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编写教案时,教师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
小班教案甄选篇一
1、增强听觉的敏锐性,提高注意力。
2、乐意在集体中表演。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铃铛一副;小狗头饰一个;小闹钟4个。
1、听一听,有声音吗?
老师手背身后拿着小铃铛摇动,声音由响变轻,让幼儿辨别,看谁的小耳朵最灵敏,能听见轻轻的声音。
2、听一听,声音在哪里?
请一位老师躲藏在教室的一角摇铃铛,引导幼儿辨别声音的来源,会说出“声音在门后面”“声音在玩具柜后面”“声音在......”
3、玩游戏:听声音找小闹钟。
玩法:老师将闹钟分别定时为1分钟、2分钟、3分钟、4分钟,分别藏在教室内,当闹钟响时,分别请幼儿顺着声音找闹钟。
4、玩游戏:小狗守铃铛。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
请一名幼儿扮“小狗”,背对大家坐在椅子上,椅背后放一副铃铛。让另一名幼儿轻轻上来拿铃铛,拿的时候动作要轻,不能让铃铛发出声音。
扮小狗的幼儿要静静地听,听到铃声就模仿狗叫“汪汪汪”表示胜利;幼儿取下铃铛时,如果“小狗”没听到,就算这个小朋友胜利。
(2)组织幼儿玩游戏,请输的幼儿表演一个节目。
小百科:铃铛指一种由晃荡而发声的铃,球形或扁圆形(圣诞铃铛为钟形)而下部或中部开一条口,里面放金属丸或小石子,式样大小不一。
小班教案甄选篇二
1.分段欣赏故事,理解“粉红鸭怕羞”和“遇到危险”的情节,懂得怕羞的害处。
2.逐步克服怕羞心理,乐意和同伴一起玩。
数学挂图:小图书人手一本。小白鸭和粉红鸭的图片各一张(大小一样)。
.出示小白鸭。
这是谁?我们一起和它打个招呼吧!(小白鸭,你好!)教师模仿小白鸭说:“别看我,我不要你看。”(说完躲到黑板后面)。
这只小鸭怎么了?它为什么要躲起来?
二.分析欣赏故事。
1出示粉红鸭,讲故事第一段。小白鸭怎么会变成粉红鸭的?
2出示图片一,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粉红鸭碰到了谁?它会怎么说,做些什么?
3教师讲述故事第二段。粉红鸭这么怕羞好不好?为什么?
4出示图片二。发生了什么事情?快帮粉红鸭想想怎么办?(引导幼儿用语言寻求帮助)。
6出示图片四。它们在干?什么粉红鸭玩得开心吗?怎么样才能交到朋友?
7教师讲述故事最后一段。
三.翻阅图片,再次聆听故事。
四.谈话结束。
1.你怕羞吗?你交到好朋友了吗?谁是你的好朋友?
2.和好朋友抱一抱,聊一聊。
粉红鸭。
有只小白鸭,特别怕羞,从来不敢和陌生人大招呼,也不敢交朋友,还动不动就脸红。时间长了,她就变成了一只粉红鸭啦。
这天,粉红鸭一个人在树林中玩。有一只小花猫到树林里来乘凉,看见了粉红鸭。小花猫高兴地打招呼:“粉红鸭,你好!”粉红鸭羞红了脸说:“别看我,我不要你看。”说着就逃到草丛里去了。小兔子正在草丛里才蘑菇,看到粉红鸭跑过来,高兴地打招呼:“粉红鸭,你好!”粉红鸭羞红了脸说:“别看我,我不要你看。”说着就躲到水塘边去了。小乌龟正在水塘里游泳,看到粉红鸭跑过来,高兴地打招呼:“粉红鸭,你好!”粉红鸭羞红了脸说:“别看我,我不要你看。”说着就躲到大石头后面去了。
粉红鸭一个人蹲到大石头后面,忽然看见一条花花绿绿的大蛇向它游过来,还吐着红红尖尖的舌头,真可怕!粉红鸭很害怕,它急着忘记了怕羞,大声地喊起来:“小花猫。小兔子。小乌龟,快来帮帮我呀!”小花猫。小兔子。小乌龟都跑来了,它们拉着粉红鸭飞快地逃走了。粉红鸭得救了,它拉着朋友们的手说:“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朋友。”小花猫。小兔子。小乌龟高兴地说:“粉红鸭终于愿意和我们交朋友了,我们一起玩吧!”
小班教案甄选篇三
在《冬天到》的主题活动中,一节音乐游戏《小青蛙打呼噜》引起幼儿极大兴趣:冬眠是指什么?有哪些动物会冬眠呢?幼儿不太明白,于是我们设计了这节活动。
1.初步了解青蛙、刺猬等小动物冬眠的现象。
2.尝试使用礼貌用语“请……”。
3.乐于主动探索和表达。
1.ppt课件。
2.若干“小动物的家”挂图。
3.若干冬眠的小动物卡片。
1.场景导入:下雪了。
幼儿在《雪绒花》优美的音画场景中,很深切地感受到了冬季的来临!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很自然地引出小动物的过冬方法。
2.拜访小动物的家。
(1)小动物(剌猬)家。
尝试使用礼貌用语“x x x你好,请你出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
观察小刺猬睡觉,引出“小刺猬在睡觉,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原来它在冬眠”。
(2)小动物(青蛙)家。
运用礼貌用语“请……”
猜猜小青蛙为什么不理睬我们?它在做什么呢?引出“冬眠”。
(3)结合图片,观察还有谁在冬眠?为什么这些小动物要冬眠?
小结: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很冷,小动物们可吃的东西变少了。它们找不到吃的,怎样度过又冷又饿的冬天呢?它们就想出了躲在家里睡觉,不吃也不喝,一直睡到春天再出来的好办法!这个不吃不喝、躲起来睡觉过冬的办法就叫――冬眠。
ppt 动画场景带给小朋友身临其境的感受,自然而又简单地将“冬眠”这个知识化解了。并贯穿社会教育:怎样到客人家去做客、打招呼。
3.送小动物回家冬眠。
(1)根据特征找小动物的家。
(2)乐意说说自己送哪个小动物回家了。
幼儿在为小动物找家的操作活动中,再次加深对小动物冬眠的印象!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你知道它们是怎么过冬的吗?
小班礼仪教案:小牛去做客
小班礼仪活动教案《小牛去做客》
1、了解简单的做客礼仪,乐意帮助别人,并与人友善的交往。
2、在游戏中感知3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3. 有礼貌,会主动打招呼,主人请吃东西时别忘说谢谢。
1、课件:小猫的家;书信一封。
2、操作材料:衣服人手一份,纽扣、青草若干,浆糊每桌一瓶。
3、音乐磁带,录音机,小牛胸饰每人一个,1―3的数字卡片一份,写有1―3的箱子各一只,1―3的数字每人一张。
(一)通过谈话,了解做客礼仪。
1、谈话:妈妈今天带你们去小狗家做客,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貌的小客人。
2、小牛入场。
(二)在游戏中感知4以内的数量,掌握数与物的对应。
1、去小猫家。
2、给衣服钉上相应数量的纽扣。
(1)示范讲解钉纽扣
(2)学习3以内的数数
(3)幼儿自由分散操作
(4)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相互交流衣服纽扣的颗数。
小班教案甄选篇四
在找照片的过程中,感知“1”和“许多”,体验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1.由幼儿的大头贴照片组成的集体照。
2.幼儿每人一张备用大头贴。
活动流程及主要问题设计:
意图:认识班级标志,理解“1”和“许多”。
1.出示由全班幼儿大头贴组成的集体照,看看这里有多少位小朋友(许多小朋友)。小结:数也数不过来就叫“许多”。
2.找一找你在哪里?(全班幼儿分别取回自己的`大头贴)。
3.看看你的手里有多少照片?(一张照片)小结: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
4.那么怎样变成许多照片呢?(幼儿将自己的照片贴回原处)。
小结:一张一张照片放在一起就变成许多照片了。意图:知道幼儿园晨检牌的意义,进一步感知“1”和“许多”。
1.看看这是什么牌子。教师:这是幼儿园的晨检牌子,当我们身体很好、手帕带来、指甲也不长时,卫生老师会发给我们红牌子;如果生病吃药,就拿黄牌子;如果手帕不带,指甲不剪,就拿蓝牌子。
2.你们早上拿到什么牌子?(这说明你们都是身体健康、又讲卫生的好宝宝。)。
3.你们每人拿到了几个牌子?(一个)。
4.出示教室门口的晨检牌。看看这里有多少牌子?(许多牌子)。
小结:一个一个合在一起就是许多。
5.怎会有许多牌子呢?(我们一个一个插进去,就变成了许多牌子。)。
6.老师引导幼儿每人将自己的大头贴照片贴在晨检牌的底盘上。
小结:这里又有许多照片,以后每天早上宝宝拿到红牌子就插在自己的照片上,老师和小朋友就知道你来幼儿园了,你是个健康宝宝。
意图:在教室中寻找“1”和“许多”,激发幼儿爱幼儿园的情感。
1.找一找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1”和“许多”。
2.幼儿寻找教室里的“1”和“许多”。(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1个大椅子,许多小椅子;一个大茶桶,许多小茶杯。)。
小班教案甄选篇五
1.初步理解散文诗,了解妈妈和孩子爱的表达方式。
2.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对散文的理解。
3.尝试创编散文,体验妈妈和孩子之间爱的情感。
ppt、音乐。
一、说一说 抱一抱(经验再现,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真有礼貌,宋老师忍不住想要抱抱有礼貌的`宝宝,谁愿意和我抱抱?
师:恩,和小朋友拥抱的感觉真好!
师:今天,我们这里还来了一群小动物(ppt1),谁来啦?
二、听一听 说一说
(一)第一遍欣赏散文
提问:小动物会拥抱吗?它们会怎么抱呢?(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第二遍欣赏散文:
1. 象妈妈和象宝宝是怎样拥抱的?
鼻子勾住鼻子。
它们说了什么?
教师提炼总结:阳光照在森林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鼻子勾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说说好吗?
2. 狗妈妈和狗宝宝是怎样拥抱的?
师:哎呀,它们还把脸贴在了一起。还说了? 幼:我爱你!
师:散文里的话也很好听哦!我们一起来说说看!
老师扮演狗妈妈,请一位幼儿扮演狗宝宝表演,其他幼儿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总结:阳光照在草地上,狗妈妈和狗抱抱亲密的拥抱,它们把脸贴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3.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的拥抱有点特别哦,它们是怎么拥抱的?
屁股靠屁股:请幼儿两两合作表演。
幼儿一起用好听的话说一说。。
(三)它们拥抱在一起心情怎么样?(开心的)脸上是什么表情的?
(第三边欣赏散文,幼儿跟着老师一起说)幼儿表演散文
三、说一说 学一学
提问:它们拥抱的动作多有趣、多温暖呀,它们在抱抱的时候还说了什么?
小朋友,它们在抱抱的时候除了说:“我爱你”还会说什么呢?(发散,不拘泥于一种形式)
四、说一说 编一编
小动物们和妈妈拥抱了,你们想和妈妈拥抱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照片,谁来啦?
师:阳光照进窗户里,妈妈和开心亲密的拥抱,他们把手拉在一起,微笑地说:我爱你!
(幼儿仿编)总结: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听到的这篇散文名字就叫《亲密的拥抱》,听了散文以后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幼儿:开心,温暖,可爱,等等。
师:(听音乐,)原来拥抱时这么一件快乐的事情,妈妈和宝宝为什么要拥抱在一起呢?
点题总结:因为彼此相爱,所以它们要拥抱在一起。
师:刚才还有许多小朋友没来得及把好听的话说出来,今天回家后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对她说一句好听的话,好吗散文:亲密的拥抱清晨,太阳公公出来了。
阳光照在森林里,象妈妈和象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鼻子勾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阳光照在草地上,狗妈妈和狗抱抱亲密的拥抱,它们把头靠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阳光照在大树旁,长颈鹿妈妈和长颈鹿宝宝亲密的拥抱,它们把屁股靠在一起,微笑的说:"我爱你"。
小班教案甄选篇六
1、听懂故事内容,喜欢丁丁的角色。
2、初步建立不要麻烦父母的意识。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大丁丁角色图。
1、介绍角色,引起听故事愿望:
教师以角色口吻介绍角色。
―“我叫大丁丁,小朋友们好!”(鼓励幼儿与大丁丁打招呼。)。
交代故事名称。
―“你们知道我几岁吗?”(三岁)。
2、教师有表情地讲故事:
―“你们知道大丁丁在干什么?”
3、看看说说,理解故事主要内容:
出示教学挂图,教师再次讲故事。
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半夜里,大丁丁要小便,为什么不叫爸爸妈妈?”(学讲大丁丁的想法)。
“大丁丁把小便撒在哪里了?”
“大丁丁怎么会把小便撒在爸爸的皮鞋里呢?”
“爸爸妈妈说什么?”(学讲爸爸的话)。
“爸爸妈妈喜欢大丁丁吗?你喜欢大丁丁吗?”
4、经验迁移,懂得不要麻烦爸爸妈妈:
“晚上,你要小便会不会自己起床?”
“还有哪些事情你也不用麻烦爸爸妈妈?”
大蛋糕上亮着三支红红的蜡烛。“一、二、三!”丁丁数着蜡烛高兴地说:“哈哈,我三岁啦,我长大啦,我是大丁丁啦。”
半夜里,丁丁要小便了。他想:我现在已经长大了,不能再吵醒爸爸妈妈了。丁丁就自己爬下床,在黑黑的屋子里找便盆。
丁丁看见大床底下有个黑乎乎的东西,上面有个大洞洞。“哦,小便盆在这儿呢!”丁丁迷迷糊糊地走过去,滴呖呖呖呖,把小便撒在了大洞洞里了。
天亮了。爸爸起床穿鞋,突然大叫起来:“哎呀,我的皮鞋里怎么全是水?”妈妈低头一看,闻到一股臭味:“是小猫的小便吧?”
丁丁眼睛睁得大大的,脸儿涨得通红通红,说:“不是小猫的小便,是我的小便。晚上,我起床小便,看它像是小便盆哩!”
“哈哈哈哈……”爸爸妈妈大笑起来。爸爸说:“丁丁长大了,丁丁真乖,不吵醒爸爸妈妈,自己会起床小便了。”妈妈笑着告诉丁丁,小便盆就在丁丁的小床底下。
小班教案甄选篇七
1.了解多吃糖会蛀牙,知道吃完甜食及进餐后要漱口。
2.愉快地参与活动,学习用捏、压的方法制作“牙齿”。
面粉团(两杯面粉、一杯水、一勺油揉捏制成)。
1.听咚咚的故事。
――咚咚和许多小朋友一样,很喜欢吃糖,每天要吃很多很多的糖。今天吃点心时,咚咚才咬了一口冰淇淋,牙齿就痛起来了,“哎哟!我不能吃冰淇淋了!”咚咚一边捧着脸,一边看着冰淇淋一点点地融化,难过地哭了。妈妈带他去医院检查,原来咚咚的嘴里有好多颗蛀牙。
2.讨论咚咚蛀牙的原因。
――咚咚为什么会长满蛀牙?
――你的牙齿会痛吗?怎么样使自己的牙齿健健康康?(少吃糖,吃完甜食和饭后要漱口,每天要刷牙)
3.给咚咚装一口健康的牙。
――观察同伴的牙齿,互相看看牙齿在嘴巴里是怎么排列的。(一颗颗牙齿在嘴巴里像好朋友一样,手拉手排着队)
――将小颗面粉团揉捏成圆小球,再用手指轻轻压扁,制成“牙齿”。然后将“牙齿”粘到“咚咚”的“大嘴巴”里,上面一排,下面一排,整整齐齐地排好队。
4.健康牙齿展览会。
――将每个幼儿的作品放置在活动室一角的桌面上。
――请幼儿观察、比较,说说谁装的牙齿看上去最健康。
1.为了制作“牙齿”,幼儿会自发产生观察牙齿的愿望。这种情景化、生活化的活动适合幼儿主动学习。
2.向幼儿讲述咚咚的经历,将多吃糖会蛀牙的生活常识自然地渗透在其中。
3.由于小班幼儿生活经验的缺乏,讨论蛀牙的原因会比较困难,教师可通过“医生告诉我们……”的'口吻让幼儿明白如何使自己的牙齿健康。
4.幼儿制作的“牙齿”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对他们来说制作整齐的“牙齿”难度很大,教师可不作要求。这个活动的关键是让幼儿自发产生观察牙齿的需要,并体验制作“牙齿”的快乐。
小班教案甄选篇八
1、能发准字音狗和猴,能口齿清楚准确流畅地朗诵绕口令。
2、了解绕口令的句式特点,感知绕口令的韵律和节奏。
3、感知绕口令内容的趣味性,体验同伴合作朗诵绕口令的有趣。
4、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5、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尝试续编故事。
1、重点:能正确朗读绕口令,音调准确,语言流畅。
2、难点:能快速朗读绕口令,字词发音准确。
图片背景、狗猴头饰。
师:老师把这个故事改成了一首儿歌,我们来听一听(师快速朗诵绕口令)师:和平时听到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速度更快)。
二、理解绕口令,梳理句子。
1、师:我们刚才听到的这首儿歌叫做绕口令,让我们再仔细的听一次,狗和猴发生了什么事!
2、教师再次朗诵。(慢速)问:你听到了什么?追问,能用儿歌中的话来说吗?(幼儿回答,老师借用图谱理解绕口令内容)。
3、师朗诵。完整呈现图谱。
三、尝试朗诵绕口令。
1、看图谱,朗诵绕口令(师大声)师:我们看着图谱把绕口令念一念。
2、对字音进行引导,再次朗读。(师小声)。
师:刚才孩子们都能完整的朗诵出来,真棒。请看这一句……一定要念准了,我小声你们大声。再念一次。
5、再次快速拍手朗诵师:我们可以再快一点吗?1234准备开始……。
四、手指游戏师:我们把它改成手指游戏,一起来动一动我们的手指。先看我做。
五、接龙游戏。
1、请你们和我一起接龙游戏游戏:我念前半句"桥东走来"你们念后半句"一只狗"。我们来试一次,准备开始。
2、加大难度:我念一句:桥东走来一只狗;你们念一句:桥西走来一只猴。小手,准备开始。
六、表演。
1、合作练习师:请两个小朋友一起做手指游戏练习儿歌。练习的时候可以玩手指游戏和接龙游戏。
2、分组表演师:请你们表演,其它几组认真听,他们念得怎么样?
3、评价师:(选个别幼儿)说一说,他们朗读得怎么样?(一组比一组要求可以更高)。
请孩子们回家后把这首绕口令朗诵给自己的家长欣赏。
小班教案甄选篇九
活动目标:
1、能够说出糕点的颜色、形状及花纹。
2、了解几种糕点的使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3、会用多种手法制作、装饰糕点。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教:孩子们跟老师进教师吧!和听课的老师打个招呼吧!
幼:老师好!
教: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一个惊喜!想知道是什么惊喜吗?
幼:想知道。
教:孩子们请看……(出示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各样的糕点,激发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品尝各色糕点并回答问题。
(1)品尝糕点。
教:孩子们看这么多的糕点呀!想品尝吗?
幼:想。
教:但老师有个要求,就是你在品尝糕点之前要观察点心的形状、花纹、颜色是什么样的?
教:**宝宝你品尝的糕点是什么形状的呀?
幼:我品尝的糕点是圆形的。
教:**宝宝你品尝的糕点是什么颜色的呀?
幼:我品尝的糕点是黄黄的奶油的。
(教师多次提问孩子,并进行小结:原来不同的糕点它的形状、颜色、花纹也是不同的)。
2、了解生活中几种糕点的使用材料和制作方法。
(1)采访食堂做糕点的阿姨。
(2)阿姨介绍糕点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材料。
(3)教师进行总结:不同的糕点它们的使用材料和制作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3、会用各种方法制作、装饰糕点。
(1)教师出示橡皮泥做的糕点范例引起幼儿制作的兴趣。
(2)教师现场示范用橡皮泥制作糕点并讲解团、压、搓、捏等技能。
(3)幼儿尝试制作糕点,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相互评论。
小班教案甄选篇十
活动教师:海绵宝宝。
活动科目:数学。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老师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这两个不同的量,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感知数的概念。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宝宝1,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
2.了解1和许多及其关系。
3.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活动重点:认识数字宝宝1,并能手口一致的点数1。
活动难点:了解1和许多及其关系。
活动准备:数字宝宝1、幻灯片、图片、各种糖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1、1、1像铅笔细又长,1、1、1、一个房子大又大,1、1、1、里面住着一个人。
二、基本部分。
(一)刚才的儿歌里我们说到了数字宝宝1,我们一起来认。
识一下数字宝宝1。
(二)手口一致点数1。
1.从百宝箱中拿出糖果,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并且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
2.把各种糖果放在一起,尝试让幼儿说出这是“许多糖果”。
3.再从容器里取出糖果。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的糖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许多糖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糖果。
(三)出示幻灯片。
1种物体的图片和许多物体的图片。
(四)游戏:
区别1和许多。
三、结束部分。
分享糖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幼儿配合的很好,目标也基本达到,由于自己的紧张语速有点快,教具没也能充分利用,最后结尾规则没有讲清楚,导致一放下糖幼儿就开始吃,最后结尾不太完美。在今后的活动中自己能够有所提升、更加完美。
侯瑞。
薛家湾第十一幼儿园。
20xx年10月。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儿歌:1、1、1像铅笔细又长,一个房子大又大,里面住着一个人。
二、基本部分。
(一)刚才的儿歌里我们说到了数字宝宝1,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数字宝宝1。
(二)手口一致点数1。
1.从百宝箱中拿出各种水果,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1,并且放在另外一个容器里。
2.把各种水果放在一起,尝试让幼儿说出这是“许多水果”。
3.再从容器里取出水果。
教师小结:一个一个的水果放在一起就变成了许多,许多水果可以分成一个一个水果。
(三)出示幻灯片。
1种物体的图片和许多物体的图片。
(四)游戏:
区别1和许多。
三、结束部分。
分享水果。
小班教案甄选篇十一
1、区分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并尝试着按颜色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活动,感知5以内的数量。
3、学会大胆地与同伴、客人老师进行交流。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1、太阳妈妈图片,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标记、花瓣若干,五只小篮子、背景图一张。
2、操作卡人手一份。
教师以太阳妈妈的身份与幼儿打招呼:“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妈妈打招呼。“今天我带着我的宝宝们来到了幼儿园,你们欢迎我们吗?”
1、分别出示太阳妈妈的五个宝宝(五种颜色标记)。
“这是红宝宝,小朋友们好!”引导幼儿与太阳宝宝打招呼:“红宝宝你好!依次介绍、认识其他四种颜色。
2、感知5以内的数量:“一共有几个宝宝呀?”师生一起数一数。
3、小结:“太阳妈妈一共有五个宝宝,它们是红宝宝、蓝宝宝……”
1、幼儿找花瓣。“刚才,太阳宝宝在来幼儿园的路上捡到了许多花瓣,它们悄悄地藏了起来,在哪里呢?(贴在幼儿的小椅子背面)”“你找到了几片花瓣?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幼儿送花瓣。让幼儿将找到的花瓣按颜色送还给太阳宝宝,边送边说:“红花瓣,我送给红宝宝……”
1、“这些花瓣开开心心地围在一起,看,变成了什么?”出示粘贴好的太阳花,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这朵太阳花有几片花瓣?”“花芯里有几个圆点?”“花瓣是什么颜色?”“圆点是什么颜色?”
2、幼儿粘贴,提出操作要求:“你想来做一朵太阳花吗?”“做的时候要看清花芯里有几个什么颜色的圆点,就找几片什么颜色的花瓣做朋友。”
3、幼儿操作完后,拿着太阳花和客人老师一起看一看、说一说。
将幼儿粘贴好的太阳花布置在花园里。
学习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瓣进行间隔排序来粘贴成一朵太阳花。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小班教案甄选篇十二
2、通过比较性的“听音”“看图”,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1、教学挂图(四幅),及几个凶猛动物形象:虎、狼、熊、鹰等。
2、表现故事的情绪、情节的音乐磁带《兔子和虎》。
1、运用“听”“看”,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出示四幅挂图:1、4正面;2、3反面。
(2)引导幼儿用合适的词汇、句式表述出兔子的表情、情绪,并引起了解“空白图”所要表现的故事重点部分的兴趣。
(3)放音乐,进一步激发幼儿表述故事“发展”部分情节的兴趣。
(4)完整地出示图片(将2、3两图翻过来)。
a、教师引导幼儿紧紧地围绕“谁救兔子?怎么救?”进行感知理解。
b、引导幼儿运用准确的描述角色动态、神态的词汇进行表述。
2、幼儿运用自己的理解,进行结伴讲述。
(1)、幼儿自由结伴,根据挂图的内容讲述的故事。教师在幼儿身边倾听幼儿的讲述。
(2)、请两位幼儿分别上来讲述,请小朋友仔细听听他两在讲到时什么地方讲的不一样?
幼儿取桌上的角色图片自由组合,分组分角色的进行讲述练习,以补充集体教学不能充分满足每位幼儿想说充分说的不足。
小班教案甄选篇十三
1、引导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满足幼儿想飞的愿望。
2、培养幼儿创新意识与动手能力。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翅膀"能尝试解决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1、白纸、挂历纸、牛皮纸、塑料纸、报纸、卡纸、布、沙巾、剪刀等材料。
2、用于固定连接的材料:夹子、双面胶、回形针、牛皮筋、透明胶、绳子等。
师:你们看,这里有一群想飞的小朋友。(放录像)。
1、她们用什么飞?(翅膀)。
2、小朋友们想不想有一对会飞的翅膀?(想)。
3、有了翅膀你想干什么?(飞向蓝天、摘朵白云``````)。
4、你想有一对什么样的翅膀?(小鸟、蜜蜂、蜻蜓``````)。
那我们就来动手制作自己想要的翅膀吧!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材料,放到旁边的桌子上,你需用什么就自己去挑选,如果还不够,就向我要。我们就开始动手吧!
1、请已经玩成翅膀的幼儿和他的小伙伴商量一下怎样让翅膀长到身上?(用夹子夹住、曲别针别住、双面胶粘住``````)。
2、谁能把你们想到的好办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材料我已经给你们准备好了,赶快行动,比比谁先成功。
(提醒幼儿如果一个人安装不上,就和小伙伴合作完成,一定想办法让翅膀牢牢的长在自己的身上。)。
现在,想飞的孩子们,让我们张开翅膀,开始飞行吧!
延伸:分享体验。
来,让我们降落到这片草地上休息一会儿。谁来告诉大家飞行时的感受?
小班教案甄选篇十四
能够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的比喻,进行简单的想象。
香蕉若干,教育挂图
一、 观察香蕉,品尝香蕉。
1、 教师出示香蕉: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水果朋友香蕉。 引导幼儿用礼貌用语和香蕉打招呼:香蕉,你好!
2、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你们看看我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我的形状像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
3、 请幼儿品尝香蕉,说说感受
引导语:香蕉的味道怎么样?吃到嘴巴里是什么感觉?
二、 出示挂图,引出儿歌《小香蕉》
1、 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儿歌,边示范朗诵变出示挂图,让幼儿初步理解儿歌的比喻手法。
2、请幼儿回答:儿歌里说了什么?
注意引导幼儿发准“香蕉”“船”“海”“鱼”等音
三、 伴随音乐,幼儿学习朗诵儿歌《小香蕉》
1、 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儿歌
引导语:当你朗诵到“真奇怪”时要用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语气表情要有奇怪的样子)当你朗诵到“真痛快”时要什么表情?语调是什么样的?(开心的样子)
2、 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幼儿朗诵儿歌
引导语:老师和小朋友们比赛,看看谁最棒!我说前面一句,小欧阳接后面一句,我轻声说时你们要大声说,我大声说时你们要轻声说。
四、 幼儿以“香蕉”为主题自由绘画
1、 引导语: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绘画的工具,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儿歌的小香蕉。
2、 播放儿歌,幼儿绘画,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指导
3、 幼儿评画,说说自己的作品
五、 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看看,摸摸,尝一尝香蕉,了解到香蕉的外形特征;学习儿歌《小香蕉》,知道香蕉是一种对身体有益处的水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69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