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6:57:14
圆柱的认识教案(精选21篇)
时间:2023-12-01 06:57:14     小编:翰墨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所设计的详细计划。它起着指导和组织教师教学活动的作用,有助于教师把握教学进度和重点,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教案时,需要考虑到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等因素,确保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教案的编写需要经过认真思考和严密设计,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繁琐的工作。教案的设计应该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体现学科的特点和教学理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学习吧。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一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3、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圆柱的特征。

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圆柱实物,侧面展开教具,长方形小旗等。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揭示课题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3)圆柱的特征。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结合教具、学具说一说对圆柱的认识。

巩固练习完成练习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布置作业完成补充练习。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三

目标:

1、能辨别认识圆柱体,感知其基本特征。

2、在操作中感知数量的趣味。

准备:

1、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人手十枚一样大小的硬币或硬币状的替代物。

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宝宝,还记得吗?(让幼儿说一说)今天呀,我们班上来了一个新客人,它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 游玩“圆柱世界”

(1)、幼儿看各种圆柱体的玩具、物品。

(2)、幼儿任意挑选一种玩具,感知圆柱世界的丰富。

“你拿的是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3)、介绍圆柱体

(4)、幼儿互相交流。

三、 感知圆柱体的特征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柱体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吗?”

(2)、幼儿相互交流探索的结果。

四、 操作体验

(1)、教师取出硬币问:“这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把硬币变成圆柱体吗?”

(2)、幼儿探索将硬币变成圆柱体的方法。

(3)、幼儿叠硬币,将圆形变成圆柱体。

五、 幼儿操作

请幼儿翻开操作材料《数学》第25页,教师按提示指导幼儿完成此页中《认识圆柱体》的练习。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四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cd,圆柱体积木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五

人教义教版教材第10~12页的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1、认识圆柱, 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 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1、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圆柱体的实物模型、相应电脑课件 、用硬纸做的一个圆柱、剪刀、尺。

一、谈话引入新课:

投影出示圆形的特征,复习有关圆的知识。教师通过长方形纸旋转围成一个圆柱,揭示课题。

二、认识圆柱

1、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课件出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把许多建筑设计成圆柱形,增加立体感、美感。如这些物体的外形都是圆柱形。

2、认识圆柱形。

师:那么这些圆柱形的物体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结合手中的立体图形自学数学书10页和12页的内容,思考下面的题目:

圆柱是由哪些面组成的? 这些面都有哪些特征?

生自学。

师:把你学到的知识与同桌、朋友共同分享一下好吗?现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长整理好准备汇报。

小组长汇报。

底面:拿着圆柱,同桌面对面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个底面有什么关系呢?将圆柱两底面分别画在纸上,剪下重叠比较大小,你发现什么?(课件)

板书:两个底面,完全相同的圆。

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师:底面的圆大些,圆柱就粗些。出示感受。

归纳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

3、深化感知:(课件)

(1、)(课本11页)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圆柱?

(3、)让学生说出圆柱的有关数据。

学生操作:把罐头盒或饮料罐等的商标纸用小刀切开,再打开,看看商标纸是什么形状?它们和圆柱有怎样的关系?(课件)

(1)动手操作:请同学分小组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形实物,分别把商标纸剪开,再打开,观察商标纸的形状。

a、在物体的侧面画一条高,沿着这条高把商标纸剪开。把剪开的图展开,再重新包上。与圆柱相比较,长方形与圆柱之间有关系吗?(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b、讨论研究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小结得出:正方形的边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也就是说:当当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

c、介绍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行四边形与圆柱之间的关系。(填写表格)

(3)分别让学生在教似的引导下回答以上问题,再板书。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请你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圆柱,分别得到以下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课件)

2、填空

1、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 ),它们是( )的圆形;周围的面叫做( );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 )。一个圆柱有( )条高。

2、把一张长方形的纸的一条边固定贴在一根木棒上,然后快速转动,得到一个( )。

3、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是12.56厘米,宽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4、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正方形,边长是9.42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 )厘米,高是( ) 厘米。

3、判断

1、上下两个底面相等的物体一定是圆柱体。

2、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会得到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 )

3、同一个圆柱底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

4、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 长方形。( )

5、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12.56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6、 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4厘米。这个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得到一个正方形。( )

四、小结学习内容。(略)

板书:

圆 柱

侧面展开后与圆柱的关系:(略)

长方形纸旋转圆柱形

分别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六

师:课前我们初步复习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构造)和特征。(板书:构造特征)。

(1)观察:

(3)认识立体图。

闭起眼睛,在脑子里想象一个圆柱的形状,如果我们把观察和想到的圆柱形状画成立体图会怎样呢?(电脑演示,贴出立体图)。

(二)、导引结合、探究新知。

引入:刚才,同学们举出了好多例子,这说明了在生活和生产中我们离不开圆柱,我们更应该来认识它!(板书:的认识)。

1、请你来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随着这些想法一起来认识圆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2)初步反馈: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在立体图上标明)(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请你猜想一下,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来说明:1、剪出来比较;2、量半径、量直径;3、量周长;4、沿着模型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媒体演示,上下底面重叠过程)(教师说明:今天我们研究的都是像这样上下一样的粗细的,直直的圆柱。)。

(4)学法指导。(板书:观察、猜想、操作、发现)。

(5)联系比较,强化感知:(媒体出示:)。

(1)指上题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高,哪个低?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通过圆柱的纵切模型引导学生感知应该测量两底面圆心的距离最科学,它叫做圆柱的高。同时媒体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圆柱的侧面上来。(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重复刚才的媒体操作,问:你还发现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你是还可以怎样得到?(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板书)(1)纵切面是长方形,可以有无数条高;(2)侧面上可以做无数条高;(3)两底面之间处处可以做高)。

(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上面的平面与侧面相交形成那条线?这条线就是底面的什么?下底面也如此。

(2)侧面是围起来的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媒体演示)。

(3)同桌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媒体演示)。

(三)教学小结。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

(学生:通过学习,我懂得了……)。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1、针对性练习。

做一做2。

2、发展性练习。

(2)一张正方形纸边长20厘米,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五)、总结整理、深化新知:

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七

1、通过学习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习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习(课件展示)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平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习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习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八

1、授课内容:。

人教版第12册第二单元第38面至39面(圆柱的认识)、做一做、练习十的第1题。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对它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可见,圆柱的认识教学在后继的几何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引导学生切实学好。

3、教学目标的确定:。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体的实物、模型和相应电脑软件。

生:自带贴有标签纸的圆柱形物体;剪刀、线、尺。

二、教法、学法指导。

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课前5分钟,师生进行比赛:(看谁对长方体了解得多))。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九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圆柱体。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cd,圆柱体积木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小百科:圆柱是由以矩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绕该旋转轴旋转一周而形成的几何体。它有2个大小相同、相互平行的圆形底面和1个曲面侧面。其侧面展开是矩形。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板书设计。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圆柱的模型茶叶桶等圆柱形实物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组共同互说:

1、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样?

2、圆柱有何特征?详细说一下。

三、汇报释疑 整理消化

教材p15练习二4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 p15练习二1----3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一、走线。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二、摸一摸。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三、找一找。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四、活动总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三

教科书第29~31页的内容,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能认识圆柱和圆锥,了解他们的特征及区别。

2、通过观察、想象、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从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圆柱形物体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圆柱、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关系,建立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其中一个能将表面的包装纸裁剪下来,再准备用纸做的长方体、正方体、球各一个,大小不等的圆柱体两三个,一个小纸箱。

学生准备几个圆柱形的实物,一张白纸,直尺等。

(1)(教师用纸箱,装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教师:老师这个纸箱中有几个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物体,下面我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摸一摸,一边摸一边描述自己摸着的几何体的特征,其他同学边听他描述,边猜测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2)让一位学生上来摸,其余学生猜。

提醒学生从棱的多少、长短,面的大小、形状以及相互间的关系来进行描述。学生猜的时候可以在学生摸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去猜测,这样,可以根据物体特征的完善而接近正确答案。

例如:圆圆的——球体。

长长的,有六个面,每个面是平平的——长方体。

(3)根据学生猜的情况过渡,引入课题。

教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圆柱的特征。

1、认识圆柱,并探索特征。

教师出示圆柱。

教师:这就是圆柱。各小组的同学拿出你们(或老师准备)的圆柱,摸一摸,了解一下圆柱由几部分组成。

学生按小组互相交流,感知圆柱的特征。

全班交流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板书。

板书:两个圆,一个曲面。

学生说说自己想的办法。

教师:大家选择自己认为可行的办法试一试。

学生分小组操作。(可以涂上颜色、墨水在纸上印,可以量圆的周长,可以量直径等)。

交流探索方法和结果,教师引导总结。

板书:相等的(在“两个圆”板书基础上补充)。

学生:高矮不同。

教师:那你能说说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充分发言,教师引导小结: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是圆柱的高。

观察实物,讨论:圆柱有多少条高?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通过观察得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它们都相等。

教师指导学生测量圆柱的高。学生拿出各种圆柱进行测量。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3、探究圆柱侧面的特征。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沿高剪开后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也可能得到一个正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学生观察、思考并讨论:展开后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教科书第32页练习七第1题。

2、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柱。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了圆柱的特征,大家说说,圆柱有些什么特征?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四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二、新授。

(一)。

2.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五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难点:1.建立空间观念。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圆柱的模型茶叶桶等圆柱形实物。

一、自主探究。

(一)学生自行看课本。

1、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

2、圆柱有几个底面?几个侧面?几条高?

3、你能说出圆柱的特征吗?

4、长方形或正方形沿一条边旋转会形成不同的圆柱体,不妨自己一试。

(二)同桌互说p11做一做。

(三)找一个圆柱。

1、感触一下圆柱的面。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2、明确: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圆柱的高。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合作交流。

小组共同互说:

1、圆柱侧面展开是什么样?

2、圆柱有何特征?详细说一下。

三、汇报释疑整理消化。

教材p15练习二4。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1、教材p12做一做;。

2、p15练习二1----3。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六

圆柱体的认识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了圆柱体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列举、展示、观察了生活中常见的典型圆柱体后,在指导学生制作圆柱体模型之前。

师: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柱体吗?

……

生1:硬币是圆柱体。

师:是吗?你能指出它的底面和高吗?

生1:(拿出一枚硬币)这两个圆就是底面,这个厚度就是高。

师:大家同意吗?有硬币的同学拿出来看看。

生:(一边交流,找硬币)同意。

生2:(站起来,举着硬币,大声地)硬币不是圆柱体。

师:(感到意外,但是兴奋地指着生1)很好,你跟他讨论,大家认真听,有意见的可以插话发表意见。

生2:(对生1)你说,圆柱体有几个面?

生1:三个呀。

生2:三个什么样的面?

生1:两个圆圆的平面,一个曲面。

生2:你摸摸硬币的两个圆面,是平的吗,是光滑的吗,上面是不是有很多字和花纹,还有国徽,不是平的。

生1:(摸硬币,迷惑),……但是……

生:(热烈交流,有争论。)

生1:他差不多是个圆柱体。

生2:差万分之一也不行呀。

生3:(跑到前面来,冲着生2)你是钻牛角尖,那你说说,什么是圆柱体。

生2:(拿过圆柱体模型--教具,很精致,做了油漆)这才是。

生3:(好像抓住了什么把柄似的,高兴地)你是说,这是万分之万的圆柱体?

生2:(好像意识到什么,有点犹豫)是的。

生3:现在如果有一个显微镜,来看圆柱体,肯定会看到上面有凹凸不平的。

……

(下课铃响,学生还在热烈交流)

师:老师很高兴,你们,特别是这两个同学是我见过的最肯动脑筋的同学,大家课后再讨论一下,我看不出谁有错,这个问题究竟该怎样解决?下次课把你们的结果告诉我。不过在家里还是请你们做一个尽可能(放慢速度,一字一顿地)近似于圆柱体的东西,要求底面半径5厘米,高10厘米。

没有等到上第二次课,同学们就讨论出了结果,由生2写在纸上交给我:“世界上不存在真正的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平面、直线、圆等等实际物体,所有这些物体都是近似的。”老师在纸上写着:“你们真了不起,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发现同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奥秘一样伟大,老师为你们骄傲!”

这个片断有这样几个特点。

1教师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教师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主义教育。教师在本节课既定教学任务完成受到影响的情况下,给学生表演的舞台,充分交流的机会。老师始终兴趣盎然地表示鼓励,给学生极大的勇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没有平时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师生关系,不会有这样的结果。对学生提出的见解,即使是荒唐的,但是没有简单忽略,而是加以关注,不是简单给予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解决。最后布置作业的时候使用的词语“尽可能接近圆柱体的东西”。

2教师够准确地把握住了课堂上稍纵即逝的教育机会。培养学生辩证的方法和看问题的态度,当然同样是数学教师职责,但是,往往很难找到这样的好机会。教师在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后,敏锐地捕捉到了问题的价值,使得学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验成功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追求更大成功的欲望,又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生2的成功与失败,来自老师的一念之间。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一个学生摸出几个圆柱体。)你能说一说为什么没摸出其他的物体吗?

生:因为那些物体的面都是平平的,这几个圆柱有一个曲面,能够滚动。师:你可真聪明。像这样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能够滚动的物体,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圆柱。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生:我想知道圆柱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弯曲的那个面究竟是什么形状的。

生:我想知道圆柱有什么特征。

……。

1.自学并观察圆柱形状的实物。

师: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行!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独立阅读数学书74页和75页的内容,注意边读书中内容,边用笔画一画。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要结合你手中的圆柱体,用眼睛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来感知圆柱的这些特征。

2.汇报并认识圆柱的几何图形。

师:看完书的同学请把你了解到的知识和同伴交流一下,好吗?(小组交流汇报读书体会。)。

生:我知道了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

生:我发现圆柱有一个曲面,叫做侧面。

……。

生:我认为一模一样就是完全相同。

师:那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两个底面是完全相同的呢?

生:可以测量底面直径或半径来验证。

生:可以用卷尺或线绳测量周长来验证。

师: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啊!现在通过课件演示,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大家的发现好吗?(课件演示:圆柱体上下底面重合图。)。

的理由吗?

生:这4条线段不都是圆柱的高,因为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所以说只有垂线段才是圆柱的高。

师:你概括得真准确。那么圆柱的上下底面之间有多少条垂线段呢?

生:无数条。

师:所以说圆柱的高也有无数条。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圆柱的特征,那么你们能利用所掌握的知识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生判断后说出理由。)。

3.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生:我猜可能是长方形。

生:我猜有可能是梯形。

师:那么圆柱的侧面究竟是哪一种平面图形,请同学们拿出小剪刀轻轻地把圆柱的侧面剪开,仔细观察剪开后的图形和圆柱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和同伴交流一下。

生:我发现如果沿着圆柱的高剪开后是一个长方形,它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它的宽就是圆柱的高。

生:我和他剪开的图形不一样,我也是沿着高剪开的,可是我剪开后的图形是正方形。

生:我是沿着一条斜线剪开的,可是剪开的却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圆柱的高。

生:我剪开的是不规则图形,但也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底面周长也是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长,高也是不规则图形的高。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投影演示侧面展开图出现的几种情况。)。

(生填表,师巡视指导。)。

4.小结。

三、巩固深化——实际运用圆柱。

1.我会填。

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一个,它的长等于圆柱的,宽等于圆柱的。

2.我是小法官。

(1)圆柱的高只有l条。——。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圆柱的侧面展开只能是一个正方形。

(4)圆柱的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3.投影出示:圆柱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4.把一块长94.2厘米,宽31.4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成一个圆桶,这个圆桶的底面周长是厘米,高是厘米。

5.实践性作业:给圆柱体罐头盒做外包装。

“圆柱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圆柱的高与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能力目标是通过操作,看懂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兴趣。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前面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以及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圆柱又是一种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形体,因此教学时教师应从直观人手,帮助学生形成表象。此阶段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时指导学生看书、观察圆柱实物图,采用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讨论,探索圆柱的特征,并利用课件的演示,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3.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探索,提高分析、推理、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设想:

依据教材编排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我们设计本节课的基本思路为:

1.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2.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在这个重要的环节中,我们创设了3个学习情境,即创设实践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探究情境。力争达到感知圆柱特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3.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新课后,我们设计了针对性和发展性的练习,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知基础。

下面,就第一点、第二点作以简要介绍:

第一,情趣导入,诱发新知。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创设学习情境,在游戏中自然引出课题。

第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让学生学会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有效思考,通过学生的操作、观察以及分析、比较,能够概括出圆柱的特征。

通过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理解了圆柱侧面展开图的不同情况及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随机演示学生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的学生会剪出不规则的图形,我们也做了相应准备。

在整个教学中,以师生共同探讨“圆柱”的特征为主线,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的合作意识,力争促进学生的相互认同、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团结协作,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真正实践新课程中所提到的“人人学不同的数学”的理念。

反思:

我们团队的教师进行了反复的沟通和交流后,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伊始,采用游戏导入,当学生从袋中摸出比较陌生的物体时,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个过程虽然看似简单,但并不是流于形式。因为学生在触摸中初步感受了圆柱的特征,因而能准确地把它与学过的立体图形区别开。

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实效性。让学生结合实物阅读教材进行自学,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议一议”、“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几个活动连接在一起,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教学整体。

第三,注重学生多样化的思考策略。

教学中,充分为学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让学生验证“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这一环节,学生的思维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课堂上我们听到学生说出了4种不同的方法,教师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力争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收获,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

第四,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结束时为学生布置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让学生为罐头厂家设计一个外包装。这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这一理念。

但精彩中难免也会有些遗憾:一是,语言有时不太准确。如:指着圆柱说“圆柱旁边有一个面是侧面”。教师过于急躁,如果说“圆柱除了两个底面还有一个曲面,它是圆柱的侧面”就会更好了。二是,应该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当有一个小组汇报出侧面展开后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时,应该就势引导学生演示,让学生发现它通过割补法也可以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八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巩固走线,发展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

3、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幼儿倾听音乐,请男女小朋友分批走线。

2、教师从旁提醒幼儿注意重点,双手张开,脚尖顶脚跟,目视前方。

1、幼儿人手一个圆柱体积木,问:这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

2、幼儿左手拿圆柱体积木,右手食指中指摸一摸。问:积木有几个底?是什么形状的?

3、幼儿回答教师总结。

积木的底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请小朋友找找看,我们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的?

固体胶,灯管小鼓…。

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形的,像根柱子。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找找看,家里有什么东西是像圆柱体的,第二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

活动反思:

让小朋友认识圆柱体,先要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是立体图形的,与平面的圆形是有区别的。然后通过摸让幼儿知道圆柱体的的组成,初步了解圆柱体,有上下两个圆形底面,像根柱子,能站起来的,让小朋友只是看着这个积木,小朋友会感觉枯燥,让小朋友找找什么东西像圆柱体,很好的`激发了小朋友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加深了小朋友对圆柱体的认识。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

2、使学生懂得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形状,理解展开图(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

教学重点       圆柱的特征。       。

教学关键       利用学具充分演示,使学生自主感悟。       。

教学方法       情景引入法、讲解法等。       。

教学过程       。

揭示课题       1、呈现课本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特征。

问:你见过这些形状的物体吗?这类物体的名称叫什么?

2、揭示并板书课题。(圆柱体)。

3、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电池、柱子、水杯等)       。

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圆柱体实物。

问:圆柱体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a、看一看,摸一摸。

b、教师介绍:底面、侧面、高。

c、利用实物指出底面、侧面、高。

(2)观察立体图形。

a、教师现场作画。

b、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底面、侧面、高,教师板书注明。

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学生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4)演示学具。

a、猜一猜,转动长方形小旗后,会是什么形状?

b、学生演示学具。

2、教学例2.

(1)猜一猜,圆柱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

(2)教具演示。

a、侧面剪开,展开成长方形。

b、把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圆柱。

(3)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学生再操作、观察、讨论、汇报、总结)。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11、12页的“做一做”。

4、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2的第1~4题。

第1题。

(1)指出圆柱,同座交流。

(2)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物体?

第2题。

(1)判断哪些是圆柱。

(2)说想法。

第3题。

(1)观察图形,想象能折成什么形状的物体。

(2)折一折。

第4题。

(1)想一想,猜一猜。

(2)互相交流。       。

布置作业       完成补充练习。       。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二十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圆柱的认识教案篇二十一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1.建立空间观念.

一、复习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  、揭示课题.

板书:

二、新授教学。

(一)。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平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4939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