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1:48:10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模板15篇)
时间:2023-11-29 21:48:10     小编:梦幻泡

教案是教师为实施教学活动而编写的详细指导性文件。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和能力。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启发孩子认真观测和察看毛线歪曲的图案,勇敢想、勇敢讲,进一步提高联想能力。

2、勉励孩子自个儿尝试甩毛线,并从来不同的方位来观测和察看毛线图,用完好无损地语言开展表达。

3、协助孩子凭借小动物玩具,开展自编小故事教学。

教学预备:

1、毛线自由歪曲范图两张,物品投影器。

2、孩子人手两根粗毛线。

3、小动物布娃娃数个。

4、节拍明显的music磁带一盘、幼儿教师变戏法的music。(自选)。

教学过程:

一、集体表演《毛线舞》。

1、教师:孩子,你们手里拿的是啥呀?(毛线)很长的毛线真漂亮,我们一块儿来跳个毛线舞,好不好?(好)。

2、播放music,孩子自由跟着教师表演毛线舞,体会毛线在天空中飞舞的动姿。

3、教师:毛线除可跳漂亮的舞蹈,亦能做啥哩?(织衣衫、做毽子、捆物品、扎辫子……)。

二、观测和察看教师表演“毛线变戏法”,能依照毛线歪曲的图案,勇敢联想“像啥”。

1、教师:教师还会用毛线来变戏法哩,你们想看吗?(想)。

2、教师跟着music表演毛线变戏法:先把双手抓紧毛线的两头,开展出示教学;再一手抓紧毛线的一端,从上向下使劲甩动;最终把毛线飘落到物品投影器上。

3、教师:孩子认真瞅瞅,你认为毛线变为了啥?

4、孩子先与小伙伴开展一下沟通,接着答道:“我认为毛线变为了×××。”勉励孩子勇敢想、勇敢讲,踊跃表达自个儿的想法。

三、孩子自个儿尝试甩毛线,并说一说自个儿的毛线变为了啥?幼儿教师参加孩子的教学,及时捕捉孩子“光鲜”的思维与联想,并回馈给其余的'小孩。

四、学习从来不同方位来观测和察看毛线图,进而发散孩子的联想。

1、教师:刚刚孩子变的魔术真优秀!此刻教师又有个新的变戏法方式,请你们一块儿来专心地看看!

2、教师跟着music表演毛线变戏法,方式和上面的一样。

3、四个方向旋转毛线图,启发孩子与小伙伴一块儿想、一块儿讲。

五、孩子再次尝试毛线变戏法,并启发孩子改变自个儿观测和察看毛线图的方位,使联想更加广阔。可请2到3位孩子表演给大伙儿看。

六、尝试凭借小动物布娃娃,与毛线图开展协作,创作美妙的小故事。

1、教师:教师的毛线图里还藏着一個美妙的小故事哩,你们来听听。

2、欣赏教师创作小故事,明白小动物要与毛线图编在一块儿。

3、孩子自个儿尝试变戏法、选小动物玩具、创作小故事。启发孩子先想想、说说自个儿的毛线变为了啥?再开展说故事教学。

4、请2到3位孩子出示他们的小故事。

七、完结教学:

师:今日,你们如此多的小小魔术师表现得真挺好。下课之后,你们能用双面胶带把毛线粘在白纸片上,用蜡笔来添一添、画画,让毛线图越发漂亮,好不好?(好)。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二

1、启发孩子认真观测和察看毛线歪曲的图案,勇敢想、勇敢讲,进一步提高联想能力。

2、勉励孩子自个儿尝试甩毛线,并从来不同的方位来观测和察看毛线图,用完好无损地语言开展表达。

3、协助孩子凭借小动物玩具,开展自编小故事教学。

1、毛线自由歪曲范图两张,物品投影器。

2、孩子人手两根粗毛线。

3、小动物布娃娃数个。

4、节拍明显的music磁带一盘、幼儿教师变戏法的music。(自选)

1、教师:孩子,你们手里拿的是啥呀?(毛线)很长的毛线真漂亮,我们一块儿来跳个毛线舞,好不好?(好)

2、播放music,孩子自由跟着教师表演毛线舞,体会毛线在天空中飞舞的动姿。

3、教师:毛线除可跳漂亮的舞蹈,亦能做啥哩?(织衣衫、做毽子、捆物品、扎辫子……)

1、教师:教师还会用毛线来变戏法哩,你们想看吗?(想)

2、教师跟着music表演毛线变戏法:先把双手抓紧毛线的两头,开展出示教学;再一手抓紧毛线的一端,从上向下使劲甩动;最终把毛线飘落到物品投影器上。

3、教师:孩子认真瞅瞅,你认为毛线变为了啥?

4、孩子先与小伙伴开展一下沟通,接着答道:“我认为毛线变为了×××。”勉励孩子勇敢想、勇敢讲,踊跃表达自个儿的想法。

1、教师:刚刚孩子变的魔术真优秀!此刻教师又有个新的变戏法方式,请你们一块儿来专心地看看!

2、教师跟着music表演毛线变戏法,方式和上面的一样。

3、四个方向旋转毛线图,启发孩子与小伙伴一块儿想、一块儿讲。

1、教师:教师的毛线图里还藏着一個美妙的小故事哩,你们来听听。

2、欣赏教师创作小故事,明白小动物要与毛线图编在一块儿。

3、孩子自个儿尝试变戏法、选小动物玩具、创作小故事。启发孩子先想想、说说自个儿的毛线变为了啥?再开展说故事教学。

4、请2到3位孩子出示他们的小故事。

师:今日,你们如此多的小小魔术师表现得真挺好。下课之后,你们能用双面胶带把毛线粘在白纸片上,用蜡笔来添一添、画画,让毛线图越发漂亮,好不好?(好)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三

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各种颜色的美。

2.能大胆的想象,并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ppt。

2.出示小乌鸦和小老鼠: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两位客人,听,他们说了什么呀?

3.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们猜得对不对?看课件1。

4.小乌鸦和小老鼠说黑色是世界上最漂亮的颜色,你们同意吗?哦,小蜡笔们也不服气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们是怎么说服乌鸦和小老鼠的。

5.第一个来的是谁呀?(出示蓝蜡笔)你们觉得蓝蜡笔会带小乌鸦和小老鼠去看什么颜色的事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蓝蜡笔带小动物们看了什?(小乌鸦和小老鼠看了这些会说些什么呢?)

6.黄蜡笔来了,你们说黄蜡笔会带小乌鸦和小老鼠去看什么颜色的事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又去了哪里?看见了什么?(小乌鸦和小老鼠又会说些什么?)(哇原来还有这么漂亮的颜色呀)

7.出示红蜡笔和绿蜡笔,鼓励幼儿讨论:如果我是红(绿)蜡笔,我会带小乌鸦和小老鼠去哪里看什么?给说得好的幼儿奖红星。

8.我们一起来看看红蜡笔和绿蜡笔到底带小乌鸦和小老鼠去了哪里?看课件。引导幼儿学一学小乌鸦和小老鼠看后说的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四

1、引导幼儿学说绕口令,并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优良品德。

2、指导幼儿练习正确发准“公”、“冬”的字音。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同《幼儿用书》第三册p8)。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结合绕口令的内容讲述故事《公公和冬冬》。

2、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并指导幼儿正确发准“公”、“冬”的读音。

故事里提到了谁?

谁住在楼上?谁住在楼下?

小冬冬有不认识的字就去找谁请教了?老公公走路走不稳谁来扶他了?

冬冬是怎样说的?公公是怎样说的?

3、教师用绕口令方式重新讲故事,引导幼儿理解绕口令的内容。

4、教师指导幼儿学说绕口令。

(1)分组朗诵。

(2)个别朗诵。

(3)比一比看谁说得快。

5、引导幼儿要学习冬冬,做一个尊敬老人的好孩子。

小朋友,你们喜欢冬冬吗?为什么?

【活动建议】。

在延伸活动中,可组织幼儿进行分组绕口令接龙游戏。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五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

2、感受与好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3、领会儿歌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理解儿歌,表现儿歌

学习与伙伴友好相处

1、小狗,小鸭,娃娃的贴绒或磁性教具及相应的头饰。

2、小班小册2号挂图。

一、通过谈话引题

1、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

2、你看到好朋友时会怎么说,怎么做?

3、师小结幼儿所说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并且都有不同的交友方式那么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交朋友的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1)教师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儿歌中谁和谁是好朋友?

(2)教师再一次演示教具,朗诵儿歌

提问:

1、儿歌中两只小狗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2、小鸭见了面是怎么做的?

3、两个娃娃见了面又是怎么做的?

三、学习儿歌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这首儿歌。”

(1)请幼儿进行集体跟诵

(2)集体朗诵、男女分组朗诵

四、表演

分别请幼儿分别戴上小狗、小鸭、娃娃头饰,找一个好朋友表演儿歌。

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感受活动过程。同伴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的探索、交流、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过程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足之处是老师的个别指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度掌握的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重点关注。社会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六

本故事内容寓意深刻,生动有趣,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故事中设有悬疑,使幼儿得到积极的思考,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的同时,对幼儿亦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猜想,理解故事内容,对故事产生兴趣。

2、启发幼儿帮助狐狸想办法,并能清晰地用语言表述。

活动准备。

1、图片六幅、ppt视频;

2、认识“坛子”的经验;

3、了解“钻进、馋嘴、挣、甩、拔”。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1和图6,引导幼儿读图,根据故事开始和结尾大胆猜想故事内容。

提问:小朋友看看这幅图里有谁?在什么地方?(请3—4个人讲)(在大树下,狐狸发现了一个冒着香味的坛子,馋的直流口水)。

(2)出示全部图片,引导幼儿自主观察,交流看法想法。(让幼儿自由地说说)。

提问:它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逐一请幼儿说说(请4—5人))。

(3)看图分析:

图一: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里有谁?狐狸闻到了甜酒的香味,它是什么样子的?(口水流出来了)。

图二:狐狸有没有喝到酒呢?喝到酒后发生了什么事?(喝到了,但脑袋钻进坛子里出不来了)。

图三:狐狸的头在坛子里出不来了,它怎么办呢?(先是挣、后是甩、最后拔)。

图四:还是没出来,它又怎么办呢?(跪地求坛子)。

图五:狐狸又想出什么号办法了:(什么姿势?怎么说得?)。

图六:坛子放开了狐狸吗?结果怎么样?(坛子会怎说?狐狸想了什么办法?)。

2、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理解故事角色的特点。

(1)提问:狐狸闻到香味,心里会怎么想啊?(好香啊!吧酒喝个精光)说明这是只怎么样的狐狸啊?(馋嘴、贪心)。

(2)幼儿集体尝试模仿狐狸当时的动作。

提问:狐狸生气时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有什么动作?

集体讨论、个别表演。

(3)老师讲述故事的重点段。集体复述狐狸的话,体验它求坛子生气时的语气、表情。

3、教师再次讲述故事的重点段,引导幼儿巩固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提问:你帮助狐狸想想,用什么方法能把头拿出来(砸碎坛子、图上肥皂润滑、找别人帮忙)。

4、教师。

教育幼儿在生活中,不馋嘴,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能吃。

教学反思在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识图能力和表达能力。活动开始,我设置悬疑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投入到活动中来。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各自提出故事的不同结果。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基本完成了活动任务。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七

海洋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宝库,我们从海洋中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因此设计“美丽的海洋世界”活动,带领幼儿认识海洋中的生物。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2、能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各种陆地的动物图片(长颈鹿、老虎、鸡等)和海洋的动物图片(鱼、海星、螃蟹等)。

2、多媒体课件、自制陆地、海洋家园展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入场。

随音乐《小鲤鱼》做律动入场。

二、谈话,观看影片。

1、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咱们一起去看吧。)。

2、观看影片。

3、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海里的生物)。

4、它们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吗?(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认识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海洋动物的名字。(鲨鱼、海马、蓝鲸、珊瑚、海星)。

2、记住海洋动物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幼儿自由说,教师适当的补充)。

3、团体活动——选举最受欢迎的动物。

(1)、(出示五幅海洋动物图)每个幼儿投票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海洋动物。

(2)、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洋动物,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帮动物朋友找家。

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咱们把它送回家吧。

活动目标:

1、学习用食指蘸颜料在瓷砖墙上点画小雨点。

2、在画画玩玩中对色彩、绘画产生初步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色颜料、湿抹布若干。

2、在瓷砖墙上画几把漂亮的雨伞。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瓷砖墙上的伞,导入活动。

2、手蘸颜料,示范点画彩色的雨伞,强调点画后要将食指直接抬起,不能拖。

3、请几名幼儿试着点画,教师作简单小结,

指出应注意的问题。

4、鼓励幼儿大胆练习(若墙面不够大,可分批进行)。

5、提醒画完的幼儿及时擦净手上的颜料,以免抹到其他地方。

活动目标:

1.知道国旗、国徽、国歌代表着我们的国家,是国家的标志。

2.知道升旗的礼仪,增强尊敬国旗,爱护国旗的责任。

3.有争做小旗手的积极愿望。

活动过程:

1.看运动员领奖的录像。

问:(1)这是哪国运动员,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怎么知道我们中国的运动员得了冠军?

(3)除了看到五星红旗,还听到了什么?

(4)为什么得冠军要升—奏—。

(5)国旗、国徽代表什么。

(6)为什么要起立,站着不动。

他们看到自己的国旗升上天空,就会感到很自豪。

2.除国旗、国歌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以外,你还知道有什么可以代表我们中国的,也是中国的标志(天安门、长城、京剧、书法、中国结…)。

小结:我们中国真了不起,有这么能代表中国的很有特色的标志。

其实在很多重要的正式场合下,都是用国旗、国徽、国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的。

3.除了在奥运会上看到…。

(1)你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到过升旗,奏国歌?

(2)为什么要升旗?时时提醒我们大家你是中国人,要热爱我们的祖国,做中国人很自豪。

4.小结。

升旗是一件很严肃的、很神气的事情,只有最能干的人才能做一名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谁呀?(是)以后我们就轮流请大家来做小升旗手。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习用毛线做画提高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大胆做画。

2、能独立完成作品。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纸每人一张红、黄色颜料抹布毛线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磁带幼儿跳舞。

dd现在请宝宝休息一会,看谁来了?(出示毛线)。

dd这是毛线,毛线也想和宝宝一起跳舞。

dd请宝宝看老师是怎样和毛线跳舞的。

2、教师示范用毛线做画。

dd毛线穿了件红色的衣服(蘸上红色颜料)在纸上走一走(拖拉毛线)跳一跳。

dd毛线又穿了件黄色的衣服,在纸上走一走跳一跳。

dd跳完了把毛线送回家,宝宝擦擦手。

教:宝宝看毛线跳的舞漂亮吗?/你们想不想和毛线一起跳舞?

3、组织、指导幼儿做画。

dd任意弯曲毛线,大胆表现富有创意的造型。

dd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画丰富起来。

dd培养幼儿(幼儿食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4、评讲幼儿作品。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九

1.理解图画故事情节发展过程。

2.感受图画故事人物的幽默感。

3.学习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

4.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1.教学大书《小老鼠普普》

2.幼儿人手一本图画书《小老鼠普普》

3.动画碟片、电视机

(一)认识普普

1.给幼儿介绍新朋友小老鼠普普。出示普普,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普普是个怎样的小老鼠。

2.向幼儿介绍普普的特点。请幼儿说一说,你喜欢普普的这个特别之处吗?

(二)读教学大书,理解故事内容。

1.阅读图书第2—7页

师:普普家还住着谁?

师:你看到普普一家发生了些什么事?

2.阅读第8页

师:你们猜一猜家人会同意普普一起去寻找食物吗?

师:原来是爸爸的帮忙,也让小老鼠普普一起去了。

师:你猜这会儿老师一家每个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3.阅读第9—17页

4.阅读14—17页

师:普普放屁以后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看着普普这会儿表情是怎样的。他此刻的心情怎么样?

(三)幼儿自主阅读17—23页

师:大花猫被吵醒以后又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请小朋友自己在书中找一找答案。

师:老鼠一家都说了些什么?

师:普普这会儿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普普脸红了呢?

(四)完整欣赏

1.请幼儿完整欣赏动画故事《小老鼠普普》

2.师:你们现在喜欢爱放屁的小老鼠普普吗?为什么喜欢呢?

师小结: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但是有时有的缺点也不是一件坏事,就像小老鼠普普一样这个放屁的缺点还可以救了它们一家人呢。无论是谁,我们都要欣赏别人的缺点。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十

1.理解诗歌的内容,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预先调查、学习知道鸟儿各自的特点和习性。

教具准备:1.各种鸟类的图片各一张。2.诗歌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先出示小黄莺)。

它是谁?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吗?(小黄莺,它会唱歌)。

师:“我来啦!我来啦!小朋友好!小朋友好!”(师一边模拟八哥的叫声,一边出示图片)“猜猜它又是谁?”(会唱歌的八哥鸟)。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按照诗歌里提到的先后顺序逐一出示小鸟,帮助幼儿回忆关于鸟类的各种知识。

二.基本活动:

1.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大胆猜想,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森林里真热闹,这么多鸟儿聚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呢?

2.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诗歌的内容讲述一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师:哦,原来是鸟王准备请客。它为什么要请客呢?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

3.教师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诵诗歌《鸟王请客》,感受其语言节奏的优美。

师:故事听完了,有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鸟王请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4.通过图片分段欣赏,理解诗歌内容。

(1)鸟王要请客了,谁来做客人?

(2)鸟王请客会请大家吃什么呢?

(3)请客时鸟王说点啥?大家辛苦捉虫整一年,谁的功劳最最大?

(4)如果鸟王也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你觉得谁的功劳最大?为什么?

5.教师带领幼儿尝试跟念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了问题,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诗歌吧!

6.可用问答的方式朗读诗歌。

师:诗歌中有一段内容是“问答形式”,下面老师来朗诵诗歌中提问的部分,你们一起朗诵回答的部分,好吗?(也可男女生分别扮演提问、回答的角色,朗读诗歌)。

三.经验迁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并爱护鸟类。

1.讨论:了解鸟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鸟儿,它们有什么样的本领?(教师小结鸟对人类的益处。)。

2.保护鸟类的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保护鸟类?

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好的保护鸟儿,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十一

2.制作指偶。——提供小蚱蜢的形象图,请幼儿涂色,沿线剪下,将小纸条按手指粗细粘成纸圈,将蚱蜢贴在小纸圈上做成指偶。——连续播放儿歌录音作为背景,指导幼儿制作。

3.学习表演。——幼儿边操作指偶,边做蚱蜢跳跃状。——幼儿可两人结伴一起朗诵儿歌。其中一幼儿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儿手持一根狗尾草进行配合。

四、活动建议:

1.用身体动作来模拟昆虫的行动方式,幼儿会很感兴趣,由此可扩展到模拟其他动物。

2.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将重点放在认识小蚱蜢上,或放在儿歌欣赏上。儿歌小蚱蜢学跳高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溜,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十二

1.理解诗歌的内容,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难点:能用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经验准备:预先调查、学习知道鸟儿各自的特点和习性。

教具准备:1.各种鸟类的图片各一张。2.诗歌录音磁带,录音机。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森林里可真热闹,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先出示小黄莺)。

它是谁?你知道它有什么本领吗?(小黄莺,它会唱歌)。

师:“我来啦!我来啦!小朋友好!小朋友好!”(师一边模拟八哥的叫声,一边出示图片)“猜猜它又是谁?”(会唱歌的八哥鸟)。

教师用同样的方法,按照诗歌里提到的先后顺序逐一出示小鸟,帮助幼儿回忆关于鸟类的各种知识。

二.基本活动:

1.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大胆猜想,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森林里真热闹,这么多鸟儿聚在一起,到底要干什么呢?

2.教师用讲故事的形式把诗歌的内容讲述一遍,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师:哦,原来是鸟王准备请客。它为什么要请客呢?听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

3.教师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诵诗歌《鸟王请客》,感受其语言节奏的优美。

师:故事听完了,有人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诗歌,诗歌的名字就叫《鸟王请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4.通过图片分段欣赏,理解诗歌内容。

(1)鸟王要请客了,谁来做客人?

(2)鸟王请客会请大家吃什么呢?

(3)请客时鸟王说点啥?大家辛苦捉虫整一年,谁的功劳最最大?

(4)如果鸟王也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你觉得谁的功劳最大?为什么?

5.教师带领幼儿尝试跟念诗歌,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都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了问题,那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诗歌吧!

6.可用问答的方式朗读诗歌。

师:诗歌中有一段内容是“问答形式”,下面老师来朗诵诗歌中提问的部分,你们一起朗诵回答的部分,好吗?(也可男女生分别扮演提问、回答的角色,朗读诗歌)。

三.经验迁移,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并爱护鸟类。

1.讨论:了解鸟对我们人类的贡献。

师:你还知道有哪些鸟儿,它们有什么样的本领?(教师小结鸟对人类的益处。)。

2.保护鸟类的方法。

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保护鸟类?

师: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吗?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要更好的保护鸟儿,成为它们的好朋友。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十三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懂得同伴之间互相合作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故事《比本领》课件、轻柔的背景音乐、书包若干。

1、以故事情景引入活动,了解梅花鹿和小猴的本领。

教师出示小猴、梅花鹿课件。

提问:梅花鹿和小猴谁的本领大?(让幼儿充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

2、播放课件,组织幼儿观看请幼儿跟述故事中的角色对话,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帮助幼儿理解互相帮助一起合作就能摘到果子的道理。

现在你们知道谁的本领大了吗?

3、游戏:背包取物。

(1)今天小朋友们表现的很好,老师给每一位小朋友准备了一件小礼物,请把小书包背上我把它已经放在你们的书包里了,请小朋友看看你喜欢吗?但是在取礼物之前老师有个要求(在取东西时,不能把书包摘下来)。

(2)孩子们开始拿礼物了,都拿不到,启发孩子想方法(互相帮助,合作才能拿到礼物)。

4、引导幼儿讲述,交流生活中合作的事情,进一步感受合作本领大及合作带来得快乐。

小结:小朋友之间一定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只要我们能互相帮助一起合作,我们的`本领会更大,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此活动是一个小朋友非常感兴趣的活动,也充分体现了语言活动的特点。孩子们喜欢说,有机会说,还能勇敢地说。这是因为老师给小朋友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如谈话的形式有自由交谈、分组交谈、个别交谈、等形式,从而使小朋友都有锻炼的机会。而老师活动设计的思路也非常地清晰,小朋友通过引出话题—自由交谈—分组交谈—拓展谈话范围层层深入的环节,轻松地解决了整个活动中的重难点。只是由于孩子对大象和猴子只是一些常见功能的认识,谈话的中心只是围绕着大象会吸水、卷动物、身体大等。猴子会爬树、荡秋千等。能够拓展的经验不多,话题也就很难深入下去。如果在课前让孩子回家多了解这两种动物的用处,可能上课后的效果会更好些。在展示的图中因多画一艘船限制了幼儿的思维,是老师没有考虑周到的,在以后准备教具的时应该考虑更多一些。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十四

1、在观察图片、理解图意的基础上,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2、理解故事情节,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能改编不同的故事情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述。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图片三幅,可移动的磁性教具,幼儿用图画《愚蠢的熊妈妈》。

(一)引入课题出示单个的熊妈妈、小熊、马蜂磁性教具,提问:"小朋友们看,他们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呢?等看完图片后你们就知道了。"。

(二)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1、教师不按顺序出示图片,让幼儿仔细观察后,找到图片顺序,并通过提问让幼儿观察讨论,"图中有谁?他们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结果怎样呢?"。

2、在幼儿初步了解图中内容后,教师又引导幼儿观察图中角色的神态、动作及心理活动,"熊妈妈看见马蜂在叮咬小熊时,心里是怎样想的?脸上露出怎样的表情?又是怎样做的?小熊后来怎样了?熊妈妈这时心里在想什么?表情怎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三)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将幼儿分成若干组,让幼儿进行结伴讲述。幼儿讲述时,教师认真倾听幼儿的讲述,引导幼儿大胆而清楚地讲述事件的发生及发展过程,细致描述熊妈妈和小熊的表情、动态及心理活动。

2、请个别幼儿到集体面前进行连贯讲述。

(五)迁移新的讲述经验教师提出新的问题:"熊妈妈怎样做才能既赶走马蜂,又不会伤着小熊呢?"r让幼儿思考,然后让幼儿将思考的结果大胆运用已获得的讲述经验讲述出来。

效果:

活动的准备阶段,我就问小朋友家里邀请宾客吗?在请客前你的爸爸妈妈通常哪些准备?小朋友有的说:“请客之前会把家里整理干净,并把家里布置的漂漂亮亮的'。”有的说:“会准备很多好吃的。”教学时,我稍加改变变成熊妈妈请客,而这一环节来得又是那么真,那么自然。总的来说,十五分钟的课即要突出重点又能充分发挥孩子积极主动性是有些难度的,所以对活动中时间分配要掌握好,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毛线变戏法中班下学期语言教案篇十五

1、感受诗歌中的有趣意境,激发幼儿对大自然多彩的颜色产生浓厚兴趣。

2、通过猜测,发散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能用"xx躲在x颜色里"的句式进行散文仿编。

图片:太阳、颜色宝宝5种。自制动态ppt。

有感情朗诵散文,能用"xx躲在x颜色里"的句式进行散文仿编。

专心倾听散文,理解颜色对应关系。

2、出示ppt提问:这是什么颜色?依次出示红黄兰绿白。

教师总结:黑夜用长长的手帕,把太阳的眼睛蒙了起来,趁他还在数着:一、二、三、四······颜色们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地方,静悄悄地躲起来。

3、幼儿大胆猜想教师:请小朋友们猜猜颜色们会躲到哪里去呢?

红色躲在哪里?绿色躲在哪里?蓝色躲在哪里?黄色躲在哪里?白色躲在哪里?

4、出示完整的ppt教师:黑夜把手帕解开,太阳睁开眼睛,开始找颜色们。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为什么绿色躲在草丛里?

师幼一起小结:绿色躲在草丛里,黄色躲在菊花里,红色躲在枫叶里,蓝色躲在天空里,白色躲在云朵里。

颜色宝宝要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或一样的地方,才不容易被太阳发现。

5、引导幼儿了解散文,感受散文的'趣味性。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集中精力倾听散文,在脑海里想象散文中颜色宝宝玩游戏时的快乐画面。

6、游戏:捉迷藏,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在游戏中仿编散文。

游戏方法:每位几位幼儿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颜色卡片,来扮演颜色宝宝,老师扮演太阳。播放动听音乐,小朋友悄悄躲到教室的某个角落,音乐结束太阳照到小朋友时,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x颜色躲在xx里"。

到户外与真正的太阳玩"捉迷藏"的游戏。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303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