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水洞沟导游词 本溪水洞导游词(大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1:34:04
2023年水洞沟导游词 本溪水洞导游词(大全13篇)
时间:2023-12-03 01:34:04     小编:曼珠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水洞沟导游词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通往水洞的码头,千余平方米的水面,宛如一幽静别致的“港湾”,灯光所及,水中游船、洞中石景倒映其中,使人如入仙境。从护岸石阶拾级而下,通过长廊从码头上船,即可畅游水洞。

水洞全长5800米,现已开发2800米,面积3.6万平方米,空间40余万立方米,最开阔处高38米,宽70米。大厅正面有1000多平方米的水面,有码头可同时停泊游船40艘,泛舟则可畅游水洞,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飞瀑之美,然后,你不得不惊叹:"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

洞内空气通畅,水流终年不竭,每昼夜流量1.4万吨,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7米,洞内恒温12℃.河道曲折婉蜒,河水清澈见底,洞内分“三峡”、“七宫”、“九弯”,故名“九曲银河”。水域沿洞体展开,纵深达2.3公里,而且时阔时狭,迂回曲折,洞内钟乳石、石笋与石柱多从裂隙攒拥而出,不假雕饰即形成各种物象。这些物象光怪陆离,极具观赏性。

从码头乘游艇向里行,可依次欣赏飞泉迎客、宝瓶口、海潮、宝莲灯、群猴、福寿星、玉米塔、宝鼎、仙丹石、龙角岩、剑群、麒麟岩、瀑布、独角犀、春笋、垂幕、三塔、斜塔、玉象、倚天长剑、孔雀岩、雪山等奇景。它们维妙维肖,形象逼真。

特别是玉米塔、玉象和雪山三景,更是名实相符,几可乱真。银河两岸钟乳林立,石笋如画,千姿百态,光怪陆离,洞顶空窿钟乳高悬,晶莹斑斓,神趣盎然,沿河景点达100余处,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泛舟其中,如临仙境,这是水与石浑然天成的神秘洞穴,是迄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长可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

水洞沟导游词篇二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银河洞"。是一个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总长5km。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为2438.4m,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 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水上游览洞穴之一。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览本溪水洞不仅可以饱览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梦幻般的美景,同时您还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洞穴科学方面的知识。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南联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为那里的地貌景观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此后,凡是美好现象都称其为"喀斯特"。研究这一对象的科学就叫"喀斯特学及洞穴学。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由于水的长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世界上最长的岩溶洞穴是美国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该洞从1802年始勘测,历经180年才查清其长度为550km。

我国最长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腾龙洞,长度为39.5km。

由于岩溶洞穴景观奇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已有200多个岩溶洞穴开发建设成为游览洞穴,供游人参观游览。其中,浙江的瑶琳洞、河南的鸡冠洞、广东的蟠龙洞、四川的芙蓉洞、贵州的织金洞、广西的冠岩、北京的石花洞和辽宁的本溪水洞......他们在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在不同阶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学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学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终年流淌不竭,每昼夜流量可达五千万立方米。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呢?通过示踪试验以及同位素水文学的研究,现已证实其水的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汤河水的直接补给;二是来源于汤河河床覆盖层下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三是来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这三部分的水汇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别从银波洞(东支洞)蟠龙洞(西支洞—潜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银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从洞到源头长度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达7m,水温保持在7-12℃,据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证实其水质为优质饮用水。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说他所见过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砾石沉积物,怎么水洞暗河却不见砂和砾石的踪影。只有一种灰色的粉砂质粘土沉积呢!他认为暗河河床没有砾石沉积物,这是本溪水洞的奥秘之一。使他从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特别的关注,后经研究结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没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汤河水的补给为"集中流入"式,则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存在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会有砂、砾石沉积的堆积了。因为下游段仅有粉砂质粘土沉积物的事实,说明汤河补给区内的河床和岸边,都不会有被冲积层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为一条岩溶地下河道来说,水洞的发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层中的火成岩——脉岩的干扰与阻隔,好似一堵脉岩高墙筑成的筛子一般,不准砂、砾石通过。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极缓,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砾石搬运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续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从源头洞到汤河入渗点这段长约3km的尚待开发的暗洞。

各位朋友!当您乘着游船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进发时,您会被神话般的奇异景色所陶醉。

现在我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个奥秘。这还是前面所提到过的那位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时提出的问题。" 水洞洞口的规模为什么这么大?这也是他在国内外所见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处。一般来讲,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较大,出水口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这当然是个迷了。

经过1996年对本溪水洞的科学研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圆满地解释。原来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侧向侵蚀作用将水洞"侧蚀掉"其间的一段,这一般长度大约800m。因为太子河属于古老的上层遗留河,平面形态呈蛇曲状,所以它的侵蚀作用的能力特别强,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拦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约800m远处的燕丹亭下,有一个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没,这个水下洞穴原本应与水洞相连,由于太子河的侧蚀作用吃掉了这一段,使水洞成为断头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间一部分,所以洞口就显得非常大,高达5.75m。

关于水洞暗河不见较大入水洞口的解释,根据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补给是以地表水汤河为主,属于"侧向输入"类型暗河。但我国南方的侧向输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层的点状灌入式补给。因而有极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就是有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虽获汤河补给,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渗式,因而没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也就没有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这一特异现象,为"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理论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渗式的侧向输入类型"。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

本溪水洞正处于中期阶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发育阶段。而洞中西侧的旱洞已进入晚期的化石洞阶段,而洞口东侧的银波洞则仍处于早期的充水洞发育阶段。

水洞发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汤河水的入渗水流在进入"汤河——太子河间地段呈条带分布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较厚的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层,是不透水层,受其影响而使岩溶水集中运动。在裂隙潜流条件下的岩渗作用应以溶蚀为主。此时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续到距今约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雏形。水洞历经了全充水之后,不断扩大洞道,特别是太子河的不断下切和排泄基础面的不断降低,加上古气候的影响,在距今约20-30万年时,水洞进入了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水位洞穴"阶段,形成了暗河。当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节性地脱离全充水状态之后,在地层平缓、岩性软弱、机构破碎强烈的地段就产生了崩塌作用,从而使洞体的空间迅速增大,其洞顶的高度可达32m,是含水层地下水位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在距今大约12-14万年之间,长期排水的主洞口脱离了水流而成为干洞口。今日的旱洞发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间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质粘土冲积层,并堵塞了洞穴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续下降的驱动,使水洞东侧的银波洞成为新的排泄口,西侧的旱洞成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来,洞口西侧的旱洞形成地下潜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蚀岸边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万年来,水洞次生化学沉积作用在洞穴入渗相对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许多石钟乳、钙板和壁流石类的沉积物。

水洞的年龄

关于水洞的形成年代有过多种说法或推测: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约几亿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约几千万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约数百万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约亿万年等等不同的推测。

其实水洞的形成年代并没有那么久远,据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经准确地告诉我们,水洞开始发育于距今40-5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经过裂隙充水和洞道扩大,形成了水洞的雏形。

当您游览了水洞之后,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简要地向您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据1996年最新的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个基本有利条件:一是水洞发育在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当中,该石灰岩层是可溶性岩层,它呈条带状分布在太子河和汤河的河间地带。二是这里的断层、常理裂隙特别发育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断裂构造。其中东西向的f1 断层几乎与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断裂构造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地下水在其中运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动的水,是由汤河水补给的,它具有很强的溶蚀能力。

由于上述条件并存于水洞地区,汤河水在石灰岩层里流动,经过几十万年的溶蚀、崩塌作用,最终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学沉积

当洞穴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脱离了地下水位后,它就接受地表渗流水的作用。其渗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运移的过程中发生了碳酸化反应。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碳酸钙反应结果,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它便随渗流水继续往下渗透。这样裂隙不断被溶蚀而加大。如果这种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又称岩溶水)从洞穴的洞顶或侧壁上的裂隙渗出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其部分水份蒸发,结果重新在洞顶或侧壁形成碳酸钙结晶,这即是次生化学沉积物。

从洞顶向下生长的,呈钟乳状或圆锥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钟乳"在地面从下往上长的呈笋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的称为石柱。在侧壁上形成的形状如帏幕一样的称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较为简单。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别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顶、洞壁和河岸两侧平台上所形成的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坝、钙板和石花等等。

它们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积,形成的滴石类和流石类,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积而成的。

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

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

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这是一根歪斜的石笋。这根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据测定,这根石笋高3.5m,生长年龄在距今7.97万年至2.79万年之间,经历了5.18万年,其生长速度为每4年长6.76cm。

6、钟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竖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层冲走,使石柱悬挂在洞顶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

9、悬石盘:底盘呈水平状盖板,中心有后生的鹅管,边缘有裙状流石或石钟乳。它们原来是小型石柱,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其底盘盖立台面土层上。后因地下河水将其基座上土层冲刷掉,使带有底盘的小石柱悬空而得此名。

10、北极宫:是洞中最大的一个呈厅堂状的洞道,高32m,宽50m,面积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伟的洞道主要是由于洞顶的岩层块状崩塌,使洞体空间增大所致。

11、"昆仑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队式堆状石笋,它的形成主要受脉岩的影响。

地壳深处的岩浆由于侵入到马家沟组石灰岩层中的裂隙里边,形成隔水层,对水洞的发育会起阻碍作用,并对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顶呈暗褐色的条带就是脉岩,它沿东西向分布,因脉岩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过脉岩就得花费更大的能量,这样对脉岩周围的岩石就有更大的破坏,产生块状崩塌,使崩塌下来的岩块沿东西向呈列队式展布。后来由于包气带水流沿灰岩与脉岩的边界集中渗入,在其岩块上形成钙板,故沿分界线形成列队式的大石笋。

12、玉象戏水、太白神笔、天生桥......

水洞最古老的钟乳石是玉皇宫右岸距水面约18m的高台上小石笋的年龄最老,才十四万五千岁,还不到"万万岁"。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动物可分三种:一是真洞穴动物。这种动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类动物有:盲鱼、盲鳅、蜘蛛和蚰蜒等。这类动物以眼睛明显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缺乏色素,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为其特征。

二是洞穴动物。这类动物的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基本上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是拟洞穴动物。这类动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的动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发现的洞穴动物主要有:蝙幅、灶,这些动物多是从洞外迁入暂居的,或是在洞内已经适应了洞穴生马、马陆、蛾等。在地下河中见有鱼(白漂鱼)、虾和河蚌等。从动物的眼睛和体色等器官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看出活环境而未达到遗传变异的拟洞洞穴动物。

水洞沟导游词篇三

亲爱的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我很开心能在这做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游玩辽宁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东郊,距市中心26公里。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于1983年对外开放;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接纳为亚洲首批会员;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名胜风景区,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本溪水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80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4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是以水洞为中心,包括温泉、庙后山、关门山、汤沟和铁刹山在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集山、水、洞、泉、湖、林等自然景观和寺庙、古人类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体,同大连海滨、千山风光、长白山景联袂相映形成东北亚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市26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东经124度5分,北纬40度18分,洞内分水、旱二洞。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宽25米,呈半月形,上端刻有“本溪水洞”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20多米,气势磅礴,可容纳千人的“迎客厅”。大厅向右,有旱洞长300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各有洞天,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发育,呈现各式物象,不假修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留连忘返。洞尽头是一泓清潭,深不见底,水气袭来,令人凄神寒骨。

水洞沟导游词篇四

滴水洞是湘中的旅游胜地,1966年毛泽东同志回到韶山时,在这里住了11天,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在一封信中说:“自从6月15日离开武林之后,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住了十几天,消息不大灵通。28日来到白云黄鹤的地方,已有10多天了„„” 在这封信中提到的的“武林”是指杭州,“白云黄鹤的地方”指武汉,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韶山在杭州的西部,武汉的西南部,所以主席在这封信中就用 “西方的一个山洞”来代指滴水洞,后人也就称滴水洞为“西方山洞”。1986年,这里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辟为景区,1987年又由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开放以来,共接待中外游客20xx余万人,、李瑞环等党和 曾先后来过。 滴水洞名为“洞”,其实是一处幽深狭长的山谷,三面环山,东面为韶山水库,只有一条傍山公路与外界相通,由于地势高,不到谷口是很难发现谷内这一片天地的。

独特的地形地势,形成了滴水洞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据测试,山谷里冬温比外界高2-3度,夏温则要稍低,而且气温变化也远不如山外剧烈。有一批老干部在这里休养时写了一首诗:“天上广寒宫,人间滴水洞。住上二十天,老翁变顽童。”

自古以来,滴水洞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少女,不为外人所知晓。直到1966年,主席写下了那封信,外界才知道滴水洞的存在。滴水洞一直是特别警戒区,普通人士也只能望“洞”兴叹。1986年秋对外开放后,海内外游客才有机会尽情领略它的绝世姿容。

滴水洞步步有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门楼,由仿制的石钟乳构成,左傍山,右临水,顶覆碧萝,额上“滴水洞”三个朱红大字灵动飘逸,分外夺目,墙角的汉白玉碑刻是当代书法家李铎书写的赞颂滴水洞风光的《毛氏族谱·滴水洞》:“一钩流水一拳山,虎踞龙盘在此间,灵秀聚钟人莫识,石桥如锁几重关。”

这里是著名的韶山水库,1959年和1966年,主席两次回韶山都在这里游泳。他的游泳技术很高,当时他对陪同游泳的运动员说:“你们的工作就是什么蛙泳、蝶泳、仰泳;我的工作就是立正、稍息、坐凳子、睡觉。”说完,他即兴表演了这些动作,大家都赞叹不已。 过门楼沿水库向内,行约300米,就到了名人留言碑廊。碑廊依山布列,长约100米,汇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一些著名人士的访韶留言,或表达对韶山的敬仰,或颂扬主席的丰功伟绩,“山川资俊杰,时事造英雄”等早已流传甚广。

接下来我们参观滴水洞一号楼,滴水洞工程和主席的1959年故乡行有密切关系。1959年主席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来到韶山水库游泳,面对家乡的山山水水,深有感触,他无意地对身边的陪同、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小舟说:“小舟,这地方不错,环境很好,适当建几间房子,中央领导开个会有休息的地方,另外给我搭两间茅草棚,我老了,退休了,就到这地方来养老”。周小舟把主席的话整理成报告,汇报给中南局书记陶铸,非常巧合的是,当时中南局刚好有个计划,就是在远离省会的地方修一些别墅,以供中南各省的领导休养,这样一来就和主席的提议不谋而合,于是1960年开始动工修建滴水洞工程,1962年竣工。1966年6月18日到28日,主席秘密回韶山就在滴水洞一号楼住了11天。

现在大家见到的这栋外观古朴自然、青砖青瓦、呈“丁”字型的平房就是一号楼。一号楼地处滴水洞的中心位置,站在洞外很难看到他的全貌。他的建筑风格与 的怀仁堂相似。一号楼的大门原来是开在正南面的,后来为方便下雨时领导的小车可以直接开进来,就改为现在东西相向的对开门。

这是主席1959年回韶山时写的《七律·到韶山》,诗第一句中的“咒”字原为“哭”,当时的湖北省委秘书长梅白,建议改为“咒”,主席也因此称他为“一字之师”。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会议室。1966年6月26日,主席在这召开小型会议,听取了湖南省委、湘潭地委、县委以及韶山一些当地领导的工作汇报,老人家的和蔼幽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到参加会议的人都很拘谨,主席就指着中间的位子说:“中间的位子是留给你们父母官坐的,我坐边上就行了”。相信大家应该知道主席坐在哪吧?就是亮灯的那个,左数第四个座位。与会议室相连的是一个餐厅,中间可以用一道幕布隔开,这样餐厅就可以做一个小型舞台使用,并且也可以架设小型放映机,以对面的大白墙为屏幕放放电影。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功能、综合型的会议室。两台空调是1990年添置的,其余的摆设大多是当年的原物。

书架上的书是后来摆上去的,我们知道主席一生酷爱读书,他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他走到哪里,就把书带到哪里,当时他的行李中除一箱生活用品外,其余都是书。 办公桌上有“文房四宝”,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这个菊花石砚台,菊花石产自湖南浏阳,经过人们的精心雕琢制成砚台。这是一张藤椅,其实当年为主席准备的是皮椅,老人家生活非常简朴,坐皮椅反而不习惯,工作人员就给换成了藤椅,因为是临时拿过来的,看上去小了点儿,但当年主席仍然将就使用。当时办公室里还放了一个大木桶,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吗?用来装冰块的,主席入住时是6月份,天气很热,又没空调,就用大木桶装上冰块,用风扇对着吹,来降低室温。

接下来是主席的卧室,最显眼的就是这张床。它长2.9米,宽1.9米,而且头高尾低,方便主席躺着看书,小四方桌是给主席用餐的,临窗的躺椅可以随时休息,因为主席喜欢白色,所以床单、躺椅套等用的都是白布。 副套间是为首长夫人准备的,当年主席回来时,江青并没有来,她也从未到过韶山,1963年,时任团中央书记兼湘潭地委书记的 同志,在这住了40多天。

这里是娱乐室,工作学习之余,主席喜欢打打乒乓球。打球时,他有个特殊的习惯,在中山装两个口袋装满球,球用完就不打了。

这张照片是主席临走时拍下的。1966年主席是秘密回韶山,当时已73岁高龄,赤子心,故土情,对家乡恋恋不舍。拍完照,该上车走了,主席忽然又用地道的韶山话说:“你们先走,我还要再坐一下子哒。”他缓缓地喝完一杯茶,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韶山。这里还陈列了部分中央领导、著名人士的照片、题词。

我们继续参观。一号楼是双面走廊,既方便卫士站岗又防寒保暖。这一间是副套间的卫生间,里面的设备都是从前苏联运来的。这是主套间的卫生间,主席身高1·83米,浴缸加长加宽。睡衣是特意为主席准备的,但他一次也没穿过,当时穿的是一件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现在陈列在毛泽东纪念馆。主席当年在滴水洞深居简出,生活简朴,留下了许多佳话。我省著名湘菜大师石荫祥珍藏着主席当年的一份菜谱,其中的菜全都是韶山的家常菜。让他至今难忘的一件事是,有次为主席送蘑菇菜时,发现里面有一条虫,他赶紧转身,想回厨房另换一盘,不料被主席发现了,他既惭愧又担心,然而主席不仅没有责备他,反而朗声笑着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有虫子说明没毒,可以吃,不用换。”主席的理解,让他万分感动。

接下来我们参观70年代修建的防震室和防空洞。防震室可以防7、8级地震,80年代张海迪在这住过一段时间,著名的《鸿雁快快飞》就是在这写成的。现在办了个像章展览,主席各个时期的像章都有,我们可以浏览一下。防空洞是70年代由“欧阳海连”修建的。当时主席提出:我们要“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防空洞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修建的。防空洞里共有三道铁门,可以防空、防原子弹冲击波、防核辐射,两侧墙壁上有隔音防潮设备,吸音效果非常好。防空洞长约100米,出了防空洞,滴水洞一号楼的参观就结束了。

沿石阶往上就到了虎歇坪,是滴水洞的最高峰,上世纪50年代以前常有老虎在此休息,上面修了一座石亭——虎歇亭,当然老虎已经绝迹很久了。

关于虎歇坪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当推“八仙吹萧”。据说,古时候滴水洞南面龙头山有潜龙,北面虎歇坪有猛虎,它们都在这里修仙练道。有一天,潜龙和猛虎为了一株灵芝仙草打斗起来,恰好八仙云游经过,止住了龙虎之争,并让它们言归于好。劝和后,八仙就在这里吹起萧来,伴着萧声有朵朵祥云升起„„从此,虎歇坪就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有仙灵之气的名山。后来,毛泽东的祖父葬到了虎歇坪,墓地恰好就在传说中的八仙吹萧处。

这个巧合,引发了何健挖毛泽东祖坟的故事:大革命时期,毛泽东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方针,革命形式如火如荼。当时的湖南省主席何健是个迷信大王,他估摸着:毛泽东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一定是祖坟葬得好,如果挖了毛泽东的祖坟,断了他家的龙脉,革命自然也就镇压下去了。当得知毛泽东祖父葬在“八仙吹萧”之地时,何健以为所料非虚,大喜过望,立即派匪兵赶来韶山挖坟,当匪兵半夜里气喘吁吁地爬上虎歇坪时,四下里劈里啪啦怪响一片。这响声是当地人们为了保护毛泽东的祖坟施出的妙计,匪兵却以为冲撞了神灵,个个心惊胆战,四散溃逃。等到何健再次派兵来挖坟时,人们已经将坟堆推平,墓碑藏好,并造了一座假墓。匪兵为了交差,胡乱挖了几处坟墓就走了。这个故事充分说明革命是人心所向的道理。1987年,在整修虎歇坪游道时,人们发现了主席祖父墓碑,将它放回原处,并将墓地修葺一新,以供大家祭拜。

南面是龙头山,传说古时候有条巨龙,其尾直插八百里洞庭,其首昂起于韶山,形成滴水洞龙头山,龙涎化为山泉,常年不绝,有祛病延年之效;又传说有潜龙在山中修炼„„这些传说,说明龙头山自古以来在人们心目中就代表着吉祥发达。主席的曾祖父、曾祖母就长眠在这里。

各位领导,滴水洞的游览到此结束。再见!

水洞沟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滴水洞是主席别墅,位于韶山冲西边的角落里,与主席故居相距3公里。滴水洞天,是韶山风景中一个著名的景点群,由滴水幽壑、虎歇坪、龙头山等自然风光与滴水洞一号等建筑组成。

滴水洞长约2.8公里,洞内有小溪,曲曲弯弯,幽壑口朝东北而开。小溪沿岸林木繁茂,挺拔的松林中夹杂着茂密的楠竹,而上百种野花漫山遍野地生长着。这里的珍贵林木有银杏、女贞、铁树等30多种,这里的花卉有映山红、腊梅、芙蓉、月季、菊花等上百种,这里的珍贵药材有金银花、甘草、沉香、白果等20余种,境幽景优是滴水洞幽壑的一大特点,人在景中如置身仙境。无论你哪个季节来到这里,都有别处看不到的景色,看吧,春季这里是花的海洋,漫山遍野盛开着瑰丽斑澜的野花;夏季这里绿荫满目,林木葱茏搭起一块苍翠天地;秋季则苍翠映衬着殷殷红叶,让你禁不住发出杜牧那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咏叹;冬季这里则是一片洁白的天地,白雪覆青松,银色中闪烁苍翠,更能让你享受到另一番滋味。

龙头山沟坨中葬着毛泽东的曾祖父毛四端,是滴水洞南侧的高山,因状似龙头而得名。滴水洞一号楼南面龙头山壁上,塑一龙首,有山泉淙淙滴下,人们称其为龙涎,即为龙头山渗出的泉水。

虎歇坪位于牛形山上,与龙头山隔滴水幽壑相对峙,此坪地势奇伟,立于坪上可远眺韶山冲百里之景。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葬于此处,这里原名称为大石鼓,后更名。据说此处风水绝伦,是一块难得的宝地。自1932年起至1949年春,国民党曾派特务三次来掘毛泽东主席的祖坟,因当地百姓的保护而均未得逞。

虎歇坪上,毛泽东祖父的坟墓已经修葺,且其旁边已建虎亭景点,在景点扶栏远眺,观感非同寻常。

滴水洞一号楼是一个著名的景点,亦是滴水洞景区的主体建筑。它是一栋青砖青瓦的平房别墅,看上运河朴素且大方。这栋别墅很出名,其原因就是1966年6月18日至6月28日,毛泽东主席曾隐居在这里,住了11天。毛主席此次的行程颇为神秘,而且个中原因至今也不清楚。这种神秘的因素就促成了目前游客络绎而来的状况。

一号楼现已辟为展室,内中有毛泽东主席当年住在这里使用过的办公室、卧室、会客厅、会议室等。办公室内有一张大办公桌,桌上有毛笔架、砚台。卧室素雅而洁静,主席的床极宽极长,卧室中还有两张书桌。会议室比办公室大,毛泽东主席曾在此开会,会议室与餐厅相连。娱乐室正中放乒乓球台,墙上有很多照片,内中有毛主席握球拍的照片。此外,还有防空洞,具有防震、防毒、防核爆等功能,此洞伸延进虎歇坪山岩中,长100米左右。

滴水洞景区目前颇得游人青睐,每天来这里游览的人都很多,已逐步发展成与韶山冲景区齐名的景区。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水洞沟导游词篇六

“本溪”地名源于本溪湖,本溪湖位于本溪市区北部大堡卧云山崖下之下,为一洞中小湖,水面不到15平方米,堪称世界上最小的湖。别看湖小,却也小有名气,曾被列入关东十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本溪水洞的

导游词

,欢迎大家借鉴。

欢迎各位来到本溪水洞!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数百万年前第三世纪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冲水岩洞,本溪水洞导游词。这里风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异、水幽而著称。

水洞由三洞组成。主洞是一条长达5800米的地下冲水溶洞,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冲水溶洞,现已开发2800米,被誉为‘天下奇观’。辅洞为旱洞,现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览馆,再现了亿万年古生物的进化过程。此外,还有一个泄水洞。

如今,水洞连同周围的温泉、庙后山、关山门、汤沟和铁刹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略着奇异的水洞风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着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是1983年,薄一波同志游览本溪时亲手题写的。

这里是古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说明辽东先民早在1万年前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厅也叫迎客厅,可容纳千人以上。迎客大厅与三洞相连。右侧的事旱洞,左侧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这里是旱洞,呈椭圆形。这里建成了古生物宫,展示了古生物的进化演变过程。

请随我乘船游览水洞。水洞又称“九曲银河”,面积3.6万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可达7米。可以说,游览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观形体可分为“二门、三峡、七宫、九曲”,共有100余处景观。洞中景物全部为自然形成。大家请看,那是“宝莲灯”,前面是“芙蓉峡”,莲花又称芙蓉,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与梅、兰、菊、牡丹、芍药一起并称历史上6大名花。莲花本应向上开放,这里却是倒悬。

继续前行,便是“广寒宫“。也就是月宫,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广寒宫,便是“双剑峡”。钟乳石就犹如利剑,高悬在上,在此游览,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剑丛过”。

过了双剑峡,就是“九曲银河”的第一门----“剑门”。穿过剑门,豁然开朗,洞体突然高大宽敞起来,是九曲银河洞最奇、最美之处。

现在进入“九曲银河”的第二门——虎闸门。看,那块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

前方进入“玉象峡”,这是‘九曲银河’最长的一段,约700米。

现在看到的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过比萨斜塔30°,堪称世界之最。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极宫。北极宫是九曲银河中最大的一宫。

过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银河”第六宫---“玉女宫”。河中岛上的那个石笋,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现在看到的是九曲银河最后一宫---“源泉宫”。这里是本溪水洞已经开发部分的尽头,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涌出。

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游览了开发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让我们无法继续前行。但是,水洞并没到尽头,距发现,还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来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其实,水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距今4.5亿年时,本溪还是一片浅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积下来。以后历经了5次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尤其是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本溪不仅由浅海变为陆地,而且在沉积的石灰岩中间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顺着裂隙流进来,不断溶解石灰岩,成为碳酸氢钙,使裂隙变大成为洞穴,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出了水洞。洞外这是樱桃园和天女木兰园。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洁白硕大,芳香扑鼻,每年6月、9月开花两次,为花中珍品。

欢迎再次光临本溪水洞!

亲爱的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我很开心能在这做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游玩辽宁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部约35公里的侠柯山中,距本溪市中心28公里,原名“九曲银河洞”,后来因为薄一波同志来参观时题写了“本溪水洞”的名字,所以改为现名。是我国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它不仅是一座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更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长的充水溶洞,有“亚洲水洞之最”的美称。

洞内一条长达3000米以上的地下长河蜿蜒幽深更是叫人称绝。其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7米,水流平稳、清澈见底,可供游人乘船游览的路线长2800米。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近3000米,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2019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一直以来,它凭借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各位游客请向上看……

抬眼望去,群山之中,一洞独尊:大自然在这里用自己的鬼斧神工雕塑了一座半月形的洞口,30多米宽、最高处10数米高,坐南面北,伟岸硕阔,粗犷洒脱。在洞顶崖松的掩映之下,则是石刻的薄一波手书“本溪水洞”四个大字。

距离洞口还有五六米,一股清新的凉风水气就迎面扑来,等到迈进洞中,虽在夏日,却只觉得凉意逼人。洞口码头上,精巧的游船来去如梭,水面波光粼粼,一下子便能让我们兴奋起来,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脚步,来到水边,大家可以弯下腰掬起一捧洞水,那种似凉似冻、不凉不冻,明明有些刺骨,却使人只觉得舒爽的感觉,能把所有的燥热和酷暑都从身体里驱赶出去,只剩下了精气神。

按照旅游路线,我们首先进入了本溪水洞的旱洞部分。旱洞与水洞相背而生,也称为本溪水洞的辅洞。其长约280米左右,完全天然的洞穴里面是一座古生物展览馆,许多形态各异的钢结构恐龙、老虎、大象等古动物模型栩栩如生,展示着古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旱洞深处是一条200多米长的通道,传说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曾经在这里做过细菌试验。通道的尽头是使人霍然开朗的明亮世界。潺潺的流水声透着清澈和凉爽。只见一波碧水映入眼帘,足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上穿行着数十只游船。洞口上方的石壁上“九曲银河”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此处正是本溪水洞的主洞部分即水洞入口。

下面请大家乘上游船……

小船悠悠将我们载入洞中,这时,我们便能见到洞府高低错落,洞中有洞,幽深莫测,别有情趣。河道两岸石笋林立,洞顶钟乳高悬,洞内石柱、石华形态各异,不加修凿,便成景观。水洞“九曲银河”共分九个宫,有八个空间大于2019平方米,其中北极宫最为壮观,这里洞府宽阔,是水洞内洞府最高的地方,达30—32米。崖壁上一座高大雄伟的巍峨雪山仿佛冰雕一样挺拔屹立,雄壮威武。洞顶的缝隙可与外界相通,因此洞内通风良好,再配上形象逼真的北极风光,便更觉神清气爽,叫人不忍离去;宛若龙宫仙境的玉皇宫,在灯光的映照下形态万千的洞中物象倒悬于水中,有如琼宫晶阁,显得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游船在洞内游览,灯光所及之处,无不呈现景象逼真的画面,有的如倾斜的宝塔,有的如玉象吸水,还有的如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洞中各种次生化学沉积物千姿百态,配上标牌描述,发挥想象,便更觉景象惟妙惟肖、美仑美奂。

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不禁让我想起:“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的诗句。用这首诗来形容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好了,本溪水洞全程游览到此结束,经过今天的游玩活动,相信大家对辽宁本溪水洞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见识。感谢各位的参观游览!欢迎各位下次再来,谢谢大家!!

水洞沟导游词篇七

在战乱年代用的很多,固体传声快,士兵枕着它休息,有敌骑过来,远远的就可以听到,利于提高警惕性,这个和我们通常说的“枕戈待旦”是一个道理。

鸱吻(位于长城博物馆一号展厅)室内

龙生九子各不同,这个便是龙王最小子,它是雨神,西北地区比较干燥,因此一般会将鸱吻装饰在房脊上面,有消灾灭火求雨的寓意。

编号053瓦当(室内)

瓦当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非常常见,形似如意,有辟邪的寓意,另外瓦当除了排水之外,由于中国古代很多建筑都是木结构,瓦当的前面这部分有保护木椽椽头的作用,可以延长房屋寿命。

砖雕(室内)

古人对于房屋装饰格外讲究,兰花和仙鹤较为多见,兰花是君子的象征,寓意清高廉洁;鹤发童颜,鹤常指长寿吉祥。

红山堡(室外)

它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城障,始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是按照明代长城沿线60里一城,30里一堡的防御体制设置的。

水洞沟导游词篇八

你们好!

欢迎你们的到来!今天我很开心能在这做大家的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去游玩辽宁省著名的本溪水洞。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本溪水洞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部约35公里的侠柯山中,距本溪市中心28公里,原名“九曲银河洞”,后来因为一波同志来参观时题写了“本溪水洞”的名字,所以改为现名。是我国北方最富有特色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它不仅是一座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更是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长的充水溶洞,有“亚洲水洞之最”的美称。

洞内一条长达3000米以上的地下长河蜿蜒幽深更是叫人称绝。其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达7米,水流平稳、清澈见底,可供游人乘船游览的路线长2800米。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近3000米,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20__年10月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旅游洞穴”。一直以来,它凭借得天独厚、与众不同的自然景观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各位游客请向上看……

抬眼望去,群山之中,一洞独尊:大自然在这里用自己的鬼斧神工雕塑了一座半月形的洞口,30多米宽、最高处10数米高,坐南面北,伟岸硕阔,粗犷洒脱。在洞顶崖松的掩映之下,则是石刻的一波手书“本溪水洞”四个大字。

距离洞口还有五六米,一股清新的凉风水气就迎面扑来,等到迈进洞中,虽在夏日,却只觉得凉意逼人。洞口码头上,精巧的游船来去如梭,水面波光粼粼,一下子便能让我们兴奋起来,不知不觉中加快了脚步,来到水边,大家可以弯下腰掬起一捧洞水,那种似凉似冻、不凉不冻,明明有些刺骨,却使人只觉得舒爽的感觉,能把所有的燥热和酷暑都从身体里驱赶出去,只剩下了精气神。

按照旅游路线,我们首先进入了本溪水洞的旱洞部分。旱洞与水洞相背而生,也称为本溪水洞的辅洞。其长约280米左右,完全天然的洞穴里面是一座古生物展览馆,许多形态各异的钢结构恐龙、老虎、大象等古动物模型栩栩如生,展示着古生物漫长的进化过程。旱洞深处是一条200多米长的通道,传说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时曾经在这里做过细菌试验。通道的尽头是使人霍然开朗的明亮世界。潺潺的流水声透着清澈和凉爽。只见一波碧水映入眼帘,足有1000平方米的水面上穿行着数十只游船。洞口上方的石壁上“九曲银河”四个大字清晰可见。此处正是本溪水洞的主洞部分即水洞入口。

下面请大家乘上游船……

小船悠悠将我们载入洞中,这时,我们便能见到洞府高低错落,洞中有洞,幽深莫测,别有情趣。河道两岸石笋林立,洞顶钟乳高悬,洞内石柱、石华形态各异,不加修凿,便成景观。水洞“九曲银河”共分九个宫,有八个空间大于20__平方米,其中北极宫最为壮观,这里洞府宽阔,是水洞内洞府最高的地方,达30—32米。崖壁上一座高大雄伟的巍峨雪山仿佛冰雕一样挺拔屹立,雄壮威武。洞顶的缝隙可与外界相通,因此洞内通风良好,再配上形象逼真的北极风光,便更觉神清气爽,叫人不忍离去;宛若龙宫仙境的玉皇宫,在灯光的映照下形态万千的洞中物象倒悬于水中,有如琼宫晶阁,显得金碧辉煌,美不胜收。

游船在洞内游览,灯光所及之处,无不呈现景象逼真的画面,有的如倾斜的宝塔,有的如玉象吸水,还有的如亭亭玉立的美少女。洞中各种次生化学沉积物千姿百态,配上标牌描述,发挥想象,便更觉景象惟妙惟肖、美仑美奂。

欣赏水洞之大、水洞之长、水洞之深,不禁让我想起:“钟乳奇峰景万千,轻舟碧水诗画间,钟秀只应仙界有,人间独此一洞天”的诗句。用这首诗来形容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好了,本溪水洞全程游览到此结束,经过今天的游玩活动,相信大家对辽宁本溪水洞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和见识。感谢各位的参观游览!欢迎各位下次再来,谢谢大家!!

水洞沟导游词篇九

各位游客朋友,欢迎大家来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参观游览。水洞沟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南距灵武市30千米,西距银川市19千米,距离河东机场11千米,北与内蒙古鄂前旗相接,占地面积7.8平方千米。科考发现,水洞沟地区是三万年前人类繁衍生息的圣地。1920xx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我国最早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游客朋友,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的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位游客朋友,水洞沟地区又是我国北方明代古长城、烽燧、城堡、沟堑、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保护区内,蜿蜒东去的长城、高台耸立的墩堠、古朴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沟堑令人目不暇接,让人遥想当年“甲士拥矛驰战垒,将军拔剑逐胡兵”的壮烈场面。水洞沟地处鄂尔多斯台地南缘,大自然造就的雅丹地貌,使这里充满了雄浑、奇特的荒谷神韵,经历了千万年的风沙雕蚀,这里集中了魔鬼城、卧驼岭、摩天崖、断云谷、柽柳沟等二十多处土林奇绝景观,使人望而生奇,顿生地老天荒、旷古玄远之叹。经过两年多的开发建设使水洞沟旅游区已经成为一个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军事探密于一体的旅游区。随着水洞沟遗址博物馆的开馆,水洞沟景区又增添新的亮点。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水洞沟最神秘的藏兵洞。现在我们看到悬崖上的一个个黑洞,就是著名的藏兵洞。所谓藏兵洞,是红山堡守军由地上转人地下,隐蔽军队,保护自己,伺机出击,或在空旷处设伏兵的地道。这是全国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我国的长城防御体系中,有长城、城堡和地下藏兵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全国还没有,这里是独一处。

现在展现在大家眼前的藏兵洞,是我国最早的地道战遗址和原型。如果说抗战时期,八路军和游击队的地道战能让敌人胆战心惊,闻风丧胆,那么我们可以想象500多年前,明代的边塞守军也是以同样的智慧和勇敢将侵略者挡在了长城之外。过去,由于没有开发,根本没有进洞游览的条件。人们只知道藏兵洞道路曲折,像迷宫一般,再加上洞顶坍塌,多处被土掩盖,洞内设有陷阱,可能还有蛇蝎盘踞,所以,人们轻易不敢进洞走远。洞内到底是何情景,无人能说得清。这样,藏兵洞就成为一个十分神秘、人们望而生畏的去处。

如今,我们完全可以放心进去一饱眼福,但大家一定要跟着我,按照指示牌所指引的路线走,防止迷路,走不出来。

大家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

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水洞沟遗址博物馆。此馆建筑面积4308平方米,外形仿水洞沟出土的石器,是我国西北地区唯一展示旧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主题博物馆。它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髙科技元素。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了3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的渔猎生活、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虐、山崩地裂等震撼人心的灾难场景,影像唯美而逼真,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3万年的生活场景中。3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3万年的穿越。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人式动感体验展馆。

水洞沟导游词篇十

本溪水洞位于本溪县境内,距本溪市35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是数百万年前第三世纪后期形成的大型石灰岩冲水岩洞。这里风光十分秀美,以洞奇、石异、水幽而著称。

水洞由三洞组成。主洞是一条长达5800米的地下冲水溶洞,也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冲水溶洞,现已开发2800米,被誉为‘天下奇观’。辅洞为旱洞,现已利用天然洞穴,建立了古生物展览馆,再现了亿万年古生物的进化过程。此外,还有一个泄水洞。

如今,水洞连同周围的温泉、庙后山、关山门、汤沟和铁刹山等共同形成本溪水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4a级旅游区。

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领略着奇异的水洞风光吧!

水洞的洞口坐南朝北,上面刻着的‘本溪水洞’四个大字是1983年,薄同志游览本溪时亲手题写的。

这里是古文化遗址。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了大量的石器、磨制陶器等文物,说明辽东先民早在1万年前就曾在这里生息繁衍。

水洞大厅也叫迎客厅,可容纳千人以上。迎客大厅与三洞相连。右侧的事旱洞,左侧的是泄水洞。正前方的是水洞。

这里是旱洞,呈椭圆形。这里建成了古生物宫,展示了古生物的进化演变过程。

请随我乘船游览水洞。水洞又称“九曲银河”,面积3.6万平方米。洞中的暗河四季不竭,平均水深1.5米,最深处可达7米。可以说,游览本溪水洞,好比“古洞泛舟”。水洞按其景观形体可分为“二门、三峡、七宫、九曲”,共有100余处景观。洞中景物全部为自然形成。大家请看,那是“宝莲灯”,前面是“芙蓉峡”。莲花又称芙蓉,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与梅、兰、菊、牡丹、芍药一起并称历史上6大名花。莲花本应向上开放,这里却是倒悬。

继续前行,便是“广寒宫“。也就是月宫,嫦娥住的地方。

出了广寒宫,便是“双剑峡”。钟乳石就犹如利剑,高悬在上,在此游览,真是“船在水中行,人在剑丛过”。

过了双剑峡,就是“九曲银河”的第一门----“剑门”。穿过剑门,豁然开朗,洞体突然高大宽敞起来,是九曲银河洞最奇、最美之处。

现在进入“九曲银河”的第二门——虎闸门。看,那块岩石真是貌似一直凶猛的大虎。

前方进入“玉象峡”,这是‘九曲银河’最长的一段,约700米。

现在看到的这座‘大斜塔’,斜度竟然超过比萨斜塔30°,堪称世界之最。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冰雪世界”---北极宫。北极宫是九曲银河中最大的一宫。

过了大雪山,前方的是“九曲银河”第六宫---“玉女宫”。河中岛上的那个石笋,多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啊!

现在看到的是九曲银河最后一宫---“源泉宫”。这里是本溪水洞已经开发部分的尽头,地下暗河中的流水由此涌出。

游客朋友们,我们已经游览了开发部分的最末端,前方巨大石壁让我们无法继续前行。但是,水洞并没到尽头,距发现,还有3000米以上,所以啊,水洞未来的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其实,水洞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距今4.5亿年时,本溪还是一片浅海,大量的石灰岩沉积下来。以后历经了5次剧烈的地质构造运动,尤其是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本溪不仅由浅海变为陆地,而且在沉积的石灰岩中间产生了大大小小的裂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顺着裂隙流进来,不断溶解石灰岩,成为碳酸氢钙,使裂隙变大成为洞穴,日积月累终于形成了今天的本溪水洞。

朋友们,我们现在已经出了水洞。洞外这是樱桃园和天女木兰园。天女花是本溪市花,花洁白硕大,芳香扑鼻,每年6月、9月开花两次,为花中珍品。

欢迎再次光临本溪水洞!

水洞沟导游词篇十一

水洞沟景区是宁夏有名的景点,吸引了很多游客的参观,作为导游要结合水洞沟的景色详细介绍给游客。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宁夏水洞沟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地质公园。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100处重大遗址之一。还被《国家地理》和《中华遗产》杂志联合评选为中国“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水洞沟还是我国明代长城、烽燧、城堡、沟堑、藏兵洞、大峡谷、墩台等军事防御建筑大观园,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最为完整的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水洞沟距首府银川19公里,距机场仅15分钟的车程,银青高速及辅道穿景区而过,交通便捷,有近距城市远离闹市的优势。

如果说文化是水洞沟的魂,那么创新是水洞沟发展的动力,全国遗址类的景区有很多,但是在传统博物馆参观性功能的基础上融入艺术性、文学性和高科技的创新元素,唯水洞沟有,水洞沟遗址博物院以270度超大型半景画、实景、幻影成像等展示形式,结合世界最先进的声、光、电、可调式地震平台等技术的运用,真实再现三万年前远古人类其乐融融渔猎生活和打制石器的生产场景以及暴雨倾盆、洪水肆掠、山崩地裂等震撼的灾难场景,场景的唯美和逼真,让人震撼,艺术的构思让游客很快融入三万年的生活场景中,三万年很久远,但在水洞沟博物院时光不再是距离,高科技让您瞬间实现三万年的穿越。它开创了我国博物馆展示的新形式,是目前国内唯一、面积最大的室内观众介入式动感体验展馆,已成为水洞沟一大亮点。

水洞沟的神奇还在于它不仅是三万年年前远古人类繁衍生息之地,还是我国明代边赛重要的军事防御重地,在我国有长城的地方很多,但是长城、沟堑、城堡与险峻的大峡谷以及沿峡谷绝壁而凿的藏兵洞共同组成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唯水洞沟有,遍布整个峡谷绝壁的藏兵洞,场面宏大,设计绝妙,洞内坑道、机关、暗器、瞭望台、兵器库、水井、将军休息室、议事厅、厨房等设施一应俱全,在这里您可身临其境的参观和体验明代地道战的惊险和刺激,战争的残酷和明代守军的聪明才智在这就可零距离体验和了解,极大满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已成为水洞沟的又一大亮点。

水洞沟的交通工具也很有特色,游船、驴车、骆驼车,非常悠然,在水洞沟旅游您会忘了城市的喧闹和心灵的繁杂,任时间就这样一直走下去。美丽、明朗、安然、闲逸、悠远、宁静、和谐,城市之外,乡村之外的水洞沟,绝对是游客放飞心情,享受自由的休闲旅游圣地。

一个景区半日,从三万年到五百年;从史前文化到边塞军旅文化;从土林景观,到高峡平湖;从大漠边关到江南秀色,可谓神奇!

水洞沟古人类文化遗址,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水洞沟村,距银川市19公里,占地7.8平方公里。民国十二年(1920xx年),由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桑志华在这里发现,通过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水洞沟因此而成为中国最早发掘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被国家列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8月,被公布为国家地质公园。20xx年7月,水洞沟景区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被列为国家“”文物保护规划重大遗址之一。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3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5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3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是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

20xx年的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文物除石制品、动物碎骨和用火遗迹外,这次发掘尤其重要的是还出土了近百枚精美的环状装饰品。装饰品以鸵鸟蛋皮、骨片为原料,圆形,其外径一般在8毫米左右,用琢制和磨制结合的方法做成,中间钻小孔,孔径一般在2—3毫米,个别的有4毫米,有的表面还被矿物质颜料染过色。完整、残缺、成品、半成品各种类型都有发现。这些装饰品小巧、规范,为目前在中国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同类遗物中制作最为精美者,极大地丰富了水洞沟文化的内涵,为研究当时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行为模式和审美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3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时光有时会埋没一切,时光有时亦会重现一切。直至目前,水洞沟依然是宁夏已知最早的人类文化遗址,随着考古发掘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其研究的持续深入,新的发现仍将层出不穷。

水洞沟是中国最早发掘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中国史前考古的发祥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家列为全国文物保护的100处大遗址之一、“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之一;荣获“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银奖;中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万里长城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水洞沟遗址旅游区位于宁夏灵武市临河镇,西距银川市19公里,南距灵武市30公里,距河东机场11公里,地处银川河东旅游带的核心部位,北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相接,是连接宁蒙旅游的纽带,占地面积7.8平方公里。

水洞沟遗址记录了远古人类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历史见证,蕴藏着丰富而珍贵的史前资料。它向人们展示了距今三万年前古人类的生存画卷,是迄今为止我国在黄河地区唯一经过正式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80多年来,经过六次考古发掘,在水洞沟出土了三万多件石器和67件古动物化石。其中构成水洞沟文化基础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术,可以和欧洲、西亚、北非的莫斯特、奥瑞纳时期人类栖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娄哇石核,与欧洲相当古老的奥瑞纳文化的形状接近。对这种地区相隔遥远,文化雷同的现象,外国著名考古专家认为是人类“大距离迁徙的同化影响”。水洞沟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在阐述区域性石器技术传统的成因、远古文化的发掘和变异,以及晚更新人类在东北亚的迁移,扩散和交流具有重要地位,对三万多年前东西文化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洞沟导游词篇十二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导游员刘金达。我们将要游览的是本溪水洞,本溪水洞里的奇石很多,由于长年被流水冲刷,才形成了今天奇形怪状的石头,所以游览时请大家自觉保护它的卫生。

本溪水洞的奇石非常怪异,最有名的就是虎口石。由于长年被细菌腐蚀和流水冲刷,才形成了今天似如虎口的巨石了。虎口石相貌非凡,乍一看,好像真有一只大老虎张着雪盆大口向你扑来。

和虎口石差不多有名的就是大佛讲经了。那一块巨石,长期被细菌腐蚀,再加上流水冲刷不断,形成了今天的“大佛”。而底下那些听经的僧与佛,却是由流水长年冲刷不断而导致的。所以,那些听经的僧与佛并不是那么精致。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也多。最突出的化石就是食肉恐龙的化石了。大脑袋、两只小爪子和两条粗壮的大腿,都逼真地再现了当时食肉恐龙的生活场景。

本溪水洞除了奇石多、化石多,还有古人的器具也多。也就是指生活用品。这些物件,别看它们小,却让我见到皇帝时代的情形。

本溪水洞奇石多、化石多、古代使用的器具更多,真是“三多”呀!现在,请大家慢慢浏览吧!

水洞沟导游词篇十三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银河洞"。是一个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总长5km。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为2438.4m,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 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本溪水洞

导游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当您游览了水洞之后,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简要地向您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据1996年最新的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个基本有利条件:一是水洞发育在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当中,该石灰岩层是可溶性岩层,它呈条带状分布在太子河和汤河的河间地带。二是这里的断层、常理裂隙特别发育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断裂构造。其中东西向的f1断层几乎与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断裂构造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地下水在其中运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动的水,是由汤河水补给的,它具有很强的溶蚀能力。

由于上述条件并存于水洞地区,汤河水在石灰岩层里流动,经过几十万年的溶蚀、崩塌作用,最终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学沉积

当洞穴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脱离了地下水位后,它就接受地表渗流水的作用。其渗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运移的过程中发生了碳酸化反应。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碳酸钙反应结果,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它便随渗流水继续往下渗透。这样裂隙不断被溶蚀而加大。如果这种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又称岩溶水)从洞穴的洞顶或侧壁上的裂隙渗出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其部分水份蒸发,结果重新在洞顶或侧壁形成碳酸钙结晶,这即是次生化学沉积物。

从洞顶向下生长的,呈钟乳状或圆锥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钟乳"在地面从下往上长的呈笋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的称为石柱。在侧壁上形成的形状如帏幕一样的称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较为简单。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别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顶、洞壁和河岸两侧平台上所形成的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坝、钙板和石花等等。

它们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积,形成的滴石类和流石类,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积而成的。

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

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

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这是一根歪斜的石笋。这根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据测定,这根石笋高3.5m,生长年龄在距今7.97万年至2.79万年之间,经历了5.18万年,其生长速度为每4年长6.76cm。

本溪水洞原始"九曲银河洞"。是一个大型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总长5km。现已开发的旅游洞道长为2438.4m,面积45000平方米,体积 390000立方米,洞体规模宏大,各种岩溶景观千姿百态,有七宫、三峡、二门、九曲百余景。地下暗河平稳流长,行船览胜,如入仙境。

本溪水洞目前是世界上最长的水上游览洞穴之一。1994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游览本溪水洞不仅可以饱览到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神奇梦幻般的美景,同时您还可以获得许多有关洞穴科学方面的知识。

岩溶洞穴,也叫喀斯特溶洞。

"喀斯特"一词来源于南联盟(南斯拉夫)的喀斯特高原。因为那里的地貌景观奇特,在石灰岩中有洞穴形成而引起科学家的关注。此后,凡是美好现象都称其为"喀斯特"。研究这一对象的科学就叫"喀斯特学及洞穴学。

岩溶洞穴是在可溶性岩石特别是碳酸盐岩类的石灰岩和白云岩岩层当中,由于水的长期溶解作用而形成的。

自然界的水不是纯净水,水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含有二氧化碳的水遇到石灰岩时,在石灰岩的裂隙中流动就会发生碳酸化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故而被水带走,久而久之,裂隙被溶蚀成洞穴。

世界上最长的岩溶洞穴是美国肯塔基州的麻蒙洞群(犸猛洞群mamofh cave system),该洞从1802年始勘测,历经180年才查清其长度为550km。

我国最长的岩溶洞穴是湖北省利川市的腾龙洞,长度为39.5km。

由于岩溶洞穴景观奇特,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极其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我国已有200多个岩溶洞穴开发建设成为游览洞穴,供游人参观游览。其中,浙江的瑶琳洞、河南的鸡冠洞、广东的蟠龙洞、四川的芙蓉洞、贵州的织金洞、广西的冠岩、北京的石花洞和辽宁的本溪水洞......他们在开发建设过程当中,在不同阶段,都引入了洞穴科学研究,提高了旅游洞穴的科学品位。

各位朋友,您可能走遍了祖国各地,也曾参观游览过许许多多知名的旅游洞穴。今天参观游览本溪水洞,您一定会感到还是本溪水洞美。每个旅游洞穴都有他独具特色的精美景观,而水洞的九曲银河恰是其精美景观当中的精髓。

地下暗河蜿蜒曲折,河水终年流淌不竭,每昼夜流量可达五千万立方米。这些水是从哪来的呢?通过示踪试验以及同位素水文学的研究,现已证实其水的来源有三部分:一是源于汤河水的直接补给;二是来源于汤河河床覆盖层下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三是来源于水洞西岸分布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的岩溶水补给。这三部分的水汇入水洞地下暗河之后,分别从银波洞(东支洞)蟠龙洞(西支洞—潜流洞)排泄于太子河。

九曲银河是暗河的下游段,即从洞到源头长度为2320m,其平均水深2m,最深达7m,水温保持在7-12℃,据水质简分析和全分析成果证实其水质为优质饮用水。

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曾于1996年初到水洞考察,他说他所见过的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暗河,都有砂和砾石沉积物,怎么水洞暗河却不见砂和砾石的踪影。只有一种灰色的粉砂质粘土沉积呢!他认为暗河河床没有砾石沉积物,这是本溪水洞的奥秘之一。使他从不可理解以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特别的关注,后经研究结果得知原因有三:

一是,在上游段没有大型入水洞口。如果汤河水的补给为"集中流入"式,则在上游段必有大型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存在较大的流入洞口。在水洞的下游段也就会有砂、砾石沉积的堆积了。因为下游段仅有粉砂质粘土沉积物的事实,说明汤河补给区内的河床和岸边,都不会有被冲积层所埋藏的大型流入洞存在。二是,作为一条岩溶地下河道来说,水洞的发育受到石灰岩含水层中的火成岩——脉岩的干扰与阻隔,好似一堵脉岩高墙筑成的筛子一般,不准砂、砾石通过。三是,暗河水力坡度极缓,仅有1.5%,流速甚低。不能使砂和砾石搬运到暗河的下游段。

延续暗洞是暗河的上游段,是从源头洞到汤河入渗点这段长约3km的尚待开发的暗洞。

各位朋友!当您乘着游船向一个完全陌生的地下洞道进发时,您会被神话般的奇异景色所陶醉。

现在我向朋友们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第二个奥秘。这还是前面所提到过的那位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教授1996年初在水洞考察时提出的问题。" 水洞洞口的规模为什么这么大?这也是他在国内外所见到的地下暗河岩溶洞穴所不同之处。一般来讲,所有的地下河溶洞都是入水口较大,出水口较小,可是"本溪水洞"是入水口看不到,出水口又挺大,这当然是个迷了。

经过1996年对本溪水洞的科学研究,这一问题也得到了圆满地解释。原来大家目前所看到的洞口,并非是原始的出水洞口,而是由于太子河的侧向侵蚀作用将水洞"侧蚀掉"其间的一段,这一般长度大约800m。因为太子河属于古老的上层遗留河,平面形态呈蛇曲状,所以它的侵蚀作用的能力特别强,完全有能力把水洞拦腰"吃掉"800m。在水洞口的西北方向上大约800m远处的燕丹亭下,有一个洞穴,其洞口被太子河淹没,这个水下洞穴原本应与水洞相连,由于太子河的侧蚀作用吃掉了这一段,使水洞成为断头洞,因此水洞洞口并非原始洞口,而是洞的中间一部分,所以洞口就显得非常大,高达5.75m。

关于水洞暗河不见较大入水洞口的解释,根据1996年的研究成果得知,水洞暗河的补给是以地表水汤河为主,属于"侧向输入"类型暗河。但我国南方的侧向输入型的地下暗河均是地表水的集中流入,即向含水层的点状灌入式补给。因而有极其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就是有较大的入水洞口。而本溪水洞暗河虽获汤河补给,但并非是集中流入式,而是分散入渗式,因而没有重要的"流入型洞穴"发育,也就没有较大的入水洞口了。本溪水洞的这一特异现象,为"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理论增添了新的深化模式"本溪水洞模式"即"分散入渗式的侧向输入类型"。

岩溶洞穴的形成,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的潜水洞阶段、中期的地下水位洞、半充水洞阶段和晚期的完全脱离地下水位的早洞(又称化石洞)阶段。

本溪水洞正处于中期阶段,即地下水位洞穴(半充水)发育阶段。而洞中西侧的旱洞已进入晚期的化石洞阶段,而洞口东侧的银波洞则仍处于早期的充水洞发育阶段。

水洞发育的初期,是在距今40-50万年以前的中更新世的早期,汤河水的入渗水流在进入"汤河——太子河间地段呈条带分布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之后,由于在其下游方向上存在较厚的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层,是不透水层,受其影响而使岩溶水集中运动。在裂隙潜流条件下的岩渗作用应以溶蚀为主。此时水洞全充水,一直持续到距今约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的中期,形成了水洞雏形。水洞历经了全充水之后,不断扩大洞道,特别是太子河的不断下切和排泄基础面的不断降低,加上古气候的影响,在距今约20-30万年时,水洞进入了半充水状态的"地下水位洞穴"阶段,形成了暗河。当地下河洞道完全地或季节性地脱离全充水状态之后,在地层平缓、岩性软弱、机构破碎强烈的地段就产生了崩塌作用,从而使洞体的空间迅速增大,其洞顶的高度可达32m,是含水层地下水位从未达到过的高度。

在距今大约12-14万年之间,长期排水的主洞口脱离了水流而成为干洞口。今日的旱洞发育成新的排水口,此期间形成了6-7m厚的粉砂质粘土冲积层,并堵塞了洞穴较低矮的地段。

在晚更新世的中晚期,由于太子河水位持续下降的驱动,使水洞东侧的银波洞成为新的排泄口,西侧的旱洞成为干洞,不再排水。

全新世以来,洞口西侧的旱洞形成地下潜流,直接在太子河侵蚀岸边以泉的形式排出。

近一万年来,水洞次生化学沉积作用在洞穴入渗相对有利的地段,形成了许多石钟乳、钙板和壁流石类的沉积物。

水洞的年龄

关于水洞的形成年代有过多种说法或推测:

其一,水洞形成年代约几亿年;

其二,水洞形成年代约几千万年;

其三,水洞形成年代约数百万年;

其四,水洞形成年代约亿万年等等不同的推测。

其实水洞的形成年代并没有那么久远,据1996年本溪水洞洞穴科研成果已经准确地告诉我们,水洞开始发育于距今40-50万年前的第四纪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经过裂隙充水和洞道扩大,形成了水洞的雏形。

当您游览了水洞之后,一定很想知道水洞是怎么形成的,现在简要地向您介绍一下本溪水洞的成因:

水洞的成因,根据1996年最新的权威性的研究成果得知它有三个基本有利条件:一是水洞发育在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当中,该石灰岩层是可溶性岩层,它呈条带状分布在太子河和汤河的河间地带。二是这里的断层、常理裂隙特别发育见有东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东向四组断裂构造。其中东西向的f1 断层几乎与水洞的延展方向一致。断裂构造破坏了岩石的完整性,同时也是地下水在其中运移的通道。三是在石灰岩裂隙中流动的水,是由汤河水补给的,它具有很强的溶蚀能力。

由于上述条件并存于水洞地区,汤河水在石灰岩层里流动,经过几十万年的溶蚀、崩塌作用,最终形成了本溪水洞——大型地下暗河型岩溶洞穴。

次生化学沉积

当洞穴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而上升,全部或部分脱离了地下水位后,它就接受地表渗流水的作用。其渗流水在石灰岩的裂隙运移的过程中发生了碳酸化反应。石灰岩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钙含有二氧化碳的水与碳酸钙反应结果,生成碳酸氢钙,因碳酸氢钙溶解于水,它便随渗流水继续往下渗透。这样裂隙不断被溶蚀而加大。如果这种含有碳酸氢钙的水(又称岩溶水)从洞穴的洞顶或侧壁上的裂隙渗出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其部分水份蒸发,结果重新在洞顶或侧壁形成碳酸钙结晶,这即是次生化学沉积物。

从洞顶向下生长的,呈钟乳状或圆锥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钟乳"在地面从下往上长的呈笋状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称为石笋。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的称为石柱。在侧壁上形成的形状如帏幕一样的称为石幔。

水洞洞穴的次生化学沉积物类型较为简单。但在某种意义上它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别具一格的特色。

在洞顶、洞壁和河岸两侧平台上所形成的各种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旗、石盾、流石坝、钙板和石花等等。

它们有的是由重力水沉积,形成的滴石类和流石类,也有的是由非重力水沉积而成的。

1、鹅管:这是石钟乳的最初形态,属滴石类,在国外称麦杆状钟乳石,它的直径与水滴一样大小。

2、石盾:这是因为它呈园盘状的盾形板石而得名。它是一种特殊的裂隙性水流形成的。

3、石笋:是由滴水作用形成的,因其形呈笋状而得名。

4、石柱:是石钟乳与石笋上下连接起来呈柱形而得名。

5、斜塔:这是一根歪斜的石笋。这根石笋原本是直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的,因地下河水冲刷土层使台地坍塌,石笋也就倾斜了。据测定,这根石笋高3.5m,生长年龄在距今7.97万年至2.79万年之间,经历了5.18万年,其生长速度为每4年长6.76cm。

6、钟乳石吊石柱:它原是一根石柱,竖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后因地下河水把土层冲走,使石柱悬挂在洞顶而成。

7、石幔:洞壁上的石幔,是沿洞壁裂隙由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幔状沉积物而得名。

8、石瀑布:是连续不断的片状流水所形成的瀑布状的沉积物而得名。

9、悬石盘:底盘呈水平状盖板,中心有后生的鹅管,边缘有裙状流石或石钟乳。它们原来是小型石柱,立在岸边土层台地上,其底盘盖立台面土层上。后因地下河水将其基座上土层冲刷掉,使带有底盘的小石柱悬空而得此名。

10、北极宫:是洞中最大的一个呈厅堂状的洞道,高32m,宽50m,面积为3768.75平方米。如此宏伟的洞道主要是由于洞顶的岩层块状崩塌,使洞体空间增大所致。

11、"昆仑映雪"又名"大雪山":是水洞中最大型的列队式堆状石笋,它的形成主要受脉岩的影响。

地壳深处的岩浆由于侵入到马家沟组石灰岩层中的裂隙里边,形成隔水层,对水洞的发育会起阻碍作用,并对洞道延伸的位置也有控制作用。

洞顶呈暗褐色的条带就是脉岩,它沿东西向分布,因脉岩不透水,地下河受阻。要穿过脉岩就得花费更大的能量,这样对脉岩周围的岩石就有更大的破坏,产生块状崩塌,使崩塌下来的岩块沿东西向呈列队式展布。后来由于包气带水流沿灰岩与脉岩的边界集中渗入,在其岩块上形成钙板,故沿分界线形成列队式的大石笋。

12、玉象戏水、太白神笔、天生桥......

水洞最古老的钟乳石是玉皇宫右岸距水面约18m的高台上小石笋的年龄最老,才十四万五千岁,还不到"万万岁"。

洞穴生物

一般在洞穴中的动物可分三种:一是真洞穴动物。这种动物只能在洞穴中生活,离开洞穴环境在洞外就失去了生存的能力。具代表性的此类动物有:盲鱼、盲鳅、蜘蛛和蚰蜒等。这类动物以眼睛明显退化或消失,有特殊的感应器官,缺乏色素,代谢较低,生长缓慢,繁殖能力差而寿命很长为其特征。

二是洞穴动物。这类动物的眼睛和体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基本上能适应洞穴生活和繁衍后代。

三是拟洞穴动物。这类动物具有喜洞性,是一些暂居及季节性回洞内生活的动物。

水洞的洞穴生物目前在洞中发现的洞穴动物主要有:蝙幅、灶,这些动物多是从洞外迁入暂居的,或是在洞内已经适应了洞穴生马、马陆、蛾等。在地下河中见有鱼(白漂鱼)、虾和河蚌等。从动物的眼睛和体色等器官没有明显变化可以看出活环境而未达到遗传变异的拟洞洞穴动物。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辽宁省本溪市东郊,距市中心26公里。本溪水洞是目前发现的世界第一长的地下充水溶洞,于1983年对外开放;1994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7年被国际旅游洞穴协会接纳为亚洲首批会员;20xx年3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级名胜风景区,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本溪水洞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了12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外游客800余万人次,其中包括40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被誉为“北国一宝”、“天下奇观”、“亚洲一流”、“世界罕见”。

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是以水洞为中心,包括温泉、庙后山、关门山、汤沟和铁刹山在内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集山、水、洞、泉、湖、林等自然景观和寺庙、古人类遗址等人文景观于一体,同大连海滨、千山风光、长白山景联袂相映形成东北亚风景旅游胜地之一。

本溪水洞是数百万年前形成的大型充水溶洞,位于距本溪市26公里的东部山区太子河畔,东经124度5分,北纬40度18分,洞内分水、旱二洞。本溪水洞洞口座南面北,洞口高16米,宽25米,呈半月形,上端刻有薄一波手书“本溪水洞”四个大字。进洞口是一座高、宽各20多米,气势磅礴,可容纳千人的“迎客厅”。大厅向右,有旱洞长300米,洞穴高低错落,洞中有洞,曲折迷离,各有洞天,洞顶和岩壁钟乳石多沿裂隙成群发育,呈现各式物象,不假修凿,自然成趣,宛若龙宫仙境。古井、龙潭、百步池等诸多的景观,令游人遐想联翩,留连忘返。洞尽头是一泓清潭,深不见底,水气袭来,令人凄神寒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959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