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专业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7:48:21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专业14篇)
时间:2023-11-30 07:48:21     小编:LZ文人

教案要求具有指导性强、操作性强的特点。如何编写一份精心设计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这些教案范文的阅读,可以促使教师深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一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感知溶解现象,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2、愿意参加科学活动,能用简单的语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伴。

3、通过玩玩、讲讲发展幼儿的思维,激发求知欲。

4、在操作实验中培养幼儿互相谦让、有秩序进行操作的习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二

活动目标:

一、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本事。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包含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经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总结:这是一座异常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貌的?""和长方形相比呢?"总结:原先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一样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先梯形能够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一样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齐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齐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三

一、理论依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实施策略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幼儿园的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归纳总结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创设情境--活力引趣(从经验入手)第二环:问题引路--猜想设疑(从问题入手)第三环:操作实践--探究发现(从操作入手)第四环: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生活入手)本次活动,经过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杯子出来了》《吹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空气压力这一科学现象,运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解释生活中的趣味现象,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经过猜想-尝试-分享-再尝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了解空气压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探究合理利用空气压力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了解由空气压力产生的趣味现象。

2.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对科学游戏产生兴趣,简单了解空气压力对生活的帮忙。

四、教学重难点主动探究空气压力的趣味现象,了解其和生活的关系五、教学准备纸杯、塑料杯各19个,大饮料瓶、吸管、气球各19个,记录表1张、即时贴若干,磁铁10块,课件及视频,六、教学过程(一)由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导入,引发幼儿对空气压力的兴趣,明白空气有力量。

1.课件:邀请幼儿进入米奇科学之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游戏《压不扁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压不扁?瓶子里面充满了什么?

小结:盖上瓶盖后,里面的空气出不来,顶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劲也压不扁。得出结论:空气是有力量的。

2.经过吹气球-猜想放到瓶子里的情景---尝试操作---得出结论:放到瓶子里的气球是吹不起来了,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真是个大力士。

(三)经过游戏《杯子出来了》,让幼儿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忙。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讨论:杯子为什么飞出来了?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不仅仅能够让我们呼吸,空气的压力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忙。

(四)经过分享交流、观看视频,了解空气压力和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1.交流:你明白生活中空气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帮忙?

2.观看视频,教师总结:空气的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能够利用空气的压力的原理,创造出更多帮忙人们生活的物品。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四

:空气是个大力士

一、理论依据《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二、实施策略为了更好的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与价值,幼儿园的研究团队群策群力,归纳总结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优秀的教学方法--"四环教学法"。

第一环:创设情境--活力引趣(从经验入手)第二环:问题引路--猜想设疑(从问题入手)第三环:操作实践--探究发现(从操作入手)第四环:表达交流--解决问题(从生活入手)本次活动,经过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引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而《杯子出来了》《吹气球》两个小实验,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空气压力这一科学现象,运用从实验中获得的新经验解释生活中的趣味现象,体验空气压力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中经过猜想-尝试-分享-再尝试的方式,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发现空气压力的存在,了解空气压力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幼儿探究合理利用空气压力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感知塑料杯吹出及气球吹不起来的原因,了解由空气压力产生的趣味现象。

2.能在实验中主动探究、自主发现空气是有力量的。

3.对科学游戏产生兴趣,简单了解空气压力对生活的帮忙。

四、教学重难点主动探究空气压力的趣味现象,了解其和生活的关系五、教学准备纸杯、塑料杯各19个,大饮料瓶、吸管、气球各19个,记录表1张、即时贴若干,磁铁10块,课件及视频,六、教学过程(一)由游戏《压不扁的瓶子》导入,引发幼儿对空气压力的兴趣,明白空气有力量。

1.课件:邀请幼儿进入米奇科学之旅,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游戏《压不扁的瓶子》。提问:为什么瓶子压不扁?瓶子里面充满了什么?

小结:盖上瓶盖后,里面的空气出不来,顶住了瓶子,所以使很大的劲也压不扁。得出结论:空气是有力量的。

2.经过吹气球-猜想放到瓶子里的情景---尝试操作---得出结论:放到瓶子里的气球是吹不起来了,因为里面充满了空气,空气真是个大力士。

(三)经过游戏《杯子出来了》,让幼儿了解空气无处不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忙。

2.幼儿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组织幼儿讨论:杯子为什么飞出来了?

小结:空气无处不在,它不仅仅能够让我们呼吸,空气的压力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帮忙。

(四)经过分享交流、观看视频,了解空气压力和生活的关系,萌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1.交流:你明白生活中空气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帮忙?

2.观看视频,教师总结:空气的压力给我们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小朋友们从小学习科学知识,长大能够利用空气的压力的原理,创造出更多帮忙人们生活的物品。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五

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会改变镜子的角度,让光往不同的方向反射。

2、能用语言表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发现,体验探索的乐趣。

3、知道生活中有些物品也能发射光。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玩过“踩影子”的游戏。

2、物质准备:

(1)每人一面平面镜(大小形状各异)。

(2)若干可以反光的物品,如:不锈钢拉链、调羹、茶杯、脸盆、光盘、手表等各种表面光亮的金属或玻璃物品。若干不能反光的物品,如:书、粗糙的石头、衣服等。

(3)用即时贴剪出飞机、花、小鸟等镂空图案,并贴到部分镜面上;水彩笔等。

3、时间安排:阳光灿烂的日子。

【活动建议】。

(一)请配班老师持镜子从户外反射阳光到室内,鼓励幼儿寻找亮光,引出活动主题。

根据需要可做以下提问:亮光是从哪儿来的?它是怎么进来的?

小结:亮光是从外面来的,是镜子反射的太阳的光。

(二)引导幼儿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1、请幼儿手持镜子到户外,自由探索如何将光反射进活动室。

2、引导幼儿交流讨论:你是怎样将太阳光反射到活动室的?并做一做。

请没做成功的小朋友演示一下是如何做的,并找出不成功的原因。

小结:只有镜面对着阳光才会反光,没有阳光照在镜子上就不能形成光斑。

小结:反射的光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改变镜子的角度,光会来回移动,它的方向也变了。

4、请幼儿再次操作,并相互交流经验。

(三)引导幼儿探索还有哪些东西能反射光?

1、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象镜子一样在太阳光下能反射光?

2、请幼儿选择提供的其他材料,自由探索哪些东西也能反射光?

3、鼓励幼儿探索这些反射出的光有什么不同?

小结:能反射光的东西都是亮亮的,都能照见人;亮度强的物体,反射的光的亮度也强;小的东西反射出的光也小;不锈钢茶杯、脸盆反射的光是一圈一圈的;有图案或文字的镜子反射出的光也有图案或文字。。。

(四)玩游戏“捕光捉影”。

1、出示帖有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让幼儿猜猜会反射出什么。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两人一组,一幼儿手持飞机镂空图案的镜子,用镜子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追逐、“轰炸”另一幼儿用平面镜反射到墙面上的光,覆盖一次得1分,几分钟后幼儿互换镜子,游戏继续进行,覆盖次数多的为胜。

3、师幼一起玩游戏“捕光捉影”。

【活动延伸】。

1、将手电筒、各种镜子投放到发现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光的反射现象。

2、家长、教师等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收集其他可以反射光的物品,了解生活中或自然界里光的反射现象。

【活动反思】。

这是在日常生活中捕捉教育契机,发现隐含的教育价值随即生成的活动,由于是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再加上整个活动过程充分让幼儿动手、动脑、动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活动效果很好,圆满的完成了活动目标。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六

1、师讲故事:嗨!我是糖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嗨!我是勺子宝宝,小朋友们,你们好!

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们的故事吗?

2、教师出示糖和纯净水。小朋友们猜一猜糖宝宝跳进水中,勺子宝宝能找到吗?

3、师把幼儿猜想的结果表示出来:找到的用笑脸表示,找不到的用哭脸表示。

4、我们可不能凭想哟,必须自己试一试才知道。(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糖去了哪里?)。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七

(二)幼儿自由选材做不同的桌脚的纸桌,教师指导。

比一比,谁的纸桌种类多,最新颖?

(三)幼儿做纸桌承重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桌脚的形状与桌面承重能力的关系。

1、假如我要在纸桌上放积木,你认为哪张桌子可以放更多的积木?

2、幼儿进行承重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四)、根据记录纸,交流实验结果,并幼儿评价自己及他人的记录情况。

1、总结实验结果:能放最多积木的是哪一种桌脚?(最少)。

2、请你来评价一下别人(自己)的记录情况,可以打几个五角星?并说明理由。

2、你看了刚才你的表现和同伴的评价,准备给自己打几个五角星?为什么?

3、听听两位老师记录下来的你的表现。

4、分发自评表,幼儿填好后放入成长档案袋。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八

1.师:刚才几个小朋友拍得真好。但是你们拍过乒乓球吗?(幼儿自由发言)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拍乒乓球吧。(适当热身,舒展腰部、腿部)。

2.教师示范拍球动作:双脚叉开,双腿稍弯,一手握住乒乓球垂直拍打于地面,待球反弹起后用力继续垂直拍打,反复拍打,不让乒乓球滚走。

3.幼儿自由练习拍球,教师个别指导。

4.教师根据幼儿拍球情况作小结。

5.幼儿继续练习自由拍球。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九

活动目标:

1.能逐页细致地观察画面,理解放事资料,感受小猫的机智勇敢。

2.初步了解凹面镜、凸面镜的成像特点,明白狮子上当的原因。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乐于与同伴一齐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朋友的书·我探索我欢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小猫和狮子吗你觉得是小猫大还是狮子大可是,有件事情真好笑,有只小猫却说是自我大,狮子小,并且狮子最终也同意了这个观点,这是怎样回事呢看了书,你就明白啦!

1.明确看图的顺序。

2.逐页观察图片,初步理解故事资料。

三、幼儿边看书边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资料。

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猫。

活动总结反思:

本节活动主题是镜子,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有关镜子成像的原理,而是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人物形象作为情景、以孩子们对放大镜及哈哈镜的原有知识经验作为载体,层层深入,引导孩子探索、发现有关平面镜的成像问题。孩子们十分感兴趣,整个活动都能在我的引导下进取的思考与探索,整个活动的目标达成度比较高。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十

(1)教师出示3种纸,并问孩子:"这是什么纸(了解名称)?"。

(2)提出问题:"每人都有3种纸,大家看一看、摸一摸、揉一揉,它们有什么不同?"。

(3)幼儿自己取3种纸进行感知比较,发现纸的软硬、厚薄、颜色、光滑度等的不同。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5)在幼儿表达基础上,利用表格形成集体记录。

2、操作实验。

(1)教师介绍纸宝宝开花的实验方法及操作的注意事项。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相互交流并记录。

提问:"你们看到这3种花宝宝哪种花宝宝开得最快,为什么?

小结:

皱纹纸的花宝宝开得最快,它吸水多。把这一结果记录在集体记录表中。利用记录表,梳理3种纸的不同。

3、提出问题,引出新活动"今天是用这3种纸来做的花宝宝,然后比较哪朵花宝宝开得快。请小朋友回去再找出三种不同的纸叠成花宝宝,放在水里会怎样?"。

教师小结:纸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的用处,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离不开纸,所以我们要养成节约用纸的好习惯。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十一

1、幼儿讲解演示自己的方法,与同伴交流。

2、老师总结:一张纸能立起来,其中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随着我们不断学习和长大,我们就会明白,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去探索更多的科学奥秘。

评析:

这本来是一个科学探索活动,但我发现了其中的创新价值,因而稍作修改运用了一番,效果还不错,幼儿开始用胶泥、回形针、绳子等铺助材料或粘、或卡或拴使纸立了起来,后来没有任何辅助材料了,他们也能用折叠、组合等方法让纸立起来,充分调动的求新求异思维,在活动的最后,有的幼儿还两个、三个合作,将纸组合造型,还取了不少象形的名字,体现了复合思维的.萌芽。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十二

整个活动能够按照我的流程进行,活动目标基本达到,幼儿的兴趣都很高,都乐于参与到试验活动当中,但是也存在不足。

二是在孩子操作之前,要求说得不够详细;

三是准备材料不够充分,因为在之前没有试验过蔬果,导致幼儿试验用的蔬果都是浮着的,没有沉下去的蔬果;此外,在对蔬果沉浮现象的解释上也不够。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十三

教师总结:可以用折和卷的方法是一张纸站起来。

教师:加大难度,用两长纸,做一张一条腿的桌子,而且能站起来。

让老师先来试试。教师演示用直线形的桌腿做的桌子,不能站起来。没成功,小朋友来试试。

2、幼儿操作以后,把自己做的桌子展示在前面的展台上。

3、教师:小朋友的桌子都能站起来了,但它牢吗?上面能放东西吗?我们用什么来检验一下?(积木)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如果在叠第三块积木时,桌子倒了,那应该记3还是2呢?记完了每个小朋友在做一张不一样桌腿的桌子,也记录下放积木的数量。

4、幼儿操作。提问:刚才小朋友做的桌子能放几块积木?最多的放几块是什么样的桌腿?

5、总结:圆桌腿的桌子最牢。

6、出示三张一样的纸。教师:这里有三张一模一样的纸,我要作成三个不同粗细的桌腿,猜猜那长桌子最牢。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起来叠积木。先试试细和中桌腿的桌子?再试试剩下的两张桌子。发现中桌子最牢。

7、总结:一样形状的桌子不一定是桌腿粗的牢。其实桌子的牢固程度和桌腿的形状,粗细、高矮都有关系。我们回教室再研究吧。

中班科学沉和浮教案参考篇十四

师:小朋友很聪明,找到了答案,下面我们就要正式开始制造我们的气泡弹了。这里有一段喜羊羊的爸爸,羊博士送来的视频,教我们在座的小羊如何制造气泡弹,请仔细观察视频哦!(观看)。

看完视频了,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如何制作气泡弹,小朋友说,我来操作。(先加入50毫升的醋,看好刻度线,瓶子上有一个数字50,只要把醋倒到数字旁边的线就可以了,为了防止醋不倒在外面,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漏斗。(教师示范后方旁边)。然后我们再来制作苏打水,挖一勺苏打粉到水里搅拌均匀,利用漏斗倒入瓶中,迅速把吸管插入瓶中,盖子盖紧,不要留下空隙)。

好,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始操作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1641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