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4:02:08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2-02 04:02:08     小编:笔尘

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保证教学的有效性。这是一份经过实践验证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一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2.交流整理。

围绕讨论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结合交流板书主要内容。

(1)提问:能说说什么是因数和倍数吗?可以用例子说明。(结合交流板书一两个乘法或除法算式)。

(指名学生说一说,再集体说一说)。

(3)提问:什么是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说明:两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公因数,其中最大的叫最大公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公倍数,其中最小的叫最小公倍数。

(4)引导:请同学们现在观察我们整理的这一单元学过的内容,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桌互相说说知识是怎样发展的。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交流:哪位同学能看黑板上整理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逐步认识这些知识的,知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三、练习与应用。

1.做“练习与应用”第1题。

2.做“练习与应用”第2题。

3.分别说出下面各数的倍数。

5、8、12、17。

分别指名学生说出各数的倍数,教师板书。

提问:为什么要写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说明:一个数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4.做“练习与应用”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填数。

(2)这里哪些数是偶数?奇数呢?你是怎样判断偶数和奇数的?

5.做“练习与应用”第4题。

6.做“练习与应用”第5题。

7.做“练习与应用’’第6题。让学生选出质数和偶数。交流、呈现结果。

8.下面的说法正确吗?

(1)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大于0的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奇数都是质数,偶数都是合数。

(4)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2,最小的合数是4。

(5)一个数本身既是它的因数,又是它的倍数。

9.做“练习与应用”第7题。

(1)让学生填空,指名板演。交流并确认结果。

(2)把30、42分别分解质因数。学生完成,交流板书,检查订正。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主要复习的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二

1、直接写出得数。

1.25×8=。

3.08×0.01=。

4.95×1000=。

6.9×0.1=。

0.4×0.5=。

2.4÷0.8=。

10.8÷9=。

9.6÷0.8=。

0.108÷2=。

3.6÷10=。

6.3+0.37=。

2.6÷0.02=。

0.11×5=。

4.8÷4=。

0.25×4=。

1.12×0.3=。

0.8×0.5=。

0÷7.05=。

1.5×30=。

3.5+6.5×20=。

2、用竖式计算:

0.59×0.027=。

6.72÷6.4=。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87×3.05+8.13×3.05。

1.25×0.45×0.8。

9.8×3.7。

0.44×2.5。

2.25×0.4+0.6。

31.04÷3.2-4.7。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三

一、简算。

3.5+73+6.53.7+0.25+0.752.73-1.98。

2.5×13×4137×1.25×83.9×1.8+6.1×1.8。

7.3×993.8×1012.5×3.2×1.25。

25×2.4×5003.5×99+3.59.8×101-9.8。

38.5-(17.3+8.5)32.7+998561-8.6-11.4。

96×1.258.8×1.253.6×250。

三、小数乘法分配律专题练习。

38×3.8+3.8×62128.6+2972.5+7.5-2.5+7.5。

4.4×250127+133+184+240560×12.5。

(40+8)×2.51.25×(8+80)3.6×(100+50)。

2.4×(0.2+10)8.6×(1000-2)1.5×(40-8)。

7.8×10269×10.256×10.1。

52×1.02125×8.125×4.1。

3.1×990.42×9829×0.99。

85×9.812.5×7925×3.9。

8.3+8.3×995.6+5.6×990.99×99+0.99。

0.25×0.280.125×3.2×2.535×40.2。

0.25×4÷0.25×43.5×9.93.5×99+3.5。

4.9÷3.57÷0.25÷47÷0.125÷8。

7.35÷(7.35×0.25)7.35÷(7.35÷0.25)7.325-(5.325+1.7)。

7.325-3.29-3.3257.325-(5.325+1.7)7.325-(5.325-1.7)。

3.29+0.73-2.29+2.273.29×0.25×40.125×8.8。

63.4÷2.5÷0.44.9÷1.43.9÷(1.3×5)。

0.35×1.25×2×0.832.4×0.9+0.1×32.415÷0.25。

0.25×360.125×3.2×2.535×40.2。

小数乘除法计算题。

二、列竖式计算。

85.44÷1642.84÷7101.7÷967.5÷15230.4÷6。

21.24÷360.736÷2343.5÷1235.21÷739.6÷24。

0.66÷0.311.97÷1.569.6÷2.938.4÷0.815÷0.06。

5.6×2.93.77×1.80.02×965.22×0.39.99×0.02。

4.88×2.95.61×4.38.9×2.45.5×559.77×0.02。

1.384×5.18.78×832.6×610.059×0.24.268×1.7。

57×5.79.46×2.8517.8×6.41.5×4.92.5×0.88。

0.396÷1.2=0.756÷0.36=15.6×13=0.18×15=。

0.025×14=3.06×36=0.04×0.12=3.84×2.6≈。

5.76×3=7.15×2290.75÷3.33.68×0.25。

16.9÷0.131.55÷3.93.7×0.01613.76×0.8=。

5.2×0.68.4×1.36.4×0.54.48×0.4。

5.25×535.4×4.20.042×0.540.76×0.32。

0.25×0.0462.52×3.41.08×250.12×0.5×0.16=。

4.8×0.25=0.125×1.4≈(保留两位小数)。

10.75÷12.5=(用乘法验算)3.25×9.04=(用除法验算)。

解决问题:

1.一台榨油机每小时榨油0.45吨,4台这样的榨油机3.5小时榨油多少吨?

2.小华和小川两人同时从乙地分别向甲、丙两地背向而行,小华每小时走3.2千米,小川每小时走2.6千米,走了4小时两人相距多远?(用两种方法解答)。

4.一台磨粉机4小时磨面粉2.6吨,照这样计算7.5小时可以磨面粉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四

教材第72一74页练习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习的良好习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3.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3题。

请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联系实际,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4.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4题。

学生独立看图写出分数,并读一读。

提问:带分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5.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5题。

学生先自己试着填写,然后汇报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写出答案,也可以根据题意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写出答案。

6.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6题。

老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看,从左往右填。

7.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8.完成教材第73页的第8、9题和第74页的第11题。指导学生仿照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方法列出除法算式,再根据分数与除法关系写出答案。

9.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0题。

请学生用假分数和带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0.完成教材第74页的第12题。

让学生看表回答教材上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11.完成教材第75页的第13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四)思维训练。

3.在括号里填上”“、”“或”=“。

(1)a=+,a1。

(2)b=+,b()2。

(3)c=++,c()3。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复习,学会正确应用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有关知识,灵活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五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即方程法、算书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学生合作学习,愿意交流,体会成功的快乐。

掌握找单位“1”和等量关系的方法。并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或者用算书法解答问题。

分析百分数的意义,找准标准量,写出关系式,列方程和算数式,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不同点。

教学准备:画有百分数信息的表格和问题。

一、复习。

说一说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用算书法解答呢?

二、练习。

1、出示72页“练一练”的第4题,分析表格信息资料,提问:学校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然后把统计表填写完整。

做这道题时,先引导学生从第横行中的数据入手找等量关系:总本书×20%=科技类(2400),求出总本书后,再求出学科类和故事书占总本书的百分比。

2、实践活动。

统计你家上个月的支出情况,支出项目可分为食品、服装、书包等。算算每个项目的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几,绘成统计表。

三、课堂总结。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板书设计:

练习课。

总本书×20%=科技类(2400)。

教学反思: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六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东西南北方向的`认识。

2、进一步熟练根据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过程:

一、练习:

1、谁来说说前面两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老师给知一个方向(画图:邮局在百货大楼的东面),学生说出其他的3个方向。

3、看图说方位:出示挂图,同桌互相说说谁在谁的哪一边。

4、分组活动:送回家(用东西南北卡片)。

二、综合练。

1、观察第2页天安门广场图,请根据示意图指出东西南北。

2、你能说说这幅天安门广场图中哪个建筑物分别在哪边吗?

3、第6页第3题:

4、第7页第4题:

观察中国地图,先找出五岳。

现在告诉你中岳是嵩山,你能根据这个说说其他的山分别是什么岳吗?比一比,谁说得对!

讲评。

5、引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

三、总结。

四、课后。

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东西南北著名的旅游区。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7~48页整理与练习回顾与整理和练习与应用第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因数和倍数,能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进一步认识质数和合数;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进一步认识偶数和奇数;加深理解质因数,能正确分解质因数。

2.使学生能整理因数和倍数的知识内容,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应用相关概念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进一步掌握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思维的初步经验,提高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加深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回顾、整理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乐于思考的品质和与同伴互相交流、倾听等合作意识和能力;感受数学方面的知识积累和进步,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整理、应用因数和倍数的知识。

教学难点:

应用概念正确判断、推理。

教学准备:

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最近的数学课,我们学习了哪方面的内容?回忆一下,都学到了哪些知识?揭题:我们已经学完了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今天开始主要整理与练习这一单元内容。(板书课题)通过整理与练习,我们要进一多认识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能熟练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能判断偶数和奇数、质数和合数,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正确分解质因数,提高对数的特征的认识,加深对数的认识。

二、回顾与整理。

1.回顾讨论。出示讨论题。

(1)你是怎样理解因数和倍数的?举例说明你的认识。

(2)2、5、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3)自然数可以怎样分类,各能分成哪几类?举例说说什么是质因数和分解质因数。

(4)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结合讨论适当记录自己的认识或例子。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能熟练地对分数的加减法进行运算。

2、能正确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准备:

若干长方形纸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1、再现所学的知识。

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分数加减法分数、小数的.互化。

分数加减法的实际应用。

1、第1题,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请学生独自完成。

2、第3题,练习有关分数的解方程,请学生独自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个别指导。

3、第4题,在学生解答此题的过程中,提示他们要找出弄脏的数字,首先应把两个数化为相同的表示形式。

4、第6题。

(1)先安排学生算一算。

(2)然后组织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

(3)尝试根据自己寻找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

(4)最后请学生独立出题,供同桌进行练习。

二、实践活动。

1、第2题,实践活动“垃圾分类”。

(1)让学生统计家中一个星期丢弃的塑料袋的情况。

(2)并分别计算出每天丢弃的数量占一个星期丢弃数量的几分之几。

(3)根据每天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2、建造“分数墙”。

(1)活动的目的是计算几个几分之一相加的和是1。

(2)实现准备若干条长度相等的纸条,直接在纸条上进行分割,并填上相应的分数。

(3)实际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由于纸条较薄,因此容易出现拼搭散乱的情况。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复习、整理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在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输理、比较,建立相关概念的关系。

3、在实践应用中体验数学的趣味性。

基本教学过程:

一、一、基本练习。

1、分数的意义。

练习第一、二题。

学生填写后,说说思考方法。巩固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中第二题的`2/3,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分数的大小比较:

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再说一说比较分数大小时是怎样思考的?注意,本题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没有涂色的部分。

3、假分数、带分数的互化:

第5题。

说一说假分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4、填符号:

第6题。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运用知识模型:

1、第7题。

按要求在圈内填上适当的分数。

2、第4题。

先引导学生解决第1问题,学生根据题意收集有关信息,再根据分数的意义或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还能用分数表示什么?”如站着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男生的人数占这群学生数的几分之几等。第3个问题,主要用分数进行交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充分交流。

3、第8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年历卡片,可以让学生根据年历自己数一数,再得出结论,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完成教材的前两个问题后,教师要充分利用年历卡片这个学习材料引导学生用分数进行交流。

三、实践活动:

课前可以组织学生简要设计一张数学报,自己想一想各栏目所占篇幅约占这张报的几分之几,再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分数的应用。

四、总结:

教学反思: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

1、直接写出得数。

0.32×5=。

1.8÷0.3=。

3.2-0.1=。

0.27÷0.03=。

1.8×20=。

0.01÷0.1=。

6.5×10=。

80×0.3=。

18×0.01=。

2.5-2.5÷5=。

0÷4.61=。

0.03×2.3=。

1.25×0.8=。

0.42÷0.7=。

1.5÷5=。

5.1÷0.3=。

2.3×0.4=。

5.6+5.4=。

0.25×4=。

6.36-2.6=。

2、用竖式计算:

0.37×2.4=。

1.55÷3.8≈(保留一位小数)。

1.03×5.9=。

3.8÷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用简便方法计算。

1.39×6.1+3.9×1.39。

0.25×1.6×0.4。

10.1×1.9。

2.4×1.25。

0.48×20.2-4.2。

42.72÷0.48+0.52。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特征,能熟练地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运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回顾圆的特征。

经过昨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认识呢?

你能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吗?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二、巩固延伸。

1、练习十七第3题。

(1)学生读题。并量出半径是多少毫米。

(2)理解题目意思:在这个圆内以o点为圆心画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明确:所画的圆要满足以下条件:以o点为圆心,在原来的圆内,且大小不同。

(3)量一量所画圆的半径是多少?

(4)交流:三个圆的有什么联系?它们的半径有什么不同?

(5)小结:这三个圆是同心圆。这样的同心圆可以画无数个。

2、练习十七第4题。

(1)读题,出示图形,并以正方形对角线的.交点o为圆心在正方形内画一个圆。

(2)小组讨论:谁画的圆大?说说是怎样比的?

(3)你能在正方形内画一个最大的圆吗?试试看。

(4)交流:画的最大的圆和正方形有什么关系?它的半径是多少?

(5)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6)小结:圆的半径或直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十七第5题。

(1)读题。学生尝试做。

(2)交流:你是怎么比较两个圆的大小的?

(3)小结:要比较两圆的大小,就是比较两个圆的比较直径或比半径。

4、练习十七第6题。

(1)用数对表示每个圆圆心的位置。

(2)完成第二个填空题,并交流比较o1和o2的圆心位置。

(3)平移圆o3,并画出平移后的图形,并标出圆心。说说是怎样操作的。

(4)圆的位置于什么有关?

(5)小结:圆的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5、练习十七第7题。

(1)指出图中圆里的线段哪一条是直径。

(2)量一量这几条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3)按照图中要求动手做一做,怎样可以量出没有圆心的圆的直径,怎样确定圆的圆心?

(4)选一种方法,测量1元硬币的直径。

6、练习十七第8题。小组讨论,说说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元的,车轴应装在哪里?可以借助实物或图形做进一步说明。

三、欣赏:你知道吗?

小结: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经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教学后记。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二

1、既是3的倍数,又是2和5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

2、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3、一个正方体棱长3dm,这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是()dm,它的表面积是()dm2,它的体积是()dm3。

4、自然数1~20中,最小的奇数是(),最小合数是(),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是(),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是()。

5、三个连续偶数的和是24,这三个偶数分别是()、()、()。

6、把一个棱长是4厘米的正方体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体积之和是()立方厘米,表面积之和是()平方厘米。

7、2014年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一个长方体棱长之和是84cm,它的长是8cm,宽是7cm,高是()cm,它的表面积是()cm2。

8、35dm=()m9400ml=()l=()dm。

2040cm=()dm6.2升=()毫升=()立方厘米。

9、用铁丝焊接成一个长12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的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厘米。

10、26至少增加()就是3的倍数,至少减少()就是5的倍数。

11、5===()÷10=。

12、把2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

1、所有的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2、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合数。()。

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都不变。()。

4、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3cm、4cm和4cm,其中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1.一个合数至少有()个因数。

a.3b.4c.2。

2.求金鱼缸能装水多少升,就是求金鱼缸的()。

a.表面积b.体积c.容积。

3.至少用()个同样的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

a、4b、8c、6。

4.一个立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

a.2倍b.4倍c.8倍。

5.一个分数,当0﹤a﹤5时,是()。

a、假分数b、带分数c、真分数。

6.下面的图形中,有一个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它的编号是()。

1、口算:

0.6×2=4.8÷0.6=1.7+3=4×9×0.25=。

1.25×16=9.6÷32=2-0.09=8.5-0.24-1.76=。

26.26÷26=4.57+6.43=7.9×11-7.9=3.14×32=。

2、解方程:

x+16=350.5+4.5x=45.53.8x-0.8x=27。

3、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

2.65×1.7+1.35×1.72.7×2-0.450.25×101。

4、把下列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

5、把下列的分数化成分母是10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

1、计算下面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单位:厘米)。

表面积:表面积:

体积:体积:

2、根据给出的对称轴,画出对称图形。再画出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用铅笔涂色表示分数。

1、一个正方体盒子,棱长4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商店卖出15台电视机,7台洗衣机。卖出的电视机的台数是洗衣机的几分之几?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长方体的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再应用公式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应用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体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应用公式计算体积。

(1)一个长方体,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求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是9厘米,体积是多少?

1、第5题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注意最后的问题是需要多少升水?计算出来的体积单位是立方分米,要换算成升。

2、第6题要求独立思考练习,与同伴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第7题教师指导练习,结合书上的图想一想,再说一说,最后算一算。提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长都相等,先确定棱长。

4、第9题。

实践活动(见教材)。

三、作业练习。

完成配套练习。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引导学生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加减混合计算的熟练程度。

2、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4、培养学生互帮互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教学难点: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提出练习目标。

教师提出练习目标;

(1)要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同学们要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二、自主练习,展示成果。

出示练习题:

1、口算:43+7+1036-6+2063-7+8。

80-40—4036—10+2225+36—61。

2、用竖式计算:(1)85-48+29(2)54+31-26。

3、小组交流,回顾用竖式进行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互相纠正错误。

4、学生完成课本第30页的6~9题。

三、共同评议,质疑问难。

1、小组展示练习成果。

2、全班交流评议,提出质疑。(并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

四、拓展延伸,深化提高。

1、诊一诊,断一断。(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7325。

-26+47。

5772。

+19+18。

7690。

2、完成课本第30页的思考题。

3、在下面的空格里填上数字15、16、18、19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的和都是51。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五

1、1.85×2.4的积有()位小数。2.7×3÷2.7×3=()。

2、一个数的1.2倍是240,这个数的6倍是()。

3、在1.524,1.52,1.524和1.52中的数是(),最小的是()。

4、一个三位小数取近似值后写作0.60,这个小数可能是(),最小可能是()。

5、2.07÷1.5如果被除数和除数的小数点都去掉,商()10倍。

6、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后比原数大7.2,原数是()。

7、2人8分钟做32朵花,4人4分钟可做()朵花。

8、44÷18的商用循环小数表示是(),保留整数是(),取三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9、5÷30的商是()小数,也是()限小数。

10、在乘法里,一个因数扩大100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0倍,积()。

11、根据5.3×14=78.4,可知0.53×140=()。5.3×1.4=(),0.53×0.14=(),53×1.4=()。

1、2222是循环小数。()。

2、在除法里,除数扩大100倍,商反而缩小100倍。()。

3、7.8÷4=1.9……2。()。

4、0.25乘以40得10。()。

5、除数大于1,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6、两个小数的积一定是小数。()。

7、0除以任何数都得0。()。

8、8.76除以5.39除到一位小数时商是1.6,余数是1.36。()。

1、5.8的1.3倍比4.8多多少?

2、45除126的商加7.5得多少?

3、10个0.8再加上4.2除以2.1的商,和是多少?

五年级口算综合练习数学教案篇十六

1.三角形的底8厘米,高5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厘米,高2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它们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它们的()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

5.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5米,面积是45平方米,它的高是()米.

6.梯形的下底6分米,上底9分米,高2分米,它的面积()平方分米.

7.一个梯形的面积36平方厘米,它的上底3厘米,高8厘米,它的下底()厘米.

二.判断题。

1.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不同形状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面积也不相同.()。

3.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4.平行四边形内最大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三.操作题(下面方格纸每格为1co)。

画出面积是8co的平行四边形,6co的三角形和12co的梯形各一个.

四.解决问题。

1.星光小学建造一个花坛(见下图),这个花坛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再次提醒大家:多做练习题,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大家一定要牢记。希望这篇五年级上册数学第2单元检测卷可以帮助到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950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