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好地应对类似的问题。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寻找灵感,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一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个全中国人民值得高兴的日子,我在这一天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
刚天亮,我就随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睁开了眼睛,我迫不及待地拿出舅妈给我买的新棉袄,又对着镜子试了试,玫瑰色的长棉袄配上黑色的紧身裤,再穿上一双白色的长靴,扎个花苞头,戴上镶着水晶的小皇冠,简直美到爆!
走出睡房,我看见家中又多了几丝红色,家中间挂着一个大红色的中国结;厨房门口挂着两条红色的鱼,象征着年年有余,说是根据谐音来的;我的小睡房的门上也贴上大大的“福”字。
我跑下了楼梯,来到楼下。哇!雪后的景色可真美!树上、地上、遮雨棚上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雪,踩在雪上,松松松软的真舒服!放眼望去,平地犹如有一块银色的毛毯铺在地上。雪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站在雪中,真觉得如入仙境。
早点吃完了,该去领红包。我和贝贝一路小跑从家中跑到宾馆里。外公外婆已经坐在沙发上等我们了。我连忙说:“祝外公外婆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竟然让二老这么开心,他们摸着我的头说:“嘉嘉真乖!”贝贝也嗲声嗲气地说:“祝外公外婆健康成长!”我们听到后立刻捧腹大笑。贝贝竟问:“为什么嘉嘉姐姐好乖?我不乖吗?”外公外婆笑着说:“好好好,贝贝最乖啦!”两位老人乐得合不拢嘴,忙不迭的把红包塞到我们手里,一边还说:“好,祝你,们学业有成,以后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这一天又缓缓的过去了,这浓浓的年味却在我心里我心里回味着!
“一弯山路一碗泥巴,一座山坳一户人家,要说出行靠什么,两一腿像是蜗牛爬。”
这是我小时候外婆哼的童谣。溪口的深山里,穷山僻壤的地方,山旮旯里零星的座落着几户农家,孩子们到镇上上学“两头黑”——早晨天没亮就得赶山路,傍晚天黑了才徒步回家。不放心的家长也在这“两头黑”中辛苦的'接送着。因为孩子们上学难,所以山民们也都守在这山里,很少出去赚大钱的。于是,镇周边的村庄翻天覆地变化着,这里还是静悄悄的,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贫穷。孩子们读完初中也大多结束了学一习一的生涯。由于一交一通不便,我也很多年没去外婆家了。
“小云,外婆家的板栗成熟了,趁着放假我们帮忙打吧?”想想途中要换乘两趟车,还得步行十几里黄泥巴的山路,忍受着山里各种蚊子的叮咬,我有点怕了,可嘴上还是答应着。周五一放假坐上班车出发了。可是奇怪,大巴到了溪口也没有要停的意思,一路长一驱一直一入驶进外婆的深山。山依旧那么巍峨高大,竹子亭亭立在山风中,可是山路却没了颠簸,白色的水泥路一直蜿蜒着。
“爸爸,怎么外婆的家乡有这么大变化啊。”司机骄傲的接上了话:“现在是村村通公路,户户浇水泥路呢。”我趴在车窗外,果真发现一条条水泥路延伸到散落的农户家里,不时有运送一毛一竹的大货车和我们擦肩而过。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外婆的村庄。下了车,发现新增的停靠点围着好几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兴许他们也是刚放假吧。不知该安慰还是同情,我问道:“你们是结伴走路回来的吗?溪口到这里要走多少时间啊?太辛苦了。”旁边扎着辫子的小姑一娘一抢着说:“姐姐,我们可不是走路的,我们也刚下车呢。”我一下子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我们的校车每天负责接送呢,按时把我们送到这个统一的停靠点。现在我爸爸都到龙游城里打工赚钱了。”“我的家在那个山旮旯里,以前我得起早摸黑的,现在我只要走十几分钟路就到这里,又放心又开心呢。”“特别是冬天呢,我原来真不愿意上学去,太累太苦了。”……路上走来几个接孩子的家长,爸爸和他们攀谈起来。原来,为了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学校和溪口镇都在想方设法,承包了好几辆校车,和他们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只要有孩子上学的地方沿途就设立停靠站,既方便了孩子,也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这时孩子们说说笑笑,跑向了深山,我静静的凝望着他们的背影。蜿蜒的水泥路延伸着,一直延伸到幸福和富裕地方,深山里,我看到了一温一暖奔驰的校车,正承载着山里人的每一个梦想和希望飞翔!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二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给我们说,新年已经来临了。
每个花园里张灯结彩,树上挂了各色的灯笼,有圆球状的,有三角形的,有正方形的,漂亮极了,还有人在花园里耍长龙,真是令人目不暇接。大街上人来人往,叫卖声不绝于耳,有的卖冰糖葫芦,有得卖鼠年对联,灯笼,有的卖吹糖人,有的卖糖雪球,还有的买糖炒栗子,大街上样样都有,看着都非常好玩,年味真浓!
超市里人山人海,糖果出的糖果刚刚填满,可是,不一会儿就一扫而光,肉蛋处,买菜处,水果处都是人山人海,大家的购物车力斗堆的跟小山一样,每个购物车里都是各式各样的'吃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
除夕终于到来了,这是大年初一的前一天,在这一天里,我们一家就都忙了起来,有趣的是妈妈让我们抽签决定的自己今天下午的任务,我一听可乐了,我抽到了擦玻璃,妈妈抽到扫地,姐姐抽到了整理所有的桌子,爸爸抽到了挂笼和贴对联,我们一家抽到了自己喜欢的任务后,便开始行动了。我先拿了一块湿抹布,用它先擦掉玻璃上的脏东西,再拿旧报纸将玻璃擦干……终于我把玻璃擦的锃亮锃亮的。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三
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家乡的春节挺有特色的。虽说与别处无多大差异,可特点,却更突出。
除夕前一天。
在这个时候,外婆总是早早地起床,拿起抹布干了起来。许久未擦的家具早已积了一层厚的灰,却在外婆的巧手下“重获新生”。待大家都起床后,外婆就将床单,被单洗净,并放在阳光下晾晒。实在无聊的我率先找到了活儿——拿出几张红纸,毛笔在墨水中一蘸,几个龙飞凤舞的大字一挥而就,一副对联就写好了。将它贴在大门上,邻居纷纷夸我有才。妈妈将剪好的窗花贴在玻璃上,心满意足地点点头。爸爸和爷爷也不甘示弱,一个拿拖把,一个拿扫帚,加入了“净化地板”的行列。
除夕。
一大早,大家驱车赶往老家,在那儿要待一天。还没到目的地呢。周边的村庄就已显现出浓浓的年味儿。
晚上,大家坐在大桌上吃团圆饭,饭菜特别丰盛,且色、香、味俱全。
首先是小辈向长辈祝福,接着长辈再晚辈陈述他们的期望。总算等到爷爷“开始吃”这一命令,早已按捺不住的我操起筷子便大吃特吃起来。
团圆饭过后,是必不可少的项目——看春晚。
小品,相声让我捧腹大笑,歌曲舞蹈赏心悦目。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上下眼皮开始打架。好不容易熬过十二点,早已困倦的我倒头便睡,也算是圆满地迎来新年了吧。
大年初一。
新年的阳光冉冉升起,耳边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好奇的我穿上新衣,迫不及待地跑了出去。
原来,这是咱们这儿传统的春节习俗——打年糕。新奇,脑中只蹦出了这个词。于是,我也跃跃欲试地打起了年糕。
首先,将糯米磨成糯米粉,并按一定比例加入水。水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会影响口感。其次,等糯米粉吸收了水分,过筛。接着把过好筛的糯米粉放入蒸笼蒸熟,并放入石臼。终于打年糕啦,可我空有一身好力气,却无技巧,总是打在石臼上,后来,积累了经验,才步入正轨。打到软硬适宜后,出臼,做年糕。将一长条年糕切条,吃个年糕头,预示新年节节高!自己打的虽没机器精致,可毕竟是自己打的,吃起来喜滋的!
不知不觉中,春节已悄悄溜走,在欢声笑语中完美收场。愿大家在新的一年中都能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四
年,越来越近了。
街道上的人行色匆匆,手里提着刚买的年货;马路两旁插满了迎风飘扬的彩旗,街道变得一尘不染;家家户户大扫除,把家里打扫的干净、整洁;小孩子们都穿上了新衣,喜气洋洋一幅幅和谐喜庆的画面展现在我的眼前。
我正沉浸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只听得爷爷说道我们写春联吧!我连忙拍手叫好。
爷爷拿出笔、墨、纸、砚,稍稍思索了一会儿,蘸墨写道:岁月峥嵘须搏拼,年华潇洒莫蹉跎,望着爷爷这幅铿锵有力的春联,我知道这是爷爷对我的激励。对于我来说,要趁年轻的时候珍惜时间,好好读书。看到爷爷笑逐颜开的神情,我也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书法,于是也提笔写了一幅春联送给爷爷。上联为春鹊喜登盈门喜,下联是春花烂漫大地春,希望全家人新春快乐,平安健康。爷爷仔细地看着这幅春联,不住的点头。
我们去贴春联吧!我提议道。我和爷爷穿好外套走出家门。爆竹声和孩子们的嬉笑声不绝于耳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爷爷小心翼翼地在大门外贴上了我写的春联。听着邻居的赞扬和爷爷的鼓励,我的心里高兴极了!站在家门口,不远处总能看到这幅春联,它就像冬日里的一轮暖阳,照亮我的心房。这一份祝福,让我体会到了家人暖暖的爱意,也让我闻到了那浓浓的年味。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五
窗外大雪纷飞,我见母亲在大雪中打着一把伞,笑眯眯地向我招手。我也向她摆摆手,戴上帽子就冲了过去。走近才看到她睫毛上有许多小冰晶,脸都冻得通红,她轻轻拍打我的头,微笑着说:“走!带你去买新衣服!”我开心得一个劲点头。
虽然下着大雪,但临近新年,大街上都是来往的行人,大家都忙着办年货。到了儿童服装店,我换着一件又一件的衣服,丝毫不感到乏味,妈妈也兴味盎然的帮我挑选,“这件不好看!”“这件太成熟啦!”“再去别处看看?”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买到心仪的衣服,便开始期待新年了。
除夕这天,是很热闹的。到处是欢声笑语,大街小巷响起“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天空中时不时升起绚烂无比的烟花。
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小孩抢着要喝饮料,我也不例外。姑姑在饭桌上讲笑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爸爸喝了太多酒,脸红得像个刚熟的红苹果。我喝饮料时不小心呛着了,爸爸敛了神色,从手边拿了些纸给我,刚还在笑的姑姑也不笑了,边拍打我的背边关心地问道:“好点没?”妈妈也装作责怪说:“喝慢点!又没人和你抢!”
饭后,我们几个小孩又嚷嚷着要看春晚,奶奶一边说我们一年到头只知道看电视,又口是心非的给我们调着那个不太好用的老式电视机。
现在禁了鞭,也不怎么聚餐,没有以前的热闹氛围了。我多想再看一次那样绚烂的烟花,再感受一下那种浓浓的年味。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六
20xx年2月某日晚,透过窗看着外面飘洒的纷纷白雪如同柳絮般的落下落下。草地上,树上,车上……铺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看着这如此诗意的美景我不禁回忆起那逝去但又难忘的年味。
零食和烟花。
童年时过年的年味是吃不完的零食和美丽灿烂的烟花。那时小小的我常常看着墙上的日历一天一天翻着,盼着过年的日子早早到来。终于过年了,我和附近的小盆友们都在家前的广场集合,身上能装东西的口袋里都装满糖果、瓜子、花生。每个人的脸都跟大花猫似的,鼻涕忽上忽下的;大人们也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烟花,冲到门外,高高兴兴地点燃了引线。“扑”地一声,烟花向一只轻盈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最后“啪”的一声,分成了许多个火花,在天空中慢慢地,轻轻地,飘落到地上。我又拿出一个金玉满堂,拿在手上,“砰”、“砰”,十声炮响,响彻夜空,大街小巷早已经成了儿童的世界。
祝福与饺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了学,过年的年味则成为一句句吉祥的祝福和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过年了,早早来到爷爷奶奶家,并送上一句吉祥的话:“祝您,春节快乐!”祝福顿时温暖了你我他。晚上奶奶把我和爸爸唤进屋去。一家人津津有味地吃着三鲜陷饺子,欣赏着丰富多彩的春节晚会节目。爷爷,老叔还有爸爸举杯畅饮,奶奶笑眯眯的双眼变成了两条缝,一家人都是满面春风,其乐融融。
思念。
岁月无情,光阴飞逝,爷爷奶奶也禁不住时间的考验,随那年寒冬大雪也与我们阴阳相隔了。正是那年也让我知道过年的年味是对亲人牵肠挂肚的思念。想着和爷爷吃年夜饭饭的情景,我的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
那一年爸爸刚贴完春联,就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我坐在饭桌旁,看着这些美味家肴,垂涎三尺。终于开饭了,我狼吞虎咽,好不费力气就把一碗饭消灭了,轮到我敬酒,我端起酒杯对爷爷说“祝您福如东海长流水。”接着我又祝奶奶寿比南山不老松。然后我学着大人的样子,喝一口,咂砸嘴,好酒好酒。爷爷笑呵呵地说:“我们的小乖孙子长大了,会用对联了。”奶奶脸上笑得乐开了花,说:“祝我们的小孙子学习进步,天天向上。”爷爷奶奶虽然走了,但他们仍留在我心中。我相信他们在那边也是开开心心。
在飘飘落落雪中,年虽早已过去了,但年味儿仍旧是挥之不去,仍给了我无尽的回味。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七
春节时候,我最高兴一件事,就是放炮。
每到春节,爸爸总是买许多炮,带着我去放。记得去年大年三十晚上,刚一吃过团圆饭,我便吵着闹着要爸爸带着我去放炮。爸爸点一根好长好长香,拿各式各样炮,有长,有短,有方,有圆,有大,有小……我们高兴地出去。
外面到处都是炮声,还有许许多多欢乐人群。礼花划破沉寂夜空,留下无数金星向我们眨眼睛;地老鼠冒着火花,“嗖”一下从人们脚下穿过……这时,只听轰一声巨响,一个塑料瓶飞上天空,弄得大家哈哈大笑,原来是我和小伙伴们把一个点燃炮放在塑料瓶里搞鬼。
我们不停地玩着新名堂,有把炮埋在土里放,有把炮插进雪里放,大家都沉浸在幸福气氛中,直到把炮放完,闹到半夜才肯回家。
在回家路上,我问爸爸:“明年我可以一个人去放炮吗?”爸爸说:“你长大,明年你可以自己出去放炮。”
听爸爸话,我高兴得跳起来,期待着明年春节早日到来。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八
“万年安康辞虎年,欢歌笑语迎兔年”春节的习俗有很多:拜年、守岁、挂灯笼、吃饺子、贴窗花、放烟花……这是春节的气氛。写春联贴春联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文化,更是一种浓浓的年味儿。
以往过年的春联都是爸爸外面买来的,今年我准备自己动手写。说干就干,我小心翼翼地拿出文房四宝,并把春联纸也捧出来。先把红红的纸抚平,再对折,最后打开。“大师”之作开始喽!毛笔饱蘸墨汁,横细竖粗,撇捺舒展。“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横批“吉星高照”。这手写的红红的春联,不仅写出了我对新春的憧憬,还有新年的美好祝福。我还给外公、爷爷、叔叔家各写了一副。
最后,我再写一个“福”字吧。横似鱼,那是年年有余;竖如竹,那是步步高升、节节高;撇若牡丹,那是富贵平安;捺像硕果,那是五谷丰登。“福”字载满了美好地祝愿。
开始贴春联喽!贴春联可是有讲究的',上联和下联可千万不要贴反。只要记住口诀:仄起平收。上联贴右边,下联贴左边,所以念也是要从右往左的。我个子有点矮,连爸爸都要爬上梯子才能够到门框上,那我只能在下面当“总指挥”了。爸爸先把去年的春联撕下,这叫“辞旧”,贴上我写好的新春联又叫“迎新”。
我这个“总指挥”不好当啊!“爸爸,左边低一点,右边高一点”。爸爸听反了,一抬手变成了右边低,左边高了。还是老爸把自己下来看看吧,最后终于终于大功告成了。
红红的春联,浓浓的墨香,每一个字都蕴含着满满地祝愿,更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九
年味,是烟花爆竹那硝烟的味道;是采办年货那喜气洋洋的味道;是吃年夜饭那幸福温暖的味道;也是看春晚那兴致勃勃的味道……更是以上所有味道混合起来的,喜庆团圆的味道。
大年三十上午,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陪奶奶过年,刚到家,奶奶就高兴地说:“到家了,团圆了,开始贴对联门画了!”在经过我和爸爸妈妈齐心协力下,整个院子焕然一新,爸爸还在大门口挂了两个大红灯笼。火红的对联、火红的灯笼,处处都充满了。
午饭刚过,奶奶和妈妈就张罗着准备年夜饭了。妈妈择菜,爸爸做妈妈的下手,奶奶包饺子,大家各有分工,忙得其乐融融。只有我在那里闲着,于是,我提出帮奶奶包饺子。奶奶教我擀面皮,对我说:“要把面皮擀圆一点儿,不要擀太厚,也不要擀太薄……”我按着奶奶教的,边擀边对奶奶说:“奶奶,你说我擀得行吗?”“嗯,很好!”奶奶说。很快,我和奶奶就把饺子包好了。
不一会儿,一大桌年夜饭摆在我的面前,奶奶掏出一个红包对我说:“压压岁健康,这是给你的压岁钱。”我双手接过红包对奶奶说:“谢谢您,奶奶!”这时爸爸、妈妈各给了奶奶一个红包。爸爸对奶奶说:“过完年,您就60岁了,一定要保重身体,只有您身体健康才是我们做儿女的最大的福。”奶奶说:“好,好!”从我们回到老家以后奶奶的嘴就没有合拢过,这就是我眼中所谓的“年味”吧!
我的身边充满了年味,有家的地方就有,嗅着这年味,我开启了新的一年……。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十
过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千百年来一直如此。无论高高朝堂,还是僻野民间,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小民百姓,对于过年从来是十分重视的。古时候过年如何?何处夜歌销腊酒,谁家高烛候春风,唐朝诗人周弘亮的诗句描写出故乡除夕的浓浓年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著名的七绝诗描绘出我国古代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场面。
厚重的年味代代相传,古来如此,于今犹盛。在我的记忆中,我眼中的年味始终是浓浓的。农村过年的风俗一般是从小年开始,我的故乡把腊月二十四称作小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环境,清理卫生。因扫尘的尘字与陈旧的陈字同音,这就意味着这一天开始除尘布新,要以崭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从小年开始到大年三十,这期间人们都在准备年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民经济相对落后,年货主要是土特产和家禽家畜,家里有红薯、甘蔗、红桔就不错,然后宰个鸡杀个鸭,村子里会集体杀猪和抽干养鱼塘,每家每户分几斤猪肉和几只鲢鱼。当时的物质生活虽然贫乏,但全国上下一般穷,穷年也是一个年,倒没什么感观上的差异和心理上不同。
对待过年,其实那时大人小孩的心里两重天,有的家长的怕过年,临近过年了家里还空空如洗,年货未着落,邻里借贷年终要偿还,集体超支年终要兑现。而孩子们就盼着过年,一到腊月就掰着指头算日子,天天盼着春节早日到来。孩子们的心里很单纯,因为那时只有过年才能添一件象样的衣服,只有过年才能吃一餐象样一点东西(当然称不上美食佳肴),只有过年才能跟着父母亲去拜年走亲戚,只有过年才能玩鞭炮放焰火舞龙灯。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可以说是普天同庆。这一天要做的事很多,其中之一是写春联贴春联。小时候大街上没有现成的春联卖,也许是自己多读了几年书,自己家里和叔伯家里的春联都由我来写,让我好不高兴。那时,写春联没什么现成的资料,只靠一本通书,童年无忌、开门大吉、迎春接福、六畜兴旺,不管内容怎样,只要喜庆就可。天增岁月人增岁,春满乾坤福满门、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之类通俗易懂的祝福对联就在那时扎根在我的脑海。在那时,我也知道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在那时,我知道了写好对联如何贴,如何区分上下联。在那时,我知道了为什么要贴门神,也知道了秦琼、尉迟恭等成为门神的典故。春联是我国古文化的独特载体,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我特别关注各家各户的春联,也碰到了一些啼笑皆非的现象,老百姓贴春联也没什么讲究,前后门对联颠倒,人与畜对联混淆,上下联反贴的现象时常发生。
大年三十是除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鞭炮声此起彼落,接连不断。除夕这天要先点烛烧香祭拜祖宗和敬祀神明,大人小孩要洗澡,当天的衣服要当天洗完,不能留到明年去。除夕这天算正式过年,大人小孩还要禁嘴,只能说好话,不准再骂人了,睡觉叫享服,吃饭叫用膳,外出叫出行。全家老少齐聚一堂吃年夜饭。年夜饭可以说是隆重的,小时候的年夜饭荤菜必不可少,主要是鸡鸭鱼肉,一般还有水饺、年糕之类,在当时也权当是一年之中奢侈一回。年夜饭上一家团圆,杯盘交错,相互祝愿。老人祝福后生步步高升,晚辈敬祝长辈健康长寿,家家户户沉浸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年夜饭后还要守岁,就是燃一盘火,一家人围在一起聊天,汇一汇一年来的收成,盘一盘一年来的开支,想一想新一年的打算。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视普及千家万户,一家人一边围炉煮酒,一边欣赏欢快愉悦的春节文艺晚会节目。喝茶水,吃点心,拉家长,守岁一般要到天亮。长辈给小孩的枕头下留下压岁钱,乐得小孩子们屁颠屁颠的。当晚,要燃放鞭炮封财门,封好财门后所有家人不准随意外出,只有打了爆竹开了财门才能出行;午夜钟鸣,开始燃放爆竹开财门,以示新年来临,期待一年大吉大利。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新衣着新鞋戴新帽,打扮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早餐吃罢长寿面就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故乡拜年的习惯是初一逛逛,向街坊邻里拜年;初二外甥,向母舅大人拜年;初三姑丈,向岳父母拜年;初四舅倌,去姐姐家拜年。拜年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这天,才算过完了年。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家族里的长辈带领大家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后来机关单位流行团拜,方便简单。拜年也很讲究,跟平辈拜年握一握手抱一抱拳说几句吉利话以示共同祝愿,但向自家的长辈亲戚拜年就一般要下跪叩头了。去外婆母舅家拜年、去岳父岳母家拜年还要带上礼品以示孝敬。那时拜年喝酒就是喝流水酒,跟流水作业差不多,比如去外婆母舅家拜年,外婆外公这里要请喝酒,所有的母舅处要请喝酒,所有的成年表兄弟家要请喝酒,这边刚上席那边就来催了,两三个母舅四五个表兄弟就要喝上七八席,这些往往一天内完成,搞得肚子里除了酒还是酒,个个醉醺醺的。
不管什么年代过年都是第一位的,喜庆而隆重。过年首要的是团圆。不管身处何方,都要想方设法回家团圆,俗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古代由于交通闭塞,身在他乡的游子很多梦想回家过年但远隔千山万水,只能遥望故乡写下许许多多的怀念而无奈的诗句。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就是典型的除夕思乡情愫。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国上世纪改革开放后,每到年关临近时都会引发回乡潮,成千上万,几十万上百万外出打工人员人山人海、心急火燎地赶着回家过年,由于当时交通发展刚刚起步,运输能力相对吃紧,自然形成了一票难求、滞留在外的现象。广西、湖南、江西等次边缘省区还出现了浩浩荡荡的摩托车车流回家过年的壮丽景观。如今交通进一步飞速发展,公路、铁路、海运、空运四通八达,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川流不息,大大方便了外出务工人员,即使在天南海北,即使在异国他乡,也会携妻带子回家过年,看望父母,与亲人团聚。
如今,年味依然芳香而浓厚,在规模上远超既往,在内容上又有飞跃。如今邮政通信发达,拜年的花样又有翻新,铃声响动,电话传来悦耳的拜年声,一声声祝福象一股暖流来自电话的另一端;信使敲门,送来精美耐看的明信片,一句句祝福呈现眼前,让人备感欣慰;手机短信更加方便快捷,打开手机一条条拜年短信让人喜笑颜开;还有电视拜年,打开电视一起起电视拜年充斥于荧屏,处处感受到。
如今,我国的城乡经济全面发展,年货市场繁荣活跃,各种年货应有尽有,只要口袋充盈什么稀有的年货照样可以搬回家。腊月里来各大商场非常火爆,年货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商场顾客盈门,大包小包采购回家。如今的年夜饭,也不局限于家里了,在各大宾馆酒店时常看到一家子人举杯把盏共贺新年。如今的年三十,鞭炮越放越大,关财门、开财门一般都要万响;还有烟花,轰的一声巨响,点燃的烟花在空中爆炸,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盛开,转眼间化成一串串珍珠、一颗颗流星闪耀在半空,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如今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给压岁钱小孩再也不是一二十块钱可以了事,少说也要两三百,家里条件好的都是以千元计了。如今去拜年提点小礼物太显寒酸了,出手也是成百上千。如今去拜年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凤毛麟角,摩托车马马虎虎,小轿车比比皆是,大街小巷的小车拜年潮特别显眼。
如今,年味尤其浓烈,有时浓烈得变了味。过一个年花销过大,铺张浪费严重,同时饮酒过度,脂肪超标,难免有伤身体。如今上了年纪的人其实怕过年,除了内心感到岁月不饶人以外,更多的是担心入不敷出,人情打发过多,孩子们的压岁钱和长辈亲戚们的见面礼不断攀升,对成年人来说无形中是一个压力,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如今过年,给领导给上级部门送红包的现象越演越烈,在老百姓心目中滋生了不好的歪风。如今过年烟花爆竹燃放超前,小车排放增多,对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直接影响了大家的身体健康。
一年一度庆新年,是一种喜庆,也是一种愿望,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象征。几千年来传统风俗一脉相承,只是在内容上有一些深化和丰富。老百姓总是盼望过一个欢快祥和的年,过一个充满希望的年,让那些变了味的不良风气逐渐得到消除,回归到正常的芳香纯正的年味。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十一
在哪里?除夕那天,老爸带我去街上感受了一番年味。我们开着车,看到路上人山人海,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温暖的微笑,每家店都在播放着欢快的乐曲。再看看路边,树上都挂上了一连串的红色灯笼,这些灯笼像一条条长长的龙悬在空中。哦!原来年味在这里呢!
回到家,我跟老爸说:“我们也来创造年味吧!”老爸同意道:“好主意!”于是,我们去超市买了几张“福”字、几副春联和一些鞭炮,立即回家动手创造年味。
我们开始贴春联,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贴春联有四个注意点。第一,上方应该多涂点浆糊,因为上面承受的重量最多;第二,涂浆糊的时候要均匀;第三,要靠近春联的边缘涂,不然会被风吹跑;第四,不要忘记中间也要涂一点浆糊。只有这四点都做好了,才能贴好一副春联。我就按照这四点,跟老爸一起贴了六副春联,把家里布置得喜气洋洋。
当然,除了贴春联,我们还要放烟花呢!我们买了很多烟花,有孔雀开屏、小黄鸭、青蛙王子等等。每串烟花点燃后,都像在快乐地述说自己的心情,有一些在我们的手上说,有一些在长长的竹竿上说,有一些连着串说,还有一些飞上天说,串串非常绚烂。
放完烟花后,我们就开始看春晚了。春晚快要看完后,我们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甜甜地进入了梦乡!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十二
雨水和喜悦,不期而遇。爆竹声声,惊扰濛濛细雨,犹如草尖上的梦,在迎春花的音韵里,妙语生花。些许颤动的思维之光,沿着梦之翼,唱一支曲子,写一首小诗,酝酿一个春天的故事。醒了,笑了,心儿醉了,粉色的记忆,挺立枝头。
我从春天走来,用雨水收获一季希望,耳闻目睹、回味感怀,掌心里那抹温暖的光,在高山流水之间轻舞。爆竹声响,掀开了红盖头,欢声笑语摇醒了五彩斑斓,漫过迎春花的音韵,桃花羞红了脸,还有蜂和蝶,欢天喜地,绽放枝头。
民间艺术之花像赶趟似的绽放舞台,窗花、剪纸,或圆或方或心香一瓣,镂空艺术点亮一扇扇窗,在与窗玻璃亲吻的一瞬间,心儿欢喜,摸一摸窗,感知冰霜的温度,还有冰凌花的故事。
贴对联,放鞭炮,孩子们在节日的喜庆之中,追赶、嬉笑,轻轻展开一幅幅长长的思念与祝福。
红纸金字,炫彩夺目,暖意涌遍全身。挂红灯,将记忆打开一串串灯儿点亮心扉,挂在节点的门口,照亮漂泊的脚步,以及回家的路,思念在风中摇曳,祝福在风中膨胀。
一个个有关年味的名词,携手纷至沓来的动词,精神抖擞。舞龙弄狮、龙腾虎跃、鱼跃龙门,踩高跷舞龙灯驾旱船,年味在民间流动,诗意陡增。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十三
除夕之夜,给女儿讲述我们那个时代平淡而快乐的年,借机想给女儿灌输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思想。女儿瞪大眼睛满腹狐疑,硬说我在胡编乱造,还跑去向爷爷奶奶求证,弄得我无所适从,好象讲给她的是一个悲凉委婉的童话故事。年在女儿的眼中绚丽多姿,丰富多彩,吃的是山珍海味,玩具琳琅满目,衣服应有尽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压岁钱数不胜数,女儿的年幸福而快乐。我说这个年代的孩子们活在天堂里。
如今的年富足,殷实。年的形式也很多了,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看春晚、吃饺子、观花灯,看社火、赏烟花、年的日程和内容安排的满满当当。可是从孩子们灿烂的笑脸里、从大红的对联里、从炸飞的炮仗中、我始终无法体会到那份远去的年味。
记得在小的时候,每逢年关将至。内心的哪份期待与兴奋便与日俱增。虽然哪时只有八九岁,但是在模糊的记忆里,穿新衣、贴对联、放炮仗、吃饺子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了。哪时过年穿一身蓝色或者是灰色的中山装,已经是相当奢华了,对联是父亲亲手写的,“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大红的纸、浓黑的字、是哪样的透红与醒目。放炮仗是孩子们最兴奋的事情,炮仗是从镇上走十公里路,花二块钱买来的,自买来以后就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炕头最热的地方,担心过年的时候受潮放不响。母亲从腊月二十五就开始准备年饺了,馅的内容很丰富,大肉二成、萝卜六成、还有全家人的希望。哪种味道哪种滋味,任何山珍海味都无法比拟,过年的那一顿饺子,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记得在外上学和工作时常常想起哪透着火药味的年饺。年,在大人的忙碌与孩子们的期盼中如约而至,除夕之夜,吃完年饺,就开始发压岁钱了。哪是在哪个年代唯一属于自已的钱,虽然只有一块钱,但是这样崭新的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和拥有。晚上九点半,已听不到爆竹的炸响了,哪份激动与兴奋却久久不能逝去。按照母亲的要求,开始守岁数,不能睡觉,每人拿一份小说或是报纸看,直到大年初一的炮仗炸响。
那时的年虽然清贫而平淡,可那种清贫的快乐与兴奋,让我刻骨铭心,那时候过大年是我永远的诱惑,就是那种简简单单、亲情弥漫的中国年,让多少游子梦牵魂绕,让多少人回味无穷。现在,只有在梦中、在尘封的记忆里时常去体味、追忆那份幸福与快乐。
冬去春来又一年,一年更比一年好。可我还是钟情那远去的年味。
高一浓浓的年味篇十四
民间长流传这一首歌谣“小孩小孩你别闹,过了腊八就是年”过了腊八节,吃了腊八粥,春节就来了,就像洒下了”天罗地网”传遍在大街小巷,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这里!街道是那么喜庆!不用仔细寻找,放眼望去,满是红红火火的景象——到处都挂着红灯笼.
我家也不例外,先是妈妈参加年货达人比赛并获得了大奖,然后是爸爸单位里举行团拜会,我抽到了一等奖,一只我好盼望的手机。然后呢我家也挂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爸爸还大老远的去买了很多烟花和鞭炮:什么“聚宝盆”呀,“恭喜发财”呀开门炮呀……我和爸爸还准备为家人带来一道好菜“金玉满堂煲”准备拿红包喽!
年三十傍晚,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准备年夜饭,夜空中不时绽放出绚烂的烟花:大的小的,长的短的,礼炮,百子炮……鞭炮声噼噼啪啪地响个不停!
在这么热闹的场景下,我家可别有一番年味,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活着,我和爷爷一起去河边放生鲤鱼,和妈妈爸爸一起到楼下放鞭炮……随着炮竹声一阵阵地响起,爸爸叫到“开饭啦”我们一家一下子围到了桌前。好菜一道接着一道,浓浓的香,直往鼻子里灌:白斩鸡、清蒸黄鱼、红烧肉,红烧牛肉,各种海鲜,还有一道我特意diy的“金玉满堂煲”……我夹了一只鸡腿,“吧唧吧唧”地嚼了起来。嗯,真好吃!我沉浸在美食的幸福中,接着爸爸端上了一个好大的盘子,上面趴着八只大大的螃蟹,红红的背油光滑亮,似乎在招呼我们,我看得口水直流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过了一会儿,今天的主角上场啦!那就是“金玉满堂煲”:金黄的蟹肉,大红的枸杞,碧绿的剑兰,纯洁的百合……寓意着来年全家百年好合,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嗝——”我吃饱了,坐在椅子上,等待那一个激动的时刻……不用说也知道,当然就是发红包喽!爸爸笑咪咪的来到我跟前,递给我一个大红包,爷爷递给我一个大红包,外婆递给我一个大红包,妈妈也递给我一个大红包,还特意买了兔年金条送我,20xx年是我的生肖年呢!喜的我心花怒放。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新的一年来到了!这一年我们会更好!在噼噼啪啪的炮竹声中,在彼此真挚的祝福中,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
我爱我家这,浓浓的,好像永远不会散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88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