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儿读后感(专业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4:21:36
年味儿读后感(专业13篇)
时间:2023-12-02 04:21:36     小编:碧墨

读后感是书籍阅读后的心理体验和情感反应的表达,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读后感写作的完美表达需要我们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观点。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难忘的读后感摘抄,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年味儿读后感篇一

又是一年的除夕,听着街上零星的鞭炮声,看着家家户户陆续亮起的大红灯笼,在微信上不断刷出亲人朋友们庆祝新年的欢乐气氛,心里觉得满满的,充斥着儿时的记忆,淡淡的乡愁,还夹杂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特别感慨岁月,它那么长又那么短,夺去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健康,给予了我们这一代无限的物质享受和充足的精神财富。

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所以觉得过得很快,孩子们都没来得及穿上大红棉袄,戴上厚厚的手套及美丽绵软的兔耳朵,春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个离家的人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伤痛,这份藏在心底的愁绪总是在最欢乐的日子里彰显到极致,让人在幸福中尝到一点点苦涩。或许是因为过了而立之年,心中更容易害怕,害怕风吹过,飘落一地黄叶;害怕雪融化,大树流下泪水;害怕父母老去,我们不再是孩子。

虽然过了许多春节,但是体会年味儿是不变的情结,每年都会像细嚼慢咽地吃饺子一样去感受年味儿。

随着日子的流逝和容颜的改变,心里开始一年比一年害怕过年。从小时候发自内心深处的甜蜜和向往,到现在的恐惧和彷徨,我努力去适应去享受红红火火的日子,去感恩上天赐予我的天伦之乐。

随着夜幕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和漫天的烟花也渐渐多了起来,孩子们和他爸爸在院子里尽情地享受燃放烟花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喊着、跑着、跳着。那种浓浓的过年气息包围了我们,任凭黑夜再怎么浓重,也无法阻挡我们热烈的心情。

听得见他奶奶在楼上喊我们回家的声音:大年三十的不要到外面去野了,赶紧回家,外面有妖魔鬼怪呢!我一下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我们都是贪玩的孩子,在等着大人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而婆婆,这么多年一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看着她老人家日渐佝偻的腰身,觉得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儿。

尤其是过年,我们在看电视,放烟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她还是不分昼夜地为我们做各种好吃的,诸如油圈圈、糖角角、油饼、凉粉之类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肉食,让我们能像孩子一样地尽情享受过年的乐趣。

而过去的讲究也是一样都少不了的,诸如敬灶王爷,三十吃面,初一饺子,还有初一不能倒垃圾和脏水了,三十晚上、初七不能出门等等,让人在无奈之余觉得其实老人特别可爱。真是应了那句话:家有老,是活宝。

年味儿读后感篇二

微风携着淡淡的热气,悠然划过窗台上的苔藓,停靠在窗外休憩。眼前,忽然地一亮。竟然没注意什么时候挂了红红的灯笼。蓦然惊觉,已经腊月二十三,仿佛站在钟楼上,准备敲响新年的钟声。虽然没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但这宁静却将成为新的一年叩开的新希望。

久居闹市,也许是因为早已经习惯了每天的按部就班,虽然年关已近,却总在怀疑是不是真的要过年了,越发安静的街道,总让人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只有在路上看见那些红红的福字,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灯笼,才不得不相信,是真的要过年了。

其实,内心还是怀念小时候的年味。虽然那时候没有现在这样好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但那时候的岁月,却值得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记住,去回忆,去眷恋,记得有人跟我说过,年越过越没趣是因为,最快乐的人已经不是你了。这话没错,现在,我得照顾好我弟弟,不再是一个人到处乱跑。

小时候,年味是一卷泛黄的刺绣。朴素的针脚,蜿蜒着儿时的快乐与童真。

那时候,一进腊月门,就会有一种淡淡的喜气与忙碌萦绕在耳边身畔。一场雪后,外太婆家的屋檐上阳光照耀。空气里到处洋溢着一种叫做吉祥的气氛。寒冷的风,好像渐渐疲倦,偶尔会停靠在窗外的树上休憩,小溪边一片寂静。

街道两旁,红红的灯笼,红红的春联,红红的福字,开始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就等除夕那天,用来装饰来年那个红红的希望。每当这时,父亲和母亲都会开始忙碌各自的分工,而路边总是升起一阵阵的鞭炮与欢笑。

父亲会把平时乱七八糟堆在阳台里的花盆,仔细的.用剪刀将盆里的植物修成齐齐的,整齐的摆放在某个墙角。弟弟最喜欢妈妈做的年糕,放一点糖,粘粘的,香香的,甜甜的,有一种说不出的清香,有时还会煎一煎,金黄金黄的,透着一种琥珀的光,现在想想还是意犹未尽。

通常,我做的活就是打扫自己的房间,不一会就可以让一整个窗户明亮的一尘不染,把桌子上的东西收拾得好好的,把书架理成最舒服的模样。偶尔,母亲也会让我帮着做一些小活,譬如拖地,或者喂喂酷酷一些狗粮,平时母亲都不用我,只有到了忙不过来的时候才会叫上我。

时光如水,淡淡如烟。现在回想起,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生活,浓墨淡彩。总认为过年,是属于一岁中最浓的那一笔,隐匿着盛大的狂欢。我们作为龙的传人一直重复着相同的习俗。腊八,辞灶,除夕,守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在渐远的岁月里拥有了更多的智慧与精彩,我们也越来越知道珍惜珍惜这种平淡而深远的幸福。

从初一开始,一直是忙碌的样子。虽然不是(这一拨客人走啦,下一拨又接上。)现在在毫不忙碌地悠闲中,依然有零星的鞭炮声不时入耳。年华又添一岁,时光依旧如水。新的开始,新的希望,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多的收获与成就!

年味儿读后感篇三

每个人的心里,年味儿都各有各的味儿。有兴奋的、有难忘的,甚至有的是难过的,而我觉得年味儿总是令人高兴的。

一说到高兴的年味儿,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和小伙伴玩的情景。最有趣的就是在老家玩捉迷藏,我目光扫视着那个大箱子,立刻躲了进去。哈,果然是个好地方,居然没被小伙伴发现,我躲在里面不禁暗自偷着乐。经过他们的全面搜索无果后,终于无奈的喊到:“出来吧,我们认输了!”这时,我才得意扬扬,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冲到他们面前,笑的前俯后仰。当然,过年除了和小伙伴尽兴的玩耍,更开心的是爸爸妈妈不用工作,可以天天陪我玩,这可是平时都不可能享受到的待遇啊。

大年三十晚上吃啥?年夜饭呀,还没开始吃饭我都已经高兴地像只活蹦乱跳的小鱼。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因为今天请来了很多“嘉宾”,大家一起吃年夜饭,最令我快乐无比的是我可以参加到做年夜饭的队伍中去。奶奶唱主角,妈妈当配角,我充其量是个跑龙套的。今年的年夜饭是特别丰盛,有丸子、猪蹄、红烧肉、烤鱼、牛肉……数不胜数,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就在灶边每个菜尝一口,肚子都快撑破了。

过年最有意义的要数收红包啦!这可不是用来吃喝玩乐的,而是用来交学费、买文具用的。你没发现,每位长辈递给我红包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你要好好学习呀!”我可不能辜负他们的希望哦。

玩耍的欢笑,年夜饭的快乐,发红包的喜悦,都深深地包含在年味儿里!

年味儿读后感篇四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非常棒的`科幻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这本书主要讲了,格林纳凡爵士偶然间在鲨鱼的肚子里发现了一个漂流瓶。漂流瓶里面主要有三封信,分别用德文、法文和英文写成。格林纳凡爵士以及他的同伴凭借自己的才智,猜想信里面的内容。可想救将漂流瓶投向大海求救的人,可谓几经周折。他们首先猜出了这位船长的名字是格兰特。当他们在报纸是发布这条信息时,两名格兰特船长的孩子,决定要一块儿去拯救他们的父亲。于是,他们乘坐着“邓肯”号出发了。

可在地点方面可谓是屡遭不顺。他们首先来到南美,后来又到了澳大利亚,最后到了新西兰,可都没有找到格兰特船长。本以为没有希望的时候,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来到一个太平洋的荒岛,终于找到了格兰特船长。

在这本书里最让我佩服的是两个格兰特船长的孩子。他们自强不息,不但能够在失去父亲的情况下,顽强生存下来,并且在寻找父亲的道路上,不怕困难,不怕艰辛。还在一群人被土著人抓住时成功的救了他们。最后,果然找到了自己的父亲。

这本书可真好看。它教育我们要不怕困难,要多想办法,并且要一颗仁义的心。

年味儿读后感篇五

早晨一起床,就听见老妈催促的声音:“快点和我去超市买点过年的东西。”

到了超市,我发现,平时都是卖吃的,卖玩的……可是这几天却都是卖鞭炮啊,窗花啊……老妈一会儿拿副对联,一会儿拿点糖果……过了一会儿,老妈终于挑完了东西,准备回家了。

回到家之后,老妈就忙着准备各种各样的吃的,有糖葫芦、油炸粑粑……我刚坐下来,老妈就说:“坐着干什么呢?还不快过来帮忙。”

吃完晚饭之后,我和弟弟想去楼下玩一下。到了楼下,我们看见前面的草坪上有很多小朋友在放鞭炮,这时,一股鞭炮味窜进我们的'鼻子里面,我知道,年味儿已经向我们飞奔而来了。这时,弟弟说:“哥哥,我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吧!”我说了声:“好啊!”紧接着,欢乐的鞭炮声响起,仿佛在向人们提前预告新年的喜讯呢!

年味儿读后感篇六

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拿着几分钱、拎着一个玻璃瓶,隔着柜台喊:“帮我打一瓶酱油。”40年前的这一幕,如今依然可以在南宁看到,不同的是,当初打酱油的小姑娘已成为50岁的“老南宁”―――昨日,作为“铁鸟”忠实“粉丝”的黄桂宁又从边阳街过来打酱油了。

从清朝咸丰年间至今,南宁铁鸟酱料制作工艺已传承了上百年。昨日上午,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宁铁鸟酱料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在解放路直营店揭牌成立,希望将百年老店工艺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情结老南宁的饮食无铁鸟不欢。

“我是来打酱油的。”昨日上午10时,家住安吉大道的刘信华一走进铁鸟酱油直营店便喊道。跟黄桂宁一样,今年60岁的他自小就跟着家人来打酱油,“打酱油”的习惯一直沿袭至今。

“我喜欢这酱料中的黄豆味,不像外面买的那些有太多添加剂,失去了酱料原本的味道。”专程过来打粽酱的七旬老人韩桂英告诉记者,春节前南宁人喜欢包年粽,少了铁鸟的粽酱,年粽都不好吃了。“我住在壮锦大道,每次酱油用完了我都来这里买。路程虽远,但我就是喜欢这个味道。”当天,陈阿姨也特地从壮锦大道乘公交车过来买酱料。

昨日,还有不少市民来此买酱料。黄皮酱、老友酱、香辣酱、酸醋、酱油……掀开一个个瓦罐,一股股香味扑面而来,刺激着人们的味蕾。“真香啊!”市民不禁感叹道。

吸引价廉物美使铁鸟深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去年铁鸟黄皮酱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最高销售纪录为每月6000件(10瓶)。

为何老南宁如此热衷于“铁鸟”的酱料?“主要是因为我们采取了传统的工艺,使酱料得以保持原汁原味,酱香浓郁、味道鲜美。”铁鸟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经理谢恺熙表示,光是一瓶黄皮酱,生产周期就达一周,而一瓶瓦缸酱油从选料制作到出厂销售得一年,这其中包括了许多工艺。

同时,价廉物美也是南宁人中意老牌子“铁鸟”的原因之一。在铁鸟公司唯一的直营店里,记者发现,其酱料价格都比较适中。在普通超市里,一瓶500毫升的酱油要14元,而铁鸟最受欢迎的瓦缸酱油仅5.5元/斤,一瓶500毫升的姜葱酱油仅7元,最受南宁人喜爱的老友酱7元/斤、黄皮酱6元/斤。

改良让百年老品牌能走得更远。

尽管很受市民欢迎,但20xx年10月这个百年老牌却突然在南宁市场上“隐退”了。“当时家里的酱油用完了,我去超市买不到铁鸟酱油,很不是滋味。那是我们老南宁人的口味啊。”市民林先生回忆道。

“20xx年10月至20xx年1月,我们确实停产了。因为以前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基地已不能满足铁鸟酱料的市场需求,为了扩大老品牌的规模和影响力,我们进行了停产搬迁。”谢恺熙说,公司从原来的南伦街搬到了经济开发区,厂房规模由13亩扩大到了44亩,生产水平也由原来的5000吨―10000吨年产扩大到30000吨。

“搬到新厂后,我们对铁鸟酱料技艺进行了改良,把传统的手工工艺和机械化生产相结合。”谢恺熙说,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老品牌更要想办法发掘、保护、传承和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年味儿读后感篇七

空气中慢慢地有一种东西在流淌,且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最终凝结成一股醇厚的气息——年味儿。

打开门,走出去,最先感到凉意的是皮肤,那是寒冬的精灵朝你簇拥而来,在你身上覆了一层凉凉的膜。深呼吸,鼻腔里充斥着寒冷的空气,别急,你细品,会发现里面有的是活力,有的是一年刚起头儿的“新”的味道。在北方,空气中若是没有这种“冷”,是没有年的味道的,而这专属于过年的“冷”,也恰到好处地向人们传递了年味儿。

循着这味儿,走到了大街上。笔直的道两旁,一家摊儿紧紧挨着另一家摊儿,分不清面前摆的是这家的还是那家的,就这样绵延着,望不到头,连中间走人的过路上也摆上了摊,显得愈发拥挤。这是年前的最后一次大集,是最热闹的一次大集。我拽着老爸的胳膊,免得走散。我们是来进行每年一次的春节大采购的,老爸负责买招待客人的水果、蔬菜等,我则负责买充满年味儿的装饰品。摊前,除了红就是红,处处遍染。

“老板,来两个大红灯笼,一定要特别亮的那种啊!”

“好嘞!两个特别亮的大红灯笼,一定亮的能够驱散一年的黑暗,带来一年的光明。小姑娘,拿好喽!“摊主黑红的脸上是大大的笑,白气从他的齿缝间钻出来,飘散到空中去了。

又买了几串小灯笼,一截红纸,再抱着两个大灯笼就回家了。灯笼被寒气冻得发凉,我的心却热乎乎的。

“怎么才回来,我等得墨水都快干了!”刚进门,爷爷的大嗓门立马迎了上来。每年家门上贴的春联,全是爷爷亲手写的。我赶忙将还没热乎的`红纸裁开,给爷爷送了过去,谁知他还当头敲了我一下,说到:“才回来,又拖拉了!”我也不示弱,朝他做了个大鬼脸,立马跑开了。跑到正在擀面皮的奶奶旁边,“怎么,你爷爷又欺负你了,等我帮你还过来,叫他再欺负你……”然后是奶奶爽朗的几声笑。就这么几句话的功夫,奶奶手里的小面团已经成了一张半人高的直径的大面皮,长长的擀面杖在她满是白面粉的手底下飞速转动,在我看来是变魔术。天快黑了,爷爷的对联也写好了,我去贴,苍劲有力的笔画中还带着墨香,红红的灯笼映着红红的纸,共同烘托出了这浓郁的年味儿。

“饺子味儿……饺子味儿!还是藕馅的!真香。”我们一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夹着一个一个的水饺,香味在每个人的嘴里爆开,喜悦在每个人的心里爆开。年味儿就混在这水饺里,这氤氲的热气里,混在我们脸上的笑容里。

外面的鞭炮声响起来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年味儿读后感篇八

一大清早,楼底便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炮声,刚还在美梦中的我被吵醒了。我怔了一会儿,便起床想到阳台看看楼下的景象,还未走近又被炮声一惊,走近一看——孩子们精气神满满,活蹦乱跳,为我们小区添加了一份年味儿,享受着美好的早晨,我便快快洗漱准备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吃过中午饭,我们一家人想各自添几件新衣,便向广场走去,经过廊桥,廊桥也被两旁排列有序红灯笼所点缀的蓬荜生辉,各种各样的年画令我们目不暇接,街上的行人也多了,我们在有说有笑的谈论中很快便来到了广场。

刚一走近广场,耳边便传来了各式各样的叫卖声:“阿里山竹筷,阿里山竹筷,10块钱10双,20支!20支!”这纯正的外地腔为摊位吸引来了更多的人群,以往的人行道已经被商品街取而代之,有糖果、玩意儿,炮仗……过往的行人都会驻足观望,人们都是各取所需,收获累累。来到广场中央,最吸引我眼球的就是写对联的人,他们的一手好字让周围的人叹为观止,本身字写的差的我也自愧不如,投以羡慕的目光,年味儿便蕴藏在着行云流水的手起笔落之间,人们指尖挥洒的不止是墨水,更是一代传承的象征。还有灯笼,年画,年历的专卖地点,除此之外来自各个乡镇的.人带着自己的特产,兴致勃勃的对顾客介绍着自家的特产。广场仿佛成为了文化交流的中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了解,促进年味儿的渲染。

每当我们路过服装店时,总会传来:“新年好消息!冬款衣服买一送一,买一送一!”“一件7折,两件6折!”等之类的广播声,引得新老顾客们纷纷进店端详,我们也货比三家,各自购得了自己心仪的衣服,我们满怀愉悦去吃我最喜欢吃的烫菜,吃完烫菜后。我们又继续了下午的年货购物。超市里人头攒动,各样的年货琳琅满目,人们拥挤得挑选着自己需要得东西,或是在筹办年货抑或是为了走访亲戚拜年。我们好容易采购齐全了所需要的年货,挤出超市才顿觉舒适,我们一家提着大包小包,伴着街上成群的人们所带来的深深年味儿,满载而归。

可谓是:纯真孩童齐欢乐,楼下炮声进梦中。过年人群如波涛,琳琅年货入眼来。街上行人来又往,深深年味其中藏。

年味儿读后感篇九

我们稷山过年总会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有好多种独特的习俗。

每年我们都会看敲锣鼓,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连开辟一条小路都挤不进去。每当到了晚上七点钟,我总会到广场正中心,看精彩的.敲锣鼓,那声音惊天动地,人们用自己尖叫的声音来表示对敲锣鼓的喜爱。

看到一半我不耐烦地说:妈妈,我不想看了”

妈妈心不在焉地答道:你看多好看呀,你怎么不看了呀?”

我没声没气的说:虽然我很喜欢看敲锣鼓,但是不知怎么,有点没精打采。”

妈妈说:再等一会,后面还有一个节目等着你来看,特别精彩。”

我无奈地说:好吧!”

这个节目表演完了,我看见许多刚才敲完锣鼓的人,搬着一个高大约0。5米,宽大约1米的红色板凳。

他们把板凳摆成一个三角形,一共六层,最低层有六个,最顶层有一个,从下往上一次减一个板凳。

等他们把板凳摆好了,便站在板凳上敲起锣鼓来。他们每敲一下,便往上走一层,直到走上最高层。这种高难度表演让观众惊叹不已,纷纷伸出手连忙拍手说好,在这场表演下,人们的欢呼声再次响起。我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住了,目不转睛地看着。

台下观众们络绎不绝,我也不喊着回家了。

年味儿读后感篇十

炊烟袅袅,祝福声声,爆竹阵阵,日历不知不觉地翻到了2019年。

走在村野乡间,家家户户门口都挂满了香肠,轻轻一嗅,香味便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年的味道油然而生。

除夕,定是最忙的一天了。

孩子们在大街小巷中穿梭。即使寒假作业还没好,也没有人会去催他们。我点燃一个擦炮向渠中扔去,爆起几朵高高的水花,把我快乐的心也点燃了。

玩归玩,春联总是要帮着贴的。至于那已经发白的旧联,拿到厨房,塞进熊熊燃烧的锅膛中,让过去一年的心酸,化为那满满远去的记忆吧。一大包火红的春联、喜笺,寓意着来年红红火火、吉祥如意。春联五花八门,五个字的、七个字的,即使一句最平常的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也溢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火盆迫不及待地燃烧起来。元宝、冥币不间断地投下去,想必多年前此时的列祖列宗们也应该快乐如我吧!

爷爷拉开神龛,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大串一串红,交给了早就坐不住的我。我把它平铺在水泥路上,点燃了导火索。

噼里啪啦声中,每个人都捂住了耳朵,但心中却暖洋洋的。

厨房之中,爷爷煨的骨头汤浓香扑鼻,和着无限量供应的饺子,大家早已是红光满面,谈笑风生。今年是猪年,我的本命年。亲友们纷纷送上祝福,压岁红包鼓鼓囊囊地躺在桌上,和着香气,我的目光流连了又流连。

走出大门,天空早已布满了烟花,砰砰声中,烟花朵朵绽放,如天女散花般,赤橙黄绿青蓝紫,占领了半边天,又纷纷落下,直至消失在漆黑的夜空中,引得孩子们翘首去寻找那飘然而下的烟花。

回到房间里,春晚早已开始了。上海来自海上!138000000831你非常的有气质!一个个相声、小品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闲暇,还要顾及手机中溢满了幸福的红包。

午夜的钟声响了,我怀揣着憧憬,沉沉进入了梦乡。2019,你好!

年味儿读后感篇十一

春节到了!大年三十儿的晚上,吃过年夜饭,我瞧见我奶奶正在包饺子,便兴冲冲地跑去“帮忙”了。

只见身经百战的我奶奶用灵巧的双手轻轻拨弄了几下,一个又白又胖的饺子便“出世”了。我跃跃欲试,带些试探地问:“我奶奶,我拿块饺皮哦。”“嗯嗯嗯嗯”我奶奶含糊不清地答应了。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块现成的饺皮,放在手心中微微地颠了几下,然后,挺自信、挺熟练但又有些慌乱地挑了点肉馅儿,拨进饺皮的中央,再学着我奶奶的样子,用食指蘸一点水,沿着饺皮周围慢慢地滑了一圈。一旁的妈妈夸道:“还不错,有模有样的。”现在,最难的一道工序来了:把肉馅儿包起来!妈妈指挥起了我:“把这两边捏起来。”我乖乖地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我用大拇指和食指使劲儿地将两边饺皮黏在一起。捏完左边的,我又把右边的饺皮捏紧。哦!我的`第一个饺子包好了!它白白胖胖的,正挺着个大肚子冲着我笑呢!这时,我发现我奶奶包的饺子上有几道装饰的花边,便也尝试着去捏。可结果,非但没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还差点儿把好端端的一个饺子给毁了。

最后,我包的饺子还是歪歪扭扭地站在了它的大家族里。虽然不够美观,但是我一眼就能认出它!当我用沾满面粉的十个手指头去抓下一块饺皮时,我奶奶却挥挥手制止了:“别搞了,够多了,去玩吧,去玩吧。”我有些心灰意冷,可一想到明天一早就可以尝到自己包的饺子了,我又重新变高兴了。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让我们把年味儿包进饺子里,吃饺子,过大年喽!

年味儿读后感篇十二

阳光斑斑驳驳,挥洒在小院之中。清晨的薄雾早已散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园画。古朴的房屋错落有致,一阵风儿吹过,悬挂在屋檐上的红灯笼便不安分地摇晃着。屋檐下的鸡、鸭、鹅也在不耐烦地叫唤着,扑腾着翅膀来回地跑,我和哥哥就在这时炸开了春节的第一声鞭炮,年味儿也随之绽放开来。

“写春联了!”父亲一声铿锵有力的叫唤,瞬间抓住了我和哥哥的心。我们俩争先恐后地跑入了老屋。此时,书桌前早已围满了人,大姑,二姨,三爹,爷爷,奶奶,外婆,全都在叽叽喳喳地谈论着什么,好不融洽。

写春联可谓是我们家必不可少的一件大事儿。

我们家的`一个规矩,除婴儿外每个小孩都要自己亲手写一副对联。我想,这是我们家与别家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了吧!环顾四周,表哥,表姐,堂哥,堂姐个个跃跃欲试,而弟弟妹妹们就有些不安,正黏着父母,用水汪汪的大眼睛央求着,找援兵呢!

首先上场的是表哥,只见他一手握笔,一手扶纸,毫不矜持地挥笔写下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八个字,表哥自幼练习书法,这一写自然博得了众人的鼓掌声。

其余的哥哥姐姐陆续登场,有的写下了“金榜题名”的美好祝愿,有的写下了“宁静致远”的人生个性,还有的写下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学习目标。字体各式各样,总的来说便是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达成自己的愿望,事事顺,年年好。

又见弟弟妹妹们在他们父母手把手的帮助下写下了一个个稚嫩的“福”字,大大小小的“福”字排在一排,恰如我们和睦的一家人,团团圆圆。长长短短的对联,排在一排,就成了一级级助我们所有人实现梦想的台阶。

爷爷将对联装进袋子里封好,说是等我们长大以后再重新拿出来欣赏,我想,

到那时候,我们定然会感慨万千吧!

一纸对联,薄而有力。点一柱檀香,蘸一点墨,提笔写下自己的心声。一纸对联,早已写进了我们心中,写着写着,年味儿就从中渲染开来;写着写着,亲情就在其中荡漾;写着写着,慢慢的,自己就长大了。

年味儿读后感篇十三

当村头巷尾响起了“信号”,家家户户贴上了吉祥的春联,挂上了红红火火的灯笼,这让我们知道“过年啦”!

我早早的起床了,兴奋的穿上了我心爱的新衣裳,头上还戴了个漂亮的发夹。姐姐掏出了她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准备大显身手。只见她行云流水,落笔如云烟,一气呵成,一幅漂亮的对联就完成了,于是爸爸把它贴了起来,然后再挂上两个大灯笼。

妈妈则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上午的辛苦,一桌色香味俱全的年夜饭就做好了,有象征年年有余的清蒸桂鱼,有象征团团圆圆的酿豆腐,有象征红红火火的灯笼虾,有象征八方来财的酱猪手……我数了数,足足有十道菜,听妈妈说十道菜寓意着十全十美。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了起来。

吃完年夜饭,盼来了最期待的时刻—辞岁。我和姐姐拎着一个袋子出门了,我们每到一个邻居家会都作揖并送上祝福:祝你们过红年咯!他们会给我们压岁钱或零食,很快我们的袋子就装满了。此时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春晚开始啦!春晚开始啦!”姐姐大叫起来,大家都坐下来吃着零食看起春晚来。春节联欢晚会有很多精彩的节目,有趣的小品,优美的舞蹈,奇妙的魔术,搞笑的相声,动听的歌曲。一则令人揪心的武汉疫情报告,却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大家看着屏幕一起数着,3—2—1,新年好!

此时,外面响起了爆竹声,我出门一瞧,只见轰轰的爆竹声把黑暗的夜空照亮啦,瞬间夜空变成了烟花的海洋,烟花把夜幕装扮得格外耀眼,真是“火树银花不夜天,烟花飞舞迎新年”。

看见这一幕,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9855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