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8:31:23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范文(13篇)
时间:2023-11-30 08:31:23     小编:XY字客

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段时间成就、不足之处等的客观反思和记录,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提升。总结要注意表达清晰、简洁,结构合理,以便读者能够快速地理解和吸收。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写作的思路。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一

医疗卫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以较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几年来,我院和其它市级综合性医院一样,成为了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形成了独有的中医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在20xx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收费、降低医疗费用为落脚点,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36%,门诊量同比增加12.18%,住院病人同比增加5.41%,剔除工作量增加因素后,同比增加4.85%,而每个门诊病人费用为108.78元,为我市市级9家医院的最低。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20xx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

规章制度。

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

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

岗位职责。

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

责任书。

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今年我院严格执行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招标政策和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

执行药价“顺加作价”政策以后,我院减少药品收入500多万元,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要实现“降低病人费用”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改善医德医风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的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广大患者利益为前提,切实把医护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处理好医院、个人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医疗卫生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以较低廉的费用为病人提供较优质的医疗服务。近几年来,我院和其它市级综合性医院一样,成为了我市医疗卫生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形成了独有的中医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在为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价廉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继承发展中医药学术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方面作了不懈的努力。在20xx年,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收费、降低医疗费用为落脚点,努力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医院业务收入同比增加14.36%,门诊量同比增加12.18%,住院病人同比增加5.41%,剔除工作量增加因素后,同比增加4.85%,而每个门诊病人费用为108.78元,为我市市级9家医院的最低。

一、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证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一)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医院根本目的。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20xx年,我院在“医疗质量服务年”活动的基础上,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疗事故争议,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我院严把医疗质量关,各科室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诊疗行为,坚持首诊负责制、三级查房制、疑难病人会诊、重危病人及术前术后讨论制度。

增强责任意识,注重医疗活动中的动态分析,做好各种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针对当前患者对医疗知情权要求的提高,完善各项告知制度。加强质控管理,住院病历书写实施了《**市中医病历书写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通过近一年的运行,我院住院病历的书写在全市中医系统住院病历质控检查中,总分为全市第二位,前十名优胜病历中我院占三位,前二名均为我院医务人员。

(二)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医疗质量的基础。

服务流程是医疗机构的运行结构和方式,在不增加病房、卫技人员的基础上,优化的医疗服务流程决定了医疗机构的效率和竞争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医院的长期生存能力,使医院的可用资源通过平衡流程中的各组成部分来减少重复和浪费,使医院现有硬件和软件达到较高的利用率和较好的利用水平,尽可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能力,尽可能满足病员的需求,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优化医疗流程,方便病人就医上下功夫,求实效,增强服务意识,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推出各项便民措施,如收费挂号窗口联网,减少挂号排长队,部分专家设立专门挂号窗口,推出电话预约挂号等措施。医技科室出报告单推出限时承诺。护理部门在开展星级护士评选活动中涌现了一批先进护士,全年评出星级护士56名,护患构筑连心桥,推出便民措施,想方设法为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达96%。

(三)实施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教育,是加强医疗质量的基础。

如何提高管理者自身素质和加强全院医务人员的素质教育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提高医疗质量不是单靠几位管理者或部分医务人员的努力可以实现的,而是需要医院全体职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需要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同情心;需要树立牢固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意识;在院内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和“安全就是最大的节约,事故就是最大的浪费”活动,激发职工比学习、讲奉献的敬业精神,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近年来,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安全保卫、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共五部分241条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26项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做到一级管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的格局。明确责任,保证职能,做到责、权明确,利益适度,从而管理上做到了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逐步完善管理上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建立符合医院实际的质量管理体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副院长、医务科和各临床科室为成员的质量管理,质量控制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院质量管理工作。全院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天天抓;临床科室时时抓的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管理的格局。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坚持平时检查与月、季、年质控相结合,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抓三基”、“促三严”、落实“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医务科经常组织院内职工学习卫生法律、法规、制度、操作规程及操作常规,并记入个人业务档案。近年来通过开展以医疗业务管理,努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全方位质量管理工作,使医院的各项工作达到到了综合目标责任制预期目的,医疗质量逐步提高,安全隐患逐渐减少,无医疗事故发生,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少,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今年顺利通过浙江省三级乙等中医院复评工作。

二、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是医院的最根本目标。

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让老百姓用较少的钱享受较为优良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根本目标。

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每一位院长、患者、社会人、医护人员等共同关心的社会问题,它是社会性质和服务宗旨的直接反映。作为医院的管理者要从加强科学管理素质,降低管理成本着手,从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质量上下功夫,突出以“技”取胜而非以“费”取胜。

今年我院严格执行药品、大型医疗器械设备采购招标政策和药品“顺加作价”政策,实行医药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降低总的医疗费用,降低药品收入在医院总收入中的比重。

执行药价“顺加作价”政策以后,我院减少药品收入500多万元,实实在在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要实现“降低病人费用”这一目标,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改善医德医风问题,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收益的关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防止片面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倾向的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以广大患者利益为前提,切实把医护工作作为一个崇高的职业,处理好医院、个人与患者之间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以低廉的价格提供优质的服务,切实在医疗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页,当前第。

2

1

2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二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市卫计[x]?号)精神,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将我院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x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xx医院。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三

改善医疗服务是民生导向,是医改要求,是医疗机构的基本职责。近年来,上海始终将改善医疗服务作为惠及民生的重要工程、推进医改的重要举措和行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扎实推进,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新医改启动伊始,市医改办就组织我市相关部门认真分析人民来信来访所反映的看病就医问题,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梳理了14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一是推进预约诊疗服务。建立医联预约服务平台,覆盖38家三级医院,年预约达1千多万人次;建立家庭医生双向转诊预约平台,患者可以通过家庭医生直接预约上级医疗机构的专家门诊,目前已在6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试点。二是推行“门诊一站式”付费模式。覆盖38家三级公立医院,并在27家医院间实现门诊患者自助储值缴费的跨院跨行通存通用,患者排队次数平均减少2.8次,候诊时间平均缩短60分钟。三是推行自助服务系统。开展自助挂号、自助预约、自助充值、自助收费、自助信息查询等服务,全市已有80%的二级甲等医疗机构、98%的三级医疗机构开展了门诊自助服务。四是推行专病整合门诊。通过院内多专科协作解决患者在各专科间往返奔波的问题,目前已有24家市级医院开设117个整合门诊,参与科室229个,年服务患者3.8万人次。五是推行日间手术。以流程再造为重点,完善和创新日间手术集中式管理模式,对门诊接诊、病情评估、入院手术、出院随访等环节进行无缝衔接,目前已有28家市级医院开展,手术量达8.22万例。

二、以人文关怀为重点,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一是开展文明服务主题活动。自起开展“关爱患者,从细节做起”文明服务主题活动。,推出“温馨环境、温馨服务、温馨检查、温馨提醒”等十条细节举措;,继续凝炼出“人文环境、心理疏导、情绪安抚”等十条注重人文关怀、软件建设和细节服务的举措。各项细节举措落实率达到90%以上,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二是推进医务社工和志愿者服务。积极探索和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改善医疗服务,实现了“五个第一”:成立了第一家医疗机构内的医务社会工作部;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医务社工学术组织;制定了第一份推动医务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政府文件;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岗前实务培训手册》;编印了第一本《医院志愿者手语培训手册》。目前,全市有152家单位试点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有医务志愿者5万余名,已为近800万人次患者提供导医、交流、探视、心理舒缓等服务。

一是推进信息共享机制。自起建设“医联工程”,目前已建成医院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和临床信息系统四大系统,联网38家三级医院、跨8个行政区,医生可以通过患者的就诊卡,实时调阅患者在联网医院就诊的既往病史、门诊记录、用药记录、影像资料,减少重复检验检查。二是推进新媒体的使用。各家医院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提供各项服务,如建立医院的微官网,开通微信“专家预约”、“在线挂号”、“三维导诊”、“候诊队列”、“报告查询”等特色功能,方便患者就医。

四、以患者权益为基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一是大力推进医患纠纷人民调解体系。制定市政府规章《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在17个区县设立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办公室和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配备了140名人民调解员,组建了922位覆盖医学、法学、心理等专业的咨询专家库。共受理纠纷3408件,调解成功2830件,人民调解已成为化解医患纠纷的主渠道。二是积极探索实施住院患者第三方告知制度。通过引入非当事医患的第三方人员进行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医疗收费、医疗维权等相关制度、规范的告知,完善医患信息沟通平台。目前已完成第三方告知468例,患者对相关制度的理解程度达到90%以上。三是建立卫生医保联合工作机制。自始,会同市医保部门成立卫生医保联合投诉办公室,开通卫生医保联合投诉电话,重点受理和解决限定门诊药费药量、不予配售医保药品、限定住院天数(假出院)、ct或mri分解收费等4大投诉热点问题。至今已接听来电1万多个,解决了群众反映的1331个具体问题。

五、以监管评价为抓手,促进各项措施落实。

一是纳入医院评审评价指标体系。将改善医疗服务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公立医院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财政投入、院长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二是纳入文明单位考核范畴。将人文细节服务、便民利民惠民举措的实施情况作为本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考核的重要指标。三是纳入各项专项检查范畴。与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质控检查等各项专项检查相结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各项服务举措。

各位领导和同仁,上海在改善医疗服务方面虽然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距离群众的期盼还有不少差距。国家卫生计生委《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为我们推进这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确保将改善医疗服务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四

为贯彻“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安排,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平安医院”建设,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我院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集中利用三天下午的时间,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专项培训工作,知晓率达到了100%。

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制度、转诊制度等。

3、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进行考核。

4、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

5、加强科室能力建设,做到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合理,抢救设备设施齐备、完好。实现急诊会诊迅速到位,急诊科(室)、入院、手术“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

6、针对临床用血,我们重新进行了培训,力求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7、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8、医院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积极整改落实各级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二、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1、我院采取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环节,并且对门诊布局进行了调整,使就诊布局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

2、统一制作了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有导诊服务,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等。

4、采取流程改造等方式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报告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了预约挂号和诊间预约服务,方便广大患者就医。

5、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三、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

1、医护人员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对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随时检查服务用语使用,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临床科室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号码,有专门机构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5、通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定期收集病人及社会等方面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

四、严格医药费用管理,杜绝不合理收费。

1、严格执行国家药品价格政策和医疗服务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禁止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2、向社会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完善价格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及时处理患者对违规收费的投诉。

3、主动接受社会和病人对医疗费用的监督,减少医疗收费投诉。

五、加强职业道德和行业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医德医风。

2、我院以多种形式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制度教育,让医务人员树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文明行医的新风尚,并与执业医师考核、护士执业证书再次注册相结合。

3、严禁医务人员收受、索要病人及其家属的“红包”和其他馈赠;严禁医务人员接受医疗设备、医疗器械、药品、试剂等生产、销售企业或个人以各种名义给予的回扣、提成和其他不正当利益。

4、我院对药品、仪器检查、化验报告及其他特殊检查等实行零提成,不向科室或个人下达创收指标。

5、做好正确的舆论宣传,不发布虚假医疗广告误导患者,欺骗群众。

在“改善医疗服务”活动中,我院把活动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和“改善医疗服务”活动两不误,两促进。通过“改善医疗服务”活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改进和优化了医疗服务流程,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为今后继续加强医疗质量的可持续提高奠定了基础。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五

国家卫计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决定自起,利用3年时间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实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行动计划”从预约诊疗、规范诊疗行为、妥善化解医疗纠纷等9个方面对医院和医务人员提出要求。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对照《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考核评分表》,将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3月20日医院召开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暨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活动启动会,会上韦金儒院长就未来三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年3月25日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4月制定了《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至各科室,明确了各自的工作任务和要求。6月13日,韦金儒院长带队参加了自治区人民医院举办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政策落实研讨会暨医务管理能力提高班会议。会后召开会议,深入学习,并在全院中层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医院网站、微信、院报专栏、院外媒体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监督员座谈会、院长信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建立了四级督查机制,通过科室自查、主管职能部门定期抽查、院领导分工监管、不定期全院性督查的方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医院分别于6月16日、11月24日就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进行阶段总结,对照医院制定的目标逐项自查,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围绕重点,持续改进。

(一)优化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优化诊室布局。我院已实行按专科分层挂号,每层均都有收费点,有效引导和分流患者。门诊一楼大厅已设置自动挂号、缴费机。同时医院正在加快“医技综合楼”项目建设,解决医院医技用房紧张问题,方便患者进行检查。

2、保持环境整洁。成立总务后勤巡查小组,对就诊区域进行不定期巡查并做好巡查记录。成立控烟监督小组对医院范围内吸烟者进行劝阻、发现烟头及时清扫。保洁公司每天打扫,确保卫生间清洁、无味,并在相应位置铺设防滑胶垫。

3、设置醒目标识。医院门急诊大楼、医技综合楼、住院病区等处均设有完善、清晰易懂的建筑平面图、科室分布图及医疗就诊标志,方便患者查询、索引。同时,危险、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及放射源等均按专科要求张贴了标识。

4、提供便民服务。在门诊设立“一站两岗十便民”的服务措施,即“一站式服务中心”、“学雷锋志愿者服务岗”和“预约诊疗服务岗”,集中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及其他服务,如:健康教育、投诉处理、门诊预约、引导就医等。医院还为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轮椅、专用通道,必要时提供一对一的专人免费陪护服务。门诊一楼大厅设有自动挂号、缴费机,应急电话,纸、笔等便民物品。放射科设立两间放射拍片更衣间,为放射检查患者提供更衣条件。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2、推进双向转诊。我院与南宁协和医院、南宁市兴宁区五塘中心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每月定期对居民双向转诊进行统计汇总,即时为出院居民医保患者办理出院结算手续,将居民参保人员转回所在基层医院。我院还与邕宁区人民医院、马山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对口支援协作机制,为基层医疗机构预留号源,优先安排就诊、转诊和住院。

3、实现分时预约。我院门诊制定了预约变更、暂停、取消等特殊情况应急预案。门诊及住院患者实行分时段预约率为100%。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合理调配资源。一是执行弹性值班,能够根据就诊患者病种排序安排出诊医师数量,保证医师有足够的诊查时间;二是在检验科开展快检值班,专门有一组人员负责,保证急诊检查项目及时出具结果。

2、加强急诊力量,及时救治重患。我院制定了《急诊科院前急救制度》,要求做好院前、院内的衔接工作,并做好电话记录、出诊记录。严格落实医院《急诊绿色通道管理制度》、《急诊科急诊患者病情分级管理制度》,将急诊诊治区域分为三大区域,实行急诊患者按病情轻重分级分类处置原则,对急性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创伤、急危重孕产妇及急危重症患者,均能及时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缴费,需住院患者及时收入院治疗,没有拒绝、推诿和拖延救治情况发生。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加强信息引导。目前医院意向与第三方公司商榷,签定合作协议,建设移动互联网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患者可手机了解医院就医流程、专家特色及出诊情况、医院位置导航等更多、准确的就诊信息,完成挂号、预约、费用查询、缴费、检查结果查询、办理出入院手续、出院后访视、就医满意度反馈等就医环节。

近2年我院购置了两台全自动摆药机,摆药机的引进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摆药人员的工作强度及减少了发药差错的概率。

(五)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

1、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我院制定了《患者住院、转诊、转科多部门协调机制》,《病人转科制度》,《病人转院制度》、《入院制度》、《出院制度》、《知情告知谈话制度》并严格执行,医院的入、出院、转院流程规范合理。做到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能够预约安排入、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减少患者等候时间。转院(科)患者的交接、传递患者相关信息准确及时,能够做到转院(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2、改善住院条件。医院新门诊大楼投入使用后医院住院床位由原来670张增加到1140张,增加了骨科三病区、血液科、风湿免疫科、康复科住院部、新生儿科、干部三病区、心血管内科二病区、神经内科二病区等8个业务科室,新的.住院部布局合理,床位面积达标,各种生活设施齐全,极大的改善了患者的住院环境。同时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手术室、icu、供应室顺利投入使用,从硬件上达到了现代化医院管理要求,有效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使我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迈入了一个新的台阶。医院停车位也增加了200多个,部分缓解了就医群众停车难的问题。我院严格执行《探视、陪护制度》,在住院病区设立探视时间牌,并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护士告知患者或家属探视、陪护的相关规定,为住院患者创造安静、整洁、安全的住院环境。4月15日,我院召开陪护人员管理启动仪式,成立“陪护人员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对陪护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陪护员个人档案,组织陪护员护理业务培训,培训合格颁发证书,持证上岗,将陪护管理走向规范化。医院设有营养科,建立《营养科工作制度》、《营养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营养科查房工作制度》、《营养科会诊制度》并严格执行,为住院患者提供临床营养服务。

3、开展患者随访。根据《患者出院指导与随访、复诊工作管理制度》,医院坚持开展出院患者回访工作,由主管医师或护理人员执行。医院于底设立纠风办,有专职人员负责每月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和医德医风督查工作,征求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满意度等。

(六)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加强护理力量,落实优质护理。贯彻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的“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版)”和《关于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的通知》(国卫办医发〔2016〕15号)精神,我院所有病区落实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使责任护士回归病人床边,有效增进了护患交流和沟通,护士的责任感明显提升,病人综合满意度达到97.1%。实施护士岗位管理,重新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我院参加南宁市卫计委主办,南宁市护理质控中心、南宁市护理学会承办的“2016年南宁市优质护理服务知识技能竞赛”,医院参赛团队取得了优异成绩:派出的两支参赛队均获团体一等奖,6名选手中5人获个人一等奖,1人获个人二等奖。

(七)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落实患者安全措施。根据医院《门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门诊使用“患者姓名+门诊就诊卡+年龄”识别有效身份,住院病区至少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腕带等。手卫生方面,我院制订了《手卫生管理制度》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并组织落实。随着门诊综合大楼启用,医院整体布局大调整期间,全院安装感应水龙头243个,干手纸巾盒395个。不定期开展多种形式手卫生培训,全院培训与科室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操作考核相结合。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新职工、实习生、进修生进行专题讲座和考核培训6-8批次,每年培训超过1200人次。预防患者跌倒方面,我院制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管理与报告制度》,由责任护士定时巡视患者,并检查相关设施是否完好。

2、推广临床路径。我院目前开展临床路径的专科有26个,病种125个。医院加大对临床路径管理力度,实施推进临床路径工作开展六项措施。严格考核,力争年内完成临床路径指标。

3、加强合理用药。我院认真贯彻执行《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积极推进临床抗菌药物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

4、诚信诊疗收费。我院制订了《医药价格公示查询管理制度》、《住院患者费用“每日清”制度》并严格执行。在门诊综合楼一楼设置药品、诊疗费用价格公示电子显示牌;导医台附近设置触摸屏为患者提供就诊项目、药品、单价、总费用等查询服务;在出入院办理处放置“出入院手续流程图”,告知出院病人在护士站领取住院费用清单。

(八)注重医学人文关怀,促进社工志愿服务。

1、注重心理疏导。医院重视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定期、不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医务人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麻醉科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

2、保护患者隐私。我院制订了《保护患者隐私制度》,医护人员树立维护病人隐私的观念,通过执行“一室一医一患”诊查制度,设置私密性保护设施,严格病案管理,实行化验单专人发放,不在住院患者床头卡写入院诊断等细节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3、加强社工和志愿者服务。我院“小乐园志愿者服务队”于4月5日成立,设有志愿者管理服务部(党办)。截止2016年10月共招募志愿者2125人。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次,2016年截止目前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9次。“小乐园志愿者服务队”在院内常态化的开展就医指引、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心理疏导、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等服务。2016年11月,医院党委为进一步落实“行动计划”,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成立了医院社会工作部,把志愿服务活动与医务社会工作相结合,使医院社工、志愿者服务工作有了质的飞跃。通过开展门、急诊志愿社工服务,有效缓解了门、急诊乘梯拥挤、就诊秩序混乱的现象,为病人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

(九)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1、推进三调解一保险机制建设。我院制订了《医疗纠纷案件管理制度》、《医疗纠纷、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程序》,设立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公开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流程及投诉管理办公室电话,以实事求是态度通过调解、行政裁决、诉讼等途径妥善解决纠纷。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和第三方参与调解机制工作,积极参与医疗责任保险。

2、规范院内投诉管理。医院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管理办公室联系方式(0771-2612353),在门诊大厅、住院病区设置投诉举报箱,并开放多种渠道,如现场投诉、总值班电话18978933857投诉等,收集患者意见,确保投诉举报途径畅通。

三、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2016年是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品管圈(qcc)、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1、核心制度知识竞赛。我院于4月29日举办2016年“医疗核心制度竞赛”个人赛,参赛人员共计为205名。集体赛于7月22日举行,以现场竞答的方式进行,分为共答题、抢答题、病例分析题三部分。我院对竞赛中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均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举办“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是要求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增强我院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安全意识。

2、护理品管圈(qcc)活动。我院全院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品管圈qcc活动,使护理质量管理自下而上,组成了一个个改进护理质量、解决护理难题的团队,利用pdca手法积极正确的解决临床工作问题,持续改进,实现“质量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护理品管圈的运行作为一个常态化的工作开展,并将品管圈活动与临床各项工作相结合。2016年1-11月,全院共开展品管圈项目27项,目前有17个品管圈项目已进行成果发布。

3、全院疑难病例讨论。

为加强医院质量管理,坚持落实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确保医疗质量安全,我院制定了临床科室疑难、死亡病例大讨论计划。2016年1-10月我院按计划组织呼吸内科、肝胆腺体外科、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神经内科、胃肠外科等16个科室进行了全院性疑难病例讨论。各科室能从每次的疑难病例讨论中掌握新的知识,有助于拓展医师的临床决策思维,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切实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加强陪护人员管理。为维护医院品牌,保障病人权益,维护陪护人员利益,4月15日,我院召开陪护人员管理启动仪式,成立“陪护人员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对陪护员进行统一管理,建立陪护员个人档案,组织陪护员护理业务培训,培训合格颁发证书,持证上岗,将陪护管理走向规范化。以提高住院患者的生活护理水平,促进优质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也促进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护理人文关怀活动。我院从2016年6月15日开始,长期实行护理人文关怀活动,该活动主要分为“对患者的关怀活动”和“对护理人员的关怀活动”,以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成立“护士之家”“青盟沙龙”、员工座谈会、践行“五心工程”、开展疼痛护理等形式在全院推开实行。活动当中涌现诸多亮点,例如:肝胆腺体外科增设植物认养,乳腺疾病患者住院期间领养及照顾盆栽出院后可以带回家或将盆栽转送下一位患友继续培养;血液肿瘤建立安宁病房,体现对临终患者的关怀;老年一病区开创“快乐吧”,举办给老年患者唱歌等娱乐活动等;开展疼痛护理,对所有疼痛患者进行疼痛关怀,最大限度提高疼痛患者生活质量。

四、积极宣传,扩大影响。

1、南宁晚报,2016年1月30日15版《胆管肿瘤堵肝门,多科合作巧“拆雷”》,报道我院成功实施南宁市首个肿瘤多学科诊疗团队(mdt)模式为患者诊疗。

2、南宁日报,2016年5月4日4版《激扬青春,担当尽责,创新发展领航向》,报道我院胃肠外科、肝胆腺体外科先进事迹。

3、南宁日报,2016年5月7日10版《市第一人民医院改善医疗服务方便市民就医》,报道我院召开“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研究部署会。

4、南宁晚报,2016年7月2日16版《一医院主题活动向党献礼》,报道我院积极开展“为困难党员送温暖”、“为社区居民送健康”、“院村结对促党建”等系列主题活动。

5、南宁日报,2016年7月2日10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开展系列主题活动》,报道我院积极开展“为困难党员送温暖”、“为社区居民送健康”、“院村结对促党建”等系列主题活动。

6、南宁新闻综合频道《“面具娃娃”命途坎坷,热心人士助他重展笑颜》,报道我院整形外科全力救治“面具娃娃”。

7、南宁新闻综合频道《电话求助,市区开辟救护“绿色通道”》,报道我院紧急救治断指患者。

8、南宁新闻综合频道《廉洁行医,从拒收红包开始》,报道我院拒收红包、廉政文化长廊。

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领感受最强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就诊环境、医院标示、服务态度、服务流程、隐私保护、信息透明、急诊服务、纠纷投诉等领域,“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对群众就医感受最强烈的9个方面提出了31项要求,对照《行动计划》,我们有许多地方有欠缺,做的不足,也有许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我们将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持续改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给人民群众提供满意的优质服务。

更多。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六

根据辽宁省卫生厅《关于在全省医院开展“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本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的总方针,坚持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完善我院医疗服务流程、制度和设施建设,我院自检自查工作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院领导对此次全面改善医疗服务的专项行动非常重视,充分认识到此次“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是我院今后工作的重点。我院迅速成立了以院长柳丽荣同志为组长的“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提出了“提高认识、统一领导、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制定了由院领导分工负责,科室、人员层层负责的逐级责任制及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组织了相关人员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1.科室存在的问题。

各科室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科室人员之间协作不够。住院病例质量管理不到位,部分医务人员病例书写不规范、不及时。各种记录不规范,部分病历缺少医生签字,书写要求未达到医疗文书书写质量规范要求,缺少质控检查记录。

2.护理部存在的问题。

各项护理制度建立不全、不完善。旧的制度已经不等够适应现在管理的要求,现需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相关标准制度。

护理管理组织体系不建全。未能够按照《护士条例》制度规定,实施相关护理管理工作,未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根据医院护理人员配备标准,病房护士与床位达不到要求标准。

无菌技术观念欠缺,操作仍需进一步提高。未能有效建立各项护理技。

能操作规范标准,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操作不规范,一次性物品的销毁不彻底、不规范。

我们理论上床护比达不到0.4:1,但由于我院床位使用率达不到100%,所以我院各科室实际床护比能达到0.4:1。

3.临床药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临床药事管理制度不建全。药品管理工作不到位,缺少处方点评记录。

4.医技科室存在的问题。

各相关医技科室人员与临床科室的医护人员沟通不及时。

(二).医务人员工作作风、精神面貌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医务工作者得过且过、进取心、责任感、主动性不强,需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改善医患关系,使群众对医疗机构的作风满意度明显提高。

(三)消毒及供应室不合格,缺少制度流程,专人负责。

(四).环境卫生方面存在的问题。

通过我院检查各科室地面、玻璃普遍卫生暂未发现脏、乱现象,桌面物品乱堆、乱放情况仍存在,影响了医疗卫生单位形象。

(五)门诊量少,预约诊疗工作在科室开展的不好,下一步查找原因,增加门诊量。

二.整改措施:。

到有导诊服务咨询台、有针线包、老花镜、纸、笔、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有轮椅等。

2、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我院即将与抚顺市中医院签订技术协作协议,实行双向转诊制度,简化了患者就医流程,利用上级医院先进设备设施,减少漏诊、误诊的发生,加强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衔接,满足患者需求。

3、加强信息管理。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推行电子病历,建立互联互通的大数据信息库,提供诊疗信息、费用结算、信息查询等服务。

4、改善住院服务流程,实现住院全程服务,完善入、出、转院服务流程。做好入、出院患者指引,入、出院事项实行门诊告知或者床边告知。加强转院患者的交接,及时传递患者相关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逐步实现转院医疗服务无缝衔接。

5、加强医务人员综合素质及医德医风建设。进一步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利用职工大会加强医务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修养。采取强力措施,规范医务人员工作行为,确保工作人员以昂扬的工作状态投入到医疗工作当中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和培训,提高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医技与临床定期召开协调会,临床科室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手术或重症患者提供心理疏导,有效缓解患者不安情绪。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集病人及社会等方面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

7、加强合理用药。运用处方点评等形式控制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使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规范激素类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加强临床使用干预,推行个体化用药,降低患者用药损害。

8、推进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服务,提供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导诊台预约、诊间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提供预约诊疗服务,方便患者预约。实行“预约优先”,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9、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增加了高血压、糖尿病两个病种,提高诊疗行为透明度,实现患者明明白白就诊。

10、加强护理力量,定期进行“三基、三严”培训,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1、将我院的消毒物品委托给上级医院。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七

随着医改逐步深化,根据新形势下医疗服务需求变化,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医疗服务流程,创新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措施,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群众路线教育,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改成效,提高社会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就血透室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优化血透室就诊区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

1.继续落实好科室的环境管理,控制噪音,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有序、安全的温馨的就医环境。

2.打造好数字化的血液净化中心,分区布局更加科学,合理设置污物通道、物流通道、患者通道、工作人员通道,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清洁区及污染区,通过六楼改造的完成,我们将普通透析区设置在六楼,隔离透析区设置在七楼,更加利于消毒隔离的落实。

3.完善指示标识,各个通道的标识清楚,隔离区域的物品专用、专放,隔离标识设置醒目清晰,为透析患者提供安全的透析治疗环境。

4.为透析患者提供便民设施:

1)由专职的工作人员协助患者进行预约、挂号并为患者交透析费用、拿透析用药,让患者安心透析,减轻家属负担,消除患者因家属不能陪伴不方便交费拿药的后顾之忧。

2)血透室候诊大厅设置有234个小柜子,免费为透析患者存放透析室专用拖鞋、床单等透析专用物品,避免将透析专用物品往返家与透析室之间的麻烦。

4)候诊大厅为患者设置候诊椅、电视机、就餐餐桌,方便患者及家属候诊时使用。

5)血透室候诊大厅还免费为患者提供饮水、微波炉、冰箱、轮椅、纸、笔、电视机等便民设施,方便患者就诊时使用。

二、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有效分流就诊患者。

血液透析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均实行分时段(早、中、晚)预约透析,根据患者家庭与医院的远近及个人生活习惯、工作安排,尽量照顾每个患者,合理预约患者就诊时间(个别急诊患者除外),以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三、合理调配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

1.每日根据患者的数量及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合理弹性排班,并由低年资护士和高年资护士进行新老搭配。中午上下机高峰时段适当增加护理人员,并由医生进入透室配合护士对患者加强观察与管理。

2.落实好尿毒症患者急性左心衰竭、急性药物中毒等急诊绿色透析通道,保证夜间急诊血液净化半小时内治疗开始进行,紧抓抢救时间,保证急诊绿色通道的畅通,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四、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1.加强科室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改善医疗服务,六楼的数字化信息化血液净化中心将患者从就诊挂号、交费拿药、称透析前后体重、设定透析参数融入一卡中,这样既减少了患者透析时繁琐的流程,更加简化了护理操作流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患者候诊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六楼的数字化血液净化系统将根据患者挂号时间,在候诊厅设置对患者的自动排号、喊号系统,使患者更加简单明了知道自己所透析的具体时间及透析床位,减少人工喊号的环节,避免中午时段上下机患者随意进出透析室,保证环境的安静,有序,减少患者之间不必要的争抢,利于病人的科学的管理,提高科室医护服务质量、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矛盾。

五、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落实优质护理要求。

1.加强护理力量及人才队伍建设:按照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配备护士,护机比已达到0.4:1,现血透室护士共有护士15名,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5名,护士7名。

2.进一步落实责任护士包干制:每名责任护士分管7-8位患者,负责对患者的饮食、血管通路的维护、透析治疗质量监测等进行一对一的服务与宣教,根据患者的差异性,制定个体化的宣教方案,并定期抽查对宣教知识的掌握应用效果。

3.每季度定期开展肾友健康教育联谊会,对近期透析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及注意事项,进行集体宣教,宣教后采取有奖问答方式对所宣教知识进行考核,患者参与的积极性高,并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4.为透析患者提供免费的透析当日午餐。

5.为一些困难及合川、璧山的透析患者提供透析当日车费报销。

6.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服务,以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

六、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

1.加强血透室消毒隔离的落实,实行分区分机透析,隔离区与普通区分楼层设置,隔离区物品及用品有醒目标识,并专人专用,定位放置,隔离间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2.加强执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防止交叉感染。3.严格执行血透室的查对制度,对各项护理操作严格进行“三查八对”,强化执行医嘱的准确性,上机后先做好自己的二次查对,再进行双人核对医嘱和设置的各项参数指标,确保透析质量和病人安全,尽全力做到全年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4.加强透析中常见并发症及血透室应急预案的培训及演练,保证护士对透析中突发状况能及时准确预判及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

5.成立四个护理质控小组,分别是血透室医院感染管理、专科护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及血透室仪器设备管理,每周进行质量控制,月底进行汇总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增强专科内涵建设,确保透析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七、注重医学人文关怀,加强心理干预特色专科建设。

1.体现良好风貌:血透室护士根据工作需要采用的是蓝色的衣裤分开式工作服,着装整洁、规范,佩戴胸卡,医务人员与患者沟通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态度和蔼热情,尊重患者,体现良好医德医风。

2.加强尿毒症患者的心里干预:血透室设置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及单独的心理咨询室,针对尿毒症患者脆弱而敏感的心理采取心理干预服务,并建立心理咨询档案,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大大提高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患者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也增强了血透室心理干预特色专科的建设。

八、妥善化解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在候诊厅设置患者意见本,开展好每月一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服务,征求患者的意见,以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水平与质量。通过我们不断完善服务流程,深化专科内涵、一定会提升我科专科特色服务的品牌,做到让来血透室的患者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使血透室的.医疗护理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让患者感受到看病就医明显改善,达到满意度明显提升,医患关系更加和谐。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八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xx年)的通知》(市卫计[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深入理解,高度重视。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xx年3月9日医院召开了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二、围绕工作重点,持续改进。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三、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满足医疗服务新需求。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四、加强内涵建设,突出亮点。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九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市卫计[20xx]号)精神,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将我院20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xx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20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20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十

近年来,我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三必二推一评议”等活动,推行便民措施,努力改善医疗服务和群众就医体验,取得一定成效。为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和群众对改善医疗服务的新期待,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根据《xx卫生局转发xx市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20xx]xx号)的文件精神,我院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活动,现就活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统一部署,明确目标责任。

一是成立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相关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开展的统一部署,同时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二是根据上级部门的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际制定相关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的内容以及工作要求,拟定活动开展的方法和步骤,使活动的开展能够有序进行。三是建立逐级责任追究制,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院班子成员进行明确分工,科室实行目标管理,明确目标和责任。

(二)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1、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利用下班的时间,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法律法规专项培训工作,提高职工知晓率,培训完成后进行了考试。

2、健全并落实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特别是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制度、转诊制度等。

3、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重点是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建立了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机制。

4、严格基础医疗和护理质量管理,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并进行考核。

5、针对临床用血,我们重新进行了培训,力求科学合理用血,保证血液安全,杜绝非法自采自供血液。

6、规范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7、医院领导定期召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会议,积极整改落实各级质量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好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工作。

(三)改进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方便病人就医。

1、门诊大厅设立“一站式便民服务”站,制订一站式便民服务措施:导诊、咨询、接待投诉一体化;免费提供健康教育处方,随时接受患者的健康咨询;为患者免费测量血压、体温;免费提供开水、一次性纸杯、担架、轮椅、推车等等服务。一系列便民服务措施的推出,为患者提供了方便、温馨的服务。

2、采取增加服务窗口,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对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简化环节,并且对门诊抽血室的布局进行了调整,布局更加合理,方便患者就医。统一制作了科室标识,使其规范、清楚、醒目。

3、医院为病人提供清洁、舒适、温馨的就诊环境和便民服务措施,做到有导诊服务,有咨询台、有便民门诊,有候诊椅,有饮水设施等。

4、采取流程改造等方式缩短各种等候和各项检查预约、报告时间。创造条件,开展了预约挂号和诊间预约服务,方便广大患者就医。

5、提供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

(四)提高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增进医患沟通。

1、医护人员自觉维护病人的权利,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2、对全院职工进行礼仪培训,随时检查服务用语使用,杜绝生、冷、硬、顶、推现象。

3、临床科室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主动与病人交流,耐心向病人交待或解释病情,要求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4、建立、完善病人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电话号码,有专门机构及时受理、处理病人投诉。

5、通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问卷调查,聘请社会监督员等方式定期收集病人及社会等方面对医院服务中的意见,并及时改进提高。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十一

根据市卫生计生委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xx-20xx年)的通知》(市卫计[20xx]号)精神,我院积极响应,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流程,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现将我院20xx年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总结如下:

(一)召开全院动员大会。20xx年3月19日医院召开了20xx年“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动员会,会上xx院长就20xx年我院开展“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工作,进行了全面动员和部署,要求全院职工认真贯彻落实“行动计划”。

(二)健全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医院成立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医院第一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合力抓,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系和工作格局。并在全院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号召医务人员多换位思考,创新、改善医疗服务措施,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便捷就医、安全就医、有效就医、明白就医。

(三)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使“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活动深入人心,我院利用电子显示屏、微信、宣传栏等进行宣传,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更加深刻认识活动的重要意义和重点内容,全面掌握活动的进展情况。

(四)查找问题,持续改进。医院通过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座谈会、意见箱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并及时反馈相关科室,提高服务水平。在听取民意的同时,医院也积极进行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讨论研究,确定有效整改措施,持续改进,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一)规范预约诊疗制度。我院通过现场预约及电话预约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进一步增加预约诊疗服务比例,大力推行分时段预约诊疗和集中预约检查检验,引导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进一步拓展预约就诊模式,充实预约服务内容,逐步完善住院预约等服务。对于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实行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

(二)落实远程医疗制度。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医联体牵头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中心,向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提供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监护、远程培训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步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使更多的适宜患者能够在家门口获得上级医院诊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签约患者提供适宜的远程医疗、远程健康监测、远程健康教育等服务。

(三)完善临床路径管理制度。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将药学服务、检查检验服务等纳入临床路径管理,增加住院患者临床路径管理比例,实现临床路径“医、护、患”一体化,增强临床诊疗行为规范度和透明度。探索建立一体化临床路径,为患者提供顺畅转诊和连续诊疗服务。

(四)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实现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等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全覆盖。通过省级、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五)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设立医务社工岗位,负责协助开展医患沟通,提供诊疗、生活、法务、援助等患者支持等服务,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大力推行志愿者服务,鼓励医务人员、医学生、有爱心的社会人士等,经过培训后为患者提供志愿者服务。

(一)以病人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可以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将麻醉、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药学等专业技术人员纳入多学科诊疗团队,促进各专业协同协调发展,提升疾病综合诊疗水平和患者医疗服务舒适性。持续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术特点,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的中医综合治疗、多专业联合诊疗等模式。

(二)以危急重症为重点,创新急诊急救服务。加快建立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各中心相关专业统筹协调,为患者提供医疗救治绿色通道和一体化综合救治服务,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各中心形成网络,实现患者信息院前院内共享,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

(三)以医联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医联体内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信息共享,以单病种一体化临床路径为基础,明确分工协作任务,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护理等连续医疗服务,完整记录健康信息。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医联体连续医疗服务各环节的医疗质量控制,推动基层医疗质量有效提升,保障医疗安全。医联体内以信息化为手段,形成患者有序流动、医疗资源按需调配、医疗服务一体化的分级诊疗格局。

(四)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稳步开展日间手术,完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逐步扩大日间手术病种范围,逐年增加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缩短患者等待住院和等待手术时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设置日间病房、日间治疗中心等,为患者提供日间化疗、新生儿日间蓝光照射治疗等日间服务,提高床单元使用效率,惠及更多患者。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随访等后续服务。

(六)以“一卡通”为目标,加强就诊信息互联互通。加强居民健康卡、医保卡等应用,继续推动落实全省医疗机构就诊“一卡通”,患者使用统一的就诊卡可以在任一医疗机构就诊。逐步增加、整合就诊卡的就诊、结算、支付、查询、挂号等功能。

(七)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进一步扩大优质护理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优质护理服务全覆盖,逐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在医联体内实现优质护理服务下沉,通过培训、指导、帮带、远程等方式,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探索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指导等服务。

(八)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逐步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临床药师利用信息化手段,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合理用药指导。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实现药学服务下沉。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指导或者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重点为签约服务的慢性病患者提供用药指导,满足患者新需求。为患者提供中药个体化用药加工等个性化服务,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中药饮片配送等服务,缩短患者取药等环节等候时间。

(九)以人文服务为媒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医务人员人文教育,提升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各项诊疗服务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及时了解患者需求,做好宣教、解释和沟通。推进以告知为中心的医患沟通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医疗告知各项要求,及时、准确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通过告知,进一步普及医疗知识,规范医疗行为,增进医患互信。建立医务人员和窗口服务人员服务用语和服务行为规范,并落实日常培训与考核。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在关键区域和关键部门完善私密性保护设施。探索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临床科室与精神科、心理科的协作,为患者同步提供诊疗服务和心理指导。实施有创诊疗操作时采取措施舒缓患者情绪。

(十)以后勤服务为突破,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改善设施环境,标识清晰,布局合理。加强后勤服务管理,重点提升膳食质量和卫生间洁净状况。在公共区域为候诊患者提供网络、阅读、餐饮等舒缓情绪服务,为有需要的住院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和治疗饮食。解决医院停车难、院内交通秩序乱等问题,进一步提升后勤人员服务意识,重点规范保安、保洁、电梯引导员等物业管理岗位的服务用语和行为规范,改善服务态度,严厉查处利用岗位便利的“医托”、倒卖号源等不当行为。

(一)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我院围绕“行动计划”,在院内开展以“制度在心中,落实见行动”为主题的“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年”系列活动,如“医疗核心制度知识竞赛”、“三基”培训及考核、护理课堂教学大赛、全院疑难病例讨论等活动。

(二)创造真诚的爱心服务环境,把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让患者对医院产生信任和满意度。在亲情化服务中要求医务换位思考,观察自己的职责,探索亲情化服务的作用,把患者当做“熟人”、“亲人”,理解和尊重。关爱患者,主动关心、解决患者的生活需要和困难。与患者交流时态度和蔼,为患者所想,不断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让患者感觉到亲情的温暖,给患者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之感。使文化与医疗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得到广大患者的肯定。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我院将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卫健委各项工作要求,结合医院实际,创新服务举措,不断改善医疗服务行为。对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和工作模式做好宣传和推广,并通过制度予以固化;对于发现的问题,按要求及时整改,切实改进医院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满意在医院”服务品牌。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十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______________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第_______章第_______条规定,为了保证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享受基本医疗服务,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平等协商,自愿签订本合同。

第二条甲方聘请乙方为______________市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并向参合对象公示,供其自主选择。

第三条双方应认真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及《______________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试行)及有关规定。

第四条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参合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及时向乙方通报合作医疗政策及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的变化情况。

第五条乙方所使用的合作医疗管理软件,应与甲方的管理软件相匹配,甲方负责乙方合作医疗计算机管理及操作人员的培训。

第六条乙方应有专门的职能科室和人员负责合作医疗工作,严格执行《______________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规范》,按照医疗机构等级标准为参合农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第七条乙方接诊参合人员时应认真进行身份和证件识别,查看本人合作医疗证、身份证、住院治疗出院时和门诊治疗需核(报)销家庭账户余额的必须在患者本人合作医疗证的相应栏目中作好记录,因乙方工作人员失误出现门诊家庭账户、住院医疗费用结算错误,或因审查不严将非参合对象住院医疗费用列入合作医疗报销范围的,甲方不予支付。

第八条乙方为参合人员办理入院时,应按照住院病种目录范围审查,不符合住院标准的,应劝其改为门诊治疗。

第九条乙方应热情接待参合患者,不得随意推诿或拒绝参合对象就医和咨询;对急、危、重病和慢性病患者不能因医疗费用过高而将尚未治愈的强行办理出院。

第十条甲方应及时协助乙方为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及其他服务,协调解决参合患者与乙方的矛盾。

第十一条乙方应向参合人员公示常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常用药品价格。

第十二条《______________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第_______章第_______条规定不属合作医疗补偿范围所发生的医疗费用甲方不予支付。

第十三条乙方应提高参合患者入院三日确诊率,如一周内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同时向甲方报告。

第十四条乙方应协助甲方负责参合患者转诊转院,原则上实行逐级转诊。

第十五条乙方向参合患者提供超出合作医疗支付范围的医疗服务,需由参合患者自己承担费用时,应征得参合患者本人或其家属同意(由患者或亲属签字认可)。

第三章诊疗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合作医疗基金不予支付项目:

1.院外会诊费、病历工本费等。

2.出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点名手术附加费、优质优价费、自请特别护士等特需医疗服务。

(二)非疾病治疗项目:

1.各种美容、健美项目以及非功能性整容、矫形手术等。

2.各种减肥、增胖、增高项目。

3.各种预防、保健性的诊疗项目。

甲方:xxx乙方:xxx。

日期:xxx日期:xxx

1.2015装修合同范本。

2.油漆装修合同范本。

3.外债合同范本。

4.参展合同范本。

5.网吧装修合同范本。

6.装修合同范本精选。

7.装修合同范本简版。

8.公司装修合同范本。

9.保姆合同范本。

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总结篇十三

我院康复医疗服务工作,结合医院实际,初步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减少残疾发生,减轻残疾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现将我院的情况总结于下:

xx年11月,我院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并中医科、理疗科的医务人员纳入康复医学科,配备了12名医生、12名护士,设置病床48张,配备了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注射泵、输液泵、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腰椎牵引床、颈椎牵引器、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超短波治疗仪、磁疗仪、电针仪、红外线(tdp)治疗仪、拔罐器、推拿床等医疗设备。并先后派出3名医生到昆明市中医院康复科、云南省红会医院疼痛科、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科进修学习。为有利于康复医疗业务的发展,根据医院的情况,于xx年10月将中医、理疗的医务人员从康复医学科中分离出来,实行独立管理。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2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护师1人。

我院的康复医疗服务工作,应用电针、普通针刺、针刺运动疗法、温针、推拿、红外线治疗、梅花针、穴位贴敷治疗、中药热奄包治疗、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药封包治疗、中药内服、穴位注射、灸法、隔物灸法、拔罐疗法等传统治疗及脉冲电治疗、超短波治疗、磁疗、牵引、运动疗法、偏瘫肢体功能训练、关节松动术、作业疗法等现代康复治疗方法对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颈椎病、偏头痛、眩晕、耳鸣、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截瘫、坐骨神经痛、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顽固性呃逆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形成了一定的特色。

三、存在问题。

1、由于医院占地面积狭小,无发展空间,康复医疗业务用房不足。

2、我院无康复医学专业的医生,缺乏康复医师和治疗师,也招聘不到此类专业人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2809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