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年味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8:34:09
小学生年味范文(16篇)
时间:2023-12-01 08:34:09     小编:QJ墨客

全球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适应的。写总结前,要先回顾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实用工具和资源,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小学生年味篇一

今年过年是甜甜的。我们一家人吃团年饭,放鞭炮,很开心。

最让人兴奋的是我们要去海南三亚旅游。三亚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海水湛蓝,海浪卷起白色的浪花,冲击着沙滩,留下来的贝壳、海螺各种各样。海南盛产椰子,那儿的椰树特别多,到处都是,树上结满了椰子,可能稍不留意就会掉下来。

第一天,我们上午去了小东海,小东海的水蓝蓝的滩上有许多小贝壳、小海螺。吃过午饭,我们坐船去吴支洲岛。去的时候浪很大,船在海上摇晃一上一下,有些时候像腾空飞起,有些时候像突然从空中掉下来。

在吴支洲岛上我和姑姑去潜了水,这是我盼望了好久日子。首先换上游泳衣,穿上潜水服,然后坐一辆小船到海中心的大船上,教练在那里等我们。背上氧气瓶,戴上潜水镜就可以下水了。刚下去时很冷慢慢就适应了。我看见了海里的小鱼和海底的珊瑚,我还摸了珊瑚,是硬的。

第二天,我们上午去了南山寺,南山寺有一个巨大的三面观音,在海中心,据说有一百零八米高呢。虽然这座南山没有重庆的南山高,但是树木茂盛,一片绿色,显露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午,我们在南山吃了南山素斋。下午我们坐快艇游玩了“天涯海角”,沙滩上有两个大石头,圆的是天涯,尖的是海角。在石堆中有一个很高的石头,就是“南天一柱”。我们还游览了神龟石、日月石、平安石等。接着,我们去了亚龙湾,亚龙湾的水是碧绿碧绿的,沙是软软的、细细的,踩上去非常舒服。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早上在沙滩漫步,上午在海边玩,下午就去逛集市。

愉快的旅游结束了,这个年的'确过得甜甜的。

小学生年味篇二

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每个人都要过,我没加也不例外。到了过年的时候我们大多是在外面放鞭炮,放烟花。可是现在基本不让在自家门口放鞭炮,放烟花,只让在自家门口放。由于这个我们小孩子变少了放鞭炮,放烟花这一项。在除夕夜的晚上我们小孩子便只能玩电脑,玩平板。还记得原来的时候我们小孩子都是见到长辈叩头然后领到自己的红包,而现在大都是在微信(聊天工具)上发,这样也就少了在亲手拆红包时的那种激动和兴奋。那时候年夜饭一上来大家都是无尽的赞美和立马坐过去等待长辈们先动筷子,而现在年夜饭一上桌大家都拿出手机“咔嚓”“咔嚓”照照片然后发到网上。以前大家都是在桌子上谈这谈那的,而现在大家都是在网上互相点赞。

我想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年味也就这样渐渐消失了吧……。

小学生年味篇三

我的家乡在建德。建德人如今仍把春节叫做“过年”,并流传下来一个关于过年的传说,在远古时,有一种叫“年”的野兽每当寒冬将去新春将来的夜晚,便出来食人,使人们不得安宁。

人们在与年的搏斗中,发现这种凶残的野兽最怕火光和响声,于是人们想了个办法:一旦年出现时,便燃起大火投入竹节。每年一见熊熊的大火,听见叭叭炸响的爆竹,就逃得无影无踪。后来便逐渐形成了过年团聚、守岁、挂红灯、贴对联、放爆竹的风俗习惯。

年味最浓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钟声一响,整个夜晚都成了烟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说,过年不放鞭炮,等于没有过年。我跟一些小伙伴一有空就放鞭炮,当然,我是经常有空的。我们白天放比较小的“通天炮”,像划火柴一样的擦炮,还有“烟雾弹”一个个小小的球上有一根导线,只要一点燃就会发出绿的、红的、黄的烟雾;晚上,我们就放烟花,放礼花弹。“满天星”、“冲天炮”……各个村庄的上空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烟花,耳朵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渲染着新年的氛围。

小学生年味篇四

年味儿是什么?有人说是妈妈蒸的的大红枣糕。

年味儿是什么?有人说是大年三十晚上的饺子。

年味儿是什么?有人说大年初一,家家户户,走街串巷的那一句过年好。

而我们现在,也许会回答是脑海里记忆中的年味儿。

小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并不好,吃的、用的都是很平常的,穿的是姨妈家姐姐们留下来的衣服,每到过年,不管家庭条件怎么样,都会给小孩儿们买新衣服,那是最令人激动的,可是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过年的氛围却淡了,人们都在忙着工作忙着各种事,过年似乎已经是个形式。

回忆起小时候,一件一件“大事”涌上心头。一进腊月,人们都开始为过年做准备。最标志性的界限就是腊八那天,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早上,家人提前把豆子都泡上,到了晚上,用小火熬上很久,喝一碗浓浓的腊八粥,就开始进入过年的行程中了。接着的一段时间,大人们就开始规划怎么过年,去市场逛逛,哪的蔬菜又鲜又便宜,哪的豆腐又嫩又滑,哪的猪肉红肉多,都提前踩好点,提前采购,万一遇上大雪,价钱要涨很多。

腊月二十三,要祭灶,提前准备好又甜又黏的芝麻糖,孩子们都围着打转,有时候忍不住偷偷摸上一摸,被大人发现,会吵一顿,说要等灶王爷吃完,才可以吃,是对灶王爷的尊重,灶王爷高兴了,会去玉帝那为全家人祈福,后来大了才明白是灶王爷去请求玉帝派神来除夕,帮人们消除灾难。

腊月二十四开始就离年越来越近了,扫房子,拂尘,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一遍,大人小孩齐上阵。准备好年货,把饺子馅提前盘好。最累的又是最有成就感的是发面,蒸年糕,蒸枣花糕。奶奶经常在捏花糕的时候叫上我们来学习,就看着奶奶把面滚成圆圆的一条,用刀在面背上划几条花纹,然后把面左弯右弯,用筷子在中间一夹,在把红枣按在中间,一个漂亮的枣花糕就做成了,我们学会了会忍不住做上几个,就等着花糕出锅了。好不容易等到大年三十,贴。

对联。

家里顿时喜庆起来贴对联要提前打好浆糊冻得手通红但很开心。晚上吃上一顿团圆饭全家人这时候才闲下来唠唠家常吃上一盘热腾腾的饺子爸爸们喝上点酒这个年就圆满了。全家人欢声笑语结束了一年的辛苦迎来新的一年。

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就把新衣服放到被窝抱着,等着起五更,大人们熬一宿等着零点的钟声,放骗炮迎新年。大年初一一大早,就听见外面鞭炮声声,此起披伏,不用大人叫,自己就从被窝钻起来了,穿好新衣服,等着妈妈忙完烧香祭拜,就可以出门家串户去拜年了,挣糖果,挣压岁钱,过了大年初一就跟着大人开始走亲戚,新的一轮压岁钱接踵而至,虽然那时候钱不多,却很开心。

年就这样过去了,年味儿渐淡,大人们纷纷开始打算着工作,开始了新的一年的计划,为来年的生活打拼。。。。。。

小学生年味篇五

“年”到底是什么?是远在外地而没法回来的亲朋好友,打一个电话给你:“喂,新年好!身一体如何?过年我回不来了,对不起,祝您平安!”你自然得到了安慰。

“年”是什么?是父母的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回来时对你的唠叨:“天气冷,多穿点,要按时吃饭,多喝水,注意身一体一……”

“年”是什么?是家人来了敬上的那杯酒,那小小的一杯酒,代表了深深的祝福,和一团一圆喜悦的心情。

“年”是什么?是彩色的。鞭炮、灯笼、红包的红;对联、福字上的金;瑞雪的白、新衣的彩、太一陽一的亮、心里的喜;心中一下子成了一个彩色的年。

“年”就是这么简单,只是一句问候与祝福,只是家人的相聚,就能代表了一切的一切。

小学生年味篇六

盼望着、盼望着…20xx年的那只代表希望和祝福的小狗终于摇着尾巴欢快喜庆的跑来了。因为闰月的原因,今年的春节较往常来得晚了些,也正因如此,今年的春节比往年温暖了些,有种春风拂面,春暖花开的感觉,令人神清气爽。

因为种种原因,今年春节我在郑州度过,虽然以往也在郑州过过春节,知道郑州的春节不如老家那般热闹、年味十足,但等到这天来临,还是被郑州清净的节日氛围折掉了一半的热情。除了在家胡吃海喝、看电视、唠嗑,再无其他事可干。和家人在一起无聊了一上午的时间,弟弟终于打破沉默,提议一起出去找找年味儿。这个主意不错,经过商议,我们决定去园博园去看看,听说那里有夜会,激起了我们的兴趣。

经过40分钟左右的路程,终于到达目的地,这里人真多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费了半天力气和时间终于拿到门票入场。一进门,高大五彩的狗形灯引起我们的注意,栩栩如生的造型令我们赞叹。接着,我们去了不同的园地景区,在短时间内领略到中国不同的地域风情,建筑特色。虽然每个园区的内部设置没有臆想的丰富和完美,但热闹的氛围似乎让我们找到了点年味儿。当然,印象最深刻的当属晚上的夜会了。一过六点,太阳已经落山,天黑的特别快,这个时候,围着园区中央河的彩灯陆陆续续亮起,不一会儿就照亮了整个夜空,映着河水闪耀。有红有绿、有黄有蓝、有花有鸟、有动物有神仙,犹如置身于仙境,美轮美奂、目不暇接。我们在那里转了一大圈,几乎把所有的灯都看了遍,伴着人群和欢笑,时间已入深夜。迈着些许疲惫的步伐,我们踏上了归途。

在路上,我们望着夜色回忆着今天的见闻,内心很满足,这或许就是我们记忆中的年味儿吧!

小学生年味篇七

家乡的年味相当的足,从腊月二十几人们就忙得开始买年货预备着过春节用,人们不顾天气的温暖来到商店,商店里人山人海,有着许许多多的水果和蔬菜,如果你在商店门口站一会儿就看到许多的车占满了所有的车位,不一会儿人们从商店出来,脸上带着微笑,到了腊月二十几人们又忙起了家家户户擦桌子、擦玻璃,到了下午两三点,人们开始做年夜饭,打开门家家户户做饭的香味传了出来,吃完饭后,还在忙碌着去家家户户拜年,小孩子们向老人说祝福的话,拿一个小孩子们最喜欢的`红包,到了12点家家户户点灯到零点,家乡的春节也就平静了下来。

小学生年味篇八

我还是和小时候一样的巴着过年。

不是奢望父亲只有在年里才为我增添的一件新衣,也不是想吃上几顿只有在年里才有的大鱼大肉。这些,平常的日子里都有。就像母亲说的,如今生活好了,天天就像过年。是啊,挨饿的年代我没赶上,全被父辈们赶上了。忆苦思甜,和过去相比,他们如今的每一天里都是浓浓的年味。国家繁荣昌盛,小家才会幸福安康!年里,最喜欢听的就是父辈们的怀旧的话题。

每到大年三十,一家人团聚的时光,几杯酒下肚,公公聊得最多的就是那些旧时光。他吃了哪些苦,受了哪些罪。我们都知道,他聊这些,并不是让小辈们知道过去的那些年熬日子有多难,他只是自己感慨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由得拿过去做了对比。因为这样的话题,只有在年里才有考究的价值。

虽说心态很老了,对年也没有多少奢望了。只是在送走一年又一年的光阴,亲眼看着它一次又一次跨过年的这道门槛时,不知道是伤感还是不舍,心里总会出现莫名惆怅。

一生会有多少个这样的年,有多少人经过,又有多少人失去。年,就是一个衡量人生价值的一个分界点。在这里长大、成熟、老去;在这里回味、思虑、畅想。

都说人生如梦,年就是最梦幻的东西!

昨天,和儿女们探讨年三十看春晚时预备购什么零食时。儿女们的声音更显老调:“妈,随便买点吧。吃什么啊,没意思。我们都觉得过年没什么味了。”我心陡然怅然若失。

年,在孩子们的眼里已经没了味道。

如果有一天,父辈们不在了,年的味道恐怕也随之东去了。如果有一天没有年味了,我们这些人在年里会说些什么话题呢。

小学生年味篇九

小时候对过年的概念相当模糊,只知道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毕竟是孩子,能想到的,只有这么些了吧。六岁,我还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初一的清晨,奶奶的饭菜香将我的魂都勾了去,害的我连暖和的被褥也呆不下去了。踢拖着鞋子就往客厅跑。家乡的椅子很高,我总得爬半天才能上去,这就给奶奶揪我的机会,“等你爸妈回来才准吃。”说着将手中的鸡婆?(其实是糍粑,家乡人的说法。)塞入我口中。我含糊不清问了句,“爸妈不是在东莞吗?”奶奶好似没有听见,忙去了。

待到爸妈回来时,我傻傻道句,“叔叔阿姨,你们好。”爸妈没有被我逗笑,反倒抱着我哭了。

六岁的年味,是爸妈的归来。

小学生年味篇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朱熹的《春日》流传千年,我觉得,这首《春日》就可概括出我心中家乡的年味。

每当春节时,家里人总要买来一些烟花啊,爆竹啊什么的来放。此时我便兴奋得像一根弹簧似的又蹦又跳完全停不下来。点燃一支烟花,“噼啪噼啪”,烟花一下一下又一下的喷射到漆黑一片的天空中,闪烁着炫丽的光彩,常常使我放了一根又还想再放一根,于是“你都放过那么多根了还想放”这句话在我们家中即是家常便饭。

春节的主色调,当然得用我们传统的“中国红”来形容。春节时,按照传统的惯例,贴对联,剪窗花都是必不可少的。大红色的对联,左批:天赐平安吉祥福;右批:地生富贵鸿运财;横批:富贵平安。对联贴在大门的左右两侧,显得古朴与庄重,也代表着喜庆与吉祥。

小学生年味篇十一

离过年还有些日子,我就想迫不及待的'回老家过年了,离放假的日子近了,我心情异常激动,不知道是为了回老家还是快要过年。

终于要回老家了,当我走在家乡的大路上,阵阵炮竹声声入耳,一阵阵欢声笑语,家家门上都贴着大红纸挂着心对联,一片欢乐气氛,我提着小皮箱走进家一阵阵香味扑鼻而来我想着过年真好。

终于到了30号晚上我强忍着睡意撑到了12点,走到楼下跟爸爸妈妈一起搬出我家买的炮竹点燃,一阵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只见那炮竹飞上天,我趴在窗子上抬头仰望天空看着一朵朵礼花在天空散开,我开心极了!!“叮叮铛,叮叮铛!铃儿响叮当~~”只听见一阵铃声传进我的耳朵里,我接起电话,那边传来我同学的祝福,我也祝福她,一起笑了。

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了,我们走亲访友,呼朋唤友,一起庆祝着这个节日,人们一起吃饭聊天聊过去一年的收获和成就或讲对今年的奋斗决心。个个面带笑容。年味十足。

小学生年味篇十二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甚至可以听到年的呼吸和心跳。此时此刻,我的心情也很激动,往年过年时的情景又浮现在眼前。

一到腊月,年味就有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每到这个时候,家家都会熬一大锅腊八粥,一连吃好几天,意味“年年有余”。除夕夜守岁,大年初一拜年,紧接着走亲访友,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过年的又一个高潮,一直到正月十九,年味才渐渐褪去。

提起过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正月十五看花灯。作为一个七零后,在小的时候,每到元宵节,妈妈都会用黄面为我们蒸上几个灯盏,倒上食用油,用线搓一根长绳放在油里。吃过晚饭,我们便点上灯盏,有的放在门墩上,再拿一个端在手里,呼朋引伴地来到大街上,一个个闪闪的油灯如同萤火虫闪闪发光。

大街上人来人往,互相欣赏着对方的灯,个别有钱的人家,买一个纸灯笼,点上蜡烛,比别的灯要亮,红红的灯笼很招人喜欢,围上一大圈人,一不小心,蜡烛倒了,“轰”灯笼着火了,几秒中化为了灰烬,没有了灯笼,只有回家休息。没有灭的继续在街上逛,虽然天很冷,但丝毫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

在中心街道上,一大群人都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热闹非凡,如同一个大型的灯光晚会。在一起说呀笑呀,甭提多开心了。有的大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瞬间返老还童了,那笑容在满脸皱纹的脸上绽放,一年来的辛苦顿时烟消云散了。夜半时分,灯油用完了,各自端着自己的灯盏回家,看着已经被烤得焦黄的灯盏,再加上已经饿了,几下子就把它吃下肚子,真是一点不浪费,用能玩、又能充饥的灯盏,现在已经很少见了,成了永久的回忆。

随着时间的推移,纸灯笼因为易燃的特点,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塑料灯笼开始盛行,但用的还是蜡烛,不过比以前的灯盏样式更多、更亮,用的时间更长。此时,我们已经从以前的看光亮,改成欣赏花灯了。各式各样的灯笼聚集在一起,红色是主流,以生肖灯为主,其它水果样的也有。造型独特、款式新颖,很受欢迎,那种蒸的灯笼越来越少。但赏花灯的风俗,一直流传下来。

生活水平提高了,灯笼也越来越先进了。电池或电取代了蜡烛,再也不怕灯笼着火了。每到元宵节,各大公园都会举行灯展,花灯种类繁多,有龙灯、宫灯、纱灯、花蓝灯、龙凤灯、棱角灯、树地灯、礼花灯、蘑菇灯等,形状有圆形、正方形、圆柱形、多角形等。走马灯是花灯艺术中一类独特的观赏灯种,其中以广东走马灯最为著名。走马灯通常是在灯中置一转轮,在其上贴好用彩纸剪成的各式人物、花鸟等形象,轮下点燃蜡烛,热空气上升,引起空气对流,使轮子转动,纸像也就随之转动,受到广大花灯爱好者的青睐。各大商场都会举行猜灯谜活动,好多人聚集在一起,大显神威,猜对了还有礼品相送,很是热闹。既玩了,又得到礼物,一举两得。

有人说,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其实并非如此,它正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从我的亲身经历,深切感受到祖国的变化与发展。祝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小学生年味篇十三

盼望着,春节款款而来,又是一年腊月时,空气中开始若有若无飘起年的味道。

年味,究竟是怎样的。恍惚中,我度过了12个年头,这个问题还真说不清。年,给人的感受是复杂的,像一幅油画,有着不一样的色彩。

我说,年味,就是家里忙忙碌碌的一桌年夜饭。吃惯了外面的山珍海味,特别的,除夕夜奶奶煎的带鱼,爷爷包的饺子,总是吃不腻。爷爷包的饺子,皮薄馅多,在碟中蘸些醋,含入嘴中,香溢满口,妙不可言。奶奶煎鱼,煎了十多年,手艺已是炉火纯青,火候正好。十年来,我从小时看奶奶煎鱼到今天帮奶奶完成,什么是幸福,什么是爱,全揉在这年夜饭中了。一张小桌,围着八九个人,碗挨着碗,其乐融融地吃年夜饭,这是年味,有爱的年味。

我说,年味,就是窗外烟花璀璨。“嗖”一声响,无际黑夜中,绽开一抹美丽的烟火。闪烁的火花在空中倏然落下,划落之际,变成一刹金黄,而后也一同消失。年来了,大街小巷车少了,取而代之窗外烟花多了。除夕夜,点亮小城的不是街灯,是天际的金黄,天空中的飞跃又落下的火花,看痴了,再揉下眼,竟觉其是一派春日中群芳斗艳的景色。站在窗前,凝望远处广场上空释放的烟花,越是觉得烟花绽放的不但是绚丽的色彩,而是新年的味道,不错,这是繁华绚丽的年味。

我说,年味,就是看街角挂起来红灯笼。红红的灯笼点起来,生动而富有喜感,两头边缘处镀上一层金边,灯笼底部系上一串流苏,夜里来风摇曳着,十分好看,红色灯光点亮了周围,更是将年味燃得更旺。走到哪儿,瞧一眼这红灯笼,心里便觉得踏实,暖和,欢喜,过年了;走到哪儿,瞧一眼这红灯笼,便能觉到过年的紧锣密鼓,一切都十分充实,这就是年味,喜庆而踏实的年味。

我说,年味,就是走亲访友拜年,邻里间关切的问候。“过年好”“新年快乐”常挂嘴角。初一那天,大家出去拜年,逢人便说些过年话。彼此的交心问候中,无形便给人带来了幸福感,为他人在春节送上祝福的幸福感。见面,即使不说话,一个微笑也令人心一暖。简单的关怀,虽朴实,却也可以在寒冬时予以人莫大的力量,这也是年味,同其他一样,是温暖的年味。

我眼中的年味,各种各样,但全部来自于生活,我徜徉在大街小巷,发现年的味道,品析年的味道,不同的体验,不同感受。

年味是怎样的?

还真说不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小学生年味篇十四

马上就要过年喽!还剩9天,这几天我一直掰着指头数着。

今天外面吹着微微的小风。爸爸带我来到了街上。天哪!令我吃惊的是卖开了这么多的炮。前几天市场上还很冷清。

“嘀嘀嘀!啦啦啦!”我开心地哼出小曲儿!大街上简直是炮的天堂,对联的世界。“爸爸,我喜欢这个炮。”“好的,我付钱。”说着,爸爸付了钱。

我们刚走到小公园。年画、对联、灯笼、炮、热闹的人们,就可以看出快过年了。一路上,爸爸给我买了一些炮,我非常高兴!

我们看见了一个灯笼,上面写着:年年有鱼。爸爸告诉我,年年有余是以前穷,希望能每年都有节余。

我选了一张年画,爸爸买了。我们看见了各个小区都有“福”字灯笼,年味真浓呀!

我与爸爸回到家,我高兴地讲述了浓浓的年味!

小学生年味篇十五

快过年了,姥姥在厨房间忙碌地做着蛋饺。只见姥姥在一个碗里打了三个蛋,把它们搅拌好。先用勺子舀了一勺,平摊在锅底,把锅转几下,让蛋均匀地平摊开来,变成了一张圆圆薄薄的黄饼。然后在中间放上肉馅,用铲子把蛋饼的一半铲起来,轻轻地盖在肉馅上,变成了一只蛋饺。

我也想试试。在姥姥的帮助下我也做出了一只金灿灿的蛋饺。我闻着,好香啊。姥姥告诉我,晚上煮汤给我吃。

吃晚饭了,姥姥端上来一锅热气腾腾的汤,里面有大白菜、胡萝卜、细粉、香菇、蛋饺…,有红的,黄的,绿的…真漂亮。那蛋饺鼓着身子,在沸水中像鸭子在抖动羽毛。姥姥告诉我,这碗汤叫“全家福菜”。那是她从电视上学来的。喝着姥姥煮的浓汤,我仿佛闻到了浓浓的年味。

小学生年味篇十六

年,是人人都喜欢的节日,可是今年却和往年不大一样了。

以前,吃年夜饭的时候都会带有许多浓浓鞭炮的味道,我一直以为这才是年的味道,今年我才发现我错了并不是有鞭炮的味道就等于有了年味。今年不一样了,没有往年那么热热闹闹的了,想起以前每家每户都是比谁吃的早,就会早早的在下面找到放鞭炮的位置。可惜今年却有一丝冷冷清清的感觉。现在那家先吃都不知道了。

不过,没有放鞭炮也不是一件坏事,不仅让空气有了很大的变化,你们有发现吗?天空都变得湛蓝了。不是,也就让环境变得清爽了?想起来就好笑,一个人拿着一个锅子和一个铲子在窗户旁边打边叫道:〝吃饭啰!吃饭啰!虽然比不上鞭炮声让我也会有些满足的了总比没有声音好吧!

年,难道不是人人都喜欢的节月吗?你们喜欢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700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