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馒头教案范文(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21:42:22
大馒头教案范文(17篇)
时间:2023-11-29 21:42:22     小编:HT书生

编写教案时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案的编写需要综合考虑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将知识、能力和情感融入教学设计之中。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求和特点,灵活调整和改进这些教案。

大馒头教案篇一

1、愉快的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能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3、进一步提高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小馒头7个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1)活动开始时,教师边堆馒头,边念儿歌《对馒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2)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教师堆馒头,幼儿边念儿歌边想象堆馒头的动作。

二、交代游戏规则。

(1)幼儿讨论定出游戏规则。

(2)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定出以下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轮流边串接儿歌,边伸出右手做四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

b、儿歌念完后,手在最上面的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c、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便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三、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几位幼儿上来共同玩"堆馒头"的游戏,熟悉、了解游戏的规则。

(2)幼儿两两相对学习玩"堆馒头"的游戏,

(3)仿编儿歌。

除了堆馒头外,还可以堆什么?(苹果、橘子、包子、玉米…….)。

(4)幼儿到户外,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圈开展游戏活动。

大馒头教案篇二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量是8的事物能用数字8来表示。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1、自制挂图1(7个大灯笼和7个小灯笼,对应摆放);挂图2(7个大馒头)。

2、卡纸做的大馒头、小馒头、大红枣、小红枣若干,数字卡片7、数字卡片8。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点数7。

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如:“过年的时候,我们挂上红红的灯笼来庆祝新年。”

出示挂图1: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有多少个灯笼呢?(先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再比较出大灯笼和小灯笼一样多,数量都是7个。用数字7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7。)。

二、学习8的形成,认读数字“8”。

过年的时候,我们挂上红红的灯笼,还要做上香香的馒头。

1、7添上1是8。

2、出示挂图2:让幼儿数数有几个大馒头?(7个)老师又拿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8个)引导幼儿说出7个大馒头添上1个大馒头是8个大馒头。8个大馒头用数字“8”来表示,出示数字8。

3、老师又拿来了7个小馒头,在8个大馒头下面对应出示7个小馒头,引导幼儿比比大馒头和小馒头谁多谁少,怎样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上1或去掉1的方法把它们变成一样多,从而知道7添上1是8,8去掉1是7。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红枣馒头吗?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红枣,请你们把这些馒头变成红枣馒头吧。

2、幼儿分组操作,给“馒头”贴“红枣”。每人一张卡纸做的8个大馒头和一张卡纸做的8个小馒头,要求幼儿分别给每个大馒头贴上8个大红枣,给每个小馒头贴上8个小红枣。

3、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8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四、游戏巩固数字“8”的认识。

1、出示数字卡片“8”,请幼儿认读、观察数字8的形状像什么?(像麻花、像葫芦等。)。

2、游戏:看谁最快找到活动室里数量是8的物体。如:8个水杯、8块积木、8本书等。

利用户外活动做游戏《老鹰捉小鸡》进一步巩固7添上1是8,8去掉1是7。(游戏玩法:老师当母鸡,有8只小鸡老鹰吃掉一只还剩7只小鸡,救回一只是8只小鸡)。

能按计划完成活动,通过联想让小朋友认识8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掌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

大馒头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大馒头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馒头的来源,探究馒头的制作过程,从而知道蛋糕、面包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

3、能在美劳区用各种材料对面制品进行表征活动。

活动准备:

1、面制品的照片、小麦、磨面粉与制作馒头过程进行录象。提供面制品表征活动的材料放到美劳区。

2、活动前样幼儿回家分头调查其制作过程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一、信息分享(回忆馒头的制作过程)。

讨论:馒头是怎样做成的`?(让幼儿将看到的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二、观看面包、面条等各种面点的制作过程,感受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面点而辛勤地劳动。

1、欣赏曲子,感受歌曲的愉快心情。

2、分三组游戏感受歌曲:

a:听音乐用橡皮泥制作面包。

b:随音乐进行伴奏(投放铃鼓、鼓、碰铃、双响筒等)。

c:随音乐舞蹈。

3、放音乐、幼儿填词。

a:随节奏念歌词。

b:填歌词。

c:根据幼儿填词发现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4、幼儿随音乐歌唱、舞蹈(采用集体、小组、男女、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5、幼儿即兴舞蹈结束。

延伸活动:在美劳区投放制作面点的材料供幼儿制作(如:面团、橡皮泥等)。

大馒头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大馒头教案篇六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唱歌的快乐。

2、理解歌曲的内容,知道馒头怎么来的。

3、唱准附点音符。

活动准备。

音乐《白白的馒头哪里来》、馒头(食物或模型)、面粉的图片、黄色小麦图片、农民种地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音乐进场。

入室:听二拍子音乐,幼儿脚步交替,按2/4拍节奏拍手入室。

二、活动导入。

教师出示馒头,并请幼儿说一说它是什么?在什么地方见过?什么味道的?

教师:知道馒头是怎么来的吗?(依次出示图片:馒头面粉小麦农民伯伯。)。

小结:馒头是用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小麦做成的,所以我们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三、学习歌曲。

播放歌曲《白白的馒头哪里来》,请幼儿欣赏。

教师和幼儿采用问答方式熟悉歌词。(师:大大的馒头哪里来?幼:白白的面粉做出来。)。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琴声唱歌,提示唱准附点音符。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唱歌,提示唱准附点音符。

多种形式练习唱:教师唱问的.歌词、幼儿唱答的歌词;幼儿问、教师答;女孩问、男孩答;男孩问、女孩答等。

四、分组表演。

可以集体唱、分小组或个人表演的形式来进行。

活动应变。

可以准备农民种小麦的视频,感受农民的辛苦,学会爱惜粮食。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根据歌曲的旋律创编儿歌。(如:长长的面条哪里来)。

区角活动。

益智区:请幼儿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各样的馒头。

音乐区:提供音乐和话筒,鼓励幼儿演唱歌曲。

环境创设。

主题墙展示区:张贴制作馒头的过程图片。

家园同步。

2、鼓励幼儿爱惜粮食。

随机教育。

当早餐吃馒头的时候可引导幼儿唱《白白的馒头哪里来》。

附录:面食。

面食是指主要以面粉制成的食物,世界各地均有不同种类的面食,中国主要有面条、馒头、拉条子、麻什、烧饼、饺子、包子等,西方有面包、各种烤饼等,种类繁多。

面食从熟制方法上可以分为蒸、煮、烙、煎、烤、炸、焖等几大类。制作的方法不同营养素损失也有所不同。面食的制作技术一般有三步。

一是搅拌,混合。搅拌的几个特殊名词与动作包括:

1、起泡:将固体脂肪与原料搅拌后产生泡沫,当混合物开始变软或体积减少时应停止搅拌。对油脂于搅拌时能办入空气的称为油脂的起泡值,起泡值的大小会影响蛋糕的体积与品质。

2、搅打:混合各种配料,可借助搅拌器起泡,目的是使空气打入面团并扩展面筋。

3、摺叠:将底层翻到上层的混合动作,可用橡皮刀操作,使均匀混合,致使面筋扩展。

4、揉:用手或搅拌钩将各种配料混合,揉要视面筋扩展的程度而定。面团搅拌的目的为加速面粉吸水形成面筋通过不停地搅打破坏面粉表面的韧膜,使水分均匀浸润面粉颗粒,面团搅打的程度除以手感觉及眼观察外,没有其他好方法决定时间的长短。

一般搅打的过程分成6个阶段:

(1)起阶段。

(2)卷起阶段。

(3)面筋扩展期。

(4)完成阶段。

(5)搅打过程。

(6)面筋打断。

二是发酵与整形。搅打完的时间内,酵母菌可发酵作用,以产生二氧化碳,这些被释出的二氧化碳因受限于面筋的网状结构而形成气孔,使面团体积涨大。基本发酵后可割面团成固定的大小,再滚圆。分割后的面团因失去一部分的二氧化碳而柔软性变低,宜直接整形,加以滚圆,而再发酵的二氧化碳也会消失。滚圆的目的就是使面团表面形成一层皮以防止气体散失,也能使面团外表光滑好看。滚圆后再经中间发酵即可整形,借由整形将面团中的气体压出,使其内部组织均匀。整形过后大部分气体会散失,面筋失去柔软性,因此必须使面团重新再产生气体,增加面筋的柔软,所以还有一道最后发酵的步骤。

三是做成。这是最后一道步骤,把面食煮熟、蒸熟、炸熟、烤熟、焖熟。由于热的作用使面糊或面团变得松软易于消化,同时淀粉、蛋白质受热产生化学变化,微生物及酵素作用亦被破坏而停止作用,另外表皮产生新的化合物,赋予焙烤食品特殊的颜色及香味。

大馒头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感受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和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能用自己喜爱的小鸟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家长收集了有关小鸟的资料物质准备:音乐《小鸟捉虫》播放器。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做小鸟飞的动作进教室。

2、欣赏音乐《小鸟捉虫》,初步感受旋律及音乐情绪。

引导语: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有关小鸟的曲子,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受。

2.小鸟在干什么。

3、再次欣赏音乐,自由想象。

4、分段欣赏音乐,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欣赏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鸟飞的动作,鼓励幼儿在集中交流,分享创编的动作,欣赏第二段音乐。引导幼儿创编小鸟捉虫的动作,请几个幼儿上台表演自己的创编动作,其他幼儿模仿,鼓励全体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第二段音乐。

欣赏第三段音乐引导语:小鸟们捉那么多虫,心里很高兴,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三段的音乐。

鼓励幼儿自由表现小鸟飞的动作。

5、完整欣赏音乐,感受aba的结构的乐曲。

提问:请仔细听听,这三段音乐一样不一样?;本文你最喜欢哪段音乐?为什么?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将小鸟头饰放在音乐区表演,让幼儿继续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围绕小鸟学捉虫这个故事情节展开的,通过鸟妈妈带幼儿出来做游戏,锻炼幼儿的基本动作,再以鸟宝宝很饿这一问题,激发幼儿学习捉虫的兴趣,主动地探索、尝试捉到虫子的方法,锻炼踮起脚跟摘物的能力,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学到本领,还能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这正迎合《纲要》中指出的:“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景氛围,丰富的游戏活动使幼儿注意力集中、活动积极性高、情绪激动、心情愉快,一系列的游戏围绕目标展开、层层深入、衔接自然。整个活动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多种运动能力,也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还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

不足之处:

1、在第一环节引领幼儿游戏时,由于队伍太长,后面的幼儿不能清楚地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使得少数孩子动作凌乱,不知所措。

调整:游戏前先向幼儿讲清楚,然后在进行游戏。

2、游戏环节时,由于准备不够充分,幼儿摘到的虫子没处放,使得幼儿在下面的环节中过多的关注自己手中的虫子,影响了活动效果。

调整:课前为幼儿每人准备一个小口袋缝制在幼儿衣服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大馒头教案篇八

一、说教材:

认识数字8是中班数学活动里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是在学习7以内的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幼儿掌握添上一个和去掉一个等量不变的关系,知道数字8的形成过程,感知数字8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中班幼儿已经具备了手口一致的点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而制定相应的目标为:

1、知道7添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字8可以代表任何数量为8的事物。

二、说教法。

本班幼儿大多数孩子都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善于思考,对周围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在认识了7以内的数字后,对抽象的数概念有了一定的认知、理解,动手能力较以前大有进步。根据《纲要》提出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有的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实物,又要拓展幼儿的经验,拓宽幼儿的视野。我采取愉快式教学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以帮妈妈做红枣馒头的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让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怎样使幼儿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幼儿“学”和教师“教”的主要方向,只有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合理设计教法和学法,使教师有目的地引导“重点”,从而突破幼儿学习的“难点”。本着这样的观念,我设计本次活动重点为:通过观察发现7个添上一个是8,知道数字8的实际意义。难点是能按数量与数字匹配,巩固对数的理解。

四、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为此,我准备了一下材料:卡纸做的大馒头、小馒头、大红枣、小红枣若干,数字卡片1—8。室内放置有数字的8个呼啦圈、雪花片插塑若干。

五、说设计过程。

对数学活动的要求《纲要》明确表明“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重要和有趣……”但组织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5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首先这个活动是第一个主题中的活动,新年刚刚过去,因此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情境,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刚刚在家度过了一个快乐喜庆的节日,是什么节日?(春节)让我们听着欢快的音乐再来回味那些快乐的时光,好吗?播放音乐《过新年》,和小朋友一起舞蹈。谈话:“过年的时候,妈妈用面粉做了一些馒头,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做了多少个馒头呢?”出示用卡纸做的7个大馒头和7个小馒头,对应摆放,引导幼儿运用目测数群和点数的.方法复习7以内的数与量之间的匹配关系。

第二环节,学习8的形成。在此基础上,再出示一个大馒头引导幼儿观察数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应采取何种办法使大、小馒头一样多?说出7个添上1个是8个,8去1是7。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学习8的点数。

1、帮妈妈做红枣馒头。师:妈妈还准备了好吃的红枣,准备把红枣放到馒头上一起蒸,这样馒头就会变得更好吃。妈妈决定给每个馒头上放上8个红枣,请你们帮帮她吧。

2、幼儿分组操作,给馒头贴红枣。

师:每位小朋友都可以有一个大馒头和一个小馒头,请小朋友分别给大馒头上放8个大红枣,给小馒头上放8个小红枣。

3、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8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4、师:现在我们和8成为了好朋友,我们再来和8做游戏吧。拍8下腿,扭8下腰,撅8下嘴,晃8下腰。

第四环节,在幼儿掌握了数字8的形成过程后,重点让幼儿感知数字8的实际意义和认读数字8。

1、出示数字8的卡片,请幼儿认读,让幼儿观察数字8的形状像什么?

2、请幼儿说一说8除了代表8个馒头、8个红枣以外,还可以代表什么?启发幼儿找出可以用8表示的事物。

结束部分采用游戏法:

(2)跑圈:(巩固8的形成)让8名幼儿围着两个放有数字7、8的呼啦圈慢跑,当听到教师说7添1或8去掉1等口令时,立刻站到相应的圈里,做错的幼儿将被淘汰。

活动延伸: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8。

大馒头教案篇九

我班是小班,在开展主题活动《生日会》时,生成了活动《我的新本领》,有一幼儿谈到“我会蒸馒头了”,其他幼儿也抢着说“我也会做”,“我会做花馒头”,“我妈妈还会做刺猬馒头呢!可好吃了!”……于是,随着孩子们兴趣的逐渐高涨,围绕着“馒头”,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工具哪里来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在幼儿园做馒头?”我问道,“想”,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做馒头,需在什么工具呢?”“面,面板”,“得穿围裙”,“还有枣,花生,做花馒头用”,“对,小朋友说得很好,可这些工具从哪里来呢?”“我从家里拿”,“去买吧”,“我穿妈妈的围裙”,“我自己有小围裙”,“好,我们每个人准备一个小围裙,其他工具需要爸爸、妈妈帮忙,需要帮忙怎么让他们知道呢?”我又紧跟着问道,我希望幼儿能够慢慢学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我告诉妈妈”,“老师,你写个黑板(通知)吧!”“打个电话也行”对我的提问孩子们纷纷献计献策,“好,老师写个通知,不过你也要提醒妈妈不要忘了,好吗?”“好!”孩子们兴奋地拍手叫好。

围裙怎么穿

因为幼儿自己带来的围裙有大有小,我便组织幼儿先自己练习穿穿试试,有的幼儿穿反了急得想掉眼泪,但还是一遍一遍的脱下来,穿上去,最终大部分幼儿在老师、小朋友的帮助下穿好了。有趣的是,有几个孩子穿好后,跑到镜子跟前,照一照,看一看,笑一笑,满脸的得意,还有几个孩子走到桌子前有模有样的做起了“饭菜”。我想,这是小班幼儿年龄特征的反映,他们的快乐就是活动本身,活动就是游戏,游戏就是生活。

开工啦!

穿好漂亮的围裙后,班里来了几位特殊的客人

大馒头教案篇十

1、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2、要求幼儿愉快地参与游戏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

3、引导幼儿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本次活动的目标中提到:帮助幼儿进一步提高迅速串接儿歌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仿编儿歌。

1、实物教具:小馒头七个、ppt教学过程:

(一)播放有美味食物图片的幻灯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食物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这些食物宝宝!"播放幻灯片,提问小朋友是不是吃过这些食物,喜不喜欢吃。

(二)了解儿歌内容及相关游戏规则。

师:"呀,对了,老师还带来了另一个小妹妹朵朵!她想要请你们猜猜她喜欢吃什么食物~我们来仔细看一看、听一听她到底喜欢吃什么呢?"。

1、播放视频让孩子根据自己对视频的理解来猜猜朵朵喜欢吃什么食物,并熟悉儿歌。

师:"看完了这个动画,你们猜出来了吗?"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呢?"当孩子回答出,是听儿歌猜出来时,教师引导孩子跟着视频一起大声读一遍。

3、今天呀,老师去买馒头的时候馒头已经卖光了,所以你们不能玩这个游戏了(遗憾的表情),但是(突然很高兴)我想了一个办法,我们可以用我们的小手来当做馒头玩这个游戏!

(三)游戏。

1、示范:请两个幼儿与老师一起做游戏。

2、幼儿轮流接念儿歌,边伸出右手做四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第一人伸出手后,第二人握住第一人的'拇指,依次叠放堆积。

3、儿歌念完后,手在在最上面是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4、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意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三)尝试仿编儿歌。

(1)幼幼两两结伴游戏,进一步理解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尝试仿编,进一步拓展游戏玩法。

师:刚刚小朋友们都堆了好多好多美味的馒头,那我们再想想除了堆馒头,还可以堆什么呢?它是什么味道的?在儿歌里,可以怎样说?嗯…老师喜欢吃水果,我先来遍一个!

示范仿遍:堆葡萄、堆葡萄,葡萄堆得高,葡萄堆得好,个儿小小,味道好,吃得大家哈哈笑!

(五)引导孩子自主游戏,进一步仿编儿歌。

(1)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围圆自主开展游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幼儿继续仿编儿歌。

(2)师幼共同交流游戏感受,结束活动堆馒头堆馒头,堆馒头,馒头堆得高,馒头堆得好,香喷喷,甜蜜蜜,吃得大家笑哈哈。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大馒头教案篇十一

1、教师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在猜测下面与教师对唱的是谁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挑战。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歌曲内容中的各种小图片。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太号的含义。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相应的小图。

教师:那我来问问,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5、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

6、教师指图,幼儿尝试看图跟随音乐歌唱两遍左右。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与不同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一组幼儿,拿一组幼儿就立即唱出答句。

四、幼儿找好朋友玩对唱游戏。

五、表演唱。

六、谈话:爱惜粮食好宝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大馒头教案篇十二

馒头太松软,当心“铝超标”

馒头是老百姓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据广东省卫生厅通报,2月初该省在食品有害金属检查中发现,馒头中的铝超标严重,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心。

“馒头中含有铝元素,可能是过量加入了含铝的‘膨松剂’导致。”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姜微波对生命时报记者分析说。膨松剂酸性磷酸铝钠,常用在面糊、裹粉、煎炸粉、油炸食品、焙烤食品中,能让食物松软可口,在国家规定的剂量下适量使用是无害的。但是如果添加量太大,就会造成铝元素超标。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李汴生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食品中铝超标除了膨松剂过量使用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添加了非法“膨松剂”――硫酸铝钾(钾明矾)或硫酸铝铵(铵明矾)。而这类非法添加剂只要加一点,就会造成铝含量超标。

为什么总有不良商贩往馒头里添加膨松剂呢?“与蒸馒头常用的酵母发酵法相比,用膨松剂做馒头加工更加简单,而且用酵母发酵蒸出的馒头,往往容易发酸,经常需要添加碱面中和口感,使用膨松剂就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膨松度更加可控,吃起来更加松软可口,而且显得更白。”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对记者说,馒头是百姓几乎天天都吃的主食,如果添加过量膨松剂,人体摄入的铝过多的话,会伤害人体中枢神经,导致老年痴呆的`发生。另外,有试验表明,铝元素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

(周鹤)。

大馒头教案篇十三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大馒头教案篇十四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大馒头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活动准备: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大馒头教案篇十六

活动目标:

1、愉快的参与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2、能和同伴协调、友好地共同游戏。

3、进一步提高串接儿歌及仿编儿歌的.能力。

活动准备:

小馒头7个活动过程:

一、设置游戏情境。

(1)活动开始时,教师边堆馒头,边念儿歌《对馒头》,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

(2)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教师堆馒头,幼儿边念儿歌边想象堆馒头的动作。

二、交代游戏规则。

(1)幼儿讨论定出游戏规则。

(2)教师根据幼儿讨论的结果,定出以下游戏规则:

a、幼儿必须轮流边串接儿歌,边伸出右手做四指握拳,拇指向上的动作。

b、儿歌念完后,手在最上面的幼儿为胜利者,下次游戏活动由他领先开始。

c、注意倾听前面幼儿念的儿歌,不能随便重复,乱改儿歌的结构。

三、幼儿进行游戏活动。

(1)几位幼儿上来共同玩“堆馒头”的游戏,熟悉、了解游戏的规则。

(2)幼儿两两相对学习玩“堆馒头”的游戏,

(3)仿编儿歌。

除了堆馒头外,还可以堆什么?(苹果、橘子、包子、玉米…….)。

(4)幼儿到户外,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圈开展游戏活动。

大馒头教案篇十七

1、通过故事,幼儿能了解四季的交替顺序。

2、幼儿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季特征。

3、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幼儿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季特征。

1、四个娃娃、挂图。

2、故事视频、四季娃娃贴花奖励。

3、初步了解与四季相关的知识,收集相关的图片。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

2、师:那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四个、春、夏、秋、冬)。

3、师:四季妈妈的这四个娃娃,它们要出去玩,它们是怎样出去玩的?它们谁先出去玩的?和谁一起玩的?玩的怎么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听听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你就会知道了。

二、教师讲述故事,采用边讲边问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了解四季特征和交替顺序。

1、师按故事中的自然段落划分,给幼儿讲述故事,并提问。

师:一边出示挂图一边讲述故事:

第一段,师:在这一段中讲述了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她们的名字叫什么?(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师:那他们是怎么样出去玩的?(一个一个出去玩)。

第二段,师:刚才故事里说了是谁第一个出去玩的?(春天)。

师:春天娃娃出去和谁一起玩?(春风、春雨)。

师:他们一边玩一边喊什么?(春天来了)。

师:小朋友看见春天娃娃是怎么出来的?(脱掉棉衣跑出来)。

师:绿绿的树叶有什么变化?(从树枝上钻出来)。

师:春雨在干什么?(“淅沥淅沥”地唱着歌)。

第三段,师:在这一段中讲春天娃娃玩得很开心,不想回家,哪个娃娃急着也要出来玩?(夏天)。

师:夏娃一出来,谁躲起来了?(春娃)。

师:夏天娃娃带着谁到处找春天娃娃?(太阳公公)。

师:是什么样的太阳公公?(火辣辣的)。

师:为什么说是火辣辣的呢?(夏天很热)。

师:找了哪些地方?(池塘)。

师:小鱼怎么样了?(池塘的小鱼热得钻到水下面去)。

师:树叶又怎么样了?(树叶热得卷起来)。

师:小朋友们怎么样?(热得好难受)。

第四段,师:这段中讲述的是夏娃回去了,是谁出来了?

师:秋天娃娃来到果园,看见了什么?(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子露出黄黄的笑脸)。

师:他又来到庄稼地,看到了什么?(庄稼笑得弯了腰)。

师:秋风一吹,树叶怎么样了?飞到了哪里?(象小鸟一样飞下来,和秋天娃娃跳舞)。

师:秋天娃娃带来了什么?(凉凉的秋风)大家感觉怎么样?(好凉快呀)。

第五段,师:谁在家等不及了?(冬天娃娃)。

师:那他的好朋友是谁呀?(北风爷爷和雪爷爷)。

师:它们是怎么过年的?(放鞭炮,吃饺子,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过完年,冬天娃娃还不回家。春天娃娃等不及,急着出来玩了。

第六段,师:过完年,冬天娃娃还不回家,谁又等不及了?(春娃娃)。

2、师进行小结:这个故事讲完了,那故事的是名字叫什么呢?(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四季妈妈有几个孩子呀?哪四个孩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他们是怎么样出来玩的呢?(一个一个出来玩,并且是按着一定的顺序出来玩的)。

3、利用故事视频让幼儿完整地欣赏一遍故事。

师: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分段将听了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将故事欣赏一遍。(播放视频)。

三、幼儿理解并讲述四季的顺序及特征。

1、运用游戏强调四季的顺序:

师:我们已经完整的看过一遍故事了,那小朋友谁来告诉我四季的顺序呢?(春、夏、秋、冬)。那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来考考你们能不能帮助四季妈妈给四季娃娃正确的排好队呢?要是排对了是有奖励的,而且还要遵守游戏规则的小朋友。

运用小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幼儿闭上眼,老师将四个娃娃打乱次序后,让幼儿睁开看看并给予纠正。

2、引导幼儿自己讲述四季的特征:

师:秋天呢?(幼儿讲述)——小结:秋天果实累累、树叶飞舞,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师:最后是冬天了,有哪位小朋友来说说?(幼儿讲述)——小结:冬天雪花飘飘,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师小结:原来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的秘密。春天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

3、游戏《我来说,你来猜》,加深幼儿对四季特征的理解。

四季娃娃觉得小朋友们真棒,他们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不想呢?他们最想和安静、坐好、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来做游戏了。

“柳树发芽了,小燕子飞回来了。”(春娃娃)。

“北风呼呼的吹着,好冷呀,我要穿棉衣去。”(冬娃娃)。

“天气好热呀,我要吃雪糕。”(夏娃娃)。

“小树叶都发黄了,风一吹树叶就像是跳舞一样。”(秋娃娃)。

“我今天和小朋友堆了一个好大好大的雪人呀!”(冬娃娃)。

师小结:每个季节都有它的美丽,我们小朋友要用自己雪亮的小眼睛仔细的观察,找到这些美丽。

四、延伸活动:寻找春天。

师:今天小朋友表现的真是太棒了,可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个任务需要小朋友来完成,那就是请小朋友到户外去找一找,春天里你还看到了什么?用笔画下来然后给大家讲一讲,看看谁找到的景色最多,最好。

附:故事。

故事:四季妈妈的四个娃娃。

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他们的名字叫: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四季妈妈说:“你们不能一起出去,要一个一个出去玩。”

春天娃娃第一个出去玩。他一出门就喊来了春风姐姐、春雨妹妹。他们一边玩,一边喊:“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朋友看见春天娃娃,脱掉棉衣跑出来,绿绿的树叶也从树枝上钻出来,春雨“淅沥淅沥”地唱着歌。大家和春天娃娃在一起玩,玩得好开心哟。

夏天娃娃急着出来玩。他一出来,春天娃娃就躲起来了。夏天娃娃领着火辣辣的太阳公公到处找春天娃娃。找到池塘里,池塘的小鱼热得钻到水下面去;找到树林里,树叶热得卷起来。小朋友一个个热得好难受,他们说:“春天娃娃早就回去啦。”夏天娃娃说:“还有谁知道春天娃娃回家去了?”知了喊起来:“知道,知道,我们知道他回家去了。”

四季妈妈看见大家热得难受,就喊夏天娃娃回家去,让秋天娃娃出来玩。秋天娃娃带来了凉凉的秋风。小朋友们说:“好凉快呀,好凉快呀。”秋天娃娃来到果园,苹果露出红红的笑脸,梨子露出黄黄的笑脸。秋天娃娃来到庄稼里,庄稼笑得弯了腰。树上的叶子呢,象小鸟一样飞下来,和秋天娃娃跳舞。

冬天娃娃等了那么长时间,该他出来玩了。冬天娃娃和北风爷爷、雪爷爷是好朋友。她以出来,北风爷爷和雪爷爷就赶来了。北风爷爷玩着、玩着,就累了,“呼——呼”地喘大气。雪爷爷玩累了,让小雪花下来配冬天娃娃。玩着,玩着,就该过年了。冬天娃娃和小朋友一起堆雪人,放鞭炮,吃饺子,热热闹闹地过新年。

过完年,冬天娃娃还不回家。春天娃娃等不及,急着出来玩了。

活动中我是逐段讲述、分析的,四个不同的季节采用不同的方法,先听再问,边看边讲,边讲边玩。

结合图片分段讲故事内容,故事的生动描述将四季更替这一较为抽象的现象以拟人化的方法加以讲述,把四季描述为四个娃娃,我每讲到一个娃娃出去玩时,注重引导幼儿说出他和谁一起玩?玩的时候出现了什么变化?主要是让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来讲述四季变化的特征。为了让幼儿将四季特征和更替顺序这一较抽象的现象进一步的认识,我给幼儿设计游戏、问答环节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四季特征和四季的交替顺序,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四季的特征。

从这次的活动中让幼儿仔细去欣赏,游戏,听,了解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的兴趣提高了很多,都能够发现一些密秘所在。通过这次的学习,小朋友对于春夏秋冬四季有了一些了解,他们对四季娃娃的情况都很感兴趣,同时小朋友也发现四季是不能交换的,同样也是不能够同时出现的,通过这次认真地学习小朋友都对于这个内容有了更加多的了解。特别是通过分段学习,幼儿更好地理解了内容,知道了季节宝宝之间是不可能找到对方的,也发现了每个不同的季节宝宝来到时带来的不同的变化,这样一来小朋友都学得开心,学得快乐,并解决了他们的一些疑惑,达到了一定的效果。此活动中让幼儿沉浸到四季的情景之中。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通过自己讲述和游戏,让孩子进一步认识了解了四季特征的基础上,体会四季不同的美,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引导幼儿讲述四季特征的时候,幼儿在讲不出来的时,可以利用提前布置的四季区域来引导幼儿多多描述四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287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