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 安装电表申请书(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3:04:05
最新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 安装电表申请书(实用11篇)
时间:2023-11-29 13:04:05     小编:GZ才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一

县供电局:

本人是合江镇排高村二组村民,因我家庭三口人原来一直与兄长居住,一直没有立户安装电表,现因分户的原因需要独立生活,因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因此特向县供电局申请安装农村生活用电的电表,以解决我家庭生活用电的困难,敬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

xx年xx月x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二

县供电局:

本人是xx镇xx村二组村民,因我家庭三口人原来一直与兄长居住,一直没有立户安装电表,现因分户的原因需要独立生活,因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因此特向县供电局申请安装农村生活用电的电表,以解决我家庭生活用电的'困难,敬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合江镇排高村二组村民

20xx年x月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三

__供电所(小区物业)

我叫___,家住(门店)位于__街__号;用电户号为_____。因(拆迁、搬迁、迁移住址、门店)等原因,无法继续在原址用电,为此特向贵所(小区)申请,将我位于位于__街__号,_____号电表移装到新址__街__号,用电量不变。望根据我的这一实际情况批准我的申请并给予办理相关移装电表手续为盼。

特此申请

申请人:

__年__月__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四

本人是合江镇排高村二组村民,因我家庭三口人原来一直与兄长居住,一直没有立户安装电表,现因分户的.原因需要独立生活,因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因此特向县供电局申请安装农村生活用电的电表,以解决我家庭生活用电的困难,敬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xx

20xx年5月9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五

申请人:

申请事由:

供电所领导:

因我搬迁至居住,全家口人在此生活,并开有一小个铺面,为了区分生活用电和门面用电,根据不同的用电性质应分表计量的原则。特申请安装一块门面用电的电表,敬请给予安装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 *年**月**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六

我是市村队户居民:。因本人父母有老宅一处两间平房o,属于合法建筑。因长期未住,没有安装电表,现老人要搬回老宅居住,没有电表,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需要贵处帮我重新安装电表并开户。特向贵公司提出申请,望尽快给予安排落实。谢谢!

申请人:xx

xx年xx月x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七

河滩镇供电所:

本人是东乡县河滩镇x村村民,因我家庭三口人原来一直与兄长居住,一直没有立户安装电表,现因分户的原因需要独立生活,因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因此特向河滩镇供电所申请安装农村生活用电的电表,以解决我家庭生活用电的困难,敬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

二〇xx年xx月x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八

河滩镇供电所:

本人是东乡县河滩镇x村村民,因我家庭三口人原来一直与兄长居住,一直没有立户安装电表,现因分户的原因需要独立生活,因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因此特向河滩镇供电所申请安装农村生活用电的电表,以解决我家庭生活用电的困难,敬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

20xx年xx月x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九

谷硐镇供电所:

具申请人陈xx,男,布依族,年龄32岁,家住坝芒乡瓮址村上寨组,由于本人要迁新居入住新房,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亟需安装照明用电。故恳请谷硐镇供电所给予安装电表为谢。

申请人:xx

xx年x月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十

河滩镇供电所:

本人是东乡县河滩镇x村村民,因我家庭三口人原来一直与兄长居住,一直没有立户安装电表,现因分户的原因需要独立生活,因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因此特向河滩镇供电所申请安装农村生活用电的电表,以解决我家庭生活用电的`困难,敬请给予批准为谢。

特此申请

申请人:xx

二〇xx年xx月xx日

申请安装电表申请书篇十一

xx镇供电所:

具申请人陈文俊,男,布依族,年龄32岁,家住坝芒乡瓮址村上寨组,由于本人要迁新居入住新房,没有生活用电,家庭生活非常不便,亟需安装照明用电。故恳请谷硐镇供电所给予安装电表为谢。

申请人:xxx

20xx年7月29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8547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