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研究和设计,编写出的一种教学计划。它具有指导性、操作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教学任务繁重,我们需要编写一份教案了吧?一个好的教案应该包括教学目标的明确、内容的科学安排、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等要素。教案的设计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进步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一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一、玩一玩: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二、幼儿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幼儿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幼儿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用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削尖),在两个手指上留下的痕迹有何不同?
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幼儿探究活动四。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三、试一试。
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四、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五、游戏:帮小鸡过河。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六、注意事项。
要注意小桌子的安全性。七、拓展思路。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二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活动准备。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二、幼儿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2、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三、幼儿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四、幼儿探究活动三。
2、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五、幼儿探究活动四。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六、试一试。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七、、游戏:帮小鸡过河。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八、拓展思路。
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三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樱。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2、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2、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复写纸,再铺一张白纸,脱掉袜子,用单脚踩在纸上,然后抬起脚拿起纸,在上下两张纸上都看不到脚樱请幼儿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轻轻写字,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四
1、幼儿观察实验,感知施加相同的力,受力面越小产生的作用越大。
2、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
1、小桌子(在泡沫板的四角钉上四颗钉子做成)。
2、沙箱、沙子、玻璃杯、削好的铅笔、充气的气球、桌子。
一、玩一玩:
1、幼儿模仿小鸡、小天鹅听音乐在沙池中做游戏。观察游戏后留下的脚印。
2、提问:学小鸡、小天鹅走,留下的脚印有什么不同?
(1)小天鹅走时全脚掌着地,脚印是平平的。
(2)小鸡走时脚尖着地,留下的脚印是深深的。
二、幼儿探究活动一。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小桌子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2、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三、幼儿探究活动二。
1、探究的问题:用同样的力,玻璃杯不同的面陷入沙土的深浅一样吗?
(1)把玻璃杯口朝下扣在沙箱里,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把玻璃杯口朝上平放在沙箱上,用手掌使劲按玻璃杯。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杯口朝下时,杯子陷入沙子很深。
(2)杯口朝上时,杯子几乎不往沙子里陷。
四、幼儿探究活动三。
2、试一试。
幼儿用左右手指挤压铅笔的两端(一端平面,一端削尖)。
3、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4、说一说我的发现。
(1)尖的'头扎在手指上有很深的印儿。
(2)另一个手指几乎不出现痕迹。
五、幼儿探究活动四。
探究的问题: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气球变化一样吗?
六、试一试。
1、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2、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3、说一说我的发现。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七、游戏:帮小鸡过河。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八、拓展思路。
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五
幼儿用手指与手掌同时挤压气球两侧。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1)用手指压的地方深深地凹进去。
(2)用手掌压的地方没有变化。
小鸡要过河,可是它的脚太尖,刚下河就把冰踩碎了,用什么方法可以帮助小鸡过河?
(1)给冰上铺上薄板,让小鸡踩着板过河。
(2)给小鸡做一双大鞋,让它穿着大底鞋过河。
要注意小桌子的安全性。
在平整的水泥地上铺一张白纸,上面放一张复写纸,再铺一张白纸,脱掉袜子,用单脚踩在纸上,然后抬起脚拿起纸,在上下两张纸上都看不到脚印。请幼儿用圆珠笔在白纸上轻轻写字,上下两张纸都能留下深深的字迹。
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所以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压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很重,在它的轮子上围绕钢质履带,就不会压坏地面或田地了;切菜用的刀把刀刃磨得薄薄的,这样切菜很容易;图钉和钉子的头是尖尖的,这样很容易把它们钉到墙面里去等等。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六
一、目标:
1、分别感知在涂和不涂肥皂的玻璃上遇热不出现和会出现雾气的现象。2、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准备:
一副眼镜,一块肥皂,一盆开水。
三、实验过程:
1、在眼镜的一只镜片上均匀地涂上一层肥皂,另一只镜片不涂。
2、将眼镜放到开水上方,注意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向着开水盆。
3、停留几秒后,再把眼镜拿开,这时,你就会看到涂有肥皂的一面镜片上仍是透明的,而没有涂肥皂的一面则是雾蒙蒙的。
四、温馨提示:
1、一定要把涂有肥皂的一面对着开水,否则实验不能成功。
2、拿着眼镜放在热水上方时,要注意不要拿得太低,以免烫伤手。
五、实验原理:
开水谁的水蒸气蒸发出来“跑”到了镜片上,遇冷后凝结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使光线散射,所以镜片看上去雾蒙蒙的。而涂有肥皂的一面,则因为肥皂破坏了水的表面张力,使水能四处流动,均匀地覆盖在镜片上,所以看上去仍是透明的。
六、延伸活动:
想一想,做一做。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七
1。品尝月饼,学会分享,体验分享的快乐。
2。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全家人团圆的好日子。
3。初步萌发对名族文化的兴趣,了解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2。月饼及切月饼的塑料小刀。
3。音乐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跟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1。教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八月十五是什么日子?
这一天人们一般怎样庆祝?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我国过中秋的习俗。
二、观察并了解月饼。
2。幼儿自由交流并讨论:
你吃过的月饼是什么味道?月饼馅里都放些什么?
3。课件—月饼的制作方法。
让幼儿观看月饼是怎样制作的。
三、分享月饼。
1。请每组推选四名幼儿尝试将月饼分成四等分或二等分。
2。教师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换不同口味的月饼,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
活动延伸。
建议家长在中秋节的晚上带孩子赏月、吃月饼,让孩子体验与家人团圆的温馨与快乐。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八
试一试。
(1)把小桌子的桌面朝下放在沙箱的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2)把小桌子的桌腿立在沙土中,用手指使劲按小桌子。
记一记我的实验过程。
说一说我的发现。
(1)桌面朝下时,可看到桌面只稍微陷入沙土一点。
(2)把桌子正放时,可看见桌腿陷入沙土很深。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九
1、能从众多物品中找出不同类的一个。
2、能够有顺序地进行观察。
3、培养细致的观察能力。
《粗心的小狗》、《我帮小狗找不同》。
ppt、玩具、水杯、币、花、苹果、茄子、操作卡。
能让幼儿从众多物品中找出不同类的一个。
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能力。
一、师:小朋友们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哇!小狗的速度可真快,已经把这里收拾好了,让我们们一起看看它收拾的对不对?
幼:好出示实物:(若干玩具、一个水杯)。
师:大家看一看,这个玩具筐里、小狗放的对不对?
幼:不对。
师:为什么呢?哪个不应该放在这里?
幼:———————————。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原来粗心的小狗把杯子放玩具筐里了,而玩具是用来玩的,而水杯是用来喝水的,它们不一样,所以不能放在一起。
出示实物(若干笔、一朵花)。
师:那小朋友再看一看,这个盒子里,小狗放的对吗?
幼:不对。
师:为什么呢?哪个不应该放在这里?
幼:———————————。
师:小朋友又发现了,原来小狗把花放到笔里面了,笔是用来写字和画画的,而花是用来欣赏的,它们不一样,所以不能放在一起。
出示实物(若干苹果、一个茄子)。
师:小朋友们再看一看,这个盒子里的东西放的对吗?
幼:不对。
师:为什么?哪个不能放在这里?
幼:—————————。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可真亮啊!这么快又发现了,因为小狗把苹果和茄子放在一起了,而苹果是水果,茄子呢是蔬菜,它们不一样,不能放一起。
师小结:以后我们在收拾东西的时候也要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把不一样的挑出来,这样看起来才整齐。
二、师:小朋友们刚才已经把小狗放错的东西找出来了,可是粗心的小狗在整理图片的时候,又放错了,让我们再帮它把不一样的.找出来吧!
幼:好出示ppt1、(西瓜、草莓、苹果、茄子)。
师:刚才xxx和xxx小朋友说茄子和其它的不一样,不能放一起,为什么?
幼:xxxxxx—————————。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因为茄子是蔬菜,而西瓜、草莓和苹果都是水果,它们不是同一类,所以不能放一起。
出示ppt2、(碗、勺子、铅笔、筷子)————————。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幅图片里都有什么,哪个和大家不一样?请举手回答。
幼:xxxxxx回答—————————。
师:xxx和xxx说铅笔和其它的不一样,不能和大家放一起?对吗?为什么呢?
幼:对xxxxxx—————————。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好,因为碗、勺子和筷子是我们吃饭的时候要用的生活用品,而铅笔是用来写字和画画的,是学习用品,它们不是同一类,所以不能放一起。
出示ppt3、(火车、汽车、轮船、跷跷板)—————————。
幼:回答—————————。
师:原来,跷跷板是我们的玩具,我们在学校、广场、公园等地方都可以玩跷跷板,而火车、汽车、轮船是可以带着我们去旅行的交通工具,跷跷板和它们不是同一类,所以不能放在一起。
—————————。
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已经帮粗心的小狗把它不小心放错的东西全部找出来了,并能说出为什么不一样,真是太棒了,大家给自己棒一个。
幼:—————————。
三、————————。
师:好了,那现在我们快点找到小狗,看看它还有什么没做好,需要我们帮忙的。
—————————。
师:小狗你好,我们刚才已经帮你把你分错的东西找出来了,你还有什么没做完的,我们一起来帮你。
出示手偶:小狗。
录音:谢谢你们,我现在只有一些照片没有分好,大家一起帮我把照片分好吧!
幼:好——————————。
师:那老师现在把这些照片给大家发下去,大家用笔把不一样的给圈起来。
发操作卡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帮小狗把家里已经收拾完了,现在我们和小狗一起出去玩吧!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十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材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一、教师表演哑剧 “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材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4、操作练习:
印章宝宝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幼儿对轻重已经有一点了解所以本次活动我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并在探索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验证问题。使幼儿在不断的探索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体验采用不同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和成功感。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十一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哪个溶化得快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化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设计了这节活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化现象。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质有被水溶化的特性。
2.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化的特性。
难点:发现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大小及搅拌等有关。
1.木头、塑料片、盐、砂糖、冰糖。
2.勺子、记录纸、笔、热水、凉水、抹布7块、烧杯14个。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块木头,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烧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二、基础部分:
实验一:谁不见了。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看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分别放进烧杯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
(2)让幼儿各取上述材料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并搅拌。
(3)引导幼儿观察:谁不见了。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溶进水中变样了,这种现象叫溶化现象。
老师:小朋友,溶化还有好多秘密噢!你们想不想去发现它们呢?
实验二:
1.让幼儿取少许砂糖放入两个烧杯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糖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实验三:
1.让幼儿取少量冰糖和砂糖,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里。
2.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中的糖溶得快?
3.指导幼儿做记录,哪种糖溶化得快。
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5.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溶化最快的物品是什么,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可溶于水的物品颗粒越小溶化的就越快,物体的溶化速度与物品的大小有关。
实验四:
1.让幼儿取少许盐分别放在两个水温相同的烧杯中,其中一杯进行搅拌。引导幼儿观察,哪个烧杯里的盐溶化得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实验结果。
教师小结:物品的溶化速度与搅拌有关。
三、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东西也是用开水冲泡溶化后饮用的?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味道?(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化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回家后,利用洗衣粉溶于水的现象来玩吹泡泡的游戏。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十二
1、初步感知6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动物头饰:猫、狗、猪、熊、兔子;黑板画;点子卡片每人一套。
一、导入活动:拍手游戏,用动作感知数的实际意义,如看点子卡片拍手,边拍手边数数,最后说出点数。幼儿还可根据点子的数量模仿拍几下皮球的动作,边拍边数,并说出总数。
三、活动过程:
1、拔萝卜、青菜,采蘑菇(学习6的数数,认识数字6)(1)律动:师幼扮兔子随音乐"兔跳"。
(2)说说你(兔子)喜欢吃什么?
(3)为过冬备粮食:拔萝卜、青菜,采蘑菇。
(4)数数:有几个萝卜、几棵青菜、几个蘑菇。出示数字6,认读数字6。
2、分萝卜:学习6的形成,数数。萝卜太少不够吃,请兔宝宝把每个萝卜分6分。老师示范在一个萝卜上贴上6个图形,先贴5个红色的`圆形,再贴1个绿的圆形,5个圆形添上1个圆形是6个圆形,把萝卜分成6份了。
幼儿操作:找图形贴到萝卜上。
3、拼小兔:复习认识数字1—6和6以内数数。老师介绍玩法:出示拼图底板,上划成了六格,每格上画了圆点,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出示拼图6块,(数一数,认一认它们背后1—6的数字)请兔宝宝将六块拼图贴到底板相应的位置。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画的观察、比较,学习事物的多少,认识汉字“多少”。
2.发展幼儿语言,学习儿歌。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挂图两幅,写有儿歌的纸。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画,学习儿歌。
儿歌:多少。
小鱼多,小狗少,
小狗急得汪汪叫。
老鼠多,小猫少,
小猫气得喵喵叫。
1.让幼儿观察图画,逐句学习儿歌。
(1)出示第一幅挂图,引导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小鱼和小狗)数一数,小鱼和小狗哪个多,哪个少?(幼儿数后,得出:小鱼多,小狗少。)。
小鱼那么多,小狗才一只,看看小狗的表情如何?(很着急,急得汪汪叫。得出:小狗急得汪汪叫。)。
(2)出示第二幅挂图,引导观察。图上有什么动物?(老鼠和小猫)数一数,老鼠和小猫谁多谁少?(幼儿数后,得出:老鼠多,小猫少。)。
小朋友看看这些老鼠在干什么?(老鼠们在高兴地吃苹果)一只小猫非常生气,坐在一边喵喵叫!
(3)幼儿完念儿歌。
二、通过儿歌的念读,认识汉字“多少”
1.出示儿歌挂图,引导幼儿找出已识汉字:小鱼、小狗、老鼠、小猫、大。
2.引导幼儿一字一句地读儿歌,引出识字内容“多少”,并将放大的汉字“多少”出示,让幼儿认读。
3.引导幼儿找出儿歌中多和少,并数一数,有几个多字宝宝,几个少字宝宝。
4.引导幼儿用多和少扩词、说句。如:不多、不少、很多、很少……我有很多书。他没有多少玩具。
三、延伸活动。
幼儿每人一张字卡,上面有“多少、大小、哭笑、老鼠”等已识字,请幼儿用水彩笔给汉字“多少”戴上花环。
活动反思: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各个领域的教育中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所以,我要更加努力有效地去做个专业的老师!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十四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哪个大、哪个,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次活动是以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常常打仗到的、感知到的事物作为切入点,领导幼儿思考日常生活中对物体年夜小的描述。在这次活动中以重点领导幼儿区分年夜小为主线条,察看年夜的物品、小的物品,初步学会用年夜小物品分类,领导幼儿感知年夜小,并以延伸活动在课堂中寻找年夜小不合的物体,使幼儿通过具体的对照更好的区分了年夜小。
学习在两个年夜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年夜、哪个小。
1、初步学习在两个年夜小不一样的物体中辨别哪个年夜、哪个小。
2、在辨别年夜、小的根基上,初步学会按年夜、小分类。
3、学说"年夜的"、"小的",让幼儿乐意用语言表达。
1、年夜盒子、小盒子各一个。
2、各类年夜小的水果多少。
一、创设故事情境,引出"年夜""小"。
1、师:我是小猪佩奇,我的妈妈开了一个年夜年夜的水果店,本日水果店的水果都买完了,妈妈让我到水果店去买水果。那买水果可以用什么器械来装呢?我筹备了两个盒子,一个是年夜年夜的盒子,一个是小小的盒子。
2、待会儿去买水果的时候要把年夜年夜的水果装进年夜年夜的盒子里,小小的水果,装进小小的盒子里。
二、买水果现在我要去买水果啦,我想邀请小朋友们和我一起去帮我买水果,你们乐意吗?好的,那我们拿着盒子一起出发喽!来到了水果店,我们看看都有哪些水果呢?(出示年夜苹果和小苹果)有年夜年夜的苹果和小小的.苹果,那我想问一下,,小小的苹果应该装进哪一个盒子里呢?是的,小小的苹果装进小小的盒子里。年夜年夜的苹果装进盒子里。
2、分手依次出示各类年夜小的水果,领导幼儿辨别年夜小并把水果装进盒子里。
三、继承购买水果,领导幼儿按水果年夜小送水果回家。
1、哇,我们买了这么多的水果然高兴呀!前面还有一个水果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这里还有许多多少水果呢(出示年夜小不一的水果图片),让我们一起把年夜的水果放进年夜的盒子里小的水果放进小的盒子里。
师:小朋友们帮佩奇买了这么多水果,他让果果先生和你们说声谢谢呢,谢谢瑰宝们赞助他买水果!
1、请幼儿找一找并说一说,课堂中有哪些是年夜的物品,哪些是小的物品。
2、请家长们在家中时也可以找一些年夜小不一的物品让幼儿感知年夜小,加深幼儿对"年夜""小"的理解。
哪个压得深教案篇十五
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科学活动哪个装得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学习用同一个标准的方法量米,感知科学测量和统计方法。
2.通过探索发现同样大小的纸做成的圆筒和方筒,装的米不一样多。
3.能够积极参与操作活动。
1.教师用记录纸两张;
2.每张桌子米一筐;
3.幼儿人手一张记录纸、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卡纸、一支笔、一根直尺。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并示范用其中一张卡纸变成一个圆筒,交代幼儿往这个圆筒里装米,要几杯才能装满,请幼儿试一试。
(二)幼儿第一次操作量米。
1.交代幼儿做圆筒时,要沿着黑线粘贴。
2.操作后集中交流,量了几杯米才把圆筒装满,并集中统计。
3.教师提问: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张做成的圆筒里量米,为什么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呢?请幼儿来示范刚才是怎样量米的。
4.教师小结原因:因为小朋友量米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同样的杯子,往同样大的纸做成的圆筒里量米,量出来的杯数不一样。
学习同一个标准的量米方法:先在杯子里装满米,然后把直尺竖起来沿着杯沿轻轻刮一下,接着轻轻把米倒入圆筒里,不要把米倒出外面。
(三)幼儿第二次操作量米。
1.教师把另一张纸变成一个方筒,请幼儿猜一猜哪个容器装的.米多,并集中记录。
2.用老师教的方法量米,看圆筒能装多少米,进行记录。然后请幼儿自己做方筒,再次交代要沿着黑线粘贴,做好后用同样的方法量米,将结果进行记录。
3.集中交流操作结果。(错误的幼儿到区角继续尝试)。
4.得出结论:用同样大的纸,做成圆筒比方筒装的米多。
(四)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哪些装东西的容器是做成圆筒状的。(因为做成圆筒状装的东西多)。
1、把这些材料放在区角里,让幼儿有机会练习。
2、在日常活动中,鼓励幼儿自己数数,比较不同物体数量的多少。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4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