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文学阅读过程中的一次思想碰撞和智慧结晶。那么,如何写一篇生动有趣的读后感呢?首先,在阅读完作品后,可以先用几句话概括作品内容,介绍作品的主题与情节,给读者一个大致的了解。接下来,可以谈谈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体验,从文字、语言、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作品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个人的评价。同时,可以适当引用作品中的精彩语句或场景,用以支撑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此外,结合个人的背景和经历,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作品,与作者进行对话,深入探讨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和思想。最后,可以总结全文,以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来表达对作品的肯定和否定,展示出独特的思考和见解。这是一些经典读后感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一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送过来。”翻开《铁道游击队》这本书的封面,耳边不油响起了这首曾风靡一时的《游击队之歌》,这首歌恰如其分地展现了铁道游击队的风采。
《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八年抗战时期,日本鬼子入侵中国,河北枣庄的几位被地主老财叫做“煤黑”的年轻人,在共产党员刘洪的带领下,英勇地扛起了枪杆,以火车站为根据地,血染洋行,打票车,撞火车,拆铁路……在鬼子的眼皮子底下搞破坏,扼住敌人的咽喉,护送刘少奇、陈毅等数千名将士顺利的通过铁道线,穿过了敌人的防线,将五个庄的老百姓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令敌伪军闻风丧胆,被萧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看着这本书,我的心情跌宕起伏,一会儿冲上云霄,一会儿又跌落谷底。当看到他们成功地打票车、撞火车、冲出鬼子重围,做出此类壮举时,我兴高采烈;但当读到鲁汉英勇牺牲,林忠为了不被俘虏,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时,我的心情一落千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铁道游击队”,正是可贵的'星星之火,在这样的火势中,中国共产党由起初的二三十人发展到后来的庞大队伍。日本侵入中国时,由中国共产党带领的中国民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英勇抗战,历经十一年,终于打败了日本鬼子、国民党,建立起新中国,让炎黄子孙从此站了起来。现在,我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正是那些革命先烈的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日的繁荣富强。没有他们,我们现在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新一代的少先队员,我们一定要勤奋学习,争当四好少年,做“星星之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奋图强,为祖国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中国文化更加灿烂,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二
《铁道游击队》讲述了一个抗日战争时的故事。大家读了感想怎么写?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最近,我发现了一系列好书,都是“红色经典系列”的。我呢,刚读完《铁道游击队》,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境内,有一支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在刘洪、王强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扒火车、夺枪支、打洋行、斗鬼子、打日伪顽、打冈村、打苗庄、湖上战争、送干部……这些事不但把敌人闹得晕头转向、胆战心惊,还巧妙地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支援主力部队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票车上的战斗”这故事最绝了。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化装成商人、农民,混上鬼子的列车,在麻痹敌人后与敌人展开肉搏,最后不但把整列车的鬼子杀掉了,还把百姓和部队全部安全撤走了,造成很少的伤亡。这件事的成功离不开“芳林嫂”,是她带着自己的女儿混上各节车厢侦察情况,这次战斗才取得更完美的胜利。还有,铁道游击队员们真是灵活机动,那可是好几十个日本鬼子,只一会儿就全部搞定了,还把满车的物资运走了,给鬼子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打票车这件事在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津浦铁路,给我们的许多铁道游击队增添了信心,还使鬼子们闻风丧胆,把他们称之为“飞虎队”。
说他们是飞虎队一点也不夸张,两次捣毁敌人的特务据点,摆脱敌伪顽的夹击,还为了军需物资多次扒飞跑着的火车……一系列的事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一次次的胜利,都是大家的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刘洪队长、李正政委的负伤、鲁汉的牺牲,等等,是他们的血汗和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能做到的便是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在暑假里我读了《铁道游击队》这本红色读物,它的作者是刘知侠,刘知侠是河南汲县人。1938年他加入抗日军政大学。1944至1945年,他两次到微山湖和枣庄,同当地抗日游击队一起打鬼子,1953年他把当年发生的事写成了长篇小说《铁道游击队》。
这本书主要讲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支在鲁南地区活动的游击队。他们身手敏捷,身轻如燕。他们一开始再枣庄地区打鬼子,后来又去微山湖打鬼子,最后又去临城打鬼子,他们打掉三个敌人据点,十分厉害。这只游击队在党的领导下,靠着人名群众的支持,用毛主席制定的游击抗日的战术,像利剑一样插向敌人要害。他们在敌人的铁道上抢机枪,抢布匹撞车头等事情他们干的这些事为抗日作出巨大贡献。
在他们精彩的战斗中,最让我惊心动魄的一次还是打票车。司令部张司令让这只游击队乘着敌人后方空虚,给敌人一个重大的打击。游击队队长刘洪说;“我们这次战争要打得巧,又要打得狠,还要影响大。”王强说:“最拿手的我们是打火车,关键是打什么车?”刘洪在一边自言自语道:“打兵车,鬼子太多,光我们一个小队打不过,打火车,上面没鬼子,打了影响不大。”这时王强说:“打票车!票车上有鬼子,但又不多,而且我对票车出发的时间又了解。”刘洪队长说:“行!我们就打票车。对了,王强,票车上有多少鬼子?”王强对票车十分熟悉,不加思考就回答:“一个小队十二·三个。”这时在一边的李政委问:“我们有会开火车的人吗?”“有。”王强说:“彭亮开得很好,林忠也能开一段路。”傍晚的时候,刘洪等火车进站后,上了火车说:“你们马上去开枪,不要伤了自己人。”“记住了。”王强答应到。刘洪一上车就来到驾驶室,对着鬼子司机就是三枪,鬼子司机倒在血泊中。这时“王沟站”到了,刘洪没有停,因为他知道“王沟站”在日本人手中。过了一会儿后,火车开到了三孔桥边,在桥边的王强带着队员冲上了火车,他们和刘洪会合后,来到二等车厢,王强对着鬼子打了两枪,另一名队员摘下鬼子的枪,这时别的车厢的鬼子赶过来,刘洪看到了猛对他们开枪,打完之后,他们立刻拿着鬼子的枪和军用物品,跳下火车了。
看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了:抗日多么不容易,我们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
今天我终于看完了这本书——《铁道游击队》。这本书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省的鲁南铁道大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1938年日本鬼子为了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不断地向中国境内运枪炮,他们抢,烧,杀,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打击日本鬼子,以洪振海为首的鲁南铁道大队组建了起来。
任务就是破坏鬼子们的铁路运输,和救济老百姓。鲁南铁道大队与日本鬼子在铁路线上打响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游击队经常活跃在铁路线上,巧妙地跟敌人周旋,只要一发现鬼子的列车,游击队员们便飞快地跳上火车,打开车门,把敌人的弹药,粮食等统统扔下了火车。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跳下火车。其余队员负责把粮食、弹药运回基地,这些使得小鬼子们暴跳如雷。
故事中的一个情节是我不禁佩服起铁道游击队队员们的机智与勇敢来了,游击队员经过乔装打扮之后,混进火车站,在火车上与敌人周旋,迷惑鬼子。当火车开到中途时,一部分战士们趁敌不备,悄悄地把车头和车尾分开,而车厢里的游击队员则干净利落地把火车上的鬼子全部消灭掉。最后,让疾驰的车头,和迎面驶来的货车剧烈的碰撞在一起,给日本鬼子沉重的打击。当看到日本鬼子头目恼羞成怒的样子时,我看了不禁拍手叫好。看到这里,我全身热血沸腾了。我在心里自豪地想:现在,我们的祖国伟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小看、欺负我们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每天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可我们想过没有,如果不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革命能胜利吗?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这种坚强的意志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都要不忘国耻,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让我们共同争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吧!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三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作《铁道游击队》。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作恶多端。在鲁南山区有一支党领导下的铁道游击队,游击队中的刘洪和王强坚决勇敢、机动灵活,经常和敌人浴血奋战,每一次都胜利而归。还有林忠、鲁汉、王虎等等。每次的战争都很激烈,如“飞车搞机枪”“票车上的战斗”“巧打冈村”“苗庄血战”等等。他们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闻风丧胆。每当我看到敌人落荒而逃的样子,觉得滑稽时,都会拍手叫好。
像鲁汉这样为国牺牲的先烈还有很多很多,是他们用鲜血洗染了胜利的军旗,也是他们为我们迎来了这一天——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
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得益于党领导下的天数个先烈用生命谱写的篇章。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这美好的'生活,并努力学习书中的英雄人物那种革命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梁启超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让祖国变得更加繁荣昌盛!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四
学习革命精神,争做优秀少年!
抗日战争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了解,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我们国家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其中铁道游击队就是一支这样的英雄队伍。著名作家知侠的《铁道游击队》这本书记录下了他们打日本鬼子的英勇风貌,读完书后我有很多感想和收获。
铁道游击队队员在成为英雄前,大多数都是普通的中国人,被称为“煤黑”工人,可谁能想到,正是这些普通的中国人在党的领导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有“飞虎队”的美称。
在这支队伍里,我最佩服队长刘洪和政委李正了。刘洪作为队长,有很强的领导力,带领着队员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任务,他身手不凡,敢于只身飞车抢夺机枪,为同志们解决了武器短缺的问题。刘洪始终把人民利益和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与敌人斗争到底,是个有勇有谋、豪爽仗义的人。政委李正曾是山里的政治教导员,之后被调到铁道游击队工作,他积极融入集体,与队员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李正擅长做思想工作,经常给队员正确的思想指导,是一个谨慎、机智和镇定的人。
成上千万支跟铁道游击队一样的队伍,一起奋斗了许多年,才终于迎来了我国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感动,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才换来的,我们要学习革命先烈们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五
最近,我读了一本红色经典,名叫《铁道游击队》。
这本书讲的是:
这本书里的内容曲折惊险,引人入胜,而且细节方面,作者描写的得也非常细腻,让人感觉身临其境,作者把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非常得传神,不信?我可以举两个例子:
描写铁道游击队去偷袭鬼子时的天气描写:风渐渐打起来,西北风呼呼地拧着铁路边的电线杆,电线在吱吱地响。
还有,在铁道游击队营救被鬼子关押的队员时的情景:这时,突然一阵疾风旋转,震耳欲聋的射击声响成一片,千万道红色的火蛇在墓地的低空飞舞,子弹像雨点一样扫来。
看完这本书后,我久久陷入沉思。今天的日子多美好啊!如果没有共产党和八路军,我们就不会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也没有今天这幸福生活!同时,我又在为那些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们感到无比的心痛。
这本书太好了,这本书让我们铭记中国以前所受的在难,也让我们学习了英勇的铁道游击队在面对敌人时坚强不屈、不怕牺牲、勇于拼搏的精神!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六
今天读完《铁道游击队》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为书里的人物感到自豪。他们为我们的祖国创下了很多丰功伟绩,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血染洋行。
血染洋行这一章主要是讲王强和小分队是如何把洋行消灭的。王强和小分队凭着他们的智慧,把鬼子一一消灭。当我读到“因为他们亲眼看到,这些疯狂侵略中国的鬼子,在他没有负伤以前,像野兽一样屠杀中国人,毁灭中国的城市和乡村;负伤以后,又在争权夺利疯狂掠夺中国的'财富。”我就恨不得自己能回到从前,杀一两个鬼子来解心头之恨。当我继续往下读的时候,我看到了这样一行字眼,“各屋发出嘁哩咔啦的声响和鬼子的叫声”我不由自主的大叫起来。我为王强加油,我为小分队加油。这下,我们可以把小鬼子的嚣张气焰彻底打垮,我心想。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我方终于把洋行收复,把小鬼子消灭了,迎来了胜利!
他们这种以身殉国的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更要认真学习,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情,这样长大以后才能像王强这样为祖国而奋斗。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七
最近,在网上查阅书籍时意外发现了一本书,看了简介后,我非常喜欢,便向同学借阅。这本书,就是《小铁道游击队》。
我拿着这本略有些破旧的书,书封面上站着两个孩子,他们背着小马枪,脸上露出胜利的微笑,身后有很多铁道游击队队员正在敌人的火车旁搬运粮食和药材;左上方,国旗的一角在飘扬,下方,鲜红的艺术字写着六个字:小铁道游击队。
这本书,主要讲了铁道游击队所驻村庄里的几个孩子,他们想加入铁道游击队的行列中,但大队长刘洪不同意。后来,小银、小张、小朱这三个孩子就一直跟着刘洪,刘洪经不住他们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了他们只有完成任务这个条件才能加入。结果,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光荣地成为了一名游击队队员。之后,他们协助刘洪完成各项任务,经过不断的磨练,在最后的关头冲上了战场,打了一场胜仗,经过战斗的洗礼,他们如白杨树一般,飞快健康地成长。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第一次侦查》。这篇文章讲小银、小张和小朱是怎么样完成任务成为铁道游击队队员的,首先,他们分为两组,分别从两个门进去,以去亲戚家拿东西为借口,骗过了伪军。然后,又在大伙房帮伙夫干活,从偷听他们说话,明白了一些事,然后,小张数了勺子盛菜的次数,算出有几个人,又乘着给伪军送饭的当儿看清了有几挺机关枪。通过自己的智慧说服了伪军把他们放回去,最后,刘洪队长率游击队乘着半夜进入那个村庄,把敌人全部消灭了。三个孩子也自然成为了铁道游击队队员。
合上书本,我又想到了自己。小铁道游击队的小队员和我差不多年纪,但他们为了革命而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情景时时在我脑中浮现。想想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再看看桌上鲜红的红领巾,我下定决定,一定要好好读书,让小游击队员的这种精神激励我去做一个有用的社会人。
……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八
近段,我看了一本红色经典系列的书——《铁道游击队》,书中共二十八章,主要是讲铁道游击队在枣庄、微山湖一带扒火车抗日的故事。开始,故事的主人公刘洪和王强,是到枣庄侦查的共产党,靠吃两条线(扒车)在枣庄生活。后因他们把车技术高,就和枣庄的几个想抗日的穷工友组成了铁道游击队,他们渐渐由,几人发展到了十几人,有:小坡、王虎、栓柱、政委李正、彭亮、鲁汉、林忠······他们扒车扒了一段日子,他们有了足够的枪支打鬼子啦,后来他们进山到根据地学习知道了扒火车的目的:1、火车是日本鬼子把中国物资运送到侵华战场上的运输工具,所以,铁道游击队,要把火车上的物资,抢下来,还给人民,补给抗日。2、如果敌人扫荡我们的根据地,就在铁路上大干一场,牵制敌人的兵力。最后经过与敌人的战斗,他们终于取得了胜利。
这本书写得非常好,不但细致地描写了人物的性格,和故事的经过,还揭露了当时敌人的残暴,表现了老百姓们生活的艰苦。
这部小说中刘洪拉队伍,扒火车、杀鬼子,显出了他的英雄本色。王强定计打洋行、劫镖车,看出了他足智多谋的性格。而李正通过进山整训以及替鲁汉解酒等故事体现出了他的沉着、细致和原则性,其他如彭亮会开火车,林忠会打旗,小坡机灵等等,性格不同,个个丰满,展示出铁道游击队的英雄形象。
书中的人物有血有肉,有英雄气概和美好心灵,很有艺术感染力。
我摘抄了一段:1941年11月,日军破坏了被服厂,使前线战士冬天穿不上棉衣。游击队得知一列由青岛开出的票车后面挂有两节布匹车厢。大家高兴万分,当夜十点,列车来到沙沟站拐弯处时,预先埋伏的两位队员悄悄上了火车,拔掉风管和插销,把列车分了家。截获布匹1200匹,皮箱200件,日军军服800余套,还有毛毯、医药等,支援了鲁南和滨河部队。就这样,这支铁道游击队越战越勇,队伍也不断扩大。他们和八路军一起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最终迎来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曙光。
读到这里,我被战士们那种英勇奋战,坚强不屈,不怕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看到这里,我全身热血沸腾了。我在心里自豪地想:现在,我们的祖国伟大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小看、欺负我们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每天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好,可我们想过没有,如果不是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革命能胜利吗?我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吗?这种坚强的意志深深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们全国人民都要不忘国耻,永远记住这段历史。让我们共同争做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吧!
今年是中建党九十周年,中国的建立离不开那些为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们。《保卫延安》、《红日》、《铁道游击队》……一本本的红色经典诉说出一场场战争的残酷。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铁道游击队》。
《铁道游击队》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知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中,他与山东的父老同生死、共患难,曾多次参加战斗并参与过指挥作战。《铁道游击队》名贯中外,发行量达400多万册。
《铁道游击队》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现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为主要区域的抗日武装。游击队成立于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军苏鲁支队命令成立,成立时称为“鲁南铁道队”。人员最多时已经有了300余人,铁道游击队由苏鲁支队任命洪振海为队长,杜季伟任政委,王志胜为副队长,在百里铁道线上与日伪展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令日本军队闻风丧胆。铁道队还成功的护了送刘少奇、陈毅、罗荣桓等领导人以及千余名抗日将士过境。被肖华将军誉为"怀中利剑,袖中匕首"!被老百姓们称为“飞虎队”的就是他们——“铁道游击队”。同时还有同名小说、电影和电视剧。
书中的人物形象生动形象,坚决无畏刘洪、机灵聪明的王强、临危不惧的方林嫂……这些英雄人物是我们应该谨记的啊!读一读这本书吧,它会让你学到很多东西,它会带你回顾历史,会让你为那些英雄人物感到自豪,为整个中国感到自豪!
现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我们像王强、刘洪。方林嫂等等英雄伟人一样拿起武器来保家卫国,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是要铭记于心的,我们的爱国之情一点都不能减少,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将祖国建设的美丽富饶!
"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故事讲述了大队长洪振海、刘金山带领的由铁路工人、小摊贩、矿工和流浪者组成的铁道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山东枣庄微山湖一带挥戈于日军侵华战争的主要铁路命脉——津浦线的山东沿线上7年之久,是日寇侵华的心腹之患,令日伪闻风丧胆。
队员们一个个足谋多智,他们“飞车搞机枪”、“血染洋行”、“智打票车”“夜袭临城”、“打冈村”、“搞情报”“夺布车”“开秘道”“护首长”。
他们从来没有失过手,他们是人民的好帮手。
书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引人入胜,再现了当年国土沦丧,拯救民族危亡的艰苦岁月,重温了那惊心动魄的对敌场面,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种种野心和罪恶;人物描写栩栩如生,写出了革命英雄的本色,洪振海、刘金山的勇敢聪明,王强的灵巧轻便,芳林嫂的临危不惧……这些英雄好汉的形象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他们在火车上屡屡得手,使日本鬼子的大量货物丢失,他们往敌人的胸膛里插入了钢刀……。
但是日军为防止老百姓对铁道部的支持就利用特种作战小队伪装成假铁道队,趁夜间到群众家里敲门,只要群众一开门就被抓住,说是私通八路,所以后来真铁道队来了之后,去敲门,群众分不清真假,不敢开门。一时间,铁道队连喘息休息的地方都没有。
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队长洪振海想到了一句古话:擒贼先擒王。一天夜晚,铁道队分成四个小组,化装成日军士兵和搬运工分别潜入临城车站。10点钟,担负攻击任务的第一组队员刘金山等人就摸到了高岗的门前。刘金山第一枪打死了高岗的卫兵,高岗正在那里趴着写字,听到枪响一抬头,刘金山第二枪就打过去了,正好打在他脑袋上。
高岗之死,起到了隔山震虎的作用,是日军在铁路上不敢有什么大动作,也使高岗苦心经营的谍报网络从此分崩瓦解。
读完此书后,我陷入沉思,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不就是这些英勇的先辈们用鲜血换回来的吗?我为那些先辈们的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而自豪,同时我也明白了落后就要要挨打的历史事实。
如今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换来了来之不易的胜利。我们一定要牢记历史,努力学习,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防止历史的巨轮倒转!此时,我又想起了肖华将军的话语:“‘怀中利剑,袖中匕首’”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九
在“读书节”活动的这几天我看了一本红色系类的书,名字叫《铁道游击队》,作家刘知侠,是我国著名作者,这本书就是他写的。看了这本书之后我一直在想,那里的人在当时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英雄故事呢?要是我是故事中的人物我会怎样,是选择逃跑还是勇敢应战呢?这一本书让我有了极大的想象力,里面的故事特别有趣、生动。
《铁道游击队》主要讲了两位很厉害的煤矿工人王强、刘洪,他们与好伙伴们为了打日本鬼子差一点把自己的生命都贡献出来了。当然,在他们想对策的时候,日本鬼子也杀了好几个枣庄的人还有村名了,更可恨的是他们在半夜把一些人质拿到他们的日本医院去做活体解剖了,为了把这些残忍、可恶的日本鬼子杀了,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去杀他们,他们用自己的机智、勇敢以及团结去打鬼子,胜利当然是站在争议的一方了呀!所以最后他们把日本鬼子给打败了,他们保卫了整个枣庄的安全。他们都是我们值得尊敬的英雄。这本书情节生动、内容丰富,有许多好词好句,很适合小学生看这本书,真本书人物描写的也很不错哦!比如他们描写那位芳林嫂一样,写了芳林嫂是一个很伟大、简单的女人,并且把她的性格以及外貌都描写了出来,而且写的还非常仔细,看了这本书作文也应该会提高哦!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好书,特别适合中小学生看是一本很好的书,里面内容丰富、主题明确很好看也很有趣,里面面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哦!我觉得刘知侠老爷爷也是因为爱国才写下为我们后辈们看的书《铁道游击队》这本书花了刘知侠老爷爷好几年的时间才完成整整有四百万多字的书。这也正是我们要看的书。虽然有些人会把故事缩短但是还是很好看。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看了电影《铁道游击队》,耳边总回响着这首歌曲,脑海里总浮现出那些英雄的身影。
这部电影是反映抗日战争时期,胶东铁路线上,铁道游击队与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队员们英勇机智,坚韧顽强,沉重地打击了气焰嚣张的日本鬼子。
胶东铁路线是日本鬼子用来运输侵华军队和物资的主要干线之一,源源不断运送着军用物资,给八路军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威胁。在……的领导下,胶东的铁路工人和抗日群众勇敢地和敌人进行斗争。他们有时扒上火车,掀下重要的军用物资;有时混入车站干掉单独行动的鬼子……这一切使鬼子惊慌失措,他们疯狂地进行报复,使手无寸铁的工人和群众感受到了威胁,有许多人英勇地牺牲了。
正在这危急的时刻,党派来了李政同志,把进行斗争的骨干力量组织起来,成立了铁道游击队,由刘洪任大队长,李政任政委。他们第一次行动就是夺枪。只见大队长刘洪身手敏捷地攀上飞奔的火车,迅速地撬开车箱门,把大捆的枪、整箱的子弹及手榴弹往下掀,下边的游击队员们欣喜地接收着敌人的“赏赐”。有了枪,他们对敌人进行更有力的打击。
他们炸火车,夺武器,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闻风丧胆,为抗日战争立下汗马功劳,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时刻——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敌人的末日就要来到……”歌声中,一个个英雄的形象浮此刻脑海:坚毅果敢的大队长刘洪、足智多谋的政委李政、机智勇敢的侦察员王强……他们令人肃然起敬。我们在安享和平的时候,缅怀这些英雄们,他们激励着我们:扞卫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
总之,这群游击队员的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一
小游击队员这本书,讲的是革命时期的英雄事迹,例如从小失去父母的樟伢子,为了给爹妈报仇,就当了游击队员,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小游击队员这本书最令我震撼的是从小失去父母的樟伢子,他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从小没了爹妈,只能靠自己生活,就四处寻找红军,消灭敌人,为祖国作出巨大的贡献。樟伢子在找红军时,碰巧遇到了被鬼子打伤的红军侦察员,就把他带回自己造的一个小窝,因为侦察员在流血,怕鬼子跟着血迹找到他们,就先用沙土把血迹盖上,再用木瓜借住侦察员的血,倒在另一条小路上,再把他的鞋子扔到有血的那条小路上,这样鬼子就会跟着血迹走,走到另一条小路上,这样,鬼子就找不到他们了,就这样,樟伢子就救了侦察员。
看了小游击队员里的内容,使我感动,我看见过吃树叶,吃野菜,吃嫩草的人,但从来没有见过吧牛皮带煮熟了吃,那我可以想象解放前的.日子是多么苦啊,因为革命时期的英雄用自己的生命换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的幸福生活。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二
我的孩子非常崇拜英雄,尤其喜欢听,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今天,我和孩子一起读了一本抗日战争时期少年抗战的红色经典书《小铁道游击队》。
书中讲了小张,小银,小朱等几个十一,二岁的少年与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一起在微山湖上并肩作战的故事,他们个个聪明伶俐,与敌人斗智斗勇,克服重重困难,巧妙地躲过敌人的岗哨,他们配合大人们,炸火车,惩汉奸,夺武器,多次完成了侦查敌情,和传递情报的任务。在严酷的环境中,经受着血和火的考验,他们都有着把侵略者赶出咱们祖国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儿子读完了这本书,大声的对我说;“妈妈,他们真厉害,小小年纪就能想出这么多办法躲过鬼子传递情报,在枪战中他们也不怕牺牲,我真佩服他们,如果我遇到鬼子,也要向他们一样动脑筋想出更好的办法完成任务。”听着儿子的话,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我知道书中小英雄的爱国精神,已经深深烙在了儿子的心里,我感到非常的欣慰。
书中,小张,小银,小朱他们那纯真,活泼的笑容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再一次次生于死的战斗中,挣扎在死亡的边缘,但他们却如此的乐观和坚定。几个少年为了祖国的革命,奉献着自己的力量,正是有了他们,铁道游击队才能准确的歼灭敌人,将侵略者赶出了我们的家园。
今天我们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里安定的生活,就更不能忘记那些曾经用生命和鲜血为我们换来今天好生活的先烈们。我们也要和孩子一起携起手来,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奋斗为我们的祖国奉献自己的力量。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三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道游击队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近,我发现了一系列好书,都是“红色经典系列”的。我呢,刚读完《铁道游击队》,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境内,有一支铁道游击队,这支队伍在刘洪、王强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扒火车、夺枪、打洋行、斗鬼子、打日伪顽、打冈村、打苗庄、湖上战争、送干部……这些事不但把敌人闹得晕头转向、胆战心惊,还巧妙地掩护主力部队的撤退、支援主力部队的斗争,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票车上的战斗”这故事最绝了。铁道游击队的队员们化装成商人、农民,混上鬼子的列车,在麻痹敌人后与敌人展开肉搏,最后不但把整列车的鬼子杀掉了,还把百姓和部队全部安全撤走了,造成很少的伤亡。这件事的成功离不开“芳林嫂”,是她带着自己的女儿混上各节车厢侦察情况,这次战斗才取得更完美的胜利。还有,铁道游击队员们真是灵活机动,那可是好几十个日本鬼子,只一会儿就全部搞定了,还把满车的物资运走了,给鬼子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最重要的是打票车这件事在第二天就传遍了整个津浦铁路,给我们的许多铁道游击队增添了信心,还使鬼子们闻风丧胆,把他们称之为“飞虎队”。
说他们是飞虎队一点也不夸张,两次捣毁敌人的特务据点,摆脱敌伪顽的夹击,还为了军需物资多次扒飞跑着的火车……一系列的事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当然,一次次的胜利,都是大家的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刘洪队长、李正政委的负伤、鲁汉的牺牲,等等,是他们的血汗和生命换来了抗战的胜利。
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现在能做到的便是好好学习,为国争光。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四
究竟是什么使游击队员甘愿牺牲自己宝贵的性命来保护战友?这是我在初次读《铁道游击队》这本书后一直萦绕在心头的问题。于是我第二次、第三次地翻看《铁道游击队》,书中舍己为战友的情节又一幕幕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主人公刘洪遭鬼子打伤,动弹不得,差点儿被敌人活捉,就在千钧一发之际,是小坡不顾自己生命安危,冒着枪林弹雨背着刘洪撤离;刘洪为了给战友们赢得时间,好多抢运些粮食和棉花给老百姓,受了伤还死死地守住阵地,不让鬼子前进一步;王虎中枪倒了下来,林忠飞快地跑到他身旁,用自己的身体为王虎挡子弹,可自己却倒在了王虎的身边……这一幕幕让我深受感动,可是感动之余我还是不明白,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会这样做呢?毕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啊!
我向爸爸请教这个疑惑,爸爸沉思了片刻,说:“可能是因为他们为了共同的理想和目标结下的深厚友谊吧,他们那个时候的战火情谊,我们是很难感受的。你现在小,更是理解不了”。
爸爸的回答让我有些不服气,但为我指明了方向。“友谊”,是很温暖的'一个词,也是我从小经常听到,并深受教育的一个词。
记得有次我到武汉去旅游,在汉阳游览古琴台时听说过“伯牙绝弦”这么一个典故,说的是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俞伯牙悲痛万分,认为知音已死,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终生不再弹琴了。故事古今流传,非常感人,让我懂得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相互欣赏和了解,让他们成了“知音”,但铁道游击队员之间的友谊显然还要更高一层。
于是我再一次地找寻问题的答案。当我读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时,我被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而倾倒。有一个时期,恩格斯生病了,马克思时时挂在心上,他在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关切你的身体健康,如同自己患病一样,也许还要厉害些。”恩格斯为了“保存最优秀的思想家”,在经济上毫无保留地资助贫困的马克思,使其能专心致力于革命理论的研究。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中,我似乎明白了表现在铁道游击队员之间的这种战友情。他们这种情感都是超越了金钱、权力、甚至生命,是一种崇高的“革命友谊”!
再次合上《铁道游击队》,让我第一次真切感悟到了人类崇高的友谊。如今,在和平的年代,在我幸福的学习生活中,面对朋友,我将倍感珍惜;收获友谊,我会懂得回报。同时我也会伸开双臂,拥抱世界,争做友谊的传播者。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五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听着电视连续剧《铁道游击队》中那熟悉而动人的歌声,禁不住又把知侠写于一九五四年的军事历史题材小说《铁道游击队》看了一遍。
小说《铁道游击队》为读者展示了一部游击战争生活的画卷: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一支战斗在鲁南枣庄的铁道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副大队长王强的带领下,在津浦线上和微山湖畔,配合主力部队英勇作战,对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游击战。游击队员们爬飞车,搞机枪,撞火车,炸桥梁,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
这部小说的故事性非常强。小说第一章“王强夜谈敌情”顿时抓住读者,把人引入尖锐复杂的敌后斗争环境。变化多端的故事相继而来,富有传奇色彩的“老洪飞车搞机枪”,扣人心弦的“血染洋行”杀日寇,带有戏剧性的“票车上的战斗”蔚为壮观的“六孔桥”上撞火车……每个故事都有头有尾,独立成篇,又相互关联,真是引人入胜。
这部小说在叙述惊险有趣的故事同时,塑造出了众多生动可爱的人物形象。每个人物的个性和面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而表现出来。刘洪拉队伍,扒火车杀鬼子,显出他豪爽的性格和英雄的本色。王强定计打洋行、劫票车,看出他足知多谋和胆大心细的性格特点。政委李正的沉着、细致和原则性,是通过进山整训以及替鲁汉解酒、为林忠送粮、劝告刘洪撤退等故事得以表现出来的。其他如彭亮会开火车、林忠会打旗语、鲁汉勇猛、小坡机灵等,性格不同,各个丰满,为我们展示出了铁道游击队员的英雄群像。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六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战火纷飞的年代。小张、小朱、小银是和大名鼎鼎的铁道游击队一同战斗的小铁道游击队员,他们配合大人们一起炸火车、抢夺武器、惩汉奸,还要搞情报。在日本人眼中,这是三个不懂事的“小鬼”,而他们正是利用这点麻醉敌人,完成了不少艰巨的任务。有一回,三个小铁道游击队员接到一项任务,去查看蓝山庄住着多少伪军,有没有机枪。行动开始了,小张、小朱、小银光着膀子,赤着脚,一个个进庄了。驻守的伪军看看都是几个孩子,就爽快地放他们进去了。可是,当他们向庄里驻有伪军的营房走去时,被岗哨赶走了。怎么办?小张东瞧西望,脑子里在打主意。突然,他看到路边有个大院子,院子里烟火滚滚,“咚咚”的切菜声从院子里传出来。原来是伪军的大伙房。小张就从这里搞到了想要的情报。菜烧好了,他们就往大盆中盛饭,往小盆里分菜。小张注意起大盆中的勺子。一、二、三、四……一直到十二就停了,换个盆再盛,一盆十二个勺,一共十二盆,就是144人。小朱突然看到黑压压的东西,那准是武器,有三挺机枪,于是他们有边玩边离开了岗哨的视线。
最后游击队根据孩子们提供的情报,在黑夜中消灭了据点的伪军。小游击队员的故事还有很多,他们小小年纪就参加了保卫国家的抗日战争,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小英雄。这本书让我更多了解战乱年代的艰辛和困难,和他们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可以读书,可以享受父母的关爱。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
小游击队读后感篇十七
“孩子,你不是很想知道自己祖先的故事吗?读读它吧!”暑假期间,爸爸将一本泛黄的《铁道游击队》递给我。我好奇地接了过来。“什么老书啊!里面的情节我早就知道了,难道书里面有我老爷爷的名字?”我心里嘀咕道。
我匆匆地将这部长篇小说浏览完,却没有发现一个与我同姓的人。我用疑惑的眼神望着面色凝重的爸爸。“孩子,你老爷爷就是个八路军,在日本鬼子的一次扫荡中被逼到了微山湖畔,为了不被日本鬼子活捉,你老爷爷与几个战友跳湖牺牲了。后来,日本鬼子经常在微山湖一带搜刮、掠夺,弄得民不聊生。但我们的队伍没有屈服,他们又组织起一支精悍的游击队,在微山湖畔,在铁道旁边神出鬼没、四处出击,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爸爸讲的很激动,我听了心头也感到沉甸甸的。“孩子,为革命牺牲的人,都是你的祖先。你是水泊梁山的后代,更是微山湖的儿子!”听了爸爸的话,我郑重地点点头。
曾几何时,我们在和平年代将革命先烈们的英雄事迹尘封在记忆中。为什么不放下那些没有营养的`闲书,去重温中国壮烈的革命历史?我又捧起那部泛黄的小说,感觉它万分沉重。我仿佛能够感到里面的文字是祖先用血肉书成的。
又是清明,作为微山湖之子,我应该到那儿凭吊祖先慰问英灵。乘一叶扁舟,我在微波荡澜的微山湖上追忆先人。呼呼的风声里仿佛夹杂着战争年代的呐喊声、火车声和枪声;潺潺的湖水,流动着祖先的血液和不屈的眼泪。
湖中央传来几条汉子嘹亮、激昂的歌声:“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上面,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这首脍炙人口的老歌将我带到了那个远去但不容忘却的年代。
我是微山湖之子,我身体里流淌着和祖先一样滚烫的血液。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我都会牢牢记着祖先们,曾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烈士的光辉,我们永不忘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9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