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10:15:15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大全(14篇)
时间:2023-12-02 10:15:15     小编:QJ墨客

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教案的评价标准要明确明确,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一些针对不同学习阶段和学科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读本课生字生词。

2、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激趣导入)在括号里填上“”、“”、或“=”

182589()9845()36。

有一位同学却得出0〉60,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去找出答案。

2、板书课题《妈妈的账单》。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学习自学指导,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习要求。

1、正确地朗读课文,画出生字生词,画出不懂的地方。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

账单收款报酬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如愿以偿小心翼翼羞愧万分。

(2)、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要求。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并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找出两份账单,有什么不同?

(2)谁对?为什么?

(3)你有什么感想?

四、当堂训练。

谈一谈自己帮助父母做过些什么事,当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你怎样评价当时的做法?

五、反思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又懂得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20、*妈妈的账单。

儿子--按劳取酬(60)羞愧万分。

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妈妈--默默付出(0芬尼)慈爱、原谅、不求回报。

0(母爱的无价与无私)60芬尼。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洪水的危急、肆虐。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重点:在品读课文中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设计:

一、引入:孩子们,请静下心来,静静地看老师写,板书《桥》。读读课题。

师:有一个小村庄,曾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它陪着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平静地过了许多年。可是有一天黎明,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这一切都改变了。这究竟是一场什么灾难呢?孩子们,你们都预习了课文,能告诉我吗?(山洪暴发了。)。

二、教学新课:

(一)、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危急。

生读课文后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男生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山洪像什么?山洪像怎样的野马?山洪像一匹受惊的野马吗?(三个问题层层递进,让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山洪的可怕)。

师:这样一群受惊的野马,它们桀骜不驯,力大无穷。读读这句话,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面?(让学生想象,感受万马奔腾、浩荡而来的场面,从而感受洪水的可怕。)。

(3)、齐读这个句子,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师: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山洪的可怕,还有哪些句子也写出了山洪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1)、师:一米高有多高?大家比一比,估计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生纷纷用手在自已的身上比划后得出结论。)。

(2)、师:“跳舞”这个词多美!但在这里,我们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可怕,恐怖),因为洪水跳得是“死亡之舞”啊!

(3)、指名读这个句子,相机指导朗读。将“一米高”和“跳舞”这两个词略重读。

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生齐读这个句子,师:读着这个句子,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谁在笑?在怎样的笑?(得意、猖狂、)。

课件出示这三个句子,自由读读这三个句子,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应该怎样读?可以讨论。(洪水越来越近,情况越来越危急。在朗读时语气要由轻到重,语速要由慢到快。)学生汇报后,指导朗读。

(二)、品读课文,感受老汉的“如山”形象。

师: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谁出现了?(老汉)。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句子,把你的感受批在旁边。可以写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短句。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1)、咱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读出了什么?(镇静、从容)。

(2)、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老汉的从容、镇静?(不说话、盯着)。

(3)、创设情境朗读:

a:师:倾盆大雨中,面对你拥我挤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b:师:山洪咆哮,死神一步步逼近,面对疯了似的人群,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c:师:窄窄的木桥,跌跌撞撞蜂拥而来的人群,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生接读:老汉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群,他像一座山。

师:此时此刻,我想你们一定明白了这样一位清瘦的老汉为什么像一座山,他是一座什么山?(人们的靠山)。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b: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1)、咱们一起读读这句话,然后我请你们来说说你读出了什么?生汇报。

(2)、孩子们,看看这句话,短短十几个字用了三个感叹号!老汉的声音虽然是沙哑的,但却是铿锵有力的!想想,我们在读这句话时应该怎样读?(指导学生读时语速可稍慢一点,语气要有力!)。

生汇报。

课件出示句子c: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孩子们,咱们来猜一猜,老汉为什么要单单把小伙子揪出来呢?

生汇报:a:因为他是老汉的儿子。师:你从哪儿知道的?孩子,你可真会读书,你真正读懂了这篇课文。

b: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师:对,小伙子是个共产党员,他可能排在了什么地方?

(2)、师:小伙子不光是老汉的儿子,他更是一位共产党员。所以老汉把他揪了出来,让他排到了后面!就这样,村子里的其它人都安全地撤离了,只剩下了老汉和小伙子。此时此刻,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顾全大局、不徇私情……)。

生汇报:狠心的父亲。

生汇报:不称职的父亲。

……。

生汇报,师相机指导。

师:是啊,当村子里的其他人都安全了,只有老汉和儿子时,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平凡的父亲。他和我们每个人的父亲都一样,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儿子。他比谁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活下来。这就是“父爱如山”。

过渡:村民安全地撤离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也在洪水中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三)、感受“桥”的深刻含义。

(1)、音乐响起,孩子配乐读最后几段。

生讨论后汇报。

(2)、这篇课文以《桥》为题,你认为“桥”仅仅是指那座窄窄的小木桥吗?

小结:是啊,桥不仅仅是那座小木桥,它更是老汉用自己的生命为村民搭建的生命桥、希望桥。

三、板书设计:

老汉。

村民桥小伙子。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三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这个对话的过程更加流畅,充满精彩,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找到三者之间的共鸣点。唤醒学生生活中真实的体验,激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有效的策略。本课的教学,力图实践这个理念。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

2、学习借助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两份账单的比较,唤起学生生活体验,补充妈妈的账单,对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融情想象,体会母爱的无价、无私与无声。

三、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检查反馈。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好好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四

我的妈妈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放学后常去班上看一看她。幼儿园每年开学前,园长都要发给老师一些纸条,再让老师把纸条发给家长,上面写着要交多少学费,这是一张收款单。

第二天,妈妈在餐桌旁边发现了一张精致的账单,她连忙展开账单,上面写着:母亲欠她儿子乐乐如下列项目:

星期天在家扫地:20元。

吃完饭后洗碗:10元。

整理自己的房间:20元。

上课自觉发言:20元。

乐乐一直是一个好小孩:30元。

共计100元。

妈妈仔细地阅读完后,然后收下了这份账单。

当天晚上,我在我自己的书桌旁边找到了我想要的那100元人民币,正当我如愿以偿要把这笔钱收进我的口袋时,我突然发现在我的书桌旁还放着一份给我的账单,我把它打开,读了起来:

儿子乐乐欠他母亲如下款项:

为他在家过的'8年幸福生活:0元。

为他8年当中的吃喝玩乐:0元。

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元。

为给他买的小玩具:0元。

为他有一个慈祥的母亲:0元。

共计:0元。

我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我明白了,妈妈为我做了这么多事情,都没有向我索要钱,而我做的,与妈妈比起来,只不过是微不足道。过了一会儿,我怀着一颗怦怦直跳的心,轻手轻脚地走近妈妈,卧在妈妈怀里,偷偷摸摸地将那100元钱小心翼翼地放进妈妈的上衣口袋里,并在妈妈疲惫的脸上亲了一下。

那晚,我睡得特别香。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五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妈妈的账单》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报酬索取收款款项慈爱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四、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交流

五、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请生说理由

3.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六、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和质疑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导入课题。

1、我们刚学过一首描写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孩子缝补衣服的诗《游子吟》。

2、围绕“报”字导入新课。

诗中的“报”是什么意思吗?“报酬”又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报酬”的故事。

读课题。有没有看见过“账单”?再看看“账”的部首中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己读课文吗?当你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的时候就把它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词语:你从书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词语,和我们大家交流吧。

三、两份账单,进行对比。

1、出示两份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 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计:60芬尼 。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 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 0芬尼。

共计:0芬尼。

2、让我们仔细看看它们有哪些区别?

(a、内容不同b、时间不同c、报酬不同)。

(她期待小彼得能够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帐单会象她期待的那样,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当行为。)。

4、既然妈妈付出了这么多,为什么妈妈的账单上写得都是“0芬尼”?

(是啊,妈妈为孩子付出的已经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了。妈妈的爱不但是无价的,也是无私的,妈妈只是全身心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从不计报酬。)。

5、对比这两份账单,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诵读课文,感悟内容。

1、那小彼得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你仔细读读最后一段。

2、你对小彼得有什么评价呢?

(是啊,小彼得还是个懂事的孩子,看到妈妈的帐单,他很快领悟到,妈妈是一直在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报酬。跟妈妈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五、讨论题意,升华内涵。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爱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如果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等)。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七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

五.因此小彼得,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八

课前导入:

熟悉学生;提醒学生交流要发出声音,要自己思考,这是不同的概念。

导入:

师:昨天老师给你们发资料,你们有没有预习?预习过的请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没有预习的同学认真听,同学们思考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

师:读得很流利,但读的时候有一些错字,谁听出来了。

生:纠正错字。

师:多音字“得”。还有吗?

生:继续交流。

师:看来咱们同学都能把它读出来,没有拿到资料的,快速把它读下来。

生:读。

师:咱们同学们有一个好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写。你写了什么?

生:我写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此生交流主要内容。

师:你刚才写了什么?

生:我在想……。

师:边读边想很好。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妈妈和孩子关于帐单的一个小故事。

出示帐单。妈妈为什么写了“0芬尼”,妈妈为什么这么写?

学生交流。

师:谁来说?

生:妈妈觉得小彼得是自己的儿子,妈妈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师:那么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怎么样的帐单?出示课件。

生:读帐单。

师:我把这两个帐单放在一起,同学们比较一下。自己看一看,你有什么想法?

生思考。

师:你对小彼得为妈妈开的这份帐单有什么想法?

生:妈妈为小彼得做事尽心尽力,小彼得为妈妈做事是应该的,而不应该开这个帐单。

生:妈妈养育孩子,孩子帮助妈妈,都是应该的,不能要报酬。

师:谁还想来说?

生:妈妈一直对他都非常好,都是理所当然的,为他父母做一些事是应该的。

师:这么多同学都认为不应该,那么小彼得为什么要给妈妈开一份帐单呢?

生:爸爸妈妈做事都是可以拿到钱,为什么我不可以拿到钱呢?

师:小彼得是个非常勤奋的孩子,他这样认为。

而妈妈为小彼得开的这份帐单,你又是怎么看的?

生:妈妈非常喜欢它,小彼得为他要钱,她没有道理对他说,而是用笔。

师:用了一个词,没有用道理,而是写了一份帐单,爱的表现。

谁还有别的看法。

生:小的妈妈很温柔慈爱。如果是别的妈妈,可能看到自己儿子开了一份这样的帐单,早就发火了,或者开一份这样的帐单,而她没有这样做,她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师:妈妈是个什么样的母亲?儿子是个怎么样的孩子?用一个词,可以写在黑板上。指名写。其他同学也要想。想好的就可以上来写。

生:想好的纷纷下去写。(妈妈:和蔼可亲、慈爱、体贴有责任、关心儿子、无私、温柔)。

儿子:知错就改、勤劳、能干、懂事、天真)。

师:你为什么这样写?从课文中找出你的理由给我,你可以用来说服同学。

生交流。

1、知错就改:因为……所以……。

2、勤劳:因为……所以……。

3、懂事:……(师:和前面的知错就改差不多)、

4、能干:(师:和勤劳一样)天真:……。

师:妈妈这里温柔……。

师:小彼得开了一份帐单应不应该?再来思考。

生:思考。

生交流:不应该,应该为大人做事。

师:想想你自己,平时和妈妈做事有没有讨价过?

生:每次洗碗,就为妈妈要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为妈妈做了事,就得要报酬。

师:在课堂上认为妈妈辛苦不向父母索取报酬,而回家就要报酬。

生:现在就不这样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妈妈帮我做事我自己不做事还要向妈妈要钱,这是不对的,也就就没有生活能力了。

师:这种观点我不是很赞同,我们一会再说。

生:很小很小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想爸爸妈妈都有工资,而我自己也应该有些工资。

生:做些事还不如做些事。

生:妈妈爸爸做事钱很不容易,我不能要钱。

学生讨论。

生:明知很辛苦却还要去要,这是懂事;

师:为妈妈送点贷要一点钱,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这是不懂事的表现吗?(我认为送货很辛勤劳)。

生:我认为这就是不懂事的表现。

师:老师也。

师:跟你的父母交流一下,做事要一点报酬,你会觉得我不懂事吗?

师:推荐一本书《穷爸爸和富爸爸》,看完以后你还坚持你自己的想法吗?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九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小男孩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账单,索取他每天帮妈妈做事的报酬。当小彼得在餐盘旁看到他想要的报酬时,同时也看到了妈妈开给他的一份账单,这份账单让小彼得感受到了母爱情深,他惭愧地把索取来的报酬塞进了妈妈的口袋。课文切入角度独特,把母爱的无私、无价表现得极为动人,意蕴深长,是一篇人文意义很强的文章。

设计意图。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要更加放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又不可能是机械地、独立地灌输,只能是自然地渗透。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难点,主要尝试采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拓展想象的方法进行突破,在教师的精讲与点拨中渗透一些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自主读悟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学习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和无价,懂得主动帮助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账单的含义,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提示“账”的写法。理解“账单”一词。

2、出示妈妈的账单,自由读,理解“款项”“芬尼”。

3、你发现这份账单有什么特别之处?(0芬妮)是呀,这是一份账单,我么今天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要读懂这份特殊的账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反复地读,读到自己认为满意了,有收获了,再停下来。

2、出示难读的词:索取报酬 如愿以偿 羞愧万分蹑手蹑脚小心翼翼怦怦直跳 (指名读,齐读)。

3、结合课文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学习方法1:读通课文,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4、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名读。

5、同学们理解的很好,读得也很好,但这还不够,引导学生读课文前面的导语,明确阅读要求(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4、快速默读课文,根据老师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件打出:小彼得因为     开了一份账单,向妈妈    。妈妈让他   ,同时也开了一份账单,彼得看后   。)指1~2人说。

三、研究账单,感受母爱的无价与无私。

师:让彼得如愿以偿的是一份账单,羞愧万分的也是一份账单,这究竟是两份怎样的账单呀,那么我们就来研究这两份帐单。

b、请你仔细看这份账单的每条款项,一条一条读,你觉得能读好了就举手。

指名朗读。(适当评价。)。

c、我们一起读,边读边想,从这一份账单上,你可以看出小彼得是个怎样的孩子?

句式:我觉得他是一个(     )的孩子,因为他(         )。

过渡:妈妈看了这份账单,什么话也没说。晚上,小彼得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他所要的报酬。但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份妈妈写给他的账单。妈妈的账单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a、小朋友,请你仔细读读妈妈的账单,一共几项?十年里,妈妈为彼得做了许多事,如果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再详细些,你觉得还可以列哪些款项呢?(指多名学生说)。

c、补充资料(课件)(板书:无价)。

d、师小结:而事实上,妈妈又想从彼得那里得到多少呢?十年来,妈妈把彼得渐渐地拉扯大,她给了彼得十年的幸福生活,却只要——(生回答) 十年里,妈妈每天照料着彼得的一日三餐,也只要——(生回答) 当彼得生病的时候,妈妈……仍然只要——(生回答),妈妈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牵挂都给了小彼得,还是只要——(生回答)。

e、那么多的心血,却只要“0芬尼”!她是怎么想的呢?(板书:无私)多么特别的一份帐单呐!小朋友,这难道仅仅是一张薄薄的账单吗?这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母爱呀!一份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母爱呀!(板书:母爱)。

四、感受羞愧万分。

1、彼得手拿妈妈这份爱的账单,心中百感交集,读着读着,许多往事拥上心头。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自己过生日时,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天冷的时候,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生病发高烧时,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自己有了一点进步时,妈妈(    )。

读着读着,他想起了(    ),妈妈(     )……。

(指多名学生说)。

2、读着读着,他又想起了自己给妈妈的那份账单。两份账单交织在一起(出示,师生配合读。)。

4、指名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五、联系生活,尽情表达。

1、母爱无私,母爱无价,母爱无处不再。(齐读《游子吟》)。

2、同学们,当你读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也有许多心里话想说。(写话)。

3、指名交流。

4、总结,母亲爱我一辈子,我爱母亲一辈子。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十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1)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3)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2)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十一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儿子的账单

妈妈的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十二

1、揭题直接导入。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

2、初读课文,随文关注生字词,用符号圈出来,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3、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

4、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二)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预计学生说得比较详细。

2、引导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3、随机引导“如愿以偿”等关键词语的意思。

(三)比较账单,唤醒生活的记忆,补充账单。

过渡:听同学们说主要内容,都提到了课文中的两份账单,我们来好好研究研究。

1、媒体出示二份账单。

2、引导比较,发现区别。(预计学生会发现有如下区别:金额多少,劳动量大小,时间长短等)随机解释“芬尼”。

3、补充妈妈的账单。如果我们要把妈妈的账单列得更详细些,账单中应该列些什么?

教师引说:

(教师在点拨和评价中随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补充妈妈的账单)。

4、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这么多的事例,如果要计算金钱的话,该是多少芬尼?

而妈妈却写着“0”芬尼,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四、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理。

1.引读——“小彼得读着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2.引导补白。

“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

小彼得把帐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错……。

他读着读着,又想起了……。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情景写具体(放背景音乐《懂你》)。

3.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注意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4.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5.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6.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课后反思:

1.通过教师的引说,学生很快进入生活情景,“妈妈的账单”补充得很精彩,并且大都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

2.本节课的亮点是唤起了学生自己生活中的记忆,所以在补白账单和小彼得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很有感情,内容形象丰富且具体。

3.三个默写的词语,为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提供了帮助,对孩子有一定难度,以后类似概括主要内容的教学片段对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注意引导,降低难度。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十三

1、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无价,懂得主动帮父母做事。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自读自悟,读懂课文。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理解妈妈给小彼得的那份帐单的含义。

教具课件:小黑板。

教学课时:1课时。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妈妈的帐单》。

2.看老师板书这个课题。

书写课题,写到账字时停下来,对学生说:这个账偏旁是(贝字旁,说明和金钱有关系,要注意他不是巾字旁的帐。)。

3.读课题。

谁来读一下课题?

能不能读的深情些,你瞧这是一份妈妈的帐单。

齐读课题。(一教就会,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

a.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1.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大声地诵读。

2.碰到难读的词语或句子把他划下来反复地读,把课文读通顺。

b.检查反馈。

1.老师从书里摘了一些大家容易读错的词语,你能读吗?自己试一试。

2.你觉得哪些词语是大家容易读错的,你就当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个词语。

小彼得报酬索取收款款项慈爱塞进蹑手蹑脚小心翼翼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

重点解决:报酬,收款的意思。蹑手蹑脚,怦怦直跳,羞愧万分的读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小老师当的不错,如果我请你们再去默读一遍课文,谈谈你读这篇课文的收获,你行吗?我设计了一些问题帮助你们思考:请听老师读:小彼得读着,感到羞愧万分。

1)有什么问题吗?

2)为什么要读着读着呢?

3)也许彼得一边读一边想到了许多许多:

小彼得展开帐单读了起来,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会准时送上一杯散发着香味的牛奶;烧上一桌可口的小菜;妈妈亲手洗的衣服永远是那样干净,舒适;妈妈的怀抱永远是自己温暖的港湾。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总是那样忙碌。

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读着读着,想起了。

四、你可以选一个片段写下来,写下当时彼德的想法。

交流。

五、教学最后一自然段。

这么多感受用书本上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羞愧万分)。

1.你能从课文中找出表现彼得羞愧万分的话吗?

2.请生说理由。

3.小彼得将小脸蛋藏进了妈妈的怀里,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呢?

4.是啊,彼得刚才说的这些话就是彼得羞愧万分的表现,你知道什么是羞愧万分了吗?

六、课文学完了,你想对自己布置什么作业?

妈妈的账单的互动教案设计篇十四

1.读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认识到母爱的无私。

3.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文中的两份账单。

教学过程 。

课前三分钟。

说一说你为爸爸、妈妈做了什么事,或准备做什么事。

明确阅读要求。

1.指名读课文前面的导语 ,边听边想: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

2.要求为:a.读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想想妈妈为什么写的都是“0芬尼”;c.小彼得看到妈妈的账单是怎么想的。

自读课文,同桌交流。

认真读课文,把两份账单多读几遍,对比着思考三个阅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再和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1.先提出你在读书中发现的问题。(如,词句方面:“报酬”“款项”“如愿以偿”“蹑手蹑脚”“芬尼”“小心翼翼”各是什么意思?妈妈在看到小彼得的账单时为什么什么话也没说?内容方面:课文为什么用《妈妈的账单》做题目,而不用《账单》或《儿子的账单》?妈妈的账单算账单吗)。

2.出示两份账单。

母亲欠她儿子彼得如下款项:

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

把挂号件送往邮局10芬尼。

在花园帮助大人干活20芬尼。

彼得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孩子10芬尼。

共计:60芬尼。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为在她家里过的十年幸福生活0芬尼。

为他十年中的吃喝0芬尼。

为在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

为他一直有一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

共计:0芬尼。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讨论深化。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随文练笔。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8101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