限于口头形式,还包括书面形式、广播电视等。

2.言论自由的限制:不得侮辱、诽谤、诬告陷害他人,不得泄露国家机密、商业秘密、他人隐私。

(三)出版自由。

1997年国务院通过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反对宪法基本原则的、危害国家主权和统一的、危害国家安全的、破坏民族团结的、泄漏国家机密的、有黄色或暴力及不道德内容的、侮辱诽谤的和其他有害出版物不属于出版自由保护的范围。

(四)结社自由。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社会团体的成立实行核准登记制度。我国社会团体的登记管理机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第二,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有关政策。社会团体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活动。国家保护社会团体依照其登记的章程进行活动,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

第三,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机关对社会团体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五)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注意《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下列条文:

第6条集会、游行、示威的主管机关,是集会、游行、示威举行地的市、县公安局、城市公安分局;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

第7条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

三.监督权和获得赔偿权。

第41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第3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五.人身自由。

(一)人身自由的概念。

第37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三)住宅不受侵犯。

(四)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第4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六.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

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是一种积极受益权(财产权除外),即要求国家主动予以保障的权利。

(一)财产权。

第13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二)劳动权。

劳动权是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从事劳动并取得相应报酬的权利。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三)休息权。

第4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

国家发展劳动者休息和休养的设施,规定职工的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四)生活保障权。

生活保障权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达到一定年龄和一定工龄后离职休息,并依法享有相应的生活待遇的权利。

(五)物质帮助权。

第45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

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

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六)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七)文化权利和自由。

(一)妇女权利。

第48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实行男女同工同酬,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

(二)婚姻、家庭、母亲、儿童、老人的权利。

第49条【婚姻家庭制度】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破坏婚姻自由,禁止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

(三)华侨的正当权益、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

第50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四)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第3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在中国境内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因为政治原因要求避难的外国人,可以给予受庇护的权利。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六

标要求:

“我与他人的关系”中的“权利与义务”部分|:“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含义和内容,懂得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知道公民履行义务的积极意义。

2、能力目标:

增强对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育学生自觉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提升学生的义务观念。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公民的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

2、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自觉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

学情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八年级学生对公民的义务了解不多,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甚少,虽然平时许多行为都是履行义务的表现,但真正作为公民的义务观念较淡薄,另外对公民道德义务的履行较易接受,而对法定义务会感觉比较遥远,甚至会有“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我年纪还小,履行义务与我无关”的想法等等。

2、学生的需要:

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家庭、社会中得到的较多,而付出的较少,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不强,所以让学生首先明白公民有哪些法定义务、哪些道德义务,树立义务观念非常必要。

教学方法:情感激励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辩论等。

教学过程设置:

一、导入新。

导入语: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律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是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忠实地履行义务。

二、讲授新:

教师讲述:

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

活动一“说一说。

填一填”:

教学情景(见教材p14页材料——小明的一天)。

活动设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充分利用教材,并关注生活,联系生活实际。

(设计目的: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及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或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并合作探究:不履行义务可能带来的哪些后果。)。

教师总结:

付出的根据。

付出的好处。

不这样做的后果。

a

家庭亲情。

融洽父子情感。

受到良心的谴责。

b

对人承诺。

赢得别人尊重和信任。

失去别人的信任。

(班级纪律)。

洁净的学习环境。

受到班级舆论谴责。

d

(游园守则)。

欣赏美景。

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活动二:“到底该不该纳税?”辩论会(见教材p1页材料)。

活动设计: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辩论,作为未成年的小珊到底该不该纳税?

(设计目的:通过辩论懂得在社会生活中,我么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纳税是我们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在激烈的辩论中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可以让他们可以有突破,突破自己的害羞和胆小的性格弱点。)。

教师导出: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公民所拥有的权利,有的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有的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例如,父母履行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才能享有受抚养教育的权利。这种情形要求我们成年后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议一议:

※“只想享受权利,不想履行义务;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的认识正确吗?为什么?

公民的义务——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什么是道德义务。

活动设计:师生共同分析材料,了解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不同,进一步感受道德义务是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懂得道德义务和法律义务的密切联系,从而自觉履行义务,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设计目的:通过大家的争辩,明晰敬老养老、拾金不昧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责无旁贷的责任,社会公民自觉自愿履行公民的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还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2)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

道德义务的范围十分广泛,履行道德义务,每个公民责无旁贷。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集中概括为二十个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这一基本道德规范的形成,是我们党对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体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标志着我国公民的道德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三、堂小结。

公民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的特点。“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时,我们还要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七

作为国家的一员,每个公民都有一系列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履行。公民义务是指每个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的贡献和付出的努力。公民义务体现了一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关心、责任和荣誉感,是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的基石。通过履行公民义务,每个人都可以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繁荣做出贡献,其中的心得和体会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总结。

第二段:培养保护环境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该担负的重要义务。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中,然而,现实中却充斥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环保行动。例如,我们可以垃圾分类、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等,这些行为既是对环境的保护,也是履行公民义务的一种具体表现。

第三段: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公民义务还包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社会公益事业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和改善社会福利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能够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提高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度。例如,我们可以参加志愿者活动、捐款等,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为流浪动物提供帮助等。通过这些行为,我们能够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感,并且让自己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第四段:履行社会责任。

作为公民,我们还有责任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对社会负有的道义义务和责任。例如,遵守交通规则、尊重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等。这些行为都体现了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和社会觉悟,同时也推动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能够使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还能够增强我们自身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履行公民义务不仅对社会有益,也对个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履行公民义务,我们能够培养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社会经验,提高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只有在履行公民义务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走上成功的道路。

总结:作为公民,履行公民义务是我们的责任和荣誉,也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通过保护环境、参与公益事业、履行社会责任,我们不仅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同时也能够促进个人的发展。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公民身份和义务,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和发展,让自己成为一个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八

一、课标要求:

本课所依据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之“权利和义务”。该部分的课程目标是“了解宪法与法律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规定,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增强对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这一道理的理解能力,提高对履行道德义务重要意义的认识能力,提高践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明确履行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的重要意义,明确忠实履行应尽的义务的要求;增强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意识,做负责任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

公民在享受权利是必须履行义务。

四、教学难点:

1、公民为什么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

2、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义务的权利。

五、学情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公民的义务。对此,学生面临着三个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履行义务的意义知之不多;二是缺少主人翁的责任感,总想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三是对履行义务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履行义务是大人的事,与小孩子无关。这些问题有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及时予以解决。由于本框设计中设置了学生需要讨论的.问题,因此讨论积极性比较高,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提问的互动氛围浓烈。

六、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设疑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七、授课过程。

(一)情景导入:一个作家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这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法的大厦是由权利、义务共同构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履行义务时享受权利的需要,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做到忠实地履行义务。那么,作为公民,我们必须履行哪些义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活动一:请学生仔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经过思考,分四组分别讨论其中的一个方面,将相关内容分别填在表格中。

(2)、几个学生介绍自己填写的内容后,其他同学对此发表自己的见解。

(3)、小明的上述活动,哪一项义务是我们必须履行的?

小组交流成果后教师小结:我们在社会中生活,不仅享有宪法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还要对他人、对社会履行相应的义务。这些义务来自亲情、道德、纪律、法律等各个方面。其中,法定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基本的文本阅读,从书本中寻找有关知识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见相关链接):未成年人该交税时也要交税。如果纳税人不交税,国家就没钱发展教育、国防和公益事业了。未成年人按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是履行应尽的义务,是光荣的。相反,如果违反税法不纳税,则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所以,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强调)。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即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从而增强义务观念;增强学生纳税意识使之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活动二:朗读并请学生说说马克思的话的意思。

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马克思。

学生交流成果: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活动三:理解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下列有关权利与义务的法律规定说明了什么?

1、宪法第42条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第46条规定: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为: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2、宪法第49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二者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享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不能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

3、公民履行纳税义务,享有国家把税款用之于民的福利。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为: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公民正确地行使权利,忠诚地履行义务,作出更多的贡献,国家才能更加富强,才能提高更好的条件来保障公民的权利。

活动四:阅读教材16页正文部分,完成下列任务:

1、我国公民应履行哪些基本义务?(学生大声朗读并熟记宪法规定的义务)。

教师归纳: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几类:第一类是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第二类是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第三类是公民的其他义务,如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上面的规定。重点强调: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设计意图:加深对基本义务的理解,从而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十九

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就赠与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1.赠与物的状况:

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在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方对赠与物应承担如下责任、义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甲方的权利担保,瑕疵担保义务及相关的'责任)。

的权利。(明确甲方的撤销权及其他权利)。

4.乙方为接受赠与应履行下述义务:________________。

(甲、乙双方应对所附义务有明确约定,乙方应按约定履行义务)。

5.其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协议经甲乙双方授权代表签章之日起生效,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本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按下列第______种方式解决:

(1)提交______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_____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7.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

甲方(签字):________乙方(签字):________。

住址:________________住址: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___签订地点:____________。

公民的义务说课稿篇二十

通过展示“叙利亚难民危机”的图片,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叙利亚发生内战后,叙利亚的人民家破人亡、无家可归、流离失所、饥寒交迫。学生在讨论分析后总结出“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的道理,从而懂得国家利益与个人之间的紧密联系,“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及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例”通过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而使学生知道我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秦始皇、郑成功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才有了今天的中国,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中国的统一的民族的团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通过“国家安全日及怎样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这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知道4月15日是国家安全教育日的这个基础上,是学生懂得每个公民都有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都要在现实生活中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通过这些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了课本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

本节课借鉴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情景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阅读课本、自主学习、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学、讨论、回答等占用的时间有点多,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现象,在课堂小结这个问题上有些仓促,学生总结感悟和课堂练习这两个问题没有时间进行。

孙泽华老师:

阅读前言和教学目标较好,让学生对标学习,教师指导到位,纠正比较及时、问题是什么、内容是什么、页码是什么。教学中所举实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比如在旅游时不要乱写乱画;叙利亚难民问题、维护国家统一的具体历史人物等。课堂练习落实到学生该怎么办。

李凤。

桂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这节课分为:

(1)引课。

(2)讲授新课。

(4)课堂小结,四个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课堂小节,教师常说“快点”,让学生感觉非常紧张。

丁红梅。

教学教学环节中引言、前言、点明课本目标,教材意识比较强,课堂气氛较好。教师话有时候有点多,安静让学生看书,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不能脱离教材也不能紧扣教材不放。

李传军组长用课堂观察评课:

我在听课过程中,主要观察8名同学本节课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阅读8次,8名同学全部参与书写,发言四次,自主学习参与比较多。在小结的过程中没有让学生来总结。

祁校长总结发言:

同课异构本来就是相互借鉴,桂老师紧抓课本,贾老师在教学中结合了大量案例,如果这些案例来源课本,深入生活、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是不是更好。桂老师教材抓的好,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加强备课要结合学生学情。同课异构其实就是路不同,目标相同,要挖掘生活中的实例是不是更好,要站在学生的认真水平上,去指导学所提出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不够和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871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