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教案范文(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9:52:17
人音版教案范文(14篇)
时间:2023-11-30 19:52:17     小编:琉璃

教案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进行系统规划和管理。在编写教案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能力。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音版教案篇一

1、聆听《g大调弦乐小夜曲》,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运用演唱、律动、打节奏等形式主动体验音乐。

2、通过欣赏莫扎特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愿意主动的去了解和聆听。

3、简单了解小夜曲、奏鸣曲式、弦乐四重奏等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主动的探索音乐要素与音乐情绪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学生愿意主动亲近、聆听、感受古典音乐。

人音版教案篇二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具有舞曲风格的歌曲《青年友谊圆舞曲》。

2师:请同学们看歌谱听音乐,选择你能回答的问题。

(1)调号(2)拍号(3)强弱规律(4)速度(播放唱三段)。

生,答。

师用手划拍,提示三拍子指挥图示。

师清唱乐谱,请思考,歌曲的结束音是什么?曲谱都由哪些音符组成?

(2)师:学生第一次视唱,挥着三拍子跟钢琴视唱歌谱。

(3)学生第二次视唱,挥三拍子并学习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4)学唱歌曲(注意歌唱姿势,表情自然,用饱满的声音演唱。)。

(5)生唱词第二次。

人音版教案篇三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演唱《卡普里岛》。

2.初步了解意大利民歌的特点。

3.复习反复记号:dcfine。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1.说说意大利。

2.欣赏《我的太阳》。

3.说说意大利的民歌特点。

二.新歌教学。

1.初听歌曲。

2.视听旋律。

3.学唱歌词。

教学重点:学会用欢乐、跳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卡普里岛》。

教学难点:唱准后半拍起的节奏。

建筑方面(边说边出示课件)有闻名世界的比萨斜塔和威尼斯水城威尼斯水城即是旅游胜地又是意大利的重要港口。另外,意大利的广场和喷泉也很有特点。意大利的文化也非常丰富,文学家但丁的《神曲》画家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通过欣赏《我的太阳》等意大利民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意大利歌曲的热情,明朗的特点。

音画结合的歌曲欣赏既能让学生对卡普里岛有个初步的印象,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一环节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是弱起小节,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决:

1空塔塔塔2空513空513305130513。

这一环节分一下来进行;

1.师唱曲谱生填词。

2.齐唱歌词。

3.歌曲表情、情绪的处理。

了解意大利吗?学生自由发言。

聆听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片段。

你对意大利有哪些了解?

2、复习学过的意大利歌曲《桑塔.露其娅》。

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桑塔露其娅》。

老师请学生观察这首歌的旋律特点:(上行、弱起),并视唱曲谱。

师:演唱谱子,学生自己填词,重点之处可反复。完整演唱之后引导学生用热情、明朗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课堂小结找出歌曲中出现;d.cfine记号让学生自己讲解反复记号的作用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卡普里岛意大利民歌热情奔放明朗dc从到反复到fine处结束。

板书设计。

卡普里岛。

意大利。

热情奔放明朗。

dc从到反复到fine处结束。

课后反思。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欣赏《羊肠小道》《桑托尼》。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设计。

1、能用热情、奔放的情绪演唱《卡普里岛》。

2、能分辨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感受不同乐段的情绪,通过音乐要素联想音乐所表现的情景。

3、能分辨电子合成器的音色,初步感受现代音乐的风格特点。

4、能知道一些有关美国的大峡谷、希腊的桑托尼岛、意大利的卡普里岛等自然景观的知识。

5、能用学生已有的世界音乐知识,组织《环球之旅》的音乐活动。

教学方法设计。

音乐欣赏谈话法、分组抢答、体验讨论。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

二.欣赏《羊肠小道》。

1.初听乐曲中描述性的片段2.复听乐曲3.完整欣赏全曲。

教学重难点:1、启发学生体会歌曲《卡普里岛》热情、奔放的情绪。2、分析管弦乐合奏《羊肠小道》的音乐结构。3、感受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的现代音乐风格。

学生欣赏并思考发音。

师引导学生听辨并总结。

师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三.欣赏电子合成器与乐队《桑托尼》。

1.演奏形式。

2.作曲家简介。

3.发表感想。

四.课堂小结。

演奏形式是电子合成器与乐队。

作曲家雅尼。

本课的要点再一次重申,以巩固本课的学习成果。

师由雅尼的《尼罗河》引出本课的《桑托尼》,引导学生感受并发言。

师引导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足之处予以补充。

板书设计。

羊肠小道。

美国管线合奏。

桑托尼雅尼电子合成器与乐队。

课后反思。

人音版教案篇四

1、通过学习歌曲《粉刷匠》,使幼儿能够用活泼、轻松的声音,依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 感受劳动的愉快。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感受劳动的愉快

录音机、磁带、小帽子、刷子、图片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粉刷匠的故事:(边讲故事边出示图片)

有一个粉刷匠,他的粉刷身手很强,一天,他来到一间小房子,看到这房子还没有装修,就说:“我要把这新房子刷一下。让它变的更漂亮。于是他开始动手刷了,他先刷了房顶,再刷了墙壁。刷好了。新房子真的变样了变的更漂亮了。可是啊,他一照镜子,发现小鼻子变样了。哈哈。

二、欣赏歌曲

“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好听吗?”

“老师也觉得好听,所以,我把他编成了一首歌。想听吗?

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三、结合图片欣赏歌曲

老师刚刚的歌里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幼儿回答情况,再次边演示图片,边唱歌曲。

四、结合图片让幼儿理解歌词。

提问:

1、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身手怎么样。

2、我要做一件什么事。

3、我先刷了哪里再刷了哪里。

4、结果,我的小鼻子怎么啦。

五、教师扮演粉刷匠(带上帽子)请幼儿跟唱歌曲。

六、唱了歌曲,我更有力气干活了,你们再帮我一起唱好吗?(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轻唱,幼儿起立演唱)唱的真好,但是粉刷匠在劳动的时候肯定是很高兴的我们小朋友也要高兴一点来唱这首歌好吗?跟着老师再来一遍。唱的真不错。

七、请幼儿扮演粉刷匠“你们也想来做粉刷匠吗?我们先请男小朋友扮演粉刷匠,女小朋友来帮他们唱。请男小朋友到前面来。给幼儿每人一顶帽子。扮演粉刷匠。“他们演的好不好。”“好”“那我们要加油比他们更好是不是,”女小朋友扮演。

八、音乐游戏:刷房子

我们小朋友真棒。现在,老师决定请最棒的粉刷匠帮我去刷房子了,觉得你是最棒的举手。恩 ,那好,最棒的粉刷匠们请拿好你们的刷子,我们动身吧!记住我们刷的时候要把歌唱起来,这样才更有力气哦~~记住了吗?let`go!

九、结束环节:

到房子里教师带幼儿清唱一遍,然后放音乐再唱一遍,请小朋友们跟着音乐和老师一边扮演一边唱歌”。

“哎呀!我的新房子变的好漂亮了。谢谢你们!现在我们该把小鼻子去洗洗了(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活动结束。

人音版教案篇五

教学内容: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二、歌曲表演《西伦达》。

教学过程:

一、聆听合唱《歌声与微笑》。

1、初听歌曲,随着歌声拍手。

提示: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与《阿细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复听音乐,自编动作表演。

二、编创与活动:试着做一做。

1、按课本上的图,准备纸盒、高脚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2、分小组尝试,分组表演。

3、用发现法发现身边的物体,想办法让其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学唱歌曲《西伦达》。

1、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2、指导学生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个字不要唱强,要强调第一拍。

3、学会歌曲便可以开始做集体舞。

4、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敲打击乐站在圈里,一组学生手拉手边走边唱歌,唱完两段歌后,由打击乐同学敲击右下角的节奏,互换位置,唱歌的同学接过打击乐,游戏继续。

三、小结,下课。

人音版教案篇六

1、通过老师的引导、激发,让学生对这一类型的音乐作品产生兴趣。

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分析,能够让学生通过音乐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乐、分析音乐的方法和途径。提高他们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人音版教案篇七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人音版教案篇八

2.用自制乐器等创作自身的音乐作品——主题为“雨”。

3.进一步唱好二声部合唱。

教学布置: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踩雨》;听《踩雨》。

第二课时:听《雨滴》;唱《雨中》。

第三课时:听《暴风雨》;创作“雨”的命题音乐。

第一课时。

一、扮演《踩雨》?

2.聆听范唱。

3.我相信全体同学能自学唱出前面12小节曲调,注意轻声唱,不要影响周围同学。

5.把歌曲的20小节曲调连起来唱一唱。

8.谁在夏天的雨中踩过雨?说说你当时的心情??

9.我们大家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作为一次艺术实践活动,轻松地、甜美地唱一唱。

10.小结:“沙沙沙、叭叭叭”这是多么美妙的音乐呵!

一、听《踩雨》。

1.这首歌曲与本课扮演的《踩雨》是同一内容,(同一词作者)但由于作曲者不一,所以歌曲的构思、风格也不一。假如说前者是几个人在玩踩雨的话,那么这首歌则是一群人在踩雨。

2.欣赏《踩雨》。

设问:歌曲表示出怎样的情景?什么地方能发生回声??

3.再次欣赏《踩雨》。

谈话:听了两遍《踩雨》,也唱过了另一首《踩雨》,能说出他们的同工异曲之微妙吗?

4.选择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边欣赏歌曲边轻轻为歌曲伴奏。

5.小结:不同人群的“踩雨”,不同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一、聆听《雨滴》?

1.主题名称导入: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示了雨花,钢琴是怎样描绘雨滴声?

2.初听乐曲的第一主题片断。

你能听出钢琴弹奏的雨滴声吗??

3.谁愿意到钢琴上来试试弹奏这雨滴声!?

4.欣赏乐曲第一乐段。

设问:这一乐段给你什么感受?

5.欣赏乐曲第二乐段。

设问:这中间乐段在情绪上与第一乐段对比起什么变化?

6.介绍肖邦创作背景和生平。(见乐曲分析)?

7.聆听全曲。假如班级中有同学能演奏此曲,请她(他)来演奏,效果更佳。

8.小结:雨滴带给人们遐想……。

1.这是一首带有通俗音乐风格的学校歌曲。

2.看着歌谱听一遍范唱。

3.用不同的颜色把相同的节奏与相同的曲调涂上,这样便于学唱。

4.再听一遍范唱。要求各声部的同学跟录音的范唱哼唱自身声部的曲调。

5.分声部自学曲调。

(2)跟伴奏音带唱二声部曲调。教师可参与第二声部给予支撑。

6.因为歌曲是表示同学自身的生活,同学很容易投入。要求同学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轻松活泼、风趣地表示歌曲,以表达学校的多彩生活。

第三课时。

一、聆听《暴风雨》。

1.复习四年级(上)《羊肠小道》的第一局部。

设问:这段音乐你们听到过吗?它的名称是——?内容是——??

师生回忆四年级(上)《回声》中和聆听过的《羊肠小道》。

2.出示教学标题——暴风雨。

这段欣赏曲是继四年级聆听的《大峡谷组曲》的第五乐章。

3.初听第一局部。

从乐曲的旋律中听到了你熟悉的主题吗??

从本乐曲的标题名称中,你认为这段音乐是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暴风雨前的宁静)?

4.初听第二局部。

从这段音乐的音响中,你想像是怎样的场景?(狂风暴雨、电闪雷鸣)?

5.聆听全曲(第五乐章)。

要求:边听边用神态动作……表示你对音乐发展过程的感受。

6.小结:这与《踩雨》、《雨中》就不一样了,是暴雨了,但还是表示了雨的主题。音乐的表示变化无穷。

二、创作活动。

2.构思:?

从命题动身构思内容框架。根据框架选用素材进行创作。

3.因为是命题的自由创作,所以各种形式不限。

4.创作展示。

人音版教案篇九

一、通过听《在钟表店里》、《调皮的小闹钟》、唱《时间像小马车》、《这是什么》,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认识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二、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动作,探索生活中的各种音响,编创节奏等音乐实践活动。

人音版教案篇十

师问碧蓝的天空中,繁星一闪一闪的。空中还缺了什么呢?(出示月亮)平时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观察月牙像什么?(出示小船图片)你喜欢月亮吗?你愿意去月亮上吗?如果你坐在月亮上,你会看见什么?课件逐一出示《小小的船》的诗歌内容。揭示课题。

2.边看边听范唱音乐,请生跟着音乐拍一拍手、摇一摇身体。

3.有节奏地歌词朗读,听范读,师领读生跟读。(出示歌谱、节奏谱,播放范读)。

4.请生随节奏边读词边摇摆身体。

5.师范唱歌曲,分乐句教唱,生跟唱。

6.集体齐唱歌曲,请一位同学或两位同学主动站在台前为大家演唱。

7.做音乐游戏(摇小船),请生两人一组,边唱边划船。(播放音乐,提醒生注意安全)。

人音版教案篇十一

2,野蜂飞舞。

扮演《小青蛙找家》。

《小蜻蜓》。

3,编创与活动。

通过聆听《小青蛙》、《野蜂飞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乐器、西洋乐器所表示的动物,并通过演唱和身体动作表示同学维护大自然的心情。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蜻蜓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的与音乐一起开始、结束。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表示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并能用打击乐器准确地为歌曲伴奏。

能按节奏编创歌谣。

聆听《野蜂飞舞》想象音乐中所表示地野蜂飞舞地形象。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示自身听后地印象。

《小蜻蜓》全曲可分四个乐句,呈启转和地关系,落音环环相扣,很逻辑性,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描绘了小蜻蜓再空中悠悠飞翔,捕杀蚊虫地情景,表达了少年儿童对小蜻蜓地热爱、颂扬之情。

用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小蜻蜓》,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聆听《野蜂飞舞》、《小青蛙》,能用线条、动作、声音等表示自身听后的印象。

学唱《小青蛙找家》。

组织教学。

新歌教学:

导入:讲故事,出示幻灯。

青蛙妈妈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小婴幼儿,它俩从小到大没有离开妈妈一步,不论是捉害虫还是练游泳,总是妈妈跟在身边。有一天,小青蛙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已经长大了,您让我们自身去捉虫吃吧”妈妈高兴地说:“好吧,小朋友们!注意平安,千万别走远了,一定早点儿回家。”小青蛙答应着蹦蹦跳跳地上路了,他们一会儿到小河里玩耍,一会儿又来到田间捉害虫,甭说有多高兴了,妈妈说地话他俩早给忘记了,天快黑了,小青蛙着才想起该回家了,可是家在哪呢?他们迷路了,东跑西叫,怎么也找不着家,小青蛙着急地哭了起来。

“小朋友们,你愿意送小青蛙回家吗?”

放音乐伴奏,扮演青蛙动作(带好头饰)。

请几个小朋友扮演。

你会学青蛙跳吗?

跟着音乐一起跳(小青蛙一边跳,还要怎样?有时叫得快有时叫得慢)。

好,小朋友把小青蛙送回家吧。

放录音伴奏,教师唱词。

歌曲好听吗?想学吗?

跟教师朗读歌词。

学唱歌词:

跟教师学唱。

说说歌曲有什么特点?

生讨论:唱唱,小青蛙有师叫得快有时叫得慢,跳得慢,叫得慢,跳得快,叫得快。

连唱。

小青蛙迷路了,心里很着急,你决得应怎样唱才表达小青蛙着急得心情?

教师用两种方法唱(一种是轻快,富有弹性地,一种是优美地)让生选择。

你会用线条表示吗?

最后一句应怎样唱?小青蛙回到了家,心情怎样?(速度慢)。

连唱。

游戏:教师手放前唱,手放背后唱在心里。

边唱边扮演。

打击乐器伴奏。

自由设计节奏,自由练打。

教师弹旋律,生用打击乐伴奏。

竞赛:每组推荐一个小朋友上台边唱边扮演,看哪个小朋友扮演,唱的最好,评出最佳小歌手,其他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

听:《小青蛙》。

组织教学:

新歌教学:

导入:儿歌。

河边一群小青蛙,

唱歌跳舞呱呱呱,

“扑通”一声跳下水,大风大雨都不怕,呱呱呱呱呱。

要求:教师读儿歌,最后出示节奏卡片,同学边拍手边读“呱”。

提问:你们喜欢小青蛙吗?为什么?

感受音乐,初听乐曲片段。

提问: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你想知道小青蛙的故事吗?

初听全曲,同学边听《小青蛙》音乐,教师简单介绍并加上简笔画,组成一副“音画”

边听音乐边在群蛙图上加画。

师:小青蛙在绿色的田野上欢快地蹦跳。天渐渐暗下来了,下起了蒙蒙细雨。

雨越下越大,打雷了。

雨过天晴,一声鸡蹄天亮了。

雷阵雨过去了,小青蛙跳得更欢了,唷!他们跳远了。

复听全曲。

边听音乐边即兴动作。如:拉拉二胡,学学青蛙跳,模仿狂风暴雨等。

边听边看图画边想象。

设计简单的动作,即兴表示乐曲的形象。

创作音响。

分组创作扮演。

吹口哨,学鸟鸣。

蛙鸣筒,圆舞板。

学蛙叫。

钢琴学水声、沙球。

学雨声。

人声学风吹。

大拨、大鼓学电闪雷鸣。

人声学鸣叫。

学唱《小蜻蜓》。

用打击乐器伴奏。

用图片和动作来表示不同的音乐情绪。

请小朋友介绍带来的小动物和图片和他们的动作。

听老师弹两段音乐,你觉得那种小动物最适合表示哪段音乐就把它举出来。

老师弹奏《小青蛙找家》和《小蜻蜓》。

请同学说说为什么?

师:那小朋友能不能听了音乐用动作来模仿这些小动物呢?

老师弹奏这两段音乐,同学自由扮演(在动作扮演中感知不同的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上的变化)。

师:现在小朋友看看朱老师变成什么了?(带上蜻蜓头饰)。

说说蜻蜓的特点(出示幻灯)。

跟随老师听音乐扮演。

师:小蜻蜓们,你还想到什么地方去捉害虫呢?那就请你带领他们一起到果园里去捉害虫吗?(请小朋友带上蜻蜓的头饰)。

歌扮演2~3遍。

教师范唱歌词。

我们一起来为这首歌想歌题目,怎么样?

跟随琴声轻轻地演唱歌曲。

纠正唱得卜正确得地方,特别是第3、4乐句。

演唱歌曲。

师:小朋友,学习了这首歌曲,你觉得哪一句还没有唱会或者说哪一句你唱的特别好得可以站出来说说,唱一唱。

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小蜻蜓在你的歌声中飞到了什么地方?

背唱歌词。

创设舞台,扮演歌曲。

开展游戏:每大组推荐一名小朋友上台进行扮演。

其他同学用各种形式为他伴奏,可以用打击乐器,可以拍手、拍肩、跺脚等等。

从歌声的优美、动作的协调、以和表情来评出最佳小歌手。

最佳小歌手进行卡拉ok扮演,其他同学扮演小蜻蜓在教室里飞翔。

扮演小蜻蜓飞出教室。

人音版教案篇十二

1、在听赏中感受歌曲的热烈,激发学生表现音乐的兴趣。

2、能根据音乐的节奏,自编韵律操,表现音乐。

1、复习上节课相关内容。

2、听赏孙悦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来》。初步感受乐曲的热烈和强烈的节感。

3、说一说歌曲的特点。

4、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5、学生根据歌曲内容、节奏分组自编动作。

6、各组表演。

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编排动作。

8、跟着音乐表演韵律操。

9、小结。

人音版教案篇十三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人音版教案篇十四

(1787)。

(一)完整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

问:给你的第一感受是?乐曲用什么乐器演奏?

(二)逐段聆听:

1、播放呈示部第一句旋律:

(1)带领学生哼唱第一句,进一步感受旋律的特点。

(2)男女生分角色演唱(问答式)。

2、播放第二句旋律:

与第一乐句对比音乐有什么变化?

随音乐哼唱,再次感受旋律。

3、尝试合唱两个主部主题。

男声:主部主题一,用“bong”演唱(声音要集中、饱满,表现出音乐的雄壮、有力。)。

女生:主部主题二,用“la”演唱(柔美、抒情,可以用手势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4、播放第三句旋律:

用形象的舞蹈动作辅助感受音乐的美:

前半句:男士绅士高贵的摘帽邀请。后半句:女生拎裙子优雅含蓄的接受。

5、播放第四句旋律:

随着音乐在颤音处轻拍桌面,打节奏。

(三)聆听展开部:

找出简短的展开部是从我们刚才已经熟悉的两条旋律发展而来的。

(四)聆听再现部。

在每个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五)奏鸣曲式结构。

(六)了解小夜曲。

(七)完整欣赏(视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999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