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读后感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4:26:35
汉字之美读后感大全(15篇)
时间:2023-12-03 04:26:35     小编:FS文字使者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深化自己对书中人物、情节和主题的思考。在写读后感时,可以引用书中的片段、对话或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如果你对读后感的写作感到迷茫,或许以下的范文能给你一些方向和灵感。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一

读完了蒋勋老师的《汉字书法之美》,合上书本,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感动了许久,竟有一种读完红楼梦的怅怅与迷离之感。

读完这本书,我对汉字更添了一层敬畏感与亲切感。

那些有趣味有生活烟火气息的书法故事,才是书法本来的面目,政治书法的正襟危坐与森严,书圣们的法帖,也只是生活的平常问候,莫名的有一种亲近之感,突然觉得书法离我很近,像一位嘘寒问暖的好朋友,王羲之的《鸭头帖》、《肚痛帖》,都是与很有生活气息的书信便条而已,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郑重其事正襟危坐。

书法与民间,读到汉朝瓦当上的“千秋万岁”时,我感慨良久,家里在农村,我能感受的到那种质朴与平静的生活中父辈们对上苍深深的祈求,我的父亲、我的母亲、祖父祖母,他们都没有太大的奢求,只希望吃饱穿暖,过平凡幸福的日子;蒋勋说:“这四个字的美,是一种平凡生活的感动”“大部分人生活里的基本愿望其实很简单,希望能平安过日子,希望日子能长长久久过下去。”这只仅仅是一种生活平凡的感动,凝练在最朴实无华的文字中。

蒋勋老师从美学的角度带领我们欣赏了书法的美,书法里面的精神境界与追求,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外在形式的追求;特别是对于卫夫人《破阵图》横竖撇捺点的讲解,我对于书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美”的感悟与启发。

书法与生命的领悟,书法就是在带领我们感悟生命感悟自然,感悟千千万万的生灵。如果能够领悟到书法与自然生命的连接,那么,书法创作自然会更加精进。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二

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

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

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因汉字的统一,尽管也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况,但在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即使走到所谓“天涯海角”可能听不懂当地话,但还可以通过统一的文字来交流!想当初有人想把汉字改造成拼音文字,这就如同要切断我们互相联系的根脉一样了。

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期存在的,小篆和秦隶也是同时期存在的,同一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上就有差别,在小篆和秦隶上也有差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功用不同。金文、小篆都是国家重要典礼、仪式上使用的文字,就必须是端庄、繁复、雍容的,而甲骨文虽然是巫师用来与神灵沟通、隶书是小吏们用来记录行政文书,不能说不重要,但因为每天都要大量使用,为了提高效率,就必须把图像简化,简化到甚至一些甲、骨上刻的字与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没大区别。

纵观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难发现,文字的发展有时在向简化方向发展,而有时又在向繁化方向发展,所以,在汉字的繁简之争中,我到没觉得简化文字有什么特别不对,不过简化的基本思想应该是按意简化,按音简化是容易混淆字意的,无论怎样只要别往拼音文字上靠就好!

蒋勋将“笔阵图”和“永字八法”做了对比,在我看来就是美与技的对比,“笔阵图”是当年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对汉字的基本笔画所做的比喻:

“点”如高峰坠石;

“一”如千里阵云;

“竖”如万岁枯藤;

“撇”如陆断犀象;

“弋”如百钧弩发;

“力”如劲弩筋节;

“辶”如崩浪雷奔;(书法课上,小林老师讲到此,选了《兰亭序》中的“九”字,并且配了那卷起之惊涛骇浪的图片,我觉得更合适)。

截取了《兰亭序》中的前四个字,以上的七个笔画在这四个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让我们好好看看这里面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陆断犀象”“崩浪雷奔”吧!

笔阵图不仅仅在说形象,里面还包含了速度、质感、气势……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是审美的开始”!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学者如何书写这些基本笔画,且很明显是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个则完全是技法和动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这个字,依照书写先后分为八个元素:

“侧”(点),

“勒”(横平),

“努”(竖),

“擢”(钩),

“策”(仰横),

“掠”(长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当年的孩子在被传授“永字八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来,孩子相较于成人,动作协调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这么复杂的动作来形容每个笔画,让孩子理解得多费劲呢?相比之下,难道不是对自然的感受更为重要吗?书圣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定得益于卫夫人当年为他在心中打开了无比开阔的气象!

就象蒋勋所说:“笔阵图更看重在线条联结通向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觉,更侧重美学教育,而‘永字八法’则是侧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闭目掩卷,我的心里愈加清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书法?那就是:通过写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三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以其独特的美学情怀,讲述汉字书法渊源流长的历史故事,用文字编织成画面,带我们走进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光长廊。

《汉字书法之美》全书用很大篇幅介绍汉字书法的历史,但又无处不在谈汉字书法的美学,堪称“历代书法审美指南”,将汉隶水平线条的“波磔”与中国建筑张扬起翘的飞檐相媲美,分析王羲之《兰亭集序》所呈现的行书的“即兴与自在”,对比碑与帖的“厚重与飘逸”,探究从行草到狂草的“平正与险绝”,阐释唐楷的“法度与庄严”,描摹宋代书法的“意境与个性”,解说元明书法与文人画的“形式与表现”,玩味清代书法走向民间的“古朴与拙趣”。

有人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是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时代,世界运转的步伐日新月异,将我们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中,互联网、手机、微信,不断更新自己的装备,眼花缭乱地去接触新的事物,奋力奔跑却追不上那些变化,暮然回首,发现一路走来,像个孩子一样,丢西瓜捡玉米,丢玉米捡芝麻,最不该丢失的就是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

这个世界变化再快,根基却始终深植在传统文化中,厚厚积淀的文化土壤是我们永恒的宝库。校园里的学生开始重新学习《三字经》、《千字文》,朗朗书声中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复苏,《中华诗词大会》、《朗读者》一档档火热起来的文化类型节目唤醒人们对经典的热爱,提醒我们真正应该抓牢的是什么。而《汉字书法之美》是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读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感受文字的魅力与力量,会在内心深处引发一种对历史文化的景仰崇拜。正如蒋勋所说,“汉字书写是强大的信仰”,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汉字是我们与知识沟通的桥梁,在与汉字的相识相伴相知中,我们得以了解大千世界,学习生活及处世的智慧;而汉字书法是记载汉字的历史,将汉字本身活灵活现具象到我们面前,渗入到我们的血液中,在书法中,让浮躁的身心静下来,体会人生的美好。蒋勋说,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每一个人都应该将这场修行进行到底。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四

写给每个中国人的书法美学,其实是非常好有趣的视觉的练习,怎能不喜欢上练字呢、李斯、“书法美学”,是身体的运动!

所以现在看到蒋勋写“感知教育”那一章,高峰坠石,讲横、对称、毛笔;讲“竖”,是做人处事的学习。平衡、秦隶、互动!从九宫格开始讲起:书法是呼吸,第一课,是生活现实里的记忆、石鼓、象形,是安定保佑的力量。这本书、“感知教育”、仓颉,全书分四大部分,配的那幅照片,万岁枯藤……走字底、简册”这些专题。文字编织成画面,看了这本书我深深的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配的那些美丽的照片,真是讲得太美了、绳结:“汉字演变”、虚实,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也就是“一”,把书法还原到最基本的机构、金文,是性情的表达。还有,是崩浪雷奔、甲篆入隶,如第一部分“汉字演变”就包括“结绳,讲“点”,如此生动如此形象。然后接下去用每一课讲一个笔画,是养生、甲骨,真是我所能想像到最棒的教导孩子进入书法美学的“秘籍”,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汉字与现代”,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书里蒋勋说,有趣有趣,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唤醒每个中国人的书写记忆,担得起如此美誉在别人的介绍下我读了《汉字书法之美》这本书,是还原到初写自己名字时的认真……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最后来一个关于“点”的传说。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五

这不是一本论述汉字之美的学术集,也不是毛笔书法教科书。随意翻书页,心中有喜悦,普蓝色的字偏安于一侧,另一边配图、配帖,大多时候只是空着,这样的“留白”显得妥妥当当,让人有“随心不逾规”的安宁。

我第一次读蒋勋的书,封底上印着一段话:“汉字书写,对于我,像一种修行。我希望能像古代洞窟里抄写经文的人,把一部《法华经》一字一字写好,像最初写自己的名字一样慎重端正。我不断回响起父亲握着我的手书写的岁月,那些简单的“上”、“大”、“人”,也是我的手被父亲的手握着,一起完成的最美丽的书法。”这大概是练字儿童的共同记忆——小时候家中的缝纫机铺上毛毯就是书桌,母亲为我叠好黄色毛边纸,我则拖拖拉拉地调墨水,翻开字帖,端坐练字。

最怕“悬针竖”,收笔时总是太粗,这时母亲便起身握着我拿笔的手,轻轻抬起,要我记得运笔时的力度,对于拿笔不稳的小朋友,又有什么“力度”可言呢?但是小朋友觉得那些字“美”,繁体字比简体字“美”,毛笔字比印刷字“美”,洗笔时墨汁在水中如丝般徐徐散开“好美”。

“汉字基本功能在传达和沟通,实用在先,审美在后”,不过蒋勋从汉隶的蚕头燕尾说起到走向民间的清代书法,每一章每一页告诉读者在实用之外,如何审美;审美之时,又不可不体会书法家的性情。我自幼习颜体,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蒋勋对此的评价是“楷、行、草交互错杂,变化万千、虚如青烟、实如巨山、动静之间、神奇莫测、如同一首完美的交响曲”,他认为“面对第一手书法家书写的墨迹真本,才可能领略书法随情绪流转的绝美经验。”此话不虚,《祭侄文稿》整篇用力用墨跌宕起伏、变化多端,将情绪时而平复时而忧伤,时而感慨时而压抑表达得淋漓尽致。

所以,我一直留恋用笔书写的感觉。给心爱的人写一封情书,字浅情深,不需要华丽语言和美丽词藻,一笔一划记录着书写时的忐忑与期待,甜蜜与忧伤。儿时羡慕可以习《曹全碑》的女孩,而我却只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临摹《颜勤礼碑》、《自身告书》、《麻姑仙坛记》。如今,明白了“写字与做人处事连在一起”,不安分的孩童应该多习厚重博大的颜体,含蓄腼腆的孩子需要“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在书法练习中,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书法的美,一直是与生命相同的。通过书法,完成了感知世界的一切现象的能力,这才是书法美学的意义。”“撇”好似风中竹叶,“走之”如海浪涌来,“点”是悬崖落石,“横”像远方的地平线……“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和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家中还挂着十几岁时的习作——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陶弘景答谢中书)。我们执毛笔蘸墨汁写古诗装裱,古人呢?魏晋文人的“帖”,是日常的书信,是简单的问候——“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可多得”——这是王羲之的《奉橘帖》,赠送三百个橘子时附带的便条。蒋勋说:“成为名帖,是因为书法。小小纸片上盖满大大小小帝王收藏印记,容易让人忽略了文字简单到一清如水,叙述的事情也简单到一清如水,似乎偷偷暗笑,不知道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有那么多悲愤抱怨痛苦,浓眉深锁,嘴角向下。

帖把天下兴亡的重责大任,四两拨千斤地轻轻转回到生活现实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帖有一点调皮,有一点小小得意,有一点百无聊赖的茫然或虚无,不想长篇大论议论是非,只是想回来做真实的自己。帖要逃逸,要飞扬,要从虚假概念的世俗礼教里解放自己。”我读到这段话,则想起母亲清晨在笔记本电脑上的一张留言:“女儿:妈妈去山上锻炼,早饭已买,面包在饭桌上。”最美的字,最熟悉的字,最温暖的关爱——书写,果然与生活相通,因此,也最值得敬重。

如今,很少提笔练字,偶尔在奶奶所念的经文上写祈福的话,诸如“供奉三官大帝保佑……”之类。民间敬重汉字,写过字的纸都要在“惜字亭”中焚烧——听上去,像个古老的传说。我常常想“见字如面”这么美好的词在往后的岁月里会不会消逝?互联网时代,快捷的电脑打字取代书写,“无纸化”浪潮之后,再有灵性的水墨汉字也要叹息。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六

自从读过《桥》这篇文章,我第一次体会到这平凡的桥原来也可以那样伟大,是这般地忠于职守,这般地坚强!

从“说它是桥,其实也只是三块长长的条石,架在五六米的桥河上。它那样粗陋,那样憨厚,不加任何修饰,不讲技巧。”中看出桥是那么的朴素,结构又是那么的简单。又从“我们村的男女进城,对岸村落的孩子上学,都安稳的踏过石桥,如履平地,没了艰辛。”中看到了桥对人们的贡献极大,却毫无怨言,仍然在为大家默默贡献着-----直到“死”。

“坍塌以后,代之以堤,到后来农村格田成方,小石桥连影子也没有了。此后,没有谁记起它、提起它,要知道,它一直是连名字也没有。”

是的,桥没有名字,但它从来不会为这个而感到遗憾,因为它至少为人们贡献过。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桥有心、有灵魂、可以思考,那么它在地下一定会感到很开心,因为它为人们奉献了自己的一切,非常尽职地奉献了,尽管没有人会想起它,也没有人会记起它。但它知道------是人类创造了它,它应当尽职地为人类服务,心甘情愿为他们奉献,即使有一天它倒下了,也毫无怨言。这些都只因为它为人们贡献过,它快乐过、幸福过。

同样,在作者笔下的祖母也如桥一样穿着朴素,而且也同样没有正规的名字,在家里默默地工作着,贡献着,直到死。虽然她没有做过一件大事,没有说过一句让人牢记的话。同样她与那些劳动者一样,专门趴下身子为后人铺路的。

其实我想这样像桥一样的人几乎在每个家庭都有一个--------她就是母亲。

我知道,人生来就是学习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为社会做贡献的。就像我知道一匹马生来就是跑的,一座桥生来就是驮的。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七

买蒋勋的《汉字书法之美》,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碰到了好久没有看到的同学,他是语文专业的博士生,现在也很我一样做初中语文教师,一有机会,我就向他咨询又读了什么书,他向我推荐了《汉字书法之美》。

我马上在当当网下了订单,并且给他回复说:“向我这样臭字,很需要看这样的书。”我的同学发过一句话:“距离生活还是很远,不过你读后一定会爱上汉字的。”

真的是这样,一边读完说实在的我还不能一一细数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

不过仅看那些图片,都让人流连忘返,仅是抚摸那书的质感,都让人回味。

在这一个月的零散阅读里它给我触动人心的美丽与惊喜。

作者以他独特的美学情怀,述说动人的汉字书法故事。文字编织成画面,我们走进了那古老却又现代的汉字时间光廊,东方书写的敬意与喜悦,就在你我的指间心中!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八

看来《桥之美》这篇文章之后让我有了很深得一会,让我对桥有了更溶厚的兴趣,五冠中的文章写得唯妙唯肖,生龙活虎,让我看了仿佛桥就在我的面前。

文章中,从视角中,我体会到了,江南乡间石桥头的细柳飘丝,以及南京大江大桥犹x一道直线,美丽动人之景,我相信这些地方去了一定让每一个人留恋忘返!

文章中,写到矛盾故乡写镇子上得“芦苇林”,让我很惊讶。芦苇居然会多到呈密不透风的情况,我觉得很惊讶!可是在每一石桥旁,却没了呢些多的吓人的芦苇了,他们仿佛在做一次深呼吸似的。

文章中,作者为了画一些座桥多次爬上高峰,作者不畏艰辛,只为画一座桥,这讲无懈可击的顽强精神,深深感动了我,让我感到非常伟大。

作者那伟大的精神深深鼓舞着我,让我皮不急待去学习作者呢伟大,不畏艰辛,顽强不屈的精神。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仅......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九

4月23日,备受关注的“2018年度中国好书”评选结果揭晓。62本图书从全国约50万种图书中脱颖而出,入围“2018年度中国好书”,其中少儿类图书仅9本。青岛出版社出版的《我们的汉字——任溶溶写给孩子的汉字书》一书入围“2018年度中国好书”榜单。

《中国好书》盛典是在中宣部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年度优秀图书颁奖典礼,以“为好书找读者,为读者找好书”为宗旨,迄今已经举办6届,已成为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品牌,也是出版界、文化界的一项盛事。

《我们的汉字》的创作者是著名的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先生。这是耄耋之年的任溶溶先生写给小朋友的一本汉字书,也是一本让小朋友读得开心的汉字书。在一些小朋友眼里,汉字难学、难记、难写,关于汉字的知识更是难懂。其实每一个汉字背后都有故事,关于汉字的起源、造字法以及发展演变也是非常有趣的。任溶溶老先生用自己广博的知识与见解,深入浅出地讲述我们的汉字,从汉字书写到招牌文化,从字词发音到文学技巧,从甲骨文到历史知识,同时他还带领孩子在语言的国度里旅行,了解世界各国文字的共性和个性,从而发现汉字的神秘与独特,启发孩子寻找汉字“为什么”的答案。

这不仅是一本汉字之书,也是一本文化之书。任溶溶先生用国际化的视野,幽默的语言,将汉字知识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汉字文化流淌入每个孩子的血液中。而这也正是这本书的.魅力所在,一本专门为孩子写的书,同时俘获了众多家长的心。

《我们的汉字》自2018年11月出版以来,已斩获多个奖项,入选“2018年中国好书11月榜单”,荣获由新阅读研究院组织评选的2018年度中国童书榜最佳童书奖、100佳童书奖,入选《中国教育报》2018年度致敬童书20强,入选《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年度影响力图书75强等。

近年来,青岛出版集团发力少儿出版,先后策划推出了《学会爱自己》《致未来的你》《有故事的汉字》《少年读史记》等广受读者好评的精品力作,收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大众最喜爱的50种图书”等一系列重要出版荣誉。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十

读了《汉字王国》一书后,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汉字,并且也对汉字有了新一步的认识,它们不再是作业上那些零七八碎、毫无生机的汉字,它们是附有有生机的,附有不同魅力的汉字。

这本书的作者——林西莉,他并不是一个中国人,她来自瑞典。身为一个外国人,竟然能那么了解中国,并且能绘制一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这并非每个人中国人都能做到。一个小小的汉字,蕴含着极大的秘密。一个圆,一个点,生动地刻画了太阳的样子,从而渐渐地演变成“日”字。一个“美”字说明了一只羊又大又肥,我们可以想成一只羊只要肥大,不管是外观还是味道,看起来,吃起来都很美。

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到正式的楷书,每一个汉字都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从以前的象形文字变成了现在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它们从只有一只头的牛,变成了如今的“牛”;从一整只狗的身体变成了和“狗”字没有丝毫相似之处的“犬”字;连一个个标点符号也是中国人的骄傲。

让我们吸取传统文化的营养,丰富专业的知识,去更加了解中国汉字文化的美2,去感受中国汉字的精髓。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十一

前几天,老师带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我通过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汉字内容之后,我收获了汉字的由来和一笔一画和汉字的历史。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点值万金,把乌鲁木齐写错为鸟鲁木齐,就一笔之差,没了18万的塑料袋,整整1000卷10吨原是一堆钱,正是一笔之差把1000卷10吨的塑料袋变成一堆废纸。

告诉我们写字要规范,千万不要写错别字,否则后果很严重,可能你写少了一笔,你就上不了高(4)。比如:鱼具不要写成“鱼俱”,金钥匙不要写成“今要是”。如果你看到街头小卖铺有写了错别字,你要提醒他不要再写错别字,如果他再写错别字,你再说:“你被警察看到了,就会有严重的后果。不要再写错别字了。

在这课一点值万金,我明白了写错别字是不对的,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写错别字,中国的汉字永远是纯洁的!”遨游汉字王国“的学习收获。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十二

因为我很喜欢看书,所以妈妈总是不间断地给我买各种各样的书。这学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汉字的故事》,说真的,一开始我对这个书名不来电,可是当我静下心来看第一个故事开始,就被书中的故事所吸引了,居然一口气把整本书看完了。

接下来我就来讲讲其中一个故事:仓颉造字的'故事。讲的是一位有心的官员,在工作当中需要记录牲口和食物的数量,因为数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一直用的记忆法行不通了。于是他绞尽脑汁,想到了打结法,这个方法的确给计数工作带来了便捷。接着又改进用挂贝壳法,再后来在一次狩猎中得到了启发,开始用脚印来分开记数。因为这个细心的仓颉对生活的用心,并且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不会因为工作量的增加而抱怨,而是不断地想尽办法,让工作办得简单,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便捷,因此得到了黄帝的嘉奖,和人们的爱戴,一下子出了名。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仓颉出名后,他就变得骄傲起来,做事变得马虎,还目中无人。黄帝不能看着他堕落下去,于是派了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去点醒他。还好仓颉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他意识到自已的粗心,误导了大家,铸成大错,立马诚心道歉。之后,也从行动上改进自己,在每造一个字时都会反复推敲,以免再出现差错。

这里也让我联想到了自己,其实在很多作业中,觉得难的屈指可数,可是错误却数不过来,不是题看错了,就是字写错了,这些就如同仓颉,觉得题简单,一骄傲粗心病就犯了。如果我也能像他一样,每次做题也都能反复推敲,相信错误率一定会降低的!

小小故事,道理多,我想这应该就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十三

1.

读了《我爱汉字 》,我感觉汉字是多么奇妙。一个有名的韩国人说:“中国的汉字真是奥妙无穷,少了一笔就变成了另一个字。”美国总统曾经说:“中国的文字是世界上最最难的,如果可以重新来,我希望当一个中国人(有所简短)!”街头的错别字,是我们无法避免的,只是摆摊的人文化太低,他们就想反正我们也不会注意,而且现在补救也来不及了,便写了。

我们小时候要努力学习,长大了好用汉字认识更多的知识!

2.

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谱出一曲曲动人的汉字之歌;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渓,流过笔尖,顿时,一篇佳作跃然纸上。汉字,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字!

汉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头的广告牌上,眼前的书籍上?都有汉字的足迹。

我爱读书,我爱写作,我更爱中国的汉字!如果没有汉字,这一切又从何谈起?

从小,我就与汉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绘书上,汉字向我招手,在《格林童话》中,汉字拉着我的手,为我诉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知识上,汉字告诉我一个个世界奇观,对我讲述一个个科普知识,开扩我的眼界,为我的大脑“充电”。

如今,我喜欢上了写作,汉字好像我的兵将,乖乖地听我调遣,构成一篇篇佳作,我爱你汉字!

汉字那悠久的历史也让我着迷,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小篆,隶书、草书,从草书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行书、汉字每前进一步,都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心血,汉字是中华人民、是龙的传人凝聚的核心!

每当看到熟悉的汉字,我赖以交流沟通的汉字,脑海里就会浮现着这样的句子,“中华汉字,生动形象。传播文明,盖世无双。

连缀成句,顿挫抑扬。书法字体,各具特长?”这些片段在我脑海里久久回荡。

3.

汉字,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是先人一代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神奇的字体。

每个汉字都由横竖撇捺这些简简单单的笔画组成,却有着自己的情感。瞧瞧它们吧,你会感受到他们独特的性格。

当你用笔写出一个个生动的汉字时,一定会感叹汉字的'奇妙。它就如一位技术精湛的魔术师,时而轻如鸿毛,时而重如泰山,时而飘若游丝,时而娇若惊鸿。

汉字,它们像一个个充满灵气的小精灵,在纸上跳着欢快的舞蹈,姿态是那么的优美,那么的迷人,我每次都会陶醉在这美好的境界之中。

别看每个字都是那么平凡,那么普通,其实它们都深藏不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思想。

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来历、字义……若是碰上什么烦恼,坐下来听一段优美的散文,脑海里似乎跳动着一个个汉字精灵,不停地上下飞舞,在四周萦绕,等他们彻底小诗时烦恼顿释,如释重负。

每个汉字都经历了一段不可猜测的道路,才能流传到现在。

它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作,是中国民族的光辉荣誉。汉字使我们中国的文化更上一层楼。

当我听到“汉字”这个词时,不禁肃然起敬。汉字!我真想对你说:“我爱你!“。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十四

《被委屈的汉字》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的最新作品,是一本以汉字为主题创作的传统文化读物,一共讲述了18个趣味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故事四。

古时候,一个小媳妇的丈夫出远门很久却没有任何消息,这个小媳妇就去算命先生那里测字,先测了一个“佳”字。算命先生认为这个字不太妙,因为“佳”字的右半边是两个“土”,可能小媳妇的丈夫已经死了。小媳妇哭着找到方关成。审时度势、心灵嘴巧的方关成了解了情况以后,告诉她,“佳”字的“单人旁”是站着的一个人,“圭”是两个土,也就是山清水秀的意思,说明这个字寓意很好,让小媳妇尽管放心。

这个故事说明汉字的.意义非凡,把一个字拆开或重新组合,就可以解释出各种各样的意思。我不由得想到了历史上另外一个关于汉字的有趣故事。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夏天天气特别热,大学士纪晓岚在南书房工作,觉得闷热无比,便脱去上衣,光着膀子整理书籍。可是这时,乾隆皇帝突然来巡视。纪晓岚因为找不到衣服,就躲到桌子下面,等了半天,也不知乾隆皇帝有没有离开,便小声地嘀咕:“怎么这个老头子还不走?”恰巧这句话,被乾隆听到了,于是就把纪晓岚从桌子下面揪出来,让他说个明白。要知道,在古代,称呼皇帝为老头子可是要犯杀头之罪的。纪晓岚不愧是大学士,他稍微沉思片刻,便自信地解释说:“万寿无疆,为老;顶天立地,为头;经腹满纶,为子。所以才说您是老头子。”乾隆听了,也不得不佩服纪晓岚的才学,只好哈哈一笑,不再责罚纪晓岚。

通过这两则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同样的字和词,就看你怎么分析它,怎么解释它。博大精深的汉字,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去研究它。

汉字之美读后感篇十五

这应该算是本人很期待的一本新作小说,据说好像刚发售就告罄,人气也挺高的。这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一部妹控小说,虽然我不是妹控,但是听着书名就觉得很有趣。所以最近通宵读完了这本书的第一卷,看完后的第一感想是: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故事主要内容讲述的就是23世纪日本已经被萌文化侵蚀,二次元首相成了日本元首,萌系妹系文学成为了"正统派"文学,汉字则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起因则是因为一部小说《想给哥哥生宝宝》的横空出世。在这种背景下,立志成为作家却不懂汉字的高中生男主角某一天和懂汉字的妹妹一起去拜访一位创造了20个金发傲娇义妹的"文坛泰斗",故事也由此开始。

这小说本身应该算是一部很电波的小说,跟我先前预想的故事内容差太多了,而且吐槽点和neta也是非常的多。这小说的立意我觉得还是非常不错的,并不靠说教,而是用一种非常轻松的口吻去讽刺了萌肉妹系作品,虽然这小说本身就算是一部妹作。小说本身还有各种超展开,莫名其妙的穿越,已经70多岁的老人变成了一个小女孩,还有"正统派"文学的写法,奇怪的'23世纪,各种令人无语和汗颜,想吐槽但吐槽点太多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与平坂读老师的风格有点像。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小说的,看来很符合我的电波啊,故事内容真的是非常有趣有意思,可以让人从头笑到尾,皆村春树老师的插画也非常漂亮。故事最后未来改变,一行人准备再次回到过去一探究竟,会不会和那个改变世界的罪魁祸首见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剧情,真的是令人期待啊。

总之,这么有爱的小说,强烈期待下一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117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