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克千克吨教案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7:15:04
2023年克千克吨教案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2 07:15:04     小编:雅蕊

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教案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探讨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共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克千克吨教案篇一

1、在上这节课前,我请教了办公室的同事很多问题。结果都觉得学生对克这个概念基本没什么感觉。而对千克的感觉要好得多,因为生活中遇到的用的要多一些。所以本节中,我把克的概念教学放在首要位置。重点感知、体验1克、一千克。通过体验,在需要中不断的发展,初步感受到计量重量的单位可能还有比千克更大的,也有可能比克更小的。对物体重量的判断可以看包装上的标示,也可以和某个物体进行比较,可以称一称,也可以掂一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为两课时,本节课我的重点是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各种称、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并会读出重量、会填写重量单位、进行简单的换算。第二节课我再具体讲述估计重量、称重、提问题等。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内容:

课本85、86、练习十八1、2、4、5小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

和千克。

2.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物体有轻重,掌握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4.通过具体感知1克、50克、500克左右的物体,建立估计500克以内物体质量的支撑点。

5.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

教学重难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具准备:。

教师:天平秤、弹簧称、盘称、一枚2分硬币、1千克的面,500克的盐2袋、10个一角硬币。学生:每人一个2分硬币、500克盐一袋、1千克面一筒。(另外每个学生还可以收集2到3种上面标有重量单位的东西:10个一角硬币、50克、100克500克、1千克的东西各一样。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量单位,现在我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重量单位------克和千克。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克和千克”。

板书课题,并读2遍。请记住: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和千克作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来表示。

二.初步感知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1:现在,请大家伸出自己的手,一只手托一支笔,另一只手托一本书,比比看,谁更重一些呢?(书)那么,如果想要知道这本书和这支笔具体的重量有什么办法呢?(用称称)。对,说得真好,如果物体上面没标出重量,而我们又想要知道物体的重量的时候可以用称称,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各种称好吗?(课件2出示称)。

2:(课件3)具体介绍天平。天平是用来称比较轻的物体,它的最大称量是500克。

三.动手操作,具体感知1克有多重。

同学们,想知道一克到底有多重吗?请打开课本86面,那里会有你想要的答案。(一个2分硬币大约重一克)对,现在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个2分的硬币,请每个同学都掂一掂,感受一下,有什么感觉呢?(很轻很轻)对,那么生活中有什么东西会和它差不多重呢?找找看,(一个一角的硬币、一粒花生米)对!下面我们就用天平验证一下。一个硬币重一克,那么10个这样的硬币重多少克呢?(10克)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10克的重量吧。老师这里有一个10克的砝码,请大家看一下。因为一克实在太轻了,所以天平的砝码盒中最小的都有10克。现在请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是20个一角的硬币,会是多重呢?50个?100个?500个呢?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大家打开桌上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袋子,找出100克或是500克。

四.练一练。同学们真棒!可现在小狗旺旺有一个烦恼,它不认识称上的重量,你们能帮帮它吗?请看(课件4)。

五.感知1千克的重量。

2:同学们学得真棒!下面先让我们用5秒钟的时间收好桌上的袋子,收好以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好朋友,让我们跟着她一起轻松2分钟好吗?(视频)。

3:小结:看了好朋友给我们带来的知识,说说看,一般比较轻的东西用什么作单位?(克)稍微重一点的东西又用什么作单位?(千克)。

4、轻松完以后,让我们一起来帮帮小精灵吧!它上课学得不太好,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课件5(指名回答)、课件6(抢答)。

5、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那么让我们再来当当小老师吧!(课件7)。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表现真不错,又是当老师,又是认识新朋友,你们开心吗?说说今天的收获吧!(我们学了克和千克)。你有什么感想。你觉得什么时候我们常用克来做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来做单位。但在有的时候,同一样东西,根据数量的不同,也可以用不同的重量单位。比如一个苹果,可以用克作单位,而一袋苹果就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如果让你估计一辆汽车有多重,你又会用什么做单位呢?(吨)这个我们长大后会学。

七.知识拓展和课外知识介绍。、

同学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生活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知识,下面让我们到知识的海洋里去看看吧!

克千克吨教案篇二

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克的实际质量。

2、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天平、称的物品(盐两包、蜜枣一包、五个共约重一千克的苹果、李子一个、学生奶五瓶、一角硬币一个、一瓶500ml的水、铅笔一枝、《新华字典》一本、花生米约50颗,鸡蛋一个)。

101010100520010001010005。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一包蜜枣和一包盐,哪一样重一些?

1、猜一猜;

2、掂一掂再猜。(让学生初步感受物体的质量有轻有重)。

那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两个物体到底有多重呢?

明确:可以用秤来称,也可以看物体包装袋上的净重量。

同学们说一说,你曾经见过哪些秤?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先让学生说,再投影。(台秤、电子秤、天平、磅秤、弹簧秤、杆秤等)。

明确:在生活中,称一般的物体有多重,我们常用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作单位。(板书课题:千克和克)。

1、掂一掂两包盐。

2、你知道有多重吗?我们来称一称。(放在台秤上)。

你会看吗?指针指着数字1表示什么?单位呢?(表盘上标着:kg)。

明确:两包盐约重1千克,千克国际上用kg表示。

3、再次掂两包盐,感受1千克,边掂边说两包盐重1千克。

1、你估计1千克有几个苹果?

2、掂一掂,比较这一袋苹果(5个)和刚才的两包盐,谁重?

先猜再称。明确:通常这么大的苹果,5个大约1千克。

3、如果是李子呢?一个李子比一个苹果重还是比苹果轻?猜一猜1千克有多少个李子?(要求作出合理的猜测,即要有根据)。

明确:一个李子比一苹果轻,因此一千克的李子数量比5个苹果多。

4、找一找,1千克有哪些物体?

例如:两包盐、五个苹果、五瓶学生奶、两瓶水等等。

5、思考题: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盐比较,哪个重些?

明确:质量都是1千克,所以是一样重。

1、那老师现在称一下一枚一角的硬币(放在台秤上)。咦,怎么没台秤反应?(太轻了)。

用什么秤?明确:天平。

看天平的方法:当指针指着中间红色的刻度,就说明两边平衡了。

2、那我把硬币放在左边,右边放砝码,因为怕砝码被氧化,我们要求用小镊子夹(说明用天平的方法)。

那我们挑砝码时该挑大的`还是小的?(小的)。

根据一角硬币的重量,选择适当的砝码。(教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选择)。

3、放最小的10g砝码也太重了,怎么办?用游标。(指导如何看游标)。

明确:约重1克。

4、表示比1千克轻得多的物体,我们常用克作单位,国际上用g表示。

1千克的物体和1克的物体质量差距甚大。

5、认识千克和克的关系:

那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回头看两包盐重多少?(1千克)那我们再来看看一包盐的净重量500g,那也就是说:

500+500=1000(g)1000g=1kg。

刚才我们称了大约5个苹果1000克,那一个苹果有多重?你是怎么想的?明确:1kg=1000g,10005=200(g)。

同理,一瓶学生奶也约重200g。

先掂一掂,作出合理的估计,再称一称。(填表格)强调:填好单位!

克千克吨教案篇三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9~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2.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3.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4.估一估。

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个鸡蛋哪个重。

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估体重。

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

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

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

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

2.找体重。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

提问: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出示:

老虎 2kg。

大象 70kg。

公鸡 40kg。

小狗 200kg。

小鹿 900kg。

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

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克千克吨教案篇四

一、教学内容:

课本p85~86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2、认识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自学指导。

仔细看课本85页和86页彩图,思考下列问题。

1、估一估:在超市小强和小丽看到的物品哪个重一些?

2、猜一猜: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4、掂一掂:一本数学书和一支铅笔,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5、算一算:一袋砂糖500克,两袋砂糖有多重?

6、填一填:1000克=千克。

7、比一比:感觉一下两袋砂糖的重量和一个硬币相比,谁轻谁重?

8、说一说: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秤,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9、想一想:你知道怎样把物体的重量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

(自学时间6分钟)。

(二)学生自学。

学生边看书边思考,带着问题开始自学。

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自觉认真的自学。

自学结束。

师检查自学效果。

克千克吨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进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重量单位克。

教学难点:正确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对策:在学生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亲自感受1克大约有多重。

教学准备:天平、黄豆、2分硬币、羽毛、学生尺、橡皮筋、纸币、铅笔屑等物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小结引出新课:出示例题图,认识并板书:认识克,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g)那么1克有多重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克。

二、动手实践,解决问题。

1、认识天平。

出示天平并提问:谁来介绍一下天平的使用方法?(认识砝码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2、称出10克重的黄豆。

称出10克黄豆并数数有多粒,指名交流,教师板书。

让学生感受10克黄豆只有几十粒,可见1克是很轻的。请你拿几粒黄豆放在手里掂一掂,这就是1克的重量。小组交流,1克黄豆拿在手上有什么感受。

3、感受1克的重量。

(1)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

问:谁来说说,2分硬币拿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2分的硬币大约就是1克,拿在手上感觉很轻。

(2)掂一掂一根羽毛和一把学生尺的重量。

比较:一根羽毛和一枚2分硬币,一把学生尺和一枚2分硬币。

小结:一根羽毛比1克轻,一把学生尺比1克重。

4、学会用克称物品的重量。

出示p34页上面两幅图。

问:你能看出图中的两个水果大约各重多少克吗?你是怎么看的?

小结:我们在用秤称物品时,首先要看秤是以克还是千克为单位的,这样才能准确读出所称物品的重量。

5、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

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重多少千克?(板书1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板书:=)。

6、完成“试一试”。

分别先掂一掂数学书和文具盒的重量,比一比哪个重一些,再称出它们的重量,看看和估计的结果是否一样。

三、课堂练习,巩固深化。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观察插图,并回答问题,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是以克为单位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先猜一猜,然后实际掂一掂,在比较中加深对1克有多重的体会。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指名说出答案,选择几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图,学生观察,并说说图意。

你知道杯子里的水有多重吗?你是怎么想的?

回家后照样子称一杯水,算算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克。

四、全课总结,课后延伸。

交流学习体会。

在生活中要做有心人,找找哪些物品的中重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哪些物品的重量常用克作单位,下节课交流。

板书设计:认识克。

重量克g。

几十粒黄豆大约重10克。

克千克吨教案篇六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体会1千克是多重。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1.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

(3)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4)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作业设计: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3)()千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它又叫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谈话: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广泛的,希望同学们课后到商店去看一看,记一记,哪些物品重1千克,星期天和妈妈一起到菜场去买菜,看一看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试试你能帮妈妈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克千克吨教案篇七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结合自己的经验,感知1千克和1克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2.知道用秤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培养估计的意识。

3.在测量、比较物品质量的过程中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对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有趣的比较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过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2掌握用秤称物品质量的方法,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表示常见物品的质量.知道1千克=1000克.

3在测量和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生活了解。

1、你调查了哪些物品的质量?(指名回答)。

2、老师也调查了一些。(展示)。

3、指导:我们调查的克和千克都是质量单位。国际上用g来表示克,用kg来表示千克。

(二)认识秤。

1、说一说:拿出西瓜和梨?谁轻谁重?(学生根据生活经验)。

2、到底有多重,生活中人们用什么来称它们的质量?你们在哪见过什么样的秤。(指名回答)。

3、认识各种秤(课件展示)。

(二)称西瓜和苹果。

2、放在天平中称出西瓜和苹果质量。(重点指导怎样看台秤)。

西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苹果有多重?你们同意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1、拿出一包500克的食盐,先看看上面的标示的质量,然后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2、拿出两包来,先算一算一共是多少?再称一称。(在克单位的秤上)。

3、再放到千克单位的秤上,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1千克等于1000克。

1、每人拿出一个2分硬币,掂一-掂,告诉学生大约有一克,(或称量)。

2、拿出土豆,掂一掂(学生轮流掂)。

3、估计有多重?拿一袋食盐(硬币)比较一下,估计有多重?(在教学时学生估计有500克时我的处理粗,应拿1袋食盐让学生比一比)。

4、称一称1个土豆。体验形成。

5、教师称出1千克土豆,猜猜有多少?数一数。(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

7、学生称出一千克的土豆(学生小组秤)。

8、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想的?

9、实际数一数?

10、放在结实的袋里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感受1克——估计——感受土豆几克)——体验1千克大概是几个土豆?——体验千克)。

1、学生拿出水果糖,估计有多少克?(疑问:还有必要吗?)。

2、称出1千克的水果糖(学生小组秤)。

3、掂一掂,感受1千克有多重。

4、估计有多少块?

5、数一数。

练习1:认秤。

练习2:选择合适的单位(说说填的理由)。

克千克吨教案篇八

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不足:

一、特点。

教学设计目标明确,理念新,教学中紧紧围绕这种新的教学思想,使用了实物,多媒体等辅助设施对教学加以协助。另外,教学中教师重视知识和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习过程,体会学习的乐趣,此外,学生在用手掂,比一比、找一找、填一填、想一想等活动中逐步理解克和千克以及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中始终把学习与生活、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深入了解克和千克的应用范围,在实践中获得真知。

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应用,所以设计了大量的强化练习,当堂学习、当堂消化。

二、不足的地方。

教学中,由于受条件的限制,各种秤的认识只局限在图上,学生所带食物少,演示克和千克的称重不够充分学生体会还只停留在表面上,所以这不够深入细致。师生配合不够流畅,不够默契。今后教学中,注重课前准备充分想到教学的各种环节,做到尽善尽美。

克千克吨教案篇九

一、教学内容:北京市21世纪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61——63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2、在测量活动中,初步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kg)=1000克(g)。

2、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五、教具准备:课件、台秤、各种实物。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引入、初步感知:

1、同学们都玩过跷跷板吧?如果老师和明明玩跷跷板,会怎样呢?为什么?

3、感受身边物体的质量。

拿出包装大小相似的一袋盐和一袋薯片,分别掂一掂,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充分感受、自主探究:

1、认识计量工具“秤”。

(2)把你认识的.秤介绍给大家。(课件演示:台秤、电子秤、杆秤、盘秤、弹簧秤、健康秤)。

2、认识常用的计量单位“千克”、“克”。

(2)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是“千克”和“克”(板书课题)。“千克”用字母kg表示,“克”用字母g表示。(对于学生提到的“斤”、“两”,告诉学生是我们生活中人们习惯的说法。)。

3、建立1千克的质量观念。

(1)我们每组桌上都有一袋盐,请把它放在秤上称一称,看看这袋盐的质量是多少?

(2)每个同学把这袋盐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物品到底有多重,把你的感受告诉小组同学。

(3)请各组称出1千克的苹果,装在塑料袋里掂一掂,再数一数有多少个?

(4)想一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那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一千克?

4、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1)每个同学都有一枚2分硬币,把它拿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很轻)一般,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我们通常用“克”作单位,用天平称。

(2)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

(3)操作实践:小组合作用天平称2分硬币的质量,并汇报称得的结果。

(4)把1克重的2分硬币拿在手中再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1克的质量,换只手再掂一掂。

(5)用天平称出1克瓜子,看看有多少粒。

(6)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约重1克?

(7)再掂一掂100克的薯片大约有多重,500克的饼干大约有多重。

5、千克与克的关系。

(1)谁愿意把你们手中的100克的薯片借老师用用?(向学生借100克的薯片,装在一个大袋子里,边借边数,借了多少克。)。

(3)小结、板书:1千克(kg)=1000克(g)。

(三)、解决问题、拓展延伸:

1、分别称出1千克的毛线和1千克的钉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体会要知道物品的质量,不能仅凭它的外观、用处去判断,而要实际去称一称。)。

2、先估计物品的质量,再称一称,填入表中。(表略)。

3、小组活动。课下称出本组同学的体重,填入表中,并提出问题。(表略)。

(四)质疑小结、概括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概括:今天我们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比一比,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而且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

1、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三个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练习法。

一、导入。

二、我学会了吗?

1、小超市开业了!

先请我们的营业员来介绍一下里面的.商品吧!

(重点放在物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重1千克?

(估计后,可以称一下进行验证。)。

3、你喜欢的食品重多少克?

4、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5、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三、丰收园。

1、谈谈你学习这一单元的收获。

2、评价一下你的小伙伴。

1kg=1000g。

1t=1000kg。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陈述性知识: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程序性知识: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准备: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学具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教学意图: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教学设计: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活动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3.填一填。

书包。

桌上物品()。

体重。

你喜欢的东西。

()。

估一估。

称一称。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二

1.知识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秤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它表示的实际含义。

2.能力目标:结合对电子秤上显示重量的认识,能进行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

本课时是在以有的知识经验“千克、克”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重量的表示法,尤其是用电子秤称物体的轻重。这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电子秤上显示的重量来学习以小数形式表示的重量。

学生收集一些含有重量标识的商品包装。

师:小丁丁要考考大家。

1.选择单位。

一只鸡蛋重65()。

小胖重38()。

一只足球重320()。

克千克。

2.看卡片口答。

问:7400g=()kg怎么表示?

3.出示课题。

师:带着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千克、克”。(板书课题)。

(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进行适当的回顾,对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重量单位的换算题7400g=()kg引起学生的关注,对于用过去的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激发出来了。)。

1.出示情景图。

师:我们接下来和小丁丁一起去超市看看。

小丁丁想和妈妈买什么?(鱼)。

电子秤上的数你会读吗?

师:含有一个“。”的数我们叫它小数,这个数读作“一点五二八”。

(小数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但这里不需要进行具体的`小数教学。只要让学生知道小数点前的部分表示几千克,小数点后面的数表示几克。)。

问:你知道这条鱼到底有多重?这个数各部分表示什么?

(小组讨论)。

归纳:在1.528kg中,

“1”表示1kg,小点后的“528”表示528g。

所以1.528kg就是1kg528g,也就是1528g。今天我们要学习用小数来表示重量。

板:1.528kg=1528g加课题:------用小数表示。

2.师:电子秤上的重量你会看了吗?

出示:一包苹果1.970一串香蕉2.053。

师:

(1)试着读一读,左右说说它们表示的重量。

(2)完成填空。

出示:

________kg________g=________g。

3.活动。

师:拿出你收集的物品重量在小组里读一读,说说表示多少。

反馈:含有“0”的数的读法以及“0”表示的含义。

(生活中有数学的知识,我们又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而且利用学生从生活中收集的材料进行学习,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信息等的能力。)。

4.练习。

(书p36/2)。

说说“3.500”和“0.617”中的“0”表示什么?

(在小数表示的重量中,小数点后含有“0”的数部分学生理解上有难度,

教师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你会用电子秤的表示法表示这些物品的重量吗?

2.书p36/练一练。

3.小组活动。

4.独立练习。

练习册p23/1,2。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千克、克——用小数表示。

1.528kg=1528g。

读作:一点五二八千克。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三

要想知道物品的准确质量可以用秤来称。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的千克克吨教案,喜欢的朋友不要错过啦!

有多重(认识千克、克)

1.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

2. 掌握“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3. 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应用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建立1千克、1克的概念。

2. 估算一些物品的重量。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1.师:同学们,上节课有两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老师要和他们热烈拥抱。

老师抱一个特别瘦的学生一下就抱起来了,而抱一个胖的学生怎么抱也抱不起来。

师:通过刚才老师抱这两个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师:真的吗?(让一个学生再来抱抱试试)

2.师让学生从桌上任拿2个物品掂一掂,说一说谁比较轻,谁比较重。

(二)探索新知

1.汇报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看物品包装袋上所标示的净含量。用秤来称。)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收集的资料非常好!同学们刚才说到的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用来表示物品的质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教师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2.认识秤。

(用秤来称。)

生汇报:盘秤、台秤、电子秤、天平、弹簧秤、磅秤、健康秤等等。

用课件介绍各种秤的简单使用。

台秤:把物品放入盘内,指针会告诉我们物品的质量。

电子秤:把物品放入盘内,会自动显示物品的质量。

弹簧秤:把物品挂在钩子上,就可以读出物品的质量。

天平: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标尺表示的刻度来计算左盘中物品的质量。

磅秤:计算秤砣质量和秤杆刻度表示的质量,我们可知被称物品的质量。

3. 简单介绍天平和盘秤的用法。

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放着一台天平和一个台秤。老师简单介绍天平各部分的`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砝码……(边指边说)

师: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先在左边的盘里放上要称的物品,然后在右边的盘里放上砝码,直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的中间为止。这时天平平衡表示两端的质量相等,计算出右盘内的砝码和下面的标尺指示的刻度的和就是左盘中物品的质量。(边操作边介绍)同学们桌上的天平,老师已经调试好了,在使用的时候,右边放砝码,左边放物品,打开红色的砝码盒,里面有一个小镊子,一定要用小镊子来夹取砝码,不能用手直接拿,如果用手直接拿会腐蚀砝码。现在用小镊子夹取每个砝码认识一下每个砝码的质量是多少。

学生分组认识砝码。

师:现在老师把1克的砝码放在台秤的盘里,看看秤的指针有什么变化?

师:指针所指的位置就是1克。现在同学们每人选不同克数的砝码,看看指针的位置在哪里,那个地方就是砝码的质量。

4. 认识克。

(1)称一称。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天平和台秤,学习了它们的使用方法。现在我们就用台秤或天平称出桌上的苹果、盐、几粒黄豆、几个回形针……的质量。同学们称完之后写清物品的名称和质量做好记录。看在3分内哪组同学称的物品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学生分组称物品。

(2)说一说。你称的这些物品的重量。

师:这些比较轻的物品,同学们都使用克作单位。很好!克用字母g来表示。(师边说边板书:克——g)

(3)掂一掂。

(4)找一找。

师: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克?

师:同学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物品体会1克的质量太棒了!

(5)猜一猜。

学生分组活动,并交流汇报。

(6)估一估。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任选3~4件物品合在一起,先估一估它的质量,然后再验证估计得准不准。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小组内验证,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

5. 认识千克。

(1)教师介绍。

师:我发现我们班有的同学非常聪明。结合课前的调查知道,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表示。非常好!称较轻的物品,可以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要用千克作单位的,千克用kg表示。(师边说板书:千克——kg)

师:同学们刚才称的盐一袋是500克,两袋盐就是1千克。一袋牛奶是250克,4袋牛奶也是1千克。

(2)掂一掂。

师:请大家掂一掂两袋盐或4袋牛奶,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

(3)找一找。

(4)拎一拎。

师:请同学们想办法任意称出几千克重的物品,然后用手拎一拎。

学生有的把几个小组的盐都收集起来拎一拎,有的把书包称一称再拎一拎……

(5)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以克和千克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熟悉的物品质量。

6. 教学1千克=1000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克与千克,那么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多少克才是1千克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然后想办法验证!

(三)总结

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本第20页的图。

师:说一说下面物品的质量各是多少?

(1)指导学生看第一个秤面上的刻度。

师:从秤面上看这个秤最多可以称多重的东西? 两个鸡蛋重多少? 一个鸡蛋重多少呢?

(2)第2小题生自己做。

2. 教科书第20页“练一练”的第2题。

让学生直接填在教科书上,集体订正。

3. 教科书第20页“想一想”。

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比较,哪个重些?

4. 单位用错的日记。

师:老师这里有一篇日记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你能发现什么?

早晨,我在2千米高的床上起来,用18分米的牙刷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喝了一杯150厘米高的牛奶,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克的书包上学去了。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并能进行两个单位间的转化。

2、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3、能运用所学的克、千克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能结合生活尝试估计出物品的大体质量。

教具准备:

体秤、生活实物。

教学构想:

通过克和千克的大小比较、适当重量单位的填写,以及结合所学质量单位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加深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课复习。

2、认识体秤,简单介绍。

3、小组合作称一称组中成员的体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

4、你还知道哪些秤?(知识拓展,激发兴趣)。

二、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p8—10部分内容练习比较克与千克之间的大小。

2、补充:填合适的单位。

(1)小兰体重32()。

(2)一个鸡蛋重50()。

(3)2瓶矿泉水重约()。

(4)7粒黄豆约重()。

3、自主练习p8—11。

(1)引导学生看图,明确“2元/千克”所指示的意思。

(2)仔细观察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每千克1元,每人限买1千克”——同位合作解答(2)问,集体交流。

4、自主练习p8—8独立完成,注意质量单位的字母表示。

三、作业布置。

找一找周围还有哪些物品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五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1kg=1000g。

2.继续学习秤的使用与认识,能进行简单的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

3.培养估量物体轻重的意识,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与计算。

弹簧秤、多媒体课件。

师:这本字典的重是0g吗?说说你的看法。

师:这本字典重1000g(板书),也可以用一个较大的单位,记作1kg(板书)。

齐读:1kg=1000g出示用“千克”的秤。

师:这本字典重1000g,如果放在这个秤上,指针会在哪儿呢?(生指)。

师:我们来感受一下1kg有多重。学生用手掂量,说说感觉。出示一只5kg的西瓜和5个1000g的菠萝图,天平正好平衡。

得出:5千克=5000克(齐读)。

小练习:

2kg=()g()g=1kg()kg=5000g8000g=()kg。

1.师: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正好多少克,或多少千克的。

2.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师:这些物体的重量可以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例如我们还可以用g来表示,2kg900g=()g学生同桌之间讨论,说出思考过程,并汇报。

小结:在进行单位换算时,先把前面的2kg化成20xxg,再加上后面的'900g,就是二千九百克,所以秤面上的重量可以读作二千克九百克或是读作二千九百克。

3.巩固练习:完成书上相应习题。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重量单位:g与kg。在实际生活中,你认为什么时候用kg做单位,什么时候用g做单位,这两个单位如何应用更好呢?让学生畅所欲言,称比较轻的物体的时候用g,较重的用kg,举例说明。

2.师:那下面这些物品的重量用什么单位好呢?出示题5,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商量完成,汇报。

3.把书桌重10()改成:书桌重9800(),你认为该填什么单位呢?为什么?

小结:在选用合适单位时,除了想物体的重量,还要看它所给的重量值。

书上题6。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题)。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过程与方法: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教法:

问题教学法学法探究法。

教学教具:

天平、砝码、台秤、2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七

2、知道吨与克、千克之间的关系。

3、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初步感受1吨有多重。

探究研讨法、讲解法、谈话法。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谁记得是什么?

2、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3、小练习,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3千克=()克。

5000克=()千克。

()千克=8000克。

4、下面的物品可能有多重?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自主练习2)。

二、新授。

1、出示: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重15吨,它的肾重1吨。你知道1吨有多重吗?(可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关于吨的知识。)。

3、感受1吨。

4、请几位学生抬一袋大米,感受一下,这袋大米重25千克,那么40袋大米大约重1吨。

5、什么物品一般用吨作单位?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4先看图,弄清图意再回答。

2、自主练习5学生自己完成练习同位互相你问我答。补充类似练习,适当扩展延伸。

3、自主练习6指名说说图意自己完成:这艘船能一次将货物运完吗?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出示图画:认识它们吗?自己试着填一填说说为什么填写这样的单位说说你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课外小调查:调查常见物品的质量。

板书设计:

认识吨(t)。

1吨=1000千克。

通过从实际生活引出质量单位,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了解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克千克吨教案篇十八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5~87页的内容。

1.千克和克是质量单位,分别用kg和g表示。

2.秤面上1kg就是1千克,几kg就是几千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质量单位千克和克。

2.通过掂、估与称,感受1千克和1克有多重。

3.会用秤称出1千克的物体。

4.用不同质量单位来表示相同重量的物品,理解1000克=1千克。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4.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健康秤。

每组学生准备:盐、糖、果冻、矿泉水和糖果,弹簧秤、数学书、2分硬币,1克砝码,塑料袋一个。

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非常抽象的知识。本节课针对学生的感知规律和现有生活经验,灵活处理教材,先认识千克,再认识克,最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知识应用。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本节课在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设计了五个活动环节,让学生充分去发现和体验。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要衡量物品的轻重,首先就要确立衡量的标准。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要知道物品究竟有多重,就必须使用质量单位,通过验证物品有多重,激起学生学习表示物品轻重的单位的需要。由此导入新课“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让学生体验1千克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而用一系列活动体会1千克,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

先让学生学用弹簧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还让学生拎一拎几千克的'物品,轮流谈感受。最后让两个学生称体重,其他学生估自己体重。以此化抽象为具象,强化了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克相对千克而言,没有那么直观,感觉也不会那么清晰。所以通过创设情境:小鸟重几千克?引起学生质疑:称不出来,需要更小的质量单位,从而导入“克”。

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在称两包盐的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同样两包盐可以用不同单位表示,从而推出1000克=1千克。

活动五:对比辨析。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为了使这些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了三个问题:1.填单位。2.找朋友。3.估一估,称一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的感知、体验,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以进一步升华。

活动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试一试,导出课题。

(1)物品究竟有多重?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

(2)出示课题:千克和克。(板书:千克和克)。

活动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试一试,学用弹簧秤。

3.称一称,用弹簧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4.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4)掂一掂2千克的物品。(小组合作。)。

(5)掂一掂4千克重的物品。(小组合作。)。

5.估一估,巩固应用。

(1)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自己的体重并验证。

活动三:认识“克”,感受1克。

1.称一称,议一议。小鸟重多少?——导入“克”。(板书:克,g)。

2.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同时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3.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4.估一估,认一认,积累更多经验。

(1)估一包盐有多少克?

(2)介绍“净含量”表示的意思。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活动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3.填一填。

书包。

桌上物品()。

体重。

你喜欢的东西。

()。

估一估。

称一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3994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