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童年的秘密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6:45:31
初一童年的秘密范文(22篇)
时间:2023-11-29 16:45:31     小编:飞雪

多参加讨论和辩论,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完美的总结应该突出我们取得的成果和经验教训,同时也要对未来有所规划。"推荐给大家几篇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一

我的伯伯很喜欢抽烟,用我们的话说,他就是个“烟鬼”。我小时候总叫他“烟鬼伯伯”。说句心里话,以前我还很佩服他呢!因为他总能“吞云吐雾”。正因如此,才有了那让同伴们捂着肚子笑的事。

那天,趁伯伯不在家,我和奶奶在他的“军械库”里“偷”了几根烟。当然,我们也不也敢多拿,因为如果让“烟鬼伯伯”知道了,免不了一顿骂。

我学着伯伯的样子,将烟叼在嘴里,可它一点反应都没有,更别说吞云吐雾了。

我又仔细想了想,最后终于找到了问题所在:伯伯每次的雾都是从鼻子里喷出来的,难怪我叼在嘴里一点儿反应都没有。于是我猛地将烟头一捏,插进了鼻孔。现在想想,那时我真是太聪明了!

我用力地呼气,可被堵着的鼻子却怎么也喷不出雾来,为了不破坏这“杰作”——破坏了很难再完成,我只好带着插烟的鼻孔去找姐姐,让姐姐帮我找原因。

我来到姐姐的房间,她正在看书,手上还拿碰上一瓶牛奶。

“姐姐,你看我这是怎么回事,它……”没等我把话说完,姐姐就将满口带有她口水的牛奶全部喷在地上了,然后捂着肚子哈哈大笑。

“怎么了?”我带着满脸疑惑地问道。

“你,你,去照镜子,哈哈……”姐姐仍旧在捂着肚子笑。

我走到镜子跟前,结果自己蹲在地上笑起来,因为镜子里有个“鼻子里插葱”的怪物。

我取下那根烟,这时姐姐走赤来,说:“搞了半天你要我帮你偷烟,就是为闹场笑话?”

“不是,”我争辩道,“我是为了吐雾,”说完,我俩都笑了起来。

后来,这件事成了我俩的秘密,再后来,它成了我童年的秘密。

《童年》中有一句词是这样的:哪个孩子会珍惜自己的童年,懂得珍惜已过了多年……。

的确,人只有长大后才懂得珍惜童年,不管你的童年是悲是喜,它都是你最宝贵的回忆。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二

今天,作家许友彬来到我们校园。现在已经60岁的他,脸上依旧充满着活力、朝气。他的笔下依旧有着无限的风光。写出来的东西,都像充满了魔法的窗户,打开它,就能走向我们的心灵深处。

“在我看来,写作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情。三年级前,我从来不知道自己有写作上的天赋。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绞尽脑汁创作,老师就会表扬我。我就天天写。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慢慢地开始喜欢看书,精读一些古文。到后来,很多书的内容我忘记了,可是里面的词,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读书的时候也会遇上‘拦路虎’。我会先把它用铅笔圈出来,等把这一章或者整本书读完以后再去查。日积月累下来,我的词汇量越来越大,也就爱上写作。”他的话既在传授他写作的秘籍,也是在告诉我们以后该怎么做。是呀,人人都不可能是单调的,只是你没有发现自己的天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天分!我不知道我的天赋是什么,但是我一直努力的寻找着。我不一定成为许伯伯那样有名的人,但我会准备着、磨砺着,多读书多积累。

中国的一句古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次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只有阅读才能成功。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三

我们的校园里有一棵大松树,它的树干笔直笔直的,茂密的枝叶展开着,像一顶大伞盖。在那大伞盖下,藏着我童年的小秘密。

我和小伙伴常常在大松树下嬉戏,还坐在下面聊天。秋天来了,校园里的桂花纷纷飘落下来,金灿灿的,好看极了。我看着看着,忽然想出了个好主意,就对小伙伴说:

“咱们把地上的桂花捡起来,埋在大松树下,怎么样?”

“好呀!”

于是,我们弯下一身,捡起地上的桂花,小心翼翼地放在手上,捧到大松树下,用小木棍挖了个坑,轻轻地放了进去,再将土坑盖住,用脚踩平,还用树叶做了个记号。

“咱们谁也不准告诉别人!”

“谁说出去了是小狗!”

从此,大松树就成了我们共同的秘密。每当校园里有什么好看的花儿落了,我们就将它埋在大松树下,过一段时间,就去看看它们,虽然花儿都烂了,可只要还在,我们照样开开心心的,照样去埋,有时还会说几句:

“花儿还在呢!”

“现在还没有人发现我们的秘密!”

我们将它们称为“宝藏”。时间渐渐逝去,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再去做“宝藏”了,这个秘密也渐渐被我们淡忘,最后干脆看都不去看它了,可我们童年在大松树下的欢声笑语,在大松树下的共同的小秘密,却深深地刻在我心里。那是我童年的那一份天真,也是我童年的那一份真诚。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四

童年是欢乐的,是美好的。童年的回忆像珍珠一样闪着银色的光芒,人的一生中,童年是最美丽的。

童年是那后院的梅子园,梅子树上结满了梅子,梅子树下有着梦一般的童年。

童年是皮球,拍出欢乐的笑声,拍出天真的幻想。每一次着地,每一次跳起,都不带一丝犹豫。

童年是桑果,紫色的梦幻,紫色的诱惑,让人回味无穷。

童年是蝴蝶结,扎出天真无邪的我,烂蔓又可爱。

童年是短暂的,它的一切秘密会在一个秋天被金黄的野果挥霍干净。

童年是漫长的,那小小的身影会在充满挑战的'一生中顽皮的晃出无尽的回忆,童年像栖息在窗口的小鸟,一动便会飞掉。

童年是不可替代的,童年的欢乐,值得一辈子珍藏。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五

在我绚丽多彩的童年里,有许多耐人寻味,让人忍俊不禁的事。

那是一个月圆之夜,皎洁的月光散发出万丈光芒,我们一家人团聚在阳台上,各自谈论着愉快的话题。妈妈在一边把刚切好的西瓜和炒好的瓜子端上来,使团聚更有了情趣。

忽然,有一个小弟弟说:“我们猜谜语吧,看谁能赢,输的人被罚吃西瓜,都吃掉。”,我们都答应了,我心想,我可是谜语大王,目前还没谁能赢过我呢。我们各自回忆着,又有一个人说:“我们定个规矩吧,分两组,一个人说对应着另一组猜。不许抵赖,否则就多吃一块西瓜。

比赛开始了,我们都竭尽所能,他问我答,我出他应,可到了最后,我把我的脑子都想破了也没想到,糟糕的是,轮到我答了,我却无处可想,怎样也想不到,一向自称是“谜语大王”的我,却无言以对。我当时脸憋得通红,心怦怦跳,十分激动。可无论我怎样激动,脸怎样红,也无法避免吃西瓜的惩罚,我吃了一块又一块,被罚了一次又一次,结果我吃了一大半。

第二天,妈妈把我叫醒,发现我的被子都湿了,我还在想会不会是我的梦想成真了,后来妈妈告诉我是我尿床了,因为昨天晚上吃太多的西瓜,又没上厕所,尿床了。那是我在童年时的第一次尿床,所以有些害羞,我与妈妈商量好,一定不要同外人说,可妈妈背着我同他人说了多少遍,别人乐了多少遍,我也不知道。在我心中它就是一个秘密。

童年真是乐趣无穷啊。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六

童年就像一个大草堆,上面有无数个数不清的麦秆,每一个麦秆就是一个秘密,一个理想,一个愿望,拾起一个就能让我记起我那幼稚可笑的故事。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童年的小秘密吧,我也有,先不告诉你,听了下面的故事,你自然就明白了。

我小时候很爱玩炮,有时是爸爸妈妈给我的,有时是我自己存钱买的,有时也和哥哥联手或自己一个人把家里过事情用的鞭炮偷来弄散了玩。

记得有一次过年,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爸爸妈妈给买炮,而我呢,爸爸妈妈虽然是卖炮的,但他们正卖炮呢,还没有回来。于是,我就到书房里寻找剩下的炮。我把屋子翻了个底朝天,终于找到了一把过年要放的炮,我便拽了半截下来,放在了衣兜里跑出去玩。()到了晚上,还剩下一半的炮没放完,我便想把它藏起来,到第二天再放,。可是放在那里却成了问题。我扫视了房子的每一个角落,最后我决定藏在炕席下面,还能焐的更干些。

到了半夜,家里人闻到有火药的味道,打开灯一看,屋子里烟雾缭绕,紧着子下面开始叭——叭——叭——炸开了,我赶快抱过棉被扔在上面,爸爸端来水进行泼浇才把局势稳定下来。我吓得不敢言语,家里人到现在也还不知道是哪来的炮呢。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刻意找炮放了,除了过年,平时都把这事给忘了。因为我知道了安全是第一的.,再说,我也长大。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七

童年,是一首婉转动听的歌谣,甜蜜而温馨;童年,是一朵美丽迷人的花朵,芬芳而醉人;童年,是一片辽阔无垠的大海,宽广而清纯。我的童年是神秘的、诱人的,“秘密”也是一串又一串。

记得在刚刚识字的时候,妈妈给我买了几本注音图书,有《小马过河》、《唐诗三百首》、《白雪公主》等等,我每次都会读上很长时间,虽然认识的字不多,单单是上面的图画就让我看得不亦乐乎。有一次,妈妈有事外出了,临行前,她嘱咐我要乖乖的,有人敲门不要开,没事做可以看书……说了一大堆之后,才安心的,但又有些顾虑地离家了。

妈妈走后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按捺不住地将我的“宝贝”抱了出来,津津有味的、“咿呀咿呀”的读起来。读着读着,感觉口干了,便光着小脚丫,跑到冰箱前,踮着脚拿了一杯可乐,颠颠地跑回来。可谁能料到,天有不如人意处,就在经过茶几的时候,竟被它的腿绊倒了,杯子被甩出了老远,饮料也洒了出去。我来不及哭,连忙跑过去,凑近一瞧,哎呀,饮料洒在书上了,怎么办!怎么办!我来不及哭,我心爱的宝贝,那可是我珍藏已久的“古董”啊,我没多想,坐在地上就失声痛苦。就在我把嗓子都喊哑的时候,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洗书。

我想,平时衣服脏了,妈妈不都是用洗衣机洗干净吗书脏了是不是也可以洗干净呢,干脆,心动不如行动,说干就干。我把洗衣机插好电,接上一桶水,再倒上半袋洗衣粉,把书放进去,调到最大功率。嘻嘻,这一次一定能洗干净,我暗自地想。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我的心是度秒如年,十几分钟过去了,洗衣机停止了运作,打开洗衣机,oh,mygod!我的书!洗衣机里没有了书,只有一堆纸浆。恰恰这时妈妈回来了,看见这一幕,非常生气,但紧接着又咯咯的笑起来,说:“你这个傻孩子,书是不能洗的,它是用纸做的,碰到水就坏了,以后不准在这个样子了!”

经过这一番教训,我彻底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事,都要先问过家长,方可行动,否则后果很“悲惨”。从此以后,这件事一直压在我心里,成为我永久的秘密。

童年的梦痕,伴我一生;童年的幻想,无知可笑;童年的秘密,久久不能忘怀;童年,秘密,我永远记住你!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八

小时候的我最爱在野外玩耍,每一次都到了很晚才回家的,但是家人却不知道我在外面究竟干了什么,这也只有我才知道吧。在野外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例如在春天捕蝴蝶、在夏天到小溪流里玩水、抓小蝌蚪,在秋天捉蚂蚱,在冬天里滚雪球、堆雪人。有时,就算只去草丛中也会有无限的趣味。

草丛中有酸草,酸溜溜的,很好吃。不知我从哪里听来的,有人说,酸草吃过了会生病,吓得我不敢再吃了,可是经不过酸溜溜味道的诱惑,可怜的我又吃了很多的酸草,可是至今也没有因为吃多了酸草而生病。

草丛下也会摘到野草莓,虽是无味的,也令人惊喜;或者是一串红花吸到里面的花蜜,甜丝丝的。扒开草,可能会遇到西瓜虫,倘若用手指碰一碰它,便会同小刺猬一样,立刻缩成一团,但西瓜虫身上没有刺,缩成了一个黑色的球,像个西瓜一样,这大概也是它名字的来历了。

说到小刺猬,我还真遇到过呢。那天刚下完雨,我来到草丛中,看到了一个动物在地上乱爬,走近一看原来是小刺猬啊,我找到一个地下洞,刚好可以容得下小刺猬,便用木棍把它弄了进去,放进去几天的食物,找东西盖上了洞口,一切稳妥之后恋恋不舍的去别处玩了。

以后,我每隔几天就给它放一点食物,它也挺听话的,过了十多天罢,它不吃东西了,我想它可能是想家了吧,我就打开洞口,让它出去了,望着小刺猬那急匆匆并开心的样子,我也很高兴。(这个秘密,我的父母现在还是不知道的,说出来了,他们准会生气的。)。

童年的秘密太多了,都成为了童年中最为珍贵的记忆,不会失去,永藏心底!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九

还清楚的记的那年春节所发生的事,那年我才8岁,却干了一件让我想起来就笑的事。

那天,我们一家请阿姨一家来吃火锅。那天的火锅特别好吃,其中有一大半是我的功劳哦,让我来悄悄告诉你。

中午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口渴,便倒了一小杯雪碧来喝。可谁知道,刚喝了一口,妈妈就从书房里走了出来。我吓了一跳;被妈妈发现就不好了,因为今天的天气太冷了,妈妈看到我喝雪碧,一定会唠叨个没完。为了让自己耳根清净,我随即将雪碧倒入了火锅中,对妈妈说,我给火锅里加一点纯净水。妈妈对我的话没有一点怀疑,我有惊无险地过了一关。

开饭了,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来,高兴地吃了起来,“唉,今天的火锅就算完了!爸爸妈妈诚心请客,可我却把事情给搞砸了!”心里想着,我有点过意不去,举起筷子夹了点炒菜。看我对火锅不动筷子,妈妈很奇怪,就叫我吃,可我怎么也不肯吃,因为我知道今天的火锅味道一定很“特别”——加了雪碧的火锅会好吃吗!但看看爸爸、妈妈、奶奶、阿姨包括小妹妹都吃得津津有味,我也试着吃了一小口。“嘿,挺好吃的嘛!”我情不自禁地说,辣辣的火锅中加了一些雪碧,感觉有一点点甜,这味道竟然不错!因为很好吃,才一会儿工夫,连汤都被我们给消灭干净了。

晚上,妈妈觉得中午的火锅很好吃,便又煮了一次。可总没有中午的味道妙,大家都觉得奇怪极了。

哈哈,妈妈哪里知道,中午的火锅中有我的秘密呢!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

语言。

我们不是正常人,放着好好的语言不用,非要自己创造,搞什么特务,搞什么密探,见面就说“zz”,再见就说”zzz“,别人骂我们神经病,我们当他是空气。

口语完了又手语,虽说我们不是聋哑人,也不是残疾人,但我们有自己的专属口手语,课间操时手拉手,也不知被老师批评了几百次总是不知悔改,最终喷出一句”俩不打不学的孩子在一起,怎么可能学好“这话传到了她母亲耳中……我们不以为然。

小考。

小考来了,站在队伍里,担心的不是自己的成绩,而是她怎样了,向四面观望只见一个女孩摇头晃脑,在队伍里苦苦寻找着另一个人,泪水浸湿了红透了的脸,我夸张得挥了挥手,让她看见我,用手语告诉她,别担心啊!

分离。

就算再祈求也没用,该分开的,注定要分开,小考后她母亲来接她,这时我却不敢上前,不忍心说拜拜,又想说再见。可最终,我一字未出,看着她远去的背影,想着她寻我的眼神,我后悔了。

似缘非缘,只在一瞬间,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也许,就是你寻觅已久的那个人……。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一

“啪嗒,啪嗒”雨如一串断了线的珠子落下。家门口,一只孤独无助的萤火虫扑打着沾了雨水的翅膀,企图飞行,一次又一次,放弃又继续。这,不是倔强可爱的我吗?顿时,那一幕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知了,知了!”知了不停地哀号,狗吐着舌头,散发热气,估计它们想把自己的毛拔下来呢!“好好看书,不许看电视!”妈妈把一本我最讨厌的书放在我面前,我无力地叹了一口气,随意翻了一页,任目光在上面乱瞟。

“砰!”不一会儿,妈妈出门了,“嗒嗒……”脚步声越来越远,我不耐烦了,把书丢在一旁,溜到客厅里,打开电视,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一分钟,两分钟……不一会儿,半小时过去了电视也看得差不多了,我关掉电视,走到旁边的冰箱边,打开门准备取一杯酸奶。无意间,手肘碰到了电视机,“完了,怎么这么烫!”我失声叫起来。怎么办,怎么办?窗外的知了不停的大叫,这知了叫个没完了,那么聒噪!

突然,我瞟见了电风扇,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鬼点子:用电扇扇不就好了?我二话不说,立马行动。

过了一会儿,电视机非但没有凉下来,电风扇也有点发热了。无奈之下,只好开启空调,把温度调低。不出我所料,电视机和电风扇不再发热发烫。当我正准备关掉空调,门外突然响起了脚步声,进了,进了,越来越近了!来不及了!我迅速拿起那本快被我遗忘了的书。

“咔哒”,时间正好!妈妈开门而入,问我:“干嘛开空调?”我支支吾吾地回答:“太……太热了,开下空调……凉快下。”妈妈听了,没有追问下去。我松了一口气。

童年时代的我就是这样淘气,你别告诉我妈哦!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二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对世界文学最有影响的作家,《复活》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当我第一次看到《复活》这一书名时,心中迷惑不解:是什么复活了呢,是经过怎样的事情让他复活了?读了这本书,让我真正体会到了道德上的复活。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的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当上了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聂赫留朵夫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以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的谴责,于是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但不幸的是上诉失败了,聂赫留朵夫陪着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流放。他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玛丝洛娃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聂赫留朵夫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最终还是拒绝了他。

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聂赫留朵夫洗心革面,变回了原来的自己是多么不容易啊。一开始,他是善良的贵族青年,对于玛丝洛娃只是单纯的喜爱,可后来,遭到了周围人们的嘲笑而变得贪恋酒色,整天花天酒地,无所事事。但在法庭上偶尔遇到了玛丝洛娃,她的一个眼神使聂赫留朵夫找回了自己的本色,重新做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转变。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道德和心灵的复活!让我真正明白了“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他救助了在困境中的玛丝洛娃,弥补了以前的伤害。但现实生活中,像聂赫留朵夫这样知错就改的人多吗,有着真正道德上的复活的人多吗?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后,仍有人私贩鸦片,让人们陷入吸毒的沼泽不能自拔。学生不听老师的教诲,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着同一个错误。

《复活》使我懂得了人的善良和道德的高尚是多么重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环境,努力去付出自己,忏悔、反省自己所犯过的错误,让自己在今后的日子里把道德发扬光大,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分,每一秒吧!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三

蒙台梭利《》一书,讲述了童年时期是人生中的一个最重要时期,除生理发展外,幼儿的心理发展更需要得到重视。书中收集了许多生动而具体的例子,使人们更好的理解儿童,帮助儿童的发展,使儿童的个体潜能最充分地得以实现。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由于成人对儿童缺乏理解,阻碍了儿童的发展,带给了儿童很大的伤害。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觉得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纽纽扣、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此外,由于成年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儿童身上。因此,儿童从小就被戴上无形的枷锁,被迫按照成人的意愿去执行命令,生活在父母的期待中,久而久之,他们就缺乏了自主性。

所以,蒙台梭利觉得,一个儿童之所以不能正常的发育与成长,主要是因为受到了成年人的压抑。

“成年人应该受到控告”这样一个观点让我觉得十分可悲。或许,很多父母都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却不知,他们的行为正在一步一步地伤害孩子。儿童不仅仅是肉体的存在,还是精神的存在。我们正确地理解儿童,适应孩子的思维,适应他们的步伐,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真正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今天,我们更应该关注儿童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下,孩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除了考试、作业之外还要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家教等等,试问小小的心灵是否能承受呢?事实上,孩子们都在控诉这样的生活,可家长却一意孤行。如何才能让儿童在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仍能保持着最初的美好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

而作为师范生我们今后应该尽最多的努力帮助孩子创建一个与他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使他们的心理生活自然地发展,倾听孩子的心声,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儿童的权利,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帮助!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四

读了《童年的秘密》的几个章节,我首先感觉到的是儿童教育远远比高等教育以及精英教育要复杂的多,教育者的责任也重的多。

婴幼儿教育所探索的信息点更隐秘,也更加易变。如果说婴幼儿在思维成熟前会有一个相对独立的期间,而这个期间又不是想我们很多成人所认为的那样是白纸一张,那么,在这个时间段里,他(她)的心理信息应该只有通过成人的解析和表述才能为外界所承认。许多教育学者和儿童心理专家往往通过大量的心理测试和案例对比来分析和表述婴幼儿的心理历程,进而形成科学理论,成为教学方法,应用到所有的早教、幼教和义务教育中,儿童的可塑性也配合了教育理论的印证。于是,现代教育的成品在许多学者、教育家和社会工作者所组成的生产线上完成了生产再造过程,正式推向市场。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方法被很多人列为典范,很多教育学者都将蒙氏教学认为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是教育和人权趋于成熟的.标志。蒙氏的教育理论在我看来,它的独到之处是将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演变成了开放性的学科。它不再像以前一样对儿童心理发展下较为生硬的定义和规定权威的概念,也不再像先前的心理学研究者一样对所有儿童的行为进行病理学一样的研究。总之,蒙氏的贡献首先是教育了教育者本身更加谦虚,就像序言所说:“我们必须摆脱成年人的那种所谓无所不知的心理角色,披上蒙台梭利所说的‘谦逊的外衣’。”这是《童年的秘密》给我的最为深刻的印象之一。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学思想,让我们对婴幼儿教育开始小心翼翼起来,既不敢肆无忌惮的放任生命像野草一样疯长,又不敢擅自划分成长的界限,因为当你面对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造访者时,蒙台梭利博士会在你每每想做出一个胆大妄为的行动时,及时的在你耳边叮嘱:“这是一个生命。这个生命与你我的没什么不同,想象下他(她)对你所做的会有何感想?”这时,我相信,即使你是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或是皮亚杰,手心都会冒汗了。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蒙台梭利的教育方式和理论无论是多么经典和具有指导意义,其研究方法依然没有超出根据大量案例的统筹归纳。范例是蒙氏教学的主要依据。所以,对婴幼儿教育者来讲,我个人认为蒙氏的教学方法应建立在理论基础上,并以此为平台,探索出自己的社会,自己的人群,甚至是自己的社区的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毕竟,一个在哥特式教堂穹顶下敬畏上帝的少年和一个远在东方泥土里耕田的孩子,对自由的概念的理解还是存在差别的。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五

一位从事幼儿教育三十多年的朋友梦,在一篇分享她自己的育儿经验的文章《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里强烈推荐蒙台梭利女士的《童年的秘密》为父母必读书目,使我有幸在即将退休的年龄拜读这本伟大的影响全球数亿孩子的教育圣经,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这本1936年出版的书对于我们国家目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依然有着极强的学习价值和指导意义。

这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下篇《儿童与社会》。

通过阅读,让我知道养育和教育儿童都必须遵守大自然的生命规律,认识到研究对儿童成长发育具有重大影响的“敏感期”的重要意义。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犯下一个错误,就是认识到儿童是独立于成人的个体,却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没有给儿童构建起一个他们心理成长所需要的环境,没有认识到“劳动”可以使儿童回归正常化,不知道儿童具有“劳动”的本能,不知道儿童是在“劳动”中成长起来的,正如作者所言:“无论是福祉还是感情都无法替代劳动的作用,无论是惩罚还是奖励都无法消除心理的偏差。”

成人和儿童之间本应该互敬互爱,和谐相处,但现实是他们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他们彼此不理解。成人每天紧张工作,需要完成很多任务,就像紧绷的发条没有一刻闲暇,没有精力去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顺应儿童缓慢的节奏,满足儿童的需要。另一方面,儿童也越来越不适应成人那种复杂而紧张的生活。现代文明让自然的生活状态——简单、平和、缓慢的生活状态遥不可及,成人为了避免儿童受到外来的伤害,细心呵护孩子,甚至包办代替孩子完成很多本应该由孩子自我成长的事情,于是很多孩子不幸的成了一个没有活力的人,成了大人的奴隶,成了随波逐流的浪人。殊不知儿童也是劳动者和生产者,他们也承担者非常艰巨和重要的任务,那就是自我塑造。他们的心理发展过程是一种无意识的劳动,儿童不欢迎成人的干涉。

我有时候也在想:人究竟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人如何完成从一无所有到拥有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蒙台梭利女士给了我很好的答案。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儿童身上观察到这个惊人的创造过程的全部细节,我们的眼睛每天都可以领略到这些奇迹的发生,正如作者所言:“儿童是人类之父。”不可否认,儿童是成人的前身,在儿童的世界里成人应该是附属品,而不应该是统治者,儿童应该成为他们王国的主人,儿童的王国应该与成人的王国相互依存,这是整个人类和谐的实质。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第一次认识“主导本能”这个概念:个体和物种为了生存需要而表现出来的持久性的本能。它是生物内在的敏感性,它可以被视作生命内在形成的思想意识在外部世界被付诸实践,它是引导生物从短暂(个体)走向永恒(物质)的持久性的智慧,而不是一种暂时性的冲动。主导本能在引导幼体生命成长方面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蒙台梭利认为:大自然遍布神迹,而生物就是这些神迹的创造者……新生命降生以后没有任何生存经验,面对外部环境无法自我保护。但是主导本能用激情点燃了生命的力量,让它们不断克服重重困难焕发活力,即使有成年生命的呵护,大自然也不会让弱小的新生们享受安逸,成年生命只能配合后代尽快完成“化茧成蝶”的过程,而不能替代这个过程。

不幸的是人类却在破坏这些自然规律。现实世界充满竞争,现实迫使很多人不得不为了生存不停努力不停奋斗,很多人由于忙碌而无暇思考。于是很多成人用自己的生活逻辑对待儿童,没有耐心蹲下来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愚蠢的成人,我也曾经把孩子当做一个麻烦制造者,由于工作辛苦或者生活辛苦根本不愿意理解孩子,不允许孩子亲昵我,常常一句:“去去去,妈妈忙着呢!”或者一句:“不要打扰我!”常常毫不客气地把孩子驱赶开去。我也曾想让孩子按照我(成人)的节奏去行事为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感到深深的自责。

我想和我一样的成人一定不在少数。我们的这些行为就像在用外力打破蝴蝶幼虫的茧,强迫它飞翔;也像是把蝌蚪拉出水面,迫不及待地让它用肺呼吸,让它褪去令人讨厌的灰色换上绿色的“新装”。这个时候我们成人根本没有注意到儿童身上不同于成人的特点,也没有意识到儿童需要一个适合他们成长的节奏和环境。

是的,爱是人世间最高尚的艺术形式,我们给予儿童的爱不应该掺杂任何虚伪的成分。慷慨的爱可以生成宝贵的精神财富。可是我们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放眼望去,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孩子的教育都比较成功,相反,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制造了多少教育的悲剧?“亲子关系危机”司空见惯。是到了我们该反思自己的时候了。成人与儿童的竞争不是维系生命的那根纽带,成人与儿童斗争不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呼唤,成人“打败”儿童不是生存的秘诀,只有牺牲或者说抛弃自我才能使生命得到重生。我们必须思考:在养育教育孩子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成人需要牺牲什么?成人需要抛弃什么?如果没有成人的自我救赎,我们很难成就孩子,弄不好会给孩子一生的发展埋下不好的祸根,阻碍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重新认识什么是父母的使命。作者认为父母不是儿童的缔造者,而是守护神。父母应该净化自己的爱,摒弃一切自私自利或者懒惰懈怠的思想,将人世间最深厚的爱倾注在孩子身上。父母应当积极面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儿童教育问题。家庭除了给儿童提供物质支持,更要给孩子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尽力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曾几何时,教育成了惩罚的代名词。在教育者心中,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儿童服从成人,成人制定的规则代替了自然规律。不可否认,目前的学校教育给一些孩子带来痛苦,繁重的学习压力让一些孩子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导致神经衰弱,这些孩子失去信心和快乐,心中充满沮丧和忧郁。很多父母会忽视孩子的这些痛苦,他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因为共同关注学业成绩,很多父母会和学校结成联盟披着教育的外衣共同惩罚和折磨孩子,不自觉地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加深孩子的痛苦。到目前为止,还有人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殊不知棍棒使孩子的心离你越来越远,父母有可能正是用棍棒为孩子打开地狱之门。

我有一个非常聪明的学生,他的爸爸就把惩罚当做天赋的权利,口头禅就是“该打就打”,竟然送给我一把“戒尺”让我替他“该打就打”,据孩子说他家门背后放着各种棍子,长的短短、粗的细的、木头的金属的……应有尽有,从他记事起,父母常常会抡起棍子修理他。这个被修理大的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都不好,上课要么睡觉要么故意捣乱引起老师和同学们注意,很少认真听课,靠着天赋的聪明学业成绩还不是很差。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是滥用天职,有耐心用爱按照蒙台梭利女士的理念去教养孩子,这个孩子一定会更优秀。

另外,学校教育不是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的,总有孩子不适应,就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豆豆,她还被就读的第一所小学“退学”呢,但是她的父母是真正爱孩子会教育孩子的,他们没有成为学校的联盟一起纠正小豆豆,而是选择了同样尊重和接纳孩子天性的巴学园,共同把小豆豆培养成为一位杰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小豆豆天生爱说话,第一次见小林老师一口气说了四个小时)。父母们应该学习小豆豆的父母,即便找不到巴学园这样的学校,也要帮助孩子一起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和学习联合起来“修理”孩子。

父母大都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孩子是上帝交托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如何完成教养他们的神圣使命?学习,终身学习。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六

我手中的这本《童年的秘密》是由意大利当代教育史上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的,蒙台梭利一开始研究智力缺陷的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她创办“教育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

这本书中,蒙台梭利深刻地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秘密,说明成人对儿童的阻碍和压抑是导致儿童出现心理偏差的根本原因,并通过自己在“儿童之家”的教育实践指出了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疗救之方。

《童年的秘密》详尽地告诉父母,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书中称为工作)来获得。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会逐渐成长起来。

书中还讲到许多具体的观念,比如,儿童充满精力乐此不疲地去工作(活动),只是一种内在的心理驱动,并没有任何目的。在这种工作中其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儿童对“秩序”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性,如果这种秩序被打乱,会引起他心理上的不安,甚至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更换保姆、脱穿衣服、移动一些物品的摆放位置等这些秩序的打乱,儿童都能敏感的感知,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儿童还喜欢重复性的活动,对于喜欢的活动,他会十分专注的、安静的反复操作进行,并在这种重复的活动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成人绝不应该去取笑或打断孩子的工作。

我觉得蒙台梭利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除了研制出了各种适合幼儿操作的蒙氏教具外,还有一项就是幼儿关键期的确立,配合幼儿不同的关键期进行适时的教育,这也许就是孩子们有出色表现的原因吧!对于这一点,我想任何一个蒙氏教师都是十分熟悉的。用心分析孩子出现的各种现象,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把孩子置身于一个愉快的环境。

蒙台梭利说“这种敏感期的存在也许更清楚地表现在儿童所遇到的。障碍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发脾气很可能都是由于这种敏感性……依据孩子的敏感期,适应孩子的发展规律,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七

《童年的秘密》一书是1936年7月第五次国际蒙台梭利会议在英国牛津召开之际出版的。全书除“导论”外分三个部分,共30章。

在这本著作中,蒙台梭利对6岁以下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及其特点进行了探讨,并列举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例子,还对幼儿心理歧变的种种表现以及成人与儿童的冲突作了分析,同时对幼儿教育的原则及教师和父母的职责作了论述。因此,这本著作是蒙台梭利对幼儿之谜的探索和解答,记录了她在学前儿童研究方面所做的很多工作,阐述了她的儿童教育观。在“导论”中,蒙台梭利指出:“儿童并不是一个只可以从外表观察的陌生人。更确切地说,童年构成了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一个人是在他的早期就形成的。”“为儿童的利益所作的孜孜不倦和真诚的努力将使我们能够发现人类的秘密,正如科学的调查研究能使我们洞察众多的自然秘密一样。”(本书第21、22页。)正因为如此,当蒙台梭利1949年春访问巴基斯坦结束时,人们送给她一只大蛋糕,上面用奶油浇成一本书的形状,写着:“感谢您发现了童年的秘密。”(r.克雷默:《玛丽亚·蒙台梭利传》,第356页。)。

第一章儿童时代。

儿童正是作为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而不是肉体上的存在,才给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也正是儿童的精神,决定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并有可能吧人类引向更高级的文明。

第二章成年人应受到控告。

在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年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只从自己的角度出来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结果使得他们之间的误解越来越多。

正是这种自我中心的观点,成年人把儿童看做是心灵里空无一物,有待于他们去尽力填塞的某种东西。因为把儿童看做是脆弱和没有自理能力的某种东西,为此成人就觉得必须替他们做所有事情。因为把儿童看错是缺乏精神指导的某种东西,因而觉得是需要他们不断的给予指导。

成年人如果这样,即便自我觉得是为了孩子,且做出了自我牺牲,事实上都是在无意识的压抑儿童的个性发展。

第三章新生命都有一种本能。

当一个新的生命降生时,它本身包含了一种神秘的本能,这个本能将指导它如何活动,形成什么样的特性及怎样适应环境。

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谜。这一发展看上去是自发的,其实是按照某种规律发展着。儿童就像所有的幼小生命一样十分娇嫩,他们需要得到保护,要让他们置身于一种可以保护他们的环境中。

第四章新生儿的降生。

我们对待新生儿的态度不应该是怜悯,而应该是怀着一种对造神之物的崇敬,把这个小生命的心灵看成一个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的神秘世界。

无论我们多么爱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保护每件东西,即使是破烂。

我们对人的生命中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发掘,但是婴儿如果在第一个月遭到痛苦和压抑,将会影响他的一生。

第五章母性的天赋本能。

当母亲努力唤醒她后代的潜在本能时,表现出她不仅仅关心她们身体的需要。也许同样可以说,除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给予精心的照料之外,还应该关心它们的心理需求。

第六章心灵的胚胎。

人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认识到,儿童拥有一种积极的精神生活。尽管儿童当时没有表现出来,而且他也必须过相当一段时间来秘密完善这种精神生活。

人的个性形成时实体化的一项秘密工作。能够指引人类发展的恰恰是隐藏于儿童中的一种个人能力。儿童的精神生活是优于和能够激发所有外在活动的。

儿童个性的发展的关键在于他自身。他有自己发展的方式和必须遵守的规律。

人的最大问题之一是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积极的精神生活。这个敏感的不断变化的小生命在尝试着体验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

通过心理的觉醒,婴儿逐渐长大,并能够从事复杂的活动。但是婴儿心中也保持警惕,以维护自己心灵的统治权,以免由于惰性而丧失活力。

那么父母能为孩子提供的是一个适宜的环境。

第七章儿童心理的发展。

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了,而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因为这一任务属于自然之神。而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

敏感期,指生物在其期初发育阶段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敏感性。是一种灵光乍现的禀赋,并只在获得某种特性时闪现,一旦获得,并消失。

儿童在其敏感期,能学会自我调节和掌握某种东西。这一时刻,他们会对一切充满活力和激情,学会每一件事情,并通过每一次努力使其自己的能力得到增强。

敏感期之后,人们心智的进步,只能通过思维的加工,主管的努力和不倦的研究才能获得。

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外界的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出来难过和愤怒。由于人们不知道原因,会认为他们无理取闹。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因为他们的需求,没有得到外在的满足的表现,表达了他对某种危机的警觉。

只有当儿童所处的环境可以满足孩子的需要,这一切都将悄然发生。

发脾气本身是一种激动和无目的的行为,是心理的发烧疾病。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与他所在的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在的,使得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想要的位置。也称为,内部定位。

外在秩序:物品摆放的位置,做事情的方式。儿童有他们所在的环境塑造的,他需要精准和确定不移的原则来引导,而不仅仅是一些模糊的,建设性的模式。秩序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种秩序感,是一种内在的感觉,它能区分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物体本身。这种敏感性使得外界环境成为一个整体。一个让人可以适应这种环境,就可以指引自己的行动去达到特定的目的。

人的智力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立在儿童敏感期打下的基础。

内在秩序: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位已经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第九章儿童智力的发展。

儿童有持续到5岁的敏感期,使得他以惊人的方式从环境中感知印象。儿童是一个积极的观察者,通过感官努力去感知外部世界。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是根据一种内在冲动,以某种感觉或者特殊的兴趣来挑选他的感官对象。

同时,让儿童保留他所获得的清晰印象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他只有获得清晰的印象,并对他们进行区分,才能发展自己的智力。

第十章儿童成长的障碍。

成人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受侵犯,这种本能的自我保护,藏在心里的潜意识中。

成人应该努力去理解儿童的需要,给他提供一个适宜成长的环境,使他们得到满足。成人不应该把儿童当做没有生命力的物体,不应该在他小的时候随便支配他,在他长大以后让他惟命是从。成人必须要控制自己,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人应该把理解和倾听孩子作为一种职责。

第十一章行走。

照顾儿童中,成人应该遵循的方式,是放弃自己的优势,以便适应成长中的儿童的需要。

儿童掌握走路的能力,不是等待这种能力的降临,而是通过学习走路获得的。学会走路,对儿童来说,是第二次出生,从一个不能自助的人变成一个积极主动的人,成功迈出第一步,是儿童正常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第十二章手。

人的手如此精巧复杂,它不仅仅能展示人的心灵,而且使人与环境建立了特殊的关系。我们可以说,人类靠手,征服了环境。人类的手在智慧的指引下改变了环境,并进而完成了对整个世界的改造。许多时候,年龄幼小的孩子在适宜的环境中,练就的本领和谨小慎微的能力,让我们惊叹。

人的手是潜意识表达自我的方式。

一个成人如果不理解而让他喜欢工作的本能的重要性,就会对儿童第一次表现出这种本能惊讶不已。

第十三章节奏。

行动的节奏,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改变的旧观念,他几乎就像是一个人的体型,一个人特有的特征。当别人的节奏与我们接近时,我们就会高兴,但是当我们被迫去适应别人的节奏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

成人看中的是行为的外在结果,并只依据自己的思维角度选择用什么方法,对成人而言有一条自然法则,是“利益最大化”法则,使得他习惯用最直接的手段,最短的时间达到他的目的。当成人看到儿童付出的巨大的努力却收获甚微的时候,就会忍不住想要去帮助这个儿童。

成人无意识的极力阻挠儿童进行这种自然、缓慢、和不慌不忙的活动,成人会像赶苍蝇一样,想摆脱这种烦恼。

第十四章人物角色的替换。

在儿童时期,当儿童开始意识到自我,他的本性处于一种创造性的状态时,特别容易受到暗示,这个时候成人能够悄悄潜入儿童的心智,用他的意识激发儿童的意志,使儿童发生变化。

儿童对暗示的敏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内在的敏感性表现,它有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称之为,对周围环境的喜爱。即使是感官对象,只要他们是有吸引力的,就能够对而让他产生一种强有力的暗示,就会像磁铁一样,引出各种各样的活动。

对一个人来说,有能力用一种审慎和沉思的方式活动,实际上是正常的。这是内心自律,外在有序的体现。当缺乏这种自律时,他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活动,而受到别人意志的支配,就像漂泊的船一样,成为外界影响的牺牲品。

当一个人不得不靠别人的意志活动时,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人格分裂了。

第十五章运动。

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身体运动的重要性应该予以强调。一个人是通过他获得的感官印象来形成智力的。

运动对儿童极为重要,是一种创造性能量的外在体现,使得人类更加玩站。通过运动,人类对外界环境起作用,进而完成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运动不仅仅是一种自我表现,更是意识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运动是自我与客观环境建立一种明确关系的唯一真正途径。

了解身体运动和意志之间的直接联系,能使我们更充分的意识到身体运动的重要性。

在执行意志的命令时,一个人的身体也许必须不断的进行复杂的动作。犹豫意志只有通过运动才能实现,因此,当儿童试图把意志付诸实践时,我们应该帮他。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八

人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数童年了。童年的时候,我们爱幻想,经常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想起我童年做的“傻事”至今仍忍俊不禁……正是因为这些“傻事”才让我的童年多了一丝神秘感。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岁时的牛奶凉皮事件。那是一个炎热的酷夏,树上的知了大叫“热死了,热死了……”小狗吐着舌头也说“好热呀!”妈妈买来了可口的凉皮。

妈妈买完凉皮后去做饭了,我一个人在房间玩。身为“小馋猫”的我闻到了凉皮的香味,蹑手蹑脚地去餐桌前实施偷吃计划。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凉皮就往嘴里塞。好辣呀,辣的我都哭出来了,汗珠不断从额头渗出。不经意瞄准了餐桌旁的牛奶,不假思索地喝了起来。牛奶的香味把我那心田的火浇灭了。忽然我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把牛奶倒入凉皮之中不就不辣了吗!说干就干,我把牛奶倒入凉皮之中,搅拌许久。这次我可得小心点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了一块凉皮,放入嘴里。“呸!好难吃呀。”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只好装无辜了。

妈妈做完饭走了过来,看到这幅场景,便问我怎么回事。看到妈妈凌厉的目光,我只好一五一十讲出来。妈妈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我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牛奶凉皮”这件事,妈妈也许已经忘却了,但我却铭记在心,成为了我。。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十九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里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成人对儿童心理发育的忽视和抑制,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描述了儿童在智力、秩序感、行走、节奏感、观察力等方面的发育特征,下面我就从书中提到的三个方面作出强调:

1、儿童对秩序的敏感,这是一种内心的感觉,用来区分各种不同东西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这件东西本身。它把相互依存的几个部分组合成个完整的环境,当一个人适应了这样的环境,他就能管理他的行动以达成特定的目标。这样一种环境为和谐生活提供了基础。人类的智慧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建筑在儿童敏感期的基础上。秩序产生一种自然的快乐,这可以从儿童玩的游戏中看出来。他们希望有逻辑,这让我们很惊讶,这些游戏的唯一快乐就是发现物品各归其位。比如:儿童头脑里对成人声音的重现,又如我不满三岁女儿第二天能清楚记得衣服口袋里昨天中午自己装的四件很小的东西。

2、儿童在敏感期里学习自我调整并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尤为热切的方式与外部世界进行接触。这个时候,什么都难不住他们,他们对一切都充满活力和热情。每一分努力的成果都标志着他们能力上的增强,只有当目标实现时才会使他们产生疲倦和麻木的感觉。当敏感期消失时,智力发展只能通过推理论证过程、自发的努力和辛勤的研究才能实现,而且对工作的厌倦会产生麻木冷淡的情绪,这就是儿童心理和成年人心理的本质区别。儿童有一种特殊的內在活力,能让他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征服困难。

3、如果在儿童的敏感期内遇到了障碍,让他过于费力,他就会遭受某种困扰,甚至他的个性会被扭曲。通过长期实验发现,在他们极为重要的活动受到外部阻碍干扰时,儿童会产生悲伤和暴力反应。在我们试图安慰孩子时他会表现出抗拒,而我们会认为是孩子在“发脾气”或“任性”。其实这是没有理解好孩子需要帮助与支持。

儿童通过工作回归到正常状态。这是我们已经在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获得的最有把握的事实依据。儿童对工作的渴望代表着一种至关重要的本能,因为不工作他就无法形成自己的人格,“人是通过工作来塑造自己的”。没有什么事情能够代替工作,无论是爱还是身体健康都不能代替工作的作用。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儿童专注于某些工作任务时的活动,这种活动几乎像一支魔杖,打开了儿童正常表达自然天性的大门,引起了儿童内心更深处的更多活动,例如:“重复练习"和"自由选择"揭示出了真实的儿童。我们看到他们在辛苦工作中的快乐和不知疲倦。

1、在一个开放适龄的环境中,儿童的精神生活就可以得到自然发展,并显示出其内在的秘密。

2、提供一些选择,比如玩具,比如教具等,发现儿童兴趣所在,再提供支持与帮助,这样儿童就有机会获得极大的发展。

3、教师应清除自己的活动和权威给孩子造成的障碍,必须消除内心的傲慢和愤怒,必须学习如何让自己谦卑起来,必须抑制那些阻碍我们理解儿童的成年人特有的心态特点,并且变得慈爱宽容。这种内心的准备会给予儿童所需要的平和与宁静,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变得积极活跃起来。

最后希望通过学习与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入地发现儿童、理解儿童,解放儿童天性,并形成完整的儿童教育观。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二十

阅读玛丽亚·蒙台梭利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者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明白很多,特别是在这本书对儿童这件事上,我们成年人缺乏了解。在处理孩子问题上,成年人逐渐变得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只能从他的观点的角度来看孩子,所以最后的结果只能使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误会越来越多。

有时候大人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事情,多肯定孩子,也多反省自己的行为。

书中说:无论我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本能地开始提防他,保护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即使是毫无价值的垃圾。

成年人的思想不应该以为孩子是制造麻烦的存在。当孩子们为琐事和无用的东西而疯狂时,别认为自由探索的行为很幼稚,并试图阻止这一切。

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些探索是令人满足的、有趣的和开心的。例如,孩子会让父母拿东西,吃饭,穿鞋子等等,他们会完全沉溺于这些在成人眼中最简单的事情里。在经过许多尝试,反复探索,会显得兴奋快乐。但成年人不会让孩子独立去探索,反而用最直接的行动来接手孩子们眼中最难的事情,最终一切都是由父母来完成。

孩子的成长需要大人的等待。例如,当带孩子出去散步时,孩子停下来了,成年人也应该停下来等孩子。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成年人经常督促孩子向前走,因为我们不想等待。

尊重孩子,或许有些动物就做得很好,比如一只小象带着大象群一起走,走累了,小象停下来,大象就会停下来等着。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

我认为成年人真的应该承认他们的错误,我们真的不应该过多的干涉孩子的成长。有时,大人的“冷眼旁观”对孩子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我心里的疑惑得到了解答,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理论知识。看来确实有必要多读书。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二十一

儿童的世界里是多姿多彩的,同时在孩子的心中也有很多的秘密。在工作和劳动之余,我有幸读到了意大利著名教育改革家,蒙台梭利的著作《童年的秘密》。读过这本书后,对作为一个教师的我有很大的启发。

《童年的秘密》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作者有依据儿童生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儿童童年的秘密,让我们得以全面的了解和理解孩子们。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种理念贯穿全书:成人和儿童之间的沟通。“教育和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一个理性的人能够支配自己的行动,使得他的行动不仅仅因为感官的刺激而本能地应用,而是受理性本身的控制。如果一个人无法达到这个目的,他就不能获得理性的人所渴望的那种人物角色的统一。”成人站在孩子角度理解为什么他们对感兴趣事物的热爱,成人对一切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认为自己了解这些事物。所以他们感到乏味和疲倦,甚至于对于工作不再热爱,开始得过且过,儿童时期的那种专注、探索、发现和创造也自然随之消失。

成人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常常是大人和孩子产生冲突的原因。虽然孩子在年幼时对父母和老师的这些强迫没有反抗能力只能接受,但长期如此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这种冲突所产生的后果几乎会无限扩展,就像一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时传出去的波一样。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有趣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系鞋带,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大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穿衣穿鞋等基本生活技能完全由成人代劳。而蒙台梭利很重视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训练,她做了专门用于训练儿童扣纽扣、系绳子的工具。

作为教师,我们无疑是深爱着自己的学生的。然而,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抱怨,我们那样的辛苦那样的劳累那样的甘于清贫那样的不计名利,而学生们面对我们的良苦用心却似乎总是无动于衷。其实,这一切的尴尬都只因我们对学生的爱过于武断、包办与专制。对学生,爱是立场,爱的智慧则是境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却又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师和家长加倍呵护。这种保护就是一种教育。

初一童年的秘密篇二十二

人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数童年了。童年的时候,我们爱幻想,经常做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想起我童年做的“傻事”至今仍忍俊不禁……正是因为这些“傻事”才让我的童年多了一丝神秘感。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三岁时的牛奶凉皮事件。那是一个炎热的酷夏,树上的知了大叫“热死了,热死了……”小狗吐着舌头也说“好热呀!”妈妈买来了可口的凉皮。

妈妈买完凉皮后去做饭了,我一个人在房间玩。身为“小馋猫”的我闻到了凉皮的香味,蹑手蹑脚地去餐桌前实施偷吃计划。我迫不及待地用筷子夹起一块凉皮就往嘴里塞。好辣呀,辣的我都哭出来了,汗珠不断从额头渗出。不经意瞄准了餐桌旁的牛奶,不假思索地喝了起来。牛奶的香味把我那心田的火浇灭了。忽然我眼睛一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如果把牛奶倒入凉皮之中不就不辣了吗!说干就干,我把牛奶倒入凉皮之中,搅拌许久。这次我可得小心点了,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夹了一块凉皮,放入嘴里。“呸!好难吃呀。”为了不让妈妈发现,只好装无辜了。

妈妈做完饭走了过来,看到这幅场景,便问我怎么回事。看到妈妈凌厉的目光,我只好一五一十讲出来。妈妈听了笑得前仰后合,我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牛奶凉皮”这件事,妈妈也许已经忘却了,但我却铭记在心,成为了我童年的秘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462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