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绚烂记忆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4:03:09
春节的绚烂记忆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9 14:03:09     小编:碧墨

唯有总结经验,我们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实现个人和国家的长足进步。针对不同的学科和学习方式,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撰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以下总结案例,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一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二

马上就要迎来中国最盛大的节日——春节了。每到这时,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但也十分繁忙,需要备年货、守岁、拜年……我关于春节的记忆自然也是热闹而又红火的!

扫尘。

一大早,我就听见了“乒乒乓乓”的声音,这恼人的声音吵得我不能睡懒觉,只能起床。原来,客厅里爸爸妈妈拿着扫帚正打扫呢!可是平时,爸爸妈妈十分忙,连陪我的时间都没有,怎么会有时间忙着打扫呢?我连忙找到妈妈问道:“妈妈,你们平时都没把屋子打扫那么干净过。这回,需要我来当帮手吗?”妈妈说:“过几天就除夕了,得抓紧扫尘——你快去提一桶水来——”我连忙点点头,一个箭步去找桶!

我感觉时间过得好快好快,仿佛在一瞬间,家里被打扫得窗明几净。

贴春联。

不知不觉到了除夕,我们就要接受贴春联这个技术活的考验了。先前,爸爸开着车带我去买春联,街市上正是赶集的时候,到处人山人海,我们好不容易买回了一对上好的春联。

我去拿来胶水交给爸爸,再去找来凳子放在门口。我本想让爸爸给个机会让我来贴,可他不让,生怕我弄错了。我只好看着在爸爸贴,但爸爸不仅问我是否贴正了,还将方法一一讲给我听。原来,对联要分上联、下联和横批,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才可以。我才恍然大悟。

赏花灯。

年过了,就到了我最期盼的赏花灯这一天。我们来到文化城,一排排花灯映入眼帘,有六角宝塔形的,金灿灿的,看着如小号金塔;有荷花形的,或绿或白,或粉或黄,十分美丽;还有象征红火和团圆的红伞灯……各式各样,光彩夺目,引得来往的人们赞不绝口!

我喜欢过年。过年前的忙碌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过年后的惬意,真让人乐在其中啊!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三

除夕总是在爆竹声中开始,在圆桌旁发展,在春晚与土汤圆的热气中达到高潮,最后在爆竹声中结束。

土汤圆是必出现在每年除夕夜的身影。祖母是个勤快能干的农村女人,一双手上厨艺出神入化,非常人所能及。在除夕的第一声爆竹声里,我们这些孩子聚集到那张圆桌旁,桌上早已准备好了醒好的面团和各式馅料,在头顶那盏老白炽灯昏黄的光影下散发着温暖的颜色。

祖母照例先包上一两个作为示范:先揪下婴儿拳头大小的一块,用擀面杖擀得薄而均匀,挖一勺馅料置于中央,再整个包起来点上芝麻。这过程写在纸上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是异乎寻常的繁琐:不是这个皮擀得太厚就是那个馅料填得过多,导致汤圆被开膛破肚,一副凄惨的重伤员形象。说来也怪,祖母年年教,我们的手艺却丝毫不见长进,几番密集培训下来仍是老样子。祖母只得绕着圆桌转圈,看到哪个有问题就停下来救急。最后时间不够了,祖母就亲自上阵。

此时我们就会彼此心照不宣地挤眉弄眼做些小动作,于是你就能看到正方形的汤圆、长条状的汤圆以及环形的汤圆等等。想不被祖母看到是不可能的,但祖母总是睁只眼闭只眼,默许我们的行径。大家用完所有的面团之后,祖母把它们丢进开水里。炉灶快乐地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着,白色的蒸汽不急不缓地氤氲着,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火光给祖母古铜色的皮肤染上红红的光晕,像是有青春的热血在苍老的血管里流淌。

当春节晚会开始的时候,汤圆也差不多煮好了。我们三三两两地拿着碗向厨房走去,盛上六七只汤圆再挤到祖父祖母的老屋里,整齐地坐在老旧的床沿上,脚下是温暖的火熜,舒适得像天堂。汤圆的味道极好,手擀的面皮有一种天然去雕饰的粗糙,与味蕾接触时,像大风吹过草原,像情人亲密无间的华尔兹,芝麻的香揉碎了散在血液里,味道久久地在舌尖上徘徊。

虽然在包的时候我们起劲地创造奇形怪状,但汤圆成品出来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动筷子。那些稀奇古怪的汤圆最后都被祖母一个人承包了,她笑眯眯地夹起它们放入嘴里,眼里脸上都是心满意足。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美食,一个虚拟的坐标,指向故园的方向;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我与祖母;一种冥冥中的缘分,把我和那段时光牢牢地绑在一起,永不分离。

爆竹声中的除夕、美味的土汤圆、慈爱勤劳的祖母,这些元素和氛围构成了作者记忆中最温馨最美好的画面,也蕴含了作者对祖母、对故乡永远牵系心中的脉脉深情。作者是一个情感深厚却用词至简的人,但是我们仍能从他细致的描述中感受到祖孙间的其乐融融——祖母教孙子们擀皮、包馅,默许着孩子们捣蛋做出的奇形怪状的汤圆,笑眯眯地承包下备受冷落的的恶作剧汤圆。作者是一个很善于用笔表达的人,无论是动作的描绘还是场景的烘托都简而不繁、恰到好处,几个比喻用得别致而妥帖。文章的构思非常值得称道,把美食——土汤圆,作为连接作者与故园、连接祖孙深情的媒介,表达了作者对祖母以及故园、童年时光的无限眷恋之情。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四

20xx年1月23日0时00分00秒,钟表依旧平静地“嘀嗒”一声度过了这一秒;而此刻,无论是神州大地还是远在他乡的华人都怀着激动与快乐度过了这不平凡的时刻——农历壬辰龙年新年,20xx年春节。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节日的春节自然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奇妙独特的习俗。而这些历史、习俗,自然也是每位“龙的传人”所必须了解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过去童谣中唱到的“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等繁琐的准备工作现在看来似乎也已经不怎么必要了,但至今为止,年夜饭、亲朋好友相互拜年、分发红包和放鞭炮等活动依然是“年味儿”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向家人、朋友传达祝福的重要途径。

“我们小时候家里穷,平常也没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一年几乎就盼着个春节能吃点好的,能有几毛压岁钱花就觉得幸福得不得了了,更别提大年三十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时的感觉了!”妈妈笑着对我说。也的确,春节——这一辞旧迎新的时刻——代表着新的开始,承载着新的希望,更包含着无尽的欢乐与幸福,这也许就是人们喜爱并积极传承春节文化的根本原因吧!

热情开朗的中国人当然不会只把自己的祝福送给家人,于是,亲戚朋友间串门拜访、互道祝福便应运而生了。每当主人笑脸迎上,每当客人纷纷造访,我们心中得到的是一份温暖,因为这样的关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而这不也正体现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吗?同时,我也欣喜地发现,今年春节期间,包括我省在内的6个省份实行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的政策,这一便民措施无疑使得我们外出串门或是旅游更方便了。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也越来越多的发现人们逐渐以短信、微博、电子贺卡等方式代替了传统的登门造访。这样与时俱进的转变自然大有益处:它节约了时间,践行了低碳,也为好友送上了代表着自己一份心意的`祝福,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当然要怀着一份祝福为对方送去关怀,这样的情谊远不是随意抄袭一条拜年短信所能替代的。

下面我想谈谈现如今过年我们小孩子最期待的了,这无疑便是压岁钱和放鞭炮。在过年期间,我们会收到“七大姑八大姨”送上的压岁钱,这自然是很大的一笔“收入”了。于是乎,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钱变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大”问题。在此,我想向关心我们的家长们提个小建议:把压岁钱大胆地交给孩子们使用。我想,我们有必要学会合理分配自己的钱财,学会自己管理我们的收入,这样的做法无疑能为我们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能让我们学会理财。也希望父母们能够把自己的理财观传授给孩子,让我们取得大的进步!

至于放鞭炮,则是一项自古以来就喜庆气味十足的活动了。而这项活动却也暗含不少危险:例如,北京市政*烟花办最新统计显示,尽管同比均有下降,今年除夕零时至初五晚10时,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仍引发火情170起,受伤194人,其中1人死亡。“假如您家有老人、有小孩、有病人;假如您想做学问、想看电视,放鞭炮对于您来说绝对是场灾难。噪音污染、大气污染、马路污染、火灾、烧伤、浪费等多种危害显而易见,”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如实表示。而我认为,放鞭炮同很多事物一样,如同一把双刃剑——它本身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只要我们注意安全,注意自己燃放鞭炮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鞭炮所带来的这些那些的烦恼自然也都是不难避免的了。

春节是令所有华人一同欢乐的时刻,但不容我们忽视的是,在我们尽享全家团圆的乐趣时,却有着一群人。他们因为工作原因,为了让我们过好春节,无法与家人团聚,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在今年除夕夜的晚上,我便偶然遇到了这样的一位人。除夕的夜晚依旧是那么寒冷,可在那一时刻我却感受不到寒冷,因为有爸爸妈妈陪在身边,更有幸福与兴奋驻足于心中。在去广场放鞭炮的路上,我遇到了他,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小区保安。他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拿着手电筒在巡逻。那一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感动。当我看到他时,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或许在几千里外的某个小屋中,他的爸爸妈妈正守在电视机旁,思念他们的儿子。那天晚上,我上前冲他打了个招呼,邀他回我家吃点热饭,他回绝了……而我知道,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坚守在一线,奋斗在一线,只为了更多人的幸福。

一年一度的春节假期算是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借着过年的喜庆气氛还没有完全过去,我想许下自己的心愿: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也希望所有“龙的传人”都能够在新的一年万事如意、龙马精神!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五

春节期间,“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阵阵鞭炮声连续不断的响来,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有春联,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含义,各有各的祝福,有的在给朋友发短信,有的在登门拜访,甚至在电视里也有主持人的祝福,春节可真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大年三十,人们最盼望的一天,那天,我早早就来到了奶奶家,家里灯火通明,喜气洋洋,窗外的爆竹声声响,桌上摆满了佳希,全是一些大鱼大肉,当然还有一些蔬菜,香气自然是滚滚而来,让我垂涎三尺,恨不得上去大吃特吃,奶奶说:“可以开始吃了。”话还没说完,我伸手拿了一个特大号的鸡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它象征着红红火火。吃完团圆饭后,弟弟和妹妹就吵着大人们放烟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花,各色的火焰不断地映入眼帘,绿的,像轻飘的叶子,左右飘动,红的,像成熟的果实,让人垂涎三尺,黄的,像活泼的精灵,白的,像洁白的蝴蝶,尽情飞舞,时强时弱的鞭炮声荡响在耳边,回到屋子里,我们全家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的看着春节晚会。虽然春节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我还想念着它,因为它毕竟带给我们快乐,它多么像甘甜的美酒,浇灌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春节,多么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使每个人笑涿颜开。我喜欢过春节。

年,中国最隆重的传统习俗;是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留下来的精华。中国年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别具特色。

鞭炮、烟花、春晚一系数列词都可以成为春节的代言词!年年亦是如此。

团圆饭自然是除夕那晚不可或缺的活动,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享受着团圆饭中的美味佳肴,欣赏春晚中丰富多彩的节目表演,欢笑洋溢满堂。

贴春联百最有趣的事了,在我看来,也是最有年味的事了!奶奶先是熬了一大锅浆糊儿,因为我们家院子特别大,门也特别多,所以为了节约时间,我们就分工干。我和婶婶负责家里的小门,叔叔和哥哥们就负责南院和西院的.大门。贴门联的步骤很简单,先把去年贴上的门联给掀下来,涂上一层新的浆糊。看似挺简单,其实里面的学问也大着呢!一次不能太多,而且涂得要均匀。不然会因为天儿冷的缘故而被冻着。所以要先向对联要贴的部分薄薄的匀匀的涂上一层,先贴上对联,之后再细细的在没有被粘住的部分再涂上一层浆糊。

我和婶婶配合得很默契,不一会儿就完工了。可叔叔那边还在四处寻找浆糊呢!真是完胜!不会也多亏了爷爷在旁边的指导。

爷爷似乎也非常享受儿孙满堂的年呢!

等门联全部贴好后,奶奶在那边也已经下好饺子了!吃着奶奶的劳动成果,我们都很得意。

欢乐中国年,幸福中国年。

初二:牛晓楠。

我和别人不同,因为随着年代的变化,许多人都认为年味渐渐变淡了,年假中不知如何消磨时间,我对新年中看春节联欢晚会等事情充满了期盼。

盼啊盼,终于盼到春节联欢晚会了,到了晚上8点我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这起春节晚会很有看点,宋祖英和席琳-迪翁歌曲的《茉莉花》,而最让我欣赏的则是魔术大师刘谦为我们带来的魔术表演,他把一个玻璃杯与一瓶酒慢慢靠近,最后竟将玻璃杯穿过酒瓶,两者合为一体,令人赞叹不已,而更令人拍案惊奇的还在后面:刘谦在一副扑克牌摸出四张a,之后反方向与其它扑克牌插在一起,然后用他的超能力推动那些牌,四张a竟然一一露了出来!而后刘谦再次就牌洗乱,空中整理了一会儿后,竟然又露出了那四张a,他将这四张牌反面朝上,用手拿着其余的牌呈扇形,将这四张牌一一点了一下,这四张牌的正面竟变成了乐符,剩下的牌,也变成了相同的乐符,更让人惊讶的是,刘谦居然同那位钢琴家互换了位置!接着,刘谦让人将钢琴家用布遮住,又把布拉了下来,连人带琴在台上不见了,钢琴家出现在了观众席上!令人惊讶!

初二:胡向光。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六

过春节,庆新春,年拜完了,亲串遍了,肉吃过了,酒喝足了,还要尽情地玩一玩、乐一乐。人们对春节的兴致一般要从正月初一延续到正月十五夜晚,将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张灯。

小时候,过完大年初一,便翘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圆子,便吵闹着点上传统的兔子灯,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与小伙伴们三五一群、四个一党地上街玩灯、观灯去了。

那时不像现在的灯,五花八门,高档得很。记得占据我整个童年的,是那只爸爸做的装有四个小木轮的红彤彤的五角星灯,恰恰迎合了那个时代的时髦和取向。因每年仅有四五天玩的机会,所以五角星灯保存得较好,偶有破损,父亲就用红纸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复一年的,从我三四岁起一直到小学毕业,这一"红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却感到非常满足、自豪和威风。因为那时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拥有一盏属于自己的灯的,大多只是用河蚌壳做的"歪歪灯",或学着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灯",更多的是空着两手跟着有灯的孩子后面奔跑、吆喝了。

那时的我,每每拉着红星灯,昂首行进在小伙伴队伍前头,总觉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着我走。于是便很神气,仿佛天与地、人与星已经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秘的氛围至今还铭刻在脑海里。

岁月在风雨中穿行。后来,当我也成了父亲,一双儿女蹒跚学走路的时候,每到正月,都要带兄妹俩去买灯,但心境已经与我小时候有些不同。看儿子玩着"金猴",见女儿挑起"荷花",和小伙伴们一起玩灯嬉戏,心中涌起一股浓浓的欣慰。节日是永远属于孩子们的呀。

置身于元宵节街头、广场那灯火辉煌的海洋,观赏着花样繁多的花灯,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经过几千年的积淀,有意义也有情趣。试想,正月初一十三亿人都说吉利话,都穿漂亮衣,举止都讲文明,这不正是中华民族内在凝聚力的生动体现吗?千灯竞放,游人如织,锣鼓喧闹,火树银花,令人疑是走进童话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骚客所作的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等诗句。

民俗文化的沿袭与变更,也会刻上一个国家物质文明进程的年轮。譬如这元宵灯节,"十三上灯,十八落灯",为亘古的传统;"上灯圆子落灯面",是久远的食俗。我们小时候传唱的"高灯圆子落灯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谣,放到现在,孩子们就很不以为然。圆子和面条,有什么望头?是啊,生活困窘的.时代,一年能有几次吃到圆子和面条呀?那就只能借助节日来满足生存的欲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灯星互代,放灯即为迎来诸星,求得丰收太平。现在,大街小巷、商店门楼霓虹闪烁、张灯结彩,文化外延大大丰富了,它昭示着现代文明和社会稳定。至于人们扶老携幼,上大街玩灯、观灯,欢歌笑语从内心深处飞出,则彰显出社会的繁荣与祥和。

元宵街头观灯,寻找童年的欢乐,追忆似水年华。现今的孩子生活丰富多彩,小点的孩童也许不再会痴迷于那些传统的手工制做的灯了,长大的孩子也许正迷恋于电脑网游……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远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盏灯。所以,现在看满街的儿童挑灯嬉戏,看店面彩灯如火龙欢腾,看孩子们手中各种异彩纷呈的灯,感到极其亲切,心中似乎也点燃了那盏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灯。

作者介绍倪道辉,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出版散文、诗歌等文学专著9部。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七

回望春节,那些我们从未经历过的父辈祖辈的年味,被一一地浓缩在岁月更迭的时间刻度上,成为历久弥香的珍贵回忆。

——题记。

进入腊月,新年将至。我们也迎来了我们的“黄金时代”——寒假。但有时我们的作业铺天盖地般,加上大人们仍然要上班,便非常安心地把我们丢进了补习班兴趣班。一直到腊月二十五以后,才能开始真正的假期生活。放年假的大人们才开始置年货,添新衣。这南方暖冬并不寒冷的街道,变得更加欢腾而特闹起来。

对于春节,我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一切都是淡淡的。

今年的除夕是在香港大伯家度过的。一到大伯家,稍作休息,妈妈们便直奔厨房,在烟火氤氲的中,是各种忙碌的身影。大家一起精心烹饪出一桌温馨的年夜饭。大家围绕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

说实话,打我有记忆起,就没有缺衣少吃过。加进仪式感的美味其实也是平时不难享用的,所以与其说喜欢年夜饭,倒不如说更喜欢一大家人聚在一起欢度春节的热闹与自由。

春晚也是年年都差不多的套路,不是歌舞升平,便是小品相声,不是祝福拜年,就是梨园戏剧,就连魔术似乎都是那熟悉的面孔。实在感觉有点乏味。突然看着一旁看节目兴趣盎然地父亲,心血来潮,很想了解一下父辈们儿时的春节。

“爸,您们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我把凳子拉到父亲旁边,问到。

父亲有点意外,愣了愣,目光似乎也缥缈起来。

“我们那时候生活很不容易,因此,小孩子最盼望的就是春节。春节前,我们男生必须理发,取除旧迎新之意。然后在除夕夜全家人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主食是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顿了顿,父亲接着回忆。

“从年三十开始,一直到年初七,差不多每天都要吃一只鸡。这是我们一年中唯一一次涨肥膘的机会。小孩们痛快地大吃大喝。就算这样,有时开饭前,还会偷吃几口肉,油着最还吵着饿。过个春节,很多小孩都会长五斤十斤的。那时候,觉得过年能吃上那么多好吃的,吃完就跑着玩,神仙的日子也不过如此吧。”父亲脸上现出神往的笑意,那是一种回忆带来的幸福气息。

“以前的爆米花制作跟现在不一样。做爆米花的人像变魔术一样,把玉米和糖精导入炉胆里,拉动风箱,拉着拉着“砰”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就翻涌着像大雪花一样出炉了,隔好远都能听到声音闻到浓浓的香味。现在的爆米花太腻,完全没有小时候的味道……”

爸爸沉浸于有爆米花香味的春节记忆里,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我们小时候真盼望新年啊,那是一年里少有的好时光,将近腊月,我们小孩子就掰着手指盼着过年……”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八

春节是中国古代传统节日,它可以流传至今,少不了它那独特的魅力和它留给中国人的绚烂记忆。妈妈告诉我,因为疫情的关系,今年的春节,很多人停下了回家的脚步,选择留杭过年。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仍旧可以团聚,吃年夜饭,放烟花。

除夕这天,我们回到爷爷奶奶家,刚好伯伯一家也到了,“全家十一口人大会师啦!”我和弟弟手舞足蹈地喊着。一旁的爷爷奶奶看着我俩笑得合不拢嘴。寒暄几句后,爷爷奶奶便转身“窝”进厨房了,厨房里锅碗瓢盆唱着交响曲,还不时飘来令人垂涎的香味。

我闲着没事,跟弟弟一起戴上口罩,走出门外。哇!村里还是一如既往的热闹,家家户户忙着做年夜饭,小孩玩起了摔炮,一些大人拿着打火机,点燃鞭炮和爆竹。只见一枚鞭炮底下冒起了火,随即是一股白白的烟雾“咻”升上天空,在空中爆炸,消失不见了,留下震耳欲聋的响声。周围的人,包括我和弟弟在内,都不禁捂住了耳朵。大人们还不尽兴,点燃一个又一个。乡村里鞭炮声此起彼伏,渐渐的,一片浓浓的烟雾包围了众人、房子和大树。

开始吃年夜饭了!我看着满目琳琅的食物,不禁口水流下三千尺。我毫不犹豫地夹起最爱的油泼蛏子,放到嘴里,“啊!”我大叫起来,“好烫啊!好烫啊!”一旁的弟弟笑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哼!我和弟弟斗起嘴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是呀,我们的条件、日子越来越好了,从以前的道路坑坑洼洼,到现在的道路平平整整;从以前的平时没有肉吃,到现在的几乎顿顿有肉吃;从以前的破草屋,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从以前的马车,到现在的汽车;从以前的小农村,到现在的大城市;从以前低头臣服的中国人,到现在昂首挺胸的中华民族;从以前被人欺负嘲笑的小中国,到现在让人闻风丧胆的大中国……

我的思绪又被爸爸的一句话打断,“现在疫情已经爆发,我们尽量不要出门。”没错,战胜新冠疫情也是中国的一大成就。2020年1月25日,武汉封城,白衣天使们化身战士,与新冠肺炎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4月28日,武汉全城解封,然后,治愈患者人数直线上升,中国胜利了!

我越想越激动,最后忍不住了,大声喊道:“我们的祖国真了不起!”作者:顾逸峥。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九

我认为春节是旧的一年的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我记得往年春节时我们会放鞭炮,贴门联,吃饺子,串亲戚。我们那里还有几个奇怪的习俗:

1、大年初一早上要吃一个荷包蛋,长辈要吃两个,说是日子过得圆圆满满、甜甜蜜蜜。

2、然后吃饺子最后碗内还要留几个,说是年年有余。

3、还有大年初一那天要自己起床,自己做事,不能让别人帮忙,要不然就会让这个人帮你做一年。

今年我们也不例外,照样放鞭炮,贴门联,吃饺子,串亲戚。我还收到了好多压岁钱比以往的都多呢。

春节眨眼就过去了,我好想每天都是春节啊!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十

春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心里想想就非常开心。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三十,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贴完春联,我就帮奶奶包饺子,煮好饺子,我是第一个品尝,非常好吃,奶奶夸奖我是好帮手。外面还不时传来阵阵噼里啪啦鞭炮声,喜气洋洋,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

奶奶妈妈把团圆饭做好,我和弟弟迫不及待赶紧围上来,美美地饱餐一顿,吃完饭,大家都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快到十二点,我们开始放烟花,天空中飘散着五彩缤纷的烟花,爸爸还故意给我和弟弟买了小孩玩的烟花,我们玩的非常开心。

初二,亲戚都来我们家,谁来了,就给谁拜年,大家给了许多压岁钱。中午奶奶做了许多大鱼、大肉,还有特色菜拔丝红薯。

这就是。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十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代诗人王安石,用诗歌描写了新春热闹、喜庆的成面。我记忆中的春节也不例外,同样是喜气洋洋、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我的家乡在河南省信阳市,春节和别的地方一样,也是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带有浓浓的年味。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家乡的春节也有独特之处。在小年这天,鞭炮开始噼噼啪啪的响个不停。晚饭过后,爷爷开始祭灶。首先在灶王爷前摆上贡品,恭恭敬敬地作揖、磕头,祈求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天保平安。按照习俗,过了小年,就要洗澡,祛除旧年的病灾,希望来年健康。有句歌唱道,“二十七洗精细,二十八洗傻瓜”。到了二十九,就是大年了,春节最隆重的时刻开始了。

在除夕这天,我们早上吃过饭后,便开始贴对联。爸爸踩着椅子贴对联,孩子们一刻也不闲着,帮忙拿剪刀,扶椅子。按照传统,下一个环节是是我们最盼望的年夜饭。我们要很晚才能吃,因为“早过十五晚过年”,晚过年寓意着对流年的不舍。当夜幕降临时,大家放完鞭炮,围做在桌前,边吃边聊天,孩子们则兴致勃勃地讲着“年”的传说。吃过年夜饭,晚辈要给长辈辞岁,然后我们就可以得到向往已久的压岁钱了。除夕夜里,大家要看春节联欢晚会,老人还要守岁。新年的钟声敲响之际,千家万户同放鞭炮,喜迎新年的到来!

正月初一,早饭吃的是面条和丸子。面条代表钱串子,丸子代表元宝,寓意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收入,能够发财致富。吃完早饭,就开始拜年。大家穿着新衣服,组亲访友,相互送去最真挚的祝福。

正月十五,是春节的又一个重要时刻。这天,太阳还很高,人们就开始吃晚饭了。寓意是大家早早吃完晚饭,赶快抢收庄稼,希望来年有个好收成。晚饭过后,小孩子迫不及待地打着灯笼到街上玩,边走边哼着儿歌。孩子们还要提着灯笼到鸡窝里照一照,提醒母鸡多下单,早孵小鸡。

“吃了十五饭,就把庄家干”,意味着过了十五,人们又该各自工作了,年味也渐渐褪去了。

记忆中的春节,热闹无比,很快乐也很开心。虽然有些累,但记忆中的春节都是热闹、喜庆。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十二

“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大年三十我放鞭炮……”每当我愉快的唱起这首儿歌,那就说明春节到了。

我喜欢过年,过年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可以品尝各种美食,可以放炮,可以贴春联,还可以收到别人的压岁钱……其中我最喜欢吃东西,尤其是枣花馍,它的做法是:将枣包到面里,然后再团成枣花,上面再镶上枣,上锅蒸熟就行了。

发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是长辈们给孩子添岁,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压岁钱却很浅显,因为别人一给我钱我就给妈妈了,一回头就忘了,妈妈要存着给我上大学用,不知道到那时候会有多少呢!

最后,我祝大家:事事顺心、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羊年发大财!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十三

每年的春节,都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记忆。下面我给你们讲一讲吧!羊年的2月18日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一天里人们欢欢喜喜的给自己的亲人拜年和家人吃团圆饭,我也不例外。在春节这一天我们全家很早就起床了,准备回八朝古都我的老家开封,这是一个古老而具有历史性的城市。

到了开封我们先去大舅家拜年,进入大舅家我立刻被春节的气氛给感染到了,大家都在说说笑笑,我看到我的小侄子正在给大舅、大舅妈拜年。一瞬间我也参加到了拜年的队伍之中,这时大舅和大舅妈给我掏出了两张红颜色的毛爷爷,顿时我高兴的说了声谢谢,接下来我给大哥二哥等等拜年,到了下午六点我们提前开始吃团圆饭,大舅给我们做了一桌子好吃的,做的有:扣碗、鱼、虾和很多说不清的美食,吃完晚饭之后,我们去了清明上河园和龙庭游玩,这里面的夜景真是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最引人注目的夜景是,挂在高空中五彩缤纷的灯笼,灯笼的光亮把整个龙庭照的五颜六色,像彩虹一样的美丽。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十四

“可以开始吃了。”话还没说完,我伸手拿了一个特大号的鸡腿,狼吞虎咽的吃起来,还有我最喜欢吃的红烧肉,它象征着红红火火。

吃完团圆饭后,弟弟和妹妹就吵着大人们放烟花,天色渐渐暗了下来,爸爸带着我们去放烟花,各色的火焰不断地映入眼帘,绿的,像轻飘的叶子,左右飘动,红的,像成熟的果实,让人垂涎三尺,黄的,像活泼的精灵,白的,像洁白的蝴蝶,尽情飞舞,时强时弱的鞭炮声荡响在耳边,回到屋子里,我们全家围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的看着春节晚会。

虽然春节过去一个多月了,可我还想念着它,因为它毕竟带给我们快乐,它多么像甘甜的美酒,浇灌着每一个人的心田,春节,多么像一颗香甜的糖果,使每个人笑涿颜开。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的绚烂记忆篇十五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红帽!可开心啦!快到新年时,家家户户热闹起来,人们就大扫除,贴对联,放鞭炮,准备年夜饭。

传说关于“年”的怪兽,因为它怕红色和鞭炮声,所以才贴对联,放鞭炮。回到老家,姥姥,老爷,奶奶,爷爷,就给了我压岁钱,别看他们年纪大,给我的压岁钱都很多。

春节我们在家里包饺子,饺子包齐了,饺子下进锅里,香喷喷的味往外冒,饺子好啦,好好吃呀。到了晚上,我们团聚在一起,我们一起吃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看完,我们又放起了烟花,烟花飞到了天上,像五颜六色花朵一样飞到了天空,美丽极了!像是迎接20xx年的到来!

我祝大家身体康健,平安无事,财神驾到,恭喜发财!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0315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