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工作方案(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7:11:11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优秀14篇)
时间:2023-12-03 07:11:11     小编:影墨

方案的调整和改进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和新的需求。一个好的方案需要有明确的时间和资源的安排。在制定方案之前,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和试验,以评估其可行性和效果。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一

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各级党委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各级组织部门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社区建设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社区为基础。把城乡社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调动各方力量,组织多方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共同缔造活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宜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

(一)系统把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共同缔造活动的基本做法是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改善人居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二)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落实到社区,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资源和平台下沉到城乡社区,实现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培育和建立社区治理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专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把每个公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区社会组织,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机制。坚持决策共谋,共同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发展共建,坚持以居民为主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行建设共管,发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过程及成果管理。推行效果共评,组织群众和社会力量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注重成果共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社区全体居民。

在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中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城市更新试点、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创建、城市治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作用。结合关中、陕北、陕南城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推进国家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做到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城市更新共同缔造的实施模式、政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城市建设司

(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在城市居住社区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引领,街道、社区组织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引导各类专业机构和人员进社区,共同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落实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配建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到20xx年,陕西省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全省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居住社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城市建设司

(三)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小区居民等,共同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健全沟通议事平台,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过程监督、后续管理、改造效果评价等。建立改造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充分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以及居民支持参与改造。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力争到“十四五”末,陕西省基本完成20xx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城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四)推动形成人人动手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局面。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力量,共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居民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形成全社会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到20xx年,陕西省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责任部门:省委文明办、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团省委

(五)建立健全共同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共同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组织居民谋划创建方案,有效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社区宜居环境,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社区。到20xx年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立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和城市管理评价机制,持续扩大城市体检和城市管理评价覆盖面。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组织动员群众共同创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管理监督局、建筑节能与科技司

(七)统筹推进县域城乡建设。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抓好县城建设示范,到20xx年,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齐备。推动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合理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将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十四五”期间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城市建设司

(八)组织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农房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乡村各项建设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提高农房品质,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推进供水入农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倡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深入了解农民对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和实际需求,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创建10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改造10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责任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

(一)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部省成立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推进共同缔造活动的工作格局。各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共同缔造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二)加强共同缔造活动机制创新和保障。积极探索开展涉农项目招投标改革,依法规范涉农项目招投标范围。简化农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使农民更多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并从中获益。加大涉农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三)开展试点示范。创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县(市、区),并给予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支持。持续推进“百村示范、百团帮扶”活动。各地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相关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责任部门: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建立技术指导服务机制。依托相关科研院所确定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加强政校、政企合作。成立村镇建设研究中心,编写共同缔造技术指南,培养技术人才,开设相关课程,探索建立技术人员驻社区、驻村服务机制。建立陕西省共同缔造活动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组织开展设计下乡,促进技术单位与县(市、区)紧密合作,形成对口技术支持服务机制。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责任部门: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建立共同缔造活动培训机制。将共同缔造活动相关课程纳入省级有关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发挥全国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作用,培育省级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通过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培训专家库。开发培训教材、课程、工具箱等,建设网上培训平台,组织开展多层级培训,培养一支理解掌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牵头部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指导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市、县人民政府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责任主体,要建立市级、县级领导小组,确定牵头单位,落实部门责任和分工,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各项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用好现有相关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支持共同缔造活动,为推进共同缔造提供工作保障。

(三)加强督促指导。各市(区)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以活动覆盖面、各方参与度、群众满意度、人居环境建设效果等为重点,对各县(市、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

(四)做好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共同缔造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以及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让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思路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二

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根据省、市“共同缔造”试点活动安排部署,结合熊口实际,现就推进马场村“共同缔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历史文化深挖、人居环境提升、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治,提炼“马场文化”、重塑“马场精神”,按照“品三国古文化、游马场网红村”的发展思路,“共同缔造”马场村景美、人美、文化美,支部强、产业强、集体经济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缔造”马场经验。

(一)前期准备阶段(9月9日前完成)

1.深入调研,共提诉求。通过调研走访、群众座谈、星空夜话、塆台会、小组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马场村“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以及党员群众意见,充分了解群众意见诉求,平等吸纳各方意见,建立马场村“共同缔造”问题清单,提炼最大“公约数”述求。

2.共谋决策,共制方案。结合问题清单和群众述求,再次召开群众议事会,反复磋商、统一思想,选取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农旅打造、平安治理、项目建设、清廉村居等六个方面进行试点建设,制定马场村“共同缔造”实施方案。

3.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坚持“支部主导、村民主体、责任明确、统筹推进”的管理机制,组织召开“共同缔造”群众议事会,分别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马场村乡村治理委员会,下辖环境促进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平安互助会、项目监事会、廉洁监督会“六会”群众自治协会,形成“1+6+n”的“共同缔造”组织体系。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12月10日前完成)

4.发动群众,共建发展。按照“不先入为主、不好大喜功、不急于求成、不包办代办、不就事论事”“五不”的工作要求,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参与活动等方式,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农旅打造、平安治理、项目建设、清廉村居等工作,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合力。

一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零投入”发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院落、晒谷场、自留地的清垃圾、清违建、清堆物、清杂草、清污染“五清”行动,通过认领房前屋后任务清单和“积分兑换+人居环境整治”等创新举措,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现美庭院、美小巷、美菜园、美路网、美河道“五美”目标。

二是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马场村三国古文化的挖掘和网红经济的发展,结合马场村的虾稻产业特色和毗连后湖高速、返湾湖的地理优势,积极打造“水下森林”农旅田园综合体,集健康、休闲、采摘、体验、网红、亲子等为一体的创意农业,让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场所,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依托网红经济,让“马场”牌的农产品走出去,让村集体参与网红经济的组织实施、入股分红,实现村农民增收、村集体增富的共同富裕目标。

三是共筑精神文化。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深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的工作思路,围绕“品三国古文化,游马场网红村”的发展思路,把马场村的历史文化挖掘好、“马”故事讲好、“马场精神”提炼好、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宣传好;积极发挥马场村“红色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性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四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整合“一村一辅警”、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力量,通过开展“积分兑换+矛盾纠纷排查+治安中心户+禁毒志愿者”的“积分+”村民自治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重点人员管控等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及时管控、及时上报,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推动平安建设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

五是塑造清廉村居。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政治头脑清醒、发展思路清晰、工作重点清楚、村企关系亲清、人居环境清静、党员干部清廉”的“六清”标准,优化系列举措、营造崇德尚廉氛围、创新活动载体,推动马场清廉村居建设向善向好,为乡村振兴和“共同缔造”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六是建设“共同缔造”项目。依托熊马线入口和马场村入口微景观打造、熊马线主干道刷黑、乡村路、排三支渠和二号三号南北河护坡清理、马场六组四组八组的环境美化、马场古街立面改造、桥头区域、文体广场、村党群服务中心、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示范带动群众出资出劳、主动配合项目建设,发动群众参与民调、建设、验收等项目建设工作,让群众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守护者,变“要我做”为“一起做”的强大合力。

5.共管建设,共评效果。优化积分制管理,推动基层组织用力管、市场主体专业管、热心群众主动管,凝聚基层组织合力、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管好“共同缔造”项目。通过“1+6+n”的“共同缔造”组织体系,组成评议团队,采取小组交叉评、协会现场评、群众联合测评等方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越好的,积分越高,所获积分可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积分超市直接兑换物资。积极开展寻找身边“最美乡村振兴示范户”、“最美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户”、“最美清廉示范党员户”、“最美勤劳致富示范户”、“最美红色志愿者”等活动,采取“荣誉奖+积分奖+项目奖”等方式进行奖励。

(三)提升总结阶段(20xx年12月31日前完成)

6.总结经验,共享成果。各工作小组每半月向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负责做好“共同缔造”验收工作。及时发现、总结和推介涌现出的鲜活经验以及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事迹,每月提交一份含金量高的典型宣传材料,在主流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实现经验推广、农旅推介“双赢”局面。

(一)成立协调专班。成立“熊口镇推动马场村‘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六个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统筹协调;六个小组负责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农旅打造、平安治理、项目建设、清廉村居等六个方面的试点工作,适时在全镇推广经验。马场村组建工作对接专班,做好与“一办六组”、各自治协会的对接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动、常态化督办、销号式结账,加快“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步伐。

(二)强化经费保障。整合上级财政、社会捐助等方面资金成立三项基金,保障“共同缔造”活动经费。一是成立网红经济发展基金。积极争取虾商云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资,支持村民抖音拍摄和转发、网红培养、直播带货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二是成立环境整治基金。投入资金8万元,对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奖励;推动马场村参照考评办法,每季度对排名第一名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三是成立积分兑换基金。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马场村和全镇其他村居积分超市建设与兑换物资。以“以奖代补”资金形式分配各村。

(三)形成长效机制。按照“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认真做好马场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的总结,推动“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马场村群众参与成为自觉,探索形成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成效机制,形成“共同缔造”活动全域展开的经验模式。根据马场村“共同缔造”试点取得的经验,适时在全镇推广。

全镇各村按照马场村“共同缔造”方案参照实施。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三

为落实《陕西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xx〕17号),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西安市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各级党委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社区建设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和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社区为基础。把城乡社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坚持统筹各方。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多方参与,推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理念方法。

系统运用共同缔造活动方法。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改善人居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落实到社区,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资源和平台下沉到城乡社区,实现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培育和建立社区治理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专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把每个公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区社会组织,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机制。坚持决策共谋,相关各方共同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发展共建,坚持以居民为主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行建设共管,发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过程及成果管理。推行效果共评,组织群众和社会力量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注重成果共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社区全体居民。

(三)工作目标。

20xx年,以社区、村组为基本单元,创建一批共同缔造活动示范试点,并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切合西安实际的共同缔造活动试点经验;20xx年至20xx年,推广试点建设经验,基本建立共同缔造活动长效机制,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宜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

结合城市更新试点、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创建、城市治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工作,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深入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通过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作用,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做到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城市更新共同缔造的实施模式、政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牵头部门:市城改事务中心。

(二)在完整居住社区建设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引领,街道、社区组织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引导各类专业机构和人员进社区共同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落实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配建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到20xx年,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居住社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三)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小区居民等,共同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健全沟通议事平台,主动了解居民诉求,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过程监督、后续管理、效果评价等。建立改造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充分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以及居民支持参与改造。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xx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四)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力量,共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居民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形成全社会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到20xx年,基本建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牵头部门:市城管局。

(五)在绿色社区创建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立健全共同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共同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组织居民谋划创建方案,有效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社区宜居环境,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社区。到20xx年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责任部门: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

(六)在城市治理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立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和城市管理评价机制,持续扩大城市体检和城市管理评价覆盖面。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组织动员群众共同创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市城管局。

(七)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共建共享。抓好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和示范县城建设,到20xx年,蓝田县、周至县2个县城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齐备。推动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开展设计师驻镇工作,合理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将镇街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到20xx年,建成9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将其打造为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样板。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八)在美丽村庄建设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乡村各项建设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深入了解农民对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和实际需求,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提升乡村建设水平。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村庄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美丽村庄片区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提高农房品质,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推进供水入农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倡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处理,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十四五”期间,根据不同类型发展需要,优先选取集聚提升类等建设需求量大的和特色保护类村庄,共同缔造美丽村庄300个(其中,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80个),建设改造1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

牵头部门:市住建局。

(一)加强共同缔造活动机制创新和保障。积极探索开展涉农项目招投标改革,依法规范涉农项目招投标范围。简化农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更多农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并从中获益。加大涉农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二)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推进蓝田县、长安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县(区)创建,并给予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支持。各区县、开发区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相关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建立技术指导服务机制。依托西安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强政校、政企合作,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村镇建设研究工作,编写共同缔造技术指南,开设相关课程,培养技术人才,探索建立技术人员驻社区、驻村服务机制。建立西安市共同缔造活动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组织开展设计下乡,促进技术单位与区县、开发区紧密合作,形成对口技术支持服务机制。

(四)建立共同缔造活动培训机制。将共同缔造活动相关课程纳入市级有关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发挥蓝田县全国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作用,培育省级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通过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培训专家库。开发培训教材、课程、工具箱等,建设网上培训平台,组织开展多层级培训,培养一支理解掌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西安市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工作牵头部门要结合活动开展情况,明确分项活动工作目标、举措和责任部门任务及分工。市级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对接省级对口部门,结合工作职能,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责任主体,要建立本级领导小组,确定牵头部门,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各项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市级相关部门要将相关资源向共同缔造活动工作倾斜,全力支持各区县、开发区开展缔造活动。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统筹用好现有相关财政资金,整合部门资源,优先支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市级相关部门、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积极创新思路,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支持共同缔造活动。

(三)加强督促指导。各区县、开发区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辖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住建局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将以活动覆盖面、各方参与度、群众满意度、人居环境建设效果等为重点,对各区县、开发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

(四)做好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共同缔造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以及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让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思路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四

为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根据省、市“共同缔造”试点活动安排部署,结合xx实际,现就推进xx村“共同缔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党建引领、群众主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通过历史文化深挖、人居环境提升、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共治,提炼“xx文化”、重塑“xx”,按照“品三国古文化、游xx网红村”的发展思路,“共同缔造”xx村景美、人美、文化美,支部强、产业强、集体经济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共同缔造”xx经验。

(一)前期准备阶段(xx月xx日前完成)。

1、深入调研,共提诉求。通过调研走访、群众座谈、星空夜话、塆台会、小组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xx村“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以及党员群众意见,充分了解群众意见诉求,平等吸纳各方意见,建立xx村“共同缔造”问题清单,提炼最大“公约数”述求。

2、共谋决策,共制方案。结合问题清单和群众述求,再次召开群众议事会,反复磋商、统一思想,选取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农旅打造、平安治理、项目建设、清廉村居等六个方面进行试点建设,制定xx村“共同缔造”实施方案。

3、搭建平台,完善机制。坚持“支部主导、村民主体、责任明确、统筹推进”的管理机制,组织召开“共同缔造”群众议事会,分别组建党组织领导下的xx村乡村治理委员会,下辖环境促进会、乡贤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平安互助会、项目监事会、廉洁监督会“六会”群众自治协会,形成“1+6+n”的“共同缔造”组织体系。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xx月xx日前完成)。

4、发动群众,共建发展。按照“不先入为主、不好大喜功、不急于求成、不包办代办、不就事论事”“五不”的工作要求,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参与活动等方式,深度参与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农旅打造、平安治理、项目建设、清廉村居等工作,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合力。

一是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零投入”发动群众开展房前屋后、院落、晒谷场、自留地的清垃圾、清违建、清堆物、清杂草、清污染“五清”行动,通过认领房前屋后任务清单和“积分兑换+人居环境整治”等创新举措,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实现美庭院、美小巷、美菜园、美路网、美河道“五美”目标。

二是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xx村三国古文化的挖掘和网红经济的发展,结合xx村的虾稻产业特色和毗连后湖高速、返湾湖的地理优势,积极打造“水下森林”农旅田园综合体,集健康、休闲、采摘、体验、网红、亲子等为一体的创意农业,让乡村成为守望乡愁的重要场所,实现旅游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依托网红经济,让“xx”牌的农产品走出去,让村集体参与网红经济的组织实施、入股分红,实现村农民增收、村集体增富的共同富裕目标。

三是共筑精神文化。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关于“深挖巴楚文化、三国文化”的工作思路,围绕“品三国古文化,游xx网红村”的发展思路,把xx村的历史文化挖掘好、“马”故事讲好、“xx”提炼好、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宣传好;积极发挥xx村“红色志愿者”的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性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活动,提升村民综合素质。

四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整合“一村一辅警”、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力量,通过开展“积分兑换+矛盾纠纷排查+治安中心户+禁毒志愿者”的“积分+”村民自治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矛盾纠纷、社会治安、重点人员管控等及时发现、及时化解、及时管控、及时上报,让村民自治工作可量化、有抓手,推动平安建设从“靠政府”变为“靠大家”。

五是塑造清廉村居。坚持党建引领,按照“政治头脑清醒、发展思路清晰、工作重点清楚、村企关系亲清、人居环境清静、党员干部清廉”的“六清”标准,优化系列举措、营造崇德尚廉氛围、创新活动载体,推动xx清廉村居建设向善向好,为乡村振兴和“共同缔造”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廉动力”。

六是建设“共同缔造”项目。依托xx线入口和xx村入口微景观打造、xx线主干道刷黑、乡村路、排三支渠和二号三号南北河护坡清理、xx六组四组八组的环境美化、xx古街立面改造、桥头区域、文体广场、村党群服务中心、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示范带动群众出资出劳、主动配合项目建设,发动群众参与民调、建设、验收等项目建设工作,让群众成为项目的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守护者,变“要我做”为“一起做”的强大合力。

5、共管建设,共评效果。优化积分制管理,推动基层组织用力管、市场主体专业管、热心群众主动管,凝聚基层组织合力、调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管好“共同缔造”项目。通过“1+6+n”的“共同缔造”组织体系,组成评议团队,采取小组交叉评、协会现场评、群众联合测评等方式进行评议。评议结果越好的,积分越高,所获积分可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积分超市直接兑换物资。积极开展寻找身边“最美乡村振兴示范户”、“最美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户”、“最美清廉示范党员户”、“最美勤劳致富示范户”、“最美红色志愿者”等活动,采取“荣誉奖+积分奖+项目奖”等方式进行奖励。

(三)提升总结阶段(20xx年xx月xx日前完成)。

6、总结经验,共享成果。各工作小组每半月向办公室汇报工作进展,负责做好“共同缔造”验收工作。及时发现、总结和推介涌现出的鲜活经验以及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事迹,每月提交一份含金量高的典型宣传材料,在主流媒体设立专题专栏,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实现经验推广、农旅推介“双赢”局面。

(一)成立协调专班。成立“xx镇推动xx村‘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六个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负责试点工作的具体统筹协调;六个小组负责人居环境、文化挖掘、农旅打造、平安治理、项目建设、清廉村居等六个方面的试点工作,适时在全镇推广经验。xx村组建工作对接专班,做好与“一办六组”、各自治协会的对接工作,实行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动、常态化督办、销号式结账,加快“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步伐。

(二)强化经费保障。整合上级财政、社会捐助等方面资金成立三项基金,保障“共同缔造”活动经费。一是成立网红经济发展基金。积极争取虾商云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出资,支持村民抖音拍摄和转发、网红培养、直播带货和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二是成立环境整治基金。投入资金8万元,对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奖励;推动xx村参照考评办法,每季度对排名第一名的小组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三是成立积分兑换基金。投入资金10万元,用于xx村和全镇其他村居积分超市建设与兑换物资。以“以奖代补”资金形式分配各村。

(三)形成长效机制。按照“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的思路,认真做好xx村“共同缔造”试点工作的总结,推动“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xx村群众参与成为自觉,探索形成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成效机制,形成“共同缔造”活动全域展开的经验模式。根据xx村“共同缔造”试点取得的经验,适时在全镇推广。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五

为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建村〔20xx〕19号)和《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决定》(鄂发〔20xx〕5号)精神,在红安县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广泛开展城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统筹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发动群众“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坚持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为切入点,共建“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

20xx-20xx年,按照在40%行政村进行推广共同缔造活动的要求,在160个村(名单见附件)全面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并对其中9个村进行重点建设,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xx年,基本实现城乡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探索和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新模式,初步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到20xx年左右,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我县城乡人居环境达到“生态美、村庄美、生活美、乡风美”的建设要求,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相匹配、相适应。

(一)确定实施载体。在全县开展摸底调研,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以镇村基层党建引领强、群众基础好、村风和谐为基本原则,确定160个村作为共同缔造村,其中七里坪镇柏林寺村、七里坪镇七家畈村、二程镇罗山村、八里湾镇刘明秋村、城关镇曹家畈村、高桥镇六家边村、高桥镇程河村、杏花乡两道桥村、永佳河镇椿树店村等9个村作为全县共同缔造重点建设村。

(二)编制村庄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坚持全域理念,着眼长远目标。借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规划设计专家团队指导优势,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含括县规划人员、村支部成员、村民代表等在内的规划团队,开展实地勘察和讨论研究,按照聚焦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分类要求,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相关村庄布局规划、特别是重点建设村的规划。规划编制过程中,要结合各村实际,充分听取基层干部和村民意见,尊重群众意愿,按照决策共谋要求,共同研究决定各村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

(三)整治人居环境。按照《红安县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红办文〔20xx〕58号)精神和“发展共建”要求,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了解村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妥善化解共同缔造活动开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激发村民参与本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群众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共同缔造村的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

(四)建设基础设施。按照各村共同缔造规划设计,以饮水安全、“四好农村路”等建设工程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农村饮用水保障、电力供应、交通设施、清洁能源、网络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农民建房管理、农民宅基地管理,不断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全面推进公共空间建设和改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共建村庄美好环境。

(五)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奖励机制,推动共同缔造活动纵深发展。鼓励农村居民,针对本村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停车管理、生活垃圾管理等内容,通过村委会或居民自治组织,按照“建设共管”的要求,共商共议拟定村民公约并监督执行,激励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建立健全城乡环境建设和整治项目及共同缔造活动开展情况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按照“效果共评”的要求,组织村民对活动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持续推动各项工作改进。组织评选共同缔造典范村、先进组织和先进个人评选,激发各方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积极性。

全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具体分三个阶段有序推进。

(一)宣传启动阶段(20xx年8月-9月)。重点抓好共同缔造活动的工作方案、规划设计的制定,宣传发动和推广启动工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红安县对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定点扶贫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在9个重点建设村组建规划工作团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共同缔造资金主要在9个重点建设村统筹使用,各村根据工作实际推进进度,按需据实申请相关资金。相关工作方法在前期确定的其余151个共同缔造村进行推广,按要求指导相关乡村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三是组织宣传发动。政府有关部门、各乡镇(场、处)全面动员、全面铺开,传达学习各级各部门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学习全县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工作方案,营造氛围。

(二)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按照职能分工,全面推进共同缔造村建设工作。各工作专班按照职能落实和督促各村按规划设计开展相关工作,实施以房前屋后、环境建设整治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工作。各村结合实际,统筹区域内的田、水、路、林的综合整治提升,以及庭院绿化、美化;结合本村的特点,坚持“原汁原味、原始风貌、原村特色、原状利用”等原则,凸显各村独特文化特色,统筹规划设计,引导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达到共同缔造要求。

(三)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1月-20xx年12月)。巩固、提升前两个阶段的工作成果,分析不足,总结经验。按照推进文化融合,把生态文明理念和“红安红”文化融入到共同缔造全过程的要求,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以规范管控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以共同缔造的方式方法全面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逐步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力促红安实现步步为景,打造赏心悦目的人居环境,建立完善乡村环境长效机制,打响“美好红安·共同缔造”品牌。

共同缔造工作在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实施,成立共同缔造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及专班人员实行席位制,如有人事变动,按照续位替补原则执行,不再另行通知),组成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朱明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陈乾坤、姚福祥、邹远海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共同缔造工作的组织协调、情况综合、业务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督导、建设验收等日常工作。

针对9个共同缔造重点建设村设立综合协调、规划指导、宣传报道、督导检查4个工作专班:

(一)综合协调专班。由县政府办牵头,朱明齐同志任组长,发改、财政、住建、生态环境、水利和湖泊、林业、审计和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所等部门参与,负责全县共同缔造村村庄整治、项目资金立项、筹措、使用和支付保障管理。综合协调全县共同缔造工作推进工作中的矛盾困难。

(二)规划指导专班。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吴昀同志任组长,住建局、各乡镇村镇建设管理所参与,负责对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规划设计技术人员,开展共同缔造村的实地调研和村庄整治建设规划设计。

(三)宣传报道专班。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张治传同志任组长,组建相对固定的共同缔造宣传报道队伍,及时宣传我县共同缔造工作推进情况、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先进村、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积极宣扬正能量,营造热情积极、争先向上的共同缔造氛围。

(四)督导检查专班。由县政府政务督查室牵头,罗军同志任组长,全程跟踪督查全县共同缔造工作决策的落实与推进,按照县政府统一制定的时间进度要求,督促相关责任单位和负责人,按期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定期发布工作推进情况简报。

(一)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各相关部门、各乡镇(场、处)要高度重视共同缔造工作,要把共同缔造当作中心工作来抓。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政府统一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活动的工作机制。注重基层党建引领、党员带头作用的发挥,采取强力措施,确保整治效果,并构建长治管理模式。各乡镇(场、处)要迅速成立共同缔造领导机构,层层传导压力,层层抓落实。强化联动配合机制,各部门必须坚决服从安排,确保共同缔造工作取得实效。

(二)注重实效,扎实推进。严格共同缔造专项资金使用程序,资金分配坚持“把好事办好”和“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原则,对想干、愿干、干得好的村予以倾斜,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实处,用出成效。各部门、各乡镇(场、处)要广泛发动群众,坚持求真务实,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工作高质量发展,倡导乡镇之间、村组之间开展竞赛,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活动氛围。

(三)强化宣传,引领村风。各部门、各乡镇(场、处)要充分利用微信、网络平台、“村村响”广播、墙报、宣传车等媒介加大共同缔造工作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夕阳红”等活动,引领文明村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强化检查,督导落实。县共同缔造工作领导小组将对各部门、各乡镇(场、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导和评估评价,对工作开展滞后的予以通报批评,消极应付、工作开展不力、涉及违纪违规的由相关部门予以追责问责。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六

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各级党委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各级组织部门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社区建设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社区为基础。把城乡社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调动各方力量,组织多方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共同缔造活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宜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

(一)系统把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共同缔造活动的基本做法是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改善人居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二)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落实到社区,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资源和平台下沉到城乡社区,实现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培育和建立社区治理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专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把每个公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区社会组织,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机制。坚持决策共谋,共同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发展共建,坚持以居民为主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行建设共管,发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过程及成果管理。推行效果共评,组织群众和社会力量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注重成果共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社区全体居民。

在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中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城市更新试点、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创建、城市治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作用。结合关中、陕北、陕南城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推进国家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做到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城市更新共同缔造的实施模式、政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在城市居住社区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引领,街道、社区组织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引导各类专业机构和人员进社区,共同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落实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配建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到20xx年,xx省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全省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居住社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三)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小区居民等,共同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健全沟通议事平台,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过程监督、后续管理、改造效果评价等。建立改造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充分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以及居民支持参与改造。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力争到“十四五”末,xx省基本完成20xx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城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四)推动形成人人动手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局面。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力量,共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居民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形成全社会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到20xx年,xx省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五)建立健全共同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共同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组织居民谋划创建方案,有效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社区宜居环境,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社区。到20xx年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立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和城市管理评价机制,持续扩大城市体检和城市管理评价覆盖面。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组织动员群众共同创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七)统筹推进县域城乡建设。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抓好县城建设示范,到20xx年,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齐备。推动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合理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将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十四五”期间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八)组织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农房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乡村各项建设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提高农房品质,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推进供水入农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倡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深入了解农民对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和实际需求,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创建10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改造10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一)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部省成立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推进共同缔造活动的工作格局。各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共同缔造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二)加强共同缔造活动机制创新和保障。积极探索开展涉农项目招投标改革,依法规范涉农项目招投标范围。简化农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使农民更多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并从中获益。加大涉农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三)开展试点示范。创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县(市、区),并给予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支持。持续推进“百村示范、百团帮扶”活动。各地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相关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四)建立技术指导服务机制。依托相关科研院所确定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加强政校、政企合作。成立村镇建设研究中心,编写共同缔造技术指南,培养技术人才,开设相关课程,探索建立技术人员驻社区、驻村服务机制。建立xx省共同缔造活动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组织开展设计下乡,促进技术单位与县(市、区)紧密合作,形成对口技术支持服务机制。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五)建立共同缔造活动培训机制。将共同缔造活动相关课程纳入省级有关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发挥全国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作用,培育省级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通过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培训专家库。开发培训教材、课程、工具箱等,建设网上培训平台,组织开展多层级培训,培养一支理解掌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牵头部门:xxx。

指导部门:xxx。

责任部门:xxx。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市、县人民政府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责任主体,要建立市级、县级领导小组,确定牵头单位,落实部门责任和分工,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各项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用好现有相关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支持共同缔造活动,为推进共同缔造提供工作保障。

(三)加强督促指导。各市(区)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以活动覆盖面、各方参与度、群众满意度、人居环境建设效果等为重点,对各县(市、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

(四)做好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共同缔造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以及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让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思路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七

全面落实湖北省第十二次、鄂州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牢固树立“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进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市民政局决定在全市各区、乡镇(街道)举办以“打造‘共同缔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为主题的轮回宣讲活动。为保证本次宣讲活动取得实效,特制订本方案: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民政事业“十四五”规划目标,围绕村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提升基层公共服务能力、开展村民议事协商、组织发动群众共同参与身边事、房前屋后事等主要内容,通过大力开展打造“共同缔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宣讲活动,让居民更为直观的感受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带来的新变化,共同打造我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为湖北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鄂州力量。

打造“共同缔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

本次活动面向鄂州市所有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以各乡镇(街道)社工站为单位统一申报案例,从申报案例中评选出创新性强、影响面广、成效显著、居民满意度高、具有代表性的10—15个案例汇编成册,并精心打造5-8个可推广复制的案例典型,由专业社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轮回宣讲。

(一)案例推荐阶段(9月7日——9月15日)

1.推荐内容:以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工站为主体,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充分发挥村民、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开展便民服务、人居环境建设,改善村、社区房前屋后环境、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开展议事协商、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有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建设的相关案例。

报送邮箱:582852584@

(二)案例精选阶段(9月16日——20日)

结合省政府《关于表彰第三届全省“百佳村委会”“百佳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建设先进工作者的决定》(鄂政发【20xx】18号)文件精神及省民政厅工作提示要求,鄂城区古楼街道和贵园社区、西山街道梁新屋村、华容区段店镇孔关村、梁子湖区太和镇吴伯浩村原有案例直接入选,其他乡镇(街道)、村(社区)申报的案例由市民政局精选出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城乡社区治理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在服务人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维护基层稳定、筑牢疫情防线等方面成绩突出的8-10个案例制作成册,并进行雕琢打造,拟定可供宣讲的案例制作ppt课件。

(三)案例宣讲阶段(9月21日——9月30日)

“打造‘共同缔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宣讲活动拟安排10场,其中民政系统专场1场,每个区(开发区、经济区)各1场,每个街道各1场。

1.民政专场

(1)宣讲时间:9月中旬

(2)宣讲地点:市民政局十五楼会议室

(3)参加人员:市民政局全体机关干部、二级单位班子成员。

2.各区(开发区、经济区)专场

(1)宣讲时间:9月中下旬

(2)宣讲地点:各区安排

(3)参加人员:各区分管领导、区民政局班子成员、各乡镇分管领导、民政办工作人员,各村“两委”班子成员、区级社工总站工作人员。

3.各街道专场

(1)宣讲时间:9月中下旬

(2)宣讲地点:原则上安排在入围案例所在社区的大会议室

(3)参加人员:各街道分管领导、民政办工作人员,各社区及所辖村“两委”成员、社工站工作人员。

4.人员组织

市民政局和市社工联合会为本次宣讲活动的主办单位,各区社工总站、乡镇(街道)社工站(以下简称各站)为各自巡回宣讲专场的承办单位。各案例选送单位可以指定专业社工进行宣讲,无指定人员的,由市社工联合会安排。每轮宣讲从精选案例中随机抽取3个,承办单位1个,由市民政局相关科室安排1-2人带队。民政系统专场由市民政局组织,其他场次分别由各承办单位组织实施。

5.活动流程

巡回宣讲活动按照统一流程进行:

(1)主持人开场

1.注重把握党建引领。案例中能够体现持续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战斗堡垒作用,用好村(居)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积极组织、引导、发动群众共同参与,共享成果。

2.注重把握共同缔造的工作方法。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紧紧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方法,转变工作理念,推进工作提升,创新工作机制,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子,搭建群众参与的新桥梁。

3.注重把握共同缔造的工作内容。以乡村、社区为基本单位,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村民、居民的主体作用,分类施策,因地制宜解决不同人居环境中的突出问题和整治重点,维护、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加公共活动空间,改善硬件环境和服务软环境,推进乡村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和群众参与机制改革。

4.注重把握共同缔造的工作路径。以项目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摸索、实践、思考、确立乡村社区共同缔造工作路径,形成群众参与共识、增进群众自发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1.加强组织领导。各站要充分认识开展此次轮回宣讲活动是加快推进鄂州市基层社会治理,打造鄂州模式的重要载体,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书记王蒙徽在鄂州调研时的讲话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宣传典型、扩大“百佳村委会”、“百佳社区居委会”知名度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载体,各级要充分认识此次宣讲活动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案例推荐,切实做好相关工作。

2.精心策划实施。宣讲期间,各站要与各区、乡镇(街道)民政部门做好工作衔接和场地协调工作,掀起活动声势,保障居民参与,扩大社会影响;要充分结合自身场地和居民实际,丰富宣讲形式,提高宣讲的灵活性和参与度。

3.务求取得实效。各站要紧紧围绕宣讲主题,做好宣讲阵地打造,积极鼓励居民参与,把宣讲元素与村居环境相融合,更好地满足居民的文化需求。要通过宣讲活动,让居民了解“共同缔造”的概念,形成全民参与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我市打造“共同缔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样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八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意见》,打造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绿色生态、安全有序、管理规范、和谐宜居的社区,屏襄门街道决定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

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社区建设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坚持以社区为基础

把城市居民小区作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基本单元,深化基层治理体制改革,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着力建设完整的社区环境体系、服务体系和治理体系,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和社区文化,切实将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社区。

(三)坚持以群众为主体

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四)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统筹用好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力量,推动社会治理方式由政府单向管理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形成各类主体合作、多种手段统筹、多方资源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决策共谋,达成共识

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坚持问需于民,共同查找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党组织领导下的共谋载体,搭建居民理事会、群众评议会、专业协会等群众沟通平台,畅通政府与群众交流通道。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开群众会等形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全面激发群众参与决策共谋热情,共同发现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研究回题解决方案。

(二)发展共建,共担责任

坚持以居民为主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城市社区建设。要协调辖区机关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社区下沉党员、志愿者队伍、专业社工机构等各方力量,为社区建设提供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支持;鼓励群众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共同解决社区建设发展中的难题,并以此促使居民更加珍惜共建的劳动成果。

(三)长效共管,激发活力

发动居民个体、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共建成果的维护管理,积极推动建立内部竞争良性机制,促进长效管理。要引导居民通过居委会,共同确定民主议事规则、居民公约等;针对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小区安全隐患后续管理等内容,共同商议拟订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并监督执行。鼓励群众居民积极参与城市社区共管组织,认领共管区域和事项,共同维护良好环境和建设成果。

(四)效果共评,人人满意

要组织群众建立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对“共同缔造”活动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使各项工作始终在群众的监督评价下开展,按照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行改进。树立“共同缔造”典型社区、先进组织、个人并示范推广。

(五)成果共享,人人受益

要引导社区居民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规则,让全体居民平等享有完整居住社区的设施与服务,平等享有良好的精神风尚与温馨友好的社区氛围,自觉维护“共同缔造”成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根据不同类型社区人居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因地制宜确定实施载体、建设内容和整治重点,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大力推进完整居住社区建设

依据十五分钟生活圈规模及建设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综合超市、邮件和快件寄递服务设施及其他便民商业网点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提档升级水、电、路、气等设施,完备停车及充电设施、无障碍设施和环境卫生设施等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小区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绿地等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物业服务和物业管理服务平台;健全社区管理机制、综合管理服务和社区文化。进一步推进居民居住社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二)大力推进智慧治理体系建设

进一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加强党建引领网格管理,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把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信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建立健全,信息收集、问题、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工作机制;推进社区工作者开展日常性走访巡查,社区做好梳理汇总,街道根据问题性质和管理权限“吹哨派单”,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主动承接、限时办理并反馈。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智慧小区建设、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建设等工作,形成组织高效、信息畅通、反应迅速、网上网下融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共建共治的组织体系。

(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短板提升

积极争取各方力量支持,做好破损路面修缮、背小街巷硬化、主干路面改善等工作;合理利用闲置空地,做好停车场建设、停车位划定等工作,有效增加停车泊位;完善小区内路灯、楼道灯、消防栓、无障碍通行等设施建设;完善供水、排水、污水、供电、燃气、通信等设施及管网建设,积极开展“飞线整治”工作,实施管线入地改造项目;采用微改造、微更新等方式,利用门口塘、文化广场、休闲绿地等公共空间建设富有特色的“口袋公园”。全面探索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的管理模式,建立综合参与机制,激励广大居民、家庭、个体经营户、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参与城市环境的共建共管。

(四)大力推进社区服务阵地建设

进一步夯实城市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实体支撑,按照征求意见全面深入、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合理、服务人群覆盖广泛的原则,充分整合党建、治理、服务等多种功能,合理划分政务服务、党群活动、综合治理、协商议事、文体康养等功能区域;探索设立老年食堂、青年创客、老党员工作室等特色空间服务场所;积极培育引进社会组织开展专业化服务,整合各类资源、活动阵地,推动政府、社区、企业、物业等场所设施共用、力量资源共享。

(五)大力推进小区特色社会组织建设

合理制定小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导向,完善体制机制,结合小区实际培育和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布局,引导小区社会组织在提供小区服务、扩大居民参与、培育小区文化、促进小区和谐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使居民感知度和认可度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小区治理的意识,让居民既是服务对象又是社区治理主体,以组织化形式整体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促进社区治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

(一)组织动员、建立机制(20xx年9月10日前)

各社区要充分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三方联动”机制;完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参与机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积极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各科室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申报、资金争取、政策支持,迅速推进各领域、各项目共同缔造活动开展。

(二)明确清单、谋划论证(20xx年9月底前)

各社区要充分结合当前实际,认真谋划、大胆探索,全力推进,加大动员宣传工作力度,通过入户走访、小区夜话、进圈入群等途经,组织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同时依据群众建议意见,尽快列出项目清单,对下步工作推进机制进行充实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

(三)稳妥有序、分类推进(20xx年9月底至长期推进)

各社区要坚持“需求导向、按需匹配、个性供给”,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工作清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各科室要积极牵头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主流媒体和宣传阵地作用,长效管理、动态跟踪、持续推进,让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思路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社区治理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

成立屏襄门街道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打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工作组织协调、情况综合、业务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督导及建设验收等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激励机制

各科室、各社区要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建立“以奖代补”项目激励机制,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且群众满意度高的社区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三)加强监督督导、确保务实管用

及时建立完善督查和通报制度,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通报进展情况。街道将不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快、标准高、效果好的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滞后、行动迟缓、整治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共同缔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根据住建部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现就xx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工作目标。

20xx年,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xx年,基本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初步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行政村为基础。把行政村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二是坚持群众为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实施农房排危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地灾搬迁、土坯房改造等工作,摸底排查村内危旧房数量,完成排危改造和拆除工作。

(二)实施村庄净化、绿化工程。以“户分类-组收集一村回收一镇转运”的总体思路,落实村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荒山、田间、道路及公共空间采用本土植被绿化,注重高中低层植物搭配。

(三)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力度,提升乡村建筑和庭院的外观设计水平和环境品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口路旁、滨水地带、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注重乡村绿化与庭院经济、经济林果相结合,达到村内村外绿树成荫、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工程,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全面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引导村民合理区分生产生活空间。

(四)推动农村改厨改厕工作。以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清洁厨房为任务目标,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规范就改造什么为实施方向,推动村内农房改厨改厕工作。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改水工程,解决村内部分村民饮水问题,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实施道路整治工程,主要干道油化,村庄联组路、入户路硬化,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鼓励村内道路采用石板、青砖、碎石等传统路面,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成立以“xx乡人民政府一xx村一设计团队”三方为主体的项目小组,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其职能职责如下:

(一)xx乡人民政府:宣传和执行党的共同缔造理念和政策,领导、统筹村委会、村民、规划团队、社会力量等主体共建人居环境。保障资金投入、管理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等问题,为村庄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将政府的服务下沉。

(二)xx乡xx村:成立各类村民组织,把每个村民都吸纳到各个组织内,让每个村民都有机会参与到共同缔造,行使本组织权利,履行义务;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志愿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缔造,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村民,向村民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并向党组织反映村民意见;由xx村村委会负责组织会议,发动村民、服务村民,协调事务,让每位村民都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

(三)设计团队:设计团队驻村设计,采取自下以上、协商共谋的工作方式,与村民共同谋划未来,协助村内建立村组织和相关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相关项目、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宣传政策方法等。

一是搭建公共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政府与村民交流的渠道,搭建村民沟通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坊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确定村庄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使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

二是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升村民依法参与管理的.能力与质量,提高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广泛的村民自治活动,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持续保持村庄美好环境。

三是强化监督力量。鼓励村民针对村庄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通过村委会或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拟订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等维护认领的“爱心积分机制”及志愿者积分机制,以积分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励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十

为深入贯彻《银州区学习“幸福沈阳、共同缔造”经验规范推进社区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区政府要求,20xx年要加强弃管小区改造建设工作,开展社区治理提升行动。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按照银州区20xx经济工作会议暨作风建设年动员会议要求,以构建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为根本,从群众最需要、最关切的事情做起,对银州区内弃管小区进行改造建设。寻求“社区+爱心企业家+驻街单位+社区志愿者”的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形成居民自治管理为主导、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街道社区指导帮扶为保障”的管理新模式。

通过加强弃管楼管理,切实解决弃管小区的管理问题和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实现弃管楼院环境卫生有人清理,居民事务有人受理解决,公共环境和基础设施有人维护,探索弃管楼共建共治管理的新模式。

开展社区治理提升行动是银州区政府20xx年三大行动之一,重点是改造建设银州区内弃管小区,积极探索共驻共建,共同缔造的新举措。

1、切实加强网格化建设,夯实社区管理基础工作。

各街道要全面做好辖区内弃管楼现状的调查工作,掌握情况、了解底数、做好分类,制定弃管楼建设管理分步实施的计划安排。各社区要进一步加强网格建设工作,安排好网格长、网格员,明确责任、落实任务、细化分工,确保网格化在社区内全覆盖并切实发挥作用。各社区要先选出一个弃管楼院作为试点,充分发挥网格长的作用,切实发动楼长、单元长、老党员等网格管理成员成立“自治”委员会,开启“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模式,社区要对“自治委员会”做好工作指导、群众引导、帮建协调等工作。同时,各社区要依托网格化管理,结合“自治委员会”建设,根据具体实际情况,探索成立业主委员会,一方面代表居民意愿和群众利益,协商和决定物业公司等第三方服务组织的准入事宜;另一方面协调业主保证相关费用的收缴及结算事项,形成物业管理的良性循环。

2、积极协调帮扶单位,解决弃管楼院难点问题。

弃管楼建设管理工作涉及城建、公安等多个部门,除各建设和管理部门之外,社区还要主动联系市、区包扶单位、驻街单位等,共同研究解决弃管楼院改造的难点问题。对于小区内垃圾成堆、公共设施破损、居民私搭乱建、占用公共用地等问题,要积极协调包扶单位、驻街单位,针对存在问题,制定解决方案,争取出资出力,一方面解决居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着重对包扶单位、驻街单位的努力和付出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共同缔造的浓厚氛围。

3、大力倡导志愿服务活动,吸引社会力量共治共建。

切实落实《银州区社区志愿者工作实施方案》,一方面社区要充分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等媒体对辖区居民做好宣传发动,依托网格化管理,发挥网格长、楼长、单元长作用,招募弃管楼自治志愿者,引导弃管区域内的热心群众,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打造适合本楼院的特色志愿服务团队,自力更生、切实实现楼院自治。另一方面积极与各种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和团体联络,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弃管楼院服务工作中来。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逐步提升居民道德素质,进一步教育引导居民提高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的能力,并且吸引更多的居民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形成“楼院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4、引导商业组织参与共建,探索市场化运作新模式。

市场监督管理局、商务局、工商联等部门要在商业企业与社区间架设起桥梁和纽带,引导社会各种商业组织参与到社区弃管楼建设管理中来。一是社区要把弃管楼院可以进行商业运作的资源和条件做好设计和统计,由相关部门提供给商业组织,引导和寻求商业组织参与建设管理,实现互利双赢;二是要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电视、网络、微信等平台广泛宣传报道商业组织参与弃管楼院建设的典型事迹,营造浓厚氛围,提高社会各界对与弃管楼建设管理的认同感,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三是要及时总结社会力量参与“弃管楼”建设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好模式,对取得较好成效的社会组织、非公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和辐射效应,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弃管楼”建设管理中来。

1、动员筹备阶段(20xx年2月)。按照区政府工作要求,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对弃管楼试点进行情况摸底调查,优先选择房屋建设年代久远、设施破损严重、弃管时间较长、群众反应强烈、矛盾比较突出的弃管楼院做好情况统计,研究制定落实的具体方案,做到思路清、方向明、措施实。

2、试点实施阶段(20xx年3月)。各街道要结合实际,负责确定试点范围和数量,原则上要求每个社区上报1至2栋弃管楼或1个弃管小区作为试点,被确认试点的街道社区要制定工作方案,按照“启动准备、制定方案、寻点突破、稳步前进”的步骤,开展弃管楼院试点工作。每个试点都要明确一名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负责沟通协调,落实工作部署。街道主要领导每周要听取弃管楼院试点的工作汇报,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推进试点工作。社区管理服务中心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和考评工作,各街道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全程参与,全力落实,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3、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7月)。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各街道要对试点过程中经验和不足进行认真总结,通过召开工作现场会,总结和推广弃管楼院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同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4、全面推进阶段(20xx年8月—11月)。各街道要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结合本街道社区弃管楼院的实际情况,巩固扩大阶段性成果,对全区所有弃管楼院推广弃管楼院建设管理工作。

5、总结表彰(20xx年12月或20xx年1月)。对各街道社区在此次弃管楼院建设管理工作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比,召开弃管楼院建设管理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先进街道、先进部门、先进社区、先进个人进行隆重表彰。

区政府成立银州区弃管楼院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弃管楼院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开展,组长由区长李铁刚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区长王磊、副区长宋允贺、党组成员任立刚担任,成员由财政局、发改局、人社局、民政局、城建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执法分局、卫计局、文体广局、广电局、安监局、教育局、科技局、司法局、信访局、经信局、消防局、工商联、残联、区政府督查室、区政府法制办、综治办、绩效办、公安处、民生办、商务局、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各街道办事处等相关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社区管理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由刘秉鑫同志担任,各街道要成立社区弃管楼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政府在弃管楼建设管理工作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和要求。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十一

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根据《xx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x办发〔20xx〕xx号)文件要求,结合xx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在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开展共同缔造活动。以城乡社区(农村自然湾组、居民小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健全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广泛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为路径,引导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村(社区)事务,共同缔造美好幸福新家园,为加快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注入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织密建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强化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引领,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凝聚群团组织、各种经济社会服务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力量,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坚持群众主体。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注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尊重民意、汇聚民智、凝聚民力、促进民享,让群众成为参与者、受益者、评判者,真正变“你和我”为“我们”,变“要我做”为“一起做”。

——坚持分类施策。把城乡社区(农村自然湾组、居民小区)作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的基本单元,根据产业基础、资源基础、生态基础、文化基础等自然村落的不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相关规划,探索创新共同缔造活动的实施模式。

——坚持统筹推进。统筹用好政府、社会、群众多元力量,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各方参与,形成各类主体合作、各种力量统筹、各方资源融合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突出乡村振兴、城乡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以群众自主选择的基础设施、居住环境、公共服务等微项目和文体娱乐、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小活动为载体,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参与“共同缔造”活动。20xx年底前,在全街道启动3个(xx村、xx村、xx社区)共同缔造示范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20xx年底前,“共同缔造”活动全街道展开,探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长效机制;20xx年底前,“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群众参与成为自觉,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一)决策共谋。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作用,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开辟政府与群众对话渠道,搭建群众相互交流公共平台,平等吸纳各方意见,形成未来发展共同意愿。建好民意直通车,通过微信群、调查问卷、入户座谈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意见诉求,形成问题清单。用好乡贤智囊团,组建以“五老”、能人、“两代表一委员”等为重点的乡贤智囊团,对问题清单进行讨论研究,商议年度解决问题及建议方案。开好群众议事会,广泛召开村民小组(小区业主)议事会,让每个居民都能有序参与共谋协商,发挥群众组织作用,推动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形成共同缔造的任务清单。

(二)发展共建。充分发动群众通过出资、出力、出点子、参与活动等方式,深度参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管、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形成共建美好家园的工作合力。共建特色产业,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模式,支持各村成立土地合作社、产业合作社、劳务合作社,鼓励群众以土地、劳力、资本等方式入股,深度参与特色产业链价值链。共建人居环境,引导乡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切实抓好流域综合治理,重点以居民房前屋后微空间改造为切入点,发动群众开展清垃圾、清违建、清堆物、清杂草、清污染“五清”行动,实现美庭院、美小巷、美菜园、美路网、美河渠“五美”目标。共建基础设施,针对急需实施的道路、排水、广场等基础设施,强化项目“以奖代补”,广泛发动群众出资出劳、主动配合并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切实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共建公共服务,鼓励建设爱心驿站、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站等服务场所,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行“群众点单、干部代办、数据跑腿”服务机制,发动群众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实现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促进乡风文明。共建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一村一辅”“一居一警”作用,建立以“四长九员”、治安中心户为重点的群众自治体系,发动群众开展治安巡逻、人民调解、情报信息等工作,推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建设平安乡村、平安小区。

(三)建设共管。全面推行民主监督,充分发动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共建成果的维护管理,积极推动建立内部良性竞争机制,促进长效管理。组建共管组织,规范化设置乡村振兴促进会,建立村(居)民监事会、道德评议会、环境理事会等共管组织,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共管组织,创新开展公益创投活动,认领共管区域和事项,全过程全方位参与村(社区)事务监督管理。制定共管制度,组织群众共同商议制定民主议事规则、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强化制度监督执行、管理约束,实现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强化共管激励,建立多劳多得的奖励机制,全面推行积分制管理模式,鼓励建设积分兑换超市,将群众参与的义务劳动、集体活动、环境卫生、产业发展、技能培训等活动折算为积分,实行积分兑换实物,激励群众共同参与建设、维护环境。

(四)效果共评。坚持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对“共同缔造”活动实效进行评价和反馈,按照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进行改进。开展群众自评,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最美庭院、农村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最美湾组等评选活动,在一定范围公开评议结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见贤思齐。开展联合测评,对各村(小区)开展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共同缔造情况,由农办统筹相关部门,每年进行现场拉练、考核测评,测评结果与项目资金奖补挂钩。开展目标考评,将共同缔造活动推进情况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把基础工作落实、测评结果、群众参与度调查等作为考评重要依据,推动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

(五)成果共享。通过共同缔造活动,引导群众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规则,让村(居)民平等享有完整的设施与服务,平等享有经济发展成果与产业收益,平等享有良好的精神风尚与温馨友好的氛围,自觉维护共同缔造活动成果,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增强村(居)民对村(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群众自治的良性互动。

(一)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发动群众参与。健全完善农村“行政村党支部—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组织体系和社区“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深入实施领航发展“雁阵工程”,大力推进集体资产改革、土地流转服务等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高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和保障水平。(责任单位:组织办,各村、社区)。

(二)以奖补项目为载体,吸引群众参与。建立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统筹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市级“共同缔造”“以奖代补”专项基金。各村(社区)要按照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五个类别,集中策划一批“共同缔造”活动项目。适时建立“以奖代补”机制,优先支持群众参与度较高的村(社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责任单位:农办,城建设办,交通办,乡村振兴办,卫建办,民政办,平安办等)。

(三)以培训提高为切入,引导群众参与。以街道党校为主阵地,积极组织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村(居)民代表等进行专题培训。各村(社区)党组织通过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三会一课”等形式,村(社区)通过“板凳课堂”“7点半夜校”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共同缔造理念方法。建立共同缔造活动人才库,组织培养共同缔造“优秀人才”,实施共同缔造“乡贤能人计划”,探索人才激励政策。(责任单位:组织办,各村、社区)。

(四)以示范试点为抓手,带动群众参与。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优先支持市领导包联街道“共同缔造”启动点,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做法。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以启动点为标准提前进行“共同缔造”活动推进,打造特色,形成亮点。(责任单位:各村、社区)。

(五)以培育精神为根本,提升群众参与。把培育精神贯穿于共同缔造活动的各环节、全过程,拓展“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内涵,塑造共同缔造精神。支持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广场舞、居民才艺汇演等群众性文艺文化活动,推动共同缔造理念深入人心。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开展社区学堂、道德讲堂、法律讲堂、全民阅读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参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涵养良好社会风气。(责任单位:处宣传办,各村、社区)。

(一)组织宣传动员(20xx年xx月xx日前)。各村(社区)要充分结合共同缔造活动实施方案,加大动员宣传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服务社会功能;完善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领域参与机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机制,积极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各办结合中心工作,积极推进项目申报、资金争取、政策支持,迅速推进各领域、各项目共同缔造活动开展。

(二)明确任务清单(20xx年xx月底前)。各村(社区)要充分结合当前实际,认真谋划、大胆探索,全力推进,通过入户走访、小区夜话、进圈入群等途经,组织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引导居民群众广泛参与到共同缔造活动中,同时依据群众建议意见,尽快列出项目清单,对下步工作推进机制进行充实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

(三)稳妥有序推进(20xx年xx月底至长期推进)。各村(社区)要坚持“需求导向、按需匹配、个性供给”,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明确工作清单,扎实做好基础工作;各办、处直各单位要积极牵头协调,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要团结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主流媒体和宣传阵地作用,长效管理、动态跟踪、持续推进,让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思路进一步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社会治理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群众。成立xx街道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工作组织协调、情况综合、业务指导、定期调度、进度督导及建设验收等工作。突出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和居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快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建设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加强资金保障、强化激励机制。各部门、各村(社区)要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引导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共同缔造活动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建立“以奖代补”项目激励机制,对参与度高、影响力大且群众满意度高的村(社区)给予适当资金补助。

(三)加强监督督导、确保务实管用。及时建立完善督查和通报制度,对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指导,及时总结分析存在问题,通报进展情况。街道将不定期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对工作进展快、标准高、效果好的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滞后、行动迟缓、整治不力的进行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确保共同缔造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十二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是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路径,是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深化拓展筑堡工程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强村富民的现实需要。为落实省、林区关于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的工作要求,现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前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社会治理体系为目标,以广泛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引导、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一体推进共同缔造活动和筑堡工程,努力打好便民、利民、助民、富民组合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到今年底,xx小区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共同缔造理念成为共识,群众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共同缔造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力争建成全区共同缔造样板示范点。

(三)时间安排。xx月xx日前,将本试点实施方案上报林区党史的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备案。根据林区具体工作安排,按照时间节点,以项目为载体,全面推进共同缔造试点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共同缔造实践活动。完成初步试点工作任务后,通过相关部门评估,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做好共同缔造活动巩固、拓展、提升工作。

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关键是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形成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方法和机制。

(一)决策共谋聚民意。创新党组织引导下的群众共谋载体,汇聚群众智慧,凝聚发展共识。找准共同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通过屋场会、院坝会、小区群众夜话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及时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关注的难事、想办的实事入手,找准群众真实需求。搭建议事平台。纵向健全“村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群众”三级议事架构,横向健全村党组织居中引领,社会组织、经济组织、志愿组织等聚合环绕的组织矩阵,把每个居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会组织中,充分发挥村委会、评议会、监督小组、乡贤理事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健全决策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多种类型组织参与基层协商、民主决策的机制,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共谋,形成群众认可的决策。

(二)发展共建聚民力。充分激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鼓励群众采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积极参与发展共建。党员带头示范。落实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机制,引导党员亮身份、亮承诺、亮作为,带头出钱、出力、出点子,在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服务等方面,建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群众出资出力。以小区住户房前屋后环境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等实事项目为载体,形成一份凝聚群众共识的规划方案,并把规划方案转换为系列行动计划,有序引导群众开展共建活动。针对小区水、电、路、网、购等基础设施项目,从小区住房外立面整治、卫生厕所、污水治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周围环境绿化美化等实事、小事做起,动员群众让地让利、投工投劳、出资出物,让大家参与进来、看见成效。采取“补贴启动、奖励先进”形式,实施“以奖代补”项目,切实做到“扫干净、码整齐、畅沟渠、修缓坡、固陡坡、顺线杆”。房前屋后清理项目,由群众自己出工出资;技术含量较低且工作量较大的项目,以群众参与建设为主并按照当地工时费领取报酬;技术含量高、施工复杂的项目,由村集体通过议事程序选择合适的施工单位开展建设为主,群众参与为辅。用好各方力量。组织协调、充分发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等下沉力量,争取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支持,注重发掘群众内生力量,增强共建合力。

(三)建设共管聚民智。建立长效共管机制,调动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管理机制。推动村民党小组和党员中心户加强自治共管,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共管组织,主动认领公共空间管理、环境卫生、乡村道路管护等。建立完善监督机制。引导群众通过村委会,建立小区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协商确定公共空间、安全设施等公益项目建成使用后的管理规约,共同维护项目建设成果。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建立健全“爱心积分”机制、志愿服务积分机制、“红黑榜”评比制度等,以积分评比、奖励兑换、公示通报等形式,激励个人、企业、社会组织参与共建成果的维护管理,促进长效管理。

(四)效果共评聚民声。改进项目评价方式,广泛邀请各方代表进行评议,激发自治热情。代表全程评议。按照“服务谁、谁评价”的原则,建立全过程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广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项目事前预评实施方案、事中评价建设质量、事后评估效益发挥。公开评比评选。组织村委成员、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对房前屋后环境卫生开展常态化评议评比,重大项目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增强群众责任感、荣誉感。强化典型激励。建立“以奖代补”机制,对组织参与面广、效果好的共同缔造项目,通过奖励的形式予以补贴,及时激励先进,有效鞭策带动后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五)成果共享聚民心。建立和完善成果共享规则,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享建设成果。引导群众共同享有并维护景观绿化、活动广场、健身器材等公共环境、公共空间、公共设施,使共建成果最大限度惠及群众。强化利益联结。积极探索建立群众利益联结分享机制,推行“党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群众”、景村民共同体、农旅文融合等形式,让群众分享发展红利。塑造共同精神。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文明小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弘扬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构建亲睦融洽的邻里关系,形成“敲得开门、认得到人、说得上话、托得了事”的良好小区氛围,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小区共同精神。

xx镇xx村xx小区是xx高铁xx段项目启动后逐步建设的高铁搬迁安置小区,发展定位是利用xx区位优势将其打造成集地方特色饮食、民俗文创、民宿旅游,满足出站游客吃住行于一体的高铁驿站型示范小区,形成以现代化的综合交通枢纽为主导,具有自然和人文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游客蓄水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不反弹、能致富”。

(一)抓好项目建设。xx安置小区项目分四期进行,其中:一、二期规划设计宅基地88宗,放线72户,主体建设完工65户,入住32户,完工率90。3%,一期场平建设、道路及管线铺设已经完成,污水管网3公里,饮水管网入户2公里,电缆弱电下地2。5公里;三期规划设计19宗宅基地场平及管网已完成,房屋正在建设中,四期预计安置35户,目前正在设计阶段。外立面改造98户,投资398万元;路面硬化、黑化2公里,投资160万元,小区整体绿化,美化、亮化投资350万元。xx酒店于20xx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进入装修阶段,建成后预计客房120间,200张床位,同时可容纳200人住宿,150人就餐。下一步将继续加快项目推进,实施小区整体外灯亮化上房,建设两条步行道共1公里,统一门面招牌,谋划小区房顶光伏发电项目。

(二)抓好环境整治。以林区“两城一区”联合创建为目标,以“三治融合”为抓手,全面开展小区环境和卫生整治,通过落实房屋周围三包、完善村规民约、加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村民转变观念并树立良好习惯,推动村民互相监督,形成长效机制。

(三)抓好产业发展。实行“以奖代补”,吸引群众参与,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汇集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xx村群众积极参与“山上食材本土化,山下农家乐开花”,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最美农家小院、特色民宿,打好基础推动高铁时代乡村旅游,使“共同缔造”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四)抓好宣传发动。加强宣传推介力度,形成辐射效应,联系主流媒体专项采访,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讲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故事,及时总结推广共同缔造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由点及面,以点促面,及时回应村民关切,为共同缔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广泛组织发动群众。工作专班带领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入组进户广泛宣传发动群众,动员全村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共同缔造实践,持续开展“环境怎么建,请您来点单”“项目怎么建,大家商量办”“设施怎么管,群众说了算”等系列活动,优化群众“点单式”机制,建立完善村组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做到“策由民定,一村一策”。

(二)强化项目牵引,健全监管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积极争取区级财政、行业主管部门、帮扶单位、社会投资主体、乡贤能人等各方资金项目,将资金和项目进行整合,建立共同缔造资金池。落实“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实行村落农户竞争性申报、差额式奖补,将共谋程度、共建成效、共管机制、共评反响等考核指标与奖补资金挂钩,确保工作实效。

(三)突出宣传引导,营造共同缔造氛围。及时提炼总结共同缔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效,健全长效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广播、抖音等宣传渠道,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共同缔造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掌握共同缔造的方法和要求,积极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和先进典型,讲好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故事,加深理念认同、价值认同,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凝聚共同缔造磅礴力量。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十三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根据住建部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现就xx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工作目标。

20xx年,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xx年,基本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初步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行政村为基础。把行政村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二是坚持群众为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实施农房排危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地灾搬迁、土坯房改造等工作,摸底排查村内危旧房数量,完成排危改造和拆除工作。

(二)实施村庄净化、绿化工程。以“户分类-组收集一村回收一镇转运”的总体思路,落实村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荒山、田间、道路及公共空间采用本土植被绿化,注重高中低层植物搭配。

(三)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力度,提升乡村建筑和庭院的外观设计水平和环境品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口路旁、滨水地带、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注重乡村绿化与庭院经济、经济林果相结合,达到村内村外绿树成荫、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工程,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全面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引导村民合理区分生产生活空间。

(四)推动农村改厨改厕工作。以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清洁厨房为任务目标,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规范就改造什么为实施方向,推动村内农房改厨改厕工作。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改水工程,解决村内部分村民饮水问题,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实施道路整治工程,主要干道油化,村庄联组路、入户路硬化,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鼓励村内道路采用石板、青砖、碎石等传统路面,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成立以“xx乡人民政府一xx村一设计团队”三方为主体的项目小组,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其职能职责如下:

(一)xx乡人民政府:宣传和执行党的共同缔造理念和政策,领导、统筹村委会、村民、规划团队、社会力量等主体共建人居环境。保障资金投入、管理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等问题,为村庄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将政府的服务下沉。

(二)xx乡xx村:成立各类村民组织,把每个村民都吸纳到各个组织内,让每个村民都有机会参与到共同缔造,行使本组织权利,履行义务;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志愿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缔造,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村民,向村民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并向党组织反映村民意见;由xx村村委会负责组织会议,发动村民、服务村民,协调事务,让每位村民都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

(三)设计团队:设计团队驻村设计,采取自下以上、协商共谋的工作方式,与村民共同谋划未来,协助村内建立村组织和相关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相关项目、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宣传政策方法等。

一是搭建公共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政府与村民交流的渠道,搭建村民沟通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坊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确定村庄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使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

二是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升村民依法参与管理的能力与质量,提高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广泛的村民自治活动,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持续保持村庄美好环境。

三是强化监督力量。鼓励村民针对村庄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通过村委会或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拟订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等维护认领的“爱心积分机制”及志愿者积分机制,以积分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励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共同缔造工作方案篇十四

为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根据住建部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现就xx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工作目标。

20xx年,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xx年,基本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初步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行政村为基础。把行政村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二是坚持群众为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实施农房排危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地灾搬迁、土坯房改造等工作,摸底排查村内危旧房数量,完成排危改造和拆除工作。

(二)实施村庄净化、绿化工程。以“户分类-组收集一村回收一镇转运”的总体思路,落实村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荒山、田间、道路及公共空间采用本土植被绿化,注重高中低层植物搭配。

(三)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力度,提升乡村建筑和庭院的外观设计水平和环境品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口路旁、滨水地带、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注重乡村绿化与庭院经济、经济林果相结合,达到村内村外绿树成荫、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工程,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全面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引导村民合理区分生产生活空间。

(四)推动农村改厨改厕工作。以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清洁厨房为任务目标,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规范就改造什么为实施方向,推动村内农房改厨改厕工作。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改水工程,解决村内部分村民饮水问题,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实施道路整治工程,主要干道油化,村庄联组路、入户路硬化,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鼓励村内道路采用石板、青砖、碎石等传统路面,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成立以“xx乡人民政府一xx村一设计团队”三方为主体的项目小组,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其职能职责如下:

(一)xx乡人民政府:宣传和执行党的共同缔造理念和政策,领导、统筹村委会、村民、规划团队、社会力量等主体共建人居环境。保障资金投入、管理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等问题,为村庄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将政府的服务下沉。

(二)xx乡xx村:成立各类村民组织,把每个村民都吸纳到各个组织内,让每个村民都有机会参与到共同缔造,行使本组织权利,履行义务;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志愿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缔造,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村民,向村民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并向党组织反映村民意见;由xx村村委会负责组织会议,发动村民、服务村民,协调事务,让每位村民都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

(三)设计团队:设计团队驻村设计,采取自下以上、协商共谋的工作方式,与村民共同谋划未来,协助村内建立村组织和相关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相关项目、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宣传政策方法等。

一是搭建公共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政府与村民交流的渠道,搭建村民沟通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坊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确定村庄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使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

二是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升村民依法参与管理的能力与质量,提高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广泛的村民自治活动,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持续保持村庄美好环境。

三是强化监督力量。鼓励村民针对村庄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通过村委会或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拟订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等维护认领的“爱心积分机制”及志愿者积分机制,以积分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励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519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