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案 小学古诗词教案(通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1:08:03
小学古诗教案 小学古诗词教案(通用11篇)
时间:2023-11-30 01:08:03     小编:梦幻泡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古诗教案篇一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

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师:“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白发”“黄鸡”比喻什么?(时光流逝)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呢?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写。

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写景浸溪兰芽——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下片:抒怀溪水西流——老当益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词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受到的启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词人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小学古诗教案篇二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小学古诗教案篇三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课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 )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小学古诗教案篇四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具准备:画有柳树的春景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画有柳树的春景图

教学过程:

同学们,春天来了,景色多美呀!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去寻找春天吧!

1、轻声读,遇到生字,看拼音自学。

2、指名5个同学,一人读一小节,要求把音读准。

3、各自大声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1、出示有柳树的春景图。

2、提问:小柳树睡了整整一个冬天,它什么时候睡醒了?谁能读出小柳树睡醒的样子(学生表演读。)

3、小柳树睡醒了,它的好朋友春雷、春雨、春风、春燕和它在一起做什么?

4、创设情境:请学生扮演春雷、春雨、春风、春燕读有关的三小节。它们对柳树说些什么呢?柳树又会说些什么呢?请学生上台表演。

语言训练:

春雷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雷说:“。”

春雨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雨说:“。”

春风帮助柳树,柳树,柳树对春风说:“。”

春燕和小柳树,柳絮,柳絮边飞边说:“。”

提示:春天里的景物这么可爱,让我们走进春天,美美地读一读!

教学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会认、写要求掌握的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表演读:小组内表演,五个同学分别扮演柳树、春雷、春风、春雨、春燕。

1、春天里,还有什么和柳树一样也醒了呢?学生自由发言。

2、出示大屏幕识字:说说你认识了课文的哪些字,不会认的字怎么办?说说你的好办法。

1.开火车读生字。

2.用熟字来记忆。

3.猜字游戏。(以学生自己把生字编成谜语互相猜为主)

(1)身上脏了怎么办——洗“澡”。

(2)大雨落在田地上——“雷”。

(3)自行车轮胎缺少气——“软”。

4.认生字练习:全体学生把自备的生字卡片摆放好,老师指大屏幕上的字,学生从字卡里找字并举起来。

1.重点指导“说话”二字的'言字旁和“春”字的撇捺。

(1)言字旁的一点不能太低,横要写得斜,竖稍向左歪。

(2)“春”字的撇起笔在竖中线上,然后要往左斜;捺的起笔不要靠近撇,要给下面的日字留出空来。

2.学生先描再临,老师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设计:

1柳树醒了

春雷说话

春雨洗澡

春风梳头

春燕捉迷藏

柳树玩耍

教学后记:

这是一首美丽的诗,又似一篇引人入胜的童话。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感悟,使学生感受到在春天,柳树、春风、春雨、春燕,每一种事物都洋溢着光彩。我还指导学生用“春天跟()说话了,说着说着,()”句式来仿说句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古诗教案篇五

第四关:金睛火眼。

教学

目标:

1.回顾整理小学学过的古诗,进行归类,按类积累背诵、运用古诗。2.继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古诗词复习方法中复习古诗词,按类积累背诵、运用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古诗词的音乐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春晓》,要求学生仔细听,你发现了什么?歌词是首诗《春晓》 是啊,诗可吟可诵,可读可唱,我们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老师相信,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让优美的古诗词在我们口中吟诵,让诗情画意在我们心中流淌。

揭示课题:漫步诗林

二.诗歌整合,梳理归类

(一)诗中有画(山水田园诗)1.古诗万花筒

诗中有春花秋月,有飞禽走兽,有历史典故,有山水名胜„„让我们走进古诗万花筒,你的一双慧眼能否发现其中的奥秘呢?(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分组汇报,正确的得5分)

(1)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2)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分组朗读两组诗句)

(3)填写动物的名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小结:像以上我们复习的这些诗句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山野景物以及安逸闲适的乡村生活为主,我们把这类写景的诗叫做“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起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们吟咏自然山水、农村景物、田园生活,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当中,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出示,齐读诗句)代表诗人及作品有: 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王维《鹿柴》、《竹里篁》、《鸟鸣涧》„„

(二)诗中有情

1.浓浓的思乡情(思乡诗)过渡:古人的诗词中不但有画,更有情。诗人把自己的相思别恨、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化作了一首首充满情意的诗词歌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他们把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融入到诗中,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

对张籍来说,乡愁是那一封写了又拆的家书——《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对纳兰性德来说,乡愁是那一个寒风朔雪中难成的梦——《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对杜甫来说,乡愁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安慰朋友;

王勃更是乐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惜,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三)诗中有理(托物言志)咏物诗

《梅花》、《墨梅》、《卜算子·咏梅》、《咏柳》、《画鸡》

(四)哲理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 苏轼的《题西林壁》

三.理解诗意,学以致用

1.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按内容来分,我们可以把古诗分成写景的诗(山水田园诗)、思乡诗、送别诗、咏物诗、哲理诗、边塞诗等。(指板书)把学过的古诗进行分类整理,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有条理性,那么背诵记忆起来就更加清楚明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填空,然后再写出相应的诗的类别。

举头望明月,()。遥知兄弟登高处,()。——思乡诗

海内存知己,()。洛阳亲友如相问,()。——送别诗

(),为有暗香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咏物诗

明月松间照,()。接天莲叶无穷碧,()。——写景诗

(生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要求:抽选作答。听提示,按序号用诗句作答。(1)芳芳数学考了99分,有点得意,爸爸对她说:“取得好成绩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力争,好上加好。”

(2)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花,不禁感慨地说:“ ”

(3)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诗句 “

”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5)中秋佳节,我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心中多了几分伤感,这正是:“ ”。

四、吟唱词曲,课堂小结

板书:

诗海拾贝

诗中有画————田园诗 诗中有情————思乡诗

送别诗

诗中有志————咏物诗

边塞诗

诗中有理————哲理诗

小学古诗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古诗教案篇七

1、学会诗中生字“鹂”“鹭”,能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门泊”、“万里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绝句》。

3、借助贴图,难词质疑,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的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引发学生萌动诗情,动手尝试写一写关于春天的诗。

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通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愉悦之情。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窗含”、“千秋雪”及相关诗句的意思。

2、品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引导学生体会语感。

教师:制作《绝句》贴图,配乐磁带。

学生:查找诗人资料和已学过的作品,查找“绝句”的定义。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题解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严寒的冬天过去的时候,什么季节来临了?春天是什么样的?

2、是呀,春天万物复苏、繁华似锦,到处都充满了生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这就是——(揭题齐读)

3、引导学生解题,介绍绝句与杜甫的资料。

4、教师简介.写作背景。

二、初读诗句,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过渡:同学们,听了老师的介绍,你们想读一读杜甫的这首即兴之作吗?

1、学生按要求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会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鹂”“鹭”。指名读,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学生描红。

(2)指名读诗正音。

三、精读诗句,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一)借助贴图,理解诗意。

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诗中写到的景物。

2、汇报交流,教师出示景物图。

3、指名学生贴图,说说理由,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意。

4、出示整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二)引导质疑,突破难点。

1、引导质疑:读到这儿,古诗中还有那些地方,你们弄不懂的?

2、交流释疑。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窗含”、“千秋雪”、“万里船”。

“万里船”:为什么说是万里?

3、理解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名说。

4、教师小结:诗人正是透过窗户看到了近处的——,远处的`——(相机板书:近景、远景)

(三)诵读诗句,体会语感。

1、既然是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谁能说说怎样才能读出韵味?

2、同桌诵读诗句,体会语感,尝试用斜线画出诗句中的停顿。

3、指名同桌汇报:一生读,一生板演。其他学生点评。

4、男女生按标记赛读、背诵。

5、配乐齐背古诗。

四、拓展练习,尝试作诗。

1、引导学生背诵其他春天的古诗,并试着说说古诗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

2、引导诗歌写法:这些春天的诗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抓住最能突出春天特色的景物,比如春雨、春潮、春柳,就能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

3、出示有关春景图二幅。

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春天,你们看——(贴图)

这是——这是——这些都是春姑娘的使者,看看图,想想还有哪些景物也是春姑娘的使者呢?让我们拿起笔来当名小诗人,写一写我们身边的春天,好吗?可以写儿歌这类现代诗,也可以模仿绝句写一写古体诗,题目自定。

小诗人们准备好了吗?好!开始!

4、学生自己创作诗歌。(可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五、布置作业,让学生自选两项。

1、背诵并默写《绝句》。

2、收集杜甫的其他作品,准备在早晨会的古诗园地向全班同学介绍。

3收集其他诗人描写春天的诗作,准备参加“春之声”赛诗会。

4、把你已经创作好的春天的诗,向本班“春之声”诗刊投稿。

小学古诗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以“读”为主线,通过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四个层次的朗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理解作者的思乡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体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题,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人的思乡情,今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

以“读”为主线,读出层次,读出效果。

教学难点:

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背后蕴藏的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2、你能听出这首歌抒发了一种什么感情吗?

(思乡之情是古代诗人常常会抒写的一种真挚的情感。)

二、理解诗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2、“秋思”怎么讲?作者思什么?

三、自读古诗,了解大意

小学古诗教案篇九

你以前学过什么古诗?给大家背诵一首。

1.知诗人,解诗题。

杜甫,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到衰的历史过程,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

题目大意:江边独自赏花。

2.抓字眼、明大意。

这是一首优美的赏景之作。它以刻画细微、色彩浓丽而取胜。

第一句:黄四娘,人名。既亲切,又勾勒出一个古代婷婷少妇形象。蹊:小路。

句意:黄四娘家繁花盛开,把小路都遮住了。

第二句:千万朵鲜花,把花枝都压得很低很低。

第三句:留连,舍不得离开;彩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好像和人一样欣赏美景而舍不得离去。

第四句:恰恰,黄莺的叫声。黄莺在自由的鸣叫。

指名说句意。

3.想意境、悟诗情。

对照插图、想意境,思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古诗教案篇十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游园不值》。

3.读懂《游园不值》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

板书:12古诗三首

二、通读全课,学习生字

1.观看诵读动画。

2.自己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节奏,注意生字读音。

3.读生字组词,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三、自学《游园不值》

1.读通全诗。

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四、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教师用动画辅助。)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可以答疑;老师适时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

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

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

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

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

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

(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五、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其它两首诗。

附: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读懂这两首诗的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游园不值》。

二、自主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读通全诗。

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

(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

(3)相宜:合适,适宜。

(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

(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3.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自主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

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

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五、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

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

(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

(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

(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

(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

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

(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象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3.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六、总结

1.指名朗读三首诗。

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

3.谈谈自己的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3.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附:板书设计

小学古诗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 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 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 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

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 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 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 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六、作业(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499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