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心得体会是对个人经历的整理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进而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和工作效率。通过对自己过去种种经历的回顾和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避免类似的错误或者不良行为。在写作中,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借鉴他人观点、提出改进或解决方案等方法,丰富论述内容。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或许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新鲜的观点和见解。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一
如在情人节,你收到的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捧草,那草是城市里的人很难看到的芦苇。芦花轻扬,随风摇曳。啊,亲爱的,先别忙着皱眉疑惑,你耐心找找,在那捧柔韧的草茎处,应该会有一张写了字的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是的,你收到的芦花就是那最著名的爱情草。这草在花店里是买不到的,甚至在城中都很难发现它的影子。两千多年的那个痴情男子早就告诉我们了,那是生长在河岸旁的一种迷离的植物,如同生长在爱情和理想的彼岸。如果,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它,那就给他一个微笑吧,哪怕你也如水之湄的那个女子,虽然并不一定爱,但在他的追求中你自有了不同寻常的美。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它可以让所有平凡的事物焕发神采,如同让一株芦苇变成古往今来最风致最耐人寻味的植物,只要我们是以爱的名义。“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两个字的发音是那么平静淡然,但有了后面的苍苍,凄凄,瞬间把感情渲染得一片水意氤氲,山高水长。这个男子似乎不同于《诗经》中其他人,他是诗意的理想的,那水中央的梦中伊人比之具体的爱恋对象,更象心中的一个美好境界。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二
诗经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部诗歌集,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其中的篇章反映了古代人民生产、生活、情感以及对天、地、自然、社会和政治的认识和反映。通过学习诗经,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更可以了解诗歌的本质——生活哲理和情感表达。
篇二:诗经语言特点的探讨。
诗经是以音乐节奏为基础的诗歌,其律诗的字数刚好吻合五音(阴阳声、高低声、长短声),朗朗上口,格律优美。此外,诗经雅俗共赏,语言平易近人,市井生活中的民歌也被收入其中。这些反映出诗经语言的特点,深刻平和,人民化,拉近了与现代读者的距离,便于理解。
篇三:诗经中儒家思想的体现。
诗经中的孝、忠、信、仁、义、礼等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毛诗中的“克己复礼”,“菜色爰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等诗句都表达着崇尚礼节、顺应规矩、尊重道德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
篇四:诗经中姜太公、周公旦等的形象塑造。
《诗经》中不仅有民歌,还有贵族歌颂,这些歌颂中人物形象也较为典型和生动,如姜太公、周公旦等人。姜太公的形象是一个具有智慧和行动力的现实政治家,周公旦则是一个睿智、权威、完美无缺的君主形象。由此,我们一方面可以感受到古代贵族的生活和社会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品味神仙般的人物形象描写。
篇五:诗经对于现代人的现实启迪。
现代人对诗经的理解,是在文化传承、思想启示和人本精神的三重价值体现下,对其实存意义的归纳与阐述。一方面,诗经可以启示我们珍爱自然、保护环境,崇尚传统、尊重历史。另一方面,诗经还可以启迪我们对道德、职业、人伦等方面的思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现实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通过学习诗经,我们无论是了解古代文化,还是在当代社会中处事应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当在课内课外尽可能多地接触诗经,让其流淌的哲学智慧和情感力量,真正影响到我们的生活。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三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读诗经,就像是穿越时光的隧道,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读诗经,我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启示和思考。在诗经的熏陶下,我对人生、真善美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下是我读诗经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探索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诗经中的许多篇章都深入人心,引发了我对人生的思考。譬如《关雎》,这首婉约而充满哀婉情感的诗,描绘了爱情的复杂和纠结。读完这首诗,我不禁陷入沉思。人生苦短,爱情又是如此匆匆而过,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眼前的幸福?在读诗经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仅仅存在于功利和权力的追求,更在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意。
第二段:诗经中的美的追求。
诗经以其简约而优雅的文体,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美景和幸福的生活状态。譬如《蒹葭》,这首诗用寥寥数语,表达出对秋天的美好赞美和对生活的向往。通过阅读这些美好的诗篇,我不仅对自然界的美感有了更深入的把握,更珍惜了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这种感悟使我更加关注美的存在,不仅是外在的美,更追求心灵的美。
第三段:道德与价值的思考。
诗经中有许多讴歌君主贤明,劝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篇章。通过读这些篇章,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品德和为人处世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偏离了道德的边界。而诗经正是通过揭示那些真善美的方方面面,引领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读诗经,不仅是欣赏它的文学价值,更是理解其中蕴含的道德和人生哲理。
第四段:历史文化的启示。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遗产。通过读诗经,我对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譬如《国风》中的《子衿》,通过抒发婚恋之苦,展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严厉、不平等的婚姻制度。诗经不仅是一本诗歌集,更是一部关于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的记录。通过读诗经,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第五段:情感与审美的升华。
诗经中的很多篇章都充满了情感,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爱情的追求。通过读这些诗篇,我深刻感受到诗歌作为一种表达情感、唤起内心共鸣的方式的魅力。诗经中的很多诗篇不仅仅在描绘美景,更在于通过美的表达融入人们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情。读完这些诗篇,我觉得自己不仅更加懂得了欣赏诗的技巧,也更加能够体会到诗歌带给人们的愉悦与感动。
总结:通过读诗经,我不仅领略到了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更深入思考了人生的意义、美的追求以及道德与价值观念的问题。诗经是文化的瑰宝,也是人们心灵的宝藏。它给了我们启迪和思考,引领我们更好地生活和成长。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四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本古老的诗集,诗经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我近期阅读了诗经,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体验与启迪。在这篇文章中,我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诗经给了我对古代社会环境的独特认识。诗经的诗篇内容涉及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传统的政治、文化、宗教、风俗等层面。通过阅读诗经,我了解到了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审美标准,感受到古人对美、善、正义的追求。这些内容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让我对古代的社会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诗经拓宽了我的情感空间。诗经中的诗篇表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包括爱情、友情、农业生产等各个方面。这些情感的表达真挚而深刻,让我感受到了古人的内心世界。通过诗经的阅读,我对于情感的表达和理解水平得到了提升,也更加懂得了感恩、珍惜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性。诗经中饱含的情感启示,对于我个人的情感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诗经培养了我对语言的细腻感知。诗经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其中的语言运用精致而独特。通过阅读诗经,我熟悉了古代的语言特点和表现形式,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古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这对于培养我的语言艺术修养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诗经中的寓意和比喻也让我认识到了语言之美和表达的多样性,激发了我对于创造性写作的兴趣。
第四,诗经启迪了我的人生智慧。诗经中的诗篇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道德准则。通过阅读诗经,我学到了人生的真谛和处世之道。例如《鸿雁》一诗中的“行有蹇谷,言以成事,不利有攸往”,告诫我们在行事之前要谨慎思考,避免冲动行事。诗经中的这些智慧和箴言都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理智、成熟和懂得掌握机遇。
最后,诗经让我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诗经,我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作为一名现代青年,我们要以诗经为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使其在当代得到更加深入的发展和传承。
总而言之,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通过阅读诗经,我得到了对古代社会环境的认识,拓宽了情感空间,培养了对语言的细腻感知,启迪了人生智慧,并明白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些体验和启示不仅让我注重内心情感的培育和修养,也让我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阅读诗经,领略到其中的无穷魅力,并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古装电视剧里常有的场面:一群小孩子在学校里摇头晃脑地跟着夫子读着书。我经常指着电视问:“妈妈,他们为什么总在读这一句?”妈妈回答:“这是古代所有小孩读的第一本书——《诗经》”。到了暑假,妈妈给我买来一本厚厚的《诗经》,说要和我一起读。
一开始,我跟着妈妈读《诗经》,只觉得读起来非常别扭,很不通顺,勉强跟妈妈读了几遍之后,觉得好难啊!一点点兴趣都没有了。到后来,等我完全明白这些诗歌的意思之后,就觉得它们是那么的优美,文字虽然简洁精炼,却能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当我读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时,我仿佛看到一朵朵美丽的桃花灿烂地盛开着。当我读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时,我仿佛看到了河边的芦苇青苍一片,深秋的露水变成了白霜。每一首诗歌都精美绝伦。
后来,我能自己读《诗经》了,慢慢地,我能理解这些诗歌的意思了,慢慢地,也知道了什么是“风、雅、颂”,什么是“赋、比、兴”。《诗经》大量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从诗歌中,我了解到了古代人们关于爱情、劳动、战争等等故事,如《关雎》描写了一个男子追求一个摘荇菜的少女,《桃夭》描写了一个女子出嫁时的情景,《无衣》描写了战士准备出征的场景。每一首诗歌都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现在,我能背诵《诗经》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风雨凄凄,鸡鸣喈喈”,这些朗朗上口的诗句读起来非常有意思。我渐渐理解了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如《木瓜》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通过描述相互赠送礼物表达尊重友情;《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通过描写妇女采车前草的场景,表达了人们热爱劳动。我终于知道《诗经》为什么能流传那么久,是因为它教会了人们很多很多的道理,宣扬了真善美的情感。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又坐在窗前吟诵着《关雎》,仿佛也回到了古代的学堂,摇头晃脑地听夫子讲授《诗经》!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六
《诗经·考槃》为隐逸诗之鼻祖,讴歌士大夫的一个重要选择——归隐山林。
自古读书人常走两个极端,一则出仕。二则仕途挫折后隐居林下,诗歌赋画,更有成就者著书立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什么只走两个极端?因其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因其手足无力、耻于百工?是,也不是。表面客观正确的疑问,回答不了中国传统读书人的骨气问题。
如今的读书人有更多的中间道路可以选择:经商、从军、自由职业等等。这固然是时代的进步,但传统意义的读书人总是迂腐地选择一种极端,一种用毕生热情去热爱和创造的东西。因此他们之中的杰出者不断走上人类某个领域的顶峰,成为千古不朽的大师级人物,如一生只写一部书的李时珍、曹雪芹。相比之下,当代名家充其量不过一巧匠。
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即内圣外王,不得已立言。内圣立德,外王立功,不能实际举帝王之业,以推圣人之道,才退而立言。著书立说为最后,不得以后为之。恍然明白相声大师马三立简单名字的深刻内涵。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常常流连往返于诗经中这些让人陶醉的诗句中。《诗经》本称“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经典之一。《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诗歌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美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音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
在《诗经》里不但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而且应该说她所表现出来的纯洁的爱情,过人的智慧,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满足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完全是超越现代、超越时空的!
读《诗经》足以静心、净心:《诗经》语言朴实,思想单纯,没有现代人们的那浮躁和不安分。阅读《诗经》,就会被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当我心浮气躁的时候,看几章,便能沉下心来,安心学习,安心工作。
读《诗经》足以踏实、专心:《诗经》教会我每一步都要踏踏实实地走,才能到千里之外,留心生活中的每一点滴,珍惜现在,努力工作,日久坚持才能成为富有者,只有专心致志、刻苦钻研,才能成为成功者。
读《诗经》足以返朴归真:《诗经》犹如东方的圣经,记录着农业文明最古老的光荣。《诗经》内的人们生活在离造物主最近的地方,门前的原野、山峦、岩石,无一不是造物主最原始的作品。人们聆听着大自然苍老的声音和人类年轻的声音,充满感恩的心情。他们远离充斥着欲望、高音喇叭的现代生活。这正是现代人所缺少的特质。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七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人情世故以及人类情感世界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我读诗经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情感的力量。通过阅读诗经,我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变,认识到了古人对于生活的思索和领悟。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五个方面展开,分享我对于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诗经中的诗歌充满了对于人类情感世界的感悟和表达。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合,诗经展示了古代人们对于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深刻把握。每一首诗都是受作者的体验和感受的直接反映,因此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我可以生动地感受到古人们的快乐、痛苦、希望和失望。这些情感的表达非常真实和深刻,使我有一种与古人心灵相通的感受。
其次,诗经中的诗歌体现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诗经涵盖了从周朝初期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几个世纪,其中记载了古代中国各个社会阶层的思想、信仰、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等。通过阅读诗经,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社会,亲身感受着古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例如《关雎》中的赞美妇女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和功能,以及对于美的追求。这种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体验,使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精神认同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三,诗经中的诗歌以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出复杂的思想和情感,使我对于文学的审美有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强调的是以简约的表达方式来表现丰富的内涵和意境,诗经则是这一文化传统的典范。每一首诗都是由几十字组成,却能够表达出作者的心情和所要表达的意义。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欣赏简练而富有力量的文字,也敏感地意识到了每个字词背后蕴藏的意义和情感。
第四,诗经中的诗歌展示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思索。古代中国人视自然为至高无上的存在,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都是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然规律的思考。例如《关雎》中的“乐只君子,福履绳墨;厚德载物,四海为家。”此诗将人与自然相结合,表达出一种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类的生命与命运。
最后,诗经中的诗歌使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命运有了更深刻的思考。诗经中的诗歌以悲凉的色彩对待许多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转变。在阅读诗经的过程中,我不禁思考,人类的一生究竟是什么样的?我们对于自己的命运有多少掌控力?古人们透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于这些关键问题的思索和困惑,这也反过来激发了我对于现实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总之,诗经作为一部反映古代社会和人类情感的经典之作,在我读书的过程中为我带来了很多的收获和启发。通过阅读诗经,我不仅对于古代社会和人类情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文学的美妙和深刻的内涵。同时,诗经也激发了我对于生活和人生的思考,使我对于自己和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我相信,诗经的智慧和情感将伴随着我一生,启迪我前行。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八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那是极清冷寂寞的夜。无边的暗夜将呼啸着寒风的原野吞噬,星月在重重厚重的暗色云层后无力地闪着黯淡的光。令人几近致盲的黑中,几颗稍显明亮的星点零落地散落在东方的夜空中,挣扎着将残烛般微弱的光辉洒向大地。原野尽头的村落中,只有一间房内透出几束摇曳的火光。影影绰绰地可以看见一点忙碌着的人的轮廓,仔细看去,确乎是在翻阅着什么似的。夜深了。
这个夜晚和过去的千百个无月的暗夜差不多,眼下这位官员批改文书疲倦的神情与涣散的目光,大概也与从古至今千万熬夜苦读抑或加班加点劳作的人们没什么不同。他们没有显赫的地位,仅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没有留下过任何存在痕迹的无名小卒之一。从未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大概将来也不会有人记得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奔波于尘世之间,被一桩桩不足道的蝇头小事搅得烦躁不堪罢了。
或许生活对他们来说真的就像白开水一样。机械,重复,如同不知停歇的陀螺般周转于人与人、事与事之间,劳累疲倦却还是要咬牙坚持、拼命努力,用心中最后一丝信念支持着沉重的身体活下去。就像,暗夜中的小星。明知自己的力量与黑暗相比微不足道,但还是忙碌着把自己散发哪怕一点星光无私地洒向大地。奔波操劳、疲于奔命的同时,内心深处仍天真地渴望光才能被人窥见,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带来改变。这精神固然可敬,但事实上,不如说是可笑又可悲。
那几点小星,大概就是无数劳苦群众心中燃着的最后那丝火苗。学子渴望教科书式的成功,努力坚持埋首书海;职员希望物质的丰富,遂让青春留在办公桌前,心底叹息抱怨却不知何时休停。为了心愿与信念牺牲一切的普通人啊。像小星般竭力为心中不可及的梦想努力发光。
但有多少人在意识到梦想不切实际后就放弃发光发热的信念泯然众人了?理想一天天渺茫、熄灭,最后凝固成坚硬冰冷的石头,坠于大地,遍体鳞伤。
我曾不明白奋斗的意义。关于未遂的梦、达不到的远方我有太多猜测。事实上,星空绝不是被无故点亮的,《小星》的含义也正在于此。
也许我们一辈子也不能成为人上人,所能点亮的也不过是偌大天空的百万分之一。不过,若是每个人心里常闪烁着这么一颗明净的小星——无论有多暗,只要保留心中最本真的那部分就好——心中只要有一点儿希望,那星光必定是璀璨无比的。
小星之火,亦可燎原。
其实,只要活过、真正存在过,那么留下痕迹与否也就不再重要了。拼搏的人生,才是最美丽的啊。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读书被认为是一种对内心的洗礼和一种对灵魂的滋养。人们在古代就开始利用读书来探索生活的真谛,并通过读书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的重要参照。尤其是其中的《大雅》部分,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让人们深受感动。在读完《诗经大雅》后,我深深体会到了“诗中有人生”的真谛。
第二段: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
《诗经大雅》中的诗歌描绘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其中的《文王》、《周南·关雎》、《豳风·丘中有麻》等诗歌,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道德风貌。通过这些诗歌,读者能够了解到古代社会的虚文化、谷物丰收和人们对仁义道德的追求。这让我们明白了古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并对当代社会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第三段: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大雅》中的许多诗歌都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诸如《礼记·曲礼上》中的“民之无良,相在其中;正己而不正人,反生大患。”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以身作则,使自己变得更好,进而促使社会进步。这种对生活的热爱激励着我们迎接生活中的挑战并争取成功。
第四段:道德观念的体现。
《诗经大雅》中反映了人们对道德观念的追求。例如,《周南·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句诗表达了一个人在江边等待爱人的倾诉。这种追求真挚爱情的道德情感,使我们对道德的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时刻提醒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每一段情感。
第五段:对生命的思考。
《大雅》中的诗歌是作者们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生命的探索。《大雅》中的诗歌往往包含着人生哲理、对真实生活的反思,使我们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读《大雅》,使我们对生命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明白了生活中的苦乐与得失。
结语。
《诗经大雅读书心得体会》通过分析《大雅》中的内容,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真实面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道德观念的体现以及对生命的思考。这些内容让我们从中汲取到了宝贵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使我们更加明白“诗中有人生”的真谛。通过读《大雅》,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并将其融入到当代生活中,使自己变得更加全面发展并对生活有更深入的思考。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十
《诗经》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其中它按音乐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雅、颂。而我最喜欢的一篇莫过于十五《国风》中的《蒹葭》。
《蒹葭》一诗虽然看似平常,宛如于《诗经》中三种表现手法中的“赋”(平铺直叙),但如果细细品读,会深感意味深长。它讲述的是:一位玉树临风的美男在芦苇边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位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在湖中央,从而不顾一切去追寻她。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文中的“伊人”不仅是指清纯的少女,也泛指生活中的理想。而美男追寻的路程,又可看作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这么一来《蒹葭》不再是“赋”;而是“兴”(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激励我们的壮美诗篇呀!
从中告诉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而再看看我自己,每次都说要写一本书,但哪一次,我是坚持把书写完的呢?还不是都只开了个头,就放弃了呢?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缺少的不正是恒心吗?所以要想成功能不有毅力,有恒心吗?恒心是成功之根本,之源泉!要想成功必需有恒心;必需坚持不懈!有了恒心,不但能成功而能起到事半功倍!
鲁迅先生曾对《老子》一书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而我想说:“不读《诗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那时候的我学习《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我们走的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最终我们必将去往同一个地方。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千古传诵的佳句,让我第一次认识《诗经》。阅读之后,不禁被它那清新、高雅、和谐、神秘的气质所吸引,爱不释手。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的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的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的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的宋国人的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的理想的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的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的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的贵人的斩钉截铁的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的召伯的遗迹的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的统治的博大、崇高、深沉的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的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的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的语言,诗人用诗的形式,抒写的却是他们并不平静的心灵。对爱的自主追求,对自由的渴望,对正义的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的强烈,如此的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的善良,如此的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的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的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的词汇,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的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的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的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的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的情感与灵魂的不是几件博物馆里的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的人的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的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的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的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的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的什么。
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的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的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的心灵的呼唤。
如在情人节,你收到的不是玫瑰花,而是一捧草,那草是城市里的人很难看到的芦苇。芦花轻扬,随风摇曳。啊,亲爱的,先别忙着皱眉疑惑,你耐心找找,在那捧柔韧的草茎处,应该会有一张写了字的纸:“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是的,你收到的芦花就是那最著名的爱情草。这草在花店里是买不到的,甚至在城中都很难发现它的影子。两千多年的那个痴情男子早就告诉我们了,那是生长在河岸旁的一种迷离的植物,如同生长在爱情和理想的彼岸。如果,如果,你真的收到了它,那就给他一个微笑吧,哪怕你也如水之湄的那个女子,虽然并不一定爱,但在他的追求中你自有了不同寻常的美。这就是爱情的力量,它可以让所有平凡的事物焕发神采,如同让一株芦苇变成古往今来最风致最耐人寻味的植物,只要我们是以爱的名义。“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蒹葭两个字的发音是那么平静淡然,但有了后面的苍苍,凄凄,瞬间把感情渲染得一片水意氤氲,山高水长。这个男子似乎不同于《诗经》中其他人,他是诗意的理想的,那水中央的梦中伊人比之具体的爱恋对象,更象心中的一个美好境界。
在《诗经》《楚辞》这两大中国文学的发端鼻祖中,我们很少看到后世诗人们最常爱的花,而只是草木。自由生长的草木犹如大地伸出的触角,曲折蜿蜒,绵延不息。歌之咏之如同古人自然的生活。《楚辞》是士大夫所作,咏物言志寄托情怀,他们不需亲自下田,只把农人采摘下来的香草制成的香囊配带在身上,香草美人喻君子,杂草恶木似小人,但词意深奥,如果破不了文字障,诗人的内心很难亲近。相比之下,《诗经》中的草木要来得自然生动得多,劳作中的人们身边有什么就唱什么。草木在这里更多地被真实地还原,自然地咏唱。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葛草吗?藤茎蔓生纠缠不解,就如我一日不见你啊,好象过了三年。你在那边远远的山上采萧艾吗?浓郁的香气在山间蔓延,就如你的气息啊,让我怀念。采摘通常应该是女子的事情,那么想念的人应该是一个男子了。葛是那时候一种最常见的经济作物,人们拿它织成葛布做成衣服。但葛藤最是缠绵,长的可达十多米,茎叶交错攀爬,《楚辞》中也有“葛蔓蔓”的说法。萧艾在古诗中经常被一起提到,那是一种极易蔓生的带着浓郁香气的草,古人常采集它的枝叶,晒干后混合动物的油脂,做成今天寺庙中燃的香烛一样的东西,用于祭祀。劳动和生活就是这样密不可分,他们的感情不是水上的浮萍,不是天边的游云,是生长在山间的藤蔓,摘不完剪不断;是弥漫在周围的每一缕味道,呼吸空气就是呼吸你。顾随先生说,《诗经》中写愉快少,写忧伤多。离乱之音中慌年怀人,更是有别样的心忧。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又是一个正在采摘的女子,这次她采摘的是卷耳,这是一种叶子上有小锯齿,果实上长满了到钩小刺的野菜。春秋时期,种子附着在牛羊毛上由边疆传入中土。苍耳到处可见,无法想象这样的尖锐的植物在饥慌的时候是重要的充饥。女人们采集它的嫩叶,在水中反复地煮,直到去掉它的苦味。那是慌年才不得不食的草。在这样的艰苦的时候,男人还在远方打仗,站在高高的山岗上,眺望他回来的方向,身体的饥饿内心的思念让人如何捱过岁月。这首诗的第二、三章换了角色,变成男子的口吻,也好象是女子想象中的他:“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櫑,维以不永怀。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马儿都已眼发花,腿摇晃,如何才能不想家。
《诗经》最著名的一道野菜应该算是《采薇》中的薇了。“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说它著名因为它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采薇首阳山”中那个野菜。薇菜也叫薇霍,也就是野豌豆,历来为贫者所食,伯夷和叔齐在商亡后隐居首阳山,身无一技之长,抵死不吃周武王送来的粮食,采薇为食。被一个捣蛋的女子看到,说这野菜也是周地植物,你们为什么要吃呢?结果终于是饿死了。好象这样不识大局冥顽不灵的人并不值得同情。《采薇》中远别家人的戍边兵士在归途的风雨霜雪中想起采薇的人,此时薇不单是赖以生存的食物,更是一种节令更替的象征,当野豌豆紫色的花在眼底花开花谢,归乡之期也一延再延。“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薇》中的最后一章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诗中最美的片段。激烈的战争终将结束,回乡路上饥肠碌碌的小兵,心中的哀是大哀。
《诗经》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共有三百零五篇。诗经里面的内容,就是歌曲的诗词。是表达社会和政治的问题。诗成了文化教材,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秦始皇时期曾经焚烧过所有儒家典籍。到汉代又得到了流传。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我们的吕老师平时就喜欢让我们读古诗并且背诵。有一次,妈妈让我背《木兰诗》,我听了,立即行动起来,可是等我看到《木兰诗》原来这么长,我问妈妈这么长的是怎么才能背下来。妈妈说:“一段一段先明白意思在背不就可以了吗?”
我听了妈妈的办法开始背了起来,结果只背下来两行,我奇怪的想:“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只背了这么一点,难道是我不够专心?”我又试了几遍,随着阅读越熟悉和理解,还真背下来了很多,下面就剩几行了,我高兴的笑了,又开始接着背了起来。
不一会儿,我就背下来了,妈妈过来看了看我,微笑着说:“只要多想一些办法,就一定没有解决不了的,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时的退缩可能就与成功失之交臂。”
我听了,认真的点了点头,我爱背古诗,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我会好好珍惜。
以后我要多动脑筋,遇到困难多思考,每天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完成作业,学习必须要勤奋刻苦才会成长。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一
比起唐诗宋词奢华雕砌的韵律和仪仗,诗经里的句子更多的给人是未经雕琢的真诚感和冲击感。就好像唐诗是精雕细刻的窗棂檐角,满是技巧,仪态万千;诗经则是古朴的石阶,苍凉的站在那里上千年。感觉里两周战国时候的古代人们总是最真诚的,诚恳的歌颂祖先功德,诚恳的拜求风调雨顺,诚恳的去想喜欢的姑娘。风,雅,颂,随便抄起一段,寥寥数字,却又是那么的读不胜读,美不胜收。
初读诗经的时候,只是感觉每句必有一字不识,但是偏偏是这种磕磕绊绊的陌生感觉更让人感觉美好,仿佛凭空多了一股犹抱琵琶半遮面半遮面的感觉。就比如这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个“僚”字,就是抵死不会认识的。但是偏偏能懂得它的意思,“僚”么,不就是“撩”么。美人月下倩影,拨撩小伙子的眼,也扭扭捏捏拨撩着自己的心。不管当年的古代人为何而写,写为何意,反正几千年后的我是这么理解的,也自觉得理解对了,月出而皎,美人身材窈窕,多么美好多么诚实的意向啊。还有脍炙人口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果不是看诗经下面的注释,谁知道雎鸠是个什么,君子好逑的“逑”又是什么意思。但是偏偏是这么一句,就那么直接击中你的心里,让你猛的一下想起自己的淑女或是君子,让你就想不顾一切的去“求一求”自己的意中人。“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一句“中心藏之,何日忘之”,没什么特殊的地方,没什么雕砌的辞藻,但是就是强烈又直接的说出了每个人从小,从第一次恋爱就想说但是没能说出来的话。两周战国时候的人们就这么凶猛直接,能准确又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感情写在诗里歌里,而且让几千年后的看到的人感同身受。()就好像是一股风来,从千年前吹来,到读诗看经的人身边为止。
大概看过外文诗歌的人都知道,凡是此类的诗歌,即使是每句都有一词不认识,读来也远胜于译文。总是感觉有那么一股内在的韵律和情感在句子里,有个把词不认识,也绝不会影响这种感觉。之前我不了解这是怎么回事,直到某个下午,奉老师的命令拿起诗经又一遍细看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原来这种偶有字不识,读来却甘之如饴的感觉全世界都是一样的啊。诗经就是这样,几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话下来,精简又精简,流传着,丢失着,散佚着,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感觉,共同的躁动,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前年的历史中散失掉了,留下来的,都是人们心里最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感动的语句,这种感觉中外大抵也是一样,要不外文的诗歌也不会流传到中国来。越早远的诗歌,技巧便越少,流传下来经受的考验就越多,能流传下来的那些,带着的共鸣力量也越多,也大概便是诗经中的语段,看起来总是不如唐诗宋词精致,却仍然有简简单单的感动人吸引人的力量。与唐诗宋词相比,现代的很多诗歌也是更显浮躁,总是感觉不如唐诗宋词隽永,大概也是没有经过时间提炼的的缘故,比隽永,总是比不过这些几千年的老古董的。
说实话,我是不太喜欢诗经里那些政治道德和价值理想之类的呐喊的。因为站在几千年后的历史来看,这些当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都是些统治者麻痹劳动人民的工具,很有一些腐朽且不堪,这些情感的表达,比起爱情啊,对风调雨顺的渴望啊,对战争的厌恶,对不归人的思念啊这些人类更真诚的情感来说,自然要低一个等级。一句描写悲哀的妇人等待丈夫战争归来的诗句,总是比一句号召士兵上战场效忠君主的的诗句更有感染力。人的本性的朴素的情感虽然在历史的不同时期,是不会变的,而表征着这些情感的朴素又遥远的诗句,更是会历久弥新。这大概就是很多人认为“国风”是诗经最高艺术成就的原因之一。
略一品读诗经,就有这么多不着边际又实实在在的感受。由此可见其魅力一斑。千年传下来的老古董,论隽永,论冲击力,果然是值得品味学习。这诗里的味道,即使再传个几千年,大概也是不会变的吧。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二
呢喃着这两个字,仿佛看到一片青涩的芦苇,像泛黄的雪绒漫天扑过来。
芦苇青涩,天真,最接近自然,最让人感到亲近。而《诗经》,诗三百,总结起来,也正是:思无邪。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读完这一段话,仿佛美丽端庄的庄姜就站在眼前,她有着闭月羞花的容颜,有着“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妃黛无颜色”的神韵。这段话,读的似懂非懂的人会感慨她的楚楚动人,而确切理解每个字词解释的人更会惊叹古人的艺术水平:柔荑草,蝤蛴蝎、瓠犀虫,讲人的美貌和大自然联系在一起,这正是最古老淳朴的人,生活在自然的人对大自然亲近、敬仰的体现啊!此时自然与人,已经融合在了一起。
在古人的世界里,他们怀着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去接受自然,敬畏自然,赞美自然,享受自然。在一句句如“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的优美的诗句里,他们对自然的真挚之情也可见一斑。比起现在的我们,自认为能吟上一两句古人的“关关雎鸠”,就认为自己是文艺青年,在浮躁的社会里用浮躁的心去对待万物,实在是愧对于这一两句诗后不出于任何目的的热爱自然的真挚之情啊!
《诗经》如芦苇,若想真正了解,必须先有一颗芦苇般的心,才能真正感受到每一字每一句背后那种最原始,最纯真,最贴切自然的心。
高中诗经读书心得体会篇十三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读诗经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其深邃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所感染和熏陶。下面我将从“爱国情怀”、“人生哲理”、“家国情怀”、“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五个方面展开阐述。
首先,诗经中蕴含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大陆沉厚,岳阳楼阁……征夫砺兵,岁旦昧早”这是《大雅·荡》中的诗句。诗经中的《大雅》叙述了周文王伐纣的历程,表达了对国家兴旺的向往和对侵略者的永不低头的决心。这份爱国情怀在古人的笔下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为之动容。
其次,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究谁刈我?以蕙纕兮于嗟悔?究谁刈我?以蕙荑兮于嗟悲?”这是《小雅·车舝》中的诗句。这句诗描绘了人生的无常,表达了对生死的思考和无尽的悔恨和悲伤。正是这种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活得更加有意义。
第三,诗经中蕴含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彼其之子,邦之司直。”这是《国风·车辖》中的诗句。诗经中有很多表达家国情怀的诗句,这些诗句表达了对国家的赞美和对家人的眷恋之情,让人感受到家国之间的深厚情感。
第四,诗经中蕴含着人际关系的智慧。“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这是《小雅·车舝》中的诗句。诗经中诸多的描绘人际关系的诗句,教育我们做人处事的智慧。正如这句诗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和理解,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最后,诗经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匪车匪舆,载驰载过。”这是《小雅·车舝》中的诗句。诗经中的诗句表达了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通过这些表达,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阅读诗经,我深刻地领悟到了其中蕴含的思想与艺术。诗经中所反映出的爱国情怀、人生哲理、家国情怀、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不仅让我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在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把握人生、如何表达情感等方面受益匪浅。诗经既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更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让智慧的火炬在历史的长河中燃烧下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23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