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总结总结应该围绕核心内容展开,避免偏离主题。"下面是一些成功的总结写作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成本核算论文篇一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都在采用分步法以及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方式,因而单项成本核算方式没有得到广泛拓展。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企业智能化以及现代化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成本核算工作面临全新挑战。核算内容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传统核算工作方式的弊端也愈加凸显,单项成本核算的优势作用逐渐显现。本文通过对单项成本核算及其具体操作进行深入分析,分析应用单项成本核算的必要性,以及其具体操作流程,以推进企业科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单项成本核算;具体操作。
单项成本核算相较于企业传统成本核算方式具有颠覆性意义,改变传统会计核算工作模式中应用工作部门以及产品分类进行成本核算的工作模式,应用单项工作方法提升企业核算工作的精细化和标准化工作水平,减小和避免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中出现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的发生,通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实现提升企业经营性效益的应用作用。
一、单项成本核算工作的必要性。
成本管理是实现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很多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缺乏有效性的工作方法,导致其在面临产品生产的多样化、细致化和复杂化的过程中,由于成本核算内容的变化,造成核算工作难度的进一步增大。基于此社会背景,应用单项成本核算方式的优势逐渐体现。单项成本核算方式能够将产品生产的成本核算内容进行细致化明确,根据其产品品类、生产流程等多元内容,实现对产品生产每个环节的量化,发挥其对于企业生产成本控制的有效指导作用。应用单项成本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成本管理的分解式模块化成本控制,将成本核算及时有效的'作用于每个环节中,在产品生产成本超出预算范畴时,能够及时对其生产环节进行调整,实现对于生产流程的监督管理作用[1]。单项成本核算能够为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管理等工作发挥重要促进作用,通过再生产环节的成本核算,实现对于预算管理的有效控制,通过全流程的核算过程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充分的管理数据信息,并通过各部门的有效沟通和协商,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
二、单项成本核算的具体操作。
1.积极应用分级核算。
应用单项成本核算方式需要重视精细化的实施过程,通过成本细化的工作途径,实现成本分级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实际的企业生产管理体制将其分化为企业、财务、车间以及小组等级别。小组成本核算环节是整体核算工作的基础,包括单位产品生产过程所需要的原材料成本、生产资源应用成本以及人工成本等内容,车间成本则是企业成本核算中最容易忽略的工作环节,车间生产应用过程会涉及到能源消耗成本、设备损耗成本、加工废弃物处理成本以及车间管理维护成本,通过这些内容的纳入,能够有效提升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性。财务成本核算是企业管理成本的汇总环节,应用数据图表等形式将生产环节的诸多成本内容,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体现方式,四级成本核算应当独立分开进行,通过逐级的核算过程,如果各部分核算内容的数据信息能够保证一致性,则能够证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预算管理工作以及与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都得到有效落实,而如果四级核算体系中出现核算偏差问题,则表示某些环节存在工作疏漏,需要及时总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分级核算的应用价值。
2.合理的人员配置。
进行单项成本核算工作需要在每个生产管理层面设立专职人员,专职人员对于各生产流程具备全面的认知和了解,同时能够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物料消耗、设备消耗以及劳动力考勤等工作内容进行管理和核算,保证单项核算信息的同步性和准确性。专职成本核算工作的人员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对历史材料记录信息等内容进行分类保管;计量和记录原材料使用情况,保证原材料应用的质量和数量;及时对原材料的出入库情况进行登记,关注原料的库存变化,为成本核算提供基本依据。
3.准确把握核算工作流程。
企业进行单项成本核算需要发挥其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作用,将单项成本核算与企业的总财务核算进行衔接和结合。因为单项成本核算的特有工作性质,同时也会使其具备分散性应用特征,给财务汇总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难度。应用体系化的核算方式能够保证企业核算工作的准确性,逐级核算、逐级总结,并实现逐级上报,实现核算工作的可追溯性,进而能够在发现核算工作问题时,及时发现是在哪个环节出现的疏漏,并及时对其核算情况进行进一步合适,实现核算工作的准确性[2]。同时通过逐级汇总的工作模式,能够为财务管理工作奠定有效的工作基础,保证企业的各项开支都能够找到源头,实现对于生产成本的管控作用,提升单项成本核算工作的工作价值。
4.明确单项成本核算的工作重点。
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工作需要明确自身重点工作内容,对于诸多企业而言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是成本管理的重中之重,因而企业进行单项成本核算工作也需要重点关注原料成本和人力成本内容,实现企业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避免生产环节出现原料浪费等现象。
三、结语。
单项成本核算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其精细化工作模式契合了集约式经济发展理念,通过有效的成本核算工作,能够发挥其对于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拓展企业盈利空间和管理职能,完成成本核算综合管理目标的同时,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论文篇二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由于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复杂,医院各科室之间联系密切,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分工协作,共同配合。划小成本核算单位,是促进成本核算与管理的关键,为此,应建立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和相应配套的核算管理规章制度,在规范相关制度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实施医院质量控制考核中心和经济成本核算控制中心的运作。
(一)经济原则。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再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因缺少控制而丧失的收益。
(二)因地制宜原则。确定适合特定医院的成本管理核算模式,适用所有医院的成本控制模式是不存在的。
(三)全员参与原则。要求全体员工了解医院成本核算的原则方法,养成控制成本的愿望和意识。
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管理体制分两种:一种是一级核算管理体制,即把全院的成本核算工作集中在医院的财会部门统一核算,统一管理,以医院为核算单位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医院总医疗成本和项目成本以及每门诊人次,每住院床日单位成本;另一种是两级核算管理体制,以科室或班组为基本核算单位归集与分配费用,计算各科室、班组的医疗项目总成本,由科室或班组设立专职或兼职成本核算员负责,为二级核算管理。
两级核算管理体制即科室成本核算管理是将全院按照科室、班组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核算单位,与院外的交换和资金往来均以会计核算凭单为依据;内部科室之间的交换与资金往来以统计传票为依据,避免了纯会计核算的局限性,发挥了统计核算的优势,增强了科室和全体职工的经济意识和管理意识。
(一)成本的分类。按总成本与服务量的关系,一般医疗成本可分为三类。一是变动成本,成本总额的变动与医疗服务量的变动之间成正比关系的`叫做变动成本,如手术、治疗中所消耗的医用卫生材料、放射拍片工作中消耗的x光片等。二是固定成本,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医疗服务量的范围内,不随服务量增减而变动的,叫做固定成本,如房屋等固定资产折旧费等。三是混合成本,成本总额虽随医疗服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并不保持正比例的关系,这种兼有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性质的成本,叫做混合成本,如某些低值易耗品、取暖制冷费等。为了便于核算和控制成本,必须把混合成本分解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类。
(二)成本核算的内容。第一类为固定成本,即劳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维修费、低值易耗消耗费、资金占用费、行政管理费、取暖制冷费七项。第二类为变动成本,即材料费、水电费、洗涤运杂费三项。将成本按定额分类后实行定额控制,结余或超支均与科室利益挂钩,丢失和损坏要照价赔偿。
四、成本费用的归集和分摊。
医疗服务成本费用的分配原则首先是谁受益谁分配,受益多少,分配多少;其次是成本分配要正确合理,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复杂。
(一)直接成本费用按基本核算单位归集。将本期所产生的劳务费、固定资产折旧费、低值易耗、资金占用费、取暖制冷费、材料费、水电费等直接成本费用,根据实际发生“凭证”记入分类账和分户账,直接记入到各核算单位。对于辅助科室提供服务时发生的维修费、材料费、洗涤运输费等直接成本费用,可采用“工料结算单”等形式直接记入受益的核算单位。
(二)间接成本费用的分摊。将行政管理费、公共设施折旧费、公益性支出等间接成本费,按全院有收入的核算单位在班人数分摊50%,占有固定资产额的分摊50%的办法,采用“管理费用计算分摊表”计算后,记入各核算单位。
每个计算期末,各核算单位的总成本费用与收入相比,计算出结余或亏损额,并汇总出医院总成本费用额及结余或亏损额。
五、固定资产有偿占用。
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一律实行有偿占用,按使用年限提取折旧收回原值,按占用资产金额提取资金占用费和管理费。房屋与建筑物、万元以上的设备、医疗仪器按造价提取大修费。这样促使科室对固定资产科学、合理使用,以提高科室经济效益;反之,科室不爱护、不注意维修和保养,如提前报废,院里仍按原定寿命期限继续收取折旧费和资金占用费,致使科室成本提高,收益减少,承受经济损失。另外还规定,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因保管不善丢失,不论新旧一律按新价赔偿。
六、核算的使用与四定额。
(一)定人员编制。根据卫生部综合医院人员编制规定和实际工作量(开放床位、门诊人次),确定各科室人员编制指标,然后再按各科定编人数制定工作数量和经济指标定额。采取定编不定员,按实际人数定工作量的办法,超减定额按比例奖罚。每超一个定编人数,要多完成一人份工作量和收入定额。
(二)定数量指标。在人员定编的基础上,定每人份工作量指标,凡是上级有规定指标的一律按规定计算;上级没有规定的,根据各科室前三年实际工作情况和编制人数,采用历史引申预测法中的加权移动平均数公式,计算出每人工作量定额,即科室每月的工作量定额=每人份工作量定额×当月在班人数。
(三)定经济指标。根据前三年业务收支情况,采取加权移动平均数公式计算出每单位工作量收入定额和收支比例,即每人份收入定额=每个单位工作量收入定额×每人份工作量定额。
(四)定超减奖罚。在“定人员,定数量、定收支”的基础上超定额得奖,完不成任务受罚,直至将效益工资、岗位工资罚完为止。在“三定额”的基础上,人员结构、工作数量、经济指标均予量化,再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超减定额奖罚比例。其原则是:付出同样的劳动代价,取得同样的劳动报酬。各科室每超一人份工作量和同比例的经济收入,不论实际收入多少,都得到同样数额的奖金。数量与经济所占的比例,临床科数量占60%,经济占40%,而医技科室则相反,数量占40%,经济占60%,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出各科奖罚比例。在运作中,超额单位工作量有的科室奖励几角钱,而有的科室奖励几元钱,相差几十倍,但是几角钱的奖励同几元钱的奖励其付出的劳动代价相同。另外,经济指标中的固定成本全院统一标准,结余或超支奖罚40%;业务收入定额减去变动成本定额为科室结余(或亏损)定额,超减结余定额奖罚最少3%,最多者为40%,也相差几十倍。这样定出的方案合理可行,科室易接受,而且能调动各科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
(五)缺陷处罚。即在科室(包括租赁承包科室)出现规定的缺陷处罚项目时,扣罚效益工资和岗位工资,利用经济处罚来加强经济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在美国、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医院的成本核算具体到最低一层的科室、班组或个人,每年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及对市场的预测,再分解预算到每一责任中心,年终医院总决算,各责任中心要做具体详细的决算报告,将一年的成本核算完成情况做全面的总结,医院经济核算中心再根据各部门的完成情况做出奖惩的建议报告,将一年的成本核算完成情况做全面的总结,医院经济核算中心再根据各部门的完成情况做出奖惩的建议报告,提请董事会表决。国外同我们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医院不经营药品,或者和医药公司合营药店,药品的盈亏独立核算;而我国的医院大都依靠药品养医,医疗服务的收费偏低,财政补贴太少,如果没有占业务收入50%的药品收入,医院难以生存,但药品的核算给医院成本效益核算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药品核算在科室核算的标准和具体方法有多种观点,也是我国医院管理需进一步讨论的课题。
“成本――效益”核算模式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把它嫁接到医疗服务与医院管理中,是医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象征,是医院经济管理发展和探讨的方向。
成本核算论文篇三
摘要: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全成本核算、诊次、床次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上至下的多部门的联动,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各医院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的经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加强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及培训。新医院会计制度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讲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了科室成本核算内容,对科室的成本范围、成本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做了相关规定,改变了旧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性、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原则、工具、及方法,各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多的是用于科室绩效考核,没有可比性等缺陷。目前,公立医院的专职成本核算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担任,新的科室全成本核算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及培训,正确掌握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范围、对象、内容、流程及方法,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2.进行全院固定资产盘点,为折旧做准备。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规定医院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在进行科室绩效考核的时候,也会对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摊,但是折旧年限比较随意,对于金额不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一般会提出缩短折旧时间,对于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会提出延长折旧时间。为了统一折旧口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必须对医院各科的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按新制度规定的标准和折旧年限计算各科室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3.科学确定核算单元。核算单元是医院基于业务性质及自身管理特点而划分的成本核算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合理科学的设置成本核算单元极为重要,成本核算单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控制结果;如果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核算单元并不总是和行政划分单位相一致,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可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并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增减。核算单元具体可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4.设置科室编码。设置科学的核算编码有利于归集成本的科室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准确上报成本费用数据,实现与his系统、物流系统的数据对接。具体做法为:根据核算科室的性质和分类,按新制度对核算科室的分类,在会计账上设置核算科室编码,将临床服务类、医技类、医辅类和行政后勤类的编码设置为同一级,并在该分类下面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核算编码。
5.升级医院财务软件及核算软件。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具有共同的核算对象,即以货币表现的医院经济活动,这就决定了两者核算的内容和结果应该一致,医院会计核算的支出内容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无论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怎样归集、分配,一定期间各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总和都应等同于相同期间会计核算的支出总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内容的一致性为会计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以医院建制科室或核算单元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个成本核算单元的直接成本费用,设置支出类会计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在录入记帐凭证的同时将各项支出归集到所属部门,达到归集收入及成本的目的。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因为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比较笼统,所以,不论是用友、金蝶等使用量较大的财务软件都没有在支出类会计科目下设置部门核算,因此,有必要升级财务软件,包括升级相关的工资软件,固定资产软件等,每月能根据各软件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并按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减少核算人员重复劳动。
6.合理制定内部核算价格。内部核算价格是分摊医疗辅助类、后勤类成本的依据。比如,医院供应室消毒类物品中,外科的消毒类物品比内科的消毒类物品多,如果单一的使用工作量或者收入来分摊,会造成科室成本的不真实,所以,有必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模拟市场运作,以医院内部价格结算方式分配医疗辅助类、后勤成本至各受益科室。医院应定期测算内部价格,发现实际成本与内部价格差异较大时应及时重新核定,以尽可能减少未分摊成本。
1.1人员经费:指直接为科室核算单元医疗活动提供的各种劳务报酬,包括各种正式人员、合同工、返聘人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等用于个人部分的各项支出。由于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医生护士轮换科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正确核算科室的人力成本,按每月各科室上报的考勤人数工资计算各科室人员经费,能达到准确的效果。
1.2药品费:按各核算科室领用药品费的进价,直接计入各核算科室成本。
1.3材料费:指小型器械和消耗材料,包括手术、介入、诊疗等器械和耗材,以及透析材料、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医用气体等。按领用、消耗材料的进价直接计入使用科室成本。
1.4固定资产折旧。在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按会计核算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按核算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房屋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实际占用面积计提折旧。
1.5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分期法平均摊销,按受益科室确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全院使用的信息化投入,如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等,纳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再进行摊销。
1.6后勤保障类费用。
(1)水电费。直接按各核算单元所安装的水电表上的记录,由后勤保障部计算后,计入核算单元成本。
(2)被服洗涤费。由于各公立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被服洗涤业务大多数由有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承包,服务公司提供的洗涤服务费按不同洗涤项目标价,按科室的洗涤数量收取费用,因此,每月可以按照服务公司提供的工作量及工作项目,科室确认后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3)办公费。各科室从后勤保障部仓库领出的纸张、笔墨、电池等办公费用,按消耗量直接计入领用科室成本。
1.7科研教育费、职工培训费。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科室成本。
1.8医疗风险基金。按开单科室收入3%直接计提计入临床科室成本。
1.9设备修缮费用。按修缮记录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1.10消毒费用。按消毒项目内部价格及消毒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2.科室成本的分摊。医院的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医辅、医技科室发生的成本,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各类科室成本应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办法进行分摊,通过三级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各科室。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发生的管理费用向临床类、医技类、医辅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占比计算。第二级分摊:医辅类科室成本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按各自的工作量分摊成本,根据医辅科室提供服务的对象,将各辅助科室的成本分摊到临床门诊、临床住院和医技科室。医辅类成本根据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首先按内部服务价格根据记录的服务量直接归集到临床和医技类科室,剩余部分再按服务量比重、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等进行分摊。第三级分摊:医技类科室成本分摊。
参考文献:
[1]财务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325.
成本核算论文篇四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不仅是企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事业单位更需要开展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本文从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当前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提供创新性的思路,从而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平稳的发展。
作为我国国家机构重要组成部分的事业单位,在维持国家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如向社会提供科学技术、卫生、文化传播以及教育等重要且关键的服务。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进一步深入推进,事业单位想要及时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就必须开展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使事业单位跟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自身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
一、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必要性阐述。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事业单位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控工作,通过开展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直观的了解到事业单位日常项目支出情况,以及当前事业单位向社会提供服务项目的效益状况。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开展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这项工作不仅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紧跟国家发展的脚步,还能够为事业单位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有序运作提供后勤支持保障。为此,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需要树立业务创新意识,在日常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中推陈出新,积极拥抱大数据信息系统,使事业单位内部能够搭建一个财务成本核算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成本管理工作计划性的同时,强化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控制职能,提高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效率。
二、当前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
(一)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目标性。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已逐渐开始认识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对于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中,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包含了不同的工作内容,遗憾的是这些不同内容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缺乏目标性以及管理的主线,使得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管理目标与战略发展规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缝隙,没有百分百的发挥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职能,如一部分的事业单位仅仅在战术层面重视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而战略层面却忽略了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甚至有一部分的事业单位在开展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时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控制事业单位各项日常经费的开支的过程。
(二)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过于粗放,缺乏细致性的规划。
大部分的事业单位为了顺利的开展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往往会专门的成立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职能部门,然而在实际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中这些职能部门难以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日常项目的成本核算管理、控制、执行以及反馈中应有的作用,这些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部门基本上就是在执行事业单位领导的命令,或者是被动的将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职权交于事业单位领导,如有的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职能部门会参与到事业单位前期成本预算工作以及后期的考核工作中,但是对于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工作的中间环节参与程度较低,这种过于粗放以及缺乏细致性的规划的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工作并未发挥出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职能部门在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中全过程化作用。
三、加强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相关措施阐述。
(一)更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理念。
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认识到正确且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发挥其现有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于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工作的掌控力。为此,事业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需要更新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的不仅仅是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职能部门中工作人员,还包含了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一方面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主动将国内外先进的成本管理与控制理念和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工作结合在一起,增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自身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当不定期的开展成本管理与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工作,着重提升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对于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了解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应当如何开展,从而主动的参与到事业单位日常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当中,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建言献策。
(二)细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内容。
万丈高楼平地而起,为此加强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需要从成本管理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入手,即完善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不断的细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内容,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机制应当包含事业单位的日常项目括资金的使用、工作款项的支出以及固定资产等设备的更新保养等各种项目的费用规划,在制定费用规划时还应当在此基础上设定超支限额,超支限额的设定可以结合过去三年来事业单位各种项目的费用支出情况来制定,并且一旦事业单位的各种项目的费用规划超出了预期,那么就需要开展费用规划超限额分析工作,全面的分析费用规划超限额产生的原因,并做出整改报告,按照整改报告的要求严格的执行事业单位的各种项目的费用规划,最大化程度的提升事业单位的成本使用效率。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对所有正在使用以及报废的固定资产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原始单据的保管档案,要求每一个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员签署责任状,从而降低固定资产的损毁率的提升。此外,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职能与控制职能部门还应当对正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建立详实的记录卡,及时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率记录以及分析工作,全方位的把握事业单位所有固定资产的去向问题。
(三)优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转变,当前的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由传统的资本所有权管理向所有者权益方向改变,为此事业单位需要重新构建一个以利润为主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业绩考核机制。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当意识到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已经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方向靠拢,主动将事业单位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侧重点放在事业单位的财务成本工作中,减少对国家财政的依赖,积极跟上国家发展的脚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事实上通过开展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能够切实保障我国各项改革内容的顺利开展的同时,还使得事业单位内部良好的工作作风得到应有的维护。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存在工作内容过于单一、缺乏目标性以及工作内容粗放、缺乏细致性的规划等问题,但是事业单位对此更应当加大对于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更新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理念以及细化事业单位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内容等方式落实好事业单位加强成本管理与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鞠骐丞,韩梅.事业单位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及加强对策[j].统计与管理,20xx.
[2]孙静.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管理的必要性与管理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20xx.
[3]蔡迎春.浅谈成本核算在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
成本核算论文篇五
目前,国内部分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并不十分完整,列入成本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医疗活动的消耗材料以及少数医院医疗活动的固定成本,而对医院的行政后勤等部门的费用成本分摊则比较有限,尤其是医院所投入的一些大型的医疗器械、仪器以及医院其他固定资产的折旧等方面的成本并没有计算在内,因此,从这方面来说,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是还是不够完整的。这种成本核算方法得到的核算结果是不够准确的,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医院的财务成本状况。有的医院科室在参与成本核算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只注重与其绩效奖金有关的那部分成本消耗的核算,使科室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大大降低,不能反映各科室真实的支出成本状况。
2.费用分摊标准不统一。
大部分医院在开展科室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在管理费用、成本中心的费用等成本分摊上所实行的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各家医院科室成本的支出范围也是不同的,有的科室分摊的管理费用配额高,得到的成本核算结果也相差的比较多,与科室实际的成本消耗相差的比较大,不能真实、客观地对医院科室的成本进行预测。与此同时,管理费用的分摊标准不一,也不利于医院之间在具体科室管理和医院水平上的比较。
3.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资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是影响现代医院科室成本核算健康发展所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部分医院在其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重视医疗器械、仪器的购买,对实物管理与核算不重视,造成一定程度的资源积压和浪费现象。具体来说,没有建立定期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虽然一些医院有对医院的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但是对资产的状况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对资产的折旧率、报损率没有进行及时的统计,使得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成本虚增的状况。此外,医院没有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机制,医院各科室、医疗器械管理部门、采购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使得医院的医疗采购、管理与临床医疗在资源的使用上发生脱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积压、浪费等,使医院的成本开支增加。
成本核算论文篇六
摘要:成本核算作为各个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医院的经济管理当中也不例外,它影响着众多相关者的利益。而根据目前我国医院在成本核算的现状,可采用作业成本法以及erp系统来核算医院全成本,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对医院的成本核算以及监控都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epr系统。
一、前言。
医院是一个经济体系的综合,它相对于市场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所以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手段以及系统才能支持其正常的运转。同时为了能更好的控制成本以及对财务的监控,就需要尽量的去完善成本核算的系统。现如今,我国的医院成本核算系统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原因就是它不能使成本核算以及会计核算达成一致性,所以医院要想更好的发展,更具体地展开成本核算,就必须要突破原有的束缚,对所有的资金消耗进行统计核算。根据医院的实际状况,对每一个要核算的对象采用费用的合理分配以及成本核算,这样会有益于将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结合。与此同时,医院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存在,它的业务流程极其复杂,涉及面极广这在无形之中加大了统计核算的工作量以及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实现成本核算自动化对医院来说就非常有必要了。目前,有的医院已经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来采集相应的信息以展开科学高效的分析,这不仅对医院在采集原始数据与信息有益,同时还能使得管理层的监控能力提升。而在共享财务数据的时候,epr系统能够使得各级核算员更好,更高效的完成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的工作,由此可见,成本作业法以及epr系统在研究医院成本核算时具有非比寻常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是指在成本计算时,通常是对直接成本以及间接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同时算出产品或者服务的消耗成本,将两者平等对待。以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数的医院仍没有将间接费用进行单独的分析以及处理,就直接将其分到具体的医院服务项目中,这就使得营业费用的失真,不能用来开展决策行为。但营业费用是医院成本很大的组成部分,将其剔除在外,一定会对决策行为的精准性以及有效性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为了医院能够对医疗制定合理的收费,就必须考虑管理费用这一块。只有将管理费用分配到各具体科室当中,才能实现对成本的管控能力。并且在医院的实际操作中,直接成本在整个医院的成本中所占的比例极小,大部分是间接费用的比例,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作业成本法来对医院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医院的发生成本主要是医院资源的消耗,因此在展开医院成本核算时,作业成本法是一个高效,实用性高的有效手段。
现如今,医院的成本核算大多分为三个阶段的基本结构,分别是医院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其中,医院成本核算是处于最高的一个阶段,同时由于在核算时不会涉及到分摊成本的问题,所以,它也是核算过程最简单的一个。它是将医院作为核算对象,先归纳医院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以此来计算成本的总和。其次,科室成本是第二个阶层的核算类型,它的核心在于精准高效的找到医院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是以各科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科室的总费用的计算来评价自身的经营状况。最后,医疗项目成本核算作为三个核算类型中最低级的一个,它是以单个的病种作为研究对象,来对单一的医疗服务进行成本核算。目前,由医院的作业成本流程图可知,得到主要作业成本和辅助作业成本是直接计算间接成本的前提,其中主要作业成本是成本对象的主要承担者,剩余的则是辅助作业成本,所以,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第一阶段的计算,就需将有关科室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但由于此处所提及的科室略有不同,是将其分为间接成本中心以及直接成本中心,而其中的间接成本中心优势由一般的辅助科室以及行政科室等组成的。所以医院在将辅助部门的成本进行分摊的时候,通常采用直接核算各个成本中心所消耗的资源来达到目的。但在医院进行分摊时通常应遵循几个步骤:
步骤一,直接搜集成本的原始数据,通常直观的成本来源主要包括能分得清的费用的直接计入以及对剩余的成本采取相应的分配制度。
步骤二,尽量的`将后勤科室以及辅助科室的成本费用分摊了。在后勤科室中,对于成本费用的分配通常是以其不同的消耗量为根据的,同时运用了一些特别的分摊制度以此来分配后勤科室内部之间相互帮助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而对于辅助科室来说,它的成本是可以在成本科室中来进行直接的分配的,例如药房辅助科室的成本费用是可以直接计入门诊以及住院药房的,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每天门诊的实际情况如门诊人数,门诊药品收入等来进行对各个科室的成本分配。
步骤三,在进行行政管理科室的成本分配时一定要按照特定的比例来分配。步骤四,对成本费用进行汇总,在直接成本科室中它的总成本主要是由医院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费用归到各个成本科室中及将间接成本科室的成本以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这两部分组成的。步骤五,完成对所有医疗项目的成本核算,同时对直接成本中心的成本实行属性分类的方式分配到各医疗的项目当中。
搭建好一个优良的成本信息服务平台,是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关键的一个环节,而正确的使用epr系统,就可以很好的实现这个目标。因为epr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将系统的模块进一步的细分,同时还可以收集到这些不同模块有关的成本对象的数据。这样就可以在保持数据及系统的一致性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更低的成本拿到数据,并且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非财务数据,都可以运用epr系统定期的获得信息,甚至可以及时地更新。虽然epr系统有种种的好处,但仍然难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通过运用多种的成本核算系统一起运作来解决这一难题。
(二)epr中的各个模块分别对成本核算的支持。
医院的epr信息系统中,它主要是由设备管理,库存管理,总账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应付应收管理七个子系统构成的,它们相互联系的同时也相互独立。在epr信息系统中,每一个子系统都有需要负责的内容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其中最主要的分别是:
1.设备管理的职责是对医院的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它通过接受来自于其他系统传过来的有关医疗设备相关的信息如设备的维修,设备的更换等,在这中额度较小的费用支出可直接由总账模块进行处理,但大额的费用支出则需要直接的参与到折旧当中。
2.采购管理系统的主要职能是对医院的物资以及固定的资产进行集中的管理,采购信息数据就是由该系统产生的。
3.对于医用以及一般物资的分类管理主要是由epr信息系统中的库存管理系统负责的。这个系统是通过记录及管理各个科室的关于物资的具体消耗情况,从而拿到所有关于科室消耗物资的最原始资料与数据,并将核算单元从医院供应室领取的费用记录进入总账系统中。
4.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说,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固定资产的所有过程,它包括了固定资产从产生到消耗的所有信息,这个模块中,数据主要是由固定了的资产成本数据,资产清查的数据以及折旧信息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5.在epr系统中,关于员工的工资,福利等信息是由子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负责记录并将信息汇总传入总账模块的。
6.总账模块,顾名思义,是将医院所有的支出与收益进行归总分析的系统,同时他也汇集了所有子系统的收入及支出情况,它在系统中发挥着一个汇总的作用。
7.成本核算系统主要的负责管理是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它是通过采用成本作业动机来进行合理的分摊并将总账模块传入到所有明细成本数据来实现的。
(三)以epr作为基础的成本核算系统。
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时候,所有的原始数据都是可以通过epr总账管理系统得到的,在拿到这个数据之后,就可以使用his来对明细账进行合理的归类和整理。同时,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必须制定出合乎情理的分摊制度,并开展对科室的核算以及医疗项目的合算的思考及探究,将医院的成本核算做到最大程度上的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成本核算论文篇七
摘要: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也要求同步适应医疗改革的需求,医疗管理系统采用全成本核算是为了呼应医疗改革的有力助手,全成本核算的推广可以有效的规范医院的各类开支行为,节约成本支出,提高收益水平,因此,医疗系统实行全成本核算是规范财务管理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医疗系统;财务管理;成本效益;本量利分析法。
一、概述。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介绍。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为了适应医疗系统的发展需要和医院财务管理的实践诉求而推出的核算方法,它是借鉴现代企业的全成本核算方法结合医院自身的特色发展而来的。它全方位的记录医院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医疗耗材、燃料动力及人员工资等各类消耗类支出。该核算方式具备分类与汇总功能,可以分类列示出各单项费用,同时,又可以汇总统计出全院综合性的总成本费用。它比以往的医院核算系统核算范围更广、核算更加具体明细、核算分析功能更强大,针对不同需求,提取和分析数据更便捷,它的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是以往医院核算模式所不能比拟的。首先,医院全成本核算不同于以往的收付实现制,它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医院全成本核算不仅仅囊括医院资金的流动,还包括投资或筹资过程中的费用支出等核算内容。其次,全成本核算的范围较传统核算模式更广,不仅核算医疗的费用,还囊括后勤部门、管理部门等所有部门的成本核算。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模式。
目前,我国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类核算的是医院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它不仅包含科室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医学耗材费用,还包含从其他部门摊销过来的间接成本费用;第二类是医疗技术类,是医院为病人提供检查等技术服务的费用核算,它是过程费用,月末要将费用按照临床服务类的收入权重分摊给临床服务类;第三类是医疗辅助类,该类别主要为医院日常运转提供水电气等燃料动力部门的费用,他们是医院必不可少的辅助部门,产生的费用也属于期间费用,月末要进行分摊;第四类是行政后勤服务类,和医疗辅助类人员一样不参与医疗业务,为医院的日常运行提供前三类之外的服务管理功能,如管理部门和食堂等服务部门。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设置。
首先,医院全成本核算对象的二级单位段以医院的科室为部门进行核算,三级按照成本费用科目进行设置。其次,各科室发生的成本按照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核算,各科室直接领用的耗材等直接费用直接归属各科室,燃料动力等辅助部门的间接费用月末分摊计入各科室的.成本费用。再次,成本费用划分为人员类的工资费用、津补贴费用、绩效费用;各科室可以直接领用使用的卫生材料费、医院开给病人使用的药品费用、医院所属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医院拥有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其中,其他费用包含水电燃料动力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维修维护费、差旅交通费、出国考察费、劳务费等。资本性费用包括资产购置费用。
(四)医院全成本核算下间接费用的分摊。
全成本核算模式下间接费用采取谁使用谁分摊的原则进行分配。首先,将行政后勤类费用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和医疗技术类科室进行分摊,然后将医疗辅助类科室的费用向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分配。其次,不同的间接费用采用的分摊参数是不同的,可以采用人员比例参数、使用面积比例参数、工作量法等分配参数。最后,通过全成本核算后形成医院的成本报表,形成各科室可以横向比较的成本费用表,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和比较,反映医院管理过程中的运行规律和各类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一)实施本量利分析法的简介。
本量利分析法是研究成本-产量-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财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现阶段被大多数现代企业采用,是因为它可以为企业决策、预算、控制三大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医院核算系统引入本量利分析法,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准确掌握医院的收入、医院的支出、医院的利润,可以横向比较不同科室的收益情况,从而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可以为医院发展带来好处的决策信息。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将医院的核算工作带入科学决策的进程当中,提升财务人员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的能力,提升财务在医院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权重值。
(二)本量利分析法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实施条件。
本量利分析法对医院的数据相关性的要求比较高,这种分析方法应用的前提是产量、收入、成本和利润有着某种线性的关系,从而可以从产量、收入、成本三变量中推算出医院的目标利润。它是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型和图文来反映医院内部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再通过数学公式为医院财务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实现全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很好的管理核算输出的数据,切实为医院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更有利的发展。建议建立本量利分析法来管理全成本核算的结果。它可以帮助医院寻找到盈亏平衡点,这样医院就可以知道运营情况下的保本状态;医院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较准确的预算下年度的预算情况,可以根据本年的经营情况提出修正建议,为下年度创造更多的收益打下基础。本量利分析法要结合风险分析措施进行,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方式,或者变风险为机遇,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医院员工全成本核算的意识。
只有广大员工接受了在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意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医院领导层要对全体员工开展广泛深入的动员,让广大员工接受医院的财务报销和核算改革,消除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医院管理层要做好示范带头的表率作用,在医院内部自觉树立上行下效的意识,带头树立全成本核算模式下节约成本的观念,改正以往只管办事、不考虑办事成本的老旧观念。邀请已经运行稳定的、其他医院有经验的同仁和软件培训师来医院开展培训活动及经验介绍,克服职能部门的畏难情绪。
(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全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全成本核算的根本保证,医院必须设立信息管理部门,采用具有全成本核算功能的软件系统,对业务人员展开系统培训,做好全成本核算的事先准备工作。各大型企业使用较多的是erp信息系统软件,它集合财务核算功能、资产管理功能、网上报销系统、行政办公系统、人事薪酬系统、数据查询分析功能等各个模块,是一个功能全面的现代化集成办公软件。建议医疗系统也采用erp软件作为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的工具,为下一步医院各业务系统的集成做好准备工作。
(三)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规范体系。
在医院内部建立全成本核算的规范体系,确保该规范体系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核心地位,这是财务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将全成本核算体系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要求财务部门必须逐步实施,其他职能部门在新的业务核算模式下开展工作,全成本核算规范体系唯有真正的实行起来,才能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全面化提供可能。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该规范体系植入医院的运行效果开展追踪调查,实时向医院管理层回报核算系统在单位运用的具体情况和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直至该系统在医院内部能够运行的流畅稳定。
(四)对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程度开展监督和检查。
建立全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是医院经济支出运行过程中有各类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在标准范围内的耗费都属于正常耗费,超出标准范围的耗费为非正常耗费,要追踪原因、进行整改,确保后续情况得到改善。医院实现全成本核算以后,要开展常态化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的实施情况进行追踪调查,防范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提出恰当的应对风险的策略,确保医院的各类业务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监督和检查制度也要适时更新,以满足医院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使得监督检查制度与时俱进,避免僵化老化的现象产生。
四、全成本核算对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意义。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有力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以后,医院的资金流动会更加清晰的展现在财务人员面前,有利于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以往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减少医院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医院收益高科室的资金投入,测试出医院流动资金需求量、存量资金规模、编制医院年度预算,合理的进行投资和购置固定资产,从而使得医院资金按照计划有序的运行,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对内可以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医院对外强化市场份额,医院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推动医院资金的良性循环。
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各科室的经济技术责任划分的明确,各科室的收入和成本都显而易见,医院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绩效考评机制,将各科室的效益和员工的水平挂钩。为了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全体员工必然会努力提高收入、节省开支,提高效益从而提高绩效工资。医院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目的是根据各个科室的不同特征制定出公允的、可操作的、可以被员工接受的绩效评价系统,切不可实行一刀切的评价体系,导致考评的公允性受到员工的质疑,不占考评优势的科室员工出现抵触情绪,达不到考评体系设计的目的。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医院全成本核算较传统的医院核算模式而言,它的功能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实行成本核算以后,各部门的耗费情况对照表一览无余,各部门的收益也一览无余,有利于激励各部门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其次,全成本核算推动绩效评价机制的实行,对员工的激励要和各部门的收益挂钩,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提高;再次,可以优化医院内部资源的配置,对效益好的部门在资源分配方面要有所倾斜,鼓励创造更多的收益,效益不好的部门加强成本控制,节约成本,保障收益;另外,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耗材费用的追踪,有利于仓储功能的增强和耗材出入库管理的严密性。最后,全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严格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人民大众。
五、结语。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我国医疗系统财务核算开展改革、提升医疗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势在必行的趋势,也是医院为将来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管理思路提供实施途径的必然之路。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让医院从全盘高度考察收支盈余情况,为今后医院的侧重发展提供有数据支撑的决策依据。我国的医疗事业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进行全成本核算改革是医疗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峻.用友财务软件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与探索[j].经济师,2016.
[2]盖全正.信息化条件下的医院全成本核算[j].中国外资,2012.
[3]申妮娅.新的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j].中国外资,2012.
[4]柳平.试论医院成本核算的难点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5]孙艳.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5.
成本核算论文篇八
茶叶生产经营过程的特殊性,使其会计成本核算与其它企业有所区别。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成本审核确认能够系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支出结构,控制成本支出规模,为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带来更多利润,增加企业财富。基于此,本文从会计核算成本的基本内容出发,对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项目进行阐述,并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探究相应的成本核算对策。
会计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对于茶叶企业而言,通过系统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了解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不足,找到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加全面有效地分析茶叶生产成本结构,进而为决策者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支持。
做好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在生产经营中明确成本项目,能够推动会计成本核算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讲,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种植成本,即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种苗、肥料、水分、农药以及人工等都需要计入种植成本,对于一些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购买茶叶成本也应该纳入种植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即在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中投入的人工工资,如茶叶的初加工、深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第三,设备成本,即茶叶生产中设备的购置、折旧、维修等成本,如茶叶收割机、杀青机、运输设备等。第四,营销费用,即企业在销售茶叶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广告费用、营销人员工资、服务费等。第五,管理费用,即企业在运行中发生的一些管理事务费用,例如管理人员工资、招待费用、房屋租赁等,当然从大的成本范围讲,除去销售和财务费用,大部分茶叶生产经营环节都应该被纳入到管理成本中来。第六,财务费用,即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贷款手续费等。
2.1存在问题。
随着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但是实际核算中面临的问题依旧突出。首先,核算内容比较混乱,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占据一定比重,但是对于哪些能够纳入到人工成本核算,那些属于管理费用,企业缺乏系统的规定,常常出现会计账目混乱,人工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不符的情况。其次,核算项目设置不合理,存在着一些项目重叠的情况,对于人工成本、运输成本、采购成本等项目的核算缺乏科学性,使得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依据。第三,资料信息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茶叶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成本在生成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使得会计成本核算的推进遇到障碍,甚至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第四,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欠缺,无论是在专业素质上还是职业道德方面均难以胜任成本核算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茶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做出系统规范。
2.2相关对策。
2.2.1转变传统理念,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积极调整会计理念,为成本核算提供科学指导,以推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中,茶叶企业首先要完善生产流程,对成本控制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进行会计分析,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合理的归集与分配;其次,根据会计成本核算理念的指导,制定核算指标,并确定分析流程,管理者在全面了解了茶叶生产成本之后,应根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案,对生产周期中的茶叶生产生产情况进行量化处理,以保证成本核算指标能够有效衡量成本价值,确保成本核算过程的规范化、指标化;第三,对茶叶以及相关产品进行定期盘点,及时清理与生产过程成本核算内容不相符的项目,确保成本投入与实际核算内容匹配;最后,编制茶叶生产经营过程的会计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对茶叶生产成本的变动、产量的变动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更加直观的数据模型呈现出来,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2根据茶叶生产经营特点,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在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应该盲目照搬其他产品经营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设计科学适用的核算方法,以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理念,确保会计成本核算项目对茶叶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覆盖。例如有的茶叶企业拥有自己的种植园,而种植园中不同操作环节的员工工资应被纳入到茶叶成本中来;而对于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则应该将采购过程、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中来。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在转型中逐渐由传统的生产导向型模式向顾客导向型模式转变;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茶叶产品种类以及相关副产品也逐渐增加。为确保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企业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类型进行分别核算,并通过与市场中同类产品的比较,明确生产成本,进而适当调整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2.3注重会计人才培养,强化成本核算意识会计从业人员作为运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落实成本管理措施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对于茶叶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具有直接作用。因此,茶叶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其成本意识,用专业素养为管理者提供完整、可靠的成本核算信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应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会计从业人员单纯具备会计或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局限,从法律、经济、审计、计算机等多方面入手,塑造适合茶叶企业长远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会计人员实现再教育,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条件;完善职业考核,茶叶企业无论是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还是业务考核过程中,都应该利用竞争机制,对会计人才进行科学选拔,利用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意识,明确会计行业特点,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加强会计监督,培养一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专业队伍。
2.2.4完善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为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的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在良好的内部控制中得到体现,并在成本控制失效之后,进行严格追责,这对于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提高茶叶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茶叶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到队伍建设、制度落实等方面应作出系统规定,明确内部控制细节,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对于成本管理实现系统化、程序化控制;其次,注重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失效意味着茶叶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增加,因此,企业内部应针对各环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将成本控制能力作为衡量风险系数的主要标准,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三,完善执行体系,提升控制能力,对于会计成本核算而言,茶叶企业应建立管理流程,按程序操作,提高责任管理意识,避免人为因素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而在执行中实现有效的制约与平衡。
综上所述,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科学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成本管理效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能够推动茶叶企业的的转型与发展。目前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茶叶企业依然存在着会计资料不完整、人员素质不高、核算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究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谋求转型。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1]李丹,贺琛。关于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8(6):49.
成本核算论文篇九
随着人类对环境关注程度的增加,环境因素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各企业把环境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环境会计也因此走入到我们的视野。然而过去狭义的环境成本只包括了产品的制造阶段,而广义上的环境成本还包括产品研发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及服务与处理阶段的环境成本,上述三个阶段构成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本文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系列),现已正式颁布的有8个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有5个,包括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以及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这些标准对企业环境管理做出原则性的框架性规定,对如何达到这些环境规定的要求提供了一种环境管理的指南和模式,但从iso14000系列标准对环境成本问题的阐述可知,这些标准都没有明确企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对环境成本的标准也未作规定,使得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没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关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方案。企业传统成本核算具有一定局限性,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价值耗费进行对象化的数额,在此强调以经济资源为主进行成本核算,而实际上当前很多企业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换来企业利润的增长的,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并未将其考虑进去,因此传统成本核算是不真实的,进而在产品定价上也会出现偏差。具体而言,企业核算的范围有了扩展,扩大到研发以及服务与处理阶段,同时引起成本核算的一系列变化,我们要根据产品所处的阶段不同对其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计量与披露。
二、生命周期基本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最初研发直至消亡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从生产者角度看,一个产品的生产,原材料购进后,经过工厂的制造、加工,形成半成品和产成品,最后包装,经过验收入库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由生产者来完成,可称之为“产品生产周期”或“制造周期”。对整个企业来讲,则要经历创意过程,然后经历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即从产品产生到交付顾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由经营企业来完成,可称之为“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从顾客角度看,自产品购入经过使用磨损直至报废的过程是产品的使用周期,这也是生产者售后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加上研发、制造和营销过程可称之为“顾客产品生命周期”。从社会角度看,任何产品都要经过研发、营销、顾客使用和产品废弃等几个阶段,这一完整的过程又可称之为“社会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可采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其基本思想是对环境成本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立足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对产品设计材料加工、仓储、销售、使用、废弃等各个阶段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费用加以会计处理。
(一)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计量。
对环境成本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亦即指在环境成本确认的基础上,对其业务和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属性,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和最终确认的过程。环境成本的计量问题是困扰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及应用的关键问题,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原理我们可以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些专门的处理方法。
1研究开发阶段。
企业在研究开发阶段就要做好环境预防,对企业环境成本做好事前控制,具体包括: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费用;社会环境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建设、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因此在该阶段,企业可采用差额计量法,即指企业在进行环境投资支出时,根据支出总金额减去没有环境保护功能的投资支出的差额来进行计量,其后的折旧额也按这种差额的折旧进入环境成本。
2生产制造阶段。
企业在此阶段会生产出大量产品,与此同时也会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很多环境问题也产生在此阶段,所以该阶段的环境成本集中在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等方面。对于环境污染专项治理投资成本的计量也属于全额计量的范畴。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可以采用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即将与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污染的治理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计入到各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去。
3服务及处置阶段。
该阶段的环境成本包括产品在使用时对环境造成污染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报废处置时产生的环境成本,这些环境成本我们可以类比产品制造阶段的环境污染专项治理投资成本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分别采用全额计量法和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
(二)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结合生命周期思想分阶段核算的企业环境成本,更能全面考虑其产品在各个阶段的特色,从而提供详细的与环境决策相关的信息。
1研究开发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实质上是一种预算,因为很多产品或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他们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以至最终的处置成本大多是相关领域专家的估计,所使用的只能是近似值运用生命周期预算。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研究开发阶段的成本决定了产品80%的成本,因此该阶段产生一定比例的环境成本,我们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核算,所以我们可设立成本的目标即利用目标成本法对该阶段的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以所能实现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照供应链上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摊目标成本,采用目标成本法能有效降低环境成本,加强产品价格竞争。
2生产制造阶段。
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并向环境排放。由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当这些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超过环境容量的有限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促使企业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环境容量的范围之内,这样就产生了企业在该阶段的环境成本。因此可采用改善成本法对企业在该阶段的环境成本进行前馈型管理,通过预期的成本降低需要来制定产品成本的降低目标,而不是当成本超标已经发生后才做出反应。这样,可以使成本降低压力持续于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
3服务及处置阶段。
产品在售出后开始为消费者服务以及在服务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置,在此阶段会因为产品的品质质量因素不同程度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时的作为企业外部缺陷成本的环境成本也应该由企业考虑,由于这种成本源于产品质量,暂且可利用质量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
(三)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披露。
目前,众多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并没有共同接受和依据的专业标准,环境报告中还缺少比较有效的财务信息,因而环境会计及环境审计都有待发展。鉴于此,提出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会计成本进行不同阶段的披露,在具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环境成本报表及附注。
1研究开发阶段。
由于以上对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计量的研究,在对该阶段的环境信息披露时要反映这两点,将研究开发阶段的所耗费的环境成本在报表中体现,对于成本核算中的目标成本法和成本计量采用的差额计量法和全额计量法在附注进行披露。同时,企业在本阶段为了节约环境成本会研制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也应该进行披露,对外公开。但在公开之前企业应将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将该专利价值写入环境成本报表,这样不仅形成了其自身的无形资产,保护了企业,而且也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生产制造阶段。
对于该阶段的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我们同样结合前面的研究,先把核算计量的实际价值计入环境成本报表,另一方面在附注中披露企业在生产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核算采用的改善成本法和成本计量采用的差额计量和按比例分配计量。报表附注中应披露记入损益的金额,并区分为经营和非经营产生的环境成本,还应按适合企业经营性质和规模的方式进行分析,或按环境问题的类型进行分析,或同时按以上两种方式进行分析。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被判处的罚款以及由于以往环境污染和损害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成本不同,它们不对企业提供任何利益或回报,因而应单独在报表中披露。
3服务与处置阶段。
服务与处置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属于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企业来说并不好确切计量,我们只能采用类比方法,与前两个阶段进行比较来计量,计量的实际价值进入环境成本报表,环境成本的核算计量方法都应在环境成本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个阶段的环境成本也可以按产生的环境问题类型分类,确认的项目类型分为排放污液的处理;废物、废气和空气污染的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理,场地恢复,修复。这些分类我们也应该在环境报表附注中说明,进而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企业在环境成本方面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
摘要: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是确定项目实施的主要依据,如何采用成本核算方法成为重中之重。
由于建筑企业成本计算比较复杂以及考虑间接费用分配问题的特点,作业成本法就成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可行的措施之一。
本文是以lj公司引入并实施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为例,介绍lj公司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过程,分析作业成本法对lj公司在成本核算方面的作用,对这一案例提出相应的成果与启示。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建筑企业。
一、简介。
lj公司及其作业成本法实施案例lj公司主营业务为公路、桥梁施工,这家公司目前的成本核算非常单一,只是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简单的核算,对于成本的准确性把握不够。
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这种简便的算法已经不能满足公司需要,如果不找到一条可行之路,公司的状况只会每况愈下,对于公司的发展目标也会造成阻碍。
因此,企业需要提出一个目标选择,为公司的长远做准备,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能够解决企业目前的困境,精细化的成本核算为公司发展提供帮助。
为了改善lj公司成本核算中资源配置出现的问题,我们以公司桥梁项目为例,并实施作业成本核算体系。
根据lj公司的工程项目的作业特点,桥梁项目单项工程可以分解为基础挖方及回填、结构混凝土工程、桥梁支座和伸缩装置等若干单位工程。
组成单位工程的就是分部工程,桥梁项目的建筑工程可以分解为基础、主体结构和桥面等若干分部工程。
组成分部工程的是分项工程,桥梁项目的钢筋混凝土工程可以分解为模板、钢筋和混凝土等若干分项工程。
下面以lj公司工程项目的土建阶段为例进行wbs分解,分解为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层面工程等四项,wbs分解的最后一级就是各项作业中心,如桥梁项目主体结构阶段的木胶板、钢筋、商砼、灯座、回填土工程等都是土建工程的最后一级(各项作业中心)。
在建筑施工企业,作业中心所耗费资源的成本项目可以分为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外包工程成本、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用等。
确定作业中心库之后,将资源费用按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库,之后就按照作业成本资源动因分配到各个项目上。
分配其他各项费用就是将工程项目从开工到顺利竣工期间发生的各项费用,如措施项目费、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以上费用能够将各自的成本动因分配到工程项目的各个作业中心。
通过以上的各个步骤,我们就可以得到lj公司工程项目每个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最终汇总出工程项目的整体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在lj公司应用的案例分析。
我们按照以上步骤可以进行项目清单计算,该桥梁项目外包人工费节约5494.6万元,机械人工费节约16528万元,工程费用节约15462.1万元,劳保费节约76512万元,与计划相比节约113996.7万元。
这些数据显示了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带来的成效,通过对公司的运营过程的全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不增值作业,保证lj公司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可促进lj公司的成本控制及业绩评价等,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盈利性及对实施成果进行有效的分析。
(一)案例的主要成果。
1、提高资源使用率,改善lj公司的投资发展。
作业成本法将lj公司桥梁项目的各项间接费用能够精确的分配到各个成本中心里,对于各项资源的耗费情况能够深入了解,能够对资源的使用率和降低成本有很大提高。
通过作业成本的实施,减少甚至消除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非正常损失和资源的浪费。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变化,lj公司在增加项目投资的条件下,会改善企业的战略发展。
2、增强lj公司成本的管理。
成本间的分配对于建筑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对于作业中心的划分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进行成本费用的管理。
在以前各部门在对于下一年的预期费用时只是想尽办法向公司申请资源却不考虑资源的具体用途及效率使用率,作业成本法计算得到的这些数据会让管理层对自己的水平进行重新评估。
3、实现精细化的管理。
lj公司在成本管理方面需要一些数据加以支持,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数据的不确定性,进而分析项目的成本,实现了精细化的管理。
通过作业成本项目的实施,使得财务人员在成本方面的知识得到很大提升,使得财会业务从核算型转换为管理型的模式,同时,财务部门人员的.工作也会为公司的管理做出贡献。
(二)案例启示。
1、作业成本法应用需要基础化。
作业成本法需要很坚实的基础作为后盾,不是单一的运作体系,是要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需要公司各部门齐心协力实施,对于企业员工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业务部门需要积极响应,不应懒散,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还需要有相关成本管理制度的规定。
2、作业成本法给公司创造了机遇。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对于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机遇,通过公司成本的控制决策给公司提供作业依据,又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作业成本法在提高公司成本数据准确度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也给公司在标准化的数据上分析结果提供帮助。
3、作业成本法给公司带来了挑战。
首先,现有管理体系已经在lj公司形成了一套特有模式,而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方法需要接受很大的挑战。
它需要全公司各部门间进行协作,任何单一部门是不可能完成的。
其次,成本动因选择的标准不太好界定,界定不好则不能提高产品准确性。
最后,项目成本核算需要庞大的基础数据作支撑,如果数据不完整会直接影响到公司项目成本核算的进程,所以,要求公司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数据管控制度,以达到作业成本法发挥的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孙蕊,工程建设采用作业成本法控制项目成本探讨,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7.
[2]杨世忠,许江波,张丹,作业成本法在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基于某高校成本核算的实例分析,会计研究,2012.4.
[3]王海玲,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企业导报,2012.8.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一
要保证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真实的体现,并且为医院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成本的制定找到准确的费用依据,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医院科室所使用的各项直接或间接的成本费用都计算到成本核算中去,对医院的行政管理费用、科室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并将其纳入科室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此外,科室人员的工资、奖金等薪酬成本,也应该根据其实际状况纳入成本核算之内。总而言之,就是要将在医疗供应、临床医疗以及行政后勤等各项服务过程中的医疗成本都分摊到医院科室的成本之中,保证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完善费用分摊标准。
要解决好医院科室在费用分摊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该从这几方面来加强:一.要完善医院保障服务部门在服务定价方面的成本核算体制,只有首先保证各项医疗资源和服务有一个准确的定价成本核算,才能使其作为间接的管理成本具体分摊到各个科室形成实际的成本核算。二.由政府或相关的社会团体组织牵头,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根据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费用分摊标准,以此来供各家医院进行参考。而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科室的管理费用的分摊,应该按照各科室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相应的`分摊标准。此外,还要按照相应服务的定价标准来对医疗器械维修、洗涤、医疗供应等环节的成本费用分摊,对医院后勤保障部门的生成费用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前期准备调查工作,尝试实行统一管理,减低成本支出。
3.加强医院实物资产的管理。
加强医院实物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也是改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加强对医院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建立专门针对实物资产的实物会计体系,以此来建立比较完善的医院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要定期做好对医院实物资产的使用、存储状况的效果和状态分析,完善实物资产的财务报告,对实物资产的年度成本预算、采购、维修等开支提出具体的建议。资产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的库存状况,及时与医院的实物会计和医疗采购部门进行沟通,保证医院物资的充足,但是要对物资的积压和浪费情况进行预防。二.加强对临床科室对医疗物资的使用管理,针对临床科室对物资的使用状况,制订相应的使用和储备医疗物资的标准,尤其是对临床科室的医疗物资的储备的时间、数量等制订相应的量化标准。三.要加强对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成本知识的宣传,让其在一线的临床医疗实践的过程汇总,能够尽可能地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实物消耗和浪费,以此来降低科室的成本。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二
成本的核算管理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最重要的管理步骤之一,好的成本核算系统除了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支持,同时也可以辅助生产部门确定经济投片量,以及结合生产部门实践状况反馈,督促研发、制程部门或设备部门,不断的从细节中寻找节能降耗的方法,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以mems中试代工平台成本核算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人们认为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因此往往将成本管理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但是,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属于固化成本。大多数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要解决,对已经既成事实的产品设计或生产线进行成本管控,如此成本控制工作做的好坏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如代工企业,特别是工艺已经既定的情况下,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关注制造过程所发生的弹性资源消耗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好的生产控制系统,好的成本核算模型对于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数据汇总分析,促进工艺改进,生产线产品组合以达到降低成本,降低资源耗费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核算可分为事前成本匡算,事后成本核算及复核,是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数据支持。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属于固化成本。所谓固化成本是指因事先做出诸如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等决策从而在未来一定要发生的成本。事实表明,通过经营性成本控制,只能降低少部分的非固化成本,成本降低幅度、余地并不大。只关注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之前,应事先“筑入”成本理念,挖掘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或布局等方面的成本降低空间并进行优化,即对成本实施事前的规划性控制,才能真正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源头控制已经被许多先进的企业,行业的领先者在产业布局时所考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也是对企业领导者及管理团队的战略思维、实战经验乃至知识体系的考验。
(一)准确的成本核算是竞争谈判的重要依据。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情况下,除了产品品质客户服务外,产品定价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还是为企业生存的维持,会采用不同的报价策略,从企业自身层面看,所要引入的产品是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还是填线产品,所使用的定价方法也不同的,而这所有定价行为的背后都需要一个准确的产品成本核算,继而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就成为了焦点,如引入产品作为填线产品,准确的变动成本是必须保证的。
(二)良好的成本核算模型有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
合理确认批次数量,有助于生产投片管理,减低产品成本对于以批量投产的产品,良好的成本核算模型还有助于辅助生产部门,计算出成本最低的批次投片数量,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财务人员也可以结合成本核算模型及与生产管理人员了解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反馈报价所引用的理论成本与实际生产消耗成本的差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际生产过程错综复杂,要准确核算成本需要核算人员了解各种状况,而往往了解状况不懂核算,懂核算的不了解状况。
(二)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成本控制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实际工作中生产部门一般是按照研发部门、制程部门给定的bom操作,很少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也不会很关注成本问题,在不满产的状态下,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就会相应的升高,而此时信息的反馈尤为重要,促使研发或制程改进bom,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一、成本核算人员与研发、制程、生产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第二、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成本核算模型。好的成本核算模型有助于提供多部门数据支持,销售报价、生产管理、供应链物资采购、及财务核算。第三、通过建立模型快速测算产品成本。区分固定与变动成本;测试产品组合以降低成本;进行数据积累便于管理分析产品结构及改进空间;根据预算销量生成主要材料需求表。下面以苏州纳米研究院微纳制造分公司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为例,介绍其成本核算的思路。1.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借鉴标准成本法,即测算出机台标准费率,再按照机台使用的标准工时,计算出产品成本。2.按照公司报价需求计算变动成本。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如主要客户的维持,有时会以变动成本加利润加成的方式,来承接受客户的个别产品订单,又如生产线产能有剩余,选择填线产品,一般也是以变动成本加利润加成进行选择,以抵消部分固定成本,即核算体系的成本结构区分变动、固定成本3.数据积累功能,原料需求测算。由于mems生产管理软件很难直接对接财务erp软件,量价转换基本全部靠后续财务手工计算,甚至物料需求也由生产计划员手工反复转换单位测算而来,耗时耗力容易出错。
1.成本结构分析。成本结构主要由料、工、费三个层面,分别区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部分半变动项目可以做精细的阶梯核算,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也可采用粗略估算计入变动。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区分及统计方法。制造费用按照直接生产设备统计,区分固定、变动项目,如水电气,维保费用可按待机、运行分为固定、变动项目(需要设备部门协助统计,提供直接生产设备的基础数据),再如纯废水、厂务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折旧及日常维护费用等,可以按照fab机台的投影面积分摊作为固定项目,总之能追溯计入设备的变动成本部分都计入变动项目,避免因少统计变动项目,造成决策参考错误,导致公司利益受损。2.制造费用计算方法。制造费用=所耗标准机时*占用机台小时标准费率主要借鉴标准成本法,由机台出发,统计各项费用至机台,即核算机台小时费率(区分变动、固定);根据某产品各工序所使用的机台及消耗的机时,从而计算制造费用。3.材料成本计算方法。材料费由变动成本和间接材料消耗分摊组成,变动成本即直接材料从bom中直接获取,间接材料消耗分摊,即间接材料费(未计入bom部分生产性消耗)按订单量阶梯核算(假设生产耗材4万/月(如指套,口罩、打包带、容量瓶等),估算支持1000片/月,简单估算单片分摊40元。根据企业不同管理需要,也可按照产品耗时比例、所耗工艺数量比例等进行分摊。4.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人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组成。(1)直接人工成本。dl按照人机比分摊。人机比:每人/可控制机台数(如1个人可以同时保证3台机器运行,人机比为:1/3)此时会引用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计算时一般要考虑实际工作时间作为基数。(2)间接人力。idl-生产、供应链、质量,设备维修等人力分摊,有条件的公司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形式进行分配,idl-洁净室保洁人力分摊,按照机台面积比分摊计入机台费率,相对较为合理。
模型构建成功后,可以上传所需产品flow形成产品库,随着bom更新,各费用项目数据的更新,原料价格变动等,均可快速核算产品成本;新产品工艺不断改进快速形成产品报价;根据产品工艺对比,组合投片计划以节约成本;根据生产计划测算原材料采购量,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避免人为差错,以减少企业损失;数据积累比较实际生产投入差异,提供给生产部门、制程部门进行分析,以找出降成本点,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公司利润。
[1]吕振华.浅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20xx(19).
[2]蔡丽霞.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xx(09).
[3]孙疆蕊.零部件供应商的成本管理[j].经济视野,20xx(10).
[4]程明娥.成本会计[j].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三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物流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的出现,由于物流企业的上市,所以国家对于物流的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视,其中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就是最为重视的一项,它是影响着物流能否成功的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它对物流成本的信息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形成有效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才能维持物流企业高速有效的进行。
随着物流企业的迅速崛起,各个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都出现了较大的漏洞,那是由于现如今物流企业对成本核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核算系统,因此造成了物流企业在发展中的重重阻碍,本文通过对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鄙陋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家都有所帮助,让大家都能够充分的理解到如果不能运用正确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会造成物流企业的巨大损失,严重的会阻碍公司在世界上的发展,甚至于使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缓慢。
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中确确实实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导致了企业物流的发展现状。现如今什么管理制度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或者是自己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是自己走向自己设定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至今人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个企业物流只是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有限的理解依据,因此导致了成本核算信息严重的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各种不同的物流信息来说,核算成本的方法也应该各有差异,基于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科学的模式,只会运用传统的核算方法进行工作,在社会进步异常迅速的情况下,传统的方法就太过于狭隘,知识面参透的少,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其次就是邮政物流采用的倒扣法计算成本,这种核算方法不利于真实的信息的核查,因为在许多繁杂的交易任务中,很难条理清楚的找到信息的关键环节,因此造成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在这种方法的利用不当下,还要人为的进行多到程序的逐一排查,找到使得实际总额会有如此大的偏差的原因,这样不但会损耗很大的人力物力,还让讯多的工作人员不能坚守自己主要负责的职位,造成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公司企业的有效的管理。最后就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严重的限制了核算方法的全面的更新,所以在传统的方法引领下,没有办法突出物流成本的核算的重要作用,无法有效的计算成本的有效收益,不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在世界格局变换多端的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时时的观察世界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科技手段,使用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物流界需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技术方法。就是要吸取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在运用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时,首先要注意物流任务中各个领域所涉及的资源,没用的成分就应当在核算中去除,还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那么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比如,计算成本的资费,采用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成本,服务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因对象而有差异的,所以在计算成本前,一定要研究好计算的对象,如果计算对象出现误差,结果就是上面全部的都会毁于一旦,不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浪费国家的资金,因此最好选用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在保障不浪费成本的基础下,使得成本的归属性大大的提高,将浪费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采用新的成本核算的方法,首先就要时常的与国内外保持一定的联系,就是要引进他们的先进的思想,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比性,只是闭关锁国的工作是不可能突破自己的极限的,只有将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的地方去除,新的核算方法就会新鲜出炉,新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符合时代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做到这样物流企业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褒词稳定的地位,如果还是坚持传统核算方法不放弃,那最终也只会被世界所抛弃,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想要物流企业能够获得生存,就要谨遵科学,正确,合理,有效的基本思想理念,才能使得物流企业长久的发展。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总结,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许多弊端,我也浅薄的指出想要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就要先周详的思考出一套详细的成本合算的模式,只有建立出科学有效的模式,才能做出有效的成本核算,就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掌握最先进的思想,摒弃落后的传统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不断地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在进行成本的核算之前,一定要严禁的分析计算成本的对象,不要造成必要的损失,或者是损失大量的人力和劳动力,物流企业想要获得经济的发展作为有效的保障系统,就要积极地做出正确应对,只有做粗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大规模的发展。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四
所谓3r原则,就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其中减量和减物质化的原则主要是对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再利用原则主要是作用在资源使用的环节当中,更加有效的延长产品生产和服务之间的时间长度;再循环也就是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资源化的处理,最后时限资源的二次甚至是多次利用。
(1)减量化原则的影响。减量化原则是指使用更少的资源完成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的目标。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鼓励人们选择一些包装相对比较少的产品或是可循环使用的产品,便于减少消费之后垃圾的产生。减量化原则通常在商品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一方面是尺寸更小,一方面是重量更轻,这样就可以在同等的生产条件下减少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投入。
(2)再利用原则的影响。再利用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再利用原则下,企业应该实行标准化的生产,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营,这也成为了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生产方式会使得企业的包装物可以重复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3)再循环原则的影响。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原级资源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资源化方式,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企业生产产品时,根据再循环原则,企业产生的废料可以重新变成原材料,这样企业在生产同种产品或新产品时,原材料的取得成本就会降低。
2.循环经济对成本变动趋势的影响。
和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在量变和质变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到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物的处理结束,所以商品生产的过程也延伸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上,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研发成本也会呈现出走高的趋势。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当前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工艺上已有了很大的提升,总体的成本正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循环经济对成本核算范围和核算程序的影响。
在以往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一般都是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成本项目按照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类,完成成本核算程序。但是循环经济的模式下生产产品使用的原材料既会成为初始资源,部分会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再生资源,直接材料的加工环节成为了企业内部的再生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再利用,并对企业的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需及时作出调整。
总之,循环经济不是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而是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是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是把资源环境纳入市场核算更加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不但能够很好的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能在促进我国企业在提升经济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起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积极改变成本核算方法来适应这一经济模式,以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同持续发展。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五
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逐步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母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质量成本控制被广泛应用与企业管理,并在应用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管理向成本管理领域渗透的结晶。20世纪70年代西欧各国的企业质量体系中也广泛注重质量成本控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质量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质量成本管理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增强顾客对高质量、低成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考核、分析来评价企业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程序,考核质量成本指标的执行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便改进质量降低成本。
2.质量成本作用。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药品生产除了与传统的生产指导行业的类似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外,药品生产的质量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现代社会中关乎民生及普通百姓健康的重大问题,药品生产质量的安全可靠超过了传统的成本控制的范畴。质量作为企业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在医药生产企业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消费者期待着更高更好的品质,绝对不能容忍低劣的质量。医药生产企业永远不会停止追求药品完美的质量,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对于质量成本的计量和分析变得尤其重要,这与传统意义上成本核算有着巨大的不同。传统行业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外,质量控制成本也在医药生产企业的总成本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企业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核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企业创造的成本。可见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意义上的降低成本和企业追求的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药企的质量成本不属于传统的料工费的核算范畴,但往往这部分成本的核算又是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而必须发生的费用支出,医药生产企业的质量成本如何计量,如何利用质量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显得极为重要。
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目标是从生产药品的质量出发,从客户满意和生产效率两个维度对于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占领市场为企业创造价值。
2.质量成本项目分类。
作为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配合企业相关各个职能部门定义企业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统一记录和核算的口径。原则上按照企业的性质分成:预防成本类,包括质量工作费用,产品评审的费用,质量培训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和质量管理专职人员薪酬;鉴定成本类项目,包括检测试验费,检测设备的折旧,质量审计和信息费用等;内部缺陷成本类,包括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加班成本和事故分析费用等;外部缺陷成本类项目,包括退货损失,索赔费用,诉讼费用,销售损失。以上这四类费用都属于显性质量成本,可以明确计量,又与相关产品直接进行可靠计量。质量成本是管理能力的表现,也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知道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质量成本管理规则》提供的法规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财务部门会根据会计凭证和质量部门成本记账凭证的有关资料,建立质量成本台账,开展质量成本核算,逐月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上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统计,以便了解质量保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公司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按照质量成本项目从生产车间开始进行逐级向上汇总核算,从车间质量成本统计表汇总到全公司质量成本汇总表,通过长期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形成质量成本报告,用来衡量企业特定阶段的质量成本分布的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运用有效手段和措施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减少质量损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从分析四类成本的比例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从而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亦可推进质量改进计划,通过质量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品的发生。
4.质量成本报告。公司在质量成本报表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出公司在生产、销售、仓储和物流等环节的问题:
(1)公司的外用药眼膏系列产品,按照工艺配方投料,理论投料得率在92%左右,公司按照工艺规范操作,正常得率在正常的水平浮动,可是在生产车间,往往到最后批次机器灌装时,产品得率水平会显著下降,只有80%甚至不到。经过分析发现由于原料采用凡士林等凝固性原料,在持续高温的状态下可以正常灌装,但是由于最后阶段,灌装管路的温度无法保持,导致部分原料缓慢凝固在管道中,形成了巨大的原料浪费,这属于内部缺陷质量成本。财务部门通过生产质量报表及时反馈该项内部缺陷的质量成本项目,生产部门会同质检和研发部门,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生产部门提出了进行管路技术改造的要求,通过采取管路上加温的措施,持续保持管路的温度,大大降低原料凝结的可能,直接提高产出。
(2)公司的一主打品种销售,没有随着公司传统销售旺季夏天的到来而出现销售旺季,相反关于该产品的质量投诉屡有发生,销售客服人员通过反馈和沟通,发现这一热销用于皮肤外用的搽剂药水,消费者普遍对于产品的使用方式很不满意,指出该药剂的使用方便程度较类似同类产品有欠缺,公司通过销售部门的质量成本报表也发现这项外部缺陷成本类项目的支出。市场部会同研发部门,通过内包装的调整,改装喷雾头用以改变原有使用棉签的方式。产品的小改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使用的满意程度,产品销售规模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的销售水平。
(3)药品生产的原料按照相关食药监局的监管规定,对于生产用原辅材料需要每批次都需要进行抽检,这样一来该项鉴定成本费用在品控部门的质量成本报表中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采购部门在追求最优经济批量订购上支出的节约,无形中与每批次的鉴定成本抽检费用的增加相互抵消,没有给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优势,公司仓储费用的减少和质检部门抽检费用的增加都在各自部门的质量成本的报表上得以体现,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对管理层的考验。公司通过生产部门合理生产计划的安排,在满足销售的前提上对于车间的生产线进行科学的规划,单批次的连续生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仓储部门和品控部门无需对于订货批次和抽检频率矛盾过多而烦恼。
(4)公司的产品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行政区域,因此对于仓储部门而言,公司对于其质量成本关注的焦点在于货物的运输,一旦物流公司运输的产品在经销商和批发商等客户处遭到退货,这不仅是退货损失,更可能造成销售损失。仓储部门质量报表的长期数据显示,公司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水平较高,该项外部缺陷的质量成本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公司的运输区域较为广阔,承运商会大量选择二次转运方式,这样增加了因为产品破损导致客户拒收的风险。公司仓储部门会同销售部门一起对该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一方面在外包装上进行改进,选择优质外包装材料,包装内部也增加了衬板,增加了抗压水平,使得运输途中的损耗大量降低;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线路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通过销售部门在各个销售区域增加一级经销商的库存容量,尽可能减少直接向二级经销商的转运工作,该项退货损失的支出得到明显的改善。近年来通过对于质量成本的持续跟踪和分类汇总,质量成本的费用支出保持在7%~8%之间。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使产品质量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多。也有助于推进产品质量改进,预防潜在不合格产品发生。还可以拓宽成本管理路径,引入质量成本管理后,对成本实施全过程预防性控制,从而扩大成本管理职能和范围,使成本管理进入新阶段。研究表明,理想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占销售收入的2%~4%,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的巨大空间。作为医药生产企业,质量成本的目标是:消除外部缺陷成本,最小化鉴定成本和内部缺陷成本,有效投资预防成本。同时必须以质量求发展,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医药产品,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六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投入巨资,完成了外延式扩张,随着国家“双一流”工作的积极推进,逐步转入内涵式发展。仅从经济效益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呢?这就涉及到高校的经济效益管理,涉及到高校的收入和学生的教育成本管理,就需要核算学生教育成本。学生教育成本是指学校为培养一定数量和专业的学生所发生的直接用于学生方面的一切开支和耗费。
折合人数;费用分配;教育成本核算。
学校发生的各种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学生教育成本,如离退休人员支出、经营支出、科研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党政管理部门支出等;对于应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购建固定资产支出、购买无形资产支出以及对外投资等,视用途情况以固定资产折旧费或者无形资产摊销的形式分期分批计入有关支出,而那些直接用于学生教学、管理的费用,如各学院发生的人员费用、水电暖费、奖助学金等以及向学生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分配转入的费用计入学生教育成本。下面探讨学生成本费用分配情况。学校各学院管理部门所发生的支出、教学人员费用、教学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学生活动经费等大多属于应计入学生教育成本的间接计入费用,应按一定标准在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一小部分不必经过分配就可以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
教学辅助费用是指教学辅助单位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折旧费、水电暖、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这些费用要在接受服务的单位之间分配,即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分配标准为提供服务时数或接受服务的学院学生数。教学辅助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水电暖中心、实验室、学生公寓、维修中心、学生食堂等,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公共服务。某教学辅助费用分配率=该教学辅助费用总额/各学院学生总数或劳务时数总和某学院应分配的该教学辅助费用=该学院学生生总数(或劳务时数总和)*该教学辅助费用分配率例如,某高校图书馆5月份共发生固定资产折旧费6万元,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用等3万元,水电暖、办公费、差旅费等共计2万元。全校在校生8000人,其中文学院1500人。那么图书馆费用分配率=(60000+30000+0)/8000=13.75(元/人)文学院应分配的图书馆费用=1500*13.75=20625(元)对于水电暖,各教学楼及所有楼层有仪表计量数据的,按实际使用数量和相应的费用单价计算某学院应分配的水电暖费用;没有仪表计量的水电费,按学生人数分配;暖气费按各学院占用的房屋建筑物面积和暖气单价计算,计入有关学院学生教育成本。如果某学院独占一栋教学楼,该教学楼所发生的水电暖费全部直接计入该学院。
公共课主要有中文、数学、政治、外语、体育等,其课时费按各学院接受的公共课时数以及课时平均单价计算分配。例如,5月份文学院向全校学生提供公共课教育20xx课时,其中讲师1000课时,副教授600课时,教授400课时。学校制定了课时费标准,讲师50元/课时,副教授70元/课时,教授100元/课时。其中数学院接受文学院授课300课时。那么课时费共计1000*50+600*70+400*100=132000(元)课时单价132000/20xx=66(元/课时)数学院分配转入的文学院课时费=300*66=19800(元)文学院在计算学生教育成本时,文学院的成本费用总额加上其他学院分配转入的公共课费用,再减去分配转出的公共课费用,即为文学院实际发生的学生教育总成本。
学生教育成本包括各学院为教学、管理学生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教学人员费用、管理人员费用、水电暖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奖助学金以及其他单位分配转入的教学辅助费用等。
(一)人员费用。核算各学院教学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用、课时费以及分配转入的公共课课时费。
(二)折旧费。核算各学院教学用房屋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实验设备、电子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折旧费。
(三)奖助学金。核算学生奖助学金、学生活动费等直接用于学生方面的支出。
(四)管理费。核算各学院用于教学管理方面除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外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用、修缮费、水电暖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分配转入的教学辅助费用等。
对于学院内部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不同类别学生之间(指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按折合人数比例分配;如果学院内部相同类别内部各专业以及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单位成本相差不大,学院内部就不必在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之间分配成本费用,只要计算出某届某类别毕业学生的总成本,再除以相应的毕业学生总数,即可计算出该学院毕业学生的单位成本。某学院某项费用分配率=该学院该项费用总额/该学院学生折合总数该学院某批(种)学生应分配的某项费用=该院系该批(种)折合学生数*该项费用分配率批是指各学院各年级各类别各专业学生人数;种是指各学院各专业学生数。一般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水平相近的同类型高校同类型专业对比,单位教育成本的高低直接体现为高校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单位教育成本越低,经济效益就越好。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地发展,经济大幅增长,科教文卫事业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这些行业带了新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的质量也有了要求,医疗服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大多数企业看中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投资产生了一些技术好的、服务好的新医疗结构,这些机构采用管理方法先进,尤其是在医院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投资,增加了这些医疗机构的竞争力,所以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实行医院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会计与成本一体化核算的方法,现在大多数医院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已经落后于市场上所流行的成本和会计核算的方法,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应该充分的应用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方法,这样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可以更加高效的,调整医疗机构的管理与决策,实时的调整管理措施,做出正确适合市场的决策,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在日常的医疗预防治疗、提供服务以及医院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消耗的物资的成本的核算,医院采取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应医院日常的开销。会计核算是指医院正常的运营所收取的服务费以及药物买卖所收取的费用,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知道医院的盈亏情况。
(二)医院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核算的内容。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就是要医院所发生的每一笔财务往来,要同时满足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和提高医院的效益。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可以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医院的科室管理和后勤管理是分开运营的,一体化可以很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减少灰色地带,两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透明。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就是说,医院的每一项业务往来都同时有会计凭证和成本凭证两种属性,从而保证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致,减少财产的损失。
(一)促进了医院自身的发展。
现在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资金投资,每年都在上升,但是医疗服务的定价是多少却没用合理的依据,成本核算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一目标。成本核算是一种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医院是为人们服务的行业,应该始终坚持低成本,但是又要好的服务质量,而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就能很好的降低医院运行的成本,医院服务成本的减少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服务,同时所花费的资金很少,如此一举三得。
(二)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化质量。
医院会计的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大数据、网络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医院的成本核算、销售和会计核算各个方面。这样就会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使得医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保持医院的竞争力。医院信息化会使得医院的会计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得到提上,真实性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于季度或者年度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归纳,得到企业的盈亏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有效的。这样一来通过数据的显示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财务和经营的真实写照。医院会计信息化的质量提高,这样对于企业管理者做决定,是否利用这一财务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至关重要。
(三)提高了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人员的素质。
在当下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某个企业的名言。医院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人员的素质,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就要求核算人员的必须要有综合的素质,能够处理医院正常财务往来的所有财务信息,医院的成本关系到医院的利益,好的成本核算从业人员可以很好的对于医院的日常运营的成本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出医院日常运营的必须消耗品和可以减少的消耗品,从而控制医院的成本。对于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是将原来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综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医院冗余的机构,提升办事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人员的素质。
综上分析,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会计与成本一体核算的方法,为了提升医院的效率,实行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可以提上医院的工作效率解决问题,本文介绍了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的内容,并且分析了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后对医院产生的积极影响。
[4]罗彦亭.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xx(1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34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