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设计的一种文稿,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法等内容。编写教案应当遵循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确保教学的全面和系统性。这份教案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参与,促进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一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字标记、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3、幼儿学具:每人一张正方体纸卡、记录纸、笔、积塑(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城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二
在活动中,要着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初步为幼儿建立一个想象的空间,一说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够正确的联想到对应的物品。通过此次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认识立方体图形的兴趣。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1、集体活动。
2、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3、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个面是正方形。
4、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5、搭积木游戏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三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
一、预备活动。
师幼问候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四
(重点与难点)。
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是:形与体的不同概念。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骰子、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活动重点是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认识正方体。难点是在自主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
幼儿的无:形与体的概念还不了解。
提升点:从认识正方体开始逐步建构有关立体图形的经验体系,这符合他们的认知发展规律。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形与体的不同,在初步的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对立体图形感兴趣,在探索中发展空间知觉能力。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等平面图形。
2、物质准备:磁力片人手7个。
一、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不同。
1、出示磁力片:这是什么?
2、那正方形的磁力片能拼成正方体吗?
我们玩棋扔的骰子(盒子)。
一张正方形的纸。一张纸不能做骰子。
设计意图:利用磁力片导入,唤醒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已有经验。
二、自主组合正方体,观察、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的特征。
1、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相同与不同。
材料:人手7块方形磁力片。
要求:比一比磁力片的每一面与正方体一样大吗?
数一数几个磁力片组成一个正方体,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
幼儿会用手去摸一摸磁力片,用正方形纸片重叠在磁力片每个面上比比是否一样大。
共同去数一数磁力片有几个正方形的面。
设计意图: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分发到小组内,便于幼儿自主探索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同伴互学的一种经验来了解形与体的不同特征。
2、师幼共同验证。
小结:像这样用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叫正方体。
观察教师手中每个面颜色都不同的正方体,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正方形组成。
设计意图:利用平面图形的组合和拆开,让幼儿形象地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三、生活中的正方体。
1、交流: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2、图片分享:找找正方体。
我家里的积木,玩过的魔方……。
设计意图:观看一些生活中的正方体,获取更多立体图形的经验。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
(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六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
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
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八
教材第30 页的内容。
1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 .认识正方体的棱长。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1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2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投影,课件。
合作法 观察法
(一)导入
1 .回忆长方体的特征。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特征。想一想,我们从几个方面对长方体进行了研究?(三个方面:面、棱、顶点)那么,长方体都具备怎样的特征呢?请你用语言进行描述。
2 .操作。
(二)教学实施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 .想一想。
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考虑正方体的特征。)
2 . 合作学习。
老师先收集学生要研究的`相关问题并板书。
( l )正方体有几个面?面的大小有什么不同?面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 2 )正方体有几条棱?棱的长短怎样?
( 3 )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老师巡视聆听。
3 .集体交流。
学生甲组:正方体有6 个面,6 个面都相等,6 个面都是正方形。
学生乙组:正方体有12 条棱,正方体的12 条棱的长度相等。
学生丙组:正方体有8 个顶点。
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理解。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6 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 个面的面积是对面相等,而这个物体是6 个面的面积都相等,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 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 条棱包括每组4 条棱长度相等;6 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同学们根据这几组同学的发言,再次讨论,从而得出:
长方体的特征它完全具备,可以把它看成一个长方体。它不仅具备了长方体的特征,还具备自己独特的特征,12 条棱都相等,或者说每组中的三条棱长度都相等。
老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提问:正方体具备什么特征呢?
学生,老师板书。
正方体 有6 个面 都是正方形 6 个面面积相等
有12 条棱 12 条棱长度都相等
有8 个顶点
4 .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体。(其中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提问:这是什么形状?(长方体)
课件演示,将长方体缩小,变成正方体。
提问:这是什么形状?(正方体)
课件继续演示,将正方体缩小成一个长方体。
老师:通过观察,你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发现它什么样的关系吗?
学生讨论。
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正方体具备了长方体的全部特征,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
课件演示关系图。
(四)思维训练
1 .李明家的鱼缸铁框长4.8 米,这个鱼缸的宽是多少厘米?
2 .看图,回答问题。
( l )长方体左面的面积是( ) dm2艺。
( 2 )长方体的( )面面积是15dm2。
( 3 )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各是( ) dm2 。
( 4 )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 ) dm 。
(五)课堂
现在请你们结合这两节所学的内容,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
学生先思路,再归纳回答。
老师边结合学生回答,边出课件上的表格内容。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
长
方
体6个面
12条棱
正
方
体6个面都 是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 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九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区别两者的不同。
2、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的积木各若干、每人一张作业图、一张制作正方体的纸。
活动过程:
(1)、观察:每人三块积木(一块正方体、两块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进行观察,找出每块积木在形体上的特点。如:三块积木各有几面?教师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告诉幼儿:六面都是同样大小的正方体;长方体也有六个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长方形,有的四面是长方形,两面是正方形。取出两种不同的长方体让幼儿观察。
(2)、找找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在桌上的一堆积木中,根据教师的指令,拿出正方体或长方体的积木。
幼儿运用积木建构简单物体。请幼儿数数自己用了几块正方体的积木,几块长方体的积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儿园里有那些东西像正方体,那些东西像长方体?
2、幼儿操作活动:
(1)、每人一张作业图。数数每一个图形是由几块积木组成的,并在旁边的圈中写上相应的数字。
(2)、每个幼儿用准备好的纸制作一个正方体。
3、教师点评幼儿操作结果,并对整个活动进行小结。儿童。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十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认识正方体。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儿教案《认识正方体》。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十一
教材第20页的内容及教材第21~22页练习五的第4、5、8、9题。
2、通过观察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空间概念。
理清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一、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请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种特殊的立体图形。
(板书课题:正方体)。
二、
探索正方体的特征。
1、想一想。正方体具有什么特征呢?我们在研究时应该从哪方面去思考?(也应该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2、合作学习。
学生根据手中的正方体学具,小组合作探究。
3、集体交流。
1组: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大小都相等,6个面都是正方形。
2组:正方体有12条棱,正方体的12条棱的长度相等。
3组:正方体有8个顶点。请学生到讲台前,手指正方体模型,按“面、棱、顶点”的特征有序地数一数,摸一摸,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问:怎样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正方体?
4、教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教具。请学生讨论:它是不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充分讨论,集体交换意见。
学生甲组:这个物体的六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乙组:长方体6个面是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而这个物体是6个面都完全相同,所以我们也认为它不是长方体。
学生丙组:我们组有不同意见,因为我们认为它的6个面虽然都是正方形,不是长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的12条棱也包括每组4条棱长度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也包括了相对的面面积相等这些条件,所以我们认为它是长方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中包含着正方体,用集合圈表示为:
教师:我们把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做正方体或者叫立方体。
1、教材第20页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练习五的第4、5、8、9题。
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每个面都完全相同。
有12条棱,每条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1、在复习长方体的特征后,让学生学会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学生又快又好地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
2、把猜想和探索实践紧密结合,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又让他们享受猜想的成功体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同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只是学生需对体验中获得的有关知识进行搜索、归纳、整理而已。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十二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行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培养动手动脑及合作的能力。
1.长方体纸盒若干个、画有花的长方形若干;。
3.幻灯片。
1.观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
小朋友们,你们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来玩个“找朋友”的游戏。
2.教师讲解操作要求。
这个纸盒老师给它们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会儿请小朋友们先将纸盒的衣服“脱”下来,数一数它总共有几件衣服,再帮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样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请你把这对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颜色,涂好后再将这些衣服穿回到纸盒的身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分析幼儿操作结果。
(1)将每组幼儿的长方体展示在上面,教师与幼儿一起来观察。
(3)你们看看这6个面谁和谁是好朋友?也就是它俩的大小是一样的?(教师将6个面是一对的两两放在一起)。
(4)现在我将它们都穿回去,这个面在这里,这个面。
(5)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的,左右两个是一样大的,前后两个是一样大的。
5.教师小结:像纸巾盒、牛奶盒这样的盒子,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两个面大小一样的形体我们叫长方体(出示字体:长方体)。
1.(教师出示正方体)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是长方体吗?是的请举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们来看看,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它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这6个正方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像这样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而且这6个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样,这样的形体我们叫正方体(出示正方体字体),正方体也是长方体。
1.小朋友们,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在后面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的物体,请你到后面去挑选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看哪个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来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来。
2.提问个别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体?
3.请幼儿将手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分别放入两筐子。
1.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2.观看放映幻灯片。
(教师出示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它这两个面是正方形,请小朋友回去后可以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会发现一个秘密。
认识正方体大班教案篇十三
1.知道正方体有6个一样大正方形的面,有12条棱,有8个角。
3.能专注的听课,乐于参与折叠活动。
学习知道正方体由6个一样大的面组成,有12条棱,8个角。
一个正方体的魔方、16张设计好的折叠纸、彩笔。
二、让幼儿讨论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不同。
三、让幼儿折叠正方体.任务:找出6个相同的`正方形的面画上相同的符号。沿线折叠并粘贴。做好后数一数12条棱。
四、简单总结评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2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