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具备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要的学习要求。教案中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应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相匹配。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以下是一些教案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一
1、在观察的基础上,能用语言表达出菊花的颜色和特征。
2、引导幼儿自主的选择材料,制作菊花。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菊花的图片,各种制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菊花,讲出其颜色及特征。
菊花的花瓣是什么形状?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二、观看图片《美丽的菊花》,边看边说说菊花像什么?它的花瓣是什么形状?
1、了解菊花的用途。
可以让人观赏,美化环境;可以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解决头痛……。
2、自主选择材料、制作美丽的菊花。
三、幼儿活动,教师指导引导幼儿用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菊花。
四、请幼儿将自己完成的作品贴在版面上。
(1)同伴间互相介绍作品,。
(2)寻找你喜欢的作品、并讲出理由。
教学反思:
为了让孩子对菊花有更深的了解,我制作了课件。通过观看课件,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对菊花的外形特征有了充分的感知。这次活动采用了用铅笔卷菊花瓣的方法做出漂亮的菊花。这种新的表现方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到不同的表现方式带来的乐趣。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二
1、感受菊花的美、秋天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在欣赏、认识菊花的基础上,能用线条表现不同形态的菊花。
3、学习用棉签以中心向外放射的方法画菊花的花朵。
菊花实物或菊花图片,棉签若干,幼儿绘画本,各色颜料,轻音乐。
(1)幼儿观赏形态各异的菊花(实物或图片),观察比较其颜色、形态等特点。
(2)小结:含苞欲放的菊花,花瓣往里卷,像球形;盛开的菊花,花瓣有的往外卷,像***卷发;还有的菊花是线状的,像烟花。)
(1)出示不同形态的菊花范画两张,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指点对应的菊花进行小结:第一张菊花图,花瓣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盛开的;第二张菊花图,有的花朵是直直的短线条,像烟花一样绽放;有的花朵是弯弯的线条,有的花朵是椭圆形的.。
(2)教师示范棉签画――菊花。
教师:拿一根棉签,蘸满自己喜欢的颜色,蘸一蘸、舔一舔、画一画(教师边念儿歌边画菊花)。画完后把棉签放回颜料盘子里,然后换支棉签换种颜色画。
(3)请个别幼儿示范,重点提醒用以中心向外放射的方法画菊花的花朵。提示幼儿正确使用桌上的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卫生。
(1)交待要求:今天我们就要用棉签和颜料来画自己喜欢的菊花,注意不同的颜料不要混在一起。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播放轻音乐《秋日私语》)
教师将幼儿的菊花作品贴在黑板上,幼儿互相欣赏。
了解菊花的作用,菊花的花朵可以泡茶,人们喝了菊花茶可以清肝明目、解气消炎。菊花的根、茎及叶都可入药,干菊花可以装枕头,做香包。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三
幼儿对剪纸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于是我便抓住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课题,组织了一节剪纸探索活动课。
1、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心灵手巧。
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浆糊、幼儿剪刀、彩色纸、用纸卷成的小棍、熟料小花盆一个、(花盆里有枝干、无花朵)。
(一)出示花盆,引导幼儿观察这盆花有枝、有叶、就是没有花,启发幼儿有做菊花的愿望,并告诉幼儿每人做一朵或两朵,各种颜色的纸合在一起,就是一盆美丽的菊花。
(二)教师讲解并示范:
(1)、教师取出长方形纸,先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然后请幼儿把长方形的长边纸折一条印(教师引导)。
(2)、让幼儿拿起剪刀,在未折的一面顺短边剪直线,剪到折印处(教师引导)。
(3)、再把花心(用纸卷的小棍)放在长方形纸的一端,涂上浆糊,把长方形的纸卷在花心上,翻下纸条,露出花心,即成。
(4)、把做好的`菊花插在枝上。
(三)指导幼儿制作:
(1)、注意折、剪、粘、翻的顺序。
(2)、注意不要剪过折印处。
(3)、注意正确使用剪刀,折、卷、粘、翻时把剪刀放在剪刀盒里。
(4)、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给与帮助。
(四)结束:
待幼儿做好花,插在枝上以后,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欣赏。培养幼儿集体感和美的情感。
本节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探索如何以低起点(剪直线)达到高落点(做成物品)的效果,在活动中每个幼儿对剪纸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每个幼儿都剪、粘的非常认真。因为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我在示范时采用了边讲、边教、边示范的方法,孩子们能看得清,学得会,做菊花虽简单,但整个过程有五步,即:折、剪、粘、卷、翻,孩子们都能一一按照老师要求去做。此节活动不仅注意了孩子们剪得技能,同时把剪纸活动和计算、品德、美感等教育有机的结合、相互渗透。例如:通过剪纸孩子们认识了长方形,长边、短边,也懂得了大家做的花都插在花枝就好看了。从而培养了幼儿集体感和美的情感。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四
1、尝试运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和自己喜欢的颜色,大胆的,有意识的表现菊花简单的外形特征。
2、能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大胆使用美术材料制作不同形态的菊花。
3、能够体验到参与美术活动的乐趣。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五
一、导入活动,播放秋天的ppt图片,带领幼儿感受秋天的美。
2.播放ppt图片和音乐,引导幼儿欣赏秋天的景色。
3.提问:看完了这些画面,你觉得哪一副画面最美丽?美在哪里?
4.教师:秋姑娘也觉得秋天的菊花确实很美,所以她特地举办了一个菊花展。
二、引导幼儿欣赏菊花ppt图片,观察了解菊花的特征。
1、教师:哇!这些菊花这么漂亮,让我们来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形状)。
2、引导幼儿观察说说。
含苞待放的菊花,花瓣往里卷,像球形;盛开的菊花,花瓣有的往外卷,像妈妈的卷发;还有的菊花是线状的,像烟花。
三、引导幼儿欣赏纸杯菊花,探索用纸杯变成菊花的过程。
2、请幼儿讨论花瓣变卷卷的办法。
3、教师:我们可以用手指、笔等材料把花瓣朝不同的方向卷,有的长一点、有的短一点。等会儿你可以自己设计花瓣的形状,把花瓣变得更特别、更好看。
四、欣赏并学习棉签画——菊花。
1、教师(出示棉签画菊花):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几朵菊花,猜猜是用什么画的?其实它们是用棉签画出来的。你看!菊花的花瓣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盛开的。它可以是直直的短线条,像烟花一样绽放;可以是弯弯的线条;也可以是圆形的、椭圆形的花瓣。教师边说边指点对应的菊花。
2、教师:那它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绿色的锯齿形的。教师边说边徒手画叶子。
五、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播放轻音乐《秋日私语》)。
1、交代要求: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纸杯和棉签两种材料,请小朋友到你喜欢的材料桌上去操作。小朋友在剪纸杯时要注意安全,用棉签画画时要注意不能把不同的颜料混在一起,并且五个小朋友一组。让我们一起做菊花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播放轻音乐《秋日私语》)。
六、作品展示,活动评价。
1、布置菊花展并欣赏。
2、教师:你们觉得我们的菊花展漂亮吗?在所有菊花中,你最喜欢那一朵?为什么?
3、请幼儿说一说。
4、教师:你们发现没有:这朵菊花和前面欣赏的菊花有什么不一样?原来,老师把两只不同形状的纸杯叠放在了一起,好看吗?小朋友等活动结束后,也可以两个人合作一起制作菊花。老师和秋姑娘觉得小朋友的菊花都很漂亮。秋姑娘还表扬我们把菊花展布置的这么漂亮。我们一起来为自己的作品鼓鼓掌。
七、结束活动——《我们去郊游》。
1、教师:不过秋姑娘说:其实秋天的美景还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跟随秋姑娘的脚步一起到外面找找其他的美景吧!
2、师幼一起随乐《我们去郊游》走出教室。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六
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1)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o。
(2)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o。
(3)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o。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o。
(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o。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
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
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
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
进行讨论:
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
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
酝酿创作。
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
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
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
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根据老师要求作画。
展品作业。
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
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
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
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
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七
教学目的:
1、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2、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三、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四、教学难点?: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和用水用墨的方法。
五、教学教具:
幻灯、图片、毛笔、墨汁、
生宣纸、调色碟。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白菜辣椒》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入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青菜为题材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
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森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铡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七、板书:
中国画――青菜。
一、复习上节课的用笔用墨及用水的基本技法。
二、绘画方法:
八、后记:学生对运用中国画的基本技法绘制蔬菜掌握不够好,特别是课室的卫生没有注意。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八
设计思路:。
秋天里最美丽的就是菊花了,欣赏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菊花能培养幼儿对秋天的喜爱。此次活动,幼儿通过自己动手画菊花,切身感受菊花的姿态美,体会到秋天的多姿多彩。幼儿在小班就尝试过用棉签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此次用棉签进行完整的菊花的造型,用不同方位的卷曲线条表现菊花的花瓣。
活动目标:
1、感受菊花的多姿多彩,学会用不同方位的卷曲线条来表现菊花的.花瓣。
2、通过绘画培养对菊花的喜爱之情,感受菊花的优雅姿态。
活动准备:
1、菊花的图片、棉签、颜料、卡纸,湿毛巾。
一、引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秋天)秋天到了,老师的小花园里光秃秃的,现在老师要在里面种上美丽的花朵,看看要种的是什么花。
——观赏菊花图片,感知菊花花瓣的特征。
师:菊花长得什么样啊?
小结:花瓣一条一条,卷卷的,有的像萝卜丝,有的像妈妈的卷发,花有黄、白、紫等各种颜色。
二、画画美丽的菊花。
——教师示范画菊花。
师:看,今天我们请谁来帮忙了?(棉签)小棉签,点点头(沾颜料),站站直,起步走。种子埋在土里,慢慢的种子发芽了,往上长,长,长出花苞,花苞开放了,卷一卷,卷一卷,再卷一卷。(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
——幼儿用棉签进行菊花的造型。
师:现在老师的花园里只有一朵菊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种菊花。
三、展览作品。
幼儿欣赏自己和同伴画的菊花作品,引导幼儿学习从形态、颜色上进行简单评价。
教研提示: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九
1.ppt图片:秋天的树林、果园、稻田、菊花图片。
2.棉签、各种颜料若干,颜料盘、图画纸、抹布若干。
3.涂好颜色的纸杯若干,笔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4.纸杯菊花、棉签菊花示范画,布置好秋天的展板。
5.音乐《我们去郊游》、《秋日私语》。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
1、参照大师的作品,临摹大师的笔墨技法,仿画一幅以蔬菜为题的中国画。
2、通过欣赏,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使学生认识画、书、诗、印是中国画独特的形式。
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和用水用墨的方法。
幻灯、图片、毛笔、墨汁、生宣纸、调色碟。
一、欣赏:
以齐白石的《白菜辣椒》为重点,指导学生欣赏水墨写意国画。先介绍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分析笔墨技法,讲解画面布局,然后说明在哪一部分使用中锋、侧锋笔法,以及如何用水、用墨。欣赏时,结合上一节基本技法练习入教材分析进行。
二、教师示范以青菜为题材作水墨画的作画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
1、先想好画什么,画面怎样安排,然后用指甲轻轻刮出大体轮廓。初学者可用铅笔、炭素铅笔或森炭条起稿。
2、中锋蘸淡墨勾出菜帮,先从中间一块着手。
3、用大笔的笔锋蘸淡墨后,再用笔尖蘸浓墨,以侧锋法画出叶子,笔可在纸上略作滚动,落笔要生动,大胆肯定,注意墨团要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4、趁叶子未干,用浓墨画出叶脉,注意不要太湿。
5、中锋蘸浓墨(稍干),较快地画出根部,落笔时也往下按,然后向外撇出,如有些飞白效果,更为理想。
6、在适当的地方题字和盖印。作品完成。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可选择大师作品中的主要物体,重新组织画面,下笔前要先想好用笔方法:水墨应如何调合?浓的还是淡的?运笔采用铡锋还是中锋?运笔方向如何确定?总之应“意在笔先”。
练习时,教师要特意说明,练习水墨画法,因经验不足,往往要画上好几次才能画好一幅画,效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只有多练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四、讲评:
选择优秀的学生作业与大师的作品比较,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
七、板书: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一
3、感受排水画与其它绘画的不同风格特征。
菊花一盆;幼儿操作纸、油画棒人手一份;深色颜料若干盘、毛笔若干、报纸大量。
一、观赏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1)秋天来了,你知道哪些花开了吗?(一串红、菊花等)。
(2)谁来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3)看看,菊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师幼共同:菊花的花瓣是一丝丝的,细细长长的,有点弯曲,颜色有紫红的、黄色的、白色等五颜六色的。
二、学习画准菊花形象的技能。
请个别幼儿上前示范画菊花,老师一旁讲解技能要点:找好一个中心点,向四周发散画出一丝丝的弯曲的花瓣。
连续晴2——3名幼儿上前在同一张纸的不同地方示范画菊花。
老师提醒菊花要画得大,颜色要有力、均匀。
三、探索用排水画的手法表现菊花形象。
(1)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排水画作品,引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创作欲望;
(2)老师示范用水粉颜料有序地刷出底色。将上述幼儿示范的作品放在报纸上,选择一种颜料从左往右(从上到下)一排一排地刷好颜色。要点:一定要顺着一个方向刷。
四、幼儿创作活动:
老师巡视指导,提醒:
(1)合理布置画面,画面一定要丰满,主体菊花一定要画大颜色要画深画均匀;
(2)可以用勾线笔画花瓶的造型,也可以直接用油画棒画;
(3)刷颜料时应注意顺着一个方向刷,注意保持桌面整洁,刷好颜料后的作品放置在一旁晾干。
五、展示幼儿作品,结束活动。
将幼儿作品布置在专门的展区《彩色的菊花》,供幼儿欣赏排水画特有的艺术效果,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二
1、欣赏美丽的菊花。
(1)幼儿观赏形态各异的菊花(实物或图片),观察比较其颜色、形态等特点。
(2)小结:含苞欲放的菊花,花瓣往里卷,像球形;盛开的菊花,花瓣有的往外卷,像卷发;还有的菊花是线状的,像烟花。)。
2、学习棉签画——菊花。
(1)出示不同形态的菊花范画两张,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指点对应的菊花进行小结:第一张菊花图,花瓣全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向外盛开的;第二张菊花图,有的花朵是直直的短线条,像烟花一样绽放;有的花朵是弯弯的线条,有的花朵是椭圆形的。
(2)教师示范棉签画——菊花。
教师:拿一根棉签,蘸满自己喜欢的颜色,蘸一蘸、舔一舔、画一画(教师边念儿歌边画菊花)。画完后把棉签放回颜料盘子里,然后换支棉签换种颜色画。
(3)请个别幼儿示范,重点提醒用以中心向外放射的方法画菊花的花朵。提示幼儿正确使用桌上的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卫生。
3、幼儿用棉签绘画菊花,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交待要求:今天我们就要用棉签和颜料来画自己喜欢的菊花,注意不同的颜料不要混在一起。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播放轻音乐《秋日私语》)。
4、幼儿作品展示。
教师将幼儿的菊花作品贴在黑板上,幼儿互相欣赏。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三
理解既是阅读的目的又是阅读能力的指标。通过理解不仅可以建构课文的意义表征,还可以检验阅读的效果。要想快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需要同学们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的。以下这篇是由本站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菊花[唐]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2分)。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答: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四
秋天是菊花展放的季节,我想幼儿肯定会对菊花非常感兴趣。一定会被漂亮的花儿吸引。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这次活动采用了用毛笔在彩宣上画菊花的花瓣的方法,这种新的作画方式,不尽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到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2. 认识菊花、喜欢菊花、乐意画菊花。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宣纸、笔、颜料 、墨、范画。
1)天气渐渐变冷,你怕冷吗?有一种花也不怕冷,它是谁呀?——菊花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特征:
菊花长得什么样?象什么?有什么颜色?
3)小结:有的象弯弯的毛线、有的象瀑布、有的象妈妈的卷发、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粉,长的都不一样,菊花的品种可真多呀。
1)出示底稿
瞧!我种的菊花已长出了绿绿的茎了,它会开出怎样的花呢?
2)出示完整作品,简单介绍叶子和背景(篱笆)的添画。
3)幼儿作画
三、你种的菊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呢?真想知道,快点把它画出来吧!转自第一幼儿教育儿童资讯站()
1) 提示幼儿画出不同姿态的菊花。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
2) 指导个别幼儿适当添画。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来办个展览会,好不好?
1) 你种了什么品种的菊花?谁来介绍一下(针对外形、姿态、颜色等的不同)
2) 对有添画的作品简单介绍,感受画面的丰富(可对比留白)
3)品尝菊花茶,自由参观菊展,结束活动
菊花又美丽又勇敢,你喜不喜欢它?它还可以吃呢!我请你们喝菊花茶,一边喝一边参观菊展好不好!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五
幼儿对剪纸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于是我便抓住幼儿这一感兴趣的课题,组织了一节剪纸探索活动课。
1、培养幼儿动手、动脑、心灵手巧。
2、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浆糊、幼儿剪刀、彩色纸、用纸卷成的小棍、熟料小花盆一个、(花盆里有枝干、无花朵)。
(一)出示花盆,引导幼儿观察这盆花有枝、有叶、就是没有花,启发幼儿有做菊花的愿望,并告诉幼儿每人做一朵或两朵,各种颜色的纸合在一起,就是一盆美丽的菊花。
(二)教师讲解并示范:
(1)、教师取出长方形纸,先引导幼儿认识长方形,然后请幼儿把长方形的长边纸折一条印(教师引导)。
(2)、让幼儿拿起剪刀,在未折的一面顺短边剪直线,剪到折印处(教师引导)。
(3)、再把花心(用纸卷的小棍)放在长方形纸的一端,涂上浆糊,把长方形的纸卷在花心上,翻下纸条,露出花心,即成。
(4)、把做好的菊花插在枝上。
(三)指导幼儿制作:
(1)、注意折、剪、粘、翻的顺序。
(2)、注意不要剪过折印处。
(3)、注意正确使用剪刀,折、卷、粘、翻时把剪刀放在剪刀盒里。
(4)、对能力差的幼儿,教师给与帮助。
(四)结束:
待幼儿做好花,插在枝上以后,教师带领幼儿共同欣赏。培养幼儿集体感和美的情感。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六
设计意图:。
秋天是菊花展放的季节,我想幼儿肯定会对菊花非常感兴趣。一定会被漂亮的花儿吸引。于是设计了本次活动,这次活动采用了用毛笔在彩宣上画菊花的花瓣的方法,这种新的作画方式,不尽可以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也能让幼儿体会到不同的作画方式带来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毛笔在彩宣上绘画不同的菊花,体验水墨活动的乐趣。
2.认识菊花、喜欢菊花、乐意画菊花。
活动准备:
宣纸、笔、颜料、墨、范画。
活动过程:
1)天气渐渐变冷,你怕冷吗?有一种花也不怕冷,它是谁呀?——菊花。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特征:
菊花长得什么样?象什么?有什么颜色?
3)小结:有的象弯弯的毛线、有的象瀑布、有的象妈妈的卷发、还有的大有的小,有的红有的黄有的粉,长的都不一样,菊花的品种可真多呀。
1)出示底稿。
瞧!我种的菊花已长出了绿绿的茎了,它会开出怎样的花呢?
2)出示完整作品,简单介绍叶子和背景(篱笆)的添画。
3)幼儿作画。
三、你种的菊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来呢?真想知道,快点把它画出来吧!
1)提示幼儿画出不同姿态的菊花。
2)指导个别适当添画。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来办个展览会,好不好?
1)你种了什么品种的菊花?谁来介绍一下(针对外形、姿态、颜色等的不同)。
2)对有添画的.作品简单介绍,感受画面的丰富(可对比留白)。
3)品尝菊花茶,自由参观菊展,结束活动。
菊花又美丽又勇敢,你喜不喜欢它?它还可以吃呢!我请你们喝菊花茶,一边喝一边参观菊展好不好!
活动反思:
一开始为了引出菊花,我特设问题“有一种花不怕冷,他是谁呀?”目的是想让孩子们要像菊花一样不怕冷,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都没有想到菊花,好多孩子都说是梅花,致使费了好大劲才绕回到菊花上,这是设计上不够成熟的表现,再有就是在讲解制作菊花时,我做了一片花瓣就急于往纸上贴,等我做完第二片花瓣教孩子们怎么样沿着花心粘贴的时候,孩子们都去贴花瓣了,以至于孩子们在贴完第一片花瓣时就不知道怎么沿着花心去贴花瓣了,还好有示范作品,有些孩子就能够顺利完成,但我也费了很大劲去个别指导,之后反思,如果我当时要是和孩子们一起先把花瓣做完再一步步去讲解怎么样沿着花心贴,让孩子们掌握方法之后再去操作,比起让好多孩子都盲目的去操作要好的多。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的操作兴趣都特浓厚,特积极。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七
1、学习将彩色纸条撕成小纸片,发展手指灵活性。
2、在示范讲解的引导下,掌握拼贴技能。
3、对撕纸活动感兴趣。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5、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若干不同颜色的长条纸,一棵树,范画,胶水,抹布。
一、复习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呀?秋天树叶变成什么颜色?秋风吹来了,树叶会怎么样呢?
2、师幼共同表演儿歌《片片飞来像蝴蝶》。
二、观察图片引起兴趣。
1、师:呜呜呜是谁在哭呀?它为什么哭呀?
2、师:大树妈妈的树叶宝宝被风吹走了,我们帮大树妈妈把宝宝找回来吧!
3、师:大树妈妈的宝宝都躲在这些彩色的纸条里。(师出示彩色纸条)4、师示范并讲解把彩条撕成纸片以及粘贴的方法。
5、幼儿尝试用长纸条撕成小纸片。
6.幼儿尝试将撕碎的纸粘贴在树上。
边做边说一说:我给什么大树找到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例如:我给大树找到了红颜色的宝宝……。
三、共同欣赏作品。
1、共同欣赏作品。
2、师幼共同演唱歌曲《秋天》,感受秋天落叶的美丽。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要上好一堂课是需要做充分的准备的,不仅仅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重要是要让他们感兴趣,这样,孩子们才能跟着你的思路走。
28、中班优秀美术教案《秋天的树林》含反思。
1.学习用布团拓印和手形轮廓的方法作画。
2.尝试用红、黄、绿相间的色彩,表现出秋天树林色彩的变化。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1.活动前用秋天树林的景色图片布置风景图《秋天的树林》。
2.各种绘画材料:花布3块,海绵3块,棉线1根,葛洪颜料,色盘,大树图画纸,彩笔,范画。
3.背景音乐《秋日私语》。
1.带领幼儿玩“变手型”的游戏,引发活动兴趣。
教师和幼儿一起说儿歌“骨碌骨碌捶,骨碌骨碌叉,骨碌骨碌变个小白兔”,玩手型变换游戏,鼓励幼儿想象变化多种手型造型。
2.播放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带领幼儿欣赏《秋天的树林》风景图片,说说秋天的树林美在什么地方。
老师小结:秋天的树叶有红色的黄色的秋天的树林也是彩色的。在树林里,有的树大,有的树小,各不相同。秋天的树林是美丽的。
3.学习用布团拓印画手型轮廓的方法表现秋天的树林。
(1)引导幼儿欣赏范画,讨论树干的外形结构及表现方法。
引导幼儿讨论:树干的形状像什么?大小一样吗?是怎样画出来的?知道用手型轮廓能表现树干的高矮不同。
请幼儿两两互动,比比手型大小和手指的长短,并将一只手放在桌面,手指张开,用另一只手食指描画手型轮廓,鼓励幼儿用两个或三个手指进行造型创意。
(2)出示布团和颜料,介绍用布团拓印的方法,请一名幼儿尝试参与:教师手拿布团的尾部,将布团顶部平放入色盘内蘸曲适量颜料,再用蘸有颜料的部位在树干周围轻轻按压;请参与的幼儿用另两个布团分别蘸取自己喜欢的红、黄、绿三色进行拓印,表现树叶的多种色彩。根据幼儿拓印时出现的问题,引导全体幼儿说说自己想到的解决办法。
(3)播放背景音乐《秋日私语》,幼儿在音乐背景中进行创意拓印。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蘸色拓印的动作,提醒幼儿把蘸过颜色的布团放在适当的位置,保持画面.桌面及自身的清洁。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评价。
5.带领幼儿收拾活动材料,整理归位。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八
1、在观察和欣赏的基础上,能用简单的线条表现菊花的外形特征。
2、感受油水分离画产生的奇特效果,并初步学习油水分离画的创作方法。
3、感受秋菊的美丽,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每组2张长卷纸(白色)。
2、油画棒(白色),刷子21把。
3、调色盘每组2个,1包纸巾,水粉颜料(浅蓝、红色、黑色)。
活动过程。
(一)秋菊狂欢。
1、播放课件:秋天到了,花园里开满了花,小朋友们看一看,你知道它是什么花吗?
2、它就是秋菊。秋菊是什么颜色的?有点像什么?(妈妈烫的头发、燃放的`烟花、方便面、孔雀开屏、电话线、溜溜球等。)。
3、教师小结:秋菊真美丽,有白色的、黄色的、还有绿色的,有的像妈妈烫的头发,有的像燃放的烟花,还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多,有的少,有的大,有的小。
4、我是菊花仙子,请小朋友们摆一个菊花的造型,看看哪朵菊花与众不同。
(二)魔术:秋菊乐。
2、神奇吧,你知道我是怎样把小秋菊变出来的吗?(幼儿讲述)。
3、请2个小朋友上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奇迹会不会出现呢?我们一起给他们念咒语吧。
4、奇迹出现了吗?小朋友画的线条细细的,刷的时候不明显,老师画的粗粗的,画了很多菊花,所以刷的时候,很明显。
(三)我是小小魔术师。
1、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你们还记得怎么做的吗?第一步?第二步?魔术变成啦!现在请小朋友去试一试吧,看谁画的菊花又多又漂亮,独具风格。
2、刷的时候注意卫生,颜料不要弄到衣服上哦。
(四)品菊乐。
1、小朋友们都画好了,现在请你们跟着菊花仙子去赏菊吧。(引导幼儿从颜色、构图、布局等方面画)。
美术教案-菊花中国画篇十九
1、使用油画棒和水彩颜料,运用排水画的技法,五颜六色的菊花形象。
2、在观赏、讨论的基础上,能通过绘画表现菊花的基本形象和基本特征。
3、感受排水画与其他绘画的不同风格效果。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1、菊花一盆。
2、幼儿用书,操作纸,油画棒。
3、黑色、深蓝色、红色的水粉颜料各两盘,底纹笔若干。
1、出示实物菊花,引导幼儿观赏菊花,了解菊花的主要特征。
教师:你看见的秋天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幼儿用书上的排水画《美丽的菊花》。
画面上有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方法一步一步完成的?
3、师生共同探索用排水画的手法表现菊花的形态。
请幼儿讲述菊花的外形特征,教师示范制作排水画的基本方法。
a)用油画棒直接在纸上画彩色的菊花,还可以采用先勾线画出花瓶、花朵、叶子的形状,再给花瓶、花朵涂色。
b)示范用水粉有序地刷出底色:
画好后,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水粉颜色,把画放在报纸上,从左到右一排一排刷上颜色,一定要按一个方向有序的刷。
4、幼儿创作活动。
教师提醒幼儿尽量把菊花画得大些。鼓励幼儿用浅色和鲜艳的颜色表现菊花和花瓶,且涂色要有力,颜色要深一些。
5、组织幼儿有序地涂颜色:
图画画好后,可以到前面来涂底色,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帮助,提醒幼儿有序地刷底色,尽量保持桌面或画面整洁。
6、展览幼儿作品。
幼儿相互欣赏,并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2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