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管理论文(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3:54:17
现金流管理论文(实用18篇)
时间:2023-11-29 13:54:17     小编:梦幻泡

广泛了解在写总结之前,应该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资料收集。接下来是一些成功人士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够给你的总结写作带来启发。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一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确保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建筑工程行业必须要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管理对于每一个建筑工程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就需要加强工程管理。风险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从风险管理的意义着手,探究建筑工程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方式。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风险管理。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增长,为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工程行业面临的风险也在逐渐增加,再加上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这就导致建筑工程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进而使施工进度缓慢。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的风险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二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一方面是施工生产因素的集中地,另一方面也是建筑产品形成地。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交叉作业多、施工条件恶劣等,增加了施工安全管理的难度。总体来说,我国建筑工程安全效益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安全管理机构及人员不到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虽然施工企业设置了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但是这些机构形同虚设,根本没有承担相应的职责,甚至个别企业的工程安全员由其他人员兼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开展日常安全检查,难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进而引发伤亡事故。2)安全资料不真实。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安全资料、技术资料必须与工程进度保持一致,这是组织开展施工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及排除工作的原始凭证。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对于安全资料的整理工作没有得到建筑工程项目负责人的重视,并且普遍认为整理安全资料主要是应付检查,数据资料都是抄录其他工程的,并非从各部门搜集。3)施工现场布置、管理不到位。在设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时,需要对安全、防火、防爆、防污染等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分区的明确性,定位的合理性。在设施分区方面,如果不合理,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污染生活区等;如果现场不按照规定堆放施工材料,容易造成材料倒塌,进而引发伤亡事故等。

2影响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发生事故,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其中,关键是对引发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1)人。人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主体,同时也是引发各种安全事故的关键。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的施工操作不符合安全生产的相关规定,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各类安全事故。在这里引发安全事故的人主要包括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以及现场施工人员等。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表现在操作行为不当、操作违纪违章等。2)物。在施工现场,由于物的原因导致的安全事故,通常是指物处于不安全的状态。这里的物是指机械、物料、生产对象等,这些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物的不安全状态通常情况下主要表现在:设备、工具等保养不当,部分设备、装置出现磨损、老化,甚至出现失灵等,进而影响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3)环境。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现场直接关系到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施工现场,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两种,分别为自然因素和非自然因素。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是指施工现场的水、电、光,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非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施工现场材料的堆放、临时用电的布置等。4)管理。在施工现场,由于管理因素引发的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首先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安全管理不完善主要包括技术缺陷、防范措施不合理、管理责任模糊等。其次没有安全生产保障,安全生产没有得到企业的重视和认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常常借口工程造价低、资金不到位等,人为地压缩安全支出,使得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丧失应有的功能,进而难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奖惩制度。第三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一方面建筑工程作业人员主要来自农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安全意识,并且人员流动性大。企业不重视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甚至放任不管,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不遵守安全操作章程、任意违章操作的现象;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一些施工企业撤并安全管理部门,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难以继续。

3提高建筑工程安全效益的措施。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涉及到流水作业、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等,甚至高空作业、地下作业等,在这种情况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安全生产工作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并且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以此帮助施工企业树立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同时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效益。1)人。通过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对人员进行管理管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通过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其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帮助其掌握安全生产技能,有效地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效益。2)物。加大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的力度,大力普及安全设施应用及宣传安全技术知识等。对于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等,需要进行经常性地保养、计划性检修,确保机械设备处于安全状态,防止其损伤现场施工人员。3)施工现场环境。在施工现场高度重视文明施工管理,对于施工材料要分门别类地堆放,同时修建临时给排水管道和道路。搭建临时建筑时,需要符合建筑安全使用要求,办公、生活区与作业区之间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施工人员进入现场,需要佩戴安全防护用品,为提升安全效益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4)管理制度。对于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来说,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制度,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物、环境等进行改进,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四者之间的良性循环,确保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效益。

4结论。

综上所述,在管理实践中,建筑施工企业通过预防、控制影响安全效益的各种因素,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帮助建筑施工企业提高安全效益。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三

对企业而言,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集团企业的资金筹措方式。

对集团企业而言,其下属成员企业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全资子公司;二是控股子公司;三是非控股子公司。企业类型不同,在资金管理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当前,受宏观环境与微观条件影响,我国许多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对外融资不可避免。如果由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公司进行融资,不仅会造成融资行政费用的增大,而且由于贷款规模等因素,在贷款利率上也很难享受人民银行的贷款优惠利率水平。基于此,集团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上就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主渠道作用,即通过集团企业整体优势进行融资再转贷给下属企业,既能有效减少融资行政费用,还能降低融资利率。目前情况下,集团企业进行融资有下面几种主要渠道。

1、银行短期贷款。由于集团企业的声誉及企业规模等优势,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可以获得比较优惠的利率水平。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2012年最新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集团企业贷款可以享受在基准利率水平下再下浮10%的优惠贷款利率,统一贷款的好处显而易见。

3、债券融资。根据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发行的信托和债券利率来看,尽管信托和债券都是向公众发行,两者的成本约比一年期的贷款低20%(基准利率);信托的融资相对比较灵活,仅需商业银行提供非担保性质的授信安排,发行额度在2亿元以上,可以分阶段发行;短期融资债券需要通过人民银行审批才可发行,所以发行的时间较长,还需要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发行规模控制在企业净资产的40%以内,发行金额不能低于5亿元。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比较可行的方法是由总部综合各子公司的贷款需求,以信托或债券方式进行融资,再拆借给下属子公司,优先用于满足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年贷款利率介乎正常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当然如果控股子公司规模较大,企业集团基于其能获得银行优惠贷款并能获得银行在服务等方面给予的一些“实惠”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授予其一定额度的贷款权限。对于非控股子公司,转贷额度可视分配给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后剩余融资额而定;不过,一般情况下非控股子公司由于有其控股母公司做后盾,由其控股母公司给予资金支持或进行独立的信托或债券的发行,资金方面是较有保障的。

总的来说,集团企业在对控股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模式上有多种选择,笔者更倾向于采取成立资金管理中心方式对控股子公司现金流进行统一的管理。集团企业在货币资金数量上实际上是财务管理者风险与收益均衡态度的最集中变现,如持有过多闲置货币资金,必然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集团企业成立资金管理中心,各控股子公司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待用资金必须全额存入资金管理中心,按季度、年度提交本单位资金使用计划,资金管理中心编制系统内季度、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由集团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调度。管理中心可模拟银行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提供成员单位内部融资,内部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等业务。企业集团实行这种资金管理方式,首先要把现存的发散在各个独立核算的企业资金统一起来,发挥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最大效益。企业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存量资金的质量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通过发挥集团内部信贷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内部监控中心等职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管理。使各企业互通有无,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闲置,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用途,提高集团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基于集团企业现金流统一管理需要,“现金池”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集团企业“现金池”解决方案介绍。“现金池”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使用互联网将所有控股子公司的资金都归集到同一个银行账户,用款则是由总部统一进行电子审批和划拨。集团企业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每日终统一上收各控股子公司账户资金头寸,并集中到集团总公司“现金池”账户;集团总公司以现金池中资金及其统一向银行申请获得的授信额度为保证,约定各控股子公司的日间透支额度;在约定的透支额度内,若日间各控股子公司账户余额不足,可以账户透支的方式自主对外付款;日终,集团总公司与银行统一清算,以现金池资金或授信项下融资补足各控股子公司的透支金额。

如图1所示,日终,子公司a、子公司c账户资金余额500、200自动归集总公司现金池;子公司b、子公司d账户日间透支300、100,日终,集团总公司分别向子公司b和子公司d下划资金300和100,补足账户透支金额;日终,若总公司现金池资金余额不足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由银行向总公司提供授信项下短期融资用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法人独立性、法规限制或其他原因,集团企业存在对各控股子公司账户资金头寸无法每日上收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可采取各子公司资金视同进入集团“现金池”的操作办法(实际上是没有进行转账),每日终了,银行合并各相关子公司指定户口的资金余额;若总合并资金发生透支(集团资金负余额),则由集团统一与银行结算透支利息,然后再分摊给相关子公司承担。由于各子公司都有可能发生资金正余额或负余额,集团可以制定政策在集团资金负余额时对个别有正余额子公司不与支付利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集团企业资金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现金池”解决方案的特点。各控股子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账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现金沉淀增加,提高现金的周转效率,节约奖金成本,集团总公司对各控股子公司的现金实施统一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各控股子公司根据资金管理中心所规定的最高现金保存额(通常按日常零星支出支付需要确定),将每日超出部分的现金收入转入资金管理中心设立的专门帐户,当各控股子公司超过核定定额的现金时,必须事先向资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对各控股子公司提出的申请有两种管理方式:逐项审批制和超权限审批制;各控股子公司不直接对外直接借款,由资金管理中心统一对外办理。可见采用资金管理中心管理方式并不意味着将各分公司的全部现金集中到资金总库,而是关于资金动员、资金流动和投资等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各控股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权和决策权。

3、“现金池”管理模式给集团企业带来的利益。降低了各控股子公司平时保持的资金,从而扩大了集团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强了集团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切决策都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利于集团企业经营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专业化,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集团资金管理中心更好地掌握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在集团企业内应该建立一套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由各子公司编制资金预算,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对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做到一目了然。当然,这些资金计划可以经常更新,集团总部可通过互联网对资金情况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管理各子公司的现金流。

对于集团下属子公司而言,资金紧缺虽说是普遍问题,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紧缺状况也不一样,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因此,资金在空间上客观既存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差,也存在不同企业的余缺差。根据资金在空间上客观存在的余缺差级,通过有效运作,包括各子公司之间直接进行和通过集团企业总部间接进行,使其从多向少、从余到缺进行顺向流动,就可大大缓解各子公司的资金困难。由于集团企业对非控股子公司没有资金管理绝对权限,对于非控股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可采取类似银行间同业拆借模式的委托贷款的办法进行。

1、国内相关法规制度对企业间相互借贷的限制。目前国内企业间相互借贷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是会计准则和证券条例中所不允许的。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通知》(下称“通知”),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募集资金应按照招股说明书或募集说明书所列用途使用,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改变。闲置募集资金在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时,仅限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不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安排用于新股配售、申购,或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交易。处罚措施也在通知中得到明确:对于擅自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挪用募集资金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或可转换债券的投资、或未按规定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将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将追究上市公司和相关人员责任。

2、委托贷款方式操作的可行性建议。既然国家相关法规对企业间相互借贷有明文限制,那么对集团企业而言,各子公司之间相互进行借贷,怎样做到合理合法?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取委托贷款的办法进行。首先,由集团企业总部建立一个可供各子公司分享信息的软件平台,在上面各子公司可以把自己资金闲置的时段和金额予以发布,资金紧张时也可以发布对资金需求的时间段和具体金额,集团总部做的就是资金调剂配对的工作,或者由各子公司相互协商,通过签订委托贷款协议进行借贷,银行作为中介部门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利率可自由浮动,原则上介乎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比较合适。这样,通过委托贷款方式调剂各子公司特别是非控股子公司资金余缺,就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发挥集团企业资金优势,实现现金流管理的最佳效益。

以上介绍了集团企业现金流差异化管理。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资金管理始终是企业一个永恒的主题。时代在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变化和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必须关注企业管理从观念到方法,从管理机制到运作技巧的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获得实现高额利润的巨大能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浪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成华:集团对下属公司现金流量的差异化管理[j].公用事业财会,2008(2).

[2]水伟:企业资金筹措方式浅析[j].建材财会,2004(2)。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四

内容提要:我国自恢复人寿保险业务以来,由于法律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弱化等原因,利率敏感型的产品都是依据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为重要参数,但这种假设的利率,承诺了长期高水平的投资回报,极易受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致使寿险公司形成了利率风险。防范与化解利率风险的途径是,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以利化解和规避利率风险;扩大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建立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建立寿险行业自律机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强化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风险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由此,带来了寿险业务的快速发展。在这个时期,由于法律不够健全、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监管体制弱化等原因,致使寿险公司利率敏感型的产品,因定价依据的是银行储蓄存款利率,且又向客户承诺了长期高水平的保证利率及投资回报,所以,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步呈现出来。主要问题是寿险公司的资产期限短于寿险合同期,资产与负债在时间上不相匹配,给利率管理带来了潜在风险。

一、寿险产品利率风险产生的根源。

(一)产品利率设定不当形成的风险。

我国传统的寿险产品都是以储蓄型为主。这种产品性质已决定了产品利率与银行利率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时,一般都将预定利率与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大致吻合,有时还会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因为不这样做,寿险产品就没有买方市场。这种预定利率确定的结果,只是在产品设计开发的初期看来是吻合和平衡的,这种吻合和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但是,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预定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背离的现象。不同时期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差异性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不稳定时期。这就必然会导致寿险公司随着银行利率的频繁波动而不断更换产品,这样,既被动又影响寿险业务的发展。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制定,主要参照的是银行存款利率,假如预定利率的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利率风险。

(二)国民经济发展对预定利率设定的影响。

寿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我国经济以8%的速度增长,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也水涨船高。寿险公司在这个时期推出的产品由于受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预定利率也相对较高,最高时达到13%。以后,央行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款利率,使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降至2.5%。但是,高预定利率时期发展的寿险业务留下的利差损,则是在今后相当一个时期都难以弥补的。这种现象纯粹是由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三)资产负债期限的不匹配造成的潜在风险。

当前,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还只限定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固定的投资渠道。新《保险法》虽然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为保险资金的投放逐步走向市场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投资领域狭窄的问题仍未有大的改观。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它有三个基本特性,一是负债性;二是间歇性;三是不确定性。这三个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被保险人的一种负债,寿险公司要随时准备用于给付。而保险事故发生的时间、损失程度等等却是随机性的,是无法预料的。由于投资渠道不畅,致使寿险公司的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逐年形成潜在的投资风险。由于大量的保险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选择和进行风险转嫁,有时投资又难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使寿险公司无法按照负债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投资,势必会加剧利差损的风险。

(四)对产品性质认知的偏差和弹性服务给经营带来的利率风险。

寿险产品虽然也具有商品的属性,但它更偏重于保险保障功能,而不是保护资产保值增值。但目前正是因为对寿险产品性质认知上的偏差,使得保险业同银行业、保险公司之间在产品价格上层开非常激烈的不正当竞争。也有些业内人士过分渲染寿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功能,给产品定价和资金投放造成极大压力,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利差风险的概率。

我国已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和我国保险主体的不断增加,使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白热化态势。为了争夺市场,扩大规模,有个别寿险公司在销售保单时,增加了弹性服务的内容,如保单借款、退保、转保等选择权等。随着市场利率的波动,这些弹性服务往往以牺牲寿险公司的利益为代价,给寿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数额及期限的匹配带来了不稳定性,会进一步加剧利率风险。

二、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的对策。

(一)加快寿险产品转型步伐。

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增加寿险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扩大产品覆盖面,广泛占领市场,在产品设计时选择较高的预定利率是可行的。这虽然会给公司长期性寿险业务带来潜在风险,但同时也扩大了市场份额,得到了相应的产品收益率。在通货紧缩时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传统的寿险产品保单预定利率也随之降低,这给寿险产品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困难,一旦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将给续保收费加大难度,有时甚至会出现大批保单退保。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保险体制要与国际接轨,就必然要加快改革步伐,银行存款利率也必将逐步走向市场化,这将使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设定失去直接的参照系数。以上情况,在客观上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尽快改变目前预定利率的确定方式,逐步淡化或切断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之间的联系。切实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通过加快寿险产品的转型步伐来化解和规避利差风险。

1.应大力发展分红保险。分红型寿险产品能够确定稳定的'预定利率。寿险公司应根据分红保险产品账中资金的运用收益情况确定每年的红利分配水平,不论市场利率如何升降,客户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证,寿险公司还可以通过发展分红保险,有效地化解和防止利差风险的形成2.应继续开办投资连结保险。该险种在通货膨胀时期曾受到客户的普遍欢迎。投资连结保险采用寿险资金分账管理的方式,可以投资于相互基金、国债或其它投资组合。从实践看,该项基金收益率较高。若该项基金投资失败,可由客户自己承担损失,保单的现金价值相应降低。该险种不仅降低了寿险公司在高利率环境下而设定的高预定利率的风险,还可以吸引客户在投资市场收益较高的时候得到较高的回报。但投资连结保险是以寿险业务发展比较发达、资本市场比较成熟为前提的,否则,一方面规避了利率风险,在另一方面还可能带来其它方面的风险,这是需要引起特别注意的。

3.应积极开办万能保险。万能保险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便捷、灵活的特点。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或减少保费及保险保障。寿险公司可以给保户一个较低的保证利率,以保证客户一定的投资收益。寿险公司在账务处理时,将账户余额与资金运用收益挂钩,这样,客户可以在不使保单中止或失效的前提下,取出部分现金价值或增加或减少保费的缴纳。但该险种管理费用较高,对电脑系统配置相对要求也较高,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并具有一定难度。

(二)扩大寿险资金运用渠道,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资产负债管理是寿险公司对资产和负债通过合理的匹配,以期达到规避利率风险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寿险公司在每销售一批高预定利率产品时,都要有相应的高固定利率投资工具与其相对应。资产负债匹配一是要求收益水平匹配;二是要求期限匹配;三是要求数额匹配。如果寿险公司对资产和负债不能及时进行协调匹配,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利率风险。从当前情况看,寿险公司的投资渠道虽然在逐年扩展,但仍不能满足寿险业务的发展要求,寿险资金尚未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从国际上看,凡是资本市场比较发达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寿险业务的发展水平都很高,寿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建立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

寿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必须多样化,单靠分红型产品、万能保险产品等等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承认,既然传统的保障型、储蓄型产品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说明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空间。既然该险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就有一个如何科学确定预定利率的问题。以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预定利率一旦确定,便始终不变,从而导致了产品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长期背离。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注重研究建立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实行弹性预定利率。当银行存款利率上升或下降时,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可以自动进行相应的调整,产品价格也可以随行就市。这样,寿险公司就可以有效地化解和规避利差所带来的经营风险。

(四)建立行业自律机制,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寿险业务的健康稳定发展依赖于一个规范有序的市场机制。而这个机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建立同业公司的自律机制。尤其是费率市场化以后,建立同业自律机制更显得尤其迫切。各寿险公司都应该自觉增强法律意识,自觉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相互诋毁,更不能为了推销产品,过分夸大渲染产品的保值增值功能,误导欺诈客户、人为地搞恶性竞争,加大寿险公司的成本和利差风险。

(五)强化业务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化解和防范利率风险,主要是靠人和技术手段。因技术因素造成的风险可以运用技术手段来解决,但人的素质的提高就必须靠严格的管理来实现。如果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水平的管理机制,再高的技术水平也解决不了问题。为了有效遏制、规避利率风险,寿险公司必须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技术水平过硬、管理手段过硬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有了这样一支过硬的队伍,才能有效地遏制和控制利率风险。除此之外,寿险公司还应该尽快培养自己的精算师专家,有了这样的专家,才有可能对利差风险做出准确的分析评估,才能有效地建立起科学的预警机制。

(六)要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

必须进一步增强业务处理的科学性,尽可能增加其科技含量,控制产品销售的管理成本,只有这样,寿险公司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拓展服务领域,赢得更多的客户,牢固地占领市场,取得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五

摘要:现金流量表是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综合反映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状况。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财务综合信息,用于判断一个单位清偿债务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基于现金流量的视角分析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经营状况可以理清单位的资金供应、使用及需求的状况。引导单位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在现金流出环节采用多维度的策略统筹资金的调度、筹集与使用,改善资金状况和经营管理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益。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共同构成经济体财务报告的主体,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又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进行整合与调整后反映的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它概括反映了单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以用于判断一个单位清偿债务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财务综合信息,从现金流量的视点与角度对单位财务、资金及经营状况进行评估、研究与分析,有利于理清单位的资金供应、使用及需求的状况;有利于统筹资金的调度、筹集与使用,改善资金状况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益。

一、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的梳理、整合,从而产生的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更为准确、丰富的认识,以便为单位进一步完善运营方式、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提供依据和解决的方案。

(一)通过分析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入,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

一个正常经营的单位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伴随现金收益的实现,这是单位得以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单位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流入、流出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而损益表中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因此现金净流入与净利润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数额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十分准确的解读:现金流量表中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的计算是以当期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为基础,将其从权责发生制口径通过调整与之关联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科目的变动情况而转化为收付实现制口径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期实现了现金入账的财务净收益。由此可见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所反映的经济内涵比损益表中净利润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分析,可以对收益的质量做出更为实用和客观的评价。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各类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评估单位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将单位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三个领域来反映其产生现金流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因此现金流量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单位经营是否健康的信息。对于一般的单位来说,其经营关注的重心应当是经营活动所能带来的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因为这是其主营业务,而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入,是其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以该单位充裕的资金为前提的。如果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为净流出,单位总体现金流量的平衡是通过筹资方式产生的现金流入来维持,而通过筹资渠道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时必然会体现现金流出。这就给该单位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一个警示:这个单位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弱,从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无法维持正常现金流的情况,必须尽快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状况。

(三)通过分析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评估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表中的特定信息与不同类别,但有一定依存关系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比例,反映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例如:现金流动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总额)等。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实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信息的融汇和有机的整合,从而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从流动性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比率分析、资本支出能力比率分析和获利能力比率分析反映单位的资产流动情况、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状况。从现金流和财务收益、资产状况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梳理、研究,从而对单位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做出更可靠、更稳健的评价。

二、以优化现金流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可以找到经济体经济业务运行的一定规律,从而资金的需求、流向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调配、组合,帮助单位的有限资金实现有计划、有目标的统筹安排与合理使用。

(一)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结算环节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销售实现及时、足额的现金流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销售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销售,款项的现金流入才是销售的最终实现。因此单位对此不仅在数量而且在时效上都是有要求和预期的。一般情况下,各单位都会制定比较详尽的销售款回收考核制度,以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款项的及时足额到账,但是这样的举措对于用户具有较强话语权的行业或市场的状况下,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为了促进现金流入,可以引入客户支付状况与销售价格相关联的信用销售管理体系,刺激和引导用户积极主动地支付款项,从而实现单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例如根据销售方的经营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成本等因素,综合测算出针对不同付款周期的价格政策,付款的周期越短价格越优惠,反之付款周期长,则要为此支付相对高昂的产品价格。这样就将销售价格与支付周期有效地结合起来,买方在明确付款周期与成本密切相关的前提下,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而言,会采取及时或者提前结算支付的策略。这样就实现了购买方降低成本、销售方尽快回笼资金及时地、有计划地实现现金流入的`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一些不良的销售债权的催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照和洽商的空间。减少资金在往来款项上的沉淀,加速周转、降低销售和财务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2.从加强应收账款结算的角度,采取有区别的个性化策略,稳定现金流入。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就伴随着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确认,已实现的销售收入能否在当期表达为现金流入在很大程度上与应收账款是否可以及时回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成为影响单位现金流的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应收账款账期与回收状况的管理,针对不同单位和业务的特点对应收账款进行甄别、分类,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必要的时候追溯账款形成的来龙去脉,理清头绪、找准催收的突破口和关键节点。例如:以应收账款数量进行分类,按照重要性的原则,对于欠账数额大、份额高的债务人要予以重视,加大催收的力度;以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类,按照谨慎性原则,账龄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可能性大,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产生账龄长的应收账款;以应收账款债务人与单位合作的关联度进行分类,在维护重要性客户的同时关注应收账款的账期和款项的及时回收。针对不同的应收账款的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催收策略和方式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回收效果。通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完善和强化销售业绩的最终完成,减少或有坏账损失的形成,实现现金流入,也能够保证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拥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方式,其前提是患者须在诊疗卡中预存一定的资金,在诊疗的过程中所有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配药的环节无需逐次交费结算,而是在诊疗卡中划转、核减预存款,患者只需在离开医院的时候一并打印票据实现结算,对于不需要票据的患者这一步骤也可以省略,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患者,减少了每个诊疗环节都必须往返于结算收费窗口的麻烦。对患者而言为了诊疗顺畅、划转成功,必须保证诊疗卡的预存款中余额充足;对于医疗机构则是从患者开通诊疗卡到续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现金流入的过程。由于诊疗卡的便利,许多患者都会选择保留诊疗卡长期使用,这样每张诊疗卡中剩余的预存款在其存续期间内是沉淀在医疗机构的,这种新的结算方式与原本窗口按次缴费的结算方式相比,既提前流入了现金,也实现了现金流入数额的增加,帮助医疗机构构建了一条新的无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对医疗机构更加有效地调配和使用资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运营模式,也是基于以预存资金作为结算的销售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例,消费者想要取得骑行共享单车的权利,必须先预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对于共享单车的经营方而言,当所有的消费者签约并预存保证金时,就实现了现金流入,同时根据规则这部分流入的现金基本上可以相对稳定地、较为长期地在经营方留存、使用。经营方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地实现甚至是超额地实现了当初的投资额现金流入,而这部分的现金流入形成了经营方无融资成本、可长期周转使用的资金来源。从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现金流在投资及资本运作中神奇的作用,也为我们从现金流的角度了解和分析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题材和更加广阔的视角。

(二)从现金流出的环节降低资金使用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主动构建信誉体系,创造优惠的支付条件。支付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的款项是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单位履行经济合同、承担交易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单位现金流出的主要构成。在常规的购销业务过程中,款项支付的条件的经购销双方洽商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商品所有权的让渡或服务使用权的取得是以购买方将等额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转移到销售方为前提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交易及支付条件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以信用为前提赊销已广泛被接受和应用,购进款项支付条件的优惠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购销市场是买方与卖方谁享有更强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也与购进方的市场信誉度密切相关。良好的信誉度可以为单位带来更为优惠的支付条件,这在现金流的视角来看,可以实现现金流在时间上、数量上延后的、少量的分次流出,从而给予了买方资金调度上极大的空间,甚至可以直接避免发生筹资成本,在一定意义上,信誉不仅是单位的无形资产,还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有形收益。

2.充分运用金融工具,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带动支付的实现。在单位出现大额款项需要支付,同时可动用的现金并不充裕的时候,为了能够尽量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缓解面临的周转困局,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支付工具和金融产品,在与卖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既能满足卖方及时回笼资金的需求、同时又在较少的费用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流动、维护单位的市场信誉。例如当单位账面暂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兑付款项时,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卖方可以得到由银行签发的有一定承兑期间的汇票,卖方可以选择立即贴现或到期承兑以结清全部款项,实现了货款的回笼、现金流入;对单位而言,在一定期间内以一定量的现金和成本取得了短期资金流转的空间,维持了自身现金流的平稳。此外还有应收账款质押、应付账款保理等金融服务,无论从买方还是卖方均可以实现现金的流入,从而缓解资金周转和支付的压力。

3.强化精细化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接。货物的购进或生产与销售既是单位经营的过程也是其现金流出与流入的过程,如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在销售与购进或生产数量一致的条件下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是可以相对应流动,而不必占用更多的资金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单位的库存货物越多、库存时间越长,会带来单位的现金流的流入小于流出,造成其资金沉淀在库存货物上,从而影响其资金的周转并削弱其盈利的能力。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单位的在一定阶段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等与平衡,加速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应当强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销售与购进的实时对接、减少库存的积压,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接和运行的流畅和持续。在另一层面上,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也是现金流出的组成部分,强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总量或单位产品所负担的费用支出的方式,也是能够实现现金净流入、提高效益的有效策略。现金流量表是将在期间状态下损益表中的经营收益与成本支出与时点状态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相结合的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单位现金流动状况的信息载体,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理清影响其现金流动的因素,无论是采取措施增加现金流入还是挖掘潜力减少现金流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保有足量的资金运营和发展。可以在经营活动中通过有效的运营策略实现尽可能多的现金净流入,依托自身的运营及资本运作实现投资和再发展,尽量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少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从优化现金流的角度实现资金管理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2]王建芳.浅谈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2014(0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六

摘要:现金流量表是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综合反映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状况。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财务综合信息,用于判断一个单位清偿债务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基于现金流量的视角分析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经营状况可以理清单位的资金供应、使用及需求的状况。引导单位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在现金流出环节采用多维度的策略统筹资金的调度、筹集与使用,改善资金状况和经营管理能力,降低资金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益。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单位在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动态状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共同构成经济体财务报告的主体,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又结合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相关内容,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进行整合与调整后反映的单位在经营、投资和筹资过程中现金流入与流出。现金流量表弥补了资产负债和损益表信息量的不足,它概括反映了单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影响。以现金流量表作为分析工具,可以用于判断一个单位清偿债务的能力和生存、发展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以获取更为丰富的财务综合信息,从现金流量的视点与角度对单位财务、资金及经营状况进行评估、研究与分析,有利于理清单位的资金供应、使用及需求的状况;有利于统筹资金的调度、筹集与使用,改善资金状况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资金管理的效益。

现金流量分析是通过对现金流量表及其相关信息进行的梳理、整合,从而产生的对单位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更为准确、丰富的认识,以便为单位进一步完善运营方式、提升资金管理效益提供依据和解决的方案。

(一)通过分析经营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入,评估单位的收益质量。

一个正常经营的单位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必须伴随现金收益的实现,这是单位得以持续经营的基本前提,表现在现金流量表中就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单位的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流入、流出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而损益表中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出来的,因此现金净流入与净利润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数额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二者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这一点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过程中就可以得到十分准确的解读:现金流量表中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或流出的计算是以当期损益表中主营业务收入或主营业务成本为基础,将其从权责发生制口径通过调整与之关联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存货科目的变动情况而转化为收付实现制口径的。经济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当期实现了现金入账的财务净收益。由此可见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净流量所反映的经济内涵比损益表中净利润更具有实际的意义,通过对现金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分析,可以对收益的质量做出更为实用和客观的评价。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各类活动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评估单位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表是将单位的经济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三个领域来反映其产生现金流的能力,通过现金流量表及其他财务信息,可以分析企业未来获取或支付现金的能力。因此现金流量表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单位经营是否健康的信息。对于一般的单位来说,其经营关注的重心应当是经营活动所能带来的现金净流入的能力,因为这是其主营业务,而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入,是其运用资金产生现金流量的能力,是以该单位充裕的资金为前提的。如果一个单位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持续为净流出,单位总体现金流量的平衡是通过筹资方式产生的现金流入来维持,而通过筹资渠道筹得资金,从本期现金流量表中反映为现金流入,但却意味着未来偿还时必然会体现现金流出。这就给该单位的经营状况提出了一个警示:这个单位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较弱,从长期来看可能存在无法维持正常现金流的情况,必须尽快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状况。

(三)通过分析对现金流量财务比率,评估单位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是通过计算现金流量表中的特定信息与不同类别,但有一定依存关系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的比例,反映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例如:现金流动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现金流量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总额)等。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实现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信息的融汇和有机的整合,从而揭示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现金流量的财务比率分析可以从流动性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比率分析、资本支出能力比率分析和获利能力比率分析反映单位的资产流动情况、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状况。从现金流和财务收益、资产状况等多角度、多层面进行梳理、研究,从而对单位未来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做出更可靠、更稳健的评价。

二、以优化现金流为出发点合理规划、统筹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可以找到经济体经济业务运行的一定规律,从而资金的需求、流向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调配、组合,帮助单位的有限资金实现有计划、有目标的统筹安排与合理使用。

(一)以现金流入为基点,多渠道、多层面促进现金持续流入,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1.强化结算环节的管理,采取多种方式确保销售实现及时、足额的现金流入。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销售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性,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销售,款项的现金流入才是销售的最终实现。因此单位对此不仅在数量而且在时效上都是有要求和预期的。一般情况下,各单位都会制定比较详尽的销售款回收考核制度,以责任到人的方式确保款项的及时足额到账,但是这样的举措对于用户具有较强话语权的行业或市场的状况下,所起到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为了促进现金流入,可以引入客户支付状况与销售价格相关联的信用销售管理体系,刺激和引导用户积极主动地支付款项,从而实现单位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例如根据销售方的经营策略、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成本等因素,综合测算出针对不同付款周期的价格政策,付款的周期越短价格越优惠,反之付款周期长,则要为此支付相对高昂的产品价格。这样就将销售价格与支付周期有效地结合起来,买方在明确付款周期与成本密切相关的前提下,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而言,会采取及时或者提前结算支付的策略。这样就实现了购买方降低成本、销售方尽快回笼资金及时地、有计划地实现现金流入的`双赢的局面。同时也可以为一些不良的销售债权的催收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照和洽商的空间。减少资金在往来款项上的沉淀,加速周转、降低销售和财务风险,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2.从加强应收账款结算的角度,采取有区别的个性化策略,稳定现金流入。在实现销售的同时,就伴随着应收账款的产生和确认,已实现的销售收入能否在当期表达为现金流入在很大程度上与应收账款是否可以及时回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成为影响单位现金流的重要因素,必须强化对应收账款账期与回收状况的管理,针对不同单位和业务的特点对应收账款进行甄别、分类,并根据分类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必要的时候追溯账款形成的来龙去脉,理清头绪、找准催收的突破口和关键节点。例如:以应收账款数量进行分类,按照重要性的原则,对于欠账数额大、份额高的债务人要予以重视,加大催收的力度;以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类,按照谨慎性原则,账龄长的应收账款发生坏账可能性大,应采取必要措施避免产生账龄长的应收账款;以应收账款债务人与单位合作的关联度进行分类,在维护重要性客户的同时关注应收账款的账期和款项的及时回收。针对不同的应收账款的状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的催收策略和方式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回收效果。通过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以完善和强化销售业绩的最终完成,减少或有坏账损失的形成,实现现金流入,也能够保证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拥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医疗机构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方式,其前提是患者须在诊疗卡中预存一定的资金,在诊疗的过程中所有的检查、诊断、治疗和配药的环节无需逐次交费结算,而是在诊疗卡中划转、核减预存款,患者只需在离开医院的时候一并打印票据实现结算,对于不需要票据的患者这一步骤也可以省略,这样就大大方便了患者,减少了每个诊疗环节都必须往返于结算收费窗口的麻烦。对患者而言为了诊疗顺畅、划转成功,必须保证诊疗卡的预存款中余额充足;对于医疗机构则是从患者开通诊疗卡到续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现金流入的过程。由于诊疗卡的便利,许多患者都会选择保留诊疗卡长期使用,这样每张诊疗卡中剩余的预存款在其存续期间内是沉淀在医疗机构的,这种新的结算方式与原本窗口按次缴费的结算方式相比,既提前流入了现金,也实现了现金流入数额的增加,帮助医疗机构构建了一条新的无成本的资金来源渠道,对医疗机构更加有效地调配和使用资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目前方兴未艾的共享经济运营模式,也是基于以预存资金作为结算的销售方式,以共享单车为例,消费者想要取得骑行共享单车的权利,必须先预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对于共享单车的经营方而言,当所有的消费者签约并预存保证金时,就实现了现金流入,同时根据规则这部分流入的现金基本上可以相对稳定地、较为长期地在经营方留存、使用。经营方在很短的时间内一次性地实现甚至是超额地实现了当初的投资额现金流入,而这部分的现金流入形成了经营方无融资成本、可长期周转使用的资金来源。从共享单车的运营模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现金流在投资及资本运作中神奇的作用,也为我们从现金流的角度了解和分析不同的营销策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题材和更加广阔的视角。

1.主动构建信誉体系,创造优惠的支付条件。支付购进货物或接受服务的款项是经济业务活动中的重要的环节和组成部分,是单位履行经济合同、承担交易责任的体现,同时也是单位现金流出的主要构成。在常规的购销业务过程中,款项支付的条件的经购销双方洽商约定的,一般情况下商品所有权的让渡或服务使用权的取得是以购买方将等额的货币资金的所有权转移到销售方为前提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交易及支付条件和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以信用为前提赊销已广泛被接受和应用,购进款项支付条件的优惠程度一方面取决于购销市场是买方与卖方谁享有更强的主导权,另一方面也与购进方的市场信誉度密切相关。良好的信誉度可以为单位带来更为优惠的支付条件,这在现金流的视角来看,可以实现现金流在时间上、数量上延后的、少量的分次流出,从而给予了买方资金调度上极大的空间,甚至可以直接避免发生筹资成本,在一定意义上,信誉不仅是单位的无形资产,还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有形收益。

2.充分运用金融工具,以较少的资金成本带动支付的实现。在单位出现大额款项需要支付,同时可动用的现金并不充裕的时候,为了能够尽量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缓解面临的周转困局,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的支付工具和金融产品,在与卖方协商一致的情况下,既能满足卖方及时回笼资金的需求、同时又在较少的费用成本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流动、维护单位的市场信誉。例如当单位账面暂时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兑付款项时,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和手续费,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卖方可以得到由银行签发的有一定承兑期间的汇票,卖方可以选择立即贴现或到期承兑以结清全部款项,实现了货款的回笼、现金流入;对单位而言,在一定期间内以一定量的现金和成本取得了短期资金流转的空间,维持了自身现金流的平稳。此外还有应收账款质押、应付账款保理等金融服务,无论从买方还是卖方均可以实现现金的流入,从而缓解资金周转和支付的压力。

3.强化精细化管理,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接。货物的购进或生产与销售既是单位经营的过程也是其现金流出与流入的过程,如果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在销售与购进或生产数量一致的条件下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是可以相对应流动,而不必占用更多的资金的。从这个角度分析,单位的库存货物越多、库存时间越长,会带来单位的现金流的流入小于流出,造成其资金沉淀在库存货物上,从而影响其资金的周转并削弱其盈利的能力。因此为了尽可能地保障单位的在一定阶段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等与平衡,加速资金的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应当强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销售与购进的实时对接、减少库存的积压,实现现金流入与流出的对接和运行的流畅和持续。在另一层面上,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也是现金流出的组成部分,强化精细化管理通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总量或单位产品所负担的费用支出的方式,也是能够实现现金净流入、提高效益的有效策略。现金流量表是将在期间状态下损益表中的经营收益与成本支出与时点状态下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情况相结合的财务报表,是综合反映单位现金流动状况的信息载体,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理清影响其现金流动的因素,无论是采取措施增加现金流入还是挖掘潜力减少现金流出,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保有足量的资金运营和发展。可以在经营活动中通过有效的运营策略实现尽可能多的现金净流入,依托自身的运营及资本运作实现投资和再发展,尽量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减少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的现金净流出,从优化现金流的角度实现资金管理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世忠.财务报表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王建芳.浅谈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外资,(03).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七

对企业而言,如何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是每个企业所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不断发展壮大,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建立一套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资金管理方法,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优化资金结构,拓宽筹资渠道,盘活沉淀资金,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才能为企业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集团企业的资金筹措方式。

对集团企业而言,其下属成员企业通常存在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全资子公司;二是控股子公司;三是非控股子公司。企业类型不同,在资金管理上也不能搞“一刀切”。当前,受宏观环境与微观条件影响,我国许多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对外融资不可避免。如果由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下属公司进行融资,不仅会造成融资行政费用的增大,而且由于贷款规模等因素,在贷款利率上也很难享受人民银行的贷款优惠利率水平。基于此,集团企业在资金的筹措上就应该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主渠道作用,即通过集团企业整体优势进行融资再转贷给下属企业,既能有效减少融资行政费用,还能降低融资利率。目前情况下,集团企业进行融资有下面几种主要渠道。

1、银行短期贷款。由于集团企业的声誉及企业规模等优势,在争取银行贷款方面可以获得比较优惠的利率水平。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最新贷款利率,一年期贷款利率为6%,集团企业贷款可以享受在基准利率水平下再下浮10%的优惠贷款利率,统一贷款的好处显而易见。

3、债券融资。根据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发行的信托和债券利率来看,尽管信托和债券都是向公众发行,两者的成本约比一年期的贷款低20%(基准利率);信托的融资相对比较灵活,仅需商业银行提供非担保性质的授信安排,发行额度在2亿元以上,可以分阶段发行;短期融资债券需要通过人民银行审批才可发行,所以发行的时间较长,还需要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发行规模控制在企业净资产的40%以内,发行金额不能低于5亿元。对于集团企业而言,比较可行的方法是由总部综合各子公司的贷款需求,以信托或债券方式进行融资,再拆借给下属子公司,优先用于满足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的资金需求,年贷款利率介乎正常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当然如果控股子公司规模较大,企业集团基于其能获得银行优惠贷款并能获得银行在服务等方面给予的一些“实惠”的前提下,也可考虑授予其一定额度的贷款权限。对于非控股子公司,转贷额度可视分配给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后剩余融资额而定;不过,一般情况下非控股子公司由于有其控股母公司做后盾,由其控股母公司给予资金支持或进行独立的信托或债券的发行,资金方面是较有保障的。

二、集团企业对控股子公司现金流的管理。

总的来说,集团企业在对控股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模式上有多种选择,笔者更倾向于采取成立资金管理中心方式对控股子公司现金流进行统一的管理。集团企业在货币资金数量上实际上是财务管理者风险与收益均衡态度的最集中变现,如持有过多闲置货币资金,必然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集团企业成立资金管理中心,各控股子公司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待用资金必须全额存入资金管理中心,按季度、年度提交本单位资金使用计划,资金管理中心编制系统内季度、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由集团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调度。管理中心可模拟银行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提供成员单位内部融资,内部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等业务。企业集团实行这种资金管理方式,首先要把现存的发散在各个独立核算的企业资金统一起来,发挥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最大效益。企业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存量资金的质量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通过发挥集团内部信贷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内部监控中心等职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管理。使各企业互通有无,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闲置,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用途,提高集团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基于集团企业现金流统一管理需要,“现金池”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集团企业“现金池”解决方案介绍。“现金池”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使用互联网将所有控股子公司的资金都归集到同一个银行账户,用款则是由总部统一进行电子审批和划拨。集团企业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每日终统一上收各控股子公司账户资金头寸,并集中到集团总公司“现金池”账户;集团总公司以现金池中资金及其统一向银行申请获得的授信额度为保证,约定各控股子公司的日间透支额度;在约定的透支额度内,若日间各控股子公司账户余额不足,可以账户透支的方式自主对外付款;日终,集团总公司与银行统一清算,以现金池资金或授信项下融资补足各控股子公司的透支金额。

如图1所示,日终,子公司a、子公司c账户资金余额500、200自动归集总公司现金池;子公司b、子公司d账户日间透支300、100,日终,集团总公司分别向子公司b和子公司d下划资金300和100,补足账户透支金额;日终,若总公司现金池资金余额不足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由银行向总公司提供授信项下短期融资用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法人独立性、法规限制或其他原因,集团企业存在对各控股子公司账户资金头寸无法每日上收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可采取各子公司资金视同进入集团“现金池”的操作办法(实际上是没有进行转账),每日终了,银行合并各相关子公司指定户口的资金余额;若总合并资金发生透支(集团资金负余额),则由集团统一与银行结算透支利息,然后再分摊给相关子公司承担。由于各子公司都有可能发生资金正余额或负余额,集团可以制定政策在集团资金负余额时对个别有正余额子公司不与支付利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集团企业资金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现金池”解决方案的特点。各控股子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账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现金沉淀增加,提高现金的周转效率,节约奖金成本,集团总公司对各控股子公司的现金实施统一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各控股子公司根据资金管理中心所规定的最高现金保存额(通常按日常零星支出支付需要确定),将每日超出部分的现金收入转入资金管理中心设立的专门帐户,当各控股子公司超过核定定额的现金时,必须事先向资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对各控股子公司提出的申请有两种管理方式:逐项审批制和超权限审批制;各控股子公司不直接对外直接借款,由资金管理中心统一对外办理。可见采用资金管理中心管理方式并不意味着将各分公司的全部现金集中到资金总库,而是关于资金动员、资金流动和投资等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各控股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权和决策权。

3、“现金池”管理模式给集团企业带来的利益。降低了各控股子公司平时保持的资金,从而扩大了集团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强了集团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切决策都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利于集团企业经营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专业化,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集团资金管理中心更好地掌握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在集团企业内应该建立一套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由各子公司编制资金预算,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对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做到一目了然。当然,这些资金计划可以经常更新,集团总部可通过互联网对资金情况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管理各子公司的现金流。

三、集团企业对非控股子公司现金流的管理。

对于集团下属子公司而言,资金紧缺虽说是普遍问题,但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紧缺状况也不一样,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因此,资金在空间上客观既存在不同地区的数量差,也存在不同企业的余缺差。根据资金在空间上客观存在的余缺差级,通过有效运作,包括各子公司之间直接进行和通过集团企业总部间接进行,使其从多向少、从余到缺进行顺向流动,就可大大缓解各子公司的资金困难。由于集团企业对非控股子公司没有资金管理绝对权限,对于非控股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可采取类似银行间同业拆借模式的委托贷款的办法进行。

1、国内相关法规制度对企业间相互借贷的限制。目前国内企业间相互借贷的情况非常普遍,这是会计准则和证券条例中所不允许的。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的通知》(下称“通知”),上市公司对募集资金的使用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募集资金应按照招股说明书或募集说明书所列用途使用,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得改变。闲置募集资金在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时,仅限于与主营业务相关的生产经营使用,不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安排用于新股配售、申购,或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可转换公司债券等的交易。处罚措施也在通知中得到明确:对于擅自或变相改变募集资金用途、挪用募集资金用于股票及其衍生品种或可转换债券的投资、或未按规定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将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情节严重的,将追究上市公司和相关人员责任。

2、委托贷款方式操作的可行性建议。既然国家相关法规对企业间相互借贷有明文限制,那么对集团企业而言,各子公司之间相互进行借贷,怎样做到合理合法?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取委托贷款的办法进行。首先,由集团企业总部建立一个可供各子公司分享信息的软件平台,在上面各子公司可以把自己资金闲置的时段和金额予以发布,资金紧张时也可以发布对资金需求的时间段和具体金额,集团总部做的就是资金调剂配对的工作,或者由各子公司相互协商,通过签订委托贷款协议进行借贷,银行作为中介部门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利率可自由浮动,原则上介乎存款和贷款利率之间比较合适。这样,通过委托贷款方式调剂各子公司特别是非控股子公司资金余缺,就能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发挥集团企业资金优势,实现现金流管理的最佳效益。

以上介绍了集团企业现金流差异化管理。对于集团企业来说,资金管理始终是企业一个永恒的主题。时代在发展,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变化。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也需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变化和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必须关注企业管理从观念到方法,从管理机制到运作技巧的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不断获得实现高额利润的巨大能量,在市场经济的竞争浪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高成华:集团对下属公司现金流量的差异化管理[j].公用事业财会,(2).

[2]水伟:企业资金筹措方式浅析[j].建材财会,(2)。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八

摘要:众所周知,工程项目的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主要是工、料、机三项费用和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主要是现场经费和管理费用。这些成本可以在施工预算中计算并在会计核算时反映记录,我们称之为显性成本。而事实上,我们还有三大块成本,人们常常视而不见,或者时常感觉到它们的存在,又很难对其定量分析、记录,这就是体制成本、机制成本和素质成本,我们可称作隐性成本。其实质是体制落后、机制僵化、素质低下,最终反映为项目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因此说,隐性成本加大显性成本并通过显性成本反映项目管理效益水平。

关键词: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一、关于体制成本。

体制成本是项目管理体制落后,不符合项目法施工原则,不顺应项目管理规律,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传统管理体制造成的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队伍庞大、人浮于事引起的效率低下、费用增加。目前施工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三点:一是管理层与劳务层没有分离,企业养着人数庞大、成本高昂的工程队;二是母子公司两级项目部机构重叠,加大成本;三是企业至今没有建立起来人才、劳务、材料、设备、资金等内部市场,生产要素配置仍然采用传统管理体制与模式。

在某项工程土方施工时,土方运距三公里,给自己的队伍10元/立方米他们亏损,分包给外部队伍7元/立方米人家盈利。项目经理普遍认为使用内部队伍亏损,使用外部劳务盈利:我们的职工工资是民工工资的2~3倍(包括劳保统筹等费用),而工效为民工的1/2~1/3;我们的工程队有1/3是管服人员,有1/3是老弱病残,真正能在一线施工的大概也在1/3。因此有的工程队实际上又是一个小项目部,靠带外包劳务在施工,不是真正的劳务层。目前工程队一线职工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工程队内部职工每天平均出工人数仅二、三十个人,不带劳务很难形成真正的生产能力。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

目前,重点工程项目基本上还是实行二级项目部管理。一方面我们十分习惯这种传统管理体制,认为管理跨度较小、管理层次较浅,轻车熟驾;另一方面处设了项目部,资金调度使用方便,工程队和劳务有人管理,待岗歇工人员好安排,何乐而不为?就是无人考虑项目成本大小。经过评估的几个重点工程项目,尽管工、料、机费都能节省,管理费用却要超支,有的甚至超过概算一倍以上。每增加1个处项目部,年增200万元以上管理费支出,一个项目设立4个处项目部,工期3年,将增加200×4×3=2400万元的成本。若是24000万元的项目,10%的利润吃掉了。若是工程项目分劈过碎,上场单位和队伍过多,最后结局是大家都有饭吃,可谁也没钱赚。这就是体制成本。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资金“五大市场”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项目法施工的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来自于市场,动态管理又回到市场中去。这样才能保证项目有充分的自主权,做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管理。只有形成竞争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资源、降低成本,才能确保工程项目效益最大化。有些单位成立了项目管理部,只是安置型的机关部门并不是真正的人才市场;有些单位的社会劳务管理中心形同虚设,合格分包商名录没有建立起来,更谈不上有效的动态管理;多数单位的资金中心还没有真正履行各项目工程结算、资金融通的内部银行职能。“五大市场”体制没有建立,给项目和企业带来的隐性成本是巨大的,又是难以计量的。

二、关于机制成本。

所谓机制成本主要是指由于用人、分配、激励、监督约束等方面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配套措施不健全、不完善、不合理、不落实,导致管理混乱、决策失误、质量低劣、营私舞弊等给企业造成的重大经济损失而增加的成本。

多年来,我们在健全完善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做出了许多有益探索和努力,逐步形成了比较成熟、稳定的项目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对项目管理起到了有效的指导作用。我们工作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机制不够健全,二是规章制度无人执行、落实不力。如少数单位实行了项目经理竞争上岗,多数单位仍然是派遣制;劳务用工照顾关系,分包队伍选择操作不规范,不看资质看面子,不看业绩看关系;激励机制不活,重奖轻罚,工资收人与项目大小、盈亏不挂钩,只负盈不负亏;谁来监督约束项目经理部和项目经理?怎样监督约束?谁来检查落实监督约束的效果?这些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缺乏基本的工作程序和职责定位。有些工点,企业机关去的人也不少,只能是看现场、听汇报、要材料,回来说好好,等到问题曝了光,再去监察审计,再去摆平处理,如此等等,我们每天都在付出沉重的机制成本。

三、关于素质成本。

素质成本是指由于项目经理和项目管理人员个人素质因素造成的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索赔不力、效率低下,给企业和项目带来的增量成本或产生的很大的机会成本。

项目经理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领导素质、技术素质和身体素质。政治素质是第一位的,项目经理应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及较强的市场竞争意识。首要问题是要正确认识为什么要当项目经理。是为企业奉献还是为个人捞钱?通过管理项目为企业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后,合法合理地实现个人价值并获得应得的利益是我们应当倡导的。企图通过管理项目发财致富的人只能是“富了方丈穷了庙”。项目经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控制、公关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要有施工技术、有施工经验,熟知施工组织设计、掌握施工预算,能看懂财会报表,只有这样才能经营头脑清晰、决策正确果断、管理控制有方、当家理财有术。少数项目经理虽然拿到了一级资质证书,但对于项目管理管什么、怎么管、怎么才能管好、怎样实现效益最大化等重大问题,还处于朦胧和混浊状态。这样的项目经理管理的项目的素质成本将会是巨大的,可赚可不赚的钱赚不来,能省下的开支省不下,机会损失增加,增量利润减少。

四、关于建立健全规范的“五大市场”

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动态管理是项目法施工的必要条件。那么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人才、劳务、材料、设备和资金市场就是项目法施工的充分条件。因此说没有规范的“五大市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法施工,不是完善的项目管理。“五大市场”在工民建施工企业运行得很成功,例如北京城建、中建一局、上海建工、上海隧道等大型企业集团,他们依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企业内“五大市场”配套完善,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完全可以借鉴他们成功的经验和成熟的做法。目前我们最大的障碍是由于历史沿革而多年来形成的工程队模式,虽几经变迁但仍未改变其基本的组织结构和劳动力布局,仍然存在着数量庞大的工程队编制。我们的大量技术和管理人才在工程队,我们的全部劳务人员在工程队,我们的机械设备也在工程队,工程队的存在使得我们的“五大市场”无法建立。不破不立,在建立“五大市场”的同时,必须逐步撤掉工程队建制,使工程技术和管服人员进入人才中心,工人进入劳务中心、机械设备和司机进入设备租赁中心,项目部独立成立材料采购市场,在当地招标采购材料物资;母子公司分别建立自己的资金中心,负责本企业工程项目的工程款结算。

建立“五大市场”,将会改变目前队伍歇工严重的状况。一个工程处每年揽五个亿的活,也会有歇工队伍,原因是成立一个项目部上场几个队,其他的队伍只有等待任务。一方面现场劳力不足要雇佣大量民工,另一方面自己的工程队处于歇工状态。撤消了工程队编制,优先录用派遣内部职工,在劳力不足前提下再雇佣外部劳务,确保了内部职工有活干,有饭吃,利于职工队伍的稳定。如果内部职工上场后要价过高,工效过低、技术过差,违反劳务合同和企业规章制度,项目经理有权辞退,使其重回劳务中心待岗。工程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服人员是我们企业的一大批宝贵人才资源,他们进入人才市场后,可使企业可用人才资源大大增加。组建项目部时,根据项目需要,采用项目经理与个人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如果业务能力、技术素质、道德品质不能胜任项目部工作,项目经理有权辞退,使其重回人才市场待聘。个人工作实绩及评估鉴定意见将记入本人档案,供下次聘任时参考。项目经理彻底实行竞争上岗制度,中标后企业法人代表与受聘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经理责任合同,授权其对工程项目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这样可使我们的每个干部职工都处于竞争上岗、背水一战的状态,能增强职工敬业爱岗精神,有效地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我们可以从人才、劳务市场中呼唤出成倍的生产力来。

企业要注重项目经理队伍建设。提高项目经理素质的途径有以下几条:一是强化培训各级项目经理,不能为发证而培训,要采用多种方式,从课堂指导到模拟工作以及在职培训,使他们真正学会当项目经理,学会管理项目,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二是竞争上岗,好中选优,特别是将那些在工程实践中表现出色的中青年技术人才选拔到项目经理岗位上;三是加强监督约束,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实行项目内部党群监督制度和企业层监督制度相结合的监督约束机制,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估、审计、财务检查;四是实行项目经理定期述职制度,每个季度要以书面汇报施工进度、安全质量、成本核算、财务状况、文明施工等情况,自觉接受企业层的监督;五是企业层对于不称职或素质低下的项目经理要果断撤换,以防造成更大的损失,付出惨重的素质成本代价。

建立机械设备租赁市场,并不是将闲置设备运回机关或基地待租。这个市场应是信息化的有形市场,交易在市场完成,设备可从老工点发往新工点。司机和维修工人随机械设备进入设备租赁中心,由中心管理,中心向工程项目收取的设备租赁费包括司机工资、设备折旧、大中小修费、油料、材料费及进出场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均由中心负责,也可采用分包机械施工工程的收费方式。双方签订租赁合同,工程完工或设备使用结束,又无新工点上场时,由中心负责保管保养或者封存。内部市场价格一定要低于外部市场价格,否则,应允许项目部使用外部机械设备。优化配置、动态管理,首先要满足项目需要,其前提必须是经济合理,互利互惠,双方都有经济效益。

在机械设备租赁中心内的成套机械设备,如公路路面拌合摊铺设备、土石方机械、桩基施工设备、制梁架梁设备等,可以以设备为中心配齐管理、技术、司乘、维修人员,组建内部专业化的机械化工程公司,以分公司形式参加内部市场竞争,也可参加外部市场竞争。

业主拨付工程价款首先进入各项目部在企业资金中心的账户,项目部人员工资、补贴经企业主管部门核定标准后由资金中心发放,奖金按合同规定及时兑现也由资金中心发放;项目支付材料款、设备费和劳务分包工程款按合同及支付手续由资金中心付款;项目部日常办公及招待费用按规定包干使用,借款预支,分期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在资金中心核销。逐步实现项目部财务会计信息化、网络化、无币化。

“五大市场”的特征是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撤消工程队建制,成立“五大市场”是一场重大的体制改革,也将是一次根本的机制转换,将大大降低我们的体制成本和机制成本及素质成本,将使企业项目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应在改制完成后抓试点,出经验,然后在全局稳妥推行。建立完善的“五大市场”,就可以使施工企业以最小的投入、最高的效率、最低的成本,实现项目管理的效益最大化,适应建筑市场低价竞争的需要。

五、关于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几条具体意见。

(一)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录,招标选择劳务队伍。

根据贯标工作要求,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合格分包商名录,对进入名录的分包商实行动态管理,定期进行跟踪考核、记录业绩、年审评定、优胜劣汰。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工程质量优劣取决于包工队的素质高低,我们的工程成本取决于对分包队伍管理的松紧程度。项目经理都希望选择素质高、信誉好的包工队,又很难摆脱来自各方面关系的压力,违心使用并不满意的队伍,当包工队出了安全质量问题,又难以处罚或清退出场。在包工队提出调价索赔时难以拒绝或反索赔。因此说,分包队伍招标选用势在必行。应抓紧制定相应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合格分包商名录的健全完善,是进行招标选用的基础工作,必须下决心建好。招标选用包工队可以从源头上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工程成本。保守地估算,企业全部实行招标选用劳务队伍,我们的成本降低率可以提高三至五个百分点。

(二)彻底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中止队级核算制。

实行项目成本核算制是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项目成本核算制,就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归集工程成本,进行盈亏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反映项目管理经营情况,考核项目经理业绩。项目成本核算符合工程项目成本发生规律,符合项目管理财务运行规律。而传统的队级核算制,是以行政建制单位为对象的核算体系,成本按施工单位归集而不是按工程项目归集,只能反映一个单位当期盈亏而不能反映具体单位工程或工程项目的盈亏。加之工程队从以前工点带来的'潜亏或未分配利润,或同时管理几个工点的成本很难准确分割,不知是桥盈还是路基亏了,反正肉烂在锅里。因此队级核算已是过时的,与新的体制不相适应的一种办法,应该中止。当然,随着五大市场的建立,工程队的撤消自然会中止。

项目成本核算制,对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做到干前有预算,干中有核算,干后有决算。开工前应首先编制预算成本,和中标价比较盈亏,找出盈亏因素,明确管理重点,制定相应对策措施;在施工过程中按季或月归集单位工程的成本,与预算成本比较进行核算分析,扩大盈利点,减少亏损点,使亏损因素始终处于可控状态,直至消除。单位工程完工后,应及时进行财务决算,合理合规地摊入间接成本和期间费用,进行盈亏分析,找出盈亏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或明确索赔重点。整个项目内的各个单位工程当期的工程成本的合计,就是整个工程项目的当期成本,有了各单位工程成本的核算,整个工程项目的核算就是简单明了好搞好。

(三)认真进行项目评估,加强中期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工作。

目前各单位普遍开展了项目评估工作,作为企业与项目签订项目管理责任合同的基础。都制定了详细的评估办法,成立了专门的临时评估组织,由领导挂帅组织评估。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发现许多矛盾和问题:首先是没有企业内部定额或科学的指标,只能凭经验或类似工程指标推理判断,不太科学合理;其次是项目部图纸资料不齐,施工合同过粗,项目部实施性施组和责任预算滞后,评估依据不足;第三是现场实际施工环境与投标条件变化较大,设计变更较多、不确定因素过多,评估难度很大,评估结果准确性较差,难以被项目部部或企业接受。因此,项目评估必须在具备相应条件下进行,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现场勘察,在项目部施组和预算基础上进行认真合理的计算,进行科学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做到既调动项目部创利的积极性,又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

我们必须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加强中期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工作。实践证明,光靠跑面抓片,走马观花式的粗放经营,以包代管式的简单管理,难以发现和解决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如果项目部报喜不报忧,虚报利润,贷款交钱,骗取荣誉,作为上级机关和领导很难发现。只有认真进行财务检查、审计监督,即看报表,又看账本,既查库存又查凭证,既算应收还算应付,既查财务还查计划。把项目的家底摸清,成本搞实,才能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四)优化施组,编好预算,加大索赔力度,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一个工程项目,光靠节省几吨水泥,几吨钢筋,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远远不够的。

在制定好详细周密、科学合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基础上编制责任预算,作为项目开支的计划成本和向劳务层分包的依据。决不能用中标单价作为成本单价控制,也不可以用设计概算加、降造价系数作为分包单价。一定要根据施组和现场实际,采用实际施工方案的工、料、机单价编制好各个单位工程的责任预算,摊入整个工程项目可能发生的管理费用、现场经费,计算出整个项目的责任预算成本,分割为工、料、机运营各项费用,明确成本管理重点,由项目部有关部门分别控制,确保各项费用的节约和计划成本不超支。

在责任预算成本的基础上,与中标合同价比较分析盈亏,明确索赔重点和切入点。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就要收集资料、争取监理签认,争取设计变更、争取业主认可,为索赔打下基础。目前建设单位采用单价承包一次包死的模式管理工程项目,我们就要从工程量上做足文章;在工程量确定增减无望的时候,要从施工方案上采用机械设备上做足文章;当施工方案确定不变的时候,要从提高工效、缩短工期上做足文章;在工效、工期上挖尽潜力还不赚钱时,就从工程质量、文明施工、公共关系、宣传报道上做足文章,以使业主追加投资,增加预算,弥补亏损,提高效益。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九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风险主要指的是所有影响到建筑工程项目正常施工的不确定因素。一般来说,无论什么样的建筑工程项目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风险,而风险管理就是以有效控制建筑工程中出现的风险为主要目的,对工程项目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从而实现最终控制,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建筑工程管理当中的风险管理关乎着建筑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一旦对风险进行了错误的评估,就会导致企业出现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中的风险管理能够使得企业尽可能的降低经济损失,降低生产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

2.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的基础环节,相关的管理人员会在收集整理资料之后,运用多种方式对工程项目当中存在的风险进行系统化的识别。然而由于建筑工程项目的自身及其外部的环境十分复杂,这就给全面识别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根据风险识别的流程(见图1)进行工作,防止出现风险隐患的疏漏。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相应的原则:首先,个别性原则。在建筑施工过程当中,虽然部分风险之间有着相似性,但是实际上并不存在相同的风险。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加强对风险差异性的重视;其次,主观性原则。虽然建筑工程中的风险是一种客观存在,但是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由于人的参与这就致使风险识别是一种主观性的行为,再加上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这就导致在进行风险识别之时会由于人的不同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降低人为因素对风险识别的影响;最后,复杂性原则。建筑工程中的风险有很多,而且并不是单独存在的,部分风险之间存在着极强的联系,形成了一种复杂交错的关系,这就使得相关人员在进行风险识别的过程中,要处理好风险之间的关系网,做好风险的识别。

2.2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是建筑工程风险管理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风险分析过程中,相关分析人员会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技术进行工程项目中存在风险的分析。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当中,都会伴随着风险,这些不确定的风险会对工程项目本身产生一系列不确定影响,风险分析这一环节最为主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分析这些不确定性的因素对工程项目所带来的影响,确定是有利影响还是不理影响,以便于为后续的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在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分析之时,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数据的采集工作,通过多种渠道采集与索要分析风险相关的客观数据信息。在客观数据信息不充分之时,可以选取主观信息进行补充。其次,根据已获取的客观数据信息,采用概率法量化该风险可能会对建筑工程项目带来的结果,建立不确定模型。最后,对不同的风险可能会对建筑工程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并把不确定性以及可能会发生的结果联合到一起,以便于能够为后续工作提供必要帮助。

2.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主要指的是在进行风险管理之时,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风险的控制,风险控制的重点就在于降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风险损失以及消除项目中的风险隐患,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风险控制的措施主要包括:首先,回避风险。这一策略主要是中断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源头,以杜绝风险的发生。回避风险适用于项目工程的计划阶段,需要相关的管理人员放弃高风险低效益的项目进行风险的回避;其次,控制损失。这就要求在进行风险控制之时,采取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方式,通过对风险发生的根源进行研究分析,降低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在进行控制损失之时,要注意做好损失的预防以及损失的遏制,制定好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实现建筑工程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最后,转移风险。在进行风险控制之时,采取转移风险的措施指的是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把风险转移到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实现风险承受主体的转变,从而实现降低企业损失的目的。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

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包括影响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两方面的因素。

(一)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

影响现金流入的因素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益和资本注入。

1、保费收入。保费收入一般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这是因为风险是指实际情况与预期的差异。因此只要保费收入的减少是计划之中的,则不会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因为公司肯定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只有因突发事件,比如政治因素或发生巨大灾害,所产生的保费收入的大幅度减少才会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带来的后果往往是极为严重的。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保费收入计划中的下降并不构成现金流量的风险,但保费收入的连续下降势必严重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因此,保费收入的连续下滑必须引起公司管理层和监管机关的高度重视。

2、投资收益。投资收益除了取决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更主要地取决于利率。

利率(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我们可以将此处的利率定义为实际利率)对寿险业的影响不仅巨大,并且作用于方方面面。

(1)利率对保费收入的双重影响。当利率处于较高阶段时,寿险保单的价格相对较低,当利率走低时,寿险公司必须承担高利率时期所售保单的利差损。如果利率长期低迷,则会使寿险公司背上沉重的包袱。研究表明,这种所谓的“现金流动承保”是寿险公司破产的重要因素。反之,当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时,保单价格较高,当利率长期处于上升趋势或快速飚升时,原先在低利率时期购买保单的客户会觉得不合算,于是纷纷退保。大量退保也会使寿险的现金流量受到很大威胁。因此,只要利率不能较长时间维持相对稳定,出售传统型的保单就会使寿险公司面临两难境地。

(2)利率对资金运用的双重影响。当利率提高时,资产贬值,这意味着偿付能力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为了支付赔款而被迫处理资产,那它就会陷于支付困境。另一方面,高利率也意味着从投资中获得了高额的收入。在利率下降的短期内,通过实现资本的收益,还会取得好的投资效果。但如果利率下降期延长,对投资效果就会产生负作用。

通过对利率与破产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利率下跌阶段破产的保险公司数量增加。

3、资本注入。资本注入主要包括一般增资扩股、上市或配股。资本注入会带来大量的现金流入。由于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本身就是公司的重要业务范围,而资金运用是靠投资组合来完成的,因此寿险公司的资本注入一般不需要以特定的项目做依托。由此资本注入的现金流量存在的唯一风险是无法取得预期的投资回报。

(二)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

与现金流入不同,现金流出通过途径,通常包括给付、工资、佣金、购买债券、分红、再保、缴税以及行政费用等,其中的部分支出是资本预算已经决定的,例如在某一时期购买电脑设备。对保险人而言,现金流出有一此规律性,如每月的月初现金流出较大,因为一些支出,如年金给付、租赁费、使用费等主要在月初支付。从全年看,索赔和退保也有一定规律可循。

在以上诸多影响现金流出的因素中,主要包括给付、退保、大规模投资支出、分支机构建设等。

1、给付。一般而言,满期给付完全不构成现金流量风险,只有死差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情况时,才对公司的现金流量构成影响。

2、退保。退保率即使比精算假设稍高,也不会构成太大的现金流量风险。只有当短期内出现大规模的退保行为(类似于银行的挤兑),才会对寿险公司构成致命威胁,通常只有受政治因素或短期内利率的飚升的影响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3、大规模投资支出。投资支出一般都是按计划进行的,且由于寿险大部分是中长期资金,有时对流动性的需求不是很高。但大规模的投资支出,一旦发生利率或信用风险,则并非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4、分支机构建设。分支机构的建设对老公司不会产生过大影响,但对于处于扩张期的新兴公司,则会造成一段时期内大规模的现金流出,往往此时会给公司的现金流量造成较大的压力。当分支机构开业后的营业状况并不理想时,预期的现金流入不能实现,则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

现金流量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使寿险公司在任何时候持有适量的现金,既能支付到期债务,又不致因持有现金量过大而遭受损失。根据上述目的,现金流量风险的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要求寿险公司必须在任何时刻拥有足够数量的现金,以支付正常的到期债务和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如大额赔付,或外部环境,如政治事件的影响。与银行面临挤兑风险相似,寿险公司有时会因信誉危机或不可抗力造成大规模退保,从而造成现金流量的严重不足,这些都是在现金流量管理时必须考虑的安全性因素。

(二)收益性原则。

收益性原则与安全性原则是对立的.,手持现金越多,安全性越大,但机会成本也就越高,收益性越差。反之亦然。

对寿险公司来说,现金存量不足将导致一些到期债务不能按期支付,使其与保户、股东或员工的关系出现问题,也许此时公司不得不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场合将其部分资产变现并因此而蒙受损失。同样,现金存量过大也是问题,虽然保证了充足的安全性,但由于其只能提供低收益或无收益,因此,过量的持有现金将使公司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比较而言,安全性原则的满足相对要容易些,只要保留足够数量的现金就可以达到,而以最小的机会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才是风险管理真正的目的,才是公司的经营目标。因此,寿险的现金流量管理,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同时,必须更多地考虑收益性原则,精确测算所需要的现金量,并根据公司自身的特点(风险偏好)确定安全系数。只有科学、精确地测定所需的现金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金流量中的其它部分运用出去,降低机会成本,取得较好的收益。

(一)现金预算。

对现金进行预算能使公司得以安排计划,调剂现金余缺。现金预算,即预算一个时期内公司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计算该期间所有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期末现金存量。国外很多寿险公司不仅年度现金流流量预算,还将预算时间缩短为季、月、周甚至每日,以便更紧凑地监控现金。此时,一些公司并不形成正式的现金流量预算,而是由财务部门每天形成一个简单的现金流量报告,送交投资部门,投资部门以此报告为基础决定每天的投资情况。

对保险人而言,其现金的。

流入和流出的计划可以通过数量方法、趋势判定和回归分析等来确定。

(1)现金流入。大多数寿险个人保单的保险费是按保单中双方议定的方式以年、半年、季或月来定期缴纳的。保险人的投资收益也是相对稳定的,尽管其中一些投资变数较大,但保险人通常会选择风险较低的投资以取得定期收入,例如,投资于每半年付息的债券。尽管如此,当预测投资收益时,保险人仍必须考虑各项经济因素,如经济环境、法律要求、税收政策及公司的投资策略。寿险公司一般用现金流入预算来预计现金流入。现金流入预算是指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的计划安排。为预计现金流入的时间和数量,公司必须应用销售、投资数据和筹资数据。

(2)现金流出。一般情况下,保险人试图通过现金流出预算来预估其某阶段内的现金流出的数量和时间。相对而言,对一些固定费用的预测,如工资,要比对变动费用的预测,如给付及佣金要相对容易和准确一些。因此,对变动费用支出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销售计划的准确性。

2、现金预算。

在完成现金流入预算和现金流出预算后,即可草拟现金预算。现金预算应包含下列重要内容:期初现金库存:期内可获得的现金;最小现金平衡量;期内所需现金;现金超额或不足;采取的措施;期末现金余额。其中,期初现金库存等于上期的期末现金余额,期内所需现金等于现金流出总量加最小现金平衡量。

最小现金平衡量在现金预算中极其重要,它是指寿险公司认为在不动用其它资金的情况下足以承担当期所有义务所需要的现金量。要取得这一数据,需要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公司会计主管、财务经理及其它管理人员的估算。如果最小现金平衡量确定得过低,则可能会出现现金不足的情况,而这一数据确定得过高,则产生较高的机会成本。一些公司希望将最小现金平衡量设定得低一些,以使公司的现金能更好地取得效益,则通常预先与一家银行签订协议,在需要时可以取得不高于某一限额的贷款。

寿险公司可以有很多方法来确定其最小现金平衡量,经验理论认为,可以将其设定为一个月的现金流出量,但不管怎样,必须了解这一结果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一系列的判断和丰富的经验。

通过现金预算,寿险公司可以知道何时短缺少现金,并决定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或何时多出多少现金,可以将其投资于流动性较高的资产。一旦现金预算完成,公司就可以准备编制预计的现金流量表了。

(二)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

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是寿险公司用于分析在不同假设方案下现金流量变化的敏感性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涉及公司内、外部各种因素的变化。这一分析方法在寿险公司被广泛采用,用以确保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其获利能力。这种分析方法可应用于不同的水平,如可应用于单一产品、一组产品、某一类型产品或公司的全部产品。进行这一分析的目的是:达到监管要求;评估产品定价策略;评估产品设计策略;评估投资策略;评估潜在的并购方案;评估公司整体财务状况的前景,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的现金流量,故如果某一分析结果显示会产生不良影响,则公司应采取措施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

利率敏感型现金流量分析的两种最主要方法是现金流量测试和动态偿付能力测试。现金流量测试可以定义为设计并比较某一评估日其资产与负债的现金流量不同状况的过程。动态偿付能力测试是指对于公司已经完成和即将完成的业务,设计不同的模拟方案来测试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

在国外,上述两种测试有时是被法律要求必须进行的。但即使法律未做要求,寿险公司也会自己进行类似的测试,因为这样不仅可以测试出公司的偿付能力前景,也可以测试出其获利能力,由此,寿险公司可以了解哪些业务贡献了盈利,是怎样贡献的,从而影响其业务政策的确定。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一

“创业生存期”是每一个寿险公司发展历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正确认清创业生存期的管理内涵和经营关键,科学而艺术地把握创业生存期的经营重点和经营节奏,是关系公司能否立足的大事。

(一)建立行业视野,为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决策的第一步是要认清形式,明晰自己的起点,要反复理清自己现在究竟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怎样分步骤并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使命及目标?只有从认识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工作中才会不浮躁,才能够抵挡住外界的短期诱惑,才会在一个更高的、更坚实的平台上稳步发展。同时,要注意到这个阶段的主要使命是为“未来”作铺垫。因此,发展伊始,一定要树立高远的标准,要建立“行业视野”,以行业高标准来布局谋篇,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根本准则来设计公司经营管理的发展蓝图,从大处和长远发展着眼,从小处着手。

(二)明确发展业务是创业生存期的首要任务。没有一定的业务量,公司就谈不上以后的发展,应该紧紧围绕做大业务量这个核心,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高效的运营体系。由于是经营初期,各个方面都处于创建阶段,因此,在这一时期,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培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畏艰难的创业思想,树立“自给自足,丰衣足食”的理念,并以此逐步发展成为公司的文化。

搭建公司的组织架构要坚持“简便、直接、高效”的原则,每一个部门的人员都应具有“上马为将,下马为兵”的能力,减少中间环节的效率损失和过程效率损失,中高层管理者要直接进行具体的工作操作,实现管理工作的一步到位。

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程序制度,确立以制度为共同的行为准则,做到按规章办事,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员工和每一件事情,避免任何个人的主观臆断,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规范的管理格局。

(四)强化队伍塑造。由于寿险业务的特殊性,业务量的稳定增长有赖于一支稳定而有效率的队伍。因此,要努力塑造员工对本公司的“忠诚度”、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同事之间的“和谐性”。

所谓忠诚度就是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培养员工热爱公司、同舟共济、克服浮躁情绪、发展事业的定力。例如可以通过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目标的趋同化过程,稳定一批核心骨干,并通过核心骨干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员形成健康向上的事业团队。

良好的职业习惯包括职业精神、团结精神、学习精神、主人翁精神,更重要的是良好的执行能力和懂行规能力,能够将工作做到极致,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把事做正确。

和谐性就是员工要学会合作、协调、包容,要有宽广的胸怀,具备将工作和生活分开,简单和谐工作的能力。

(五)管理好基本经营单位。创业生存期,一切都处在不稳定状态,不可预知的突发事件很多,管理流程和管理秩序尚处在不断试验和建立期。作为管理者必须做到下抓两级,直接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经营单元,直接管理。从管理手段看,这一做法似乎违背了层级管理的原则,但在这一时期只有如此,才能克服“人人负责,人人不负责”的散漫状态。可以说,这是创业生存期特殊而有效的管理手段。

(六)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创业生存期,环境至关重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也就是经营“造势”。这一工作做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将来发展的空间大小。外部环境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到当地社会事务之中,树立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与当地政府及监管机构建立良好的关系,取得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支持,为公司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积极协调与同业的关系,倡导行业“共生共荣”的理念,与同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得到同业的支持与理解,“化敌为友”。

(七)树立公司的品牌。通过优质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培养忠诚客户;通过“客户永远是对的”的经营理念,树立公司良好口碑;通过便捷优质的理赔服务,扩大公司的市场影响力;通过让客户享受公司的经营成果,建立公司与客户之间的共同利益机制,为公司发展赢得长久的客户。

二、品牌经营期决策:战略转变。

经过初期的业务大量发展之后,公司有一定原始积累,经营过程进入了品牌经营阶段,这一阶段不同于“创业生存期”,有了新的特点,公司应及时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实行经营决策上的战略转变,重点应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经营格局的规划。经营格局即经营的未来版图。管理者在公司实现业务快速发展、做实公司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洞察和判断,确定公司在业务发展、财务经营、资源配置、风险管控、机构建设、品牌文化等方面的经营格局,只有明确了这样的目标,才能做到纲举目张。

(二)打造公司的`独特文化。这一时期应将管理制度升华成企业文化,将员工的正确行为习惯升华为全员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判断标准,用文化来经营公司。文化塑造主要体现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在制度文化方面,应根据公司发展的阶段特征,用扬弃的态度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梳理,通过变革和创新,制定适合新的发展阶段的规章制度。

在行为文化方面,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和标准化,对员工的工作习惯、态度、职责、流程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引导,形成衔接有序、运行高效的运营秩序和管理流程。

在精神文化方面,倡导“岗位责任文化”,建立公正、公平、向上的职业生涯氛围,让每位员工头顶上都有一片蓝天。

在物质文化方面,通过公司的快速发展为员工提供在行业具有竞争力的薪资福利;通过公司实力建立品牌形象,以“百年老店”为己任。物质文化的核心在提高对员工和客户对公司的依存度,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突出主业。突出主业就是要解决寿险公司长期经营发展靠什么以及永续经营及综合竞争力的问题。重点发展个人业务是寿险公司经营的主题。在重点发展个人业务的同时,还要高效发展团体业务和银行代理业务。个人业务的发展要抵挡住市场的诱惑,做好基础管理和基础训练工作,将组织发展与业务品质作为个人业务发展的两个轮子一起抓。

(四)系统运作。主要体现在“标准化行动、体系化联动、系统化推动”的管理行为上。公司一定要提高“执政能力”,中心支公司一定要提高“执行能力”。公司必须建立市场开拓能力、统筹规划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文化经营能力、综合管控能力、系统运营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品牌提升能力、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及机构管理能力。

(五)抓好人才升级。主要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和人才的标准化问题。实现永续经营必须不断提高全体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必须要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作为员工和部门要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变革创新,不断用最成果武装员工和干部的头脑。

在人才标准化问题上,要着重明确在新的发展阶段,人才必须具备哪些标准和条件。要系统进行工作岗位的分析和评价,确定岗位人才的基本标准和提升标准。建立公司员工在职培训的长远规划,对全体员工分课题、分主题、分阶段、分层级进行系统培训,不断开发员工潜能,提高全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升级。

(六)管理范式的变革。管理范式主要体现在“运营流程、组织架构、管理评估”三个层面。在运营流程方面围绕“分工协作、扁平化运作、垂直化管控”的原则,以提高公司的整体执行能力作为主要指标;在组织架构方面,遵循“层级管理、责任上收”的原则,设定不同层级的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明确组织系统的管理程序,对组织流转的顺序、效率、时限、职责进行横向、纵向界定;在管理评估方面,以价值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指标,以效率为标准,以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为落脚点。

三、创新发展期决策:能力的提升。

当公司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要进一步做强做大,就要不断用市场标准来对行业进行思想的引领、品牌的引领,创新行业标准。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要重点实现以下能力的提升。

(一)哲学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公司经营过程中,要把哲学思维能力融人到市场环境中,看透事物的本质,善于不断将危机变为机遇。客观辩证的分析发展的历史机遇和内外部环境,用“实事求是”的哲学工具,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制定公司在引领行业期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措施。

(二)组织学习能力的提升。公司团队的学习能力体现在主要管理层的学习意识,特别是核心管理层的学习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能否不断超越企业发展的需要。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团队的集体学习和创新能力,团队的每位成员是否都是创新学习的核心成果,组织学习能力实际上是管理心智的变革。

(三)组织变革能力的提升。企业是一个有机体,必须随着外界经营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组织变革能力直接体现了组织的应变能力、自我革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要在变革中创新发展机遇。在变化莫测的竞争环境中,组织能力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组织变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不断获得竞争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创造机会能力的提升。在引领区域行业期,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守住机遇。抢先市场一步,实质是创造机会。企业要发展就不能封闭坐等,必须善于识别机会,善于抓住企业发展的每一次历史机遇。作为寿险公司,一定要紧紧抓住区域市场的发展机遇,主动创造发展机会,抢先一步,加快发展。

(五)需求挖掘能力的提升。需求挖掘能力是体现以客户为导向的专业能力。要细分客户,做好客户的深度开发和挖掘工作,不断深化客户关系,不断提供增值服务,并通过对客户的增值服务不断深化和延长公司的增值链。

(六)创新文化能力的提升。创新文化能力主要体现在公司经营哲学的创新上,要不断吸收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吸收其营养并生成公司自身的独特文化。

寿险公司虽然从初创期到稳定期,经历了三个经营发展阶段,但是三个阶段的总方向与总目标是一致的,如何从战略、全局的角度,在总的发展目标的引领下,依据各阶段的特征实施不同的经营策略,是一家寿险公司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二

企业理财目标是使企业价值最大化,它是企业财务预算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

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是最佳的选择。

《企业会计准则一现金流量表》要求,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为确定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提供了法律依据。

如何进行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异常激烈,企业不但要想方设法把产品销售出去,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收回货款,以便使经营活动能够持续进行。

因此,企业加强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强化资金调整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就能保证企业对资金的正常需求,优化企业的资金结构,降低财务费用。

现金流人预算是现金流量预算的重要内容,而营业收入则是现金流人的重点。

在编制营业收入预算时,企业应根据生产部门预测的商品资源量,及时与销售部门进行信息沟通和市场分析,在综合考虑国内外市场各种因素变动的基础上,测算国内、国外的营业收入,从而编制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现金流入预算。

此外,为了保证营业收入预算的实现,还要采取措施,强化预算的运行控制。

现金流量预算必须严格控制资金支出,合理调度资金,保证企业生产、建设、投资等资金的合理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首先,各部门要根据各自的业务需求制定本部门的预算方案,呈报企业财务主管部门,企业财务主管部门根据所属部门测算的现金流人量,进行综合平衡、分析,编制企业现金流量预算,呈报企业领导审批。

财务部门对支出预算进行总量集中控制,资金统一调配,按预算严格管理。

对于预算外支出,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对金额较大的支出,实行集体决策审批。

第三,加强现金流量分析,建立科学的分析体系。

加强企业营运过程中的现金流量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1.1、分类管理。

企业根据业务特点按责任单位把各类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指标细化,落实到考核目标上来。

企业负责现金流人的部门主要是销售部门和清欠部门。

对于销售部门,既要有创利指标和产销率指标,同时也要把回款率、回款时间的长短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

回款率越高,回款速度越快,则奖金越高。

对于清欠部门,收回欠款越多,清欠成本越低,则奖励力度越大。

一个企业里面,现金流出的窗口要远远多于现金流入的窗口,因此控制成本与费用,有效管理现金流出是财务管理永恒的主题之一。

企业要把现金流出按性质细化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分别制定出合理的指标要求。

对于费用类的现金支出管理,更需要细化,惟有细,才易于控制,逐一核定各部门的预算指标和控制总量。

只有人人都关心节支,企业的整体费用才能降下来。

3.1.2、预算先行。

现金流的分类管理完成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预算先行。

为了落实年度资金预算,企业财务部门必须时刻监控经营现金流的状况是否偏离了预算的轨道,并且分析出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及时调控,保证预算目标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具体的手段,就是细化预算的时间段,由年度预算,细化落实到季度,再由季度细化落实到月。

每月末,财务对下月的现金流量在年度预算的框架内制定具体的指标,并落实到每一个相关的部门。

财务部门则是每月出具分析报表,对比分析年、月度现金计划,揭示现金流的变化状况。

因此,财务部门必须承担大量的事前沟通事中监控、事后分析的工作,确保现金流处于有序高效的流动状态。

对于财务管理者而言,在管理投资资金方面,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充分揭示投资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为决策之后可能的资金状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因此,企业在投资之前,专业的财务人员介入是必要的。

财务管理者在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最大限度地收集与投资决策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模拟项目的运行,最终制定出可行的资本预算。

通过程序化的财务评价测算来决定项目的实施与否,仍然是企业投资前的必要程序。

除了效益测算、回收期和净现值等财务指标之外,我们应当更关心项目运行中的现金流状况及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现金流状况。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投资现金的风险。

对于产业投资而言,速度至上往往成为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最快的速度占有市场,抢占先机,尽早收回投资是所有投资者的真实想法。

而高速度的投资实施,则意味着有强大的现金资源作为后盾,尤其是强健的现金流支撑。

如何保证投资的高速度实施,则是财务管理者在未来现金流管理上需要深入研究的。

企业融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发展的机会,那么如何管理好融资活动,企业财务管理需要从两方面人手:一是研究融资渠道;二是精算成本。

具体而言,企业的融资渠道可分为三大类:留存收益、债务融资和股权融资。

留存收益属于低风险高成本的融资手段;债务融资属于高风险低成本的融资手段;股权融资属于风险因素复杂、高成本的融资手段。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内部融资优于外部融资,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

也就是说,以上3种融资渠道留存收益优于债务融资,债务融资优于股权融资。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三

企业现金流量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能为企业财务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首先,现金流量以现金为基础反映企业可用资金的能力,和营运资金相比较,在提高财务管理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可解释性等方面可以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其次,现金流量以收付实现制反映企业现金流转情况,与利润相比较,提供的现金流转信息更加客观、可靠。

最后,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最重要方面,也是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最佳计量。

1.2资金管理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决定了企业财务预算应当以现金流量为中心。

资金作为企业的命脉与血液,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实质上是以资金为纽带或链条将企业内部各层次、各部门共同的管理对象和职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赋予财务部门以外的管理部门资金管理职能,从而非常有利于处理、协调财务与业务之间的关系,进而保证企业以系统科学的观点实现资金管理整体效益的最优化。

1.3实现企业最佳理财目标决定了企业财务预算应当以现金流量预算为中心。

从财务管理的本质看,财务管理是综合性极强的价值管理。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理论,是对财务管理特点和独特功能的深刻总结,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

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必须编制“现金流量表”,并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

最佳现金流量本身就是一个可以量化的理财目标,同时它的可分解性也较强,比较容易分解为企业各部门和各单位的责任指标加以落实和考核,从而其可操作性也比较好。

因为企业各单位、各部门都是现金收支的环节,所以,现金流量是它们共同的管理对象,如以形成现金流量的活动来划分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这就使得按照部门、单位,或按照活动的类别分解现金流量成为可能,也就使得以现金流量为中心的财务预算管理模式的建立成为现实。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四

总的来说,集团企业在对控股子公司的现金流管理模式上有多种选择,笔者更倾向于采取成立资金管理中心方式对控股子公司现金流进行统一的管理。集团企业在货币资金数量上实际上是财务管理者风险与收益均衡态度的最集中变现,如持有过多闲置货币资金,必然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集团企业成立资金管理中心,各控股子公司经营过程中暂时闲置的待用资金必须全额存入资金管理中心,按季度、年度提交本单位资金使用计划,资金管理中心编制系统内季度、年度资金使用计划,由集团企业资金实行统一调度。管理中心可模拟银行企业进行经济核算,提供成员单位内部融资,内部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等业务。企业集团实行这种资金管理方式,首先要把现存的发散在各个独立核算的企业资金统一起来,发挥企业集团内部资金的最大效益。企业在不增加投入或少增加投入的前提下,通过提高存量资金的质量和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通过发挥集团内部信贷中心、结算中心、信息中心、内部监控中心等职能,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管理。使各企业互通有无,加速资金周转,避免资金闲置,使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用途,提高集团资金整体使用效益。基于集团企业现金流统一管理需要,“现金池”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1、集团企业“现金池”解决方案介绍。“现金池”是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资金管理方式。通过使用互联网将所有控股子公司的资金都归集到同一个银行账户,用款则是由总部统一进行电子审批和划拨。集团企业总部资金管理中心每日终统一上收各控股子公司账户资金头寸,并集中到集团总公司“现金池”账户;集团总公司以现金池中资金及其统一向银行申请获得的授信额度为保证,约定各控股子公司的日间透支额度;在约定的透支额度内,若日间各控股子公司账户余额不足,可以账户透支的方式自主对外付款;日终,集团总公司与银行统一清算,以现金池资金或授信项下融资补足各控股子公司的透支金额。

如图1所示,日终,子公司a、子公司c账户资金余额500、200自动归集总公司现金池;子公司b、子公司d账户日间透支300、100,日终,集团总公司分别向子公司b和子公司d下划资金300和100,补足账户透支金额;日终,若总公司现金池资金余额不足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由银行向总公司提供授信项下短期融资用以补足各子公司透支。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企业法人独立性、法规限制或其他原因,集团企业存在对各控股子公司账户资金头寸无法每日上收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可采取各子公司资金视同进入集团“现金池”的操作办法(实际上是没有进行转账),每日终了,银行合并各相关子公司指定户口的资金余额;若总合并资金发生透支(集团资金负余额),则由集团统一与银行结算透支利息,然后再分摊给相关子公司承担。由于各子公司都有可能发生资金正余额或负余额,集团可以制定政策在集团资金负余额时对个别有正余额子公司不与支付利息。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集团企业资金整体优势,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2、“现金池”解决方案的特点。各控股子公司都有自身的财务部门、有独立的账号,进行独立核算,拥有现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为了减少因分散管理而导致的现金沉淀增加,提高现金的周转效率,节约奖金成本,集团总公司对各控股子公司的现金实施统一结算;实行收支两条线,各控股子公司根据资金管理中心所规定的最高现金保存额(通常按日常零星支出支付需要确定),将每日超出部分的现金收入转入资金管理中心设立的专门帐户,当各控股子公司超过核定定额的现金时,必须事先向资金管理中心提出申请;对各控股子公司提出的申请有两种管理方式:逐项审批制和超权限审批制;各控股子公司不直接对外直接借款,由资金管理中心统一对外办理。可见采用资金管理中心管理方式并不意味着将各分公司的全部现金集中到资金总库,而是关于资金动员、资金流动和投资等决策过程的集中化,各控股子公司拥有较大的经营权和决策权。

3、“现金池”管理模式给集团企业带来的利益。降低了各控股子公司平时保持的资金,从而扩大了集团企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增强了集团企业的盈利能力;一切决策都以追求集团企业总体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有利于集团企业经营战略的设计和实施;可以促进集团企业内部资金管理专业化,通过优化财务管理水平,提高有限资金的使用效率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集团资金管理中心更好地掌握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在集团企业内应该建立一套财务资金预算管理体系,由各子公司编制资金预算,集团资金管理中心对各子公司资金需求做到一目了然。当然,这些资金计划可以经常更新,集团总部可通过互联网对资金情况进行管理,从而更好地管理各子公司的现金流。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五

管理现金收取可能不是吸引进行创业的首要因素,但是它却对经营一家企业而言至关重要。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没有任何企业能够在没有现金的情况下维持下去,对于自力更生的初创企业来说,这更是真理。

在被迫关门的企业中,有82%是因为现金管理不当。虽然这个数字可能有些吓人,但是为了让公司免于这种命运,你可以通过重组你的现金汇款策略来让其为你工作而不是牵绊住你。

为了保证公司的健康运行,请使用以下这些建立高效回款系统的六种技巧:

1、提前结账。

要求客户们进行货到付款,并且只接受自动清算系统或是信用卡付款,以避免不确定性或付款的延迟。你还可以采用或是鼓励客户进行预付款。虽然有些客户可能会因前期成本过高而打消念头,但是折扣就可以重新赢回他们,并且设置逾期付费手续费可以降低逾期付款的数量并且帮助你预测所需的现金流量。

2、用心处理票据。

确保你已经提前发送了票据。如果你对客户不是足够的用心,那么实际上你就是在要求他们进行延迟付款。同时,要对所有尚未付款的票据进行追踪,并且拥有一个能够对信用进行评价和追踪的系统。如果你在尚未支付的票据上需要帮助的话,你可以使用像是zencash等的回款服务。

3、限制你的免费试用。

一些初创企业在争取客户或是通过提供延长免费试用来快速拓展客户群上花费巨大,并且假设他们会收回这些早期的成本。问题在于,这个周期可能会持续数年,并且很难分辨客户能否多年都追随着你。不要在追赶你的净现金流量上浪费时间。与之相反的,保证你的回款周期不会超过一年,并且能够为年度合约自动续费。

4、承担责任。

如果你没有一个清晰的预算以及适当的责任,那么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你一定会赔钱。处于起步阶段的初创企业很难拥有全职首席财务官(cfo)的资源,但是如果你不努力记录自己开支的话,那么在你即将超出预算的时候便会无法得知。

5、了解你每花的一块钱都为你带来了什么。

举个例子,你可能在贸易展览获取摊位或是举办行业活动上花费了数千美元,并且假定会有一定的回报,但是这种预估是不科学的,而且常常并不准确。使用像是brightfunnel的工具能够帮助你理清此类花费并且使你其它领域的预算具有意义。

6、实行智能库存管理。

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往往忽视正确的库存管理方法。虽然保证供给非常重要,但是初创企业常常会出现库存过剩或是选择最便宜运输方式的情况出现,实际上,你一旦将闲置库存费用纳入成本,就会贵上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采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批量订货模式。你可以在网上找到面向大多数企业的经济订购量(eoq)模板。另一种在改善库存管理的同时能够减少闲置库存的方法是与提供库存融资的银行进行沟通,如此一来你就不需要压占资金了。

关于初创企业的现金流策略管理就为您介绍到这里了,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中国人才网!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体现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理由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如何正确认识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理由并加以规范是现代财务管理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相关理念,列举了一些企业现金流量管理中存在的理由,并提出解决理由的倡议。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策略。

对于现金流量的定义,学术界存在着不同观点。

经济学家张俊瑞认为现金流量通常是指企业的现金流出、现金流入及其净额。

现金流量管理也就是指把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管理的重心,围绕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而构筑的管理体系,是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做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制约、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

现金流量的分析一般是以现金流量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的报表。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将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与购进商品。

接受劳务付出的现金进行比较,比率大,说明企业的销售利润大,销售回款良好,创现能力强。

分析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应结合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进行,不能简单地以现金净流入还是净流出来论优劣,而应建立完善的分析、评估与风险制约体系,在多个会计期间综合考虑,根据投资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做好现金流量分析。

3、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

从一般作用上来讲,企业的筹资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越大,企业面对的偿债压力也越大,但如果现金净流入量主要来自于企业吸收的权益性资本,则企业不仅不会面对过大的偿债压力,资金实力反而增强。

现金流量的构成分析是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主要因素,应分别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以及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占现金总流入和流出的份额,掌握现金的主要流动方式,为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现金流数据模型,使企业管理者能更好的了解企业目前状况,为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和依据。

1、重视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存活的基本要求。

企业都有各自的不同发展时期,企业的现金流量特征也都各有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分析来正确把握企业发展脉搏,发现企业存在理由,加速资金流动使企业始终健康、快速发展。

过去评价企业的发展能力主要有收入、利润等指标,但是因为利润的计算策略能够被人为的操纵,另外有些企业减少产品开发研究费用来增加利润,这些费用的削减会严重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

3、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近些年来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这就促使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不断创新,重视调整产品的制作工艺,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要求,而加强现金流量管理能认清企业现金流的动向,加速资金向需要的地方流动,推动健康项目的发展,增强企业实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竞争力。

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同的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三大内容:第一,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该理论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目标、管理原则、管理假设、管理环境等,是现金流量管理理论体系的基础;第二,现金流量管理的应用理论。

该理论可以划分为现金流量预测、决策、计划、制约、报告和分析理论,它们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现金流量管理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处于经常变动状态,同时也是充满风险的。

1、过于重视会计利润与营运业绩。

按照现行准则收购企业资产(既包括固定资产也包括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全部计入投资活动支出。

当收购资产中的应收账款产生现金回笼、存货实现现金销售时却“理所当然”地计入了经营活动收到的现金,另外拟收购的子公司或经营单位在收购完成前结清债务而在收购完成后债权陆续回收也可以提高收购公司的经营现金流。

2、满足监管的需要产生操纵动机。

有企业年度经营利润主要来自权责发生制下应计利润的增加,缺乏现金支撑而现金流对企业信息披露和考核有重要作用,这就催生了人为操纵现金流的违法现象。

3、公司治理混乱。

负债经营、负债不合理、治理混乱和监管处于“真空”状态、股东不了解企业的真实信息等情况发生必定导致企业长期亏损和持续经营性现金流出引发企业失败。

(一)基于现金流信息的财务分析。

基于现金流量信息的财务分析可以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比率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

1、总量分析,通过有关现金流量总量指标的分析揭示有关信息,结合公司的经营情况、发展战略和财务政策对现金流量总量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

2、结构分析,分析企业个别现金流量之间、个别现金流量与总量之间、不同时间的现金流量之间、常规性现金流量与偶发性现金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以考察其现金流量的持续性。

3、比率分析,通过有关现金流量比率的分析,我们可以考察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平衡性、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现金流量管理及周转能力、资本支出和投资能力等。

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与策略【2】。

摘要:一直困扰行政管理人员的行政管理精细化模式在当下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理由在于精细化的行政管理可以有效地推动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保障日常的运作。

为此,本文从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出发,具体分析了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与策略的搭建,涵盖了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三个方面。

关键词:行政管理精细化策略搭建。

一、行政管理精细化思路。

1.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科目。

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科目是指以行政管理整体为对象,将其拆分为若干个细小的部分,方便行政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主观直观的感受对这些细化的任务进行考虑、分配。

通过可细化、量化的管理科目,可以有效地将不同工作进行分类,改善工作的流程,推动效率的提升。

其作用表现在一是行政管理人员借此可以有效地把控好时间,提升每一个管理细节上的监控力度;二是出于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目的,就需要将管理机制进一步的量化,不仅仅是指每项工作任务或者是工作的量化,还包括了不同工作协调机制上的量化,将传统的任务模式转变成任务量化模式。

2.标准化、流程化理念的融合。

生产车间流水线的运用,是企业产生过程中一项非常伟大的发明,是一个标准化与流程化完美融合的典范。

在行政管理中,也需要将这种理念融入到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这对于提升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具有相当大的作用。

具体而言,标准化与流程化的行政管理理念,需要将目标任务或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分解,按照一个发展情况对其进行顺序上的衔接,而后在全面整理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的管理工作标准,进行标准化操作。

通过标准化与流程化的新行政管理模式,可以保障行政管理工作做到精细化。

3.经济化、协同化意识的导入。

经济化、协同化意识的导入是指由于行政管理工作不只是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众多部门交织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庞大、复杂的集合。

这种特点就需要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环节之间、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所以在行政管理的理念中必需要树立一个经济化、协同化的意识,注重怎样用最小的成本获得最有效的管理效率或者经济回报。

总之,学会用正确的行政管理模式做适当的事情,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水平。

二、实现行政管理精细化具体思路与策略搭建。

1.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强化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行政管理人员在充分了解和掌握单位人员个性特点的基础之上,判断其容易出错的地方,找出理由所在,及时克服并且加以改善。

另外,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大力推广宣传、从细节上凸显出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整体的行政管理水平,这样才能够对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奠定一个坚固的基础条件。

2.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除了需要强化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外,还需要制定出针对性的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在体现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体现出经营化的现代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内部制约标准。

具体来讲,需要在进行精细化行政管理之前,进一步在企业内部制定出一整套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时代性的现代内部规章制度,形成一个规范性的办事操作流程。

另外,还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保障每一位企业员工都能够在日常的工作中,有一个目标性、计划性的统一标准去完成各项工作,最终实现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目标。

3.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

在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方面,需要加强对员工素养的培训工作,理由在于当下行政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这样才能够掌握好精细化的行政管理策略,实现真正作用上行政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

此外,只有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精细化意识水平,才能够在各项细节工作中实现效率的提升。

创新作为目前企业最重要的活动,必须要提升人员的素养,扩展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激发创新的目标。

因为,在行政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内部员工素质、深化精细化意识,引导行政管理超规范化、系统化、创新化的道路前进,引领企业走向成功之路。

总之,面对复杂繁琐的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思路可以减轻行政管理工作的任务量,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提升行政管理的水平,降低管理上的成本。

参考文献。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七

据说万科全国的项目降价期间,万科总经理郁亮曾经到soho老总潘石屹的家中做客。潘石屹问郁亮,为什么万科降价25%,而不是像其他企业一样降价5%或10%。

郁亮回答说,万科做过市场调研,只有降价25%才能马上对成交量产生影响,5%~10%已难以对市场起到作用,而25%已经是万科的极限。

一言以蔽之:现金流。

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现代市场经济高度依赖信用,信用是拿来干什么的?讲白了就是借钱。不管你是向银行举债,上市融资,还是占用上下游的货款变相融资,乃至回家向娘舅哭穷,企业要运营,生意要周转,少有不借钱的,只不过量大量小,借长借短的区别。

经济不景气是危险,也是机遇。我们倡导企业和营销人要有这样的心态。不过好的心态要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正确的思路才能结出果实。尤其是想在寒冬里逆势而上、趁别人冬眠收缩时打扫战场的企业,他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就需要更多的钱。就是只想自保越冬的中小企业,也需要足够的钱来应对订单下滑。

钱从哪里来?

首先看宏观的金融头寸,

国家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开始控制货币供应总量。不要觉得这个总量离你我很远,在国家强力干预的经济体中,大河没水小河干,上游不放闸,下游就喊娘。

最后看消费市场。消费在中国一直是滞后的增长领域。通常是出口上去了,投资上去了,赢利上去了,税收上去了,然后才轮到收入上升,最后才是消费上升。而现在出口和投资都在减速,收入水平上升幅度不可能再重复过去几年的水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消费增速出现回软。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抢呗!先下手为强。

这就是为什么万科作为行业领头羊率先降价。万科很清楚,在这个池子里它个头最大,需要的资金最多,要维持生命,保持原来的体型,还要在寒冬里能跑能跳的,意味着在食物总量相对萎缩的情况下,它要占据更大的百分比。如果它让池子里其他人先动手抢去了现金份额,它能分到的就少了。小个子少那么一口两口的还能对付一阵子,大块头摊子大,一旦周转不灵,轰然倒地是分分钟的事。

实际上,已经有聪明的企业在“洗劫”渠道,“洗劫”市场。他们用非常优惠的条件引诱客户的现金,让他们半年之内都不用再进货。

越冬的粮食就那么点儿。他多拿一手,你就少吃一口。是时候好好盘算一下啦!

现金流管理论文篇十八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是企业最真实状况的根本反映,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而随着我国企业的迅速发展,对现金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是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公司的运营管理中往往只关注利润指标,而忽视现金流量指标,致使现金流管理的职能得不到发挥,企业现金流管理长期停滞于生产经营型的管理格局中,严重制约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持续发展。

因此,企业要想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加强现金流量的管理,重视观察与控制现金流,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效的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

现金流量管理指将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围绕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构筑的管理体系,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动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作的全面的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

它通过平衡现金流的流动、增减和收益等来为企业创造最大化价值,建立完善的现金流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生存与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现金流量管理原则是进行现金流量管理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规范,它是确定现金流量管理程序和方法的基础,对所有的现金流量管理行为起着规范的作用。

1、系统原则。

现金流量综合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涉及资金的筹措、投放与使用以及收回与分配等方面。

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组成一个整体。

现金流的管理,一项系统工程,同时还用企业战略管理的思想与方法,因此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将现金流量管理看作是从内外环境出发,协调一致。

现金流量管理作为一个系统应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开放性。

2、平衡原则。

在现金流量管理中应实现现金流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平衡,成本与收益的动态平衡。

首先是现金流量数量与时间上的平衡。

任何一个持续经营企业的现金流转是不会停止的,现金的流入与现金流出同时进行。

其次是比例上的平衡。

长期投资在现金流转上表现为期初大额现金流出,而在以后年度中逐步实现现金流入,因此为了保证现金流转平衡一般采取长期筹资方式,只有各部分比例关系合理才能实现数量与时间上的平衡。

但这只是静态的平衡,平衡原则所强调的是一个动态的平衡,企业在现金的流转中实现增值,只有满足现金的流入与流出始终处于动态的均衡才能使企业得以持续健康地运营。

3、成本效益原则。

这一原则是理性管理主体假设的运用,只有现金流转所得收益高于其成本的方案才是可行的。

这也与平衡原则相联系,即现金流的管理不仅要保证在数量与时间上的动态平衡,而且也要保持集资成本、机会成本与投资收益间的配合,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值。

这里仍然强调成本效益原则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运用,有时为了长远利益必须采取在短期看来成本较大的筹资方式,例如企业上市计划,在短期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从长远看来,企业能成功上市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

4、灵活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管理主体实施现金流量管理行为时,在追求准确和节约的同时,应当留有余地,以备不时之需。

这是因为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是复杂变化的,有可能出现非常好的投资机会或现金流入出现无法预见的障碍,就需要留有可调节的余地。

这也保证了财务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对待灵活性原则取决于管理人员预测和应对能力的大小,对待风险的态度,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适应环境利用环境的能力。

现金流量信息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未来获取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深受会计信息使用者甚至投资者的青睐。

但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是多重的,既有现金流量估计困难的客观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从现金流产生的来源看,包括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三方面产生的现金流,这三个方面对现金流的影响可归结为企业内外两大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有经营策略、投资决策、财务政策、企业会计政策等,外部因素有外部经营环境、外部人为因素及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投资方向、投资行为;从财务角度来看,影响现金流的主要因素有息税前利润,所得税率,折旧、折耗和摊销等。

下面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所得税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

所得税的支出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很大,甚至有时某个投资项目的成败取决于所得税支出的高低。

由于所得税法比较复杂,又有可能出现条款上的变更,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应该了解现行所得的税法对投资项目现金流量的影响。

对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分析应着眼于它对公司整体的影响,即该项目的实施从公司中流人或流出了多少现金,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个投资项目本身的现金流量。

尽管所得税支出是为公司整体的经营而发生的,因公司整体获利而缴纳,或因整体亏损而免除。

但是我们进行资本预算时,并不预测公司未来的整体盈利水平,只是从稳健角度假定公司一定会因整体发生所得税支出。

所以,财务管理人员分析每一个投资项目时应考虑所得税影响后的现金流量,该项目在各年是因获利使公司的所得的税支出增加,还是因亏损使公司的所得税支出节约。

(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折旧费用是计算收益时的扣减项目。

一个企业的折旧费用的越高,当期报告的收益就会越低。

但是折旧费用是一项非现金费用,它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流出。

反而较高的折旧费用可能会相对增加公司的现金流量,因为折旧费用越高,公司支出的所得税额就会越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采用直线折旧法和工作量法计算折旧费。

1993年我国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后,对折旧制度也作了改革,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和降低旧年限。

这样,使得企业所得的税减少,年折旧额增加,投资项目的净现金流量增加。

改革后的折旧制度还允许一些企业试行加速折旧法,即在规定的折旧年限内,前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费,后期计提较少的折旧费,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速度。

该种方法被发达国家普遍使用。

(三)处理设备的税收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在项目评估时,无论在投资期初或在投资终结时,都会遇到旧设备的税收问题。

对于设备处理的税收一般存在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公司处理设备的价值与设备的账面价值相等,这说明公司既无收益,也无损失,因此不考虑税收。

第二种是处理设备的售价低于设备的账面价值,可将二者的差视为经营损失,可抵扣应税收益。

第三种是设备的售价大于账面价值,但小于其原始价值,其差额应作为经营收益纳税。

第四种是设备的`售价大于账面价值,并且大于原始价值,其差额部分要视具体情况。

由此可见,有关处理设备的税收问题,在资本预算时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对营运资金和流通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在经营管理活动以及会计核算工作中设定和考核的大多是有关资产总额、营业额等方面的指标,没有考虑良性现金流的问题。

同时,在应付账款和应收账款的管理方面也明显存在缺口,没有对企业现金流进行有效地管理,最终导致了不良现金流的产生。

如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部门职责还不够明确,资金回笼比较慢,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公司缺乏对应收账款管理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并且管理方法落后,导致货款回收速度太慢,因此公司需通过筹资进行日常经营活动,由此使得公司利润率的降低,还款能力下降,使公司经营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中。

不少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现金流量预算编制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现状、发展规划和战略任务,缺乏量化分析和科学论证。

一部分企业尚未建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一部分企业虽然建立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制度,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却经常不按照设立的制度办事,缺乏应有的资金管理意识,不注重对现金流量的分析。

在经营活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企业实际可运作的现金流量,它是企业筹资、用资的关键,但企业很少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预测,因而造成大量的胡子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或流动资金不足,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导致企业资金使用混乱,资金的流向与控制脱节,对资金的监督不严、控制不力、审计和监督也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企业现金流量管理质量。

(三)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

现金流的管理需要把预测、控制和分析结合起来,既要对其完成情况进行事后的分析,又要在此基础上编制下期的现金预算。

而现实中,在现金流量管理评价分析方面,公司在现金管理上没有事前的预测,也无事中的控制,只侧重于事后的评价和分析,对整体现金流的流入、流出及其现金净流量的效益分析和预警不足。

在采购、原材料管理方面,没能及时准确的评估市场、产品信息,导致大量生产材料积压,造成流动资金浪费,同时为公司增加了更多债务。

此外,公司存货资金占流动资金比例较大,在公司采购、存货管理中购置成本和储存成本也过大,这些对现金流量管理具有重大的影响。

(四)现金流转中存在不良融资。

现金流转过程中的不良融资行为主要包括募集资金需求的变化迅速,或融资以后长期找不到投资的渠道和方向;投资方向与本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不匹配;非按照本项目实际运行要求而进行的融资;融资量超出企业正常经营的需要。

如一些企业自身拥有大量的存款,却依然四处借款等等。

这些不良融资行为,会导致企业资金过量沉淀,产生不必要的利息支出以及机会成本等,企业投融资的效益大幅度降低。

还有许多企业没有把资金合理地配置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

盲目采购造成资金支出超过生产需要和财力可能.生产阶段不采用新技术,不改进生产工艺,没有搞好劳动组织,原材料浪费,能耗高.不以市场为导向去及时更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加之市场营销不力,难以实现资金收支平衡.资金支出不与相应的收入匹配,造成资金使用不合理。

(五)缺乏对营运资金的控制能力。

营运资金在企业全部资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且营运资金周转期短,形态变化频繁。

目前,企业大多对营运资金的使用和控制缺乏全局计划安排,对企业营运资金的需要量没有正确的判断,没有合理预测资金需要量及资金的投放时间;没有把全年资金需量纳入预测范围;不注意预测产品生产规模和销售趋势;不注意预测不同时点的资金需要量;投资活动中,项目论证不充分,扩大投资规模,增大了资金需要量;不注意债务偿还期限,到偿还期时才发现没此预算支出;资金投放时间预测不准,易造成资金短缺。

同时,企业资金的日常管理也不规范,这样,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效率较低,就必然导致资金周转不畅情况的经常发生。

企业管理者应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武装自己,尽可能提高自身现金流量的风险管理意识。

具体表现在管理人员要意识到现金流涉及公司各个方面,它对公司各部门正常运转和各生产经营环节具有重大影响,是现代企业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层的财务人员也应该具备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提高整体员工的现金流管理意识,保证现金流量管理工作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其次,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管理,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现金流量管理主要是用来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安全,缩短现金循环的周期,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其管理的好坏成为影响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

因此企业必须改变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方法,从现金流入与流出的角度来考虑对现金预算的控制与考核,实现现金流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结合,增强现金流预算管理的执行力和约束力,将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落实到具体项目,有效提升财务预算在业务预算中的调控能力,优化公司资金结构,通过资金的统一调度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此外必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来考虑对日常现金流量的控制和调度,从而达到规范现金流量运作程序,完善现金流量制度化管理的最终目的,通过有效的管理促进企业现金流的健康运转。

以现金流量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全球各大公司实施财务管理一体化的必要手段。

在该系统下,企业可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结合当代信息技术,在优化企业多层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减少信息传递环节,优化信息传递质量。

同时在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信息适时传递系统,将生产管理流程中工作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予以整合,使管理者可以及时、准确的获取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种财务管理信息依托网络技术逐步推进企业会计信息的集中高效管理。

企业内部单位或部门应定期报送有关现金流信息的内部报告,同时,在报送当期现金流量信息的同时,还应报送下期的现金流量预测分析。

现金流信息通过内部报告的形式,对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进行及时有效地体现,为企业有计划的运用和调配现金流及正确分析企业经营状况,规避经营风险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快企业资金周转速度。

为了提高资金的周转效率,加快其周转速度,企业应重点从应收款项和存货两方面入手对现金流量实施管理。

首先,合理规划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防止坏账呆账的发生,提高资产收益质量。

公司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信用管理的核心,公司应配备专门的信用管理人才,并且明确应收账款管理的部门,按应收账款发生的顺序实行辅助核算,建立切实合理的对账制度,并搞好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对每个客户事先做好信用分析,对应收账款进行事中监控和事后收账,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应收账款管理体制。

在降低公司信用风险的同时又维护了客户关系,以改善应收账款长期不能回收的状况,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资产的流动性,来保证企业处于健康良性的经营环境。

其次,提高存货管理水平,降低存货占用资金比例,合理确定最优存货储备,而这需要通过最优经济定购量、最低订货量和安全存货量等的确定来予以执行,从而为现金流量控制的实施创造条件。

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现金短缺、现金流转不灵等情况,避免企业因缺乏营运资金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立足于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和监测的现金流量风险预警系统。

现金流预警系统由企业划分专门的人员或机构,从事该系统的预警指标体系构建、指标的分析处理以及现金流量信息的筛选和传递等工作。

当现金流偏离正常状态时,现金流预警系统要对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判断和分析,对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估计,分析造成该种状态的原因,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危机,追踪和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的现金流风险,以便企业经营者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同时在资金预算的基础上,每月加强对现金流的实际流向分析,形成定期或不定期专门的现金流差异分析报告、异常分析报告等报告,为管理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施建军.现代企业现金流管理目标的理论及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10).

[2]陈志斌.企业战略现金流管理的三维均衡[j].管理世界,,(9).

[3]黄小平.我国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分析[j].商业会计,2005,(6).

[4]方玉凤.关于现金流量质量的分析[j].科技信息,,(5).

[5]杨竹.改进的现金流量财务分析系统[j].财会天地,,(8).

[6]李荣.现金流量表财务分析[j].审计与理财,2006,(11).

[7]任丽丽.现金流量财务分析体系实例研究[j].财会通讯,2012,(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006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