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步骤安排应合理、清晰,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包括教材、多媒体等。这些教案范例中体现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方法的多样和评价方式的灵活。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一
这是一首以“树”为主题的识字儿歌。通过不同的树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特点,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继续积累很多与树有关的带“木字旁”的生字,了解汉字的偏旁表意的特点,加以归类识字。还能够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特点等自然常识,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美丽神奇,激发学生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二
1、学会10个生字,了解词义。两根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
2、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理解本课词语。
3、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认识14个生字,按笔顺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10个生字,并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匀称。
理解本课词语,感受北京天安门广场节日的欢庆气氛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荣,体会祖国的繁荣强大。
教具:ppt、录像带。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理解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3、仔细观察图画,能凭借图画联系生活积累认识天安门广场的事物和欢庆场景。
1、导入:
根据学生自由交流的答案,师生共同选定:国庆节。
2、再读课文,读准字音,初识场景。
(1)学生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3)启发学生对照画面认识天安门“城楼”“红灯”“金水桥”“中国龙”“腾飞”推断出课文写的是首都北京国庆大典的场景。
1、指导学习第一行。
(1)显示天安门城楼的画面,学生看图后自由说说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楼”“红灯”“金水桥”,学生朗读。
2、指导学习第二行。
(1)多媒体播放礼炮声和国歌及天安门升旗仪式片断。新中国成立50周年国庆大典正在这里隆重举行。出示:“大典”,学生齐读词语。
(2)播放录像:阅兵式片断,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海陆空三军的图片。出示:“检阅”“海陆空”。
3.指导学习第三行。
(1)播放“狂欢夜”录像。
(2)启发学生自由交谈“狂欢夜”的情景。
(3)朗读:“礼炮”“焰火”“狂欢夜”。
4.指导学习第四行。
(1)启发学生自由交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国庆五十大典的盛况,你们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小结。
(3)出示词语,齐读:“神州”“腾飞”“中国龙”。
1.引导学生诵读全文,读出情趣。
2.指导写字。
(1)教师范写“焰”,重点提示“焰”字的笔顺。
(3)教学“犭”旁。提示“礻”是示字旁。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识字2。
城楼红灯金水桥礼炮焰火。
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大典检阅海陆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进一步了解国庆大典的盛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2.指导写字。
1.(投影片显示)。
城楼红灯金水桥。
大典检阅海陆空。
礼炮焰火狂欢夜。
神州腾飞中国龙。
2.抽读词语,齐读词语。
2.训练朗读,自由读,指名读。
3.学生评价。
4.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跟你们比比,行吗?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词语。
5.知道老师为什么读这么好吗?教师介绍怎样有感情地朗读:
6.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方法来试试。
出示投影片。
7.指名读,评议,再读。
8.全班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1.今天,我们把剩余的生字一齐学完。
2.读读这些词语。
3.看看这些字,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互相交流。
4.在学生说的基础上,教师着重指导以下的生字:
狂:新偏旁“犭”(反犬旁)。
焰:焰字的书写笔顺。
州:三点的第一点自右向左下点,其余两点自左向右下点。
5.你觉得这些生字怎样写美观呢?好好观察一下重点指导:
州:是“川”加三点,“川”的最后一竖应比其余两笔高,中间一竖略短些。
6.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仿写。
7.出示写得好的生字,评议再写。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自主识记本课生字、词,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渐感受诗的内涵。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4、通过续编儿歌,提高学生的创新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在朗读中逐步感悟诗的肉汤。
2、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大叶杨的可爱形象。
教法与学法:
教法指导:教学本课主要采用创设情景、直观展示、适时的启发引导等方法,从而帮助和促进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学法设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本次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协作、诵读、创作、品评等学习方法进行。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读有关树的古诗。
二、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2、观看课件,揭示课题。
最后一棵树的名字叫大叶杨,它唱起歌来可好听了,简直就是一位天生的歌唱家。同学们想听听它唱的是什么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杨树之歌》。
(齐读课文,强调“之”字的读音)。
3、学生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质疑)。
三、自主识字,感知课文。
(一)出示课件,听读课文。
师提示听读要求:
1、注意倾听每一个字的读音。
2、默默地跟着读课文,想想怎么样把课文读出感情。
(二)自读课文。
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杨树之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5页,自由地读一读课文,遇到长句子记得再多读两遍。
(三)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开火车、个别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检查字音)。
2、小组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难读的字音,互教互助。
3、全班交流巩固读音。
师:你觉得哪个字或哪个词最不好读呢,或者你想提醒大家读准哪个字、词?(重点指导平舌音:欢、伴、感、染,翘舌音:响亮、爽、掌等字的读音)。
字形分析。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生字或哪个生词,请你来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生自由畅谈)。
师归纳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感谢、之、喜”等字。
(课堂指导书写)。
请同学到黑板上比赛写字,生评价。
(四)朗读大挑战。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通过各种方法和这篇课文的生字结成了好朋友。现在,我把生字朋友带回家,看看你还能不能正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可以和小组里的'好朋友一人读一段合作读,可以自己读,小组长也可以组织小组里的同学们比赛读或齐读。
(多形式的赛读)。
四、细读课文,领悟感情。
1、过渡:同学们,老师在大家琅琅的读书声中,感觉你们学习语文的快乐。
生活当中,你还有什么快乐的事,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好,让我们与快乐一同出发,用愉快的心情再来读第一小节课文。
(学生自由读)。
2、师: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大叶杨是怎样唱歌的?
相机板书:刮风时欢快。
下雨时响亮。
没有风雨时悄悄地唱。
师:从这些词语,你感受到大叶杨怎么样?(板书:爱唱歌)。
3、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字眼“欢快、响亮、悄悄地”的朗诵。
五、启发思维、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了吗?这一小节的最后一个标点符号是什么?
2、“——”表示什么?(它给了同学们想象的空间)。
3、续编诗歌: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想象一下,大叶杨还会怎样唱歌?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师:老师简直陶醉在同学们创编的小诗歌里了,太棒了,我好像看到了一棵棵快乐的大叶杨在欢快地唱歌。回去以后,能不能把你们创编的诗歌写下来。老师布置一项小作业。
创新小活动:画一画、唱一唱、写一写大叶杨。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四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2、思考:
(1)你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刮风时唱得欢快?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
(3)没有风雨时杨树怎么唱?
3、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快乐的白杨树,加上动作,试着读一读第一段,请读出大杨树刮风时唱得欢快,下雨时唱得响亮。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小组讨论:杨树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交流,品读。
(三)学习第三小节。
1、杨树有会把歌唱给谁听呢?他在歌中唱什么呢?
2、讨论,交流。
(四)放欢快的音乐,同杨树一起歌唱:美读课文。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体会杨树虽然默默无闻,但却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
2.通过学习课文,发散学生思维。
3.认识课文中的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教学重点:
1.字词教学。
2.想象大叶杨会唱些什么?你会对大叶杨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春天到了,许多树木都生长发芽,请你看看,你知道这是什么树吗?(显示课件)。
在我们北京街头,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样的杨树,他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大叶杨。大叶杨不仅能为我们带来凉爽,还会唱歌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优美的杨树之歌。
板书:杨树之歌。
二、教师配乐朗读课文。
这节课,就让大叶杨的歌声伴随我们一道快乐地学习。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小诗,请你边读边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小组合作朗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字。
指名小组朗读课文,思考:大叶杨是怎么歌唱的?
显示:刮风时唱得欢快,
下雨时唱得响亮。
没有风雨来帮忙,
我们的歌儿也悄悄地唱――。
你觉得大叶杨唱歌时是什么心情?你能把大叶杨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就读这段话。
三、学习课文。
1、大叶杨这些优美的歌,都唱给谁听呢?你从哪小节知道的?读读。
板书:小宝宝老奶奶老爷爷。
(出示课件,图)。
看,在杨树下,小宝宝高兴地和蝴蝶捉迷藏,老奶奶在树下聊着家常,老爷爷悠闲地下着象棋,大叶杨会对他们唱些什么呢?请你再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想一想。
课件:大叶杨对小宝宝唱:“。”
大叶杨对老奶奶唱:“。”
大叶杨对老爷爷唱:“。”
大叶杨对唱:“。”
2、大叶杨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的歌,他们还边唱边拉起手(课件显示课文内容),学生齐读。
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大叶杨,让我们起立,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读这段话。
4、样子,同学们对大叶杨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读出你们对大叶杨的感情来。
5、你们的读书声,大叶杨可高兴了。他也想参与你们的学习,你们愿意吗?
请同学们把书上识字表里的字读读。看,大叶杨的叶子上写着什么?(学生读,老师贴)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生字,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现在,我们一起读读,如果哪个字你觉得记起来有困难请你举手,我们一起来解决。
教师指读。
6、字学会了,现在我们来个读词比赛好吗?
(课件)看,这有四列火车,分别是“春、夏、秋、冬”号,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请同学们四人一组,任选一组词读,读的正确的,就能获得读词小能手的奖章。
7、比赛完了,大叶杨还送给我们一首歌呢!看,是什么?(学生读)。
指读、齐读。
这几个字你觉得哪个字难些,举手。教师指导写。
剩下的几个字,你最想写哪个就写哪个。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六
1、大杨树把歌唱给了学步的小宝宝、聊家常的老奶、悠闲的老爷爷,那它还会把歌唱给谁听呢?我们也来编一编吧。
2、交流、汇报。
8.课堂练习:小组比赛朗读课文。
9.作业安排:背诵课文。
11.自我问答:通过学习课文,体会杨树默默无闻,为人类奉献出欢乐与关爱的;学习杨树默默奉献的品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七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用喜欢的方法识字,准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韵律美。
3、激发学生对杨树以及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关于杨树的课件或图片,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二、新课。
(一)自学。
自主读文,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1、自读识字:自读课文,并用喜欢的方法识字。
2、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标出小节序号。
(二)识字。
多种形式识字。
1、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2、认读生字新词卡片,比一比,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3、小组内组织识字抢答游戏。
(三)交流。
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读文。
2、小组合作,选喜欢的方式读文。
(四)诵读。
合作读文,体会诗歌韵律美。以小组为单位,选用不同的方式汇报读文。
(五)评价。
全方位评价。
1、同桌合作读文时,相互评价。
2、小组合作汇报读文时,全班范围内评价。
(六)写字。
自学易学的生字。
1、认读9个生字,并扩词。
2、自主找出易学会的生字,同桌交流学习。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认真练写。
(七)练习。
1、用几句话描述你熟悉的一棵树。先自己去观察,可以边观察边对那棵树说些什么。
2、与同桌交流观察结果。
4、重新组织语言,鼓励学生练习写一写。
第二课时。
(一)自学。
读中悟,悟中读。
1、自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己喜欢哪小节就读哪小节。
(二)交流。
整体感知。
1、谁能把描写大叶杨可爱形象的那一小节读出来,比一比,谁读得最可爱。
2、人们又是怎样在大叶杨下快乐地生活的,谁来读一读,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高兴、快乐、开心的语气)。
3、同桌交流学习第三小节,相互评价读文。
(三)诵读。
熟练朗读,背诵全文。
1、找同学推荐学生读文,其他同学感受全文,练习背诵。
2、同桌合作,练习背诵。
3、分小组选择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四)写字。
集体合作探讨,突破难点字。
1、认读剩余几个生字并扩词。
2、“向困难挑战”,比一比,谁能又快又准地学会这几个字。
提醒注意:“谢”中间“身”撇不出头,感字里面的小横不要丢。
3、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练写生字。注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练习。
1、你听过大叶杨唱歌吗,它在歌中唱了什么?
想一想,大叶杨会唱什么呢?
2、读一读《记住》。
可采取自读识字、同桌合作读文识字或小组合作的方式。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八
千姿百态的妖娆,色彩斑斓的靓丽,四季常驻的美丽,这,便是我。
我是花,只要有土,只要有土,就有我。土地是我的母亲,还有小草是我的伙伴。我同她们成长,为母亲添上美丽的色彩。
羊肠小道旁,一我纤细的身影。羸弱却坚强;狂风暴雨后,我抖去身上的水珠,依然站直腰,绽开微笑;华丽大厅里,我们蒸气队排在一起,接受着参观者的赞美,高贵而从容。
曾几何时,我同母亲一起,为心灵田野点缀色彩;曾几何时,我同伙伴迎风微笑,给路人带去好心情;曾几何时,诗人们用妙笔生花的手,为我们题下千古名句;曾几何时,我被用于茶、药等用途上;曾几何时,我成了美丽的对象,花容月貌,如花似玉。
春天,百花争妍,为大地展开一幅万物复苏的画卷,到处鸟语花香。
夏天,荷花独放,为这热情的季节里增添一丝凉意。
秋天,满山漫灿的野菊,以一种桀骜的态度,伫立与冰凉的秋意中。
冬天,水仙花面对寒风凛冽,依然芬芳动人。
这就是我,我无处不在,不管是否会哟有人欣赏我,我都会定期开放,为世界增添一分亮色。
我是蝴蝶飞舞的心动,我是四季美丽的象征,我是亲吻风儿的微笑。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九
1、认识杨桐、松、柏、棉、枫、杉、桂、梧、桦9个生字;会写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1、重点讲解杨、棉、枫三个字的书写。
2、初步认识各种树木,有喜欢并爱护树木的意愿。
一、名句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课后读一读的三个句子,引导学生朗读句子,交流句意。
2、组织学生诵读句子,背诵句子。
3、引导学生观察三个句子的特点,引出课题“树之歌”。
学生观察交流:这三句话都与“树”相关,板题,齐读课题“树之歌”。
【设计意图】
通过引用与课题相关的名句,既渲染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倾听,一边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树,并圈出11种树的名字。
2、教师指导学生展开同桌合作学习,认读11种树的名字,检测课前预习情况。
3、课件出示植物园情境图,引导学生展开认树游戏,巩固10个词语。
4、在课件中放大11个词语中的生字,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5、引导学生利用交流识字方法得到的小树练习组词、造句。(学生读出小树上的字,组词、造句。例如,杨杨树小区门口有一棵杨树。)
6、指导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a、重点正音:“杉”是翘舌音,“松”是平舌音,“桦”与“华”的字音区别开,要读四声。b、这10个词语中的生字都是木字旁的字,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也可以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比如用肢体部位“手掌”帮助识记“掌”,用字理识字法记住“杉”,用对比识字法区别“桂”与“挂”,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枫”“桐”,用编字谜的方法识记“松”,一个老公公靠在树上。)
7、利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利用字族文识字的方法集中识字,或者鼓励学生多元化识字,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识字能力。
三、出示生字,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杨、桐、枫、松、柏、棉、杉、桂”,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重点指导“杉”的书写。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临写。
3、教师范写生字,重点讲解木字旁的书写要点和左窄右宽的书写要领。
4、教师指导学生联系书写,并巡视指导。
5、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成果,组织交流反馈。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学会的生字和识字的方法。
2、布置作业:课文中的11种树各有怎样的特点?课后继续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一
1、认识“梧、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桂”等4个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熟读成诵。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特点。
4、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初步学习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1、认识“梧、掌”等15个生字,会写“杨、桂”等4个生字。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能熟读成诵。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木的特点。
了解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作用,初步学习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课件出示“树精灵”)你们可真热情!瞧!就是他,可爱的树精灵。他呀,可厉害了,会变成各种各样的树木呢!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树之歌》。好,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会写的字,可以伸出手指来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讲解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树精灵带来的《树之歌》可有趣了,你们想读吗?那还等什么,拿起书本自己来读一读吧!
2.、师范读
你们读书的声音清晰又好听!听,树精灵在鼓掌呢!老师也想让他夸夸我。接下来老师认真地读,同学们认真地听。
3、自由读,圈画树木名称
树精灵还给我们带来了任务呢!同学们,我是树精灵,你们知道这首儿歌里藏了我多少树木朋友吗?快快自己读一读,找出树木朋友的名字圈起来吧!
同学们,那就赶快去读一读,圈一圈吧!
课件出示树精灵给出的答案,对照圈画好的课文页。
4、认识“木”字旁的生字
(1)认读词语
齐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去拼音领读。
(2)认识形声字出示生字
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些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吗?(都是木字旁的生字),了解形声字特点。
其实有许多树木名称都有这个特点呢!(课件出示:橡树、石榴树)
(3)挑战词语宝宝(出示课后生词)
5、齐读课文。
同学们,树木朋友我们认识完了,放进课文再来读读吧!树精灵说了,这一次,他要好好听一听树木的名字哦!
6、认识其余生字
同学们,还有一组生字宝宝也想要认识我们。这一组没有什么规律,所以记起来有点难。同桌两人一起读一读吧!读完之后,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识字方法。
你觉得哪一个字最难记呀?你们都用了什么好方法?谁来说一说。请学生来说一说!教师补充“疆”的字理演变,并指生组词。
有了好方法,一定记得更牢了!试着一起读读吧!
7、师生接读认识树木特点
同学们,这次所有字宝宝们都藏进了儿歌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再跟他们熟悉熟悉吧!
(1)师生接读。同学们,树木们各有各的特点,儿歌里是怎样写的呢?
同学们,你们自己能像这样,来读课文吗?
(2)男女生接读。
8、看卡片,识树木
树精灵:同学们,读了课文,认识我们树木家族的朋友了吗?看图说树木名称,请学生领读句子,并把自己认识的树木贴在黑板上。
9、拍手读
这首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的有节奏,我们能不能拍着手读一读呢?一起试试吧!
10、问答游戏
什么树高?杨树高。
什么树壮?榕树壮。
谁的树叶像手掌?梧桐树叶像手掌。
什么秋天叶儿红?枫树秋天叶儿红。
是谁四季披绿装?松柏四季披绿装。
是谁喜暖在南方?木棉喜暖在南方。
是谁耐寒守北疆?桦树耐寒守北疆。
谁和谁是活化石?银杏水杉活化石。
什么开花满院香?金桂开花满院香。
11、看黑板试背课文
难度升级,干脆看着板书试着背一背吧!
三、书写生字
树精灵又来了!树精灵: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那我想你们一定也能把字写好。
观察了解木字旁生字的写法,学习书写“杨”“桂”。自己再写写松、柏。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大家认识了我们树木家族,树木朋友们也很高兴认识大家。今天就把这首儿歌送给你们,回家后把树木朋友们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吧!
同学们,再见!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二
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的归类识字儿歌,儿歌共4句话,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等11种树木的特征。儿歌篇幅短小,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二上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把识字和朗读指导有机结合。文中的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直观展示了树木的特点,教学可以依据二年级学生图文学习的特点,用好插图,帮助学生读懂儿歌。
本课要写的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其中木字旁的字有8个,可在学生已有的学习写字经验基础上,重点指导木字旁的字,注意左窄右宽,左右部件相互协调。
1、自主发现生字的共同特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把课文读正确;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能背诵课文第一、二句。
3、会写“杨、枫、松、杉、桂”5个带有木字旁的生字,书写时能注意写好笔画有穿插的部分。
教学重点: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认识“梧、桐、枫、松、柏、杉、桂、桦”等8个木字旁的生字和“掌、装”2个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据文找树、图文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杨树、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无线同屏器、树的图片、树名卡片、实物投影仪。
2、学具准备:四人小组一套树的图片和树名卡片。
(一)看图聊树,揭示课题。
1、(出示照片:西湖边的柳树、校园中的树)认一认照片中的树,聊聊怎么认出来的。
2、(出示课题)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圈找树名。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拿好课本,做好读书姿势,听老师读儿歌;也可以轻轻地跟老师一起读。
2、学生自读要求:学生自己读儿歌,既要把句子读正确,还要一边读一边把树的名字圈出来。
3、自读反馈。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朗读;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分句指导读正确。
(2)学生汇报圈出的树名,教师根据汇报,在课件中标出树名。
预设1没有找全树名。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在课件中补圈树名。
预设2圈画的树名不同。如:有的学生圈“梧桐”,有的圈“梧桐树”。
教师在学生自读课文时,用手机拍下不同的圈法并通过同屏器显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的停顿来判断。圈“梧桐”更合适。
4、认读树名。
(1)同桌互读、互评。注意读准树名里的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逐个认读树名。适时出示本地不常见的树的图片;通过图片辨认,知道“松柏”指松树和柏树。
5、齐读儿歌。
(三)发现规律,巧记生字1、出示本课带有木字旁的生字“梧、桐、枫、松、柏、杉、桂、桦”,引导学生观察,说说这些生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预设1发现都是木字旁的`字。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引导:“木字旁”表示字意和树木有关系。这是形旁表意。
预设2发现右半边的字和整个字的读音相近。梳理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右半边字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如“桐、枫、杉”,随机“彡”字源讲解;另一种情况是右半部分的读音和生字读音相近,如“梧、柏、桦、松”。小结:这些字右半部分的读音和整个字的读音有的一样,有的相近。像这样形旁表示意思、声旁表示读音的字叫--形声字。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记生字,很方便。2、运用形声字的规律,猜猜其他树名。出示:橡树、樟树、石榴树。学生尝试认读树名。
(四)据文找树,读懂第一、二句儿歌。
1、出示树名:杨树。请学生从学具大信封里找出杨树的图片,并交流找的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发言,在“高”字下面画上波浪线,这就是杨树的特点)理解“杨树高”。
2、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找到有关的信息,读懂树的特点。
(1)学生自读第一、二句儿歌,找到榕树、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用波浪线做记号。
(2)据文找树摆学具:小组合作,根据找到的梧桐、枫树、松柏的特点,从学具小信封里取出树名,和大信封里的图片对应摆放。(同时,邀请一组学生到黑板前面板演)。
(3)各小组对照黑板,检查是否摆放得一样,说说这样摆的理由。随机理解:“壮”、“像手掌”、“秋天叶儿红”、“四季披绿装”。随机指导朗读:读出树的特点(可以加上动作、师生对读)。随文识字:“掌、装”(“掌”和“装”也是形声字,通过给“掌”和“装”组词找朋友,帮助识记)。
(4)尝试背诵第一、二句课文(提示:可以看着黑板上的图片来背诵)。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游戏:生字大转盘。(播放根据《课堂作业本》第4题制作的游戏转盘,学生再次认读带有“木字旁”的生字。)2、指导书写5个生字:“杨、枫、松、杉、桂”
(1)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生字,交流书写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出:5个生字都是左窄右宽,右半部分都有笔画与木字旁有穿插。
(2)教师范写:重点指导笔画穿插最多的“杨”的书写。
(3)学生练写:自主观察余下4个生字有穿插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书写5个生字。注意: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
3、展示学生的书写,引导学生评价。
4、二次书写。学生对照“笔画正确、左窄右宽、笔画有穿插”的要求自我评价、打星。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三
我是片片晶晶亮的花朵,我从天空飞向大地,点缀了山川,点缀了河流,点缀了房屋,点缀了全世界。
我是颗颗欢乐的糖果,我从圣诞老人的口袋跑到孩子们的手掌心,抚摸着他们的脸蛋儿,甜蜜着他们的心灵。
乌云片片压地面,为我披荆斩棘,一缕缕阳光穿透云层,宣告我的行程结束。
我要作小朋友手中的雪人,给大家带来欢乐,我要作医生的好帮手,冻死可恶的病毒,我要作农民的好伙伴,滋润干涸的田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四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发现。
本组教材中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和动脑来选编的。课文中的那些发明创造的故事,也许只是在眨眼间的'灵机一动,看起来没有费什么力气,事实上哪怕是一个小发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善于思考,勤于动手,敢于怀疑权威,打破常规,冲破定论,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学习本组教材,目的不是要学生都立志做发明家或者整天想着发明创造,而是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激起学生的兴奋点。
2、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3、认识52个生字,书写33个,14课没有生字。
1、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14课时。
单元自备。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五
我是一朵云,是一朵来自天空洁白无瑕的云。
我是蓝天的使者,点缀了蓝天,美化了大自然。
有时,我是一大团柔软的棉絮,给劳动的人们送去一片阴凉。
有时,我是一团黑黑的乌云,用雨水为人们浇灌庄稼。
清晨,我和朝霞姐姐一起迎风起舞,感受新鲜的阳光,收获朝露的力量;傍晚我和晚霞妹妹一道散步天空,领悟夕阳的魅力,接受夜空的洗礼。
我感受着人生的快乐,世界的美好。清风拂面,带我飞向远方。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六
我是天宫的一位仙子,我洁白如玉,在冬天从云朵间悄悄飞到人间,落在窗前。
我是冬天中的一杂花,是嫦娥让我来到人间,让我开开眼界。
我是冬天的使者,领着玉树,带着琼枝,拉着银花,牵着寒梅。
我是亮晶晶的宝石,我是大自然的白裙,我是一件艺术品,没有哪位仙子和我长的一样。
清晨,我轻轻的飘到屋顶,傍晚,我又变成了一位水仙子,回到天宫。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七
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能带给人们美感。音乐有益智的功能,能集中注意、激活思维、发展语言、丰富想象的作用,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1、用优美的歌声表达小鸟和树之间的情感。
2、用欢快和哀伤的情绪唱同一首歌。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音乐磁带。
一、小鸟给大树唱歌。
在《去年的树》这个故事中,树最爱听小鸟唱歌了,你们想听吗?
播放音乐,完整欣赏。
小鸟对树说了什么?你觉得好听吗?从哪里看出小鸟和大树是最好的朋友?
二、学小鸟唱歌。
1、幼儿跟教师按歌词的节奏念歌词1~2遍。
2、老师清唱歌曲,幼儿轻轻哼唱1~2遍。
3、再次完整欣赏歌曲。
用抒情优美的声音唱出小鸟和树之间真挚的情感。
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欢快和哀伤两种不同的情绪演唱这首歌曲,尝试1~2遍。小鸟和大树在一起的时候,每天站在枝头给大树唱歌,那个时候它心里怎么样?(很高兴的)我们用和高兴的心。情演唱一次这首歌。小鸟不见了大树这个时候它的心里又怎么样?(很难受)我们用这样的心情也来演唱一次这首歌曲。小鸟看到树变成火柴时,是用什么样的声音给树朋友唱歌的?(用哀伤的情绪演唱。)。
幼儿分角色演唱,一半幼儿扮演树,一半幼儿扮演小鸟。
互相角色对换。
1=b6/8抒情地。
65565|43210|65565|43250|11210|。
亲爱的树儿我的`朋友,听我来唱首好听的歌,啦啦啦啦。
请接收我的美好祝福,让我们一起唱这首歌,啦啦啦啦。
66760|65565|43210||65565|76510||。
啦啦啦啦听我来唱首好听的歌、让我们一起唱这首歌。
啦啦啦啦让我们一起唱这首歌。
回家后请爸爸妈妈陪同练习。
歌曲《唱给树的歌》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充满了童趣。幼儿在听听、唱唱、中充分感受歌曲优美、活泼的旋律。整个活动幼儿都在轻松、自然、愉快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着,体会歌曲中的情感,培养了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活动中教师投入的表现,孩子们才能收到感染和同化,真正的投入到歌曲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年级树之歌教案篇十八
2、在读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
3、根据树木的特点能在插图中找到每一种树。
在读书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文中出现的树木名称。
听歌
1、看老师写课题
2、谁想变成一棵小树读读课题?
一、学习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ppt
2、生自读课文
3、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有了拼音的帮助难不倒我们,下面老师提高难度读儿歌,敢接受挑战吗?
二、出示自读提示
1、用小手捂住拼音读儿歌,看谁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依然能读正确。
2、检查评价
三、读文提示
默读儿歌:边读边用心思考,圈出儿歌中出现的数目名称。
1、生边默读边圈。
2、谁能按顺序说出儿歌中出现的树?
a指导写“杨”。
b生描一写二
c生继续说完剩下的树木名称,完成板书。期间,告诉孩子们松柏是两种树,桦树有白桦。
3、仔细观察这些树名,其中藏着许多像“杨”这样的字呢?
a出示ppt观察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b继续出示ppt,这样的树还有很多,你们猜猜他们都是什么树?
c我们利用形声字的特点又认识了一些树,如果想知道这些树长得什么样赶紧和爸爸妈妈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吧!
四、做游戏
1、接读游戏
老师读树名,学生读树的特点。
2、问读游戏
()高?()壮?
3、看屏幕读
五、找树
1、刚才我们熟记了树名,知道了每种树的特点,但文中的插图都是什么树,你们知道吗?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准确耳朵找到每一种呢?生答(找特点)
2、老师举例子:比如我读杨树高,我就知道高高的是杨树,那么我就在图中找最高的那一棵!
3、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读一二句话看谁能把这两句话中的树找到,找到一种就在树木的旁边标上树木的名称。
找到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水杉
4.读三四句话看谁能把剩下的树找到?
过渡:刚才我们根据树木的特点找到了11种树,下面谁能把这些树木的特点读出来?
a指导读
b拍手读
c随音乐读
六、老师也编了一首儿歌出示ppt
1自读
对照课后题“读一读,记一记”,你发现了什么?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树,还为他编写了儿歌。其实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的树等着我们去认识呢!回家之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到大自然中认识树木,记得写下他们的名字哦!
板书设计
树之歌
杨树榕树梧桐树
枫树松柏
木棉桦树
银杏水杉
金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95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