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观后感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观后感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00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00字左右篇一
第二天一大早便开始在“淘票票”订《你好,李焕英》的门票,还好,总算抢到了两张。我们9点到影院看电影。
贾玲是主演也是导演,她的妈妈名子叫李焕英,本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却在贾玲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因车祸而去世,贾玲也穿越到了1981年,那时的李焕英还是个少女,但贾玲从小就没有干过一件值得妈妈高兴的事情,终于长大了考上大学,有机会报答母亲了,可惜母亲已经不在了,这就是真实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体现,贾玲也想通过穿越这段时间,从而让妈妈高兴一回。
这真算是一个遗憾吧,好不容易考上一个大学,还没来得及为母亲挣钱就发生了意外,贾玲趴在李焕英病床上哭着说出这些话,李焕英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就好,这也许是做为一个母亲对孩子最基本的要求吧。其实,李焕英也是穿越到1981年的,在贾玲从天上掉下来时,是李焕英跑过去垫在她身下;而在贾玲和沈光林跳二人转时,她在台下边哭边拍手;在贾玲坐车去学校时,她不舍坐车返回而冒着大雪步行回家。这一举一动都是为了贾玲的幸福快乐,所谓亲情就是如此简单而重要。
看完这部电影以是下午出了影院我问姥爷哭了没他说没有的事。可我却看到他那红了的眼角。
看过这部电影我发现,每个孩子的母亲都是如此,让孩子健康快乐是母亲最大的愿望,而我们眼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顾及着父母,请珍惜与父母一起相处的时光吧!有时,只有真正失去时,才能更深的感到她对你有多重要,我能够理解贾玲内心的那份孤寂和难过,痛失母亲,谁不是如此呢?母亲真伟大。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00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00字左右篇二
今年的大年初一过得有些特别,破天荒地去影院看了一场新上映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去时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被影片吸引了、代入了、感染了……
影片是以回忆的方式开始的。从一个九斤多重的女孩儿呱呱坠地到她高中毕业。女孩儿贾晓玲在成长的过程中贪吃,笨拙,经常惹出一些是非,但丝毫没有影响母亲李焕英对自己女儿满满的疼爱。随着贾晓玲的慢慢长大,她逐渐体会到了母亲李焕英对女儿无私的爱,对生活的艰难。为了安慰母亲,她想用一张假录取通知书哄母亲开心,结果弄得啼笑皆非。她虽然令母亲出丑,但母亲并没有过多的指责她,还用自行车驮着女儿回家,此时悲剧骤然降临,发生了车祸,母亲李焕英受重伤,深度昏迷,女儿贾晓玲追悔莫及,泪如雨下,她觉得亏欠母亲的太多、太多。
影片中,贾晓玲带着极大的遗憾,穿越到了1981年,那时母亲李焕英还没有结婚,年轻漂亮,是化肥厂的一名职工。贾晓玲以李焕英表妹的身份,竭尽全力的为李焕英做一些能使她高兴的事情:帮李焕英买电视,艰难地促成排球赛,帮李焕英找对象谈恋爱。这些情节是以喜剧的形式展开的,让观众在被贾晓玲孝心感动的同时,又被一些巧妙安排的情节逗的开怀大笑。
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让你笑着笑着,突然一个点的转折,直击你的内心深处,让你感动的眼泪夺眶而出。
母亲李焕英与父亲贾文田领证后,贾晓玲觉得自己该走了,她坐在马路边,看到母亲为自己缝补的漂亮的补丁,讲述着母亲为自己缝补衣服的过往时,突然领悟到了现在和自己共处的李焕英也是母亲穿越过来的,一直是母亲在陪着她,帮着她完成自己的心愿。贾晓玲哭着、喊着、跑着去寻找自己的母亲,并且不时地回忆着和母亲的温馨日常。影片结束时,我意犹未尽,眼泪还一直流着。不仅仅是我,我还听到了周围观众细细碎碎的抽涕声,足以可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此时我也感到女儿的用意。
《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融合了贾玲的亲身经历,记载了她对已经去世妈妈的回忆和感情。影片是她用最特别的方式来纪念去世的母亲,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心酸。这部影片更大的意义还在于告诉众人要珍惜眼前,珍惜身边关爱、关心你的人,爱留人间,不要留有遗憾。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00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00字左右篇三
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相信这句话看哭了许多人,包括我在内。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影视行业也呈现了许多好看的贺岁电影,供大家欣赏,其中有一部,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你好,李焕英》。
影片是由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喜剧演员贾玲自导自演,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一部电影。她用一部电影弥补了自己对母亲内心的遗憾,电影中讲述了“贾晓玲”在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之后,在一次意外中穿越回到了1981年,回到她母亲年轻的时候,展开了一场让人笑中带泪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人们都说最害怕喜剧演员演悲剧,因为一个懂得制造快乐的人,一定是尝遍了这世界的苦,贾玲将自己对母亲的遗憾想极力挽回,让母亲不吃苦受累演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台词贯穿着整个故事情节。
电影中有很多让我泪流满面的情节,比如贾晓玲和英子喝醉酒时,贾晓玲对英子说“下辈子咱俩必须得做母女”,还有李焕英说的那一句“我未来的女儿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这一句话表达了一个母亲对女儿的爱惜,不图别的,只图她健康快乐,我就安心了。当时我和我的母亲对视了一下,不用说什么我也知道,她也只希望我能健康快乐,不贪图什么荣华富贵。
在电影中,李焕英看到贾晓玲和沈光林的小品表演,但其实贾玲的母亲并没有见到过她的表演,就意外去世了,这也是贾玲的一大遗憾。电影中贾晓玲也和李焕英说过“妈,我现在是喜剧演员。”“妈知道”这句话也让我泪奔了,贾玲的最大希望就是想让她的母亲去看她表演一次。
电影中也穿插着许多搞笑的情景,很好地把握了观众什么时候该喜、什么时候该被电影中人物感化,影片同时还加入很多场景描绘,比如夕阳西下和金黄色的稻田及他们在草地散步的情景描绘的出神入化。
这部电影歌颂了母亲对孩子的那种无私的爱,同时也表达出贾玲在母亲在世时,没有让母亲感受到关爱而感到无比自责的情绪。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紧紧的握住妈妈的手,哭得泪流满面。其实每个年代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总是想着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子女,自己却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在此,我希望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够健康长寿,也能平安喜乐。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00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00字左右篇四
我对80年代的故事有着独特的情感,就如我喜欢《芳华》一样。即便现代的生活方便了很多,人与人之间更是随意了很多,但是80年代的魅力从未消减。
我多次思忖,正如电影中的贾晓玲在过去的岁月中发现了爱、表达了爱,我也想从这我未曾经历的.年代中,找到一点点蛛丝马迹,去了解自己的亲人。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去看他们的一个个决定,去理解他们的一次次付出。
电影中的李焕英,在当时无疑是优秀的,漂亮、智慧,可以在当时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成为人群中的佼佼者。如果选择了与厂长的儿子沈光林结婚,未来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若干年之后方方面面都在人之上的就是她。但是她还是选择了秘密恋爱三年的贾文田。
作为一个后代,随着我们的成长,我们逐渐理解了那一个个决定对我们的影响。但是我们终将穿过时光的阻隔,去体会当时环境下他们的决定,也会偶然间通过一丝丝蛛丝马迹,了解到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却没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上代恩怨情仇。
80年代,是机会遍地的年代,也是激情和真挚的年代,任何一个年代,我们都会追逐美丽、追逐名声。也正是这些被追逐的事物谱写出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每个时代都不缺乏真正有能力的人被埋没的现象,电影中厂长的儿子声音条件并不好,但是是播音员,有一个工友说话每一个字都字正腔圆,却依然没有机会。
最后沈光林去了深圳,而且靠着自己闯,直观上看是自己的奋斗,但是也不能完全无视家庭的支持,就如有的人在新一线城市工作,买房家里出了200万首付。虽然努力奋斗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上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根正苗红你无法忽视。
我们回顾自己,回顾自己的家庭,在整个的发展,你总能寻觅出一点痕迹,或许你越了解自己的身世,你越明白此刻的自己。不论是一无所有的拓荒,还是家道重振的期望,呕心沥血,励精图治,才是该有的状态。
电影是有很多感动的地方,尤其是最后当我明白原来你理解了我对你的好,你拼命的对我好配合我。那些此刻没有进行的交流,在时空的穿梭里全部表达了出来,那些没有言说的爱,那印象中就是中年妇女的付出。
表达爱要尽早,趁着我会喜怒你会哀乐,多表达几次。至少证明我们还活着。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200字 你好李焕英观后感500字左右篇五
假期结束上班的第一天晚上,去影院看了《你好,李焕英》,一个“笑中带泪,泪中带笑”的真实故事,记得电影结束的时候,前排的小女孩抱着妈妈涕不成声。
影片中的“妈妈”其实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母亲的缩影。她们就像一条辛苦的河,在生活的暗流汹涌中起伏不定,历经艰难坎坷,尝尽酸甜苦辣,在风雨交加的人生路上潺潺不息,为家人,为子女,付出了自己辛劳的一生。她们平凡而伟大,隐忍而坚强,为子女撑起了一片天,是世界上最疼爱我们的人。
我们就像母亲手里的风筝,他们不管飞得多高多远,她们都在那头,牵挂着我们。
岁月催人老,时光一路追赶,我们从牙牙学语到为人父母,母亲也从花信年华迈入垂暮之年,两鬓的白发,脸庞的皱纹,步履蹒跚的背影总是在提醒我们,她们真的老了,她们再也不是那个在我们小时候干活利落、健步如飞的妈妈,而是需要我们儿女关心和照顾的老人。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我们"远走高飞",成家立业的同时,也能多回头看看,一直在原地守护,等候我们回家的母亲。
电影的构思虽然没能逃过“穿越”的套路,个别段落处理得也略显局促,好不容易最后观众进入故事情绪高潮却突然结束了。讲电影故事就像写文章,但就这部电影,骨骼(结构)–讲故事的各种手法交错链接通畅;肉体肤容(故事语言)–真实平凡幽默悲情;但内在的精气神(主题内容)还是稍微欠缺了一点,简单来说,就是只达到了生活的状态,还没到达生命的层次,但最后屏幕上那段话还是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但电影的构思拍摄手法还是值得一提,影片中的顺徐,倒叙和插叙的无缝切换链接,自然流畅,毫无违和感,笑点不断的前半段和催泪悲情的结尾形成明显的对比,首维一些细节的一一呼应,其中蕴含的感人至深的亲情也很能打动人心,这也是这部电影票房一路高升主要原因吧。
其中最戳中我的,还是是电影最后那段话:“打我有记忆起,妈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妈妈曾经也是个花季少女。”
其实这句话也可以升华一下,我们每个人除了社会,工作和家庭赋予的角色之外,首先是我们自己。照顾好自己,让自己快乐,才能更好地承担其他“角色”。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